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知道是进口影片哪个部门的“神人”给本片取了这么一个糟糕的译名,让人还以为是部类似《古墓丽影》的冒险动作类影片,实际上却是一部穿越题材的战争片。
不禁怀疑取名的人在审片时没准只看了前20分钟就睡着了,直到影片结束才醒来,于是只能根据前20分钟的剧情随便起了这么个名字。
其实影片不仅跟“古墓”关系不大,说“迷途”也比较牵强,还不如叫《重返二战》更能体现影片穿越和战争这两大核心元素。
内地引进版124分钟的时长甚至比俄罗斯原版还多出了14分钟,因而让影片有足够的时间来充分铺排剧情,细致刻画角色,展现丰富的战争场面,寓教于乐的鲜明意图完全可以将本片看做是一部俄罗斯的主旋律大片。
但凡拍摄穿越戏,能否找到一个足够说服观众的“穿越”理由,在观众心中建立“穿越”的合理性,体现着导演和编剧智商的高下。
比较常见的穿越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幻穿越,就是通过启动某种科学装置或者经历某种科学现象而引发穿越,比如《回到未来》三部曲、《重返中世纪》等影片;另一种是奇幻穿越,就是通过某种超自然的方式实现穿越,比如《蝴蝶效应》、《重返十七岁》等等。
很明显,前一种“穿越”的合理性比后一种更强,因为时空穿梭正是作为一个科幻概念才在几十年间流行开来,通过科幻的方式来实现穿越自然更容易被观众接受。
而奇幻穿越就显得有点“无厘头”,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方式都有,效果则有好有差,像《蝴蝶效应》里面的意念穿越给人带来别开生面的新鲜感自然是好,像《重返十七岁》那样主人公随随便便掉进河里就回到高中时代,跑出球员通道就返回现代的设计自然是差。
很明显,奇幻穿越在营造合理性上,比科幻穿越要花更大的功夫。
具体到《古墓迷途》这部影片,四个不务正业,以挖掘贩卖二战遗物为生的俄罗斯青年,在挖掘一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遗址时,突然穿越到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无疑是属于奇幻穿越,导演在营造合理性上的细致铺垫和巧妙设计值得称道。
首先用充满神秘气息的战场遗址和当年战士留下的信件渲染历史感,随后保险箱中赫然出现他们四人的士兵证,让他们以为出现了幻觉,算是正式开启了穿越的大门,悬念感和神秘感大增,然后心神不宁的四人跳入湖水中想要清醒一下,此时恐怕大多数观众都能猜到剧情要在此处发生转折了。
导演也在此处巧妙地通过色调的转换,向观众暗示穿越已经发生,他们跳进湖中时还是一派阳光明媚的景象,等到重新从水中把头抬起,周围的环境立刻变得肃杀阴冷,还下起了雨,远处炮声隆隆,近处子弹呼啸而过,实现穿越的气氛营造得很到位。
而现实中给他们送牛奶的老奶奶,向他们提出的寻找当年儿子遗物的请求,则为他们将来穿越回现代设置了任务条件,做了必要的铺垫。
《古墓迷途》体现了苏联和俄罗斯传统故事片剧情扎实、叙事稳健、角色鲜明等优点,对吸引眼球的战争戏和爱情戏更是不惜笔墨、大力渲染。
四个毫无责任感、自私自利的年轻人,经受炮火洗礼,在身边苏军战士献身精神的感召下,最终重新认识自我,抛开恐惧为保家卫国冲锋陷阵,影片通过一系列事件将他们的性格转变描绘得层次分明。
四个人一开始只想通过湖水穿越回去,在战斗中只顾躲藏逃命,老大士对他们的关怀维护以及同战友们聚会谈心,首先增强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
接着在执行抓舌头任务中,老大士为了掩护他们壮烈牺牲,进一步让他们受到了灵魂上的触动。
后来四人被德军抓住后,送牛奶的老奶奶的儿子又以死掩护他们从地道逃离,再加上男主角深爱的女护士不愿离开战场,要与战士们生死与共,这些最终让四人实现彻底转变,冒着随时丧命无法回去的危险,展开列宁格勒大反攻的一战,角色心态转变的合理性具有充分的说服力。
战争场面自然是吸引观众的一大商业元素,本片继承了苏联电影擅长拍战争戏的优点,场面逼真、震撼,碉堡、飞机、坦克、大炮、狙击枪等各种战场环境和武器展现得十分丰富,防守、进攻等不同的战斗场面也比较多样,尤其是十多分钟的结尾大战看得尤其让人过瘾。
也许是导演明白四个主角都是男性,再加上又是战争题材,会让影片的受众群比较局限于男性观众,于是专门在片中加入一位漂亮的苏军女护士,同男主角等人产生多角的情感纠葛,上演一幕幕浪漫爱情戏,从而缓解本片过于严肃的氛围,给剧情增加柔性因子,扩充商业卖点。
要说战争片里出现漂亮的女战士,也算是苏联影片的“光荣传统”了,本片中扮演女护士的叶卡特琳娜·克里莫娃仿佛是苏菲·玛索和凯瑟琳·泽塔-琼斯的合体,身材相貌都十分养眼。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本片还继承了苏联文艺片女演员的“露点”传统,女护士同男主角在结尾大战前的一场亲热戏中,你不用瞪大眼睛就能发现“惊喜”,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审片的人此时肯定睡着了。
此外,影片的笑料和轻松情节的设计也很到位,有效地调节和丰富着剧情氛围和节奏,四个人总想通过湖水回到现代,结果不得其法,赤条条地在湖里游来游去,总是被人看成被炮火震得精神失常,衣不蔽体的样子十分好笑。
他们的“穿越”身份也能提供不少笑料,动不动就跟人讲未来怎么样,战争胜利了等等,还用未来发生的苏联成就来泡妞,吸引女护士注意力,都能带来轻松的氛围,特别是在战士们聚会表演时,用现代的说唱流行乐来演绎传统歌曲,制造欢乐气氛,让人看起来趣味性十足。
之所以说本片是部俄罗斯的主旋律大片,是因为在诸多商业元素之下,导演力求通过影片告诫当代俄罗斯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用革命前辈牺牲奉献精神的“大”反衬出在当代年轻人在金钱社会中自私自利的“小”来。
影片尤其对俄罗斯打着种族主义旗号的“光头党”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嘲讽和批判,四个青年中的一个就是个标准的“光头党”,他竟然会认为当年斯大林应该跟希特勒和谈联手征服世界,并在自己的胳膊上纹上纳粹的“卐字符”,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继承当年侵略者的“遗志”。
于是,在苏德交锋的战场上,他真切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光头党的荒谬和无知,彻底地转变了思想,也就有了结尾回到现实后,他用尖利的石块把胳膊上的“卐字符”刮掉的毅然决然的举动。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经历过战场劫后余生的四个人回到他们常去的大街上,看到一群跟他们一样玩世不恭、迷失人生的年轻人和光头党,仿佛就是在看以前的自己,导演在此处的通过对比,让观看影片的俄国年轻人自我反思的用意不言自明。
当然,《古墓迷途》也并非到处是优点,好得不得了的影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早应该像《第九连》、《守夜人》那样拥有世界知名度了,不至于都上映了许多人还根本没听说这片。
本片虽然优点不少,缺点同样也有一些。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风格过于传统,特点不够鲜明,剧情不够快、不够紧凑,让人感觉有些平淡。
爱情戏也有些过火,都生死迫在眉睫了,还不忘玩浪漫搞激情,为了商业性有损真实感。
战争场面的拍法同样比较传统,跟好莱坞相比逼真感和刺激感还是有一定差距。
战场细节也有些粗糙,比如说最后大战中苏军有多辆坦克出动,导演还专门拍了坦克压过苏军战壕,驶向德军阵地的镜头,但后来打着打着这几辆坦克就凭空消失了,否则还用得着男主角亲自去炸碉堡?
影片特别强调了穿越回现代的条件是找到烈士的珍贵遗物,把它带给送牛奶的老奶奶,但四人回到现代后,也未有一个镜头交代这个遗物是否物归原主,前后呼应明显没有做好。
(文/列文)
俄罗斯电影,中文译名其实叫《我们来自未来》更合适,不过还有一个译名就是《古墓迷途》。
四个俄罗斯青年,一个历史爱好者,一个音乐爱好者,一个光头党,还有一个印象不深。
四个人以挖掘二战的遗迹,找一些徽章之类的卖钱为生。
他们在发掘一个战场遗迹时,莫名穿越到了1942年的苏德战场,不得不加入了当时的苏联军队。
电影的立意很好,四个人经历了二战的腥风血雨,看到了当年的祖辈如何和纳粹奋战,苏联的战士们从这些未来的孩子那里也得到了鼓舞,得知自己一定会获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四个孩子最终得到了成长,并且以莫斯科会出现光头党为耻。
不过整部电影的节奏还是有些跳跃,包括当时的苏德军队各自就很容易相信他们从未来而来,包括四个没经历过训练的菜鸟,居然经历几次残酷战役居然毫发无损,包括太冗长的和护士谈恋爱的情节,削弱了真正苏德战场的残酷。
4个挖古墓的年轻人,面对墓中的遗物,没有任何感觉。
无意间穿越到二战战场。
当亲身经历后 才发现 残酷的战场与想象中的 完全不同。
最后冲锋的那一刻,面对生死,拿出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去冲锋。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
瞬间一个一个的生命离开,一个又一个人冲上去。
生命在那一刻,显得非常的渺小。
经历了 爱情,友情,生死的遭遇。
人才能变得成熟。
成熟就是无论顺境和逆境。
爱恨情仇都能坦然的面对。
鄙人是一名大一编导生,最近几年在混剪视频中看到过这句电影,看完后久久无法忘怀,第一部带来的强烈的震撼感,让我从此对这部片子的翻拍产生极大的兴趣。
我们很缺这类影片,近几年的主旋律很难再吸引人前去,而科幻片又稀缺不已;年轻人的浮躁,资本的狂欢,这部带有反思当下,让年轻人能够真的走进那个时代,走进那段5个中国人换一个鬼子,志愿军冻死,红色政党成立,这或许对于现在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启示,我期待着,也努力准备翻拍着这部影片,我真的很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够意识到那个时代的伟大,能对现在产生作用,为真正的未来,而继续奋斗。
“嘿孩子,告诉我,战争什么时候结束”“1945年5月9日”“我们挺过去了”主角望着老兵欣慰的眼神,他不忍告诉他,他们赢得了战争,但在1991年,他们失败了。
这是一个讽刺的事实,年轻人忘记了前辈的牺牲,乃至被新纳粹分子的糖衣炮弹打中。
但是影片中的众人,面对着那些敢于牺牲的战士,他们无言,他们羞愧,自己羞辱的人,倒在了胜利的前夕。
如果在中国翻拍后,会怎么样呢?
一堆虽然爱国但内心充满不屑,因为一些事件就充满愤恨,他们看片翻墙出去,看见虚假的消息,便自以为是,开始充满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傲,逐渐忘记自己的身份。
后来的他们在去所谓的高档洋餐厅的路上,阴差阳错穿越回了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和另外一批老兵交换了时间,他们看见战场上杀敌的国军战士,看见八路军的面貌,看到了国军指挥的腐败,也看见了八路军的严明,以及,他们碰见了敌人,光头,和那个湖南人。
而穿越过去的那些战士,借用b站评论区的一副画面,他们在风情万种的外国街道上看到那些奇怪的洋文,看到那些穿和服的中国人在街上看着破烂带血衣服的他们,他们崩溃了,以为自己输了,以为这个国家,还是没有胜利。。。。。。。
我很想知道,伟人们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会怎么样,怎么化解极端民族情结,怎么看待现在年轻人的价值观,怎么看待现在的情况;也想看看老兵怎么在警察的指导下认识现在,怎么理解现在的情景。
这很有意思,尤其是未来,伟人会避免那些历史上的错误吗?
告诉了未来,那走下去的每一步也就成了未知,没人知道那些会改变的时间会怎么样,那主角会说吗?
伟人们会问吗?
我的剧本很肤浅,也没有太深入改编,但我希望,最后带来的效果和这部片子是一样的,大家起码会觉得新奇,会去看,也会留下一点反思。
那一点反思就够了哪怕就一点因为有人说过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感觉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
片子很一般,很一般。
只有女护士还不错,还有大光头比较有感。
当最后的字幕随着音乐滚完,我还久久没有回来神来。
这不是一部值得称赞的作品,但绝对是一部值得反思的电影。
有人说时空穿越的模式老套,有人说电影语言乏善可陈,还有人说这是打着红色标签的“洗脑电影”,但是又如何?
关键在于观者的体验和思想对接。
于我而言,最直接的感受是:战争是残酷的。
110分钟的观影体验,胜过100本教科书和16年的循循善诱。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四个轻浮的年轻人,靠倒卖二战文物混日子,一次偶然的盗墓经历,让他们从现代回到1942年,战火纷飞的二战战场上,在与德军进行生死厮杀的卫国战争中,在和老一代革命战士的并肩战斗中,在和年轻护士的生死轮回中,四个年轻人经历了炮火硝烟的洗礼,后又回到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从精神上重新认识了战争和历史,变得更为成熟。
当然,如果仅仅是看这个故事,我想和其他的穿越电影没有什么区别。
在片中,爱情终究被炮火湮灭,战友一个个死在敌人的枪下,战斗英雄一直都在当逃兵,没有高大全的固定想象。
但影片中通过丰富的剧情和详尽的细节,展现出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则深深震撼我的心灵。
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幕。
第一幕:带领四个年轻人侦查敌营的中尉,为了掩护他们逃脱,以一敌百,告别前,他转过头来问:“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年轻人答:“45年5月9日”。
怀着对祖国胜利的憧憬,中尉英勇地对德军发起了一个人的战斗,并壮烈阵亡。
第二幕:在德军的楼房里,侦察兵为了掩护四个年轻成功逃脱,开始假装咳嗽,后来还引吭高歌,四人在他的歌声中穿越德军的防锁线,不断突围,直到歌声戛然而止。
又一个同胞死在敌军的枪下!
第三幕:这是影片的高潮,也是尾声。
当护士招呼几位战士,抬着长官进入防空指挥所,而年轻人远处的炮坑边,一边看着秒表,一边撕心裂肺的呼喊,“不要进去”,但他们还是进入了指挥所,历史的一幕重新在年轻人的面前重演:一个炮弹落下来,指挥所人所有人无一幸免于难!
明知道灾难就要降临在心爱的人身上,却无力回天,这与影片开始时翻开遗骨的情景相互回应,但同样的场景,却一个心怀贪婪,一个心如刀绞!
这就是战争的真实面貌,没有商量余地只有残酷现实,这就是历史的力量,纵使知道结果但仍无力扭转。
虽然影片通过年轻人亲历战争来获得思想感悟,但对于每一个受过战争伤害的人来说,伤痕永远无法弥补。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人类最好的相处戒条。
很多年没有看过俄罗斯的电影了,留在脑里的印象还停留在苏联的概念;昨晚的这戏,老实说,我看得并不是很舒心,俄罗斯的戏,总是那么沉重,导演有点点新的元素,但还是离不开前苏联的老式演绎模式;剧中是以现实生活中四个企图寻宝的年轻人,通过一种虚拟的时空穿越,亲临42年的二战前线,感受血与火。
我觉得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宣传意义!
哈哈!
最后四人又离奇的回归现实,个人认为:应该重点刻画回归后的变化;而在此时,电影却结束了,有种没有淋漓的感觉;此外,剧中四个年轻人,有2人明显的不像俄罗斯人,一个像美国人,一个像中东人,夹杂在一起,感觉怪怪的;
浏览报摊时看到新近的一期《南方人物周刊》,封面是斯大林,斯大林肩上扛着这个专题的标题:为什么怀念斯大林?
是大号的大黑貌似,下面是小号的黑体:苏联解体之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不断衰退云云,文章没看,但那大概意思明白了。
如果不是这个罕见的电影世博会一样的3月,又因为工作的关系,真不知多少年才会看上一部俄罗斯电影,何况又是这样一个泛着腐朽的、猎奇的气息的片名:古墓迷途。
不过也因为生疏的关系,会令人更专注地关注影片本身,可以防止那些貌似资深的影评人掉书袋的毛病,经常见个片子,靠着微薄的积累,搜搜残存的记忆,借助一下百度,絮絮叨叨把相关影人的前世今生白话了半天,然后描叙一下剧情草草结束。
本篇英文名是back in time,很容易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科幻片《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比较靠谱的翻译是《我们来自未来》,穿越的题材倒挺适合当下的中国,而把个借穿越的题材找俄罗斯主流价值的片子去掉那层菲薄的科幻色彩,翻译成“古墓迷途”这样盗墓色彩浓厚的名字,也真切合了当下中国玩不起科幻就死靠古装的路子。
尽管英文片名都比较相近,讲的也都是当下年轻人穿越时空的故事,但从剧情到人物,和导演想追求的那点想法,都是大相径庭的,《回到未来》虽然充满娱乐元素,却有着相当严肃的时间逻辑,主人公穿越到历史的某一个阶段,如果不能让关键的事情按照未来的样子发展,时间线就会偏离自己来自的那个未来的轨道进入到另一个未来的时空,所以导演思考的,是一度热门的时空问题。
而在《古墓迷途》中,那层科幻的外衣在几个80后或者90后的年轻人回到1942年的苏联卫国战争战场上之后,除了他们一直想着如何回到未来之外,科幻的色彩几乎当然无存,而影片的主题则转向了“向历史追寻”或者“寻找俄罗斯人的主流价值”,有点寻根的味道。
本片的电影语言技巧是乏善可陈的,但好在剧本尚属扎实,剧情丰富而可信,还原出的1942年的苏联战场上的战争场面,很让人想起一度影响了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影像风格的战争电影美学,简直让我这对《列宁在十月》之类的电影毫无印象和情怀的人看起来都很有怀旧的情绪,尤其男主角一见钟情的那个俄罗斯姑娘,一个战地女护士,一身打扮也是曾经风靡苏联银幕多年的经典形象,连五官、一笑一颦都有着曾经苏联电影中女护士的神采,男主角对此的迷恋,或许也就是导演所想表达的一种迷恋,对那种苏联式英雄美人的浪漫的眷恋。
影片的主题就是追寻,几个年轻人因为在盗墓时对一个老太太胡乱承诺要找回老太太的卫国战争中死去的儿子的遗物,就被穿越到了卫国战争战场,在那里不久他们就明白了,要想回去,必须在战场上找到老太太的儿子,拿到那个遗物——烟盒,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回去的,而几个年轻人,本来在当下是以盗墓为生的小混混,道德观念淡薄,思想认识混乱,甚至有人是光头党——整天喊“希特勒万岁”,经过卫国战争炮火的洗礼,他们深刻认识到了从那个年代传承下来的精神价值。
所以这个片子从穿越开始,自打穿越到过去的那一瞬间,主题已经直奔“追寻”(让人想起见过大爷那首歌追寻我生命中的那份纯真。。。
),而几个当年苏联士兵证件上的照片为什么是这几个主角,而他们穿越到过去的不同做法是否会改变时间的曲线,这里都无意去探讨,导演只是设置了一个“归去来”的简单的过程,过程中停留的细节或许才是本片想要表达的。
比如,当四个人与老太太的儿子关在一起,最坏的那小子为了刺激这个忠诚耿直的战士,说,未来莫斯科街头会有光头党,喊着希特勒万岁,那个战士绝对无法接受激动地说,不,不可能,莫斯科绝对不会有人喊希特勒万岁的,绝对不会!
这场戏依然颇有感染力,那个战士所喊出来的,正是对俄罗斯当下的一种反思吧。
而四个主角和上尉去执行任务失败,上尉掩护他们离开前,问男主角,战争什么时候结束?
男主角说出战争结束的时间,上尉在一脸向往中翻身用枪指向追来的纳粹士兵,这种处理方式很好莱坞化,但依然有感染力。
这是一部被类型化了的,但依然有着俄罗斯式情怀的电影,由于对俄罗斯了解实在有限,结合本文开头提到的杂志的斯大林专题,或许本片的表达也有这种意思。
或许,在浮躁的商业气息甚嚣尘上的时候,非美国家都在迫切地找回自己的主流价值,想把绷紧后来松弛的弦稳稳地定在主旋律上,所以,这般追寻,俄罗斯式的,也仅仅回望到了曾经的苏联塑造出的大国梦想背后的精神价值,至于那个以严肃而悲悯著称的俄罗斯文化,好像还没有苏联建立起的那套思维方式和社会主义美学好懂好玩。
刚开始觉得不是很吸引人,主要是配音怪怪的,越往后看越觉得很有感受,看完后心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现在的人都太幸福了,人太幸福就不知道要珍惜了。
当你觉得你身边享受到的一切就是理所当然,你的生活就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话你就大错特错了。
你得到的一切都是有多少人用生命换回来的呀。
作为一个老师我经常为不知道怎么教化一些学生感到很苦恼,最后我只能说靠他自己在社会上的磨练才能行,看了这个电影,我发现真的要让现在生活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好好了解下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凭什么人家付出生命换来的和平我要享受,我在享受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那些为此而付出的人呢。
今天是清明节,在这个时候看了这个电影,感觉真是很敬佩那些先烈。
感谢我们中国所有的英雄烈士。
还有更要呼吁我们的演艺界能不能我们也做出一些这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不用总弄些黄、赌、赌的呀。
从电影本身来说,这不算一部出类拔萃的电影,但我必须要打五星。
四个街头混混,盗墓者,玩世不恭的瘪三,却不意回到了1942年,经历了战争,爱情,生与死。
虽然不完美,但有很多精彩的细节。
大士牺牲前,询问战争何时结束,含笑赴死。
索科洛夫愤怒的说,莫斯科决不会被占领。。。。。
但我最喜欢的,是直到最后,他也没有让四个小伙子简单的变成救世英雄,相反,他们仍然害怕的不敢冲锋,甚至有人会躲到草丛中,但是,你怕或者不怕,都要勇敢的战斗,这才是真正的战士。
那个原来的长发,躲在草丛中却发现了同样的胆小鬼,但是连这几个胆小鬼,最后还是一个个跟出去冲锋。。。
还有很多细节,比如特别处的大尉,一出场时冷冰冰的,满脸横肉,我们可以联想起很多电影中的反派,似乎接下来他就该利用职权强占妇女,欺压士兵了。
但实际上,他也是个好人,既没有强占妇女,也宽容的放过了四个“新兵”(这种人情味的宽容,从大士,到上尉,到特别处的大尉,一次次的展现给四个未来的小伙子,他们都把士兵当作兄弟,孩子。
)这与我看的一些苏联老兵访谈是一致的,政委也好,特别处也好,它们都不是青面獠牙的妖怪,而是和大家一样上阵厮杀,一样生活。
男主角在德国军官面前那段,其实是在向邦达尔丘克的“一个人的遭遇”致敬,“只喝了一杯酒,我是不吃东西的”。
(邦达尔丘克空口连喝了三大杯伏特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后果自负)。。。。
话说得差不多了,最后,向导演致敬!!!
山寨手法,落后的时髦,后半段渐渐感觉好起来
俄罗斯版的穿越故事……
这么好的片子,这么蠢的译名
蔡睿皇上龙德..就是怎么也没想到看了一穿越...
「战争什么时候结束?」「1945年5月9日。」对不起,同志们,我们来晚了。
可能是对苏联历史不太了解,看完没有感觉.对于他们想表达的无法理解.
俄罗斯人的穿越漏洞百出。(20100324)
我们来自未来,扯淡的穿越片
现在的小年轻太不像话,应该受受教育,咳咳
班长问他战争什么结束那里真的哭崩了,站在我们的角度看是看过程,因为知道结局是胜利。可是他们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的牺牲是否有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能不能成功。“我们真的挺过去了”这个回答我真的秒掉泪。。那个准确的时间真的给了他很大安慰,也让我真的绷不住了。苏联的结局真的很让人唏嘘,希望我们这一代能永远警醒。
7.2分还以为多好看,就这???太一般了
受不了俄语
很少看俄罗斯电影。这部是个惊喜。虽然剧情很套路,画质也不是很好,单依然打动了我。英雄不朽。如果抗日片也能这么感人就好了
三八节的打折电影,搞笑又感人,有流泪的冲动,
我觉得是个烂片,没什么现实意义,俄罗斯现在拍得二战片水平太低了
有点教育意义但演得实在差,对不起这个名字
跳着看完了,不能细推逻辑,算是向革命前辈致敬教育青少年的片子
不苛求关于怎么「穿越」的了,本来也没人真的见过穿越,反正导演编剧也很努力了。二战穿越题材的电影很少,毛子拍的还不错。大士牺牲前问穿越回来的主角「我们真的胜利了吗?什么时候?」然后慷慨赴死的场景非常感人。
电影水平太一般和好莱坞比。但是所有的感情都是真的,反思是真的,历史是真的,眼泪也是真的。不要说什么这个世界没有正义和邪恶。不,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未来一定会到来的。
这算是俄罗斯版的忆苦思甜,吊儿郎当的年轻人穿越到苦难的过去,受完教育之后,懂得了现在的美好,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