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6天

3096 Tage,3096 惊世拐带(港),3096天:囚室少女,3096 Days

主演: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杰米斯·巴特勒,托尔·林德哈特,崔娜·蒂虹,迪尔巴拉·莫洛伊,罗兰·维斯内克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3096天》剧照

3096天 剧照 NO.13096天 剧照 NO.23096天 剧照 NO.33096天 剧照 NO.43096天 剧照 NO.53096天 剧照 NO.63096天 剧照 NO.133096天 剧照 NO.143096天 剧照 NO.153096天 剧照 NO.163096天 剧照 NO.173096天 剧照 NO.183096天 剧照 NO.193096天 剧照 NO.20

《3096天》剧情介绍

3096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1998年震惊世界的真实事件改编。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什在被绑架和囚禁八年多之后终于逃出生天,之后娜塔莎出版了自传《3096》讲述了这段可怕的过去。1998年年仅10岁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遭人绑架沦为性奴,自此一直遭关押达8年。绑架者最初4年始终将她关在屋中,后来逐步放松警惕,但大多数时依旧与世隔绝,在她心中从未放弃过追求自由的希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地下铁道看不见的目击者BJ单身日记2:理性边缘生者为王追忆刚果风云寻龙诡事黑暗计程车星球大对决相见恨早门徒让她降落土地与尘埃六弄咖啡馆持有秘密的少年们愿此刻永恒偶像处刑人2血腥之旅:二分杀手贫富人生黄飞鸿之铁血十三姨艺术史老师第一季奶爸当家黄河女人鱼心河忍三人行必有我妹指定幸存者第一季蛇舌择爱沐羽录

《3096天》长篇影评

 1 ) 很想看

女子遭性侵的事件一直都不曾间断,近日网上又爆出了一宗性侵案件,一名女生遭两名男子轮奸泄欲,惨遭两男子轮奸了两天,蹂躏了12次。

此事发生在南京江宁,女生逃离了两男子魔爪后,其两人的兽行才被揭发。

最终两男子被抓获。

   轮奸泄欲女生被两男子轮奸泄欲两天,可想而知对少女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估计这辈子阴影都无法消散……犯案情节十分恶劣,对犯罪人给予从重处罚最适合不过!

  新闻详情:据悉,被轮奸的大三女生,想租房子在学校外住,便开始找寻房子,某天看中了一套房,就约房东晚上看房。

可这一去简直就是噩梦。

当天晚上,没有人陪同该女生,独自一人看房的她,竟在遭到了轮奸。

轮奸泄欲   轮奸泄欲事情发生在今年8月13日,当天上午10点多,南京江宁区公安分局方山派出所接到南京某大学女老师何某报案,称自己一个学生,被2男子挟持轮奸了2天,现在逃出来在医院看病。

  由于涉及轮奸案件,警方高度重视,随即赶到医院了解情况。

在医院里,一名女孩躺在病床上,边上是正在安慰她的女老师。

“那两个畜生……呜呜……”见到民警,女孩哭了起来。

据女孩介绍,她今年大三。

由于觉得学校寝室条件不好,她和一位要好的同学商量,决定在校外租房子住。

  “我在8月11日晚上,路过一小区门口时,发现门口张贴着一张租房信息,我看房子的条件和价格都合适,就上去看房。

”女孩说,她进屋后,发现屋里是两男子。

“我进屋后,他们就把门反锁了,等我明白过来,已经迟了……”女孩哭着说,随后,这两男子抢走了她的手机,在搜了她身抢走一些钱后,两男子将她拖进了卧室。

“这两畜生,他们先后把我……”女孩说,从11日晚上到12日晚上,这2人先后蹂躏了她12次。

  直到发现两名嫌犯睡着后,女孩才悄悄爬了出来,逃出魔掌后她立刻去了医院并拨打电话给同学及老师,老师赶到后帮其报警。

 2 ) 3096天

3096天 (2013)6.92013 / 德国 / 剧情 犯罪 / 雪莉·霍曼 / 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 杰米斯·巴特勒 电影里,犯罪者在平常生活中是个比较安静,做事都很规矩的一个人,因为小女孩一个笑容,于是让他萌生出绑架少女并将其长期囚禁于地下室。

影片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英文“obey me”,看出犯罪者有着极强的控制欲,甚至将女孩姓名更换,说被绑架者没有家人,她的世界只有他,女孩在犯罪者面前没有隐私可言,没有人格可言,比如犯罪者说女孩在屋里不用穿衣服等话。

一切的事情必须按照他的想法进行,如果女孩反抗便会暴力对待,犯罪者对于女孩没有同情怜悯和爱,只有女孩带给他的操控感,顺从感,随心所欲感 。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对待八岁的女孩?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第一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感受到认同感等(比如家人经常说他没还没去找工作等话),于是他便绑架了女孩让其成为一个类似机器人的奴隶,听其摆布,享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第二因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求(片段中他想要求奶奶和她一起吃饭,但是奶奶因为忙拒绝了,还有他开始选择了绑架女孩的原因是她的笑容,看出来他认为女孩是很美好的),于是,他绑架了女孩完成了一系列他心中渴求的美好事情。

嗯……我认为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当然其他的一些家庭经历,性格, 环境因素肯定也起着一定的影响。

这样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在影片的最后选择了自杀,而女孩与家人团聚。

其实结局结束的似乎有些仓促,尤其是给犯罪者最后的镜头很少,其实我想,如果在最后添加一个关于他后续的故事,可能大众更能接受。

 3 ) 不要惊讶!这是我沦为“性奴”的第3096天

3096天,看似毫无意义,却对她来说是噩梦!

恐吓、饥饿、暴力、性侵、侮辱,充满在这段不堪回首的记忆。

没有人能够体会其中的痛苦,即使死亡都无法排遣的伤痛和恐惧。

这就是奥地利女孩娜塔莎的真实经历,而电影却只有111分钟:

《3096天》丨2013从1998年3月2日到2006年8月22日,10岁的娜塔莎在上学路上被工程师沃尔夫冈绑架,之后被囚禁在地牢中。

长达8年5个月的被绑架及囚禁的日子,直到获救后,她已经从10岁的孩童成长为了一个18岁的成年姑娘。

重返自由之后,娜塔莎出版了自传《3096》,讲述了这段可怕的过去。

1998年3月2日,年幼的娜塔莎被妈妈训斥了几句,愤然地推开了家门,独自走了出去。

爸爸沉迷于酗酒,老妈不堪重负,整天拿她出气。

虽然只有10岁,拥有身高1.45米的身高,但她的体重竟达45公斤。

不同以往,这次她离开家,是打算独自去学校,一个人静静。

没想到这次的闹剧,成为了别人一直等待的机会。

一位叫做沃尔夫冈的家伙,再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娜塔莎天真般的微笑给吸引。

为了绑架她,沃尔夫冈多次跟踪尾随,用了三个月时间挖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地下室。

然后就是静静的等待机会,没想到终于让他等到了。

于是,一个长达八年的囚禁生涯就此开始!

刚开始,沃尔夫冈非常温柔,对待娜塔莎小心翼翼非常贴心。

但是慢慢的,他变得越来越暴力。

先是用言语刺激娜塔莎;然后对她使用暴力;最后又开始对她洗脑。

只为了满足一个目的:想要娜塔莎服从他。

而娜塔莎虽然只有10岁,但是她异常的坚强。

她一直没有放弃希望,想方设法用自己笨拙的“伎俩”逃出地牢。

可惜结果并不理想,反而让沃尔夫冈更加愤怒。

在第1695天,娜塔莎迎来了第一次“例假”。

重度洁癖的沃尔夫冈终于同意让她出去洗个澡,不过是在他的监视下。

为了更卫生,他索性剃掉了她的长发。

现在的娜塔莎已经学会了如何“讨好”他,装作成他喜欢的样子。

娜塔莎从一个唯命是从的宠物,变成了任他蹂躏的奴隶。

白天娜塔莎走出地牢干活,晚上又要和沃尔夫冈干活。

而眼前的这个男人总是反复无常,一下对她特别好,一下子又感觉会有生命危险。

无数次逃跑的绝佳时机,都被娜塔莎给错失了。

这一晚,他让娜塔莎换上新买的“情趣内衣”,单方面宣布:今晚是他们的新婚之夜。

而娜塔莎竟然羞耻的体会到高潮,这差点令她崩溃。

娜塔莎想要以死来结束掉这一切,但是又被自己的求生欲给战胜了。

而沃尔夫冈也不允许她去死,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美好的一切。

每次做错事,都会迎来一顿毒打。

而娜塔莎都会在卫生纸上记下这一切........“18次头部,6次腹部,12次耳光,4次腿部。

在第3096天,沃尔夫冈渐渐放松了警惕,一次逃生的机会出现在了娜塔莎面前。

娜塔莎找准机会向出口奔跑,这次她终于获救了。

而沃尔夫冈,在娜塔莎逃跑之后选择了卧轨,结束了罪孽的一生。

八年的噩梦,无法只用短短的111分钟来表达。

但是不论将来还有多长的路,这个八年,都是她无法忘记和抹去的阴影。

一场灾难,一段孽缘,它的起因,往往多么微不足道。

但是后果,永远无法想象。

导演什么都不想传达,只是在客观的讲述这个故事罢了。

生而为人,请不要互相伤害...............

 4 ) 《3096驚世拐帶》:青春歲月消逝在地牢裡

《3096驚世拐帶》(3096 TAGE)取材至奧地利的一宗真人真事的綁架案件,受害人Natascha Kampusch 在事件後把經歷寫成自傳,而電影是根據書本裡的內容而拍成。

在一九九八年的三月,她在上學的路上被綁架,從此開展了八年多的無光歲月。

少女的青春在地牢裡流逝,他摧毀了她的人生,而她也產生了一些矛盾的想法。

論電影的話,取材上具說服力,奈何只停留在平白的拍攝手法上。

電影依照時序拍攝出這八年多的生活點滴,但基本上只礙於受害人與匪徒之間的關係,至於女孩的家庭在描述方面卻有不足之處,或者多點煽情會更加入戲。

此外,還有社會上是如何的看待這件事,這都是留白的。

電影最主要描述的是女孩的成長與她的那種模稜兩可,她的模稜兩可是可以理解的,生存是首要的大前提。

她要生存就要依賴綁匪為她提供食物與食水,要滿足綁匪要求的。

而不知不覺間,綁匪也很需要她,他的佔有慾強,當女孩逃走後,他也受不了打擊,跳軌自殺。

這宗的綁架案是有預謀的,因為個人的自私、迷戀而浪費了一個女孩的黃金時間。

她在黑暗裡生存與生活、外面的世界對她來說都太陌生,她的衣食住行都交由綁匪控制,只要匪徒不悅,她就有多日沒東西下肚。

而她也明知自己在地下是逃不了,要留下活口就要妥協。

她多次想過逃走,偏偏在匪徒的威權與監視下,她什麼都做不了。

她處於夾縫之中糾纏,她沒有人可以信靠與呼救,但骨子裡她知道她一定要離開。

好不容易,在八年多後的某一日,她終於有機會離開。

受害人的青春獻給了自私的綁匪,而綁匪不斷要受害人服從他,甚至要叫他做「王」。

他是心理變態的,也不懂得自理,三餐也要家人協助處理。

而他難免也是有點強迫症的,例如他有所專用的杯子,對餐桌上的擺設有要求。

女孩的心態也是很複雜的,她就好像是一個雙面人,一方面她知道要離開,另一方面她安於接受綁匪的要求。

她被綁匪馴服了,在缺乏教育和在長期「洗腦」的環境下生活,欠缺了批判思想。

說女孩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有充份的理由的,她開始走進綁匪的內心世界,嘗試了解他的孤獨,開始同情他,甚至獻上身體。

稚女無知。

綁匪也有浪漫的情份,他們之間的相處有時像情侶,也有時特別的殘酷。

一切都是根據綁匪的喜樂無常。

奈何,這部電影只限在表面上的陳述,影像蒼白、平鋪直叙,視角點略有不足,不夠驚世與驚嚇,對心理與人性的批判更是有所欠缺。

對觀眾來說大概感到可惜的是少女的青春與自由就這樣失去,她所牽掛的、她的內心世界全都只流於表面,電影世界是欠缺思維的。

像這裡「禁室培慾」的題材也應該要有引導性,要震撼的,可惜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與叙事只是形式上的,而沒有入到核心,也沒有什麼反思與思考。

有的是展示了一個人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在壓力與需要之下,她如何被消失,然後再怎樣再出現。

無疑,這部電影的叙述是欠了高度,但作為一個女孩子卻有一種傷感的感覺。

將心比己,假如要困在這樣的地方,假如有一日突然的消失,會怎樣呢?

或者會像戲中人一樣服從?

或者會選擇了結生命?

或者?

這還是有點警世的。

文/Dorothy

 5 ) 3096天:什么都无法阻挡一颗追求自由的心

很多人都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一个办法能让别人爱上自己呢?

答案是,有。

有一位女心理教师利用一些心理手段让他的学生互相相爱,而她自己也一直在纠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道德。

电影《全民情敌》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无论何时,无论何人,无论何种情况,任何男人都有可能让任何女人堕入情网。

美国作家Leil Lowndes还写过一本书《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方法比较空洞,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简单粗暴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有些违法且有些耗时,就是直接将对方囚禁。

其实人类的意志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坚强,每个人都可以被很容易的洗脑。

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囚禁对方达到一定年限(一般至少一年以上)。

2.对被囚禁者恩威并施。

3.让被囚禁者与世隔绝,不让其接触新的讯息。

如果适当给被囚禁者制造一些逃跑机会并将其捉回令其感到逃脱无望,效果更佳。

这种囚禁的效果如何?

只需举几个真实事例即可知道。

1996年至1998年,日本北九州松永太逼迫情人绪方纯子将其家人囚禁,在松永太的长期囚禁下,这一家人为了讨好松永太竟然互相残杀。

2012年在天朝发生的李浩地下室囚禁6名女性的案件更是耸人听闻。

在李浩囚禁6名女子的2年时间里,居然有2名女子为了争宠而互殴,并导致1名女子的直接死亡。

饶有趣味的是,2个案件皆是因为年龄最小的受害者成功逃脱而导致犯罪分子罪行的败露。

电影《3096天》同样是讲述一个由真实事件改编,关于囚禁的故事:1998年,年仅10岁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 卡姆普什(Natascha Kampusch)在上学路上遭人绑架沦为性奴,自此一直遭关押达8年。

2006年8月23日,她趁交警例行车检时,突然从绑架者的宝马车跳下逃生,从她被绑架到逃脱共计3096天。

绑架娜塔莎的罪犯沃尔夫冈在囚禁她的这段时间里,基本上也严格遵守了前文所说的三个条件。

但是他也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他允许娜塔莎通过读书来学习知识,但这样也就使娜塔莎的思维能力能继续维持下去,你可以给她提供娱乐活动,但决不能提供知识。

由于他的疏漏让娜塔莎看到了报纸上的寻人讯息,知道家人并没有放弃寻找她,从而增强了娜塔莎逃生的意志。

更重要的是,沃尔夫冈严重低估了娜塔莎渴望自由的信念,在时机还未成熟之时就让娜塔莎接触外界,从而给娜塔莎创造了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从沃尔夫冈的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性格特征:由于他一直和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并且被牢牢的控制住,将会不可避免的对女性产生既恐惧又依赖的复杂感情,同时也会对女性产生同样强烈的控制欲,而这样的性格根本无法与女性建立正常的情感关系。

同时,由于沃尔夫冈没有兄弟姐妹,也会造成他孤僻、害羞的性格特征。

沃尔夫冈最终选择囚禁娜塔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生于单亲家庭,没有兄弟姐妹,样貌平平,家庭经济一般,像沃尔夫冈这样的青年在天朝何止千万?

只要这成千上万的青年中有千分之一选择了和沃尔夫冈一样的道路,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PS:即使你通过囚禁的方式迫使你爱的人屈服了,但你确定此时的她还是你最初深爱的那个人吗?

 6 ) 补个评

一直认定传记片不用苛责剧情和拍摄手法 可这个真是无法不让我吐槽 看了简介 有种上马提枪 分分钟消化这片子的冲动 想着多久没遇着一部心动的电影 无论如何也要赶紧看完 结果是否是期望太高 拍得极其平凡 就算没看过这本书 也能肯定她的遭遇绝对不仅仅如此。。

如果抱着文艺的心态对待这片 在暴力的时候使用消音使它勉强及格 可这显然不是 或许是男主气质过于文艺 让我恨不起来。。

好吧 和标签一样 为了这沉重的自由 平淡又怎样 我们知道就已经够了 向作者致敬 真够坚强的。。

 7 ) 两个悲剧,或许三个。

胜在平淡。

看之前我好奇过一件事,为什么一个人在被绑架之后,还能活3096天呢?

受害者势必一直处于被控制的地位,在这种关系上犯人一旦厌倦了,就能直接下杀手。

这不会带给他任何负担,毕竟他早已经是个没有被抓住的罪人了。

所以犯人应该是期待一段长期的关系,尽管在表面上他将娜塔莎监禁、控制,也仍不能改变他在这段情感关系上处于被动地位。

很多猎奇犯罪片在讨论犯人画像的时候,总是将他们刻画得极其反社会,仿佛他们生来就该活在血腥和罪恶中。

只有鲜血和人们的恐惧可以唤起他们的幸福,这或许在短短一两个小时里真的很刺激又博人眼球,可这一点也不人性。

片子通过平淡的对每一天的描述将犯人和娜塔莎的形象刻画极其细致入微。

我相信拍摄出这部片子的人是真的在尽其所能还原整个过程。

犯人对娜塔莎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仅一个笑容就让他耗费大半年为娜塔莎建造容身之所。

在这之前他可能从没想过自己会实施绑架,他可能以为自己是个好人。

那瞬间他脑中大概就满是将娜塔莎独占的欲望,如果让这样的一个人古灵精怪的可爱女孩成为自己的所有物,我一定会过的比现在幸福的多。

于是他实施了计划。

在与娜塔莎的相处过程中,犯人其实真的在认真建立彼此的联系,不像娜塔莎,只是在应付。

当娜塔莎需要一个晚安吻的时候,他真的走回来温柔留下一个晚安吻,而不是认为自己被邀请于是实施强暴,可见犯人自己也对两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矛盾状态,他也没想清楚自己该如何对待娜塔莎,但是他知道他需要她。

正是这样的试探与矛盾为我们买下伏笔,暗示后期犯人不会出现抛弃或杀死娜塔莎的行为,因为娜塔莎并非一个普通的泄欲工具。

在犯人眼里他们度过了一段健康长久的相处时间,因为他天生的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在和别的女人贴近时感觉到极度的不适。

而和自己的附属物相处并不会有这种问题。

当然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他喜欢上娜塔莎以后没有正常亲近而是直接绑架的一部分原因,他无法接受失去,无法忍受失败。

绑架相当于“不成功便成仁”的策略,他也确实计划的很周全。

说回来,娜塔莎从他的附属物,也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孩子成为了他的恋人和妻子,到这个部分其实已经很清楚了,犯人离不开娜塔莎,已然是一种病态又极致的爱。

而女主角娜塔莎反而可能比我们大部分人争气。

在遭受绑架后没有自怨自艾,反而积极读书,演绎课堂上会出现的老师与学生的剧情,这说明她一直在学习和渴望外界。

经过与犯人的一些相处后她找到了合适的方法,适当给予对方鼓励和正面回应,尽管她对犯人永远不可能产生真的感谢。

这说明她一直没有对“犯人明里暗里的暗示服从于他”妥协,又让自己在危险的关系里明哲保身。

毕竟如果她一整天只会哭,不对犯人的任何互动产生回应,犯人一定会后悔自己这么多的努力而杀了她的。

当两人关系逐渐稳定以后,我想如果是我的话,可能已经会感谢自己可以有看似“家庭美满还能接触外界”的生活了。

娜塔莎一直在让自己清醒,经历过两人的新婚之夜后,她可能是觉得自己居然对这段关系产生了愉悦,于是她决定自杀逃脱。

后期的每一次可以求救的机会溜走,她都会在事后进行反省。

正是这所有的努力让她逃脱了牢笼。

其实我并不喜欢片头和片尾重复强调的那两句台词,“我知道我们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活着,而这个人是我,不是他。

”这个句子仿佛在暗示我娜塔莎在和犯人进行博弈,而她最终赢了。

但实际上给我感觉更多像是娜塔莎在自我博弈。

犯人从没表达过两人只能活下来一个的意思,他希望的是两人都活下来,幸福的过日子。

不管是娜塔莎死还是他死,最终的结果都是他的死亡。

所以娜塔莎除非自杀,否则是不可能死的。

是娜塔莎自己在进行究竟是直接放弃而死去,还是坚持等待逃脱的机会?

这两者间的选择,绝望感与求生欲的博弈。

这也是为什么影片给我犯人命运的悲凉感。

他太爱娜塔莎,所以从一开始的关地下室到后来给她接触社会的机会,最终以为两人能以正常夫妻相处。

甚至在捕捉到娜塔莎可能想向外界求助的时候也没有让她重新呆在地下室,他居然将会威胁自己性命的事情看待的如此轻松。

他沉迷在一个他和娜塔莎共同搭建的梦境里,然而他以为两人都在沉沦,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深陷关系的泥潭,最终毁灭。

所以这实际上是属于两人的悲剧。

我不知道娜塔莎最终是如何看待犯人的,但在她询问两名警察“他的情况怎么样了”的时候,他们犹豫了片刻,最终什么也没说。

也许他们知道,这对娜塔莎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消息,甚至可能带来悲伤。

单独相处了八年的人的死亡,怎能无动于衷?

绑架这种行为无可洗地,只是这3096天形成的羁绊也远不只被绑架者与绑架犯这么简单。

我只希望娜塔莎永远不要后悔自己离开那扇门的决定,不要被自己经过八年重新接触这个世界的艰难过程所屈服,不要怀念起这八年的回忆,不要在继犯人自杀后成为游戏的第二个输家。

一个人被监禁虐待了几年,即使出来过活,从此身份也不会是便利商店的常客,粉红色爱好者,女儿,妈妈,而永远是幸存者。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8 ) ZT地下室里的秘密3096天的背后

2006年,18岁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

坎普什在被绑架禁锢八年后逃离魔窟,与家人重聚。

然而,女儿归来的欣喜在父亲路德维希,科赫的心中没能持续多久。

绑架犯和参与调查警官的离奇身亡,是否存在一个逍遥法外的帮凶、女儿为何对绑架者充满依恋……无数疑点令这位慈父久久不能释怀。

他想拨开层层疑云,找到绑架案背后的真相。

父亲的执着或许会引发新一轮的案件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伤害到女儿,但他坚信,只有真相大白于天下,女儿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救。

  1998年的娜塔莎绑架案曾轰动奥地利,年仅10岁的女孩娜塔莎·坎普什在步行上学的路上被人带走。

2006年8月23日下午,娜塔莎逃脱获救,声称多年来自己都被关在一个狭小的地下室里,娜塔莎的突然现身再一次震惊全国。

谢天谢地,绝望的八年过去,女儿终于回家了。

喜极而泣的科赫在警察局外对记者说。

我们的生活再一次有了意义。

”  执着的父亲  2012年,现年57岁的科赫坐在维也纳市中心的律师事务所中,对于那份来之不易但转瞬即逝的喜悅之情,他不知从何说起。

在女儿失踪的八年里,虽然警方早巳结案,所有人都认为娜塔莎已经死了,只有科赫依然坚信女儿尚在人世。

他找遍了奥地利,还将搜索范围扩大到境外,为了雇佣私人侦探,他用光了当面包师赚来的所有积蓄。

多年来,娜塔莎的卧室仍然维持原状,父亲还保留着她儿时的玩具。

目前身体欠佳的科赫表示,女儿已经不是原来的女儿,他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娜塔莎目前独自住在一间公寓中很少出门。

一个月才与父亲通几次电话,似乎没什么朋友。

科赫说,娜塔莎虽然回来了,但我们的痛苦丝毫未减。

事隔多年,案件的疑点比当初还多,作为父亲,我不能容许这种状态持续下去。

  科赫认为,女儿被连篇的谎话所蛊惑,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年来在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谁应该对此负责。

今年3月,科赫提起民事诉讼,控告绑架者沃尔夫冈,普利克洛皮尔生前惟一的朋友——恩斯特,霍尔茨阿普费尔知情并协同绑架娜塔莎。

恩斯特否认了他的指控。

其律师曼弗雷德,艾耐德特称。

科赫只是对未立案调查就结案这个结果心有不甘。

  科赫说,自从首次与女儿在警察局会面后,几个月来娜塔莎一直在一群强势的维也纳精神科医生、律师团和公关专家的控制下,几乎与外界隔绝。

这些人阻止他和妻子看望女儿,还规定要第三方在场时才允许他们见面。

“我不知道他们给她灌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秘密交易,我只知道,当女儿经历了这么多苦难后,我们想加倍去爱她时,有人却将我们生生地分离。

对于这些人的动机和目的,我深表怀疑。

  娜塔莎声名大噪  在律师团队和媒体的包装下,娜塔莎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很快从受害者变成了不屈不挠的女英雄。

她的经历被人大肆渲染,成为了一些人牟利的工具。

这些人还扬言,未经他们许可,任何人透露半点案情都要被起诉。

娜塔莎就是一座尚待发掘的金矿。

就在娜塔莎回归两周后,全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抢购她的采访实录。

报道中的娜塔莎有着下畏邪恶、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品质支撑她度过了八年非人的生活。

世界再一次为娜塔莎而震惊。

虽然她拒绝谈论与沃尔夫冈是否存在“亲密”关系,但公众都认定沃尔夫冈,这个离群索居、木讷的40几岁男人对娜塔莎实施过性侵犯。

2010年,以娜塔莎之名出版的畅销书《3096天》详细记述了她的这段经历以及她与绑架者的离奇关系。

就在不久前,一部改编自该书,投资近500万英镑的电影刚刚投入拍摄。

  然而,有关娜塔莎绑架案的报道并不能令奥地利本国国民信服,案件中存在的诸多疑点很难令人视而不见。

直到前任奧地利最高法院院长约翰,热舒特介入该案,向奧地利议会递交了份50页的卷宗,议会委员会才开始考虑是否重新立案调查。

重新调查将有希望拨开层层迷雾:绑架者沃尔夫冈有无同谋?沃尔夫冈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有组织的恋童癖犯罪集团?娜塔莎是否怀过孕,生下沃尔夫冈的孩子?

沃尔夫冈确实是在娜塔莎逃走后自杀身亡,还是有人想让他噤声而谋杀了他?

检方、警方和政府究竟有没有合谋掩盖真相,甚至谋害了追查此案的警探?  疑点分析:  一、克罗尔警探之死  约翰,热舒特曾是奥地利颇负盛名的一位法学家,成为高法院长前曾做过16年的检察官。

2009年,热舒特年过七旬,打算退休安享晚年,可2010年7月,热舒特曾经的同事,追查娜塔莎绑架案三年的奧伯斯特·克罗尔警官离奇死亡,热舒特的神经再一次绷紧。

克罗尔警官被发现死在自家阳台上,头部中枪,一击致命,在其尸体附近发现了他的配枪,警方将死因定为自杀。

  奥伯斯特死后不久,他的弟弟卡尔,克罗尔找到了热舒特。

交给他一个木制手提箱,里面装有他哥哥生前收集的、与娜塔莎案件有关的重要证物,包括一些神秘的照片和档案,以及奥伯斯特的一本日记。

卡尔告诉热舒特,奥伯斯特死前10天曾对他说,有人警告他不要再调查此案,但他仍在秘密调查看。

卡尔对官方所谓的哥哥死于自杀这个说法毫不认同。

事实上,奥伯斯特的死因疑点重重。

起初警方说他用左手拿枪射中左侧太阳穴毙命,当质疑声说奥伯斯特是右顺手时,警方又改称,他是用双手握枪击中左太阳穴——这个说法完全不合常理,令人啼笑皆非。

卡尔进一步表示,接受过警训的警务人员,尤其是他哥哥这种凶杀案警官,非常清楚自杀的最好办法是饮弹自尽,枪击太阳穴的生还机率非常高,最终可能会成为植物人。

  更可疑的是,奧伯斯特最近的一本日记莫名失踪,他一直在调查维也纳的恋童癖和性虐癖集团,沃尔夫冈为该组织成员,奥伯斯特查到奥地利政府高层及商界名流也牵涉在内。

奥伯斯特对此案之所以格外关注,缘于他自己也有个女儿。

他认为这些恶棍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

但此案的高度敏感性决定了其高度的危险性,他必须独立开展调查。

期间他发现,有人曾潜入他家翻看他的记录。

卡尔说当警方得知他手中有一些哥哥的遗物。

包括一支6GB的U盘时。

竟对他逮捕审讯,索要其中信息。

度假中的热舒特听闻这一切决定不能再任由事件发展下去。

“如果检方高层对一个以正常专业手法查案的警探橫加干涉,施加压力致其死亡,我岂能坐视不理,安然入?

热舒特随后便向议会递交了那份卷宗。

  二、恩斯特是否是绑架犯沃尔夫冈的同谋?  娜塔莎归来后一直坚称自己被沃尔夫冈一人绑架监禁八年,但奥伯斯特生前的调查记录显示,娜塔莎首次被警方问及沃尔夫冈是否有同党时,她的答案是“我不知道名字”。

而一位名叫伊什塔尔的女孩坚持说。

当年她亲眼目睹娜塔莎是被两个男人带走的。

针对供词的出入,热舒特进行了分析——她们二人谁更有可能在说谎:站在街对面的伊什塔尔根本不认识娜塔莎,她何苦杜撰出另一个绑架者呢?

而对于本案的受害者娜塔莎来说,说谎的原因则不止一个。

首先,她或许受到另一个逍遥法外的绑架者的威胁: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斯德哥尔摩症侯群(又称人质综合症,即受害者对犯罪者产生情愫,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在作祟——由于与这二人相处多年产生感情,其中一个已死,她不希望给另一个带来麻烦。

热舒特说,从一开始,检控方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依据确凿可靠的证词,确认存在两名绑架犯。

  从调查初期开始,恩斯特就有着不小的嫌疑,他既是沃尔夫冈惟一的朋友,也是他的商业伙伴。

他们的交情可以上溯到上世纪80年代。

他们曾合买了一套公寓,沃尔夫冈死后,房子由恩斯特继承,恩斯特的姐姐自称只与沃尔夫冈见过一次面,却秘密地将沃葬在了自己家族的墓园里。

她还帮忙办理法律手续为沃的母亲改了名字。

  三、恋童癖犯罪集团是否存在?  审查委员会认为,此案是否牵涉个恋童癖团伙也是进行深入调查的原因之一。

娜塔莎的供词显示,1998年她刚被绑架不久。

沃曾说要带她去树林,把她转交给其他人。

来到树林后,沃尔夫冈打了很多电话,最后告诉她,他们不会来了。

热舒特猜测,某个环节或许出了问题,娜塔莎才没有落入那些人的手里。

  四、恩斯特的供述及沃尔夫冈的死因  恩斯特与沃尔夫冈曾经来往甚密,娜塔莎被软禁期间,他多次被目击者看到出现在沃的家中,他也承认去过沃的车库,而车库下方就是娜塔莎被关的地窖。

虽然恩斯特说自己从没见过娜塔莎,但有证人证明见过他们仨在一起。

2006年8月,娜塔莎得救后不久,恩斯特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开承认自己见过娜塔莎,那是在事发一个多月前。

在沃尔夫冈家的客厅里,自己见到了沃口中的朋友。

这个“年轻女人”看上去“愉快、开朗”,还跟他打了招呼。

在得知朋友自杀后,恩斯特表现得很惊异。

不相信朋友会是绑架犯。

2009年11月,恩斯特被指控协助沃尔夫冈潜逃,但罪名最终没有成立。

后来恩斯特翻供,说与沃尔夫冈见面时,沃尔夫冈向他承认自己是绑架犯和强奸犯,他请求恩为他补全留给母亲的自杀遗书,沃在遗书上已写好了“妈妈”二字。

然而笔迹专家的鉴定结果表明,“妈妈”二字的笔迹与恩的笔迹完全相符,恩斯特很明显是伪造证据和供词。

热舒特推断,恩斯特作伪证证明沃是自杀的惟一解释就是他实际上死于他杀。

  官方称沃尔夫冈死于卧轨自杀,头和身体被轧成了两半,但无论从现场照片还是亲临停尸房,热舒特都未看到沃的身体有明显伤痕。

尸检报告并未提及尸温,无法确定沃的准确死亡时间,因此不排除有人先杀死了沃尔夫冈,然后铺尸铁轨,制造出自杀的假象。

档案里没有找到发现尸体的铁路工人的口供。

  五、娜塔莎与沃尔夫冈的关系  热舒特完全不相信娜塔莎关于只有一名绑架者的供词,而且已有多个证据表明,娜塔莎与沃的关系绝非她所描述的“绑架者与被绑架者”那么简单。

娜塔莎在沃的花园里帮忙打理花草,他们一起用餐。

外出,一周几次开车去维也纳正在装修的公寓。

警方披露二人至少有13次远途旅行,包括2006年1月二人的滑雪旅行,娜塔莎的衣物和化妆品并未放在那间地下室里,而是在楼上被发现,而地下室不像有人住过,更像是个储藏室。

对于他们是否发生关系,娜塔莎在第一份证词中曾供述。

“她一直是采取主动的那个人”,作为被绑架者,“主动”与绑架犯发生关系根本说不通。

虽然她将沃尔夫冈称为“罪犯”,但她说,“沃尔夫冈对她一直很好”。

恩斯特供认,沃尔夫冈告诉过他,娜塔莎是因为做饭的事二人发生争吵才跑了出去。

听闻沃尔夫冈的死讯,娜塔莎伤心欲绝,她去停尸房看望了他,还为他燃起一根蜡烛。

后来,她买下了自己曾经被囚禁的房子,据说她有时独自去那里过周末。

以上的种种迹象表明,正如第一位为她诊断的心理医生判断,娜塔莎患有严重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娜塔莎或许有过沃尔夫冈的孩子。

首次接受身体检查时,她曾问医生,验血是不是能查出有无孕史。

在地下室里还找到了一本怀孕育儿书籍和一缕未证实身份的头发。

对此,娜塔莎的解释是,她对生物学和人体充满兴趣,这些东西与她个人毫无关系。

  在科赫看来,整件事最令他吃惊的是,女儿归来后与自己失去联络的那段时间里,她竟然给恩斯特打了100多个电话。

平均时长四个多小时,最长的超过五个小时。

热舒特希望议会委员会能尽快下令重审此案,委员会主席表示:该案由沃尔夫冈独立犯案的理论已站不住脚,希望能尽快还所有人一个真相。

科赫说,女儿并没有阻止他的追查,虽然起诉恩斯特是对女儿部分供词真实性的质疑,但多年来女儿遭遇不幸这个事实不容质疑,科赫坚信,只有真相大白于天下。

女儿才能真正走出那间地下室。

 9 ) 在害怕什么

看的时候特别害怕,到一小时左右的时候,几乎是每看几个镜头就要暂停。

和朋友讲自己害怕,但也不明白到底哪里害怕,要是按照剧情来说,没有jump scare ,没有血腥,看到最后四十分才明白害怕的是男主身上精神病的感觉,是一种细想就毛骨悚然的氛围感。

总之,论恐怖片,它在我这里是排得上号的,非常能从小细节尽书压抑与恐怖,甚至比一些极力表现暴力与折磨的手法还强,我是在怕男主打人吗?

我是在怕他raping女主吗?

这些点拆开来放在其他电影了我都没这么害怕,但在这里,当你看他拿着摄像机假装自己有一个和“女友”同过的完美圣诞的时候但送出去的礼物都是对方包装的,人家早知道是什么,但要配合演出,你看他假装自己有一个妻子有完美生活的时候,好可怕,而且最终,电影会让人感觉到,他其实是完全没理由这样做的,不管怎么说他在外面很像一个正常人,他可以选择正常人的生活,但他选择花半年时间绑架一个十岁的小孩,仅仅是因为小女孩对他笑,他又话八年时间,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属于他的妻子,奴隶,这才是最恐怖的,是最变态最精神失常的才有的癫狂。

 10 ) 3096天|被拐十年,漫长回家路

看起来,这是个老外“打拐”的故事,但仔细体会,貌似和《亲爱的》之类“拐卖”又有着很大的区别。

咱这边的“余华英”们,已经将“拐卖”做成了产业,对孩子而言,这是“无差别”的攻击,几乎所有孩子都处在“危险”边缘,现在的家长,哪个敢上下学不接送?

这样的“耗费精力”,无非是避免那可能只是1%的不幸,因为,即便在“统计学家”眼中的1%,对于家庭而言,那也是100%的灾难。

一个国家的文明,无论如何鼓吹,如果不能让老百姓体会到安全感,那都是扯淡。

而老外那边,没经过什么“科学调查”,反正影视作品里头出现的,都不是“产业”,作案者,不是变态就是变态,不同的是变态各有不同,有人喜欢“养成”,有人喜欢杀人。

故事里头的女孩儿,遇到的是一个“养成派”。

对于孩子的失踪,感觉老外和咱这边区别不大。

一开始搞得热热闹闹,恨不得把“人民利益”放到至高地位。

但一番调监控下来,发现没什么线索,如果再继续,那就得花“大力气”时,除非这小孩是什么“皇亲国戚”(当然,皇亲国戚怎么可能会没人看呢),否则就开始“支支吾吾”了。

这次的小孩,也是个“没背景”的,叔叔们查了几天,在“官方发言”中就开始了“支支吾吾”,具体可参看当年轰轰烈烈的“胡某”。

变态和自己的老妈,相当淡定的看电视。

对于老妈的个人评价,变态并没有进行太多的反驳。

这大概也是变态的“背景画像”,一个长时间被“管制”的家伙,内心里头大概无比渴望“管一管”,这个和一个无比讨厌贪官的家伙一旦上台,贪得比谁都厉害大概是一个道理。

这段时间,女孩儿和变态是有一段“极限拉扯”的,信息量其实还蛮大的,起因,无非是女孩洗发多用了一点洗发水。

当然,其实变态所谓“要赎金”的理由,只是在瞎扯。

但是,利用“资本”来进行“伤害”,绝对不是变态的专利。

嗯……或许,就是“变态”的专利,小老百姓面对降息、加息、涨价,只能逆来顺受吧。

一个美好的家庭,从此破碎。

虽然,这个“美好”,大概也就存在在家庭成员的回忆里头。

故事开始,这个家庭大概就破碎了,不着调的老爸带着孩子去酒吧喝酒喝晚了,回来老妈埋怨了一顿,第二天母子俩生气,就没有送孩子上学,结果当天就出了事儿。

一转眼半年就过去了。

事情大概是没有任何进展,叔叔们大概也就偃旗息鼓。

最好的理由,那就是“我们多忙啊”,一直盯着这个,别的事儿都不要做吗。

四年过去,女孩已经长成了“大人”。

该来的,自然而然来了。

因为这个理由,女孩得到了一次“淋浴的机会”。

当然,这次“上来”淋浴,是在变态全程监控下完成了。

虽然有福利,但相信你完全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或许,当年的“集中营”就是这样吧,组创选角,选这样一个骨瘦如柴的女孩儿,相当震撼。

不过,这次淋浴的副作用,大概是女孩的长头发被变态的奶奶发现了。

人家奶奶,只想“催婚”,看到家里有女孩的长头发,压根没多想,但从此女孩只能光头。

圣诞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

女孩的外婆,替外孙女编织的衣服,还是记忆里头的样子。

女孩的妈妈,还在为那天没有自己送孩子上学而以泪洗面。

一个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这带给家庭的伤痛,大概已经没有人记得。

而这个圣诞节,变态也“格外开恩”。

该来的都来了。

女孩慢慢长大,大概是到了青春期了。

青春期的女孩,家长都未必搞定,变态,也未必。

女孩,保住了自己的头发。

这么长的“陪伴”,大概让变态产生了一定的错觉,觉得女孩已经完全“驯服”,他,已经开始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但是,变态大概是想得太美了。

虽然在“房事”上,女孩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抗拒,但对于“自由”,女孩可从来没有放弃。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为了“缓解”女孩的抗拒,变态也是给了女孩“机会”。

当女孩有机会“陪变态出去走走”时,可以看得出来,女孩内心对那些我们身边“普通幸福”的无比渴望。

只是,身在“普通幸福”中的我们,大概从来没有珍惜。

或许,这就是当下新新人类“精神痛苦”的根源吧,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把欲望当成梦想。

在这次滑雪过程中,女孩终于鼓起勇气求助,但是可惜,求助对象是个老外,此刻,感慨“没多学一门外语”已经书到用时方恨少。

一直到3096,变态已经放松了警惕,女孩终于鼓起勇气,成功逃脱。

久违的叔叔,终于到了露脸的时候。

这些,大概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一家人终于能够重新团聚。

那个变态,在看到女孩逃跑后,没有像余华英之流冥顽不灵,而是选择了自我了断。

从这个方面来说,老外在“拐卖”这方面,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利益驱动,只是个案,而在咱这边,有利益驱动,已经习以为然。

那帮以“破坏家庭”为手段的“拐”十恶不赦,死有余辜。

但,屡禁不绝,就不是这些家伙的问题了吧。

《3096天》短评

内心陷入深深的空洞,尤其是kidnapping卧轨的时候。。。

7分钟前
  • 傍晚有雨
  • 较差

我觉得任何人在某些时候都会需要有人陪伴的

12分钟前
  • 小熊QQ
  • 力荐

这tm是真爱啊!

14分钟前
  • 豆友67162659
  • 较差

太过疯狂的爱!女演员也太本色了吧,竟然那么瘦!

15分钟前
  • Marchrophage
  • 推荐

剧情可以,但细节不够到位

20分钟前
  • 较差

女演员演的好 题材好 导演不好

21分钟前
  • 小冷VIVA
  • 推荐

演技实在太差了,尤其是她爸妈~

25分钟前
  • summerdayday
  • 较差

实在是变态和虐心的片…最后8年后的重逢,早已哭干了泪。

29分钟前
  • 阳光の碎片
  • 推荐

太不可思议了!小女孩能有这样的坚强,居然还是真事 不过电影有点弱化了变态绑架者的可恶

30分钟前
  • 花de卷
  • 推荐

结尾你是要闹哪样,要不是因为是真实事件这就一烂片

31分钟前
  • 炙热幽兰
  • 较差

尽管众多重复性的场景画面,但整体并不太枯燥,开头设计颇巧妙。

32分钟前
  • 八月的海洋
  • 还行

演员挑得不错,就是细节再多些,深度在有些就更好了

34分钟前
  • yolanta
  • 推荐

這女主選的...看著她被虐根本沒有同情的心理怎麼辦...長的太欠...

36分钟前
  • eros
  • 还行

一開始看簡介以為是獸父禁室亂倫案,查了才知道是另一起綁架案,被爆出的時間只差兩年且都是在奧地利。電影有演出綁架當天以及這八年的相處過程,流水帳式的紀錄,本可描寫得更深刻的卻沒有交代。女孩父母事後的反應、女孩對綁匪的感情、綁匪母親和奶奶的反應,這些都可以交代,既然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那些我們無法明白的事情在電影中可以呈現,就算只是導演的臆想也好。人類的感情是很複雜的,雖然綁匪綁架囚禁女孩整整八年,但對她的關懷與照顧也有,因此女孩對綁匪的感情不可能只是單純的恨,沒必要用「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來總結,感情本來就不是隨便一個病症能總結的。網路上資料說女孩後來出了自傳,本電影就是根據自傳改編,有兒童失蹤案專家指出女孩的母親與綁匪相識於酒吧,母親可能涉案,但女孩不追究,後來買下了那棟禁錮她八年的房子。

41分钟前
  • 星夜桐影_TV5XQ
  • 还行

我对变态的个人经历很好奇求导演详解

45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似乎变成了一个比较平淡的记录,本可以更深入挖掘的,警示?感动?思索?影片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我连带着作者的回忆的真实性也产生了怀疑。

49分钟前
  • 九转大肠溜得滑
  • 还行

的确是展现得太平淡了,所以要是没有弹幕陪伴,就更平淡...

53分钟前
  • 能闯多大祸
  • 较差

圆嘟嘟的小萝莉看久了挺可爱的。很震撼!

58分钟前
  • 小夜
  • 推荐

镜头写实而冷静 没过度渲染情绪更没就性暴力着过多笔墨 虽然明显虚构成分较多但还是感觉到创作感被隐藏到很低

1小时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推荐

立意不错,但内容真的很平淡

1小时前
  • 飘零燕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