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的桥
Ponts de Sarajevo,The Bridges of Sarajevo
导演:阿伊达·贝吉奇,莱昂纳多·迪科斯坦佐,让-吕克·戈达尔,卡门·卡列夫,伊希尔·勒·贝斯柯,谢尔盖·洛兹尼察,乌苏拉·梅尔,克利斯提·普优,安格拉·夏娜莱
主演:萨缪尔·芬齐,吉尔·楚迪,迪米特尔·迪米特洛夫,阿尔玛·普里察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意大利,葡萄牙,波黑,法国语言: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法语,波斯尼亚语年份:2014
简介:13短片合集。普优的获得最多笑场,一个流氓知识老头奚落着所有邻国,匈牙利、美国和吉普赛,世界上三大强盗;戈达尔继续着《我们的音乐》讨论shot与shoot以及图片欺骗性;萨拉热窝生长的Aida Begic以士兵肖像嵌入当下城市街景;最感动的是结尾一部,塞族孩子将点球踢飞,跑到穆族墓区寻找。详细 >
内战的伤痕,只有最后一出孩子捡球值得回味。
表现形式多样,镜头语言魅力。对过渡剧情用的两只手动画印象深刻。
冲着戈达尔看完了全片,13个短片共同构筑起了萨拉热窝往事,有意思的是每个短片都没有明确标注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却不妨碍观众推测它发生的时空,正是因为电影的历史叙事与无数人的记忆形成了默契,完成了一种提示性书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南斯拉夫的民族伤痛。
非常艺术非常优秀的电影了,13个小片段的风格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但是确实是曲高和寡了,也比较晦涩,能读懂的人估计不多。我也就只能看个热闹,觉得拍摄手法很艺术呀,构图,场景很值得借鉴这样。因为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也就无法感动深受的体会主人公的情感了。
戈达尔那部看我的直接快进,好好拍不行吗装什么逼
13个欧洲导演各拍一部短片向萨拉热窝致敬,这些导演除了疙瘩儿我基本都不太认识,女导演还挺多。至于质量这种短片集必然是良莠不齐
有想象力而过于散乱
13短片合集。普优的获得最多笑场,一个流氓知识老头奚落着所有邻国,匈牙利、美国和吉普赛,世界上三大强盗;戈达尔继续着《我们的音乐》讨论shot与shoot以及图片欺骗性;萨拉热窝生长的Aida Begic以士兵肖像嵌入当下城市街景;最感动的是结尾一部,塞族孩子将点球踢飞,跑到穆族墓区寻找。
还挺好看的
这个短片合集的表现形式还是蛮不错的,虚实结合……有一点晦涩难懂可能就是背景,宗教背景,国家演变发生的时代历史背景比较不容易一看就明白,有一些是隐身的含义并不直接地表达,还有这种类似纪录片解说旁白的叙述也挺深刻……评分为什么那么低呢?
质量稂莠不齐的短片合集,风格太迥异,硬生生凑起来显得有些不着边际。
短片合集,风格和质量也层次不齐,整体有点闷。讲述了萨拉热窝留下的永恒的创伤,小男孩点球踢飞去捡球的故事不错。
刚开始的几个比较惊艳,反而两个写实中分别带有迷幻和荒诞的更能彰显短片的张力,中间逐渐平庸,再到最后的几个短片从平凡中重新获得感动拉回了一度压下去的分数,普优和戈达尔可能是期待太高,没留下什么印象,有两个受害者回忆加影像的过于敷衍了,当然再敷衍也好过洛兹尼察的一个双重曝光,这种东西在战争纪念馆还能摆摆,连艺术馆都进不去,纯粹是暑假最后一周赶作业的产物
只看了第26分钟的夏娜莱克(6.2)、第31分钟的普优(2.4)、第41分钟的戈达尔(3.5)
萨拉热窝人的自述历史。今天的萨拉热窝,明天的乌克兰。
片尾曲好听
在身负战争创伤的人的眼中,通向故乡的桥比故乡本身更为重要。
知道些历史 没什么不好。
12min,然后跳过去看了戈达尔的《叹息桥》
中间有一部看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