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巡幸大观园,以及英国人的革命就是伯爵的仆人干掉国王的仆人以争先恐后为主子效劳服务,以及贵族庄园的可贵之处是为仆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以及遗产给女仆绝对不行变成私生女就广为接受,以及"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乐而为奴,以及不出现男男或裸体就不痛快的腐国电影传统。
不死的英国封建精神,反动得一比。
这部电影主线是国王“省亲”唐顿庄园。
在我看来可以分割为两部分来看,一边是仆役,一边是贵族。
仆役这边对于国王的随从夺权非常不满,他们用一种revolution的方式从国王的人手中夺回了自己的权力,在我看来是倒皇的一种意思表达;而另一边大小姐明明对自己的庄园事业充满怀疑,却在奶奶和安娜的动之以情下要继续扛起重担(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公主婚姻极度不幸,却安排了一个曾经的共和派来充当说客说服了她继续婚姻维护王权。
管家说,唐顿庄园和这个家族一百年后也还是会在这里,女管家说“we’ll see...”,我觉得这也是在说英国王室,谁知道呢?
这部电影里的价值观我还是理解不了,Daisy的奇特脑回路,二小姐放弃事业选择婚姻,三小姐的鳏夫从共和派转变成了保皇派,还指望着吃绝户,公主听了一席话就开开心心劝丈夫回心转意,反正整个观影过程我都满脑袋???
开场音乐一响起,我就知道熟悉的老朋友要见面了,那种久违的激动按捺不住,紧张到搓搓小手。
老夫人和mary平静讲出自己可能不久矣的身体状况后,以及Mary对唐顿庄园是否还可以还能还需要这样维系下去的疑问后,老夫人的话语无疑是定心丸啊,这段孙女情真的真的很动人。
老夫人是唐顿的灵魂,一路看着它跌跌撞撞走来,自是最最舍不得的,面对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预期,也是从容淡定,见过人世间太多太多的悲欢离合和迎来送往,知道以怎么样最优雅的方式离开。
片尾舞池中的旋转旋转和旋转,虽然看得我有些头晕,但还是好喜欢💕Mary和老夫人的那一眼,是笃定是信任啊。
要说其他逗趣儿的地方,仆人和仆人的战役。
因为设定在国王和王后到访,国王一方仆人“狗仗人势”,对唐顿仆人一行人处处压制,唐顿仆人一个个也不是那么好惹的,竟然集体“密谋”,支开了讨厌的国王管家和主厨,重掌仆人大权。
用餐时,当国王/王后夸赞美食好吃夸赞自己的主厨时,我们正义的莫斯利男仆一下没忍住,竟然公开怼国王,这是帕特莫太太的厨艺。
awkward。
更加神奇的场景还在后面,竟然,竟然惊人地行了女式礼,莫斯利是活宝没错了,唐家屯的人就是这么朴实无华没错了😄每次看到汤姆布莱森,总是隐隐有些担忧,担心他不能好好留在唐家屯身体力行做贡献,担心他忽然又奔着自己的信仰理想去了,又变回那个冲动热血的司机青年。
但好在,汤姆变了,他真的变得成熟稳重,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对唐顿这片土地以及上面一人一物的尊重和认可,除了,桃花也挺多…人家里人都没介意还使劲掺和,又有什么理由说no呢托马斯小火车真的变得沧桑了,担任男管家,但又在一天之内遭遇事业低谷被弃用,换我也愤愤不平,所以新老两任管家和新老两任继承人在书房交谈的时候,那场面又是一度尴尬。
托马斯转身离开,给老爷甩脸色的时候还说今天锅炉房坏了没有热水,那一份隐隐的小傲娇,真的太逗了。
伯爵一家人也真的是把仆人当朋友一样看待,尊重他们的情绪,也真诚相待。
即使阶级有别,但并不妨碍彼此尊重。
唐顿庄园,喜欢场景服装和道具,喜欢人和物,喜欢贵族的精致和优雅气质,以及那份虽带有一丝古板保守却傲娇从容的谈吐和幽默。
从第一季泰坦尼克号沉船老爷第一任继承人不幸丧命到国王王后来访,从1912到1927这十五年的时间里,发生过战争,庄园也差点破产,住在里面的人物也来来往往、分分合合,那是时代的剪影。
作为旁观者,欣喜于今能在大屏幕看到告别(不想导演编剧再继续往下,此片已经给了信号老夫人身体出现问题,而老夫人这样风趣、尖酸,刻薄人物形象是全剧的精髓)。
故事是永远都不会有结局的,而我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结局停留在最美好的舞池盛景。
🍻
本文已发表于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
给每个人物都安上 Happy Ending 的唐顿庄园电影版,故事讲的比迪士尼还迪士尼,但奇怪的是,就是让人看着开心,不想吐槽。
可能是我的忠粉身份作祟——从第一季第一集开播一直追到现在。
没资格马后炮,因为看第一季的时候并没看出这部剧后来能火出天际。
最近十年的电视圈,可能也就权游能盖过唐顿庄园的锋芒。
2010年刚开播那会儿,总觉得这剧的演员颜值不行,也就大表哥能看看。
十年之后,我在INS上把一众主角关注了个遍,觉得人人都是画中走出来的人。
现在终于知道为啥英国人形容一个人有魅力会用“Charming”,英国演员举手投足间的优雅气度,比什么“Hot”、“Cute”、“Attractive”的段位可要高多了。
从某种程度上,《唐顿庄园》像一场英国贵族的真人秀,以从未有过的细致记录了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社区治理,小到仆人作息,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
六季的故事中,走过14年风雨的唐顿庄园举办过数次婚礼、葬礼,也接待过一战伤员、外国使节、商界巨贾和顶级政客,正当观众自诩“我们什么没见过”的时候,唐顿电影版在第一个五分钟就投下了重磅炸弹——皇室来访。
虽然这并不是 Crawley 家族第一次接待皇室,早在第四季中表小姐 Rose 的成年仪式和舞会中,还是威尔士亲王的爱德华八世便已登场,还和表小姐跳了开场舞。
但那时的舞会是在 Crawley 家族位于伦敦的公寓中举行,His Lordship 和 Her Ladyship 在唐顿老家面见皇室,真还是头一遭。
更何况这次是国王乔治五世亲自来访。
电影版采用的依然是“楼上”、“楼下”双线叙事。
本以为接待皇室应该是楼上老爷小姐们的主场,但事实证明,电影版出彩的绝对是楼下的管家仆人们。
与皇室仆从们斗智斗勇,连保守的保皇派卡森都大胆的卷入了这场“革命”。
厨房的Daisy漂亮了不是一点半点,已经去学校教书的Mr. Mosley果然贡献了全片最佳笑料,不过最让人欣慰的还是Mr. Barrow的故事线——曾经一人对抗世界,孤独到自杀的新管家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集体。
又一次,唐顿庄园将时代变迁融入剧本,LGBT群体开始褪去隐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相比之下,楼上的 Crawley 一家就显得有点气力不足。
成为侯爵夫人的二小姐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报社,三女婿汤姆又走上了爱上贵族女子的老路(第六季结局时明明暗示他会和二小姐报社的女主编在一起),就连一向斗志昂扬的大小姐玛丽也动摇了要维系庄园的决心。
好在老夫人依旧是万年不变的狡猾、强悍与毒舌,尽管影片末尾她与大小姐玛丽完成了精神交接,但看过唐顿的人都知道,老夫人才是唐顿庄园的定海神针!
这些年老夫人的金句都够出本书了,ITV真的应该考虑开发一下这个周边,我第一个花钱捧场。
于我而言,唐顿庄园最出色的地方倒还不是对贵族生活的真实还原,而是将动荡时代的人事巧妙的串联在一个英国贵族的日常中。
从开篇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没开始,我们在长达14年的故事中,经历了一战、西班牙流感、庞氏骗局、爱尔兰独立战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英国王室第一次无线电讲话、纳粹党的崛起、俄国的十月革命、工党政府首次执政等时代大事。
传奇女飞行员艾米莉亚、风流王储爱德华八世、丘吉尔家族、张伯伦等时代风云人物也纷纷以轶事或真人形式登场。
在电影版中,爱德华八世再次遭到了调侃(英国人是有多不待见这位退位国王),1926年的英国工人大罢工也被提及。
掐指一算,此时(1927年)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然不远。
这么一想,便更认可了电影版的大团圆结局——毕竟等待唐顿庄园上下的将是英国近代史上最痛苦与黑暗的时期,玛丽和伊迪斯的儿子,极有可能会在敦刻尔克等待救援。
时代风云际会,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感谢《唐顿庄园》唱得一出好戏,让留不住时间的我们,至少保留住关于时代的记忆。
看了某些点赞量靠前的热门短评,有一点想法,想表达。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超出想象,不走常规,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才算是突破。
但其实,许多东西,并没有被他们所看到。
就如同唐顿庄园里,他们没有看到的,有很多。
是在君主制王国下有权利地位的伯爵夫人有了私生女,并且将私生女以某种方式养在身边,并且最终冒着被世人所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将自身所有的财产继承到私生女身上,这算不算是一种突破?
是在巴罗管家为代表的同性恋人群,在那个传统封建的视同性恋为变态的恶心的疾病甚至心理问题的情况下,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接受自己,并且发现自己的同类,这是不是一种突破?
是在唐顿庄园地下的仆人群体里为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在没有经过主人阶层的同意下,擅自扫除了国王随身的侍从,并最终得到了自己身份的认同和尊严,这算不算是突破?
其实,看过唐顿庄园的人都知道,唐顿庄园是大小姐口口声声念叨的旧世界里的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是在一个现有的国家体制和社会阶层里,充分认识和尊重每一个人,每一个地位,每一个价值的存在,所以才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在自己剧本之下的身份里争取自己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而电影版,在继承了剧版的精神内核下,更是把新世界对于旧世界的冲突表现的更明显,也预示着电影版在剧版基础上的突破,世界一直在变化,新世界迟早会改变唐顿庄园,但唐顿庄园依旧是唐顿庄园,永远没有离开。
我想,热爱着唐顿庄园的人会理解这些。
唐顿庄园,这个被大家赞叹其贵族优雅服务和生活为特色的电影,是服务界的精英的说可是本片已经是给最高级的客人——国王提供服务了却没有我想象的那样个性化特色服务他们个别因为是共和党,嘴上说不喜欢国王,行动却是不自觉地自豪和庆幸自己是唐顿庄园服务团队的一份子然而,却没有人去打听国王和随从人员的喜好,甚至连餐具器皿都不愿意清洁擦拭,说是不知道国王的餐桌有什么要求还有那些“楼下”的人们为自己的私利,争风吃醋不满国王带来厨师、管家和服务人员并详尽办法让这些人难堪用他们的理念是,我们的地盘,就应该我们来提供服务他们通过欺骗、上锁等下作的手段,阻止国王的后勤人员上台并成功地全部替换完毕当国王赞叹佳肴很棒时,老服务员兴奋地说,那是他们唐顿庄园的厨师烹饪的,提供服务的,全部是唐顿庄园的人一句话,让唐顿庄园形象高大起来,却把国王的骄傲给当众粉碎了这是哪门子的贵族的奴仆?
国王的“胡子”是那么轻易得以触摸的吗?
察言观色、 八面玲珑.......这不是他们这些人该有的品质吗?
这个国王太好说话了,要是换一个,估计这唐顿庄园死无葬身之地了巴罗管家的同性恋事件是什么梗?
公主的“幡然悔悟”是两个人好好过?
两个人一起改变?
这“驸马爷”是那么容易听她话的人,她还有那些难堪的下场?
汤姆和露西这个爱情,是一见钟情?
还是觊觎露西即将到来的继承权?
怎么三两句话,就是真爱啦?
“乌姆里奇教授”将继承权送给女仆露西,原本以为,这是贵族人对衷心服务自己、关心自己的仆人一个阶级的打破,没想到原来是因为露西是自己的私生女........国王的缝纫师是个小偷?
这又是什么梗?
什么叫做,没见过那么多珍贵的东西?
王宫的东西不应该是全国最好的嘛?
她不是应该见怪不怪了嘛?
反倒跑来地绅家偷东西?
简直是不可理喻有人也许要说,因为王宫的东西太多,而且还会更多,所以国王他们记不住,由此给了宫里的奴仆偷窃倒卖的机会,偷习惯了,所以到哪都要顺一把了呗........好像也有这么点道理哈那么唐顿庄园那个小厨娘黛丝,处处看汤马斯不顺眼,不想跟他结婚水管工阳光帅气、负责人、会说笑以为她会看上水管工谁知道,汤马斯居然气急败坏,在国王入住期间把刚修好的热水管道,就这么砸啦?
这简直是自私自利到何种程度?
这是个可以让自己性格随意发挥的地方吗?
这是可以随便发脾气的时刻吗?
这个团队也叫做优秀?
笑死人了而小厨娘居然因为这件事,对他刮目相看居然同意把婚期提上日程?
这什么梗?
一个不顾场合时机发脾气,不顾大众性命安危的人,今天能因为你而毁掉供应给国王的热水管道明天就可能杀人!!!
这部戏真是太让人失望了,没有高逼格的场面,高逼格的故事....
Downton abbey. 对不追剧星人非常友好。
无数次剪切用城堡的素材。
朝阳的,大雨中的,日暮时分的,从树叶间看的,仰视的,俯瞰的。
是的,这是关于这个庄园的故事,其中的人都是过客。
拍人的时候,尤其是仆从,镜头永远摇晃,角度变换很快且有节奏感,背景音乐则是动与静的粘合、过渡。
太多、太多支线。
同性恋,私生女与irish republican的爱情,以及Lady Mary Talbot的纠结、自省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三个。
对皇室三人的描写,各仆从的爱情,各主人的爱情,每个人的价值观,这些也都非常精彩。
分散在整部影片的几句台词经常就能勾画出一个饱满的形象。
影片不是为了给答案来的。
不然那种自矜不会流露在整部影片,那些美丽的规矩不用被这么细致地描写。
贵族阶级到底是什么、应该何去何从,这也不是庄园所关心的。
算是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公主似乎看透了,有情的都HE,金发美女的孩子出生有爸爸陪着了,outsider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爱情,还得到了king的兴趣,庄园似乎找到了新的主人... 导演是仁慈的。
但一个旧时代即将落幕了,就像影片最后的美丽晚霞。
这就意味着一定有一些改变要发生。
但在英国嘛,我猜这变革不会那么壮烈,多半还是像现在的唐顿庄园一样吧,貌似无波,每日的丰富超出你的想象。
时间在流淌,每个人都在变化,所有的变化累积起来,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时代。
这时代你展示得很好,元素纷繁但不乱,主次分明,确实寓情于景,客观事件和人的主观感受交融。
我想这要归功于这电影这么克制,没有过剩的表达欲,没有急于求一个主旨总结,一个final answer;换句话说,这么有英国味儿。
《唐顿庄园》挺超乎我意料的。
我没看过电视剧,直接就是去看的电影。
两个钟的电影,几乎没有高潮,但是分分钟不走神。
最让我觉得惊喜的是,这是个群戏电影,也就是说,你很难说谁是主角,但每个角色都被尊重,都被在意了。
在两个钟内,把这么多角色塑造得如此丰满,有亮点、有泪点、有笑点、有记忆点,且叙事节奏把握之流畅,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实在一流。
有好几个人物和情节我都很喜欢:比如说厨房里那个说着“为一对根本不认识的男女大惊小怪”的小姑娘,她不过是个小厨娘,但是当所有其他仆人,或者是有身份的人为女王和国王的到来而激动不已时,她丝毫不觉得有什么可稀罕。
在采买食材的店铺,为了不打击老板的心而阻止了同行的女仆将真相说出,因为姑娘说,要让老板为此开心。
比如那个服侍小姐们的姑娘,机灵聪明,事无巨细,且不卑不亢,面对任何事情游刃有余。
她面对那个惯性小偷的皇家服装师,气场强大,几次言语交锋都让对方败下阵来。
服装师问她,每天看到那么多贵重的东西难道不想占为己有吗?
她不假思索地说,没有。
比如那个老夫人的堂姐,她说起私生女,说起女儿的父亲,她说那个人是她最爱的人,他们相伴彼此十年,那十年她很幸福。
问她为什么没嫁给他?
她说,如果我是个勇敢的人,我会嫁给他,但我软弱。
比如本应高高在上,娇矜的Marry 在大雨中搬椅子,和仆人们一起工作。
有力量如她,在得知老夫人已时日无多时,她露出了悲伤的神情,却被一向毒舌的老夫人阻止了,。
她对自己的孙女Marry 说了一段话,大意如是:我活得这么长,这一生有滋有味,有什么好悲伤。
你是我能在这世上延续的最好部分,唐顿庄园以后就靠你了。
Marry 问她,难道我们要守着这里,和过去过一样的生活?
她答Marry ,怎么会一样,每一代人都是不同的。
这一来一往的对话,两个女人的生命又强又美,死亡似乎不值一提,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已。
唐顿庄园是郑重的、古典的、情怀的,是英国版的红楼梦,因为人们上下一心,相互理解、尊重和爱护,所以有个Happy ending。
难得的是原剧组人马全部回归,让大家在有生之年可以在大屏幕上看一次豪华,精美,油画质感的英国红楼梦!
电影延续电视剧的人物群像风格,每个人物都有2-3轮出场机会。
过场很快,没看过剧的人可能会有点困难。
总结几大看点:1.两个老太太的再次对决!《哈利波特》系列里严格的麦格教授vs.恶毒虚伪的乌木里奇教授在此重聚,化身老谋深算的奶奶pk深藏秘密的远房堂妹,再次较量!
由于老太太的健康问题,不论是剧中还是剧外,看她怼天怼地精彩献技的机会都不多了。
2.被洗白后疯狂吸粉的弯男Thomas荣升管家,却在皇室来访时被临时免职。
谁知因祸得福,遇到了此生第一个真爱。
由于他在剧集里storyline太悲惨坎坷,终于在这里见到一丝阳光了。
3.三妹夫Tom在这集里很抢镜,不论是识破危险还是找到灵魂伴侣,都显得很成熟稳重,和年轻时反差巨大。
感叹生活改变了他,把他变成了更好的人。
【私房话】因为从事服务业多年,我最有感触和代入感的就是仆人们的工作状态了,忙碌,忙碌,忙碌。
和现在的职业人士一样,管家,房务,餐饮,美容美发服装穿搭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复杂零碎,想要井井有条太不容易!
令我感动的是,仆人们和主人们有一点精神是一样的,就是他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感,归宿感,荣誉感,都想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作为大小姐,就要承担起家族的命运;作为管家,就要管理好庄园的事务;作为厨娘,就要做好精美的饭菜。
看完剧集之后对于本剧中体现的民族精神有了一些理解。
咱们去粗取精,只看精华,糟粕扔进垃圾桶。
(想看批判性的文章请出门右拐。
)一个对于英国一无所知的人,只需要看一看唐顿庄园,便可以理解很多英国民族性格中值得尊敬的优点。
这种特点最能体现于贵族和乡村,而不是更加现代化、更加趋同的大城市。
关于贵族的好与坏,这个我无法评价。
唐顿庄园有点像红楼梦,有贵族有仆人,每个人都是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鲜活的,在生命本质上没有高低之分。
在这剧里体现出的传统英国人崇尚的品德是:honor“荣誉”、loyalty“忠诚”、manners“举止”、responsibility“责任”。
honor荣誉贵族与平民最重要的区别,是荣誉感。
他们的行为必须要符合他们的贵族身份。
一方面,他们铺张、虚荣,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度奢华;另一方面,他们恐惧丑闻,在家中也执行严格的生活方式;当战争来临的时候,贵族更因为自己的头衔高人一等而身先士卒。
拥有荣誉感是双刃剑,一方面高冷、傲慢,却同时作为一种警戒机制,限制任性地丑恶。
loyalty忠诚这种忠诚是君臣、主仆、夫妻、朋友之间不言而喻的承诺。
每个人都要发誓忠于另外的人。
这种忠诚是双向的,由衷的。
因为这会给人一种归属感、使命感。
给生活赋予一些意义。
《唐顿庄园》之中的主仆关系最能体现这一点。
对于仆人来说,庄园就是自己的家。
尽管主仆身份有别,但是彼此关心、相互帮助。
主人不可以任性对待仆人,仆人没有意外情况也绝不会“跳槽”。
manners举止唐顿庄园中的贵族举止就算在家也风度翩翩,主仆之间使用尊称。
平时说话婉转,尽量不要提及他人痛处,不像美国人说话那样大大咧咧。
就算喜欢讽刺幽默,每当说话或者举止过分时,他们及时道歉,努力挽回。
说出去的话覆水难收,但是人都有宽恕的心,谁能不犯错呢?
相互容忍、才能和谐相处。
大姐和二姐这一对冤家,一个是锋芒毕露的大美女、一个是怀才不遇的灰姑娘,她们总是相互伤害,却又相互依赖。
不论做过多么伤人的事情,也能相逢一笑泯恩仇。
就算是奶奶那么不讲道理的任性老太太,当自己做事有偏差的时候,也会努力弥补。
responsiblity责任剧里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职业,尽职尽责。
仆人:就算是一个普通的男仆,他也为自己的职业而努力。
有些人也许有不当的行为(偷窃等),但并没有出现偷懒、消极怠工的人。
贵族:唐顿庄园的贵族担负着整个村庄的兴衰。
他们以为当地提供工作机会为己任、不忘为村民的生计努力。
当改革引起争端时,贵族们不顾家庭关系有损,捍卫自己认为合理的方案。
大女儿Mary这样高贵的“公主”,也为村子的农业升级而彻夜抢救猪群。
贵族更是肩负着英国国家的兴衰责任,这也是遇到战争时贵族积极参与并身先士卒的原因。
上述这些品德是理想化的,是人们的美好愿景,当然电视剧不是现实,但这至少是可以看到的榜样。
当然,这部剧毕竟是真善美、大团圆的家庭电视连续剧,难免过于美化、剧情狗血,不是严肃的历史剧,请大家不要上纲上线。
我觉得当我们看待外国民族的时候,我们应该本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多看别人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这才有助于改进。
…………分割线…………由于评论区好多人产生了误解,我找到一张图。
可能能更好的解释。
Serving is artGod is the first servant
故事情节虽然乏善可陈,但是胜在人物刻画,各具特色,绝大多数都有槽点值得一吐,虽然因为没看过剧版导致个别小角色有点迷茫,但是不影响整体观感。
吐槽1:主要群体,庄园仆人。
这群人在面对身份远高于自己的人是极尽卑微,甚至以服务过国王为一生最大荣耀,可面对随行的顶级同行时又表现出了非常强烈的自尊,甚至不惜惹出大麻烦也得表现自己一次。
你说他们到底有没有自尊,还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虚荣??
唐顿庄园 (2019)8.02019 / 英国 美国 / 剧情 / 迈克尔·恩格勒 / 米歇尔·道克瑞 休·博纳维尔吐槽2:次要群体,国王仆人。
这群人也很有意思,或者说他们很像人类的好朋友。
我可以理解因为主家身份很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放心让别人插手自己的工作。
但是真的有必要这么傲慢吗,虽说宰相门前三品官,可你们是下人啊,伺候人的,有必要产生这种变态的荣誉感吗?
吐槽3:主要人物,庄园老太太。
作为伯爵他妈,这老太太压根就不知道啥叫缺钱花。
可那句话说的太对了,谁和钱有仇呢,为了夫家那从老太爷那辈儿就分家了的远房亲戚的财产,跟人家吵吵闹闹,毫无所谓的风度和修养。
想要霸占人家的财产,还说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儿子是你最近的血亲。
我去,那脸能不当屁股用吗,人家的财产需要你来指导安排??
得知详情之后又双手赞成孙女婿勾搭人家私生女,脸都不要了,说白了还是惦记人家兜里那点钱。
虽是贵族仍是财奴。
吐槽4:恶心人物,三孙女婿。
这货是真的让人讨厌,他很聪明,有能力,可他就是一门心思的硬吃软饭,外表呢又是一度自立自强的光辉形象。
一个司机,勾搭上了伯爵家的小女儿,老婆死了之后借着女儿的名头在伯爵家里蹭吃蹭喝,时不常的应该还有别的好处,美其名曰呢,为了女儿好。
事实归事实,但你心安理得且只字不提你的软饭问题就属实是有点太贱了。
大姨子也是完全不知人心为何物,就这货,他能去刺杀国王??
国王有的是继任者,国王死了AI尔兰也不可能独立,独立了他一个小瘪三能捞到什么好处?
而且如果逮到他了,他必死无疑,如果没逮到伯爵一家也得吃瓜落,他还有没有软饭吃有没有便宜占可就不一定了。
一笔左右都吃亏的买卖这个鸡贼能干??
之后又和公主搭话,他很清楚这个时候来庄园的陌生女性只要没穿制服(女仆)都是非富即贵。
随便说了几句莫名其妙的话让公主自己阅读理解之后,见公主冷淡也就适可而止没再纠缠。
最有意思的是当他从女儿身边经过时竟然连个招呼都没和孩子打。
你说他能是为了女儿留在伯爵府邸的吗??
再然后呢,又开始勾搭那位私生女,打的也是一样的算盘,当伯爵的三女婿(鳏夫),只能捞点小好处,傍上那位私生女可是能独掌一大笔不逊于唐顿的遗产,孰轻孰重,这贱人可是分的清的。
这个角色虽然非常让人看不起可又有点小羡慕。
这里面唯一值得刮目相看的就是那位御用女裁缝。
她很清楚自己是什么人、是干什么的,闲事不管,闲人不理。
有自己的想法还有胆子,唯一欠缺的就是手法糙了点。
这是唯一一位让我有认同感的角色。
其他角色也有点特色,比如无所事事的伯爵两口子,不食人间烟火的二小姐,迷之自信的老管家,私下是个死变态的小管家,毫无风度的侯爵,向往自由的公主。
总而言之角色塑造的都很有意思,可惜正反角色的比例配置有失偏颇,所以五星降为四星。
镜头很漂亮的电视剧,每个人都有个好结局。尤其是托马斯,终于找着对象了。小司机实在厉害,从一位千金走向另一位千金,一栋豪宅走向另一栋豪宅……
当年追这剧的时候可痴迷了 you are the best of me that will live on. 哭哭
服裝、佈景都很好看。但這部電影只領會了貴族的皮,對貴族精神的內核一無所知。牽強附會地加入多段感情戲,每一段都淺嘗輒止,突兀、造作。
电影版非常好看,满足所有期望并且超出预期。全新故事线情节完美,唐顿庄园所有特色都再次呈现,大量笑点,许多浪漫小瞬间和难免的泪点。N.B. 大屏幕上的古迪美貌无双
皆大欢喜版的英伦红楼梦,虽说皆大欢喜,但一想到再过几年,二战就要来了,还是挺为他们担心的(我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啊)。
???
影19332:每个人都很圆满。仆人们和主人们都是普通人,各有半场。
童话故事的番外。可当做物质文明和礼仪文化某一种巅峰的幻灯片来看。安娜跟贝茨先生讨论谁接小孩,黛西要结婚了,汤姆有了意中人,最重要的是Barrow终于有对象了(流下老母亲的泪)!皆大欢喜重要,故事不重要。
英伦风精致到极致。古代版欧洲炫富时装剧,然后就没有了。
大电影无非是正式谢幕前对IP的最后挖掘。只是Violet说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居然情不自禁留下眼泪来,热爱这个角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才想到,从童年时大盒子电视机上的sister act一直到今天,Maggie Smith 几乎陪伴了我整个人生,她85岁,她若有一天真的走了,我想那一天,有那么几分钟,我的世界会下沉至地表之下
看了两季就没看了,直接跳上这个,直接当单独的电影看吧。
每个角色的人民以及他的人物塑造有点认不太清楚,毕竟没有看过电视剧版本,直接看电影版还是对于初来乍到的观影者有点不太友好,但是整体故事相对来说比较完整,英国人的谨慎以及对于文字的推敲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的。
从头到尾没有高潮却还是看的津津乐道
剧确实是在大表哥走后没有再看了,但这部大电影始终还想看一下,对这个大庄园里的人们好好道个别。它或许是俗套的贵族家长里短,但依然会在一些剧情点上触动心灵。最喜欢看老太太和大表哥妈妈之间斗嘴,越斗嘴越了解对方,真好啊。Maggie Smith的老太太真是这部剧的华彩。
就这玩意儿,还8.1分?扯淡呢?编剧脑子进水了吧?摄影师叫徒弟掌镜的?导演干嘛吃的?!美术看上去挺唬人,但跟电视剧一比,实在是刻意而无新意。一部电影,99%的镜头却拍得像电视剧,故事幼稚而做作。除了演员,简直没有一处是合格的了。
每一个人物都是HE,再见了,我追的第一部英剧(看新闻续集已经安排上了)
剧本实在太好了!!!十几个人物,5678条线,有条不紊,一个不落,完美交织,看看这是什么惊人的功力。玛丽公主想离婚,大小姐要管家,仆人们跟皇家适从抢夺自主权,男仆跟厨娘求婚未遂一直在吃醋,奶奶打算抢继承权,私生女仆的身世与爱情,政见不同者策划刺杀国王,二小姐怀孕了,但老公要出国… gay管家出去嗨被抓,王后的女裁缝偷东西—— 唯一反思贵族的一点。处处有冲突,但无需争吵。所有只能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戏都是垃圾。华丽的外衣之下,其实家族主旋律。价值观没有任何进步,减一星。但毕竟年代所限,无法苛求。这应该是天朝最想看到的贺岁片,一大家子鸡零狗碎,但是到最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回归了和谐与温馨。感觉像省亲大观园,又像一个公司的运作。
时隔几年以后在大屏幕看downton abbey的感觉很奇怪,仿佛是一群久未见面的老朋友,我在屏幕这边,感叹他们都老了,为他们有各自的生活而安心。电影结束有种恍惚感,好像他们还在某个时间线上生活烦恼欢笑。而我在这边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
一看这部电影的情节就让我想起了红楼梦里元春省亲那段。这是一部宫廷剧,一部仆人的斗争剧,一个家族的和睦剧,一个时代的留影剧。
21:49,我醒了,下午从北京资料馆回来后,累到直接倒头就睡。家庭微信群新增了349条未读消息,前天晚上漏接了母亲的视频通话,这两天没有再重复呼叫,我也没有回。自从我开始露面和家里视频通话后,从此就怕听见微信视频通话,但我始终没有给他们看我住的地方。家里的苹果熟了,正在采摘,他们要给我寄,但我始终不敢给地址。我不知道我在逃避什么,总有一天我无处可逃。打开电视,CCTV-5德甲刚结束上半场,拜仁3-1柏林联,莱万独中两元。英剧唐顿我看过几集,故事发生在乔治五世的约克郡,被中国观众称之为英式“红楼梦”。引人入胜的英伦庄园风光、别开生面的皇室贵族盛宴、美轮美奂的服饰、优雅知性的气息,极致的视觉享受。因为电影,这个夜晚变得美好,但我免不了又开始顾影自怜一番。【CCT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