是影评作业,发出来给大家看看,文笔方面希望大家手下留情,专业知识错误则希望能帮忙指出。
(学艺不精又玻璃心的三拜上)
影片开场前的惊喜
很吃妹妹的颜
她好可爱呀!
他好帅呀!
导演超温柔的,嘻嘻。
孩童们总盼望青春期,中年人总怀念青春期。
作家用文字叙述青春,导演用镜头再现青春。
被世人们所钟情的青春期,真有如此美好?
新人导演周笋也为这奇妙的时期所着迷,拍摄了她的处女作《少女佳禾》。
讲述了一个14岁少女与杀害她母亲的凶手之间的情感纠葛。
本片故事情节新颖,人物个性鲜明,视听语言及意象表达丰富。
但作为处女作与小成本电影,本片中导演未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其他大导的影子较多且风格相对混乱。
少女心事—时代性的主题周笋导演在采访中,说是因为她自己比较喜欢少年这个阶段,从小孩到成人过渡,会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种不稳定对她很有吸引力。
未成年人犯罪,校园霸凌,“垮掉的一代”是近年来的热词。
导演将目光投向事件的受害者,感到巨大不公的受害者。
本片包含了家庭、学校霸凌、犯罪、复仇、选择等多个主题,也紧扣着对于青春期探讨这一母题的表达。
开片作文的念白配合黑白的手持画面带出一种紧张感与不适感,最后定格到小牛的眼睛来暗示佳禾的境遇。
下水后的闪回画面,开始吊起观众胃口,过曝与高饱和度的日系画面,又与现实形成了对比。
遭受欺负后的反抗则展现了佳禾的性格,也为她之后的行为做了铺垫。
在表现家庭时,先表现出细微矛盾再一次次的累积,到高潮处一齐爆发,最后又达到和解。
对于这部分的表达,导演先铺垫了父女之间的感情与矛盾,为之后的冲突高潮做了铺垫,和解做了伏笔。
其中父母的爱情也是十分动人,交代出了父亲的陋习与解释父女两人的心境。
主线剧情在佳禾遇见于镭那一刻正式开始,并将友情、爱情等支线代入。
佳禾的杀机在一步一步的放大,对于于镭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
想两股相斥的引力,一个将她推入复仇的深渊,一个将她慢慢抽离。
在影片前半部分,复仇之力是较大的,犯罪的行为在一次次变得更加接近。
但到了结尾处,理性之力将佳禾完全拉回现实,与整个社会完成了妥协。
大团圆的结局,包含了女性导演的对于青春期的温柔,也表现对于现在中这类受害者美好的期望。
世间复杂体—独特的人物从片名来看,本片最大的主角是女主角—佳禾。
敏感、复杂、坚韧是她的品德,少女该有的心动、羞涩都得以展现。
母亲的离去,父亲的工作,让她瘦弱的肩膀上,比同龄人多了更多的抉择与考验。
正是这份不同,让她在学校被排挤,对于于镭则有天然吸引力。
故事就在自然而然中发展,其中导演运用了水这一意象,表现了佳禾杀机的扩大化以及剧作的推动。
男主于镭很难去界定他的好坏,杀人是他最大的原罪,而家庭的破裂,对于佳禾的爱护,又让观众狠不起来。
导演弱化了两人的情感戏份,主要是将两人与家庭、亲人的情感困境相交融,再表现出青春期的迷茫与困扰。
结尾两人的和解,原谅,又各自回归平凡的生活。
看似是于镭逃过了佳禾的复仇,佳禾放弃了复仇。
其实是两人对于青春的告别,对于母亲死亡的释怀。
说完主角,不得不提父亲,作为配角,他是十分令人深刻的。
一位失意的前运动员,包含着导演另一层人文关怀。
表现了大多数退役后的运动员的生活境遇,也展现失意中年男性的生活真相,能引起观众对这一类群的边缘人物进行关注从而引发思考。
总结本片的人物表现,演员们的演绎都是可圈可点的,虽然女主的演技略显稚嫩,但总体的人物展现与其中所包含的内核是值得深思的。
以物传情—视听分析及意象表达周笋导演是油画出身的,在色彩方面的灵敏度是高于许多新人导演的。
开头的一冷一暖的色彩对比,在引起观众好奇下,有将回忆与现实对比。
许多场景的选择,是十分契合的,迷离感,虚拟感,用轻柔的手法讲述出一个不太美好的故事。
再有佳禾跟踪于镭时,手持摄影与跟镜头,真实的再现现场的紧张感,更容易将观众代入情景之中。
4:3的画幅也是本片的特色之一,通过采访得知导演是故意使用4:3的画幅,其所有的压迫感和束缚感去匹配佳禾的生存状态。
也将场景模糊化,让观众的注意力更集中到主角与主角命运上。
到中间插入的手机画面实在不太高明,有种不合时宜的感受。
在画面、道具方面,本片的穿帮还是不少。
但线索物品及某些细节方面处理是十分到位的。
如于镭房中的那株草,不由得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
是主角黑暗生活中的唯一希望,代表着主角们的良知。
在整体压抑的画面与场景中给人物及观众一点喘息的放松。
作为新人导演的处女长篇作品,编与导集合一身,是不可否认周笋导演的实力的。
让其中博大的主题与细腻的情感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全片对于青春期的表现与思考是较为深刻的,几位主演所塑造出的人物也是栩栩如生的,对于视听语言与意象表达的处理也可见导演的功夫。
总得来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青春片,能让观众摆脱国产青春片只有爱来爱去的刻板印象。
最后彩蛋,恩熙妹妹别生气啊。
画幅让我感觉在看电视📺。
手机竖屏出现在大荧幕上让人真的很不舒服。
出现美甲店简直是低质量影像。
害,没法儿看!
镜头特喜欢直戳戳的戳到男女主脸上,让人怀疑导演是不是特钟意主角的颜。
1⃣️画面情节太跳了,跳脱的跳。
比如女主在修理厂的小卖部偷偷跟踪男主,男主换了身衣服出来了,女主还是5分钟前的动作,没动脑子哦。
能通过修理厂,河边,敬老院等场景,看出来前期准备时,想象的很丰富,但是电影不是纸上谈兵哦。
2⃣️并且很多不符合正常逻辑,比如长发女孩👧提了两份饭进网吧,网吧里有两个等她的朋友,恰巧女主从网吧里出来,她告诉女主自己买多了饭???
(黑人问好?
她买两份饭的意义是什么)。
3⃣️不要把观众当傻子,父亲给女儿的补课费,女孩是要偷偷攒钱去替妈妈打官司,但是镜头给存钱罐和数钱💰的镜头也太长了吧。
该重点描述的一镜带过,不该费时的镜头有很冗长。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条故事线,同一个桥段,同一个故事,不同功力的导演拍出来差异如此之大。
4⃣️演技尴尬,节奏有问题,当父亲得知女儿在校逃课,不到三句台词,直接翻书包把东西倒在地上,按佳禾的性格居然没有一丝的反抗和拉扯,父亲的演员在这场戏中的表演有点单薄,没有层次。
好演员把握戏的层次感,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再接再厉。
不一定激烈的演戏就会让故事高潮,推动电影的发展。。。
0.5分给海报设计者,因为海报的缘故,才吸引我去看这次放映的。
0.5分给爸爸的饰演者,他是片中唯一一个性格特征刻画清晰的人物,演的好几个细节都很不错,比如女儿不吃饭了,他把碗拿过,倒进自己的碗中,抛两下呲溜着吃完👍 ,長相也很有电影质感和记忆点。
从金鸡奖提名摸来过,找来看了看。
(国产影片都分散在各个平台,看起来真是麻烦……)首先电影题材就给我一种窒息感,然后是主演邓恩熙给我的窒息感。
看见邓恩熙我就很紧张,我印象中她的角色都是这一种,《你好,之华》和《无名之辈》里都是风格类似的角色。
(《嫌疑人X》我印象不深,感觉也差不多吧。
)在这部电影里,她的情态分了两种,有妈妈的时候稍微开心一点,没有妈妈的时候比较麻木。
但每一种情态里都表演平平,没有张力,仅仅是张嘴说话的那种。
跟爸爸吵架的时候眉头微微地皱了一下,脸上有点水。
也没有看见抿唇等一些细节表情。
我看见有人夸她说她的情态一看就很适合演边缘人物。
我相信邓恩熙沉浸在这个故事里,但是起伏过小,或者说让观众体会到的女主的起伏过小。
邓恩熙演技真的有待精进。
(骂一句豆瓣,他爹的,我自己都数出来我看过这么多邓恩熙的作品了,怎么书影音里“常看的电影和导演”还是《熊出没》那个呢!
豆瓣你是不是有问题啊。
)男主角李感是给我惊喜的。
因为我看过他的另外一部作品《战火熔炉》。
那个角色的性格和他的长相很贴合,是一个带痞气的战士。
我对那个角色印象非常深刻,我甚至都能想象这人老了以后跟小辈吵架都是“老子当年在战场上的时候……”。
相比于那个角色的豪放,这个角色内敛和克制很多。
其实我没有太注意看李感的细节。
(因为我的注意力在邓恩熙到底有没有微表情这件事情上)但是他演戏的氛围跟上一个角色的桀骜不驯完全不同,我有被感染到。
女主爸爸的日子,让我想起之前看新闻摔跤运动员退役后的整天就只能吃白水煮面条的心酸生活,最多加把青菜。
加上之前奥运花园时段看各个项目的病伤率,挺揪心的。
教官的以德报怨挺让人感动的。
导演是怎么讲故事的,我其实没太注意(我的注意力都在邓恩熙身上……),似乎还好。
有很多细节慢慢地点亮出来。
14岁啊,等等。
国家队的衣服。
妈妈被害和女主“复仇”拼接在一起。
女主没有起伏的表演让我觉得,她只是导演推进剧情的工具人,不像故事里的人,像一个沉浸故事的观众。
刚发现是女导演,期待她以后可以讲更好的故事。
引摘豆友评论:律师教你,以后要习惯不公平。
教官教你,要学会原谅和被原谅。
父亲教你,要明白人生有人摔有人被摔。
只有那个男孩问你,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你看那些大人追名逐利,抽烟酗酒,还总想指点你的人生。
喜欢上仇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变得和他们一样。
如果不是三年前的那场事故,佳禾(邓恩熙 饰)还是那个天真阳光的少女,虽然经济并不富裕,但好在家庭和谐,妈妈总会在深夜把醉酒的爸爸“捡”回家,等存够了钱,他们就在富人区买一所大房子安稳度日;如果不是一时冲动,于镭(李感饰)也会成为一个叛逆但善良的少年。
一个冲动的选择,往往会形成一场蝴蝶效应,本片讲述的正是少女的复仇计划:要在14岁生日之前让少年得到他应有的惩罚。
她潜伏在于镭身边试图搜集更多信息,或者在必要的时候,选择同归于尽。
而在相处过程中,两个缺失来自家庭温暖的人慢慢互相取暖,完成了最后的救赎,释怀了他们内心深处包含的遗憾和怨恨。
少男少女之间好像有着似有似无的CP线,但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彼此身上的善,可以说他们是一路人。
很庆幸,编剧并未将各种狗血、疼痛的剧情强加在他们两个人身上,没有使影片落入俗套的境地。
剃刀割脉、阳台推落、沉入水底,佳禾的几次企图谋杀很让人揪心,我们和她一样非常庆幸她没有成为下一个于镭。
有幸看了首映,还见到了导演编剧和主演们,前段时间刚看过《风平浪静》,对邓恩熙饰演的万小宁记忆深刻,这次见到了本人,本人比影片中漂亮,皮肤超好。
看电影的时候觉得李感很眼熟,一直没想起来看过他什么作品,个人比较喜欢他在电影中表现,颜值也很高。
总体来说影片值得一看,《少女佳禾》12.11全国上映,我们一起守护少女的秘密!
少年的救赎,家庭的阴霾,社会层面的折射。
道具老师厉害,片子能看的进去,不需要大开大合的演法也能讲好故事,值得推荐,比注水片挂羊头卖狗肉的强多了,故事不错。
演员妆容看上去很舒服,看上去就相信了这个演员就是故事中的人物角色,能感受到普通生活里有一个少女心思和一个少年过往,社会环境的现实,父亲不容易,教育学校和家庭是很重要一环,也看到了一些行业乱象, 期待两位主演尝试不同的剧本,导演再创好剧好电影!!!
在首尔国际女性电影节,新锐青年女导演周笋凭借这部《少女佳禾》拿下“最佳导演”殊荣,除了青少年犯罪题材的尖锐之处,对原生家庭、校园霸凌以及未成年女性群体的关注与焦虑,同样令人心生暖意,这是一部尽量呵护少年成长的影片。
影片中,少女佳禾有一个藏在日历中的秘密,她用笔划掉日子,其实是在为一件事做倒计时,那就是要在自己年满14周岁之前,为被杀的母亲复仇(就凭这一点,也要给这部影片好评。
)——她的母亲三年前被少年于镭冲动之下杀害,原本被判在工读学校待4年,没想到提前一年出来,偶然情况下,佳禾发现了于镭,复仇的念头便无法抑制。
《隐秘的角落》之后,未成年犯罪题材作品引发全社会的热议,虽然《少女佳禾》也是同类型作品,但它的故事将少年们从成人世界中尽量剥离开来,线索全部瞩目在少年身上,去剖析他们的成长历程,心路历程,从而一窥他们内心世界里的激荡之处。
尽管这是一部少女视角的影片,但故事却带着一种传统武侠的精神肌理,不光是佳禾为母复仇不惜以身试险这一举动,而是从小就擅长绝地反击的她,给所有人以精神激励——被小老板非礼,立刻报警指认,遭遇霸凌被同学孤立边缘,立刻还以“颜色”,她的身上,有着鲜明的攻击性,从而使她更像是一个行走江湖的男子汉,随时快意恩仇。
而佳禾“卧底”打入仇人于镭的生活之后,其实是通过她的视线,去探究与之相对的另一部分人的世界——作为未成年罪犯,如今重返社会,他们如何自处以及与他人相处;或者也在探究虚混时日肆意挥霍时光的少年的世界观。
显然,在这些人中,于镭的处境并不乐观,他的女朋友蔓莉就对佳禾直言:如果不是因为他有钱,谁跟他玩。
不光于镭的女朋友这么想,他的朋友也这么想,怂恿他从修车厂里开出维修的豪车,但却在被老板发现后第一时间便弃他于不顾,爱情和友情之于这些少年,都只是玩耍的借口从而过于脆弱。
其实,于镭早在自己的数学书上写下“下沉”二字,已经预言了自己的青春生涯。
与他的“下沉”呼应,是影片在佳禾的身上用了许多带水带场景,从开场的游泳馆,到屠宰场血淋淋的下水道,再到最后沉入水底的大河,每次都让她早已沉重的困境再次“下沉”,充满了窒息与绝望的无力。
而她最终被从水中捞起,大抵象征着彼此脱离这种窒息的桎梏,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
当然,影片最终并未让佳禾迈出踏入深渊的那一步,这也是最为赞赏影片的地方,少年心性不熟,需要有清晰的指引和喝止,点到为止的还击可以,但攸关生死的复仇则万万不可。
因此要赞赏邓恩熙的演技给佳禾带来亮眼表现,今年才15岁的邓恩熙在《你好,之华》、《无名之辈》以及不久之前的《风平浪静》里,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没想到这部《少女佳禾》才是她的首部电影,她以当年12岁的年纪,塑造了一个情感层次复杂又鲜明的少女佳禾,令人切实感受到了残酷物语的青春期。
一个转身,一个回眸,阴阳两隔,不容置疑的过错,来不及悔恨的倒影。
人的悲伤,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十五岁的我该如何理解母亲的善意,如何默念你的名字。
我望着父亲伟岸的身躯,看他被现实打败,哭得像个孩子。
尽管,我不愿意面对这一切,但在我十五岁那一年,在母亲的意外死亡发生的瞬间,生活的枷锁被迫驾驭我的身体,我承受着莫名的同情喘不过气。
我该原谅你么,那时候,你也是个孩子,你被你的家庭所抛弃,母亲的善意帮你渡过了难关,可惜,她却为此失去了生命。
色调还有基调基本没有跨,几个少年演员选的也都非常有特色,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尤其是李感这个角色的选角,非常到位,包括得癌症去世的那位少管所学校的老师,是忻钰坤导演的御用演员,演得不错。
总之,无论演员的演技还是说少年感,都是OK的。
唯一很遗憾的一点就是,佳禾母亲的死因真的实在是太莫名其妙了,你写一个少年把火烧了,不小心灼伤又或者来个狗血的车祸都比这个强吧。
后来分析了一波,估计是预算不够,只能用几个闪回的镜头一笔带过了。
此类题材建议借鉴不老女神妮可基德曼的《兔子洞》。
电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窒息感,台词飘忽,回忆反复贯穿了一小时三十五分钟。
从那只被拖入屠宰场的小牛的眼睛开始,就奠定了情节的整体走向,女主角佳禾是一个沉默、敏感、睚眦必报的人,脆弱和坚定毫不矛盾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她正值年轻气盛,她的冲动、执拗、走一步看一步同她父亲所谓的圆滑和世俗形成鲜明对比。
佳禾的性格决定她最后的走向,她不会选择原谅,但她却会放弃报仇;她开始在意她的仇人,但她绝对不会爱上他。
故事四平八稳,从未偏离一点我们的道德准则,一步步走向那个应该的结局,本来也就一个“我不想变成你”的故事。
即使回忆冗长,台词飘忽,情感表达的前后逻辑似乎看上去有些无厘头,颇有些青春伤痛擦肩而过的感觉,但这个故事里也有那么些东西是完完全全掉落在我心上的。
这个少年杀人者镭,和那个接近他试图谋杀他的受害少女佳禾讨论自己的微信头像,他说:那是一部波兰电影《机遇之歌》,讲了一个人急于搭乘火车前往另一个城市。
当他赶到车站时,火车已经开动。
他奋力追赶,命运由此分出三条支流。
第一种命运,他赶上了火车,并在车上认识一名老党员,然后成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第二种命运,他因站内警察阻挡错过了火车,因此被投入监狱;第三种命运,他错过了火车,却巧遇曾经的女同学,两人相恋、结婚。
这种描述人类机遇的东西在我看来倒像是镭对佳禾的暗示,他告诉佳禾命运有许多支流和分叉,重要是我们如何去选择。
或许在刚遇见佳禾时他就已经知道她接近自己的目的,但他依然会将剪刀和剃刀交给她,将脆弱的脖颈毫无防备地展现在她面前,甚至在她抉择犹豫纠结的时候出声开玩笑:“你的手再这么抖下去,我恐怕就要血溅当场了。
”深夜里许多个促膝长谈,在那些狐朋狗友的嬉笑嘲讽面前,他们的沉默拉进了彼此的距离。
“你会不会有全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感觉?
”只是我想,这个时候镭心里应该有了自己的选择。
律师教你,以后要习惯不公平。
教官教你,要学会原谅和被原谅。
父亲教你,要明白人生有人摔有人被摔。
只有那个男孩问你,李佳禾,这条路有二百米,如果我放下汽油桶跑出二百米,会跑进怎样一段人生?
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跑,唯独无法向回跑。
我们总是误会跑出自己的困境应该顺着来时的路,跑回去,于是我们一辈子跑不出去。
其实向任何一个方向除了来时的方向跑,都能跑出去,甚至会从一个又一个方向中找到更多分叉的方向,只要你真的坚持向前跑。
但是你看那些大人追名逐利,抽烟酗酒,还总想指点你的人生。
我看见很多评价给这部电影冠上青春之名,它描绘的是一个穷苦破碎的家庭,遭人排挤的校园生活,不被他人理解的孤独,还有青春期少女的不甘和仇恨。
这样的压抑和煎熬怎么能被称为青春?
她也不屑于与他人诉说,她只说,「我不想变成另外一个你」。
文/桃妖不是妖这部电影的气质很独特,不是烂俗的青春片套路,反而有点像《隐秘的角落》那种“暗黑系”。
少年犯罪,隐约中透着暧昧的情愫。
不经意的眼神和台词,细细品来,却是另一番滋味。
虽然《少女佳禾》是周笋导演的处女座,影片本身也有一些生涩的痕迹,但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很有代入感。
屠宰场里满是红色的血水,待宰的黄牛四处逃窜,一头小牛倒在地上,眼神里满是稚嫩的哀伤……这一幕被初中少女佳禾写进了作文里。
这个女孩,细腻、敏感,心里有天真的善意,却因为妈妈突然离世,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课上被男同学嘲笑,在泳池里被女孩们排挤,就连相依为命的爸爸也没有真正的关心过她。
少女李佳禾又何尝不像那头惊慌的小牛一样,被这个不善良的世界蹂躏,四处逃窜,横冲直撞、满眼哀伤。
只是,千万别小看了这头倔强的“小牛”!
她可不是什么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当被女孩们排挤的李佳禾在同学和老师的注视下从泳池里独自走出来,拎起一桶血红的颜料泼向泳池的时候,你就知道她是个狠角色。
血红的颜料在泳池里蔓延,一群惊慌的女生穿着泳衣矗立在水里,那画面,就像屠宰场里的血水流进去一样,让人惊悚,可复仇的快感却让李佳禾的眼神闪着光。
这一幕,就跟普普唱得《小白船》一样,毁童年系列,从此泳池不敢直视了。
少女李佳禾,演得也是真好!
听说,演这部戏的时候,小演员邓恩熙才12岁。
难怪少女的气质浑然天成,不同于被欺凌者的懦弱,邓恩熙能让角色爆发出强大的气场,这一点非常难得。
扒一点细节,影片中李佳禾的生日竟然是11月17日,天蝎座。
天蝎女腹黑又强大。
虽然邓恩熙看起来柔柔弱弱的,可少女佳禾的毒刺,一旦瞄准猎物,就是致命一击。
于镭也真不走运,刚出来两个月,就被李佳禾撞见了。
因为杀害李佳禾的妈妈,于镭变成了“少年杀人犯”。
他表现良好获得减刑,从工读学校提前归来。
在汽修店打工的于镭并不知道,一双愤怒的眼睛正盯着他。
李佳禾为了复仇,跟踪于镭,打游戏,泡夜店,优等生跟一群小混混成了朋友。
其中,有个细节,特别能体现天蝎女有仇必报的腹黑气质。
李佳禾偷了于镭的身份证,得知他犯罪的时候已经14岁,可判决却按照未满14岁执行的。
14周岁,是个很重要的界定。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而这,也是李佳禾愤怒的原因。
李佳禾失去妈妈,就像失去了整个明媚的世界。
可杀害妈妈凶手,却在还在这个世界游荡着。
她想继续上诉,却攒不够打官司的钱。
所以,她要复仇。
美甲店里,佳禾和小伙伴聊天,小伙伴问她14岁生日打算怎么过?
生日怎么过呢?
佳禾没有说。
可她却在14岁生日到来之前,把于镭约到河边,假装自己要溺水,引诱他救自己,然后把于镭的头拼命的按进水里。
两个人在水里不断的下沉、浮起,坠落……杀了于镭,亦或是在这里自溺。
波光粼粼的水面,在阳光下散发着点点星光,水面之下却暗藏着吞噬生命的力量。
少女佳禾,同样未满14周岁的少年犯罪,多么完美的复仇计划!
其实,每个少年的心里都藏着“隐秘的角落”。
有关青春的伤痛、孤独,还有无法言说的情愫,他们迫切的希望跟这个世界和解,亦或是解脱。
我喜欢《少女佳禾》。
因为这个“暗黑系”的故事,特别耐人解读。
李佳禾的妈妈意外死亡,带走了整个世界的温柔。
失去了妈妈,少女佳禾的成长,是残酷的、孤独的,她用复仇对抗命运的不公。
只是,复仇的过程中她以同龄人的视角跟于镭相处,才知道这个少年的内心也有一片黑暗。
朋友眼中,有钱的于镭,却住在汽修店的杂物间。
灰暗的窗前,放着一盆银皇后。
于镭说,那是妈妈给他的。
空气里污染越严重,叶片的花纹越清晰。
对于他,妈妈的爱,仅仅是钱和一盆花的温暖。
所以,他挂断妈妈的电话,逃离那个不爱他的妈妈。
临终关怀医院里,得了肺癌的工读学校的老师,才算是于镭的精神之父吧。
虽然于镭曾经“失足坠落”,可他的人生,终究被这位老师拉回了正途。
于镭得到了救赎,可少女李佳禾呢?
李佳禾数次执行复仇计划,却在良知和仇恨里挣扎。
建筑工地上,她盯着于镭的脚步和高楼边缘的距离,只要从背后一击,于镭就会从高空坠落。
还有宾馆里剪头发。
那场戏,镜头里的情绪非常饱满,紧张而刺激。
佳禾拿着剪刀为于镭剪头发,只要一个猛攻,锋利的刀尖就能结束这场阴郁的折磨。
一个是曾经失足,如今却走在阳光下的少年,温柔、善良,毫无防备。
一个却是从地狱走来的女修罗,手持利刃在深渊的边缘疯狂试探,只待时机,手起刀落。
看这段戏的时候,太过投入,我都感觉导演拍了一场神秘莫测的古装武侠剧。
影片结尾,少女佳禾回到教室,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里。
于镭决定跟随建筑施工队去远方找一找自己的路。
李佳禾的复仇,最终是两个少年躺在岸边和解。
佳禾的妈妈走了,可是妈妈给她的温柔和善良,始终是她人格的支柱,妈妈的爱一直都在。
而于镭,他误伤李佳禾的妈妈,起源是想报复自己的妈妈。
他也是本性善良的小孩,他的妈妈还活着,可是于镭才是真正被妈妈遗弃的那一个。
少年啊!
愿大人的过错,让大人们去解决。
而你们,始终被岁月温柔以待,永不坠落
相信“青春叛逆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特殊阶段,而该如何正确引导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一直以来都是很多父母、长辈令人头疼的问题,有时过于严厉的批评又或是过分的宠爱,反而会让孩子们叛逆心理进一步加重,由此还会引发一些青少年犯罪、家庭关系出现裂痕、与同学朋友间产生仇恨等诸多问题,在12月11日上映的青春现实题材影片《少女佳禾》中,就将焦点聚集在了一个普通女孩身上,但由她所折射出的关于青春期成长的影画,却是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反思的问题。
片中邓恩熙饰演的13岁少女李佳禾,与父亲相依为命,但由于父亲从事往屠宰场送牛的工作,在学校里收到一些同学的排挤,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年满14周岁的某一天,偶然发现两年前杀害自己母亲的凶手出现在眼前;李感饰演的“少年犯”于镭,由于在杀害佳禾母亲时还是未成年,所以被送往工读学校接受三年教育,因为表现良好,提前一年改造归来,当佳禾确认于镭就是那个弑母凶手之后,一个复仇的计划正在她心中酝酿而生,她特意主动地接近于镭,也逐步的向危险与犯罪的边缘迈进。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但其中又融汇了未成年犯罪、家庭关系、校园霸凌等许多现实题材元素,通过片中“佳禾”的视角,呈现出一个游走在危险边缘的少女内心世界,既能够让人感受到她来自亲人、朋友间的亲情与温暖,也会让你感受到在残酷的现实中,迎面而来的那丝丝寒意,写实的叙事手法,使观众的感触更加真实,仿佛在影画之中看到了自己曾经青春的身影。
发生在佳禾身上的不幸,可也用“无妄之灾”来形容,母亲的意外遇害,让她原本幸福的家庭产生破裂;由于父亲的工作环境原因,让她在校园内遭受到冷漠与孤立,即使她自己的语文作文获得了优异成绩,不但没有赢得其他人羡慕与鼓励,反而被有些同学冷嘲热讽,现实所逼,让这个正值花季青春的少女,认识到要比其他同龄人更加成熟与坚强,当复仇的怒火在心中准备燃起之时,她的勇敢面对与她父亲的软弱和逃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当她身处困境之时,她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更多的理解与分担。
其实可以发现,片中佳禾所做的很多事情,都不应该是这个未满14岁的少女该做的事情,而是应该由她身边的大人去承担,但是没有看到她父亲、老师、律师,还有美甲店的老板娘等身边的成年人伸出援助之手,每当看到佳禾几乎要跨越那条犯罪红线之时,作为旁观者的自己,都会感到一种惋惜与内疚,矛盾的心理一次次做着不同的抉择,然而看到佳禾在复仇之路上的最终选择,本已冰凉的内心,瞬间感受到了温馨的暖意。
《少女佳禾》可以说一次原谅与救赎的青春迷途之旅,一个叛逆少女的真心自白,相信每一位成年观众,都会被片中“佳禾”如何去选择她的未来人生而感动,也会唤起我们对未成年的关爱之心,只有更多的人去关注青少年们的现实问题,才会为他们创造出更为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幼小的心灵里少一些阴暗,多一些阳光。
看看过春天再看看这部,同样女性导演同样第一部长篇。。。不虐吗
漂亮的邓恩熙终于当上女主了,显然演技方面的缺陷也暴露出来,不过也正是需要磨练,本身本片的设定对于年轻演员来说也不好演!女主一直活在母亲被杀的阴影中,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变成残酷。影片有着突出的色调风格,也许后期经过了剪辑与修改,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剧情的零碎,
三星全给邓恩熙,太吃她的颜了。接下来说缺点:剪辑太乱,剧情也乱七八糟毫无力量可言。另外,导演的镜头感明显不太行,想要讲一个好故事的野心有余而力不足。我国和“少女”相关的故事都有这个通病,不管之前有多么美强惨、多么离经叛道、多么与众不同,到最后总得让她强行升华、强行懂事、强行成熟。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但为什么一定要她原谅呢?为什么一定要原谅杀了自己母亲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原谅酗酒的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原谅对自己恶意满满的同学?我知道众生皆苦,但有些错就是不配被原谅的啊!
3rdPYIFF.02
挺感人的。原谅别人与被人原谅都很难。突然get了在日历上画×是什么意思,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保护谁?ps:邓恩熙怎么有点像周冬雨了?
除了泳池那段,其他都是废料
用句饭圈的话吧,不吹不黑,三分。现场表示喜欢的人很多。从小城之春出来,黑黢黢的一角,一群男生和导演在讨论着什么,从旁边经过,听到的是:太不像少女了😂😂😂
★★★☆
又名《少女的复仇》。很青涩的作品。整片看下来,又面又怂又暖的爸爸反倒是全片最能立得住的角色。不管是从演员的完成度还是角色本身的立意来看。主创在构思这个人物的过程里,应该是有很多现实观察的。男主女角的这条线反而有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奇怪感。尤其在女主与小团体的互动上,那种别扭的违和感简直达到顶峰。母亲大人全程圣光笼罩,不是很明白为什么在找丈夫的过程中看到有不明男子还要往前走,这个不太符合常识吧?
今年平遥很想打卡的电影作品。完成度很高,《少女佳禾》女主角邓恩熙素颜很美,与父亲的争吵也让人落泪。惊讶的是这是邓恩熙十二岁拍的电影,值得鼓励!
我反而很喜欢这个故事。尤其是佳禾与于镭之间这段周旋的关系,既不是暧昧 、也不是彻底的复仇计划。近几年中国涌现出一批有意味的青年独立导演,往往将作品送至电影节参赛,获得头衔,其中有佳作,我想一片新的初浪潮也许会有机会,毕竟生活嘛,总要有期待,更可况电影呢?
对电影节开始质疑了,装腔作势的质感,有点难受,有点失望
软弱软弱软弱
4。国产青春文艺片的通病,生硬、尴尬、刻意、混乱,还有口播价值观。
平遥电影节看的第一部片子,前半个小时左边老外睡着了,坚持小个小时,左右都走了,再挺一个半小时,不行了,愤而离席。
2020 年 12 月 19 日于长沙,潇湘佳福
都以为是《过春天》,结果是《阳台上》+我自己臆想的《少年的你》。看得出很受日系影响,包括拿矿泉水瓶子喝水这件事……邓恩熙表现维持了《你好之华》《无名之辈》的水平,依旧冷艳早熟且演技OK。新人李感也表现优异,刘德华(演技好点的那面)+秦昊的结合体。整体而言制作成熟,也有出彩的地方,算是饶雪漫(当然这部不是)写的青春书理想中的成片质量(天啊前几年还说《左耳》可以拍成《告白》今年标准就这么低了)。P.S. 跟一个大姐姐换票,然后男主坐我旁边看了半场,虽然没有签名合影故事,但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整个人都兴奋了55555
邓恩熙是真好看 但一直都是苦情脸 而且台词功底没有很好 配上这个莫名其妙的节奏就让人觉得整个电影木讷不知所云。我觉得导演最大的问题在于青春期的叛逆都归咎于了穷,如果家里不是送牛肉的而是有钱的 是不是就不会被同学嫌弃一股味就没后来的事了?然而青春期的电影最应该展示的是和朋友和家长沟通不了的复杂心思 ,但这里看的都是叙述而非深究。但开头那段牛的文章挺不错的 点了主旨。
演员的表演和台词 不足以支撑角色之间的关系 前半段母女的刻画甚至带给人一种这俩母女不太熟 难道是后妈吗的疑惑 导演太稚嫩了不会调教 一些节奏把握不好 就缺乏了动机 缺少了事情的合理性 女主年纪很小但演员经验不少 比较好的支撑了自己的角色 男主则欠缺少年感 女配初次涉影 表演很自然
虽然没有那么的好,但也不至于这么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