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片子的时候一直有一个感觉,似乎导演和演员们在使劲的挠你的胳肢窝:你笑呀,你倒是给爷笑一个啊……可是,爱慕骚锐,你没挠中我的笑点,更没挠中我的G点,我一点也笑不出来。
搞笑和幽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
搞笑是通过夸张的动作表情还有语言来逗人发笑,往往流于表面。
大部分情况下,给人的感觉就是不真实,通过这种真实与不真实之间的反差来产生笑点。
幽默不一样。
幽默在多数时候都是一本正经的,不夸张。
它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现,而这种语言往往要在特定的场景下才会产生效果,换个场景,多半就没有效果了。
很多时候,还需要观众想一想,体会一下,然后才恍然大悟并产生发自肺腑的微笑。
如果观众是个缺乏幽默感的家伙(拜中国特色的教育所赐,我们国家最不缺的就是这类人),那么幽默还要大打折扣。
比如憨豆先生,我会说它是搞笑。
但是“罗汉”系列,我会说它是幽默。
很不幸,虽然《皇家刺青》努力想要搞笑,但是这些搞笑镜头,基本都是些陈旧过时的老古董,缺乏新意。
黄小蕾是个美女,可惜不适合演戏。
纵观所有的演员里面,只有她的表情最做作,表演的痕迹最重。
还有她的嗓音,跟周迅有的一拼。
长那么漂亮,真是可惜了。
不如改行演小品吧,没有比这个更合适她的了。
尽管如此,还是可以看出,导演和演员们还是很努力的(所以给打了三星),虽然大部分努力都没有到点子上。
最大的硬伤,就在于剧本。
没有一个好剧本,没有一个好故事,再华丽的场景,再豪华的阵容,也是白搭。
而这个,似乎也是目前国产电影(包括香港)的通病了。
不在烂片中生存,就在烂片中死亡。
在这样的时代有这样的影片是常态,这样的片子多了,才可能出现精品,山寨既然是一种文化,抄袭既然成为一种习惯,那就让恶搞来的更猛烈些吧。
黄小蕾不错!
有味道,乍一看老看成是殷桃,这眼神。
给三星不算高!
加油折腾吧
很少的资金,几个3线的演员,网络KUSO写手的编剧,就是本片的全部。
低成本小制作,不要求画面多宏大,音乐多动听,故事多精彩,寓意多深远,只要能让观众看时笑一笑,就足够了。
本片基本就是美剧《越狱》的KUSO版,不过个人感觉出来的时间有些晚了,如果是2年前,哪怕是1年前,越狱最热的时候上映,效果应该会更好些。
一直很敬佩那些拍小成本电影的国内导演,尤其是前作《天下第二》,可能很多人都非常不屑这个片,但是我当时确实从头笑到尾,然后介绍给公司其他同事,他们的情况也都和我差不多,都非常喜欢。
其实很多低成本娱乐片电影就如同郭德纲口中的相声,就仅仅是娱乐,不一定非要从中看出多么深刻的含义,很多人说这两部电影‘雷’,但其实这也是本片的要素之一,就是娱乐观众,‘雷人’也是一种娱乐,就如同卓别林丑化自己取悦观众一样。
我知道这个评论可能会遭来很多人的反对和不满,但是我就是如此,相比起那些需要看很多遍才能看懂,或则看了很多遍也看不懂,看时几乎要睡着的世界名片,这种看时不需要动脑筋,单纯的打发时间的娱乐片更适合我。
我就是个低俗的人,是个脱离不了低级趣味的人。
高雅人士自动屏蔽吧……PS:关于评分,这个电影我给3.5星,其中3星是电影的评分,半星是对低成本小制作导演的致敬分。
但是豆瓣没有半星的评分,而且大部分人对本片的评分非常低,因此给取高值给了4星,希望多少能帮忙拉一点分吧。
闹剧归闹剧 但不能篡改历史 圆明园被烧近四十年后出现的一个关于圆明园的故事 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这个电影如果不参入任何历史色彩 或许是某些人喜欢的一部无厘头电影 我看的时候就不是特别反感但是 最后结尾鲁二说 “圆明园被烧了 我的工程也没了……”我再一想前前后后 才发现原来编剧是把圆明园当做一根故事线在做 我靠 我这才意识到影片开头说光绪说给工程鲁二是给圆明园他可惜的是 圆明园不是八国联军烧的 当1900年八国联军来到圆明园的时候 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被英法联军所烧的圆明园上的杂草已经兴衰了三十多个年头了 都是上一辈人的事了 那个时候 还没有光绪 太后还是个在唱曲的丫头 袁凯凯还没来到这个世界 编剧啊!
我为你悲哀!
悲哀的,不止于此!
不管有多少人批评,我始终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标杆,是一部电影历史的记录者。
猛然想起刚刚看过之后莫名的希望与兴奋感,推荐给同专业的要好的友人,得出的却是和我大相径庭的答案。
智者见智吧,这个片子在我的眼里优点很多,瑕疵完全可以被忽略了。
镜头讲究,还有几个电影愿意这样讲究镜头空间,黄金比例,虚实运用,人物景深布景,没有诟病的灯光摆设。
片头的长达2分钟刺青近景镜头是有些让人感觉不舒服,臃长没新意,但是接下来步入主题的中长景转换还是不错的。
开篇可以打6.8/10分,是个可以吸引大部分观众的好片头了。
全片都在模仿别的电影电视剧经典之处,也不恶搞,就是这么光明正大的模仿,要是愿意还把两个经典糅合在一起,高傲的姿态倒让人不好意思说它是山寨了。
先从最后说起,《闯关东》被仿了,用的是一股子演员表演的功底和完全粗制的妆容。
《投名状》被仿了,三个人跪在那里,还加上一段大话西游式内心独白,说给那些80后听,娱乐自己的时候,也娱乐一下这一批人的共同记忆。
福尔摩拿着的无极的指挥棒挥舞很多次,给我包围他,也比无极本尊经典了很多,《无极》中那个指挥棒除了看上去很炫也没有什么过多的作用,基本属于废柴一伙,但是福大人手里可变化跟剧情的指挥棒看上去就有情趣多了,一副上海软绵绵的强调,还是福尔康的表弟,还有一个泼妇悍女的紫薇表嫂,一连串的新意模仿换来的还是不错的效果的,很中肯的讲。
越狱的纹身就不说了,整个故事基本就是越狱抄下来的,除了没有被烫,没有消失了的地图,基本元素差不多也就那样了。
各地方言的应用也很惟妙惟肖,看得出这些演员很有功底,功底很扎实,不是什么大明星,但是非常有演员的魅力,就是要用这样的演员,不是豪华大制作的产品经费的分配才可以达到平衡。
真的不是只有大明星就是好的。
有些明星不会演戏,放在那里闪闪发光,和电影无关,钱也是白花。
有些演员就会演戏,可以让电影熠熠生辉,这才是划算的买卖。
天津话,北京腔,还有一个大舌头,阵阵引人发笑。
记得一个在越狱的隧道中的镜头,焦点灯光,动态画面静态表达,一个镜头切换一个镜头,很稳,很讲究,绝了。
什么是创意,这个就是创意,什么是花心思,这个就是花心思。
其他可以当成典范的地方,两个男主角走在大街上,走着走着,整个画面变成水墨画,这难道不是值得表扬的进步表现吗?
我们在思考,思考怎样把镜头玩出花样,除去一些异样角度的新奇感,还可以怎么最大化运用镜头的蒙太奇,给观众给人民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与快感。
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虽然到了最后,故事架构有些重复,总是局限在一个又一个固定空间里,重复的让人可以不用仔细思考就被发现。
但是这依然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不错在于演员演的很卖力,大家都是好演员,卖力的好处就是没有痕迹的流畅,电影的真实是会感染人的;不错还在于镜头拿捏的刚刚好有些新意又有些传统在里面,该手稳的地方绝对让人放心,该出现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不用多说自然会来一个;严谨的故事逻辑设定背后一定有一个对待电影严谨的苛求态度,这种态度才是最迷人的地方,才是应该被极力推广的地方。
严谨几乎成为不可能存在的与人类渐行渐远的一种精神,不要这样,就让《皇家刺青》带着这种态度骄傲的回归到主流文化中去,即便这个小成本电影有再多的不是,为了它的创新为了它的严谨,还是要支持与鼓励的。
不错的片子,让人可以看完,并且在看完之后还可以感受到轻松的片子,好片子。
看完后,看了很多豆友的评论。
很多人很不待见这部片子。
我就不从什么文艺或者艺术的角度来点评什么了。
至少今天晚上它打发了我的时间,让我不至于看到一半半看不下去。
是的。
我就乐意听里面的方言。
我就乐意看着这些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在里面混乱着。
我就乐意这么些个冷幽默和恶搞。
人家又没奔着大片去。
就好比拿着面粉我就想做个馒头出来。
我没说非它是蛋糕啊。
你也甭指望还能吃出鸡蛋的味来。
就是给你填肚子用的。
犯不着上纲上线。
不就是大杂烩么?
(剧透慎入啊!!!
)我记得起先不是说要上院线?
怎么着?
不自信了吧?!
下午时候看豆瓣页面,一星绝倒,这会儿功夫再看一二三星差不离儿平分秋色了。
说剧情复杂您还真就抬举它了,故事非但不乱相反简单到近乎弱智。
让我怀疑国产古装是不是只会讲寻宝救国,跟宝藏什么的杠上了?!
然后就不得不絮叨几句:① 黄小蕾那哑嗓子我就一直不待见,现在事实证明她参与剧本创作同样失败。
②戴军的客串纯属玩票儿,那段戏跟前后一丢丢关系都没有嘛。
③ 至于花儿乐队,反感他们的人不在少数,我倒一直也没有多么厌恶丫几个,本来还期待他们继续发扬恶俗精神,娱乐大众,结果根本没什么出彩。
倒是《洗刷刷》被当成了个料、《穷开心》成了结尾什么花儿戏班杂耍的背景音乐,咯吱你几下根本没感觉。
④ 那个王劲松演的大学士操着某年春晚郭冬临的口音演了整场电影,那口音倒是很有爱,但是表演也还是一样中庸。
⑤矬子里拔大个儿的话,那个八品带刀巡捕福尔摩还有点儿看头,用红中的话讲“那个娘们唧唧”的小样儿,拿个小假手冲着人指指点点,动不动就“包围他!
”倒还有那么点儿意思。
不知何时起方言开始成电影新宠了,上海话、天津话、陕西话、东北话……反正是人家感觉能加喜感的就用,这招儿运用得还好吧,毕竟你不能唠几句“土嗑儿”就想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这倒也能忍,但你说你冷不丁蹦出句“Are U ready?
Go!
”我就真理解不上去了。
恶搞是挺有意思,但是出来个嘛片都要给你整点儿玩剩下的桥段,是个人都会腻的吧。
① 当2046成了监号,刘桦戴副墨镜名曰:王家伟;②当红中不动声色说出“其实我很傻很天真。
”以及后来的“很强很暴力”;③当大学士被囚禁狱中,挂着半脸面具,活脱一个“汉尼拔”嘛;④ 当皇上再三叮嘱鲁二对大学士要“不抛弃,不放弃”;⑤当许三刀如Hulk变身般崩开身上的衣服,然后落荒而逃;赌场里的喽啰个个遍体纹身你就是“古惑仔”了?
;⑥讽刺选秀可以,但是演出节目“千手观音”?
老大你OUT了!
⑦几个人救人救呗,非得噶上《投名状》的桥段,结拜时再来点儿慢镜;⑧大学士在船上发疯,举着大刀乱砍颇有“德州电锯杀人狂”的气魄,最后那声“Freedom!
”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啊……诸位列眼,那些个笑点我都给您剧透了,明白人从这些就能看出来此片从创意到诚意都是多么的贫乏吝啬。
但是个人来看比那个《追影》好点儿有限,《追》我给二星,这个呢?
给一星吧?
倒也不至于差到那个地步(我没说给一星的都在装叉啊,有些人也别跟我这儿三星唧唧歪歪地吐槽);给四星吧?
还真就不咋情愿也很牵强。
索性我就赏三星给那几处我发自肺腑的笑声吧。
最后借用片中貌似许三刀说过的那句“我是我自个儿的偶像!
”来与剧组人员共勉吧。
您一班人马还真把自个儿当偶像楞就整出个“大杂烩”辛苦您了,但是确实还不怎么好吃(剧情乱糟,笑料拼接生硬)。
但是俺们观众呢?
已经被磨练的“不好吃也不挑嘴”了。
更有甚者像我这样看完还能码出一堆字儿的,我也是我自个儿的偶像了!
我一个小嗓生迷的灵魂出窍 不是扯 真的我还为此伤心了以小小下 我对那位同学颇有好感至于电影 就一个字 扯 看也行 就图一热闹呗
近年来这种集恶搞模仿山寨于一身的电影多了起来(天下第二、十全九美、大内密探零零狗、追影......)刚开始还行 时间长了就审美疲劳了
一开始看见刺青,我就想起了越狱,片子果然是那样发展的。
后来,片子又东拼西凑的E搞了许多经典电影电视剧的台词或情节。
我的笑点比较高,看到有人E搞我曾经看过的东西,我是笑不出来的。
倒是穿插在CAST里的老夫老妻蛮有感觉的。
大张伟和王文博主持节目还是有一套的,不知道为什么戏份不多,也没安排歌舞表演,反而请了两个半红不黑的电视剧男演员。
茶水里有个潘星谊,混那么多年也就这样离开了,这圈子不好混那。
这种小成本的大陆电影,除了骗钱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所以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一个样。
剧情松散,表演夸张,极尽E搞之能事,找个较大的发行公司做后台,然后各地跑宣传,吹的片子跟朵花儿似的。
对投资方来说,正剧没人看,不投,大片儿投不起。
只有这种片子,规模不大,还能保证一定的收益。
说白了,金钱指挥艺术啊。
这类型的电影好像要成为今年的主打..
很少的资金,几个3线的演员,网络KUSO写手的编剧,就是本片的全部。低成本小制作,不要求画面多宏大,音乐多动听,故事多好看,寓意多深刻,只要能让观众看时笑一笑,就足够了。三星半。
又来胡闹了!
虽然依然很傻逼但和《天下第二》比起来真是进步大大滴…… 刘明居然也戴上围巾挡住脖子上的福娃露了个脸
也许中国电影就剩下恶搞了
脑残的剧情让你分不清是电影还是综艺节目
呃。。。。。。。
突然发现居然看过这个片子…
很好,耐看
20100704京上团结。没营养,不推荐
还可以的,恶搞了很多电影镜头
烂片
还是不错的,笑点不少。值得一看。那个福尔摩很甩
无聊的午饭时间的一点笑料~
五分儿给花儿!
挺搞笑的片子
恶搞的还算有水平,看得出导演用了心……不过,恶搞是出不了伟大作品的……
大方的给个四星,至少比越光宝盒好看多了,电影嘛,娱乐下也很好,不必都拍成艺术片吧?
也是我们数学老师在班上放给大家看的,我觉得还好啊,定位很明确,就是小成本的纯搞笑片子,从这方面来说,算是挺成功的,笑果还不错,虽然大体上是部靠山寨组成的片,但起码成功山寨出了各种笑点啊。几个演员没有名气反倒没有包袱,通过自己的表演也制造了不少笑料,和尚演喜剧还可以,女主角也挺靓的。
其实我还蛮喜欢大杂烩的,但是要做得水到渠成做得精致才够力啊,这片还是有些粗糙有些硬拗。我怎么觉得黄小蕾像削过腮呢?表现得也不怎么稳定。就那样吧,比十全九美强那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