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好的点子,这么流水的剧情...讲道理应该把剧情的重点放在主人公与爱,时间和死亡的对峙上,并且利用朋友顾演员骗主人公来增加戏剧冲突,然而导演太在意“三人请来爱、时间、死亡来拯救主人公最后没想到救了自己”这个小聪明,而使得整部电影主次混乱,而且三个支线也是平铺直述,个人觉得最后到一起抖包袱效果会更好,这是第一步让我觉得让我来拍会更好的电影(笑哭)
如果我们生命中出现的必将消逝,创造的终不能拥有,追求的又皆未果,那么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到底收获了什么?
我们一切行动背后的动因又是什么?
“爱、时间、死亡,这三个概念连接着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所有我们渴望的东西,害怕失去的东西,我们最终去购买的东西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们渴望爱,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害怕死亡。
” 这曾是一个业界很知名广告公司(雅盛茵莱特公司)的控股人霍华德对“爱”、“时间”、“死亡”的信仰。
饱含着对广告触及人心本质的理解,也饱含着成功人士对生活要义全盘掌控的自信。
然而,幸运并没有一直眷顾霍华德,六岁女儿因病去世、悲痛中相爱的夫妻离婚,这一场重创让霍华德的信仰瞬间完全崩塌。
一蹶不振他彻底放弃生活、放任工作,“爱”、“时间”、“死亡”成为他控诉于笔头的收信对象。
为了挽救公司扶正生活,霍华德的三个朋友兼同事策划了一场骗局,雇佣三个“戏剧演员”充当“爱”、“时间”、“死亡”这三个收信对象,与霍华德接触,以证明其精神出了问题,一方面夺取股东表决权,一方面试图将霍华德拉回正轨。
于是一场在“被夺走生活挚爱、意义、希望”的霍华德与“爱”、“时间”、“死亡”的论战开始了。
霍华德:“时间,都说你能治愈伤口,没人提到你怎样摧毁世间美好的事物,怎样化美丽为腐朽……”时间:“如果爱是创作,死亡是毁灭,我只是两者的媒介而已……时间是一种赐予。
”霍华德:“我才不在乎时间呢,这样活着跟蹲监狱有啥区别,我不要你的恩赐,因为你收走了她(指女儿)的时间。
”
霍华德:“亲爱的死亡,你披着那么多神话,造成那么多痛苦,带来那么多恐惧,对我而言,你只是只纸老虎,像企业中的中层干部,无权又可悲,连敲定一笔交易的权利都没有。
”死亡:“我不是企业中的中层干部,无权又可悲,我拒绝与你交易(用霍华德的生命换他女儿的生命)那就是我的决定。
”霍华德:“你让我无法握住她的手。
”
霍华德:“别了,亲爱的爱。
”爱:“生活是用我而编制的……你得信任我。
”霍华德:“我信任过你,可是你背叛了我。
我每天都能从她眼里看到你,从她笑声里听到你,在她叫爸爸时感觉到你。
但是你伤了我的心。
”爱:“不,你错了,我无处不在,不论黑暗还是光明,不论暴雨还是阳光,是,我曾在她的笑声里,但也在你此刻的悲伤里,我是所有一切的动因,我是唯一可以解释为什么的理由,不要再尝试过没有我的生活了。
”
在几场论战中,爱、时间、死亡反驳了霍华德对他们的轻视与失望,把霍华德被悲伤、愤怒、委屈紧固的内心撕开了一个口子。
但是,让一个人在坍塌的生活中重建信念,只能依靠他自己从破碎中找出第一片去开始搭建,这第一片碎片对于霍华德来说那就是一个“陌生人”。
霍华德在互助会见到一个同样失去女儿的单身女人玛德琳。
玛德琳:“你还爱你前妻吗?
”霍华德:“我都不知道什么是爱了,你爱你前夫吗?
”玛德琳:“我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爱对方我想,离婚那天他说希望我们能再变成陌生人。
”
在与玛德琳的交流中霍华德渐渐接受了,失去的不会再回来,悲伤也不会消退,不要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痛苦要说出来;不管发生什么,不要忘记欣赏痛定之后的美,那依然是生活的信仰。
影片用了两次多米诺骨牌的倒塌的场景。
第一次是影片开头,霍华德推倒亲手搭建的多米诺骨牌,代表着支撑起霍华德成功帝国的信仰、所有努力的动因、一切生活中的快乐突然、难以遏制、彻底、毫无挽回地倒塌了。
这一简洁、动态的表现手法将霍华德的绝望、无从收拾和重建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到位。
第二次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是在影片结尾,霍华德在玛德琳家拥抱起玛德琳哭着说出他女儿的名字,他们女儿的名字:奥莉维娅。
此刻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不再是毁灭与绝望,而是长期囚禁霍华德内心的牢笼终于坍塌,放下负重般轻松,打开排洪口般酣畅,即将迎接新生般充满希望。
当影片结束,终于可以理解这个晦涩的片名《附属美丽》,同样文章开头的问题似乎有了答案。
因为从出生便开始走向死亡,所以我们生命中出现的必将消逝,创造的终不能拥有,追求的又见得皆有果,即便有果又归于出现。
看上去我们终究是两手空空,但并不是这样的。
死亡带不走时间赐予我们的礼物,爱的记忆,它不随万物摧毁而消失和腐朽,它是爱来过的证明,它更是衍生爱的能力。
时间也许无法修复伤痕,但在死亡到来前它始终给我们机会去爱,去追逐一切可能,并不曾偷走在这过程中产生的附属的美丽。
PS:影片结尾是有彩蛋的,揭秘了“爱、时间、死亡”的身份,回想一下可以理解为什么“时间”男孩和“爱”女孩对报酬的不同态度。
毕竟时间就是金钱,爱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另外,除了这条主线,另外三条支线也蛮值得思考,“如何负责的面对死亡”、“不要懊悔错过,时间从来不拒绝任何形式的开始”、“爱要全力以赴、勇敢的表达”。
老实说,刚开始看到这个片名时,我是拒绝的,即使有威尔史密斯,爱德华诺顿,凯特温丝莱特这样的大腕,这也是属于劝退系列的片名,初始我一度以为是翻译的问题,后来看了英文片名 affiliate beauty,没毛病。
看完下来,其实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很温馨,煽情但不过火,剪辑很棒,大部分演员表现出色,影片完成度很高,即使故事情节有些扯,但也还在正常范围内。
之所以票房口碑不太好,个人之见,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这个片名实在莫名其妙,附属美丽是个什么东西,没人能说没明白,尽管影片已经尽力在铺垫了,例如,一开始,威尔史密斯在说 why 时就强调connect,后面引出love,time,death。
附属美丽也是一种链接,但是这个概念不讨巧,完全多余,相比威尔上一部同类型的文艺温情片,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就通俗直白多了,可以说,硬塞进这样一个概念,不仅破坏了整个故事结构,还让观影的观众一头雾水,更是挡住了那些还没进影院的观众。
二、演员方面,这个片子硬说威尔是主角实在有些勉强,他在整个影片里,没有诺顿、凯特 、海伦戏份多就算了,甚至娜奥米和奈特莉都比他抢戏了(这二位倒是给了小惊喜,看来年纪见长后,凯拉也终于慢慢摆脱花瓶的定位了,还记得她在里lvoe actually 出场惊艳的样子),而且全程一张郁郁寡欢的长脸,完全看不出演技,虽然威尔也不是以演技出名的,但实在说不过去。
三、影片虽然明星很多,但都没有能抗票房的,威尔原来可以,现在也走下坡路了,何况这不是他擅长的类型电影,在电影里也没有体现主角的地位。
总之,不纠结附属美丽的话,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从头哭到尾长大的过程,逐渐离开爱;长大的时候,一定会问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训练自己去达成设定的每一个小目标,考学,工作,创业,探险.... 这个过程有说有笑,有苦有甜,也有收获——用尽量客观的方式去摸索规律,理性的训练自己掌握规律,利用规律,获得每一份小成功。
同时,心和感情,慢慢的,也开始有公式,每一份爱都有原因,都能解释,成人世界,没有无缘由的对你好,或对你坏。
爱,心离得越远,伤害越小,越能出入自由敢爱,敢把心交出来,全身心投入的爱,就无法自我保护了;可以控制对身边事物的情感投入,无所谓便是无敌;但控制不了对孩子的情感,那样透彻的连接,能浸入到自我生命价值;这样的爱,是命啊,敢给予多少次?
图片来自网络《Collateral Beauty》中文译名《最美丽的安排》。
这部片总体评分不算高,但却很打动我。
我觉得有如下几个很棒的点:*明星阵容强大,都是非常熟悉的面孔。
每个人的表演也是精湛自然。
*以“爱,时间,死亡”这三个词串起整场电影;它们不仅是电影的主线,也是人生的主线。
*“戏中有戏”的方式很特别很新颖。
*主题很深刻。
开场时,Will Smith 饰演的主角的演讲让人印象深刻。
“我们在此,灵犀交流。
爱,时间和死亡这三个概念连接着世上每个人。
我们向往的一切,我们害怕失去的一切,我们最后终究会购买的一切。
是因为到头来我们渴望爱,希望拥有更多的时间,害怕失望。
”这是一位广告公司大老板自信的宣言,仿佛他已经看到了看透了人生的本质,也有极大的信心去面对人生的所有。
可是生活却和他开了个玩笑,三年之后他痛失爱女,一蹶不振。
绝望的他甚至给时间、爱和死亡分别写了一封信去表达他的愤怒和不满!
他是这样写的:致【时间】:大家说你能治愈伤口,但却不谈你如何摧毁世间所有美好,及你如何把美丽变成灰烬?
致【死亡】:你带着许多神话游历,造成许多痛苦,引发极大恐惧。
但对我来说你是个纸老虎,你连简单的交易都无法做主。
致【爱】:别了,爱!
我们既不能选择去爱谁,也不能选择谁来爱我们。
我原本信任你,但你却背叛我,你伤透了我的心。
接下来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三个演员上场,去扮演时间,死亡和爱,把现实当作剧场那般,和Howard对话争辩。
也通过他们双方的对白,再一次让我们去思考时间,爱和死亡到底是什么,他们究竟有何意义?
【时间】说,我很丰富,我是份礼物,即使当你站在那说瞎话,我仍然给你礼物,可是你却浪费了!
【爱】说,只要你活着,你就拒绝不了我,我是一切的本质。
我存在于你的内心,我存在于一切万物中。
我是天地万物的理由,我是唯一的原因。
如果你愿意,你能接受,也许你就能再活一次。
【死亡】说,你错了,我并不是个软弱的中阶主管,只听命行事。
我并不想行使交易,那由我决定。
图片来自网络片中首尾呼应也设置得非常好,前后两场的多米诺骨牌的大坍塌:影片开始的一次,似乎是说明本来非常成功非常自信面对人生的Howard,在失去了女儿之后,他的整个人生也坍塌了,他的信念和价值观都坍塌了;这是崩溃的绝望。
影片后面那次的多米诺骨牌的坍塌,似乎寓意着一切都可以重来,推倒才可能重建。
这是重生的希望。
图片来自网络【要留意周遭随之而来的美丽的安排】。
这句话是全剧的点睛之笔。
当初对Howard妻子说这句话的老太太,也正是扮演“死亡”去接触Howard的那个演员。
她仿佛就是被派来点醒Howard和她妻子的。
她也是生命的美丽安排!
另外一条副线也很精彩。
三个同事,也有自己的生活难题。
不被女儿接受的爸爸;患重病不敢告诉妻子的老公;错过结婚生子最佳年龄的女人......可是,也因为“这一出戏”,他们放下了心中的屏障,向前迈开了步子。
这也是生命的美丽安排!
万物相连,一切都联系到了一起,一切都是最美丽的安排。
人生的每一出情境,我们无法评判。
也无从知晓宇宙的大手在这背后,让这一切发生的意义。
但是一切必有它的原因。
中国古人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生命本是起起落落,悲悲喜喜,没有永远的高潮,也没有永远的低谷。
爱还在,时间还在,死亡也还在。
他们仍然共存于生命中,也永远不会消失……万物相连,这便是最美丽的安排!
图片来自网络P.s想要更多了解“万物相连”,推荐看书《无量之网》和英剧《命运点对点》
电影的bug有点多……KK的演技还是那么的让人出戏,配乐蛮不错,故事最后完全在意料之中,非常圆满,解决了所有人的烦恼。
说实在的,电影里面一些配角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比如一位母亲说的"The blink of his eyes was the rest of my life"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种感受吧。
Amy问Whit他女儿出生时是什么感受,Whit先是说非常糟糕,后面又讲I didn't feel love,I became love(记不清准确台词是什么了)听到的时候感觉他的身高都变高了题目不能为空,又觉着起什么都不合适,借着最后Olivia画的妈妈的图画标题吧。
不要忘记注意附属的美丽。
我觉得这是一种解脱的方式,安慰自己的方式,简单的解说是,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绝望的同时也在重生。
时间不是因为时间在走,所以人才变老,而是人在变老,所以感受到时间在走。
时间本身不被定义,从何时起,到何时停,是自然的选择,是人类的观点。
死亡如果有人说活到九十岁,像个萎缩的葡萄干有什么意义。
但我还是想活到九十岁。
《附属美丽》,威尔史密斯继《七磅》后的暖心之作。
天然丧又温暖的气质。
精致的剧情安排。
故事性和诗性都充斥着。
广告商霍华德丧女后一蹶不振。
公司濒危三个合作伙伴止损,录下演员扮演霍华德三个幻象“爱情”“死亡”“时间”对话情景,而三个伙伴现实遭遇刚好与三个观想主题呼应,双扣的结构,与埋伏好妻子温情守候最终开解的线交结。
有故事有感情好演员,说起来可能是我的缘故,原先最爱的这种救赎故事类型没法打动我了。
情节铺陈得可能刚刚到那个点了,笔锋一转去了别家。
百来分钟要讲好总分总三个主题四个故事确实有难度,而费这样笔力试图证明自己并不冷漠也是悖论而无力的。
或者这是故事本身的意图,点到为止,透纸的墨留给余韵。
不至于用力过猛,当我们谈及人生的时候稍稍勘破肤浅就容易把握不住火候,而当我们再度费力去试图把握火候时,丢失了生活本身。
有些人要真实有些人要快乐,更多人浑浑噩噩不知道要些什么,或借别人的或袭别人的,也慢慢假装自己要点什么,并以为自己真的要这个。
绕开绕去,装逼装得烟雾缭绕的。
这不是文字本身的意图。
它在这里,它不为你写作、呈现、交互。
如《第六感》里情节安排的,人人如鬼,都只看得到自己想看的。
这不是坏事。
《附属美丽》的败笔可能也在它试图去升华点什么——通过模糊现实和故事之间的界限。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文字和思考。
不止一个人觉得想反驳和吐槽,真实的人不是这样子的,真实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不一定要上纲上线上价值。
不一定要刻奇。
不一定要用花里胡哨的写法好为人师的说教。
不一定有那么多人愿意听。
——让我们回到这段主题句。
电影里穿插着略显浮夸的咏叹,关于死亡关于爱卿关于时间。
不够诚恳地话,容易跳戏。
是的,因为我们现实生活里不这样。
——而我们在面对一个严肃而永恒的话题时,带一点古典的处理与诗性的礼敬是恰当的。
无意自我辩解,而文字本身自我表达自我接洽。
通通到这里会师。
有意思的是我不觉得电影触动了我点什么。
但它激发了我想动一动的念想。
就想主角签字回归理性那段般突兀。
我们认为悟道是渐进积累一朝顿悟的,它应当有个仪式才符合逻辑。
但这是生活如同你所强调的,变化不是你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变化是今天早点睡明天晚点起。
是减少不开心时的转移性摄入。
是开窗透风。
是按时吃饭。
有时没头脑,有时不高兴。
月亮忘记了。
生而为人,避无可避的几件事是什么?
编剧艾伦·里布在新片《最美丽的安排》中,提炼出「死亡」、「时间」、「爱」三要素,并把它们「拟人化」,分别让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心思细腻的美丽女生「扮演」这三样本该看不见的存在,来「安慰」丧女后一蹶不振的广告公司总监。
听起来是不是很奇妙?
除了故事脑洞清奇,片中演员更是星光熠熠:饰演总监Howard的是《当幸福来敲门》的 Will Smith、「死亡」、「时间」和「爱」分别是老戏骨Helen Mirren、歌手Jacob Latimore和似乎无处不在的Keira Knightley,而围绕在主角身边的「好(损)友三人组」更是云集Edward Norton、Kate Winslet与Michael Peña这三张演技了得的「熟脸」。
Howard几年前丧女后便一蹶不振,每日只知堆砌多米诺骨牌,很少进食、夜不能寐,活成了行尸走肉,公司业务一落千丈。
「好(损)友三人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透过特殊手段得知,Howard分别给他曾经在开会时反复强调的「死亡」、「时间」、「爱」投递了信件,灵机一动,决定找人来扮演这三个对象,希望既能以此推进商业交易、又能或多或少令Howard感到安慰。
三人分别负责与扮演「死亡」、「时间」、「爱」的演员沟通,而巧合的是,他们自己也分别有与「死亡」、「时间」和「爱」相关的困扰。
片中这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失去至亲的痛苦,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
」越是刻意回避、把生活过得一团糟、试图遗忘,结果可能愈发适得其反。
「死亡」无可避免、「时间」带来好与不好的境遇,给人以治愈的能量,「爱」则是一切的缘由,藏在各种情绪当中,无论是开心满足还是愤怒忧伤。
影片试图呈现一个人遭受创伤后的自愈过程,除了沉重的对白外,也穿插进不少缓解气氛的笑料。
经过漫长的过程,Howard终于接受了事实,三位好友和三位演员亦分别得到了自我实现和救赎,片尾的画面温馨美好。
虽然Howard是「被设计」的那个,那又何尝不是「最美丽的安排」呢——片名仿佛一语双关。
如果你想在年末欣赏一部催泪的暖心小品,这部片应该非常适合。
然而,瑜不掩瑕,在颇具巧思的设置背后,有很多生硬的起承转合,当中人物亦显扁平。
Edward Norton对三位演员的发掘太过随机与巧合,Jacob Latimore与「时间」的关联性几乎无迹可寻,代表「爱」的Keira Knightley行为变化令人捉摸不透,而三位好友各自的困境,与「死亡」、「时间」、「爱」的联系简单粗暴,篇幅所限,人物像被迫注入命运,却很难令人感同身受。
「死亡」、「时间」、「爱」与Howard的对话中,则充斥着浓浓的「妙语大全」和「心灵鸡汤」感,编剧试图用最直接的方式把道理灌输给观众,对于人物的感受和变化却着力不足,说教感强烈。
至于主角,一个连自己公司被卖掉、朋友送餐上门都不管不顾的人,居然在最后突然「顿悟」关心起三位好友,并(在应该对外界无知无觉的时间内)对他们的事了如指掌,性情突变令人咋舌。
在去年的《永远的爱丽丝》中,Julianne Moore饰演的爱丽丝患上了哈兹海默病,她本是事业心很强的教授,患病后记忆逐渐退化、甚至丧失自理能力,这样的变化和「失去」,一点一滴随着情节推进,「润物细无声」,令人心有戚戚焉。
同样是讲「爱」,但片中,没有人向她抛出警世良言,而即使在她几乎什么都记不起时,依然能感受到「爱」的温度,传达「爱」的力量。
依然爱丽丝 (2014)8.02014 / 美国 法国 / 剧情 / 理查德·格雷泽 沃什·韦斯特摩兰 / 朱丽安·摩尔 凯特·波茨沃斯在《最美丽的安排》(港译)中,有一段对话是刻意点题,与之相连的是结尾的反转,内容配合出现得恰到好处的原声音乐,非常有催泪功效。
然而,从情节设置到具体落实的每一方面,都渗出强烈的「匠气」,即使努力靠各色人物插科打诨仍难以被掩盖,令人无法专心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编剧的巧思是电影成功的一半,但如何抹掉巧思中的「匠气」,让故事以更平和、自然、更令人信服、更前后一致的方式呈现,更真实、更长久地打动人心,或许依然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Happy Ending皆大欢喜,而故事中的主人公Howard,究竟有没有相信过「死亡」、「时间」、「爱」的「人形存在」,被这「美丽的安排」打动?
相信观众看过后自会有答案。
(合作文,八股感强烈,仅存稿在此。
原文:http://www.orangenews.hk/culture/system/2016/12/21/010047413.shtml)
讲述了一个失去年幼女人的父亲如何在三个朋友的帮助下走出痛苦和阴暗,帮助的过程很特别,他们找来了三个演员分别扮演,死亡,时间,爱情,与男主角面对面对峙,同时男主角的妻子以陌生人的身份也出现在男主角的生活中,整片没有高潮,最大的高潮或许是他第二次面对死亡,时间和爱情的撕吼,其实我没感受到哪个时间点是他转变的点,也或许转变是一个内化的慢慢的过程,我们不能轻易感觉到。
最后男主角在妻子的引导下,说出了自己女儿的名字,说出了女儿生病去世的事实。
这个说出来意义好大,对他而言意味着面对。
他们重归于好,重新手牵手面对生活。
最近经历太多身边人因为癌症离开的。
同事的父亲因肺癌过世,奔丧完回来她整个人都瘦了好多,魂不舍舍,时不时后悔没能够多陪父亲一点,没能在可能的时候带他去更多的地方去走走,我们都是远嫁的女儿,在异乡他地少有机会能与父母相处。
晚上和她聊天,说起父亲临终前对生活的不舍,对儿女的不舍,平时硬朗固执的大东北爷们哭的像个孩子。
她对父亲充满愧意,我们总会遗憾自己做的不够多不够好,我们总以为还有好多好多时间和机会。
而生命有时候又那么脆弱和无法控制,那就把握能在的每一天吧。
一大碗鸡汤但是一口都喝不进系列
设计太多了,导致每条线都不够明确。创意很巧,白瞎了。这么多好演员,也白瞎了。
有些地方牽強 但美式幽默挺好笑 連貫看完也不無聊 ‘you want to be loved or you want to make an impact?’
這敘事非常糟糕。
失去女儿的史密斯情绪低落到不能工作,他的合伙人温斯莱特聘请coco小姐剧团,分别扮演“时间”“爱情”“死亡”,帮助史密斯的同时也救赎了几个合伙人。大牌明星联袂的温馨小片。
冲着KK来看,但是在这部大咖云集的电影中,她就不出彩了,也和她被安排戏份太少有关。故事本身不错,经历过的人自然懂,结尾还有个小反转。
群星电影,但剧情稍微无聊了,最后男主怎样看化的都不清楚。。。
6/10浪费卡司
剧本构思还可以,但拍得太流于形式,并不能打动人心。另外,片中凯特和凯拉都好老了
找了一堆大牌来演,本来以为开头的爱情时间死亡很有道理,结果就为个目的,故事不难看,但是越弄越抽象,越弄越文艺,这导演是不是“美国资深文艺青年“,最后还是没逃过俗套的结局,大家又都被救赎了,谁特么能告诉我什么是”附属美丽“?
额。。。。。
来看失踪人口诺顿叔叔
反鸡汤的人是不相信美好了吗?有点可悲啊。
这一众卡司你就给我看这个
特别棒的点子 执行起来差强人意 海伦结尾的反转实在有点牵强
大牌造就鸡汤
整个结构还是可以的前面看的还挺吸引人,但是鸡汤灌的太猛了,台词也并不深刻反而有些不知所云和浅薄俗气,也没太明白附属美丽到底是指什么。
我成为了我 我成为了爱
有感動位:男主對好友提到女兒時的兩行熱淚,以及眼鏡男終於面對「r u ok?」時搖了搖頭。。劇本上太過於直接。time,love,death第二次出現,男主就成功的挨個對他們發洩。然而並沒有覺得三個人講出了什麼特別的台詞啊。。
果然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