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恐怖片中很经典的一部,见鬼系列开山之作,李心洁的表演精准震撼,很适合恐怖片题材。
电影影射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事件,装傻也好过看清一切,知道的越多,恐惧的事情也就越多,我们之所以会害怕,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和面对自己无法把控的事情时的惴惴不安,以及强迫症般的好奇心。
恢复视力的阿汶通过泰国女人的眼睛,看到了恐怖,也看到了善良,最后选择了重新做回盲人,大概是因为想通了些什么吧
你抄过作业么?
我想,是个正常的孩子都抄过。
抄作业虽然时间紧张,效率第一,但是“1+1=3"这种笔误抄的时候还是会顺手改一改,因为学生们都知道,老师判断这个作业有没有抄的标准就是错得一不一样。
显然,美国孩子都不会抄作业,因为他们不是应试教育没那么多作业,自然对笔误不能抄这事儿也没概念,因此这些孩子长大了翻拍出来的电影就变成这样子了。
因为做论文受挫,花了一下午连着看完了美版见鬼和港版见鬼,天地良心,我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美版,因为我是先看的美版!
而且狂喜欢杰西卡阿尔芭的身形脸蛋。
看完后还是出于“认真负责”的态度才看一下95年的港版见鬼的,毕竟是故事原型嘛。
可是什么叫原型啊?
原型就是连镜头都一样么?
最雷我的事,如果说咱香港医院里脑肿瘤手术需要化疗的儿童患者、眼角膜移植手术的成人患者和生命垂危的绝症老人患者住在一间病房里,是因为咱香港地方小,病房不够住所以出现了“什锦病房”,您美国地广人稀,病房也不够住啊?
也要一个脑肿瘤孩子、一个眼科病人和一个临终老人住一个病房,共用一个值班护士么?
话说回来,能做角膜手术、脑肿瘤手术的医院怎么也是个三级甲等大医院吧,怎么就跟乡镇卫生所似的不分病区呢?
咱抄作业吧,就再不动脑子,怎么也得吧姓名学号换一下吧!
您就把脑肿瘤孩子,换成眼底瘤的孩子,就这么费劲啊,偏要给人家中西两小女孩子都剃一个脑部开刀的光头!
两国鬼在电梯里的pose,黑白无常的身形都一模一样,好搞笑啊,而且貌似美国版的那个死亡使者外形更炫,一会看起来像黑影,一会看起来又泛白光,敢情他们更尊重中国文化,把黑白无常一体化了,不像咱港版的黑无常,穿个纯棉的黑色紧身衣,好朴实的。
而且,咱中国的就业问题严峻,黑无常增加了好多编制,和鬼魂一对一对点服务,美国也这么多人啊,有重大任务就集体出动,不应该是个人主义跟特工似的么?
最后的结局倒好像是“改了格式”,但是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说,形式变了,表达的东西却依旧没有改变,只不过杰西卡泡的那个医生情人没打瞌睡脑子比较清醒,知道利用“恐怖事件”让人们体验到未知的恐惧,又是在公交上先发动群众的,煽动的逃生场面比较壮大。
后面小轿车的人看到这么多人跑出去了貌似场面紧急,又有从众心理,自然跟着跑。
而李心洁泡的那个小医生不小心睡着了,后来才发现自己心上人在一辆小轿车一辆小轿车的敲车窗,隔着车窗大叫,人家听不见,自然不会跟着跑,而且没有群众带头跑,当然形不成紧张气氛,最终于事无补,最后酿成悲剧。
表面上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悲剧,事实上,表达出人和人之间的信任的距离是一样长短的。
你需要长得美丽,年轻,才会有一个傻乎乎的男医生站出来冲破世俗相信你,然后和你一起挑战困难。
好的鬼片都有教育意义,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鬼神事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背后,是对爱恨的诠释和既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的勇气。
鬼影,山村老尸,见鬼这几部亚洲文化的恐怖电影都做到了,所以也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拿来复制粘帖,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两句,抄作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真的不带这么复制粘帖的,怎么也不能白抄吧,除了美丽的女主角,观众还是想看到更多好莱坞元素的东西吧。
有点为这个分数打抱不平。
好像只要电影打上了恐怖的标签,很多人的评分标准就是够不够吓人。
招魂有8分,而个人认为剧作水平丝毫不落下风的遗传厄运只有7.2分。
招魂的吓人桥段让我十分惊艳,但故事还是个标准的驱魔故事,恶灵的设定更像是为了方便发挥主创天马行空的吓人本领而存在。
这部《见鬼》,有新奇的设定,饱满的故事,流畅的起承转合,摄影风格也很对我胃口;对人性,生死,宿命的描绘,散发着悲天悯人的胸怀。
讲阴间的鬼,是为了讽阳间的人和事。
缺点也是有的,有些角色的表演和台词功底略出戏,最后泰国小屋部分的编排我觉得情感宣泄可以再透彻一些。
另外书法教室和电梯里的两位的背景故事没有交代。
瑕不掩瑜,五星推荐。
也希望很多朋友们不要单靠感官刺激评价恐怖片。
在看过这部见鬼之后,的确恐怖气氛浓郁,吓得够呛,看过原版之后又看了美版翻拍的见鬼,感觉虽然不如原版恐怖些,但是感觉剧情合理些,感觉从电影里面西方人电影即使是恐怖片,灾难片,还是言情片都希望结局是美好的,即便是电影2012世界末日让人感觉结局也不是很惨,就说这个电影的主线情节吧,角膜的原来的主人泰国女孩有这个特异功能,能够预知灾难的到来,当预知到灾难的到来告知人们的时候,却没有人相信她,导致女孩最终自杀了,女孩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功能让大家来避免灾难,逢凶化吉,但是原版的还是让女孩失望了,灾难没有避免,都死翘翘了,美版的呢实现了女孩的愿望,除了女猪脚又失明了,大家都避免了灾难。
见鬼影评:这世界美丽到让人灼伤眼睛在看见鬼之前,我从来不看国产片,但是这部片子改变了我对国产片的偏见,也让我爱上了香港KB片。
故事的剧情一开始很老套,就是一个女生换了眼角膜复明以后不断见鬼的故事,不过凭借灯光和音效把恐怖场面刻画的恰到好处,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由一开始的恐惧到慢慢接受,甚至感谢自己的阴阳眼。
我总是想起女主角说的一句话【这样也挺好的,至少可以看见自己想见的人。
】在别的片子里我从未见过这种观点,这让我觉得很新奇,也很感动,这也算的上是比较新颖的恐怖元素了。
如果说前面一部分是恐怖的登峰造极的话,那么后面就是故事性的强大了。
当时女主角照镜子看到不是自己的脸的那一幕让我记忆犹新,见鬼总是有因,在中国香港KB片里,总是会有为了寻找“因”而来到某个破旧的小山村的场景,这部片子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导演把场景选在了泰国,那里一样的落后,一样的蔽塞,一样有歧视,一样有压迫,其愚昧的本质是一样的。
当我越来越靠近事实的真相,我只能感到难过和哀伤。
如果说知道了却不被人相信,那是不是还不如当个傻子?
出乎我意料的,女鬼冤魂不散的原因不是因为那场大火,而是因为得不到母亲的原谅,当最后母亲将孩子从吊绳上抱下来的时候,她们的灵魂同时得到救赎。
故事至此告一段落,此刻我们的心情和女主一样变得平和无比,车窗外一幕幕鲜活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和女主都感觉到世界的美丽。
然而我们都没有预料到,故事剧情会在最后五分钟峰回路转,当女主看着一个个黑衣人从车窗飘过时,当女主绝望的拍着别人的车窗时,她感受到了和小丽一样的痛苦,那种明知道结局却无法改变结局撕心裂肺的痛。
所以女主最后双目失明,实属必然,她已经没有办法再承受第二次这样的痛了。
故事的结局无比美好,当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却只是想落泪,我时常想起茵茵说过的话“姐姐,这世界真的好美啊!
”这世界很美,美到灼伤人的眼睛,所以女主双目失明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因为她看见了这世界的美好,也看见了这世界的丑陋,她曾经得到过整个世界。
看不见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用心去感受,去爱。
其实恐怖片我是拒绝的,就算大家一起看。
我看完电影后会在脑海里回想电影的内容,看看有哪些细节或有什么不合理,就像品酒,酒香在从嘴到胃里蔓延。
所以看完恐怖片我也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其中,然后自己吓自己,半夜睡不着还做噩梦。
不过因为说是中元节,为了符合节气,放一部恐怖片来应景。
我全包大部分画面都没看到,哈哈😄。
不过那音响在我旁边,那声音一惊一乍的也瘆人。
有人说它是国产恐怖片的巅峰。
在还没有精神病的那个时候,也脱离了僵尸吸血鬼及古装,作为一部恐怖剧情片,真的是难得一见的电影。
女主演的真好,各种心理描写,面部表情的细节表达得非常到位(李心洁还真漂亮😄)。
作为一部恐怖片,有细节,有剧情,结尾甚至有点温情,配乐夸张但很符合氛围。
到现在看来,的确是国产恐怖片的巅峰!
看过电影后就是讲诡异故事的时间,哈哈,这段才是最吓人的时候
我看电影时大概就是这样子,哈哈😄
讲故事环节
被人拉着强迫性的看了一部鬼片汗 比较不太喜欢此类体裁再汗 不过还是挺着看了过来还好,不是想象中的那样 -_-||
除夕空闲下来打算看电影,刚好想看《见鬼》,幸好旁边亲戚不怕鬼片。
电影讲述自幼失明的黄嘉汶接受了眼角膜移植手术,能看见周围的事物,也惊讶发现自己还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鬼魂。
因为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她决定找到捐献者去寻找背后的原因。
他们去泰国发现这位捐献者天生就可以看到鬼能够预示死亡,然后帮助其解脱,但最终两位年轻女人还是走到相同的处境,黄嘉汶没死却再次失明。
现在看这部电影感觉导演拍得挺克制,而且如今看起来挺熟悉的惊悚片段其实是当时导演的大胆创新,包括电梯低头的老人鬼魂、隔壁邻居因自杀徘徊的小孩,还有开头带走亡人的死神黑影等。
而电影最大的创新在于通过视角膜移植手术导致的看见鬼魂。
眼睛是视觉根本,通过移植手术产生链接阴阳的能力,然后形成悬疑叙事,指向新谜题,再次重复前任遭遇,最终迎来血腥高潮后的终结。
感觉国外恐怖片更聚焦于外部环境,比如某地宗教、某个凶宅,而中式恐怖片更聚焦于先天遭遇阴阳产生的变故。
“见鬼”这个设定确实挺妙,然后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流行设定。
再说主演李心洁,她确实是非常适合演鬼片的演员。
她气质清冷,眼睛大而有琉璃感,所以眼神往往有无机感。
本片饰演盲人没有刻意的表演,自然的表现出一种诡诞。
整个故事可以算做老天的捉弄。
BLIND那么久了,好不容易重见天日,却让她看见的比别人多,这种补偿方法,让人抓狂。
不错,李心洁最后也疯了,情缘BLIND一辈子,也不愿意看见游离的灵魂。
李心洁的大眼睛,能演出惊讶和恐慌。
相比当下很多大眼无神的演员,我们应该珍惜她的大眼睛。
故事的后半部分还是很揪心的,港产的鬼片,希望可以如见鬼,拍的顺理成章。
古宅心慌了没,没有,有的是可笑。
很小的时候老人通常都会跟我们说两种人能见到鬼一是孕妇,二是快要死的人和刚出生的孩子,,,这部电影鬼魂运用恰到好处,不油不腻,让人对鬼产生恐怖同时也对女主角产生一种共鸣,,,,而心洁也凭此片获得了鬼后称号!!!!
我心情不好时通常都会看看此片给人一种警示教育!
人活着就要奋斗!
努力!
死了就像电影中一样有一个人会带着自己走向投胎道路!!!
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好无聊
前面氛围不错,挺吊人胃口,但是后面逻辑不通就罢了,大爆炸!俩人还能好好的???🙃
都记不得讲的什么了
香港的恐怖片里面很经典的一部
这部电影看到了精细和惊喜。所谓见鬼,看到最后竟然完全不是恐怖,而是一种惋惜。看着所有被烧焦的尸体的画面,再一抬眼就是他们穿着光鲜亮丽地被黑衣人带走,都是一种平静,面对死亡谁都不能被差别对待,被裁定死亡就只能被乖乖带走。女主最后说,她像瑛瑛一样,像阿玲一样,我见到痛苦,亦见到美丽。这句话多美啊!我们并不恐惧鬼魂,是因为他们不会伤害我们。我们想挽救别人,其实也是在挽救我们自己的灵魂。李心洁真的太优秀,从复明到失明,从见鬼到黑暗,从痛苦并行美丽,从恐怖并行坦然,一部本以为恐怖的电影竟然最后变成了温暖,我亦感到精美和宿命。
有被吓到,李心洁很有恐怖气质
hk真不愧是集结了东西方各种糟粕的混沌地带……就连心理学元素都能整得这么搞笑,哈哈哈。
很弱的片子,中途我睡着鸟。。。
『失明女主透過眼角膜移植,獲得光明乃至原主人的陰陽眼』『重獲光明的適應期,視力由模糊變清晰的過程』『兩歲失明靠觸覺辨識物體形成最初認知的女主,失明20年左右,視覺和觸覺出現分裂』導致女主剛開始『見鬼』,大膽得在情在理,引領後面的劇情漸入佳境,這幾個元素的設計渾然天成,創意無限。視覺模糊見鬼和電梯見鬼這兩個橋段是亮點。泰國的後半段和前面有割裂感,結局首尾呼應。設定優秀,故事合格,值得一看。
it terrified me
不错的惊怵片,从头到尾保持了紧张度。李心洁影后之作。
《见鬼》改变了多年对港式鬼片的看法
尽管很多人推崇,但却并不合我口味,认真看完了,又好像没看。女主2岁失明,却对鬼怪印象如此深刻,眼角膜移植成功了,看到的都是人畜无害的鬼魂,却一直在自己吓自己,最后找到眼角膜原主人,重新经历一遍雷同的灾难,然后再次失明。影片主旨流于表面,不明白导演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女主发现的异常,遇到的餐厅服务员也有并且早已习惯,女主却没有跟她进一步了解,也没有寻求帮助,只知道自己吓自己,但片中的鬼魂好像从来没有害过她吧?而且影片一直停留在见到鬼魂这个层面,没有进一步探讨见到鬼魂这项能力有什么用?能帮死者了结心愿摆渡灵魂?预见的意外是否可以干预避免?通通没有,所以这更像是一部精神病、人格分裂症患者的臆想的电影。
拒绝鬼片!!!
7/10。彭氏兄弟的恐怖创意都是在视、听场面上先声夺人,当汶汶和老人的鬼魂同乘电梯,利用俯拍、仰拍交替的拍摄角度,将汶汶眼神的大特写、主观视角中电梯上升的层数以及身后老人的位置关系镜头,进行交叉剪辑,延长观众的紧张心态,而狭长纵深的走廊上呻吟、回音的忽远忽近,母子鬼魂来到叉烧包店时母亲舔食叉烧肉的声音强化,不断地感受汶汶不敢睁开眼睛见鬼的惧怕。充满寓言性地表达了现代人的信任危机,汶汶复明的模糊视野中出现一个混沌的死神形象,在她预知到车祸大爆炸的灾难时无人相信,最终又走入失明的黑暗,而那个找不到成绩单跳楼的孩子、捐献眼角膜和说出灾难预言的泰国女孩,都处于不被父母信任的地位,最终不信任他们的世人也遭遇不幸。可惜彭氏兄弟再没拍出如此细致的灵异片,大多逻辑混乱、缺乏创新,可能和他们向犯罪动作片转型有关。
怎么说呢,感觉这种无法帮到别人,又无法让自己生活过得开心的能力,真的不要也罢……完成度很高的鬼片,不管是鬼怪的表现手法,还是伤患及尸体的表现手法都很棒,完全不像2002年的作品!
“这个是谁啊?”“这个不就是你吗,你还认不得自己的模样啊”。这是全片最恐怖的地方。李心洁在这部电影里面演技可谓炉火纯青啊,我怀疑她天生就是鬼后。
当年卫视电影台的预告片让我整整一夏天都不敢看这个频道,憋了十年,终于把这片子给看了。打一巴掌给一甜枣的模式,先稀里哗啦把观众吓出屁来,然后再整一个特别鸡汤的结局来降低你的肾上腺素水平。
身边喜欢香港电影的朋友一直都觉得这部剧本好拍得也很好,这两天陆陆续续看完,并未有一丝感觉,剧情发展、悬念铺垫,完全没有《救命》精彩…甚至一度觉得很无聊…
彭氏兄弟对此题材可谓驾轻就熟,其惊悚效果确实对得起片名。对李心洁的鬼马精神表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