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或者一向如此,关于青春的电影里,爱情成了主旋律。
爱情或许让人刻骨铭心,但只是关于爱情的青春片,似乎太单薄了。
没有有一个喜剧电影,像《摇摆少女》这样,让我看了又看,其中那些令人发笑的段落,早已烂熟于心,但每每看到友子涎皮赖脸的央求家长买乐器,吹着塞克斯猫腰在草丛里四下找寻与之合奏的琴声出处,脸颊通红拿着比赛通知一路飞奔,脚下拌蒜扑到在雪地里,数学老师大开大合的拿着指挥棒在观众席里浑然忘我的挥动,还是会笑的眉飞色舞。
这个电影,把众多青春的元素展现的酣畅淋漓,直截了当,年轻时的任性,率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三分钟热度,百分百投入。
接触音乐,组建乐队,只是为了逃避补课的权宜之计,可爵士乐欢快的旋律,潇洒的曲风,一旦被打动,变再也停不下来。
一群百无聊赖的少女,隐约找见了青春激情奔流的出口,便一发不可收拾的乐在其中。
彼此勉励,相互感染,在音乐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纯真的友情……也见证了共同的成长。
虽然结尾的“汇报演出”中,对乐器的驾驭还不算自如,曲调表现的不算精准,但饱满情绪,和自信的态度,让全场观众为之振奋,也让我打着节拍随之一起摇摆。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懂得摇摆的,一种是不懂得摇摆的,世界上有两种青春,一种是无所用心的,一种尽情绽放的,一种是波澜不惊的,一种是高歌猛进的,多少的人青春岁月,随风而逝,无可回首,她们的青春却华丽四射,光彩夺目。
多想再经历一场青春,和这样一群天真烂漫的伙伴,无忧无虑的放声天地之间,进击的人生,如诗隽永,摇摆的青春,如歌明亮……
作为 Lindy Hopper,看到耳熟能详的摇摆乐是如何一步步被努力搭建起来还是非常感动和激动的。
这部电影做得最核心最有亮点的是:用Swing串联并撑起了所有,无论是剧情、感情、氛围、情绪,都随着欢快的爵士乐而动,如流水般自然变化,非常契合。
从一开始配合乏力的演奏(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苦逼的Inthemood和Atrain又和剧情相衬哈哈哈哈),到红绿灯开始找到节奏的奥秘(那首歌count basie 有Swing版本的),电影才真正欢快(Swing)了起来,最后的Sing sing sing是高潮(每个人都在Solo部分有了自己的高光,如生命之花绽放,男女主的好感也通过钢琴萨克斯的互动很好地呈现了出来,实际听大乐队能通过音乐感受到乐队成员在互相交流)。
不过我被打动和感动的,或者说最能体现Swing价值观和特性的,应该还是他们困在暴雪中,情不自禁地演奏起了A Train,只要有音乐,哪里都可以演,一如Jazz总能如列车般冲破困难重重的迷雾、团结所有,用摇摆的音乐节奏带给人们永恒的、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本来是很喜欢的电影类型,没想到拍出来是这样的,可能我已经成为了无聊的大人了。
事实证明二次元的喜剧效果并不适合通过真人来呈现,把握不好平衡的度就会适得其反。
热血笨蛋和蠢货还是有区别的,前半部分主角团实在是蠢得让人很难以接受,直到影片中后部分演奏开始有起色了才慢慢进入节奏。
女主角塑造太失败,轻浮自我,一直到电影结束也没有一点长进。
总是没礼貌的打断关口说话,频频闯祸,最最最差劲的是面对自己造成的问题态度一直都是不承认不面对不道歉。
出事了第一时间想的是怎么瞒天过海,能找补就浅浅找补一下,真的拖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后解决办法居然是告诉男主,让他帮忙去面对失望的组员。
虽然所有她闯下的祸最后都以一种歪打正着因祸得福的方式化解了,但我实在没办法接受这种儿戏自私的态度。
除此之外主角团因为自身原因导致的便当变质,从而直接让43人吃到食物中毒送医的情节简直可以用惊悚来形容,这种事情发生在二次元番剧还能当作日系无厘头笑点让我一笑而过,但发生在现实怎么想都是犯罪吧。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们居然还可以在看到新闻的时候毫无心理负担地和朋友在电话里调笑,这不是笨,这是坏。
习惯牵着自己的手,习惯一个人骑着单车,习惯一个人游荡在偌大的超市……不禁被这龙凤胎喜剧给点燃了,感慨不应该只是嫉妒愤恨,不能总是被回忆追在身后,质问自己为何心甘情愿老的这么快。
我也是摇摆少女,扑水少年。
做想做的事,丢无伤大雅的人,反抗不讲道理的规矩,为自己在乎的事狂奔,爱想爱的人 …… 为自己的荒唐,幼稚,无聊,任性,好笑,疯癫,混乱,吵闹,不顾代价,没心没肺,不计后果,感到骄傲。
无关年龄,成熟,效率,高雅,理性,乖巧,礼貌,规则,主旋律,权衡利弊,世人眼光。
每个年龄层都该有的,不灭的热血之心。
就算没过上所谓的幸福生活,所谓的是他妈谁的不是我的,不可否认现在的就是最好的。
最差也可以自嘲,过着如此不幸的日子,简直跟天才没两样。
从时间来看,那些女生从从来没碰过乐器甚至都没听过爵士直道可以完整地演奏一曲big band的乐曲也就半年的时间。
当然啦以来爵士乐也并不是过分强调技巧的严肃音乐,另外因为是拍电影嘛,中间的技术问题完全就没有必要深究了,每个人都开开心心地就好。
只是觉得老师很可怜的样子,就算没有音乐天赋,也不能只埋没他一个人,他和那些女生没有什么区别的嘛,而且觉得他指挥也蛮有模有样的呀大家的梦想都实现了,老师一个人呆在后面有点不公平。
不过也得到女教师的倾心了,也就算了吧。
那是个热得要命的暑假,讨厌却又逃不了的补习班,已经心生厌倦的教室,挂在头顶上“吱呀吱呀”转的缓慢老旧电扇,在讲台上喋喋不休的数学老师,坐在窗边懒洋洋地打着呵欠的你。
然后这个暑假就在你和同学们的抱怨中偷偷过完了,夏天悄悄走掉了,青春也渐渐耗光了,什么也没有留下。
就像曾经的每一个夏天那样。
你没有和那个坐在教室另外一边明目张胆的在课堂上化妆的女生搭上话,没有机会嘲笑一边吃一边减肥的胖妹,不会像个大姐头一样不耐烦地打断文静眼镜妹的话,也并没有遇上那个有些懦弱又有些温柔的男生。
如果那天你没有和她们一起抱着便当坐上那趟列车,没有想要借着送便当的理由正大光明翘课出去玩,没有无聊的从教室窗口望出去,会怎样呢?
你还是会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靠窗的座位,一边毫无形象的打着大大的呵欠一边嫌弃着闷热的夏天和令人厌恶的数学,还是会一边抠着鼻子一边趴在地板上看着杂志,还是会三分钟热度的对待一切事物然后被家人念叨,屋子里的电脑依然积满灰尘,就像你曾经喜欢过的其他的东西一样,你的人生或许不会有什么偏差。
只是在过了很多很多年以后,说不出自己有过多么可爱辉煌的过去,再也想不起来所谓青春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你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言行举止粗鲁得不像个女孩子,成绩不怎么样还好吃懒做,一门心思全部放在玩乐上面,做事不经大脑又不负责任。
可是我喜欢你。
因为你一点都不完美,所以很喜欢你。
喜欢扎着土气的双马尾的你,喜欢耍小聪明的你,喜欢那个总是逞强的你,喜欢因为不甘心嚎啕大哭哭得像个小孩一样的你,喜欢露出寂寞又倔强的眼神的你,喜欢明明想要恶作剧却条件反射的扶住了电子琴的你。
你那么不解风情,懵懵懂懂得像个孩子。
狠狠拍开男孩子的手,行云流水般地踹了一脚树,看着被雪盖了一头的他,丢下一句“笨蛋”就蹦蹦跳跳跑走了,和专门欺负喜欢的女孩子的小学男生一模一样。
你像我,像她,像每一个不完美却很真实的人。
你像青春,即使哭泣烦躁的时间不算少,但充斥在回忆里的,总是开心笑着的瞬间。
你呀,你呀,你是青春,你是我。
好好看!
摇摆少女!
终于这一段除了如月疑云外看了一个好看的电影!
安抚了下我看电影成癖的饥渴内心。
我的青春都已喂狗,人家那才是青春哈哈哈!
好欢乐好搞笑又好热血!
越来越喜欢树里酱了,感觉校园电影就应该是这样,没有早恋,堕胎,出国什么乱七八糟的情节,有的只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了自己心爱的音乐不断努力的故事,用行动证明年轻没有不可能,另人向往,光是为了女主都值得一看。
不久之前,我才知道。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就是大名鼎鼎的命运交响曲。
真是遗憾当时只是粗浅地做了功课。
就去听了柏林交响乐团在南京的演出。
现在想起来。
真的是很随便啊。
不懂交响乐的我只是记下了几个名字。
贝多芬。
莫扎特。
勃拉姆斯。
其余一无所知。
最了解的还是贝多芬吧。
这个悲惨的老人。
性格中热烈激荡的因子。
让他在失聪的情况下,也能创作出伟大的篇章。
我是渺小的人,只能够怀着崇拜之心,听着命运开头那不同寻常的四个强音。
我是个渺小的人,看完《交响情人梦》,想写些什么却迟迟不知如何下笔,直到这次再次看见上野树理。
多像呀。
野田妹和铃木。
被称为变态废物。
百无聊赖却自由开心地过着想过的生活。
甚至连说话的表情和小动作。
都隐隐地相似。
只不过呀。
如歌般的野田惠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不喜欢读谱,可是任何曲子听一遍就能够记得。
偶尔一次发挥才华。
就让所有人都惊为天人。
谷田老师。
江藤老师。
奥克莱尔老师。
都欣赏她,明白她,倾尽心力去教她。
更何况她的身边,还有另一个天才千秋。
铃木却很普通。
普普通通的生活。
普普通通的才能。
普普通通的朋友。
普普通通的老师。
她们又是怎么样怀着那股莫名的热情。
才能够从夏天一直狂欢到冬天呢。
不过真的是很棒呀。
水手服。
夏天的麦田。
冬天的落雪。
红色的围巾。
学校里的操场。
那个长得很帅的棒球队的学长。
这样的青春的日子里,怎么能够不冲动一下呢。
我一直都很遗憾。
在年少的岁月里,始终都没能够有那种不顾一切的狂热。
始终都没有过。
再次回到上次的演出。
有一个上了我们节目的指挥家,说他从小就学习音乐。
先学钢琴,再学小提琴,还学过长笛和大提琴。
后来却觉得要想统率所有的乐器。
于是去学了指挥。
那种站在整个交响乐团前面的感觉。
真的好棒。
听了这句话。
当时的我也觉得真棒呢。
哎呀。
每次都走题。
这次又走了。
因为全程嘴角上扬着看完,很快乐,所以给四星,简简单单的朴实可爱的一部青春电影。
人啊,为什么上了岁数还会喜欢看青春故事呢?
大概就是想在电影里再过一遍,自己不曾拥有过的,另一种青春的可能性吧。
摇摆少女的青春是——是永远充足的阳光,是夏天的蝉鸣和暑假让人厌倦的补课,是冬天的厚厚积雪和朋友们乱作一团地打雪仗,是坐在教室里,百无聊赖地望向窗外,是女生们叽叽喳喳,聊着关于化妆、好吃的和恋爱的话题是总会有意外,总会有奇遇,总会有三分钟热度,是强扭的瓜也好甜,管乐队多好玩,是新手入门时用小号吹泡泡,鼓起嘴巴用尽全力也只能吹出个“噗”声,是不服输的好胜心,嘴上说着好烦可身体最诚实,是想到什么下一秒就付诸行动去做,是边打工还边看乐谱的热爱,是——不着调的管乐队一路成长,进阶为获得全场掌声的摇摆少女。
也会状况百出,也有作天作地也会争吵摆烂,也有泪与不甘但是,真够尽兴啊!
哎呀,好喜欢从红绿灯开始五人组一路发现爵士乐的那一小段,拍被子的声音,乒乓弹在桌上的声音,我们迈着大步走,我们拍出爵士的节奏,欢乐的音符,随着画面摇摆起来。
1,2 1,2,3,4 演奏开始!
(一些小细节也不错,比如教室里的爵士乐唱片是数学老师留的,隐秘的浪漫。
喇叭書院讓我聯想到去年暑假看的花與愛麗詩。
兩者都講述青春迫人高中生傻傻的故事,花與愛麗詩看得人會心微笑;喇叭書院卻是要你開懷大笑。
說真的,這兩套片子某程度上真的很相似。
完全不合邏輯說不過去的荒誕劇情,但就是令人看得很愉悅,我這種邏輯王也能暫時關掉腦子享受劇情。
如果說花與愛麗詩靠唯美畫面吸引觀眾視線,喇叭書院的過人之處應在於其笑位和音樂吧。
一曲Louis Armstrong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實在想像不到能這樣用法。
離奇之餘又配合得天衣無縫,可說是全片高潮。
這群穿著校服的小女生,也令人回想起自己的學生生涯呢。
很喜歡那種一心一意勇往直前追求理想的大無畏精神:很白痴,也很可愛。
大人害怕白痴,因此也不太可愛。
總而言之,這套電影給我感覺就是很青春、很熱血,看後有種大暑天沖冷水澡的清新感覺。
這種片子,應該放在暑假上映的。
JAZZ!好听~~
Swing girls meet Jazz!
好普通……
上野树里真可爱,剧情真无聊。
看这样的电影你就得有一颗敢于装嫩的心。可惜小丫头们再怎么努力搞出来的玩意也不如片尾Nat King Cole的一曲L-O-V-E有味儿。
18年后观看,青春已换一茬又一茬。90后与00后一起观看,都不太能get。从送便当到最后把制度丢在车上,几乎没有一件事是不冒冒失失,是靠谱的。然而这样还是轻轻松松地做成了一切啊。不过,这种“轻松”与“冒失”,也挺令人羡慕的。羡慕这无边的勇气啊。尤其是第一次在游乐场前的演奏。
啊爵士的秘诀是摇摆
大东北热血爵士魂!小河两岸合奏,采松茸灭野猪,废车场民谣,交通灯节拍器,校园雪仗……虽然最后大俗套结尾,可亮点太多看着真开心
哇,这种就是我永远get不到笑点与燃点的日式套路青春片(然而大陆还是拍不出ps:看完《五个扑水的少年》后,我发现不是自己get不到点,而是不喜欢女性青春片。
剧情就不说什么了,两星全给树里女神!好爱你笑起来的样子~
和爸爸一起看的 主要喜欢里面的音乐
这些年轻人 现在也老了把。。
一点都不好笑的狗血烂片...
日本青春片,比较震惊的是这竟然是00年代的,虽然这在之后的公式化ip产业链做题中不稀奇了
在waterboys时隔三年后的作品,矢口史靖一直注意细节和配乐,但是这次的swinggirls却还没有水男孩出彩。人物塑造太不鲜明,而且没有水男孩来的感动。
以後有上野樹裡的片子我堅決不會再看了,整個一個二百五、瘋婆子,中國版本的周星星,不曉得為毛喜歡她的人這麼多。這部劇中那些誇張的表情與動作讓人看著很做作,嚴重受不了。看了這個片子唯一收穫就是發聲練習對我講課運用氣息有所幫助。其它,就是廢柴一個。跟《五個撲水的少年》簡直就沒法比
故事其实挺假的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懂得摇摆和站在原地不动的人。
2014.09.11 晚间【完全看着评价高来的,其实很平庸很平庸的一部励志片,真心没啥意思。
water boys比较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