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溜的超级英雄电影。
如果你熟悉导演詹姆斯古恩,那这部新版《超人》肯定会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滚导”的风格就是,从不走超级英雄电影寻常路,但孜孜不倦地自己抄自己。
他不随大流,就是一次次自我克隆,使得他的超英电影都出现了一个特质,既个性化,又老套,新鲜度完全取决于你第几次看这位老兄的作品。
遗憾的是,他近几年的超级英雄,我一部都没错过。
所以在普通观众眼里,这或许是DC宇宙重启后,不破不立、改旗易帜的创新之作,不再苦大仇深,不再严肃深沉,有了更多戏谑和笑点。
但在我眼里,这不就是《银河护卫队》+《X特遣队2》(自杀小队2),再加经典《超人》吗?
哪有什么新鲜感,逗比话唠、互相吐槽、黑色反转、流行金曲叠慢镜头打斗,当年《银河护卫队》惊为天人的几板斧,一而再再而三,也都成了老调重弹。
导演当年对传统超级英雄电影的离经叛道,到如今变成了新的审美疲劳,怎么还是这一套?
新《超人》也有优点,没了构建宇宙的羁绊,电影难得地展现了松弛感,故事没有陷入好莱坞流水线式的麻木和俗套(说的就是你!
侏罗纪世界4),滚导虽然自我致敬,路径依赖,但还算胜过好莱坞行活水准,至少看着不乏味。
没从氪星毁灭开始,省去超人入行那些被重复无数次的情节,直入主题,也算造福观众。
动作戏镜头设计很漂亮,一些画面很有想象力,角色的动作搭配镜头的运动,带来极具观赏性的打斗。
超人的攻击在出色音效配合下,延续了“钢铁之躯”的沉重打击感,超人的力量和速度都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了。
特效中规中矩,乍一看上天入地、拆楼打洞、花花绿绿,卡通感十足,细看都是只求场面不求细节的行活儿。
不过一般观众也不挑这个,超级英雄电影够用了。
这类特效,大银幕和电视看差别也不太大,可能小屏幕还更能遮瑕。
剧本优点是轻快,没有一味线性推进,一些有亮点的配角频繁切入切出,丰富了电影的节奏,也掩盖了电影主线孱弱的问题,滚导确实很擅藏拙。
观众虽不至于大感惊喜,倒也没有滋生老套的印象,这对于一部超英电影而言,就算过关了。
整体编剧质量上,不如之前DC的《闪电侠》好。
人物也是,个个空洞,但不重要,超人还能挖出点什么呢?
滚导不是诺兰,又有DC漫画基本法压着,谁都可以颠覆,但超人必须是那个一身正气又善良的超人,他甚至把红内裤穿了回来!
超人太板正,就让他的狗发癫,互为映射,也算调剂。
这可能是电影里狗德最差的宠物犬,甚至到有点烦人的地步。
关于超人女友露易斯、反派卢瑟,都是戏份不少,但拍得单薄。
卢瑟像是扎克伯格和马斯克的混合体,智商一般但嘴炮无敌,无道德感,折腾下属很有一套。
他和超人的矛盾简直像两个当红网络主播打PK,看谁榜一大哥给力,谁的票数和粉丝多。
到此为止,电影都没什么大毛病,观赏性也还可以,至少对一部爆米花超级英雄电影够了。
但又非要扯国际政治,含沙射影几句,丑化除了名字不是毛子哪里都像毛子的独裁者,搞点不伦不类的亚非拉刀枪棍棒对抗钢铁洪流的假大空,倒真懂紧扣时事啊。
最后再让天降正义,那哪是超人旗,分明是星条旗。
最最最最有意思的,是詹姆斯古恩居然隔着大洋,跟陈思诚精神同频共振。
新版《超人》跟电影《恶意》开展了同样主题的批判,把导演对互联网和乌合之众的厌恶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比陈思诚的舆论杀人,滚导直接把那些在网上攻击的人拍成一群癫狂猴子,可见受伤之深。
但这些批评并不深刻,只觉得私怨重。
从一开始超人声誉的坍塌,到结尾口碑反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随意性和无脑感。
特别最后,非常突然,一家媒体报道,真相就大白了,群众就信了,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大家又都说超人好了。
我本以为这是导演对媒体操纵和乌合之众的讽刺。
结果不是,这就是他的解决方案加happy ending,是我想太多了。
总而言之,我不喜欢扎克施耐德的DCEU,也对这部新版《超人》观感麻木,但都说不上讨厌。
它们作为娱乐片还过得去,实在也没必要给他们更多称赞。
我觉得今时今日,所有关于超级英雄的电影宇宙计划都该原地爆炸,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成为电影之癌,它们老套、陈旧、愚蠢又贪婪,不断重洗只为榨取观众钱包。
不管你是全新重启,还是宇宙第五、第六阶段,都没任何分别。
对于它们,我只有一句忠告,没必要买票去看。
咱不聊哪个版本的超人最牛逼,哪个导演更厉害,哪家粉丝老师更专业,不站队任何粉丝群体,历史,版本,导演,不搞立场,咱就从超级英雄爆米花的基调,单纯聊聊这部电影,适不适合周末去电影院爽一把。
优点①节奏飞快,跳过起源故事,开场就是卢瑟对战超人。
随后被高智商的卢瑟打的满地找牙,屡战屡败。
融合了历史版本至少两三部电影的体量,压缩进一部电影里,十几个角色,两三个过渡期,节奏飞起,目不暇接。
②颠覆人物形象聚焦职场初期的超人,还略显稚嫩,阳光,理想,善良,冲动,有些小幽默。
一只超级狗狗小氪,无敌可爱。
大反派卢瑟,绝对是最有特色的一个版本。
小尼子的演技无可争议,而这一版的卢瑟也算是巅峰战斗力,手握口袋宇宙,克隆超人,浑身纳米机器人的工程师,以及猴子水军无脑发黑贴。
挑选了人气和热度都平平的一代绿灯侠,以及二线超英鹰女,搭配DC宇宙智商第三的卓越先生,对于不常接触DC漫画的观众来说,都是生面孔。
提供了足够的新鲜感,也方便重启DC宇宙。
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也不错,主要还是小尼子演技扛起了角色。
③制作水平非常成熟。
叙事效率,音乐,台词推进,连贯性,都达到了合格以上的标准,5分烂片,6分卡在烂片及格线,7-7.5分良,8分优,9分神。
烂番茄91%,MTC 72分,豆瓣7.0,在巨大的争议舆论之下,国内外统一给到了7分以上,以及90的新鲜度,票房提前场就拿下2250万美元,首周预计1.2亿美元,超出预期。
都足以说明,作为爆米花娱乐片,肯定是及格了。
④导演很喜欢周星驰的《功夫》,所以这部电影有许多致敬模仿《功夫》的元素,喜欢这种风格的观众,可能会心一笑。
再说缺点——①节奏过快,导致没有留有足够的深挖空间,剧情看似流畅,但是缺乏深度叙事,人物也偏合家欢,作为爆米花,拿7分很公平,合格,娱乐,商业化成功,但是难以突破7.5-8分的桎梏,难登佳片榜。
有些情节其实可以再多打磨一下。
②超人的形象,影片轻松的风格,不能满足所有的观众的口味和期待。
③卢瑟前期设定强大, 高智商,打得超人没有还手之力,后期降智,多处BUG,我作为卢瑟的粉丝,很不满意。
没错,我不是超人的粉丝,我是卢瑟的粉丝。
超人黑化,不义联盟,都证明了卢瑟的前瞻性——如果超人扮演神,扮演上帝,扮演圣人,扮演救世主,那么在不义联盟故事线,小丑杀死了超人老婆,当超人黑化之后,谁来制约超人?
影片不仅在后期,给卢瑟强行降智,而且把卢瑟的动机简化为嫉妒超人——这确实是卢瑟的一部分真心话,但却弱化了卢瑟行为的合理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类似于绿巨人,黑化超人,双面人等等许多角色,欧美特别喜欢把正义和邪恶极端化。
受到基督教救世主情结的英雄,欧美人特别喜欢刻画一个完美的圣人,但是这个圣人会一秒钟变成魔鬼。
人们会疯狂崇拜救世主,但是又担心救世主的威力太大,毁灭世界。
超人和卢瑟之间的斗争,就是基于此现象,一个非常完美的例子。
一个人的智商或许很高,但真正的聪明并不只是智商高,狭义的智商是聪明,但一个人智商很高,却没有理性,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聪明,巴菲特就说,他见过很多人,明明很聪明,但却在投资上不够理性,导致破产。
聪明人也会很愚蠢,做蠢事,聪明是智慧之神的敌人。
人们总是高估狭义上的智商测试,却忽略了理性思维和长期主义。
只有同时拥有【智能+理性】,才足以成功。
在卢瑟的眼中,对超人的崇拜,就是一种理性障碍,认知障碍。
卢瑟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如果超人黑化,如果超人犯错,谁来惩罚超人?
这就非常理性。
没有盲目崇拜超人。
很可惜,这部电影最终用卢瑟嫉妒超人来和稀泥,稀释了讨论的深度。
总之,卢瑟在漫画中一步步进化,到如今这个丰富,立体,高智商的角色,是很少见的有深度的大反派。
但是,电影在前半段给出了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卢瑟,后半段却迅速坍塌,让我有些不满意。
客观评价这部电影——①不聊历史版本,不聊导演争议,不聊粉丝立场,不撕逼吵架,不拉踩。
②单从影片质量来看,作为爆米花肯定是合格了,且全球7分+的评分,也是超级英雄类型片里很久没有出现的小热门(上一部漫威《雷霆特攻队》6.8分,媒体都开始庆祝了)
③聚焦观影体验来说,制作成熟,商业化成功,并非粗制滥造,但有些地方欠打磨,过于成熟,缺少深度表达。
④精准定位爽片观众,轻松娱乐,适合对DC没那么深入的路人观众,适合不喜欢拉踩撕逼,无立场的观众。
但是,对于那些有立场,有要求,有期待,有不同口味的观众来说,很显然,这一部版本,是纯在巨大争议的。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情况,这种超级英雄电影本就是娱乐性质高于营养,对于那些天然就排斥娱乐爆米花的观众,自动pass总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和朋友也聊了很多卢瑟和超人的斗争合法性的内容,很开心。
只要不较真,就能收获快乐。
缺爱的幼稚鬼fw主角√+爱上幼稚鬼的酷女孩√+不会读空气的傻子√+悲情硬汉但内心是个憨比√+只为卖萌而存在的萌物√+小学生吵嘴架√+下三路荤段子√+看似恶心诡异实则毫无威胁感的怪物√+混乱矛盾的故事主题√+及时摧毁氛围的反高潮√=詹姆斯滚笔下的所有超英作品
清新脱俗的导演不搞🍚圈那套,只会照着自家的狗拍小氪,绑定超人电影卖自家狗子的虚拟币;小氪作为一只氪星狗,察觉不到主人受伤,兴奋地跑来为主人踩踩背;机器人前一秒:“我们没有真正的意识”,机器人下一秒:咯咯笑,这一点都不自相矛盾;一般的真人超英制服都会用明显的线条色块刻画胸肌腹肌、在腰部做出V型收腰效果,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然而我们的超人不一般;古恩说左眼站岗右眼放哨的广角大脸镜头是电视预告,自己忘了审、特效没做完、正片里没有,然而电影刚开场就一睹芳容(还有带派畸变大脚);卢瑟口头传达指令让手下普通人操控,就可以让超人反应不过来,所以超级速度是没有的喽?
靠吃瘪挨揍来凸显超人的“人性”太有创意了吧,超级听力也被削没了?
下垂眯眯眼+雀斑+大鼻子+东北角发际线=莫名其妙的烂桃花;把一个国家领导人抓到沙漠里扔到仙人掌上想表达什么,可能这就是童趣大男孩吧;所谓“阳光”就是天真傻小子自我感觉良好,身为记者挨了一套(女票模拟的)媒体质问组合拳,便开始不耐烦+用大嗓门来表达不满;聪明如卢瑟,落在古恩手里也得刻意解说自己的行为;怪物喷火,超人都不用冰冻呼吸帮身后的大楼顶一下吗?
钻地这么久不直接出来意义不明,可能是特意想破坏柏油马路才没从砖地冲出来;在大战中间夹入救动物,完全没有升华情感的空间;怪兽没位移,平民也围观不跑,特意给超人创造救人的机会;还有谁不知道导演喜欢小孩?
未来复古风就是指人手智能机,却还会看报纸;《无敌少侠》反哺超人,乔艾尔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幸好视频受损,不然凭这个主角真的会变《魔童》;首张穿鞋剧照的背景故事:超人心情低落坐在屋里聊天喝可可,冷眼旁观正义帮大战城市里的巨型粉怪,这时不需要担心误伤平民;男女两人夜间对谈自述、莫名其妙纠结朋克摇滚的定义、巩固浪漫关系,这很氪星爵;卢瑟又又又一次被自己的傻白甜女朋友坑了(我为什么要说又?
);众所周知,海王都是用🥩体特征给自己把过的妹子起外号的;手握口袋宇宙级别科技,居然不用高效的ai,特地抓一群猴子当网络水军,一定不是古恩把自己代入了超人;经典漫画设定(包括里夫超和全明星超人):超人不只是用眼镜,而是用体态和性格伪装自己的身份;开机库门这么老土的冷场bathos,怎么好意思拿出手的;受题材限制没法大大方方拍屌丝恶趣味一定很憋屈吧,卓越先生虐杂兵或许是古恩拍得最舒心的一场戏;靠超级吐息反作用力脱离黑洞太有创意了吧;露易斯开走飞船以凸显“她是女强人”,实则用其他方式也一样能发文章揭穿卢瑟;大楼像骨牌一样成排倒,但镜头拍了几十人疏散就不用担心伤亡太大;背对光源浮空的镜头太神圣了不正确;吹气成冰、吐息逃黑洞的氪星人差点被机械流体口爆窒息了,看来工程师的纳米科技还能把高密度气体吸收掉;闪电侠大电影暗黑孪生反派再现;原来预告片里小孩的呼唤没得到超人亲自回应啊?
入侵者的军队必然是毫无组织的一盘散沙;前半段煞有介事地讨论“地缘政治”,结尾时超级英雄却可以擅自干掉他国领导人;要告诉不要展示,经典反派演说,把自己的角色动机用台词念出来;所以小氪存在的意义就是超人蓝条不够,没法用热视线打掉所有监视器?
感谢爱狗人士古恩删除了超霸揍狗的桥段,这么懂事的小氪谁不喜欢呢;大牙齐根飞出不流血,PG13的拳头,很神奇吧?
鬼畜转转转太有创意了吧;不会杀人,但会把敌人扔进黑洞,然后毫无心理包袱地抖包袱;凭这版超人的体质,很难活着挺过黑洞……经典漫画设定(包括宣发一直碰瓷的全明星超人)是超人隐藏自己的智慧,让卢瑟自以为很聪明很优越,然而在这里没有隐藏;不稀罕拍起源故事,又不会塑造角色弧光,超人精神就只剩下喊口号了;喊口号为什么要情绪这么激动,超人作为一位“朋友”,不应该态度和善地包容自己的敌人吗?
卢瑟破防哭哭演得好用力;出道三年幼稚易怒实力不济还轻信他人的傻小子,复古了半天没有半点里夫和善稳重的神韵这是可以说的吗;趴体归来对着表弟脱口而出“bitch”的超女值得期待;亲生爹坏,收养爹好,这里是你伐木累,其余的不用多思考,这很氪星爵;全dc第三聪明的人,因为超人提到建筑有裂缝而甩脸走人踢石子撒气;心甘情愿等着看完两个毫无意义片尾的人,你们是这个👍。
文/梦里诗书 詹姆斯·古恩的导演,确给《超人》这个经典的IP带来了改变,电影试图通过喜剧化叙事去重构经典英雄形象,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改变并没有带来新的看点,过多的嘴炮废话,难见人物共鸣的剧情,强行加入的宠物,都使超人这个角色反而失去了他原本的魅力,变成了好莱坞超英流水线上生产的又一道速食快餐。
作为曾经执导了《银河护卫队》,并且成功在DC的《X特遣队:全员集结 》给人带来过足够惊醒的詹姆斯·古恩,他会如何去诠释《超人》这样一个经典IP,其实在电影上映前,让人抱有了不小的期待,毕竟超人是DC最为核心的超英人物之一,但实际从成片来看,电影最大的问题其实恰恰也正是出在詹姆斯·古恩身上,他只是将自己所谓的“成功经验”套搬到了超人里,而并没有真正立足于《超人》的内核本身,去为这个经典的系列带来新的生机。
新版《超人》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主人公失去了原本的角色弧光。
从初出茅庐的挫败到守护地球的坚定,超人的成长轨迹被压缩成机械的任务清单,而电影同样也大刀阔斧的砍去了超人本身的前史介绍,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节奏感,但实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超人尚且如此,反派自然也高明不到哪去,作为DC里原本兼具复杂与深度的莱克斯·卢瑟,这个超人昔日的绝佳反派,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仿若变成了一个跳梁小丑,电影不仅抹去了他原本的人物动机,更将他塑造出了一个没有正常思维,一位作恶的脸谱化人物,人物塑造的敷衍了事,使电影中的所有角色实际上都成了提线木偶般的存在 既没有塑造好人物,又大幅删减了原作剧情,那《超人》这么长的时间去干了什么呢?
詹姆斯·古恩在这部电影里所做的就是自以为是的填充了很多包袱,这些包袱如果放在十年前的《银河护卫队》里,或许尚能让人耳目一新,但放在今天,这些已经老套内容的加入非但难以逗人捧腹,更让电影在这些可有可无的废话中变得冗长且幼稚了起来。
超狗的加入更是暴露出创作团队的策略失误。
这个本应增添萌点的角色,在片中的存在虽然不至于破坏故事,但它的种种行为并没有让电影变得多萌,相反战斗场景的违和,恰似古恩对DC宇宙定位的迷茫写照,既想保留漫画的幽默感,又无力驾驭角色间的平衡,由此观众看到的不是超人里加入了人宠羁绊,而是电影对萌宠自以为是的迎合。
2025版《超人》的困境折射出的是整个超级英雄类型的创作瓶颈。
当类型片沦为IP续作的流水线产品,当创新沦为插科打诨的改造,真诚的故事反而成为了电影最稀缺的东西。
正如超人守护的不仅是地球,更是人类对理想主义的信念,而这份信念,不该被锁死在娱乐至上的铁幕之后。
这片子属于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往里塞的类型,什么都想讲,结果反倒什么都没讲清楚。
看着是五花八门挺热闹,实际上是一锅大乱炖——真的乱的那种。
如果不是系列电影的话,那真是开头像中段,结尾像删减,前因全靠人物嘴上交代几句就算交代完了。
剧情一路乱飞,又是政治又是科幻的,设定既讲不明白也懒得讲清楚,属实是为了不带脑的观众定制的作品。
反派依然延续DCU祖传配方:开头塑造得无敌得要命,又用一种很蠢的方式草率收场。
尤其是应对克隆人的部分,居然是拆个摄像头就解决问题,人在无语的时候真的会笑。
最后卢瑟的动机如果真是为了抢块地建乌托邦,那都比他片里那些嘴炮理由更靠谱。
超人专职挨打兼打人,全程被动地接受改变:起初是因为生理父母的一段话去做好事,后来是因为养父的话去转变态度,自我意识薄弱。
至少片中没有怎么刻画他的内心,显得角色智商明显下滑。
想问一下,片中氪星来的生物怎么智商看上去都有问题啊?
片子的笑点很赶时髦,什么水军、AI、网暴……实际上已经毫无惊喜可言。
倒是部分配角塑造还算有点意思。
“正义帮”三人既有高光也有(一些)魅力。
男记者非常让人讨厌,根本不知道他到底为什么桃花运极好,是超能力吗?
至少找个长得还行的演员吧?
感觉这设定完全是宅男的最终幻想。
全程把卢瑟女友当工具使,因为她智商低恋爱脑而嫌弃她,最后结尾会心一笑是因为发现了她没那么蠢。
卢瑟女友和记者团里那个袒胸露乳的女记者的塑造……简直也是没想到5202年了居然还有这么符合直男刻板印象的女性角色。
撇开剧情和角色,詹姆斯·古恩还是那个擅长拍爆米花电影的导演,打戏拳拳到肉,画面上堆得确实够猛,想图一爽的观众建议买3D场。
在视觉上唯一的缺点就是,一拉全景所有人都成五五分,真是不管演员死活。
《超人》2025版讲了个啥?
原来核心是“我家哥哥塌房”后,人们该如何面对的故事。
这事儿真值得两国网民好好对账一下:为啥咱们觉得司空见惯的题材,在北美就成了香饽饽?
北美票房火爆得很,几天内都冲到三四亿美元的时候;国内上映三天,票房愣是没过五千万人民币。
更让我困惑的是,以前七月是我们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我们好歹还推点有公共属性的文艺片;如今却像变成了“好莱坞大片保护月”,人家就卯足了劲推这么个简单故事?
想想真是有点唏嘘。
怕塌房的超人VS怕小作文的反派《超人》电影日记_哔哩哔哩_bilibili这其实已经是近年来的常见现象了,也就是大家说的“好莱坞大片水土不服”。
但往深了琢磨,这“水土不服”可不完全是创作能力的事儿。
其实,咱们国产片,不管是公共属性的内容、悬疑片,还是关注社会议题的片子,在影院里都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吸引了一大波观众。
问题的关键在于,好莱坞大片好像一直守着那种陈旧、传统的叙事观念。
比如说,老执着于描绘一个被彻底理解的“真实”世界,追求一个能被“完美社会”解决的终极理想,还宣扬一种抽象的“真实”。
这套东西在2015年前后,说不定还行得通。
但到了2025年,真的是太普通了。
毕竟,咱们见过的“哥哥塌房”这类事儿还少吗?
再把同样的故事逻辑套在超人身上讲一遍,实在是提不起兴趣。
1.好莱坞大片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今天是2025年7月13日,早上去买菜,顺道就看了2025版的《超人》。
真就是顺道,从决定去看到坐进电影院,前后满打满算不过五分钟。
还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2025年六七月的暑期档,简直成了“好莱坞大片保护月”。
要是放在七八年前,这可是咱们默认的“国产电影保护期”,虽说官方没承认。
就看我自己这几天的观影记录,《F1:狂飙飞车》、新版斯嘉丽·约翰逊主演的《侏罗纪世界:重生》,还有今早买菜顺便看的这部直白叫《超人》的电影,全都是好莱坞制作扎堆上映。
能明显感觉出来,这个暑期档,国内市场给好莱坞大片留了好大的空间,或者说“流量池”。
只要片方带着诚意来中国宣传,都能造出不错的声势。
你看《超人》导演“滚导”詹姆士·古恩亲自来,《侏罗纪世界:重生》的主演“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带着俩搭档到访,《F1:狂飙飞车》在国内各种铺天盖地的造势活动。
简直就像是,曾经大家都知道的“国产片保护月”,这短短几年,悄咪咪地就换位成“好莱坞大片保护月”了。
关于国产电影具体经历了哪些转变,我之前的影评里讲了不少,这儿就不多说了。
值得关注的是整个院线生态在悄悄重塑,引进策略上,尺度明显放宽了。
不光好莱坞大片一窝蜂地来,欧洲各国像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电影也更多地被引进,就连日本经典大师宫崎骏的系列作品都多次重回大银幕了。
这种多元化格局加速形成,搞得在现在的竞争环境里,曾经牛气哄哄的好莱坞电影反倒像是需要特殊“保护”的一方了。
说起来,观影体验和现实观察还真有点微妙的呼应。
今天看完《超人》,我媳妇就说,这故事讲的就是一个粉丝“粉转黑”,然后决定亲手毁掉自己偶像的过程。
这种叙事套路咱们确实见得多了。
今年文化碰撞的事儿特别多。
从两国网友在小红书上隔空“对账”,到一些国际网红密集来中国,跑到重庆、上海、北京,甚至其他省的网红去上海直播。
这一系列事儿让我突然意识到一个一直被忽略的事儿:在互联网这块,中国其实太“韬光养晦”了。
我们老开玩笑说“大家长”喜欢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受外界干扰。
但就这短短一年的隔空“对账”和交流,就很戏剧性地暴露出,不好意思啊,北美电影观众的认知水平实在不咋地。
说得好听点,就是他们“世面”见得太少。
再看看咱们,这几年靠着短视频的大爆发,还有各种去中心化信息渠道的发展,能分享和看到全球各种各样的事儿。
这就说明,咱们国内的普通大众,那真的是什么“世面”都见过了,认知维度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我叫它“遍地开花”的新阶段。
以前咱们老说,在中国,不管你爱好有多小众,在网络上都能找到同好。
不管是贴吧、微博、虎扑还是豆瓣,咱这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支撑起了这种可能。
我觉得啊,国内对信息流动的方式,是一种国家级别云南白药一样的“秘方”,这种独特的机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接触信息的方式。
结果就是,不管通过电视还是网络,作为中国网民或者更广泛的信息接收者,我们能接触到的世界特别广阔。
我小时候就记得,一些战争报道里的夜空亮点划过的画面直接就在电视上直播,从双方怎么较量、专家怎么分析,到国内讨论啥反应,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特别全面立体。
这种开阔的信息视野一直都在,从以前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到现在更贴合个人的短视频形式,我们的认知边界不断被拓宽。
2.信息鸿沟与认知差异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不管你什么年龄层,喜欢什么领域,是追星族、古典乐迷还是芭蕾爱好者,你肯定都经历过偶像“塌房”的全过程。
那些被光环围绕的公众人物,怎么从高高在上跌落谷底,里面的各种戏剧性细节我们都能看到。
我们经历过狂热追捧,也就是“粉”,最后也可能走向幻灭甚至批判,也就是“黑”。
每个年龄段,每个兴趣领域,好像都在重复“痴迷-破灭-和解”这样的心理过程。
在我们这边做明星,必须经历这种塌方后再爬起来的过程,只是有些明星实在没能熬过去。
所以啊,在我看来,中国网民那是真的“见多识广”。
在今年这一系列舆论交锋里,这种体验上的落差就特别明显。
我们看到北美有些观众,他们的信息面太窄了。
他们对我们真实的生活状态了解太少,还轻易就相信自己看到的那些片面信息。
再看这部2025版的《超人》,它的核心情节就是讲超人形象在现在这个高度世俗化、大家啥都能看到的环境里“塌房”了。
超人因为一些道德上的小毛病,不被公众接受。
这之后,他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为了挽回局面,他的“经纪人”,也就是他女朋友,就想给他策划一次危机公关和“人设重塑”,好提升他在国民中的好感度。
可超人这人性格直,对这种精心设计的“人设”套路打心眼里排斥,根本不屑去做。
但“人设”是啥呢?
咱们中国观众心里可清楚了。
不管是葛优演的《北京好人》,还是易小星导演的《人生开门红》,我们都知道“人设”这回事儿。
我们喜欢一个偶像,其实就是认可并接受了他呈现出来的人设。
同样,我们看网红、名人,心里也明白大众对他们的接纳程度,背后都是包装的结果。
有意思的是,我们明明知道这是包装,还开开心心地消费这种产品。
我们可不是被蒙在鼓里被动跟着走,而是享受这种“明知是戏,还偏要入戏”的参与感。
这种带着理智的娱乐消费心态,真的挺难得的。
新版《超人》在2025年选了这么个故事:一个本性特别善良,而且还拥有毁灭性力量,也就是“力气大”的超凡个体,却不愿意或者没能力打造一个讨好大众的人设。
那他这种极度的善良会不会因为没有“形象管理”而被人利用呢?
整部电影就围绕这个展开了大量的文戏和叙事冲突,核心悬念就是:他人设快破产了,团队要怎么力挽狂澜?
可这种故事冲突,对于看惯了“人设”起起落落的中国观众来说,早就不新鲜了。
甚至在抖音、快手这些短视频平台火起来之前,我们身边的人就特别擅长获取各种圈层信息、“八卦”。
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感受特别深,一旦你真心喜欢某个东西,像NBA,然后深入到相关圈子,比如资深球迷圈,就能接触到好多一般人不知道的内部信息和活动,我在上海的时候就有机会参加NBA球星的交流。
在特定圈子里能知道这么多信息,我们早就对“人设”的制造和操控门清了。
所以啊,这部新版《超人》费尽心思想刻画的危机,在中国观众眼里,真的是没啥新奇的。
好莱坞那边的观众,还在刚经历代理人行动到底是咋回事,这种“代理人行动”对国家有啥好处,的讨论。
这背后其实反映了一种社会信息供给低幼化、愚民化的倾向后,整体民化未开的状态。
我感觉,要是长期这样,信息源头不给下面的人提供足够的信息,最后肯定会出问题。
就像现在TikTok强势进入美国市场,之前我还不明白,为啥他们对TikTok进来这么震惊,甚至有点恐惧。
但看完2025版《超人》,再琢磨琢磨,我好像有点理解他们的处境了。
美国的观众可能习惯了信息流通比较有限的方式。
TikTok这种融合了视频、声音,还带着各种密集观点的平台突然像井喷一样涌进去,打破了他们原来的信息生态,他们可能根本没准备好应对信息这么猛的传播带来的各种负面问题,像信息过载、真假难辨这些冲击。
再看看咱们,我们的观众看短视频都看了好多年了,对信息的真假早就有自己的一套判断方法。
3.中国观众的成熟与挑剔往深了说,这可能和我们的文化习惯有关。
我上大学做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的时候就发现,大家公开讨论活动,能很清楚地区分表面意思、深层意思,还有对学生实际的价值。
我们好像天生就能接受事物多层次同时运作的现实。
不管是酒桌文化,还是平时聊天的“话里有话”,我们都习惯了信息传递的时候自带层次,不同的人能接收到不一样深浅的含义。
这种情况在日常交流,不管是家庭还是职场里,都太常见了,理解对方话里的真实意思,往往得花不少精力去琢磨“话中话”。
刘慈欣在《三体》里说过,三体人跟人类比起来,最大的不足就是不懂“话中话”。
他们思维透明,聊天的时候,就像硬盘直接连在一起,信息完全共享,反而没了“说谎”或者“委婉表达”的能力。
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在实际沟通里能起到很重要的缓冲作用。
一个看起来很严格的规则或者信息,通过多层次传达,理解深的人会受到内在约束力影响,理解浅的人感受的是另一种约束力。
我觉得这种现象在社会实践里,从大学校园到工作的地方,都特别普遍。
在职场养成的处理复杂信息层次的能力,甚至还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让我不会陷入太单纯、极端或者片面的思维方式。
我就发现,身边35岁左右的朋友,普遍都变得更成熟,不会那么容易轻信别人,也不那么幼稚了。
另外现在在中国,去电影院看个电影真不算啥低消费。
在北京,一张票就六七十块,这些钱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出来看电影的。
那问题就来了,像《超人》2025版这种电影,讲的都是啥呢?
不就是“明星塌房”“话里有话”“信息茧房”“追求真相”这些咱们耳朵都听出茧子的老套主题。
在现在中国观众,尤其是有电影票消费力观影群体面前,把这类题材放到大银幕上,真的没啥吸引力了。
可是刚上大学的新生还会被这种故事吸引吗?
看看现在大学生都在刷啥、玩啥,拍“穿行政夹克考察食堂”的搞笑段子,一下子几百万播放量。
大家就喜欢解构权威,调侃那些高大上的东西。
不光是大学生,现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生态,早就不是2008年之前那样了。
这就导致一个啥结果呢?
《超人》2025版里那套故事,在咱们看来,老得掉渣,低级得有点可笑。
为啥呢?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这些年,咱们接触到的信息又多又复杂,比很多其他地方的人接触到的多多了。
结果就是,咱们看得太多,经历得太丰富了!
看看咱们自己的影视创作,像这两天刷屏的《以法之名》,它的题材深度和对社会的探讨,国外同类型的剧可能都比不上。
而且啊,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只要你想找,稍微花点心思,几乎啥电影都能看到!
可以说,中国观众可能是世界上口味最“杂”,观影阅历最丰富的群体之一。
记得《变形金刚》第一部还是第二部里有个场景,角色在家跑步,结果特工破门而入,他第一反应是大喊“我没下载盗版音乐!
没看盗版内容!
”我当时就奇怪,他们难道没办法方便地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吗?
再看看我上大学那会,只要动点脑子,在网上几乎没有找不到的“资源”。
这种便利性太厉害了!
就因为这样,咱们的观众啥场面没见过?
啥语种、啥风格、啥题材的电影没看过?
在这种环境下,《超人》2025版还讲这么个剧情:“你家哥哥”塌房了,揭开黑幕的还是曾经最疯狂的私生粉。
最后偶像差点被一套技术至上的逻辑反杀。
这种设定,真的一点新意都没有。
好吧,以上就是我对2025版《超人》的观影吐槽。
全国千场“云首映”,在IMAX的大银幕前,见证了这部全新《超人》的登场。
全场座无虚席,主创团队的现场采访直播瞬间把氛围推向高潮。
导演詹姆斯·古恩如预期般提到他对中国功夫片的“热爱”,这些客套话并不新鲜,但他也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幕后细节:他认为男主 David Corenswet 是他们心中“完美的超人”,并扬言到如果找不到适合超人角色的演员他们宁可不拍;而现场最能点燃观众反应的小氪——那只毛茸茸、单耳竖起的超狗 Krypto——竟是基于他家狗狗的行为习惯打造(也分享了收养的经历),动作捕捉和拟人设定是团队“手动扒拉”出来的,几乎每个动作都藏着滚导的心血。
影片确实也延续了滚导在《银河护卫队》中的“荒诞却动人”风格(比如猴子水军)。
Krypto的可爱萌点不禁让人联想到格鲁特,角色与主角之间的亲情互动,也是熟悉的Gunn式轻喜剧调调。
而整个“口袋宇宙”的美术设定,也颇有《银河护卫队》那种玩具质感十足、色彩夸张的视觉倾向。
虽然题材上属于DC,但这部《超人》的基调更像是一部“银河护卫队版的英雄成长童话”。
这让它在2025年的超英片堆里显得轻盈又易入口,尤其适合喜欢“爽片+怀旧”混搭口味的观众。
但与此同时,若你偏好那种严肃、内省、情感厚重的超人形象——一个在冰封孤岛上独自沉思的克拉克——那这部电影可能会让你失望。
就像《纽约客》评价的那样:“这是一部聪明但情感稀薄的作品。
” 北美不少影评人指出它“节奏轻快却缺乏真正的重量”,“像是一封写给自己童年的明信片”。
回到剧本层面,本片确实属于典型的“流水线式商业作品”。
说得难听点,就是乏味冗长,动机空洞,几乎没有说服力。
比如说,反派卢瑟意图通过挑动地缘政治冲突来杀死超人,而他的理由竟然是“嫉妒”超人被世人所爱戴。
这种动机让人忍不住发笑。
片中设计了许多看似复杂的设定,例如“口袋宇宙”这一囚禁空间,本有潜力承载对“异类与秩序”的主题拓展,但电影只是将其处理成一个视觉奇观,结果变成了一个谁想进就能进、形同虚设的空壳。
角色方面,值得表扬的是引入了不少扩展角色:正义帮的卓越先生、元素人、绿灯侠,以及反派阵营的“工程师”等,为战斗场面增添了不少看点。
尤其是卓越先生单挑卢瑟集团守卫那一幕,动作设计、特效调度甚至比超人最后的大战更具观赏性。
但遗憾的是,这些角色几乎完全工具人化,剧情赋予他们的存在感近乎为零,登场即打斗,打完即消失,根本来不及留下人物轮廓。
影片最重的戏剧张力,仍然集中在超人本人。
Corenswet 的表演是合格的,但他饰演的“邻家超人”终究少了一点张力与困境。
他太温柔、太懂事、太乐于助人。
这种“高贵性”是动人的,但也让角色显得缺乏脆弱感,最终成为一张精美的海报,而非一段真实的旅程。
当然,这并非一无是处。
作为一部重启作,《超人》足够好看、足够有趣、足够讨喜。
它节奏轻快、角色亮眼、笑点扎实,视觉效果也不乏亮点。
它像是一封献给银幕黄金时代的致敬信,是一次格式化后的新生仪式。
它想告诉我们,“超人”还可以被喜欢;“正义”还可以温柔以待;哪怕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存在,也值得拥有一只狗,一份家,一段属于普通人的寂寞。
如果你愿意接受一个幽默轻快、温柔体贴的“银河系版超人”,那这部电影不会让你失望;但如果你仍然怀念那个在废墟中低头沉思的孤独之神,那他,可能不会出现在这部电影里
I remember the time when the movie still named Superman: Legacy, that was the very early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Fans were still arguing about the replacement of Henry Cavill and this is gonna be an another Guardians of the Galaxy movie, which you’ll probably see a Superman talking shit and perform in a silly comedy way. After seeing the movie, I’m pleased to say that James Gunn truly amazed me. It’s unique but classic and truly warm hearted. Spoilers will be included!!!!!!!!!!!!!!!!!Speaking of Superman the character itself, what values is Superman hold———that’s something keeps changing, adapting the society. He was an anti-fascist fighter, an American mid-class family role model, an “international” citizen. The last one also got fully discussed in the movie. Superman stoped a war between two countries. The range of his actions increased from America to the world. This shows the internationalism Superman held. In a world of wars are happening, people are suffering, the Superman we need has to be justice enough to lead us out of the darkness. It might be the worst of time, but we have the best Superman. In the movie, the core of Superman also the movie itself is highly similar to Christopher Reeve’s Superman franchise. We got to a Superman spent most of his time rescuing and saving humans and others in the movie. A Superman who’s trying to convince his foe to return the good side. You can say that definitely tributes to Christopher Reeve’s Superman franchise whether in art design or core but not in a Superman Returns way. The identities of Superman in the movie are also multiple. He is the hope of tomorrow, the last male of the vanished home planet Krypton, that sunny boy from SmallVille, the nerd journalist of Daily Planet. After the truth of his biological parents revealed, Superman trapped himself into identity issues. What he believed of his parents are wrong. They wanted him to conquer the Earth, not to help the people and do good. That makes Superman questioned about himself. But as his adoptive father said, you are the person who gives hope to people, whether your parents true faces are, it doesn’t have anything to do with you. What makes the movie different is how Superman seems no longer value the identity of Kai-EI. He stoped struggling the identity issue of “Am I an alien or a human”. He already identified himself as human. On the other hand, let’s talk about the foe. Lex Luthor. A man who’s jealous. What drives him is just simply because the jealousy of Superman. Isn’t that pathetic? Such arrogance and conceit. Definitely pathetic. He killed people, started war just simply because he was trying to kill Superman. But the conflict between Superman and Luthor can be seen as the conflict between normal people and those who have superpowers. Some of the normals are afraid, some of them are angry, some of them want to kill them. I 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metahumans will be a main issue which DCU are gonna discuss in Phase one. Anyway, this is really a good movie indeed, as they always said, different generations have different Superman. I hope James Gunn’s Superman will be this generation’s Superman.
DC這次真的太猛啦!
不論是震撼炸裂的特效,還是超精彩的劇情,都讓人忍不住狂讚!
DC果然沒讓我失望呀!
我就不劇透啦,豆友們直接衝電影院就對了!
這部電影絕對物超所值,二刷都不過分!
雖然我個人覺得這次的超人長相上比亨利·卡維爾稍稍遜色那麼一丁點,但這完全不影響電影的精彩程度,已經超棒啦!
衝呀!
超人 (2025)6.82025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奇幻 冒险 / 詹姆斯·古恩 / 大卫·科伦斯韦 瑞秋·布罗斯纳安
今天去看電影,關鍵是我居然走!
錯!
影!
廳!
了!
稀里糊塗就進了隔壁《侏羅紀公園》的場子。
電影剛播放開始,我還看得挺起勁呢,突然就意識到自己坐錯地方了,當時那尷尬感直接爆表,腳趾頭都快把地板鑿穿啦!
這部電影長達兩個小時,感覺時間有點漫長,但看的時候那叫一個過癮!
新一代超人由大衛·科倫斯韋扮演。
他1993年出生,是美國猶太裔,有著深邃立體的五官,身高足足193公分,妥妥符合「超人」又高又壯還帥氣的外型設定。
早在2019年,大衛·科倫斯韋就跟媒體透露,他最大的目標就是「飾演超人」,嘿,如今他可算是美夢成真啦!
歷任 超人 電影 Superman 爛番茄的成績 Rotten Tomatoes英雄不是看實力而是看心要夠堅強才能溫柔你就是你選擇成為的人!!!
DCU之主裔兮,粘式滚导曰为救。
华纳与之雇佣兮,其父子诚以降。
国民偶像主流重归兮,为滚式旁门于左道:名余曰重启兮,实于曰另立。
初衷既有此保守兮,又重之以左疯。
PETA与用典兮,而救猫救狗救鳖以为善。
卢瑟若将不及兮,恐神力夺其妒与。
示盛以joystick兮,负而前驱即战。
驳而不知滚式幽默兮,蠢与笨其代序。
不抚bug而还于legacy media兮,惊为告天下遂秒信?惟剧本之不顺兮,皆可究于liberal之太庙。
及扎保已俱灭兮,来吾道开左路!
唯滚式之振臂兮,响群媒于四应。
即及见公式样板戏兮,滚与其爱林互弹冠!
观粘式以得天下兮,既遵道立屎超。
何彰之空洞表意兮,夫惟虚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诋旁人之评论兮,恐cult之败绩!
吾奔走之劳心兮,及心累不忍观世裂。
荃不查余之无所谓兮,信犬儒而厌世。
私患超英之祖其薨兮,忍而不能舍也。
我们DC竟有如此美妙的开局(漫画粉看的脸都要笑裂了
如果这不该夸我不知道什么该夸,作为莱粉实在太满意,莱总绝顶聪明,疯狂,坦诚,还很时尚,超人我就是嫉妒你又怎样,我恨死你了!以至于无敌毫克,战服真的有点小难看,但是非常亲民,求星球日报还有德州老农衍生剧。这部真的体现出了超人的主体精神,虽然有点笨拙,但是非常善良,为了帮助别人不惜一切代价,很好看!还有我们dc最美最牛记者Lois Lane为什么就这么贴角色,Rachel简直太会演,大都会最好的三人组
贪多嚼不烂的詹姆斯古恩。他在这部野心勃勃的DC宇宙重启之作里,企图用两个小时就讲完超人遭遇“塌房”再到重建声誉,打破卢瑟编造的谎言和陷阱,和路易斯的恋情出现裂痕再愈合,在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两段亲情之间做出选择的故事,甚至还妄图探讨超级英雄是否该介入国际政治这样的困难问题。这部电影是如此仓促,“起”没了,“承”也是残缺的,只剩下“转”与“合”,大量未曾见过的超级英雄和普通人物以让人眼花缭乱的节奏粉墨登场,每每都让人怀疑自己是否少看了两集。片子为数不多的优点是流畅的运镜和速度感尚可的打斗。滚导一贯的轻度黑色幽默风格在这里保持了勉强合格的水平,绿灯侠和卓越先生是我觉得为数不多的有趣角色。而原本应该成为卖点的小氪因为太过闹腾没有想象中讨喜……
量产型超英垃圾+1。有事是英雄,无事是敌人,超人欠你们的?人类真恶心。anyway,狗狗好可爱☺️
很明显是不如扎导的版本,选角也有点莞莞类卿卡维尔,但这部唤醒我对经济上行好莱坞视觉特效大片的烧钱感,甚至很多桥段也有那个时期的烂梗和毫无存在感的女主角,最后看着超人和露易斯悬空接吻,女主那翘起的后腿,最通俗的大片熟悉感回来了,大银幕真的需要爆米花特效电影,正如我在期待小妞电影回魂一样,希望《穿Prada女魔头2》能让小妞电影复活!
-华纳一次次的证明,扎是对的。正如电影中倒塌的蓄水罐一样,牢扎,带领大伙再冲一次吧。
第一次最前列吃到一一老师被秒吞的剧透!!(为什么会辣么开心😂
2025.7.10超前IMAX点映。将心比心,一星两星不至于,四星五星够不上。新时代来了,咱都别活在过去。
滚导这《超人》真不太行吧,剧情尬,人物塑造也稀烂,反派说出那句“智商胜过蛮力”真蚌埠住了,他的智商体现在哪啊?全程如坐针毡,差点中途离场,所有人都像在陪着超人过家家,别跟我扯这叫松弛,这不是松弛,这是脱肛,人物可以公式化,但不要无厘头,狗都疯的毫无特点,除了特效真的找不出任何优点,以为“super shit”是玩梗,没想到你来真的呀
不敢养狗了……话说这个超人怎么憨乎乎的……superboy还差不多……
滚导求稳 没拍砸 闪光点少了 搞了个更大众的超人 娱乐味挺足
最后结尾竟然很惊艳,完全拔高了整部电影:出身已无法选择,但我可以选择站在爱这一边。
不对啊…就算公开卢瑟是个阴谋家,也没有抵消超人是被送来占领地球建立秘密后宫的邪恶外星人这个丑闻啊…
经典古恩低幼漫威感,后半段打起来稍微好点,但打戏也是没啥特点,一会就视觉疲劳了。除了角色多,全方位被钢铁之躯吊打,还我亨超!!!
【C+】与其说是扎克·施耐德的反面,倒不如说是《新奥特曼》的同分异构体:一个展示>逐层构建的世界观,塞满各类角色、设定与现实政治讽刺,而关键的前因却以工整排比句的字幕演出形式来快速交代。同时漫溢着创作者的经验、风格和恶趣味,数十年间对超英漫画nerd式的追求最终折射汇聚于此,为了一个傻愣气质的电影宇宙倾其所有(尼古拉斯·霍尔特依旧值得所有赞美,真正能支撑世界观根基的表演)。结尾又一次回收利用《银护2》的路径依赖,只为复述那个叛逆而淳朴的道理:养育才能定义亲缘所延伸的一切。
劣质品乔艾尔被塑造成侵略者,这是正黄旗所能容忍的吗?阳光超人在哪儿呢?全程紧皱眉头,狗不见了就歇斯底里,无能狂怒,跟露易丝吵两句,争论不过就开始气急败坏。你拍的是一个三十岁的人好吗,不是一个人未成年愣头青。一个比大厦还高的怪物出现在市中心,脚边的人居然也不跑,还拿着手机拍照,心理素质确实很好。卢瑟女友整个一小丑女高仿,配上小丑式的卢瑟,我以为我在看哥谭呢。高智商反派卢瑟的传送器被偷家了居然还没发现,等超人打完回家后才知道被偷家了。这部电影让我有一种到底是看超人还是超狗的感觉,无聊的小动物未免也太多了,狗、猫、松鼠、猴子、乌龟……这是超人不是动物世界好吗廉价劣质的服饰就算是cosplay都没人会跟你合影。超女出场跟吸嗨了一样,这也是正经角色?建议古恩别拍了希望DC越来越好。
古恩可能拍不出最好的超人,但是能拍出大家最喜欢看的。《超人:美国雷锋》
画面鲜艳节奏明快 两个小时看下来很欢乐 新版超人挺帅的而且很有“人味儿” 卓越先生带露易丝去营地那段打戏全场最佳
好极端的电影,极端到根本不是漫改超英电影,而是超英漫画真人化
🤣超男的实力,不过如此,也有蛋蛋,还会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