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热夫战役

Ржев,勒热夫之战,Rzhev

主演:谢尔盖·扎尔科夫,伊凡·巴塔列夫,奥列格·加亚诺夫,亚历山大·布哈罗夫,阿塞尼·谢梅诺夫,伊戈尔·格拉布佐夫,格里戈利·涅克拉索夫,丹·罗津,亚历山德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19

《勒热夫战役》剧照

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2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3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4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5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6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3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4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5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6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7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8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19勒热夫战役 剧照 NO.20

《勒热夫战役》长篇影评

 1 ) 同志们,瞧瞧他那反动派的嘴脸

黑苏联黑的没边。

一开始集体冲锋,长官跟战士们强调不要说话我能理解,可你刻意强调不要喊“保卫祖国”,想表达什么已经很明显了好吗。

还特意安排一个新兵手握红星被炸傻了,导演我tm***。

中间最无语的是敌机发传单的事,黑苏联惯用套路1——苏联无时无刻不在强调意识形态,就算是在前线和敌人拼命的最紧张时刻也要大谈意识形态。

敌机发传单,政委跑过来大喊不要看,急急忙忙收起来,笑死我了,导演你搁这搞笑呢。

我原以为这已经是导演脑残的极限了,结果后面片段更是重量级,后勤不送粮食弹药送内务官,还试图想让同志们冒着枪林弹雨去捡回毫无用处的宣传单。

导演你还能黑得再离谱一点吗?

看了很多评论,很多人都在说什么反应人性,很真实。

真实你马呢,自己人性卑劣,还非要幻想着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战士和你丫一样,这就是你们要的真实?

什么叫人性战胜dang性?

你给我翻译翻译!

如果苏维埃没有站在人民的这一边,他是怎么成为全国政权的?

你先假设苏联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然后自导自演,假惺惺地表现出两方和解,展现人性的光辉是吧。

没有矛盾制造矛盾是吧。

黑苏联的惯用套路2——人民很艰苦,但是很勇敢,错全在领导,愚蠢又智障。

这种黑苏联不黑人民的做法,真是他妈的绝。

“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dh,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

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hd、毛。

彭dh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

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2 ) 这一仗堪称二战绞肉机,苏联损失150万人,去年被拍成了电影惊动了普京

二战最残酷的五大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冲绳岛战役、诺曼底登陆战、阿登战役和列宁格勒战役。

五大战役中,苏联占了俩,中国一个都没占,其实原因很简单,中日之战用一个字概括是“拖”,双方军事实力差距明显,我们只有利用广袤的土地拖垮了日军,所以真正惨烈的战役并不多。

而苏联之战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刚”,双方实力相对接近,直接硬碰硬,导致苏德之战惨烈至极。

就拿最残酷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来说吧,苏联投入了250万人,德国投入了100万人,这场战役持续了200多天,双方共计200多万士兵在战斗中牺牲,战场上士兵的平均存活时间是9分钟,能活过3天的直接晋升团长,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部战争电影和就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关,这就是2019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勒热夫战役》。

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但对勒热夫战役许多人不太了解。

这里小小科普一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勒热夫战役都发正在1942年到1943年之间,苏联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在勒热夫只是为了吸引德军的兵力,企图争夺德军占领的“勒热夫突出部”,真正的目标是斯大林格勒。

简单来说,勒热夫战役就是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打了个辅助,苏联初期投入的兵力只有70万,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军非常吃力,结果本是一场佯攻战,双方却动了真格,不断投入兵力,开始了无休止的“绞肉机大战”。

当年一名叫维亚切斯拉夫·康德拉季耶夫的战地记者亲历了这场战役,多年后他根据回忆写出了一部中篇小说《赎罪的血》,《勒热夫战役》就改编自这部小说,讲述了奥夫西亚尼科沃村的战斗后,一个苏联步兵连仅剩三分之一展示,他们必须坚守到援军到来,不能撤退。

这时候组织上派来一位少尉军官,他穿过枪林弹雨来到这里只为干一件事:揪出内鬼。

影片开头有一场苏德之间激烈的战斗,在冰天雪地里,双方共同打造了一个“绞肉机战场”:旋转的机关枪不断喷溅着火舌,穿梭其间的士兵一个个倒下,雪白的地面被鲜血染红,断肢随处可见,惨叫此起彼伏,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一把刺刀插进了一个士兵的眼睛里,看得人后脊背发凉。

这场战斗场面之激烈残酷,一度让我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开头的那场战斗。

不过这场战斗时之后,影片急转直下,将视角聚焦到了奥夫西亚尼科沃这座小村庄里,相比于德国人的冲突,少尉军官和老兵的冲突成为了主要矛盾。

一场浩浩荡荡的勒热夫战役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的人民内斗。

一个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德军在村庄空投了很多劝降传单,新来的军官害怕传单动摇军心,禁止大家私藏传单,甚至逐个搜身,结果从一个老兵身上搜出了传单,而老兵不过是拿来点烟用的,按照军令要枪毙的。

一旁的连长求情,老兵在战斗中英勇无畏,放了他吧,军官犹豫再三放过了老兵,这种内耗其实也是苏军损失惨重的一大原因。

《拯救大兵瑞恩》里塑造了一个唯唯诺诺翻译官的形象,它代表的是大多数懦弱的普通人。

本片中也有相同的人物设置,苏军中有一个样貌猥琐的家伙在战斗中出工不出力,一次德军进攻他立刻当了叛徒,德军给他一把手枪,命令他杀死被俘虏的同伴,这个怂人在纠结片刻后爆发了匹夫之勇,他拿起枪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而同伴也立刻被德国人打死,虽然结果都一样,但那个怂人在那一刻的勇敢让我们看到了战争下普通人的真实面貌。

影片最后也有感人的一幕。

团长让上尉和和连长进他的房间,告诉他们司令下达了命令,要求他们去当诱饵,诱使德军以为苏军主力集结于此。

意识到真正的任务去送死,苏军士兵反而表现了视死如归的一面,这些人冰释前嫌,想一团星火一样聚在一起,朝着德军的方向缓缓走去。

有人说,这是一部政治电影,和战争无关,这我倒不同意,战争片不一定非要用激烈的战斗来填满,政治矛盾和意识形态的矛盾也是必要的元素。

不过本片把政治元素作为主菜,把激烈的战斗作为配菜,无疑极大削弱了战争片的观赏性,影片豆瓣评分7.2,算是个比较公正地评价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开头字幕就打出,将本片奉献给勒热夫这座英雄的城市,本片的收入也将拿来捐献给那些为国奉献的老兵们。

去年12月,《勒热夫战役》在莫斯科首映时,包括俄罗斯文化部长和特维尔州州长都参加了首映礼,普京总统发起了一项“加里宁前线”的倡议,旨在搜索在勒热夫战役中牺牲(失踪)的苏联军人的遗体。

而俄罗斯会修建一座一座勒热夫战争纪念馆,旨在缅怀这个国家的英雄。

《勒热夫战役》是一部没有女主角只有男儿热血的电影,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是看个热闹,但对于俄罗斯来说却是难以忘怀的国家记忆。

 3 ) 勒热夫战役

虽然恨鹅毛,但不得不承认,二战时鹅毛确实非常不易,通过人海战术用巨大的伤亡扭转了败局,贡献不容否定。

2、战争场面描写真实残酷,属中上水平。

3、作为诱饵的部队,无论如何英勇无畏,都是悲剧的牺牲品。

4、伤亡惨重,孤立无援,冰天雪地,疲惫不堪,上级没有送粮食援兵弹药,倒是很快送来了内务部特别处(契卡?

)的少尉,气势汹汹嚣张跋扈地追查德国人的劝降传单,每个人都必须里里外外彻底搜身,不服从者用枪指着脑袋威胁恫吓。

老兵捡张传单准备卷烟用,被当做叛徒,竟然在部队减员严重且准备坚守阵地的情况下被逮捕,冒着枪林弹雨押解回去审判,啥叫自毁长城?

啥叫亲痛仇快?

5、一开始指导员如临大敌地搜查德国人的劝降传单,还觉得小题大做,不干正事。

后来内务部少尉一来,才发现指导员还算是温和的。

斯大林的特务政治、红色恐怖令人窒息。

6、每一个战士死去,都令人痛心难过,唯独内务部少尉被德国人打死时,心里有说不出的爽快!

7、要是我是苏军战士,老子早就一枪爆掉毒菜者的爪牙鹰犬的狗头!

8、内务部特别处,权力巨大,无法无天。

手中的枪大概从未对准过敌人,始终是对准自己人。

不干正事、不干人事,冷酷无情,飞扬跋扈,毫无人性,真TM不是东西好

 4 ) 关于战争,关于遗忘

估摸着90后、00后看二战的电影感觉会不一样了,尤其是东线的战争,苏联。。。

苏联。。。

其实东西线的战场,都残酷无比,我们都久于战争年代太远了。。。

太远了,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天天在网上叫嚣,终有一战,终有一战。

抛开电影本身,抛开俄罗斯人对苏联的感情和态度,他们终于开始学会从个体来描述战争了,每个士兵都答应母亲要活着归来,但终有大部分人回不来。

战争是什么?

影片一开始的任务就是夺取村庄,到了结尾,牺牲了大部分人,然后任务还是夺取村庄,周而复始的绞肉机。

希望我们的科技进步的步伐赶上战争的步伐,这样即便终有一战,也不必用人命去填,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回家,兑现对于母亲的承诺。

 5 ) 屈指可数的揭示战场残酷内涵的佳作

好斗的人类的历史基本就是一部战争史,对于战争的残酷,确实有很多电影从各个角度进行揭示,但是基本都聚焦在敌人的残忍、将士的牺牲和伟大、战场上的血流成河、给民众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而且主基调也多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大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将名垂史册。

这种全人类的洗脑的结果就是一个:只要勇敢战斗,谁都有载入史册或者功成名就的机会。

向往上战场的战争狂热人士也自然就满坑满谷了。

本片却讲述了战场上的另外一种残酷,这种残酷来自内部,这种残酷的痛苦程度甚至让人愿意选择第一时间被敌人的子弹痛快打死。

这种残酷其实存在于所有人类战争之中,只是本片导演第一次关注了这个视角,也就极其弥足珍贵。

二战时期,冰天雪地之中,一个苏联红军连队浴血奋战,损伤过半,接近弹尽粮绝,占领了一个小村庄。

没吃没喝,固守待援期间,德军飞机撒下了传单,指导员立即禁止战士阅读,并收集销毁,救护伤员、修理工事、抓紧休整、后方增援都没这事重要。

团部还派来了内务部军官,穿越火线,彻查此事。

军官对每个战士进行搜身,查出一个战斗非常勇敢的老兵怀里有一张,他说只是用来点烟。

经过请示,这是严重错误,必须要押回团部受审。

夜里德军突袭,要炮火覆盖红军阵地,连长欲保护战士,带队撤退。

回到团部,领导第一句话就是:未经允许为何撤退?

接着下达命令:立即组织进攻,不惜代价夺回阵地。

冰冷的雪夜里,连长带着战士向敌人冲去,影片结束。

回顾二战,其实德军也是这幅德行。

黑衫党卫军的第一职责就是监督国防军将领,从保卢斯到隆美尔,都无数次请求后撤,结果希特勒坚决不允许。

希特勒因为对国防军不信任,不但参与所有重大计划制定,后期更是亲自指挥。

过去印象中的战争基本就是君主英明,将领神武,然后上下齐心、三军用命,最后就是势不可挡、摧枯拉朽。

看罢此片方才明白,战场上不仅有敌人的枪林弹雨,更有上级对你的顾忌和不信任,更重要的是你本质上只是英明神武的上级棋盘上的一个棋子、一个代号、一个数字。

将军为了战役全局,怎么会考虑你一个连队?

显然,无论你多么勇敢,更多的时候,你其实是被背后子弹打中的。

一旦明白了这些道理,战争确实一点都不好玩了。

第一时间被敌人的子弹打死,肯定更干脆痛快一点。

 6 ) 又是二战苏联战场的惨烈

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大大咧咧的喝酒,认老乡,对生活小插曲的闲聊,仿佛战争只是日常,发现雪茄的欢喜,也有歇斯底里的吼叫,接受不了残酷的场面而失态,,各演员不同的微表情不同职位的不同心态不知道在得知没有援兵的情况下,他们内心是怎样的,只看见一片沉默,眼光有点茫然,好像时间停滞在那一刻勒热夫战役,著名的战争绞肉机二战苏联战场的惨烈,已看太多,我喜欢那片土地的人们,喜欢他们强烈的个性,喜欢他们悠扬伤感的音乐,也许有不同政治立场的观点,也许会有偏激,也许有人为无法挽回的错误

 7 ) 我喜欢这种真实

这部俄罗斯电影与以往不同,它带着“叛逆”。

以往我们只能在美国二战电影里看见,基层部队抨击高层决策,也就是抗命。

这部里频频出现。

以及苏联士兵抽大烟喝大酒,但骨子里的社会主义思维还是根正苗红的。

每个人的性格都在变化,一一升华。

冥顽不化的内务部军官最后被老兵点化解脱,可以投降但宁自杀也不叛变的内务部卫兵,对体制抱疑问的新兵小愤青,天不怕地不怕的老兵油子,父亲一样责任感的指挥官,他们不是机器和蝼蚁士兵,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人。

难得描写细腻和场面兼不错的俄罗斯二战片。

最喜欢里面的两个场景就是老兵点化内务部军官,以及指挥官留下士兵撤离,即不抗命又不牺牲士兵性命……这些场景哪怕在真实里也是毫无违和感的。

仗要打,人性也要在……

 8 ) 勒热夫战役 勒热夫绞肉机

曾有三百万苏德两军士兵在勒热夫周围为了自己的祖国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忘记他们的只有历史。

(--特奥多尔.弗吕克,德军第246步兵师第352步兵团第3营第3连士兵)——书籍《勒热夫绞肉机》

勒热夫是苏联中南部一个城市,距离首都莫斯科不到200公里,而德国国防军第9集团军盘踞在南北长150公里,东西宽不足100公里的勒热夫突出部,宛若斜插进苏军莫斯科防线的一把锋利匕首。

这让斯大林如芒在背,如坐针毡,早在1942年9月26日,红军总指挥斯大林制定出两个反攻计划,即对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防御勒热夫的德军第9集团军,同时进行毁灭性打击,行动代号分别为“天王星行动”和“火星行动”。

——勒热夫绞肉机.大仙(人文历史)

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一线争夺德军据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的一连串进攻与防御战役,德国称之为勒热夫重点防御 。

——(百度百科)

提到勒热夫战役必须和绞肉机扯上关系,因为这场战役是苏德战争东线最为血腥的战役。

时间历时一年1年2个月,苏联红军累计伤亡622644人,累计受伤1156485人。

对于东线,整个勒热夫突出部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苏联认为这场战役,虽然消耗了大量兵力,但对德军技术人员和精锐士兵的大计不可估量。

德方希特勒固执认为:必须让第9集团军孤悬于勒热夫突出部,以对莫斯科进行“影子威慑”,其政治意义无比重大。

并且,由于莫德尔军团在突出部的存在,苏军不得不在莫斯科一线保持百万大军严阵以待,因此无法增援乌克兰方面的苏军,有利于德军在南线的攻势。

看懂本片需要了解一些勒热夫战役的资料,影片聚焦勒热夫一个小村庄的争夺战,通过一个连的士兵展现整个战役的残酷。

进攻的时候,手握党徽吓傻跪在地上不停祈祷的士兵,下一秒钟被爆头。

从没杀过人的理发师茹尔金,刺刀扎在德军眼睛,吓得一直哆嗦。

一次进攻全连死掉三分之二的人。

而后续仅有的武器补给是两挺机关枪,一直想要的炮无法满足。

当连长表达士兵所剩无几申请撤退的时候,司令部拒绝了,要求他坚守在村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没问你还有多少人,问你听清楚命令了吗。

影片塑造了,集体农庄的会计,列宁格勒的院士,小偷以及党员和对政治无感的士兵。

当连长在德军的迫击炮攻击下,死里逃生,仅仅剩下32名士兵,了解到他们的战略意图是牢牢咬住德军,再次杀回了战场。

有意思的本片豆瓣7.3分,IMDB只有5.4分。

看来西方人对红色苏联的这场战役无感。

不管怎样,这是一部剧情紧凑,人物塑造鲜明关于战争的好影片。

(文中图片来源《勒热夫战役》,侵删。

 9 ) 一些资料

1942年1月8日至1943年3月22日结果是德军大胜,但是确实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也算有所得?

西方史学界估计的伤亡数据是:红军阵亡362667到433000人,受伤768233人,失踪人数不详;——这伤亡真是惊人!

德军阵亡,病亡共计162713到330000人,受伤450000到469747人,失踪35650人

 10 ) 好评给热血的苏联战士

电影拍的很热血,里面的战斗场面非常激烈,但是不喜欢电影拿意识形态说事。

没有苏联,俄罗斯就亡国了。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国土大天气也冷,德国人打几个月打不下来就废了。

这种看法非常有问题,很片面。

现代战争,打仗靠的不仅是人的战斗意志,坦克大炮飞机杀伤力太大,没有现代化武器,根本就打不过敌人。

斯大林掌权之后,想尽一切办法,要让苏联实现工业化,因为他知道,德国人早晚有一天要来进攻苏联。

不实现工业化,没有现代化武器,根本不是德国人的对手。

设想一下,如果当时苏联没有实现工业化,仅仅依靠步枪,他怎么能挡住德国的飞机坦克呢?

即使是这样,因为战争初期,苏联的战争准备不足,苏联付出了相当多的代价。

就比如电影当中说的勒热夫战役,苏联的伤亡是德国人的4倍,很大原因就是苏联的装备比德国差太多了。

电影当中,提了好几次45毫米炮,也可以看出当时苏联的武器装备跟德国有很大差距。

战争后期,苏联能压着德国打,跟苏联的武器装备,有进步,有很大关系。

战争后期,战场上最厉害的坦克已经不是德国坦克,而是苏联坦克。

电影总是拿意识形态说事,你的表现出了,现在俄罗斯人的一种矛盾心态。

是苏联使俄罗斯更加强大,没有共产主义,俄罗斯顶多就是一个普通的资本主义国家,很难成为美国的对手。

美国之前把苏联作为敌人,现在把中国作为对手,都是一样的原因。

题外话再说一句,电影当中的场面,虽然拍的还算不错。

但是,导演应该不是一个军迷,真正冲锋的时候,士兵和士兵之间不会离得那么近。

离得那么近的结果,就是一炮让敌人都炸死。

最过分就是韩国电影 太极旗飘扬 中的志愿军冲锋场面,人跟人连间距都没有,韩国人再也不会打仗,再不懂三三制,散兵线还是懂的吧?

棒子抹黑中国的能力可见一斑。

说多了,棒子的事跟这个电影没有关系。

希望,以后的战争片,无论是谁拍的,都能找个顾问问一下,不要让懂行的人笑掉大牙。

《勒热夫战役》短评

把一个应该是史诗级的战争片拍成了情感片、人性片!卧槽!

10分钟前
  • 日藥大全
  • 较差

出其不意的精彩。这场村庄攻防小战役正是整个勒热夫战役在苏德战争中的缩影。尽管惨烈尽管无谓,但没有勒热夫战役牵制德军主力,就没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最后一个镜头的景别变换太帅了,从连长脚部特写,上移到面部表情特写,再向后推到整个连走向战场的全景。

14分钟前
  • 传说北美狗鱼
  • 力荐

想不到是个文艺片,就好像起了个片名叫三国,讲的却是刘备卖草鞋的故事l

17分钟前
  • 正能量小圆头🔒
  • 还行

毛子不能正视历史不如别拍

22分钟前
  • 环天山神锋
  • 较差

最后返回燃烧村庄的画面是点睛之笔

25分钟前
  • Chino
  • 还行

毛味十足

28分钟前
  • 装苕
  • 推荐

一看就是大俄罗斯主义导演拍的电影,拍的不明所以

33分钟前
  • seashore001x
  • 较差

大场景拍的是真好

38分钟前
  • 三时三刻
  • 还行

不感动,不惨烈。

42分钟前
  • 紧张大师
  • 较差

毫无张力

43分钟前
  • Aner2025
  • 较差

提取到一些战争场景(可以当视觉参考),其他都是些啥玩意

48分钟前
  • 北归喵
  • 较差

7.4分属实偏高,导演犯了一个战争片最容易犯的错误,讲故事主次不分,既想说战争很残酷德国鬼子很坏,又想说苏联政权很坏苏共脑子都被洗傻了。以上讲完了导演觉得差点,于是又加了一点宗教信仰、俄罗斯文化之类的东西,结果整部电影实际上什么都没讲明白,个人认为在俄罗斯二战片中算是很糟糕的,营长那部分的戏甚至让我觉得在看抗日神剧,果然中俄亲兄弟。

51分钟前
  • Mr.Tao
  • 较差

一般般

54分钟前
  • 美丽在望
  • 较差

好像是部饭政抗战片。老子打德国佬只是因为爱俄罗斯,和你苏维埃没关系,老子才不要入DANG

55分钟前
  • 未卜
  • 还行

一群傻瓜在打仗?俄国人不会讲故事

59分钟前
  • 土行孙
  • 较差

神剧,且不合理之处过多,对白戏过多,本想3星,实在是被冗长的节奏恶心到了,2星

1小时前
  • lxy22
  • 较差

7.5分;人性,好!东正教,好!苏维埃,不好!我们俄罗斯民族实在是太伟大了!场景、细节、横移和俯瞰镜头、气氛渲染、人性刻画、BGM等各个方面都是很出色的水平,结尾还和开头组成了循环结构;前期新兵的战斗真实而惨烈,战争的间隙是满地创伤,火光和教堂的美感也不逊于1917;主要的问题在于意识形态的切割,极度影响了整片的节奏与内核,比照《布列斯特要塞》《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女狙击手》自然是大大落了下乘——回归帝国本位,把民族主义和东正教信仰(片中反复出现教堂十字架和俄罗斯本土圣人圣谢尔盖)从红色历史中摘得干干净净,并一同战胜了邪恶的苏德,是一种精妙并阉割了历史的手法,看来我大俄自有圣母保佑

1小时前
  • PSG粉保护协会
  • 推荐

也就只有前10分钟可看,后面无聊到死完全比不上28勇士

1小时前
  • MIhc_卡卡
  • 较差

20分钟超长肉搏之后电影级别就结束了.后一百分钟讲的基本就是苏维埃政府从来不相信人民和讽刺当时的高层政治

1小时前
  • 东北搓澡王
  • 较差

不管怎样。。。。场面还不错,虽然里面有对红军政治人员的刻画。。。

1小时前
  • 爱多一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