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老年网友线下见面,相谈甚欢,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彼此契合。
然而,老头并非良人,而是资深老千,贪婪残忍毫无人情味;老太太不但是牛津教授,名利双收,还有过世的丈夫留下大笔财富,还人美心善好哄,对自己的同龄人有天然的亲近感,妥妥一个完美猎物,就等老头出手了。
虽然有个烦人的侄子,总担心姑母被骗,怀疑老头图谋不轨,可老头是谁啊,高超演技扮乖扮惨,在侄子策划的企图将他扒皮的旅行中成功塑造了一个为国捐躯带着战争伤痛坚强活下去的英雄形象。
老太太终于成功入局,和老头建立共同账户理财投资。
美好的理财蓝图,妥妥的一本万利,只需要两人投入自己所有的财产,就可以日进斗金。
多么熟悉的配方,网络诈骗,团伙作案,骗财骗色。
情节向着熟悉的方向发展,骗子在老太太投入所有钱后脚底抹油——开溜,就等把账户里的钱全提走,之后就一夜暴富衣食无忧。
唯一的麻烦是,他把密钥键盘落在老太太家了,只好不情愿地回去取。
可是,一切怎么变得不一样了?
房子里空空如也,家具、壁画……通通不见,只是一座空房子。
老太太坐在客厅唯一的沙发上,拿着老头的键盘。
至此,整个事件真相大白,老太太和侄子策划了这一切,而所有事情的起点一直都挂在墙上——那幅百合花壁画。
Lily,老太太的闺名,当她还是小女孩时老头是他的英语家教,文质彬彬的外表掩盖着扭曲的人格与恶毒的本性。
老头对老太太与家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老太太要用用老头最擅长的伎俩向他复仇。
一切都是精心准备的:孤独的孀居老太太,独自住在城郊的高档社区的一幢town house里,乏味而毫无亮点的装修,安静而过于冷清的居住环境,愚蠢而多金,就像一块可口的肥肉,香气四溢又唾手可得,像老头这样的豺狼不可能不动心,于是一步一步走进猎人的陷阱里,终于投入自己所有的钱。
先前做孽攒下的仇家也终于找上门来,不还钱就得死,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头,天生的坏坯,死到临头,在被问到还不还钱时,回答依然是:Nein。
你以为你是个高明的猎手,一切被你看上的猎物都无处可逃,结果自己才是被盯上的那个,那个让你垂涎三尺的猎物,一转身将利爪伸向你,将你撕碎。
影片结尾老头不但损失了所有的钱财,还重伤中风成了个活死人,说不出动不了,但能听能想。
他不但被困在那个房间里,也被困在自己的身体中,永远得不到解脱。
而Lily终于将自己从被困的房间中解放出来,不再受仇恨的折磨,可以全身心地拥抱家人,放声在阳光下欢笑。
她看着自己的的外孙女们在小池塘边嬉戏打闹,恍惚间应该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与姐姐们一起的欢乐时光。
stupid woman?
maybe ignorant girl but strong woman who put an end in her way to the harm she had suffered.End of the film, as Lily sees the playful granddaughters running away from her sight, she anxiously catch up with them “Be careful,it’s deeper than it looks ”——It's not just Lily's admonition to her young granddaughters to keep them away from the hurt she had suffered,but also what the film tell.
挺喜欢这部电影的,但是这部电影真的有一些差强人意。
从男主骗了投资人的钱,而女主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外孙,再到男主搬过去住,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必定是男主被算计的电影。
因此男主每一个计划,每一个谎言,在我看来就会变得分外可笑。
尤其是对着那幅画说true的时候,其实越来越同情男主,毕竟我能感受到,他对女主还是有感情的。
最让我感动的,也许是面对火车,他说他不想走了,他想留下来跟女主共度余生,真的有点同情他。
但这也是我说电影差强人意的地方。
这么大年龄了,要那么多钱干嘛?
正如他搭档说的,追求肾上腺素的分泌吗?
已经习惯性说谎的人还会有说谎那种快感吗?
不好意思,我真的get不到那个点。
还有共同账号的事情,男主为何非要把钱全存进去呢?
迷之自信,再加上之前在德国已经揭露过他的真实身份,一点也不放着这个老太婆也是没谁了。
最后,女主说她早已经原谅过男主,但是后面做的事情不像原谅他的样子。
最后一个百思不得解的事情,男主说要去见儿子,我看着他把键盘放进包里的,没想到到家了又不见了。
虽然可以强行解释,但是多十几秒女主偷键盘也好的啊!
虽然女主后面家里的遭遇很值得同情,但是真的能把所有后果都算在男主头上吗?
最后男主的遭遇确实罪有应得,但是我只看到了一个想要家庭的老人在最有希望得到家庭的时候一无所有。
还是比较压抑的一个结局。
哎,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虽然男女主角演技比较好,镜头的运用和人物特写都合格,男主角能很好地驾驭多个场合,表现的很好。
虽然有跌宕起伏,故事意外地转折,但是剧情总体比较一般,个别细节不合理,好像好牵强。
让我想到续集是男主角继续报复女主角,然后再想到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哈哈,也是比较牵强)
影片整体感尚可,豆瓣评分比较客观。
谈几点感受:一是,若作为“骗中骗”类型的商业片,诈骗技巧的展现太简单了。
尤其是老太太的眼神那么犀利,刚一开头就能猜出老头要上当。
二是,把老太外孙定义为好同志,明显是为了向甘道夫的基阳红献媚,也可看出主创人员设法扩展观众人群的努力。
三是,历史植入略嫌生硬,回忆场面看得出受《无主之作》的影响颇大。
四是,结尾为何非要拍成老头恼羞成怒动手?
品味掉了不少。
完全有办法让两个老戏骨用眼神完成,何必大动干戈。
五是,冒名顶替的历史背景交代含糊。
六是,影射了一把苏联军队对战后德国的蹂躏,成为老太报复的动机之一,有点牵强。
七是,前半段的轻喜剧展开得不错,效果也不错。
后半段变成了历史题材,转换比较突然。
八是,演技无敌。
一招鲜,吃遍天。
骗了两个傻投资人,这个容易理解,毕竟就是利用了人的贪欲,而这不过是骗子的职业骗子的日常。
roy岁数很大了,花花世界见过,工作上也顺风顺水,干啥就不能找个真心对自己好的老太太一起过过太平日子呢?
如果把日子过得提心吊胆,费尽心机,这可能是作为一个职业骗子的职业病吧?
谁都不信,谁都不值得信。
15岁的冲动,惹下的祸作下的仇,要80岁来还,太惨了
这对搭档尽了最大的努力,使沉闷的剧本充满了活力。
一个王国的骑士遇到了一个王国的夫人,由一个约会网站聚集在一起。
他们在酒吧吃午餐。
他对她说:“我是伊恩·麦克莱恩爵士,有着顽皮的眼神和不确定的过去。
”她对他说:“我是海伦·米伦爵士,有着邪恶的微笑和时髦的银发。
”结果是:两个小时的喜剧惊悚废话,几乎没有什么刺激,只有最小的喜剧概念。
导演比尔·康顿和编剧杰弗里·哈彻肯定认为,《谎言大师》是一对明星演员的精彩演出。
它有犯罪、欺骗和欺骗的信心。
它有一个迟来的“揭示”,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它,它可能会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但是,在这部电影中,你很难相信任何事情,因为它本身似乎只不过是两个高贵的花花公子的人为“约会”,他们勇敢地掀起了他们的噱头。
麦克莱恩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演技——他那凝练的元音花腔,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就像受惊的猎犬一样——而米伦则试图把她的表演变成一种简洁的恶作剧和诡计的代名词。
她满脸矫揉造作的微笑,间或带着淑女的假天真。
因为他们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演莎士比亚,所以这一切都很烦人。
就在我们以为损失最小的时候——一个乏味但不荒唐的剧本——剧情惊喜出炉了,我们必须像派对上那些认为这一天仍有希望的客人一样轻声细语。
天哪!
正如诗人所说:“哦,当我们试图过度烘烤时,我们会弄得多么混乱啊。
”
正如另一位诗人所说:“地球上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趣的了……”By:Danny Leigh
这部影片层层第进,揭露Roy怎样腐坏到骨子里,一步步蚕食观众对他的怜悯和期盼。
有很多可以被救赎的拐点,都被这个恶棍抹杀得义无反顾。
在火车站他说他不想去伦敦找儿子,想留下来陪女主,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相信!
千万不要心软!
千万不要为善良唱赞歌!
一瞬息微弱的善意根本撼动不了他强大的恶,仅仅撩拨了一下他当时的情绪而已。
Roy十五岁时还没有打磨好自己的面具,没有修炼好自己的演技,那时候他就是个原生态的坏蛋,眼神都不懂掩饰。
他漫长的一生都没有敞开心扉去接纳别处的爱意,还指望耄耋之年能去爱别人吗?
到最后,女主留下他还债的钱转身离去,已是再一次的救赎,但他还是没有选择放下屠刀。
我写这些,只是因为看到有些评论说Roy的人设塑造得不够立体丰满,我觉得已经够丰满了,丰满的坏人。
特别是他自以为得手后独自离去,却在旅馆发觉那个转账的器械(忘了学名叫啥)居然不在旅行袋里,他狂暴得怒骂自己是个废物,什么都做不好。
这时候多丰满啊,一个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骗子,一个风度翩翩彬彬有礼的绅士,内心连自己都不能忍受。
欺诈师是个历史悠久的行业,在我国这一行又被称为“千门”,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其祖师爷据说是大禹。
经过数千年的演化,这一行早已有成百上千的分支,所采用的欺诈方式千奇百怪,而进入网络时代以后,这一行又发展出了新的支流,其中的从业人员混迹于相亲网站上,把自己包装成成功、富有、体贴的单身男性,专挑有一定经济基础同时又渴望婚姻家庭的女性下手,上当者往往倾家荡产苦不堪言。
这帮欺诈者自称自己为“杀猪盘”。
截至2019年4月的不完全统计,被发现的“杀猪盘”受害者已有876人,受骗金额超2亿,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受害者人数居多,统计中广东省的受害者人均被骗27.92万元。
在“杀猪盘”的骗局中,女性往往是可怜的受害者,看到她们所受到的伤害让人不胜唏嘘,不过在海伦·米伦和伊恩·麦克莱恩主演的新片《谎言大师》中,本是猎物的单身女性却成功地进行反击,将受害者变成了“复仇者”。
这部影片除了给人一种“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的快感外,我们从中还能发现女性之所以容易在情感当中处于弱势,不是因为她们无能,而是因为他们善良,但当她们被狠狠地伤害以后,将会爆发出远超过男人的能力,所以,千万别惹毛了女人。
1在2019年,针对近几年犯罪数量技术上升的“杀猪盘“,公安部描述了这种犯罪的主要套路以警醒广大的人民尤其是单身女性不要上当,具体内容如下:1. 寻找目标,2. 取得信任,3. 怂恿投资,4. 大量投入,5. 无法提现,6. 销声匿迹。
公安部的描述得简单,但伊恩却在电影中用自己精湛的演技告诉人们,当面对一名水平高超的欺诈师时,普通的女性是如何的无能为力。
在选择目标的时候,老罗就非常有目的,他会挑选那些老年丧偶、单纯而又无趣的女性下手,因为老年丧偶更容易感到寂寞,单纯则难以识别坏人,而无趣则社交圈狭窄,难以接触到心仪的对象。
这些因素汇集到一个人身上,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只要老罗展现一点点魅力,就很容易吸引到对方。
同时一个人身在局外是可以看得透彻,但如果置身局内,就难免泥足深陷。
现实中受“杀猪盘”所害之人也大地是如此,他们平常往往耽于工作或其他琐事,没有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生活枯燥乏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反倒使得他们更加渴望被关爱。
而当他们上相亲网寻觅另一半的时候也不是抱着筛选骗子的态度,这时候遇到一个嘘寒问暖之人,就是很容易沦陷的了。
挑选合适的目标只是一个开头,诈骗能否还要看技术,老罗就用自己的实力告诉人们,一名水平高超的欺诈师有多恐怖。
当老罗和贝蒂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老罗先是强调自己非常讨厌欺骗别人,然后坦白自己骗了贝蒂,自己的真名不是布莱恩,而是罗。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矛盾的行为,讨厌骗人你还骗人,这是要闹哪一出?
但细细一想,老罗此举这是高明的,就是因为无法忍受撒谎所以才坦白,这种做法恰恰从反面证明自己的品行是诚实的,恐怕这也就只有高级骗子才做的到了。
当然留个好印象对于罗这种欺诈师而言没有实际意义,最重要的还是能够让感情迅速升温,其中最好地方法就是住到一块。
所以罗在第二次约会地时候就佯装腿脚不利索,第三次约会地时候直接展示了自家那栋高高在上的小公寓,尤其是爬楼梯时老罗痛苦的表情,缓慢的动作和貌似无奈而又善解人意的笑容,不知道能软化多少女性,激发她们的母性,我想从朋友的身份出发,没有人会拒绝帮助这个可怜的老人吧。
另外强调一点,在西方安排一间客房给朋友是很常见的事情。
耐心是欺诈师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他们深谙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
在第一次怂恿佩蒂投资失败之后,老罗开始打出情感牌,晚上摸进贝蒂的房间,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和贝蒂谈感情。
女性都是感性的动物,所以要和女性增加感情,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谈感情,你和她们夸夸其谈一些大事大道理,尤其是让他们觉得你对她敞开。
真实应了那句“谈钱不伤感情,但谈感情就很伤钱了”。
在第二次游说投资失败后,老罗并没有老羞成怒,而是一口气又砸了1万英镑来了一场柏林游。
对于女性而言,无论哪个年龄段都非常乐意看到有男人往自己身上花钱,同时共同到一个城市旅游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升感情的手段。
另外老罗对于如何蛊惑他人进行冲动的投资也是非常在行的,比如电影中到了投资的最后关头,本来已经同意投钱的贝蒂又表现出了迟疑和犹豫,面对这种情况,老罗干脆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投入到共同账户中,而且贝蒂仔细一看竟然发现对方投的钱还比自己多了50万,面对这种自信满满的举动,她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了这帮欺诈师的毅力、计谋以及手段,他们往往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受害者完完全全地听从自己。
在怂恿投资方面,官方的描述是非常抽象和简单的,但如果我们看了电影中老罗的表现后就会发现真正的老千远比我们这些普通人想象中厉害,更不用说他们的对象还非常单纯了。
老罗和文森特在第一次怂恿贝蒂投资的时候就传递了收益可观的信息,而第二次的时候向贝蒂实打实地展现了2万英镑的收益,第三次老罗更是把全部积蓄投了进来坚定对方的信心,这种做法估计没有几个人还会认为这次地投资不会赚钱了。
在当今社会,或许是理财真的赚钱,或许是是理财公司做的“洗脑”宣传,亦或者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工作者需要一个主题来吸引流量,总而言之,理财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所以发展至今已有不少人深信“理财等于理生活”、“理财可以发大财”等说法。
但同时大部分人对于理财的理解又连入门级别都还没达到,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选择理财产品,此时此刻如果有个熟人跑了出来,大肆宣扬自己通过理财赚了不少钱,把“大部分人”说得大为心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都不需要对方如何推荐,“大部分人”都会想着法子要对方帮忙买理财产品了。
当然刚开始地时候“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谨慎的,只会投入少数的金钱,而欺诈师方面则会制造一种收益非常可观的假象,随后蛊惑人们加大投入。
面对不劳而获的诱惑,再加上人们更愿意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已经掉入陷阱的“大部分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把大部分积蓄投入欺诈师的腰包中。
所幸这一回,丧尽天良的欺诈师碰到的是更为棋高一着的对手。
2莉莉的父母双亡后,悲惨的命运并没有放过她,在二战的最后阶段,她的3个姐姐在厨房作饭时被盟军的炸弹击中,全部遇难,莉莉彻底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
而她所生活的地方则被划进了东柏林,为了生存,莉莉不得不以谎言为武器。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
有人说是兴趣,但事实证明,应当是“生存”。
在残酷的环境中打磨多年之后,莉莉已俨然变成了一名水平高超的欺诈师。
而到了晚年,为了不让自己留下遗憾,她终于决定解决埋藏心中多年的痛苦——解决掉老罗。
高手之间的对决,往往取决于谁做得功课更多,谁的方法更有效。
为了采取相应的手段针对老罗,莉莉安排史蒂芬充分地调查了对方,结果发现老罗虽然行骗范围较广,但其目标有着共同的特点,于是她也将自己包装成了单纯、无趣的贝蒂。
为了让老罗能够坚信他可以在贝蒂身上大赚一笔,从而投入更多,贝蒂制造了大量的假象。
比如在认识之后没多久,贝蒂就买了一辆新车,虽不是豪车,但人家可是全款买的哦。
随后贝蒂又邀请老罗参观自己的house,地处郊区,环境优美,装修朴素当中带着一股殷实,一看就知道价格不菲,而且依然是全款支付的。
这些表象都让老罗大胆猜测这一票大概能赚五十万,只不过他还是不够自信,贝蒂的身家接近300万。
这个数字让老罗几乎失去了理智。
让老罗相信自己是个富婆,从某种成都上来说也是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但这些并不足够,贝蒂同时还要让老罗加大投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对于一件事的投入越多,他越不容易放弃,而为了把这件事完成,这个人会投进自己都想不到的成本。
例如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贝蒂就问罗是否经常约会,另外还隐晦地表示每次约会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这样的措辞是很容易产生尬聊,其目的无非是想要老罗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更好的问答方式。
随后罗和文森特两次邀请贝蒂加入投资,都被贝蒂巧妙地拒绝了,而每一次的拒绝都迫使罗加大投入,第一次婉拒后,两个老骗子给贝蒂看了一张两万元的支票,第二次老罗更是不惜血本的带贝蒂去柏林旅游。
而在去柏林旅行之前,贝蒂又来了一场“假痴不癫”,假装身患重疾,命不久矣。
此计的目的主要是想把罗骗到德国,同时让他心软,从而在最后会把钱都投进来,但同时也让罗感觉到如果把握好贝蒂生病的机会,可以极大地增加诈骗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他开始细心地照顾贝蒂,每天管理后者的饮食,叮嘱她按时吃药。
这些不仅让罗投入了金钱,同时投入了时间、精力、甚至情感。
当然很多时候,一场完美的欺诈总还是需要至少一位忠诚可靠的伙伴。
史蒂芬在这起欺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详细调查了罗的背景;在贝蒂的家中以及柏林试探并揭露老罗的真实身份,以确认他就是当年的小畜生盖格;在文森特和罗二次游说贝蒂投资时,非常“不合时宜”的出现,搅乱了他们的计划。
虽然在柏林揭露罗的身份时,由于老骗子一直口口声声强调自己没有伤害任何人,斯蒂芬出于对贝蒂的爱而被激怒,险些失控曝光对方曾经在莉莉家的所作所为。
但这也显现出斯蒂芬与贝蒂之间的联系比文森特与罗之间的更加牢固。
贝蒂与斯蒂芬之间是以亲情和关爱来维护,而文森特与罗之间只有利益和恐惧,这也是为什么当文森特受到斯蒂芬的威胁后,马上选择了背叛。
此时此刻,贝蒂已经计划的相当完善了,但若要让老罗就范,还差最重要的一点,她需要制造一个机会,让罗的情绪上流露出可乘之机。
正如前文所说,贝蒂装作命不久矣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是把罗骗到柏林,另一方面则是让罗心软。
从实质上来说,像罗这种人即便是心软了,也会毫不犹豫的骗光目标所有的钱,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是有良知的,他也不例外。
从柏林回来之后,贝蒂已经决定和罗建立一个共同账户共同投资,但是在交易的最后她又表现出了犹豫。
也就是在此刻,由于深知贝蒂命不久矣,罗不由的联想到贝蒂失去所有积蓄后的悲凉生活,他的良心开始蠢蠢欲动了,他内心中中仅存的善良在质疑自己的行为,这让罗整异常矛盾和痛苦,为了平息这种感觉,罗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欺骗,只不过这回他欺骗的是自己。
他往共同账户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积蓄,以此向自己自己证明:我把所有的钱都投进了共同账户,这回我没有骗人,我想和贝蒂一起生活。
就是利用罗这一瞬间的软弱,贝蒂实现了复仇,当罗把钱打进来的一瞬间,贝蒂知道自己成功了。
3其实从电影中不难发现,欺诈师的手段是层出不穷的,而且他们更了解人心,更加懂得如何愚弄他人,所以我们这些普通人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待宰的肥羊。
但错误又是出在我们身上的吗?
对于大部分上相亲网站的人而言,目的无非是能够找到合适的人共同步入婚姻家庭。
婚恋网站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用尽各种手段劝客户充值以收获更多的人选推荐,这种赚钱方式倒也是无可厚非,只不过在面对“杀猪盘”巧妙利用漏洞骗取他人财物时却保持沉默,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效采取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使得顾客在婚恋网站上消耗一定数量金钱的同时,还加大了成为“杀猪盘”受害者的可能性,这种赚钱手法就有点不上道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故事编的不错,老骗子演得不错。
美国版情圣,加忽悠老太太买基金,这种故事在国内天天发生,只是不能拍。
老家伙行事思维缜密、干脆利落、心狠手辣、静水流深。
纳粹并不可怜,只是他们失败了。
老太太更是技高一筹,君子报仇,六十年不晚。
布了一个很大的局,直到把纳粹揍成老年痴呆。
人类历史斗争就是这么冷酷无情。
如同人类和各种疾病的斗争一样,必须有决心有信心有耐心,有战略有战术有技巧,还要有资源金钱和装备。
奥斯卡级的表演。
给他们四座小金人也应该。
尴尬
?
【Netflix】双线诈骗并不新奇,关注点主要在戏骨飙戏;但结尾解密实在有些跳跃了,多些埋伏会好很多
有种"为了写伤痕文学特意自残"的拧巴,缺乏实质性的情感共鸣。
要想赢过坏人,要比他还会演比他还要聪明。
有点出戏,总怕甘道夫突然掏出法杖,女主掏出巴雷特╮( ̄▽ ̄"")╭
不!我拒绝甘道夫爷爷👨🏻🦳电影最后下场那么惨!
本来以为是骗中骗爽片,没想到前史故事还挺复杂,有些过于苦大仇深。
陈旧的剧情套路加上一个跟风的复仇故事,真的没必要看。
好看好看
3.5星。看两个老戏骨戏中戏飙戏。虽然带上了点历史色彩,能让电影更有层次,但是归根到底不过是一个复仇故事,除了“天道好轮回,善恶终有报”之外,似乎也没有其他更深的内涵可挖掘了。
看到甘道夫和女王打架的时候,不禁笑出了声……
年轻时的Roy眼神太阴鸷了,而且很狠毒,说谎成性心还狠毒。家庭教师怎么能请这样的人。他确实不配拥有大家庭,也值得所有被骗过的人的复仇。
3.5 so fond of you
当看到罗伊青年时所做的事情,就知道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恶棍,从来没有过良知!
可以猜到的结局。好的是和大萌一起看的~笔芯~
两位老戏骨实在是精彩绝伦啊
这种行骗电影看多了没个反转才叫奇怪,但是这骗术也太小儿科了吧!插入的仇恨渊源还算有点意思,但相比女主家破沦为妓的遭遇,这复仇也太不解恨了。如果临门一脚时男主良心发现,那这出戏到底还唱不唱了?虽然是2009年的时代背景,但感觉这部电影晚生了至少30年。
并不是想成为棋逢敌手那一个,而是不得不,而被困60年太过漫长。这个坏人真是坏了一辈子,年少强奸、青年杀人、老了诈骗……而他逍遥了一世,结局对他来说也许一点也不虐。五年前看过一次,留下的8个字短评让我一点也想不起来剧情,只好重看一遍,写多几个字,不用再看第三遍。巧合的,想起大学时我曾用的名字,Lily in Black
bull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