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胜利
Gloria Mundi,当爱再来的时候(台),尘世之光,Sic Transit Gloria Mundi
导演:罗贝尔·盖迪吉昂
主演: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让-皮埃尔·达鲁森,杰勒德·梅朗,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罗班松·斯泰弗南,罗拉·奈马克,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Angelica Sarre,保琳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法语年份:2019
简介:为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丹尼尔出狱后,回到了家乡马赛。他的女儿玛蒂达,是一位刚成为母亲的实习销售助理,而他的伴侣尼古拉斯,则是每天疲于奔命的自由职业司机。某天夜里,一位因生意损失而心生怨恨的出租车司机袭击了尼古拉斯,他们平静的生活就此改变…详细 >
比悲慘世界還悲慘的世界
看到一半都不知道到底要讲怎样的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后半程就是每个人都经历了各种混乱不堪,底层人民的悲哀无奈挣扎冲动。出狱的年迈父亲话不多却很有故事,那些吟诵的诗句仿佛黑暗中的唯一光亮和浪漫,与他的经历形成反差。夜间打工的母亲在坚持不罢工是那段宣泄很有力量,人生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应对方式。反而是两个女儿及他们的家庭如此混乱。推着小外孙女在海边吹风一路说着自己写的诗真是美,孩子其实什么都懂。这样的无奈大概每个国家每个地方都会有一些,只是浓缩在电影里会显得好难过又无解一般。精英阶层是另一个世界,尽管大家在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国家依然是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世界。世界胜利了吗?是反讽吗?翻译成“尘世之光”可能更贴切吧。人生总要有些光亮,可以是诗也可以是爱。冲动是魔鬼。
我来看一眼世界的崩坏,我又走了。游走在抒情(读诗)与现实之间,但两边都缺乏灵光,剧作倒是很完整,想说的也说的很明白。可是这明明是群戏,威尼斯最佳女主角给的莫名其妙…
刻意的底层苦难。影后有点水。
不好看不喜欢
EUFF NO.7 底层的艰难真是“全球同此凉热”,不幸的家庭看起来都有些千篇一律的原因,生病、失业、丧失劳动力的家人、养育新生儿的捉襟见肘……结尾的转折不算出人意料,与片名对比,显得特别讽刺罢了。
全体部件都是功能性的melodrama,多一点感动给第一次对电影里的景观产生熟悉感
《尘世之光》这个译名多好啊,现译名令人摸不着头脑,顺便diss一下此片的威尼斯影后真是颁得无厘头。法式家庭剧却莫名让人觉得倍感亲近,一对同母异父的姐妹有了各自的家庭,新生的婴儿宛若降临人间的天使为整个家族带来了生气。过失杀人服刑后出狱的外公善写俳句,和旧情人的现任老公推着婴儿车坐在海边看夕阳西下,闲散着谈论生活的奥义,这本是多么和谐的一个气氛。但随之而来的一场不大不小的变故,却让整个家族都陷入了一种困境。这种困境并不是传统drama里强冲突的暴走式针锋相对,但每个人都面临着由外部社会环境带来的压力,劳工问题、种族问题、贷款福利问题,创作者有意识地在过程中加入些催化剂,推进着大社会中小家庭的变化。生活本是要向前看的,但固有的立场很难让人作出实质的改变,所以闹剧的最后,依然要有人来承担所谓的后果
家庭所有成员都被设置于某种极端处境,也就让故事以焦灼的节奏自动生长,而表演也都让这些倒霉事显得让人信服。
家庭伦理影片??
三星的片子,欧洲底层的生活,为真实接地气的态度加一颗星。
残破的琐碎生活 贫苦带来的一系列不幸 不过怎么样都是要向前看啊整体影像是自然温柔的 但总是蕴藏着某种悲伤 父母辈的故事和痛苦 儿女辈的不幸和争吵 只有每次镜头给到新生儿 一切好像才都有了活下去的光亮和希望
#2019 欧盟影展 北京通过一个家庭的困境作为切面来影射整个社会底层现状,失业 罢工 看似人性化的条条框框,实则是压死底层的条条枷锁。开始的分娩镜头有多么纯洁神圣,结束的升格群像就有多么混乱无奈,生活总是在最困难之时处处刁难,又总在看见希望之后再次将人击垮。无法逃离的牢笼,再美的俳句也仅是空谈。结局的一地鸡毛,谈何胜利?
2019年威尼斯主竞赛;比肯·洛奇的《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更加温柔,更加普世,慢慢地看着一个法国普通的工薪阶级家庭被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意外(生育,受伤,失业)所考验。经济上的考验,演变成亲情和精神上的考验,把人物推向道德的边缘。“我每天奔波到晚赚这么点破钱,哪还有精力去爱你?”
外国普通家庭的一地鸡毛呀,法律可以惩罚的人看着比较无辜,只能在道德层面谴责的人真是很讨厌呀。
7.0。抽絲剝繭式聚焦精密社會建制中的「底層互害」以及不同年齡左派的非同頻共振,並將家庭這一最小群體單元的功能屬性置於現實背景中加以拷問。
没看出名堂
欧盟影展
里面有我最讨厌的一种人 也有我最喜欢的一种人
中间有点不在状态 越到结尾戏剧冲突和趣味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