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沃霍尔:时代日记
The Andy Warhol Diaries,安迪·沃荷:时代日记(港/台)
导演:安德鲁·罗西
主演:比尔·欧文,Jeffrey Deitch,Jessica Beck,Bob Colacello,Christopher Makos,Vincent Fremont,Glenn Ligon,Donna De Salvo,Benjamin Liu,肯尼·沙佛,Jay Gould,Pat Hackett,周英华,Fab 5 Freddy,大卫·拉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该片由监制瑞恩·墨菲和导演安德鲁·罗西共同打造,共六集,以惊人的信息量描述了安迪·沃霍尔的传奇故事,这些在他去世后出版的日记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窗口,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家非凡的一生。剧集开篇讲述了他在匹兹堡的童年,追溯了沃霍尔令人难以置信的多彩旅程,他以(既受人推崇又遭痛斥的)艺术家、导演、出版商、电视制片人、..详细 >
不错是你,还可以
没看完,抽空还要再看一遍
内容丰富,手法细腻,后劲绵长的纪录片。
这部片讲的是名人情史,但也还原了同性恋群体的感情生活,为异性恋者提供了一个从“非他者”的角度了解同性恋生活状况的机会,毕竟拍摄对象是同性恋,采访对象也多为同性恋。看完后觉得同性关系因为缺少异性之间的性别张力,从而比异性关系更容易受阶层、利益的影响。因此常是年轻帅哥与有权势的年长者结成伴侣,类似包养关系。简言之,这种关系更势利化。
网飞最艺术气息浓厚的纪录片之一,阳光简直太美了,安迪喜欢的东西我几乎全被种草了。作为一个无性恋很能理解他对自己伴侣有距离感这事,以及他本人又冷又热的复杂性格。矛盾纠纷处理这些词贯穿他的一生。
如果你能意识到Andy Warhol等同于美国的达芬奇,你就能明白他的传记与纪录片或者电影,总是隔几年就有,也许讲来讲去都是那些故事。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象征,他已经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他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同性恋,一个移民二代,第一个拥有并自建大量影像档案的名人,所有一切构成了一个路径与切口,并借由他的故事通往着战后-80年代或者到今天的所谓的“美国”。
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这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和别的都不太一样,主要是和我预想中的不太一样。安迪沃霍尔之前在我心里就是一种冰冷的机械的形象。看完了之后觉得他单纯就是很脆弱(非贬义,单纯描述)。有种小心翼翼的脆弱感和易碎的感觉。很容易联想到绿皮书里的谢利博士。说是白男但又是同性恋/无性恋;说是同性恋,在那个年代备受歧视,但在和让相处的时候又有人说他不能理解黑人的感受。他的整个一生给我的感觉就是夹在中间,无法被理解也无法逃脱。其实从做人的角度看,他在现代的视角下还是很成功的:没有割裂艺术品艺术性和商业性,大方承认了,创业也成功了。但很难说他自己会怎么评价这一生。看了只会很感概,又不知道在感慨什么……
出于对20世纪作品价格最高的美国艺术家的好奇,看看他到底是谁,在干什么在想什么。
单纯作品而言,他真的很有品味很有Sense
Warhol是个很压抑的人吧,很多时候我也这样,想成为机器,不想拥有情绪
更偏个人传记片,安迪除了是波普文化的奠基人外,最为重要的是他及其敏锐性的洞悉在艺术的精英主义与受众的平民主义之间的平衡点把握,凯期哈林与巴斯奎特的发掘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经典的每人15分钟概念在30年后的自媒体流量时代还在发酵👏
看了三集没能看全 片子很好的讲述了他的同性情感 深处的孤独 是长相的自卑 和可能萎靡的生活 但没有很好的诠释他的艺术 也许他的艺术本就更像是商品 他更像个商人 创造出来的画作更像是一个创新主意 因识别度高 而风靡全球 因市场宣传 而游走贵圈
AI voice有活儿干了
安迪沃霍尔连写日记都需要一个助理倾听记录,整个纪录片他的好友他的助理像车水马龙一样的倾诉,但是他们好像都在说一件事:安迪沃霍尔很孤独。
感觉是豆瓣书影音用户和娱乐组用户合拍的
无法苟同此人的理念
人世缩影,人世虚无。
竟然有那么一些时刻被甜到了。。
不看后悔系列。
2019的8月在SF MOMA 看过他的专展。想想看了这部纪录片后去看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