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电影最想看的一部电影已阅!
《浪浪人生》值得二刷!
我要和我家人一起再去看一遍!
我要大声宣告:我们永远是彼此珍视的家人最初吸引我看这部片子的原因当然是渤哥!
片花里那个渤哥饰演的父亲黄蓉发坐在轮椅上的“我这都大爷了”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而在电影里他像人猿泰山一般进行康复,做着在鱼缸里钓鱼等看似不靠谱的事情,却一直默默关怀着家人,守护了孩子狗达的文学梦,是位和我父亲一样支持孩子理想,用抛硬币这一简单行为来唤醒孩子勇气的好父亲!
怕什么山高路远,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只要敢于投掷硬币,不就已经开始尝试了吗?
“你想做,就成功了一半”!
不要怕迷失方向,父母等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
“我一家五口就是我的底线!
”当回春丹乐队的《初恋》音乐响起,殷桃饰演的母亲陈梨珍用缝纫机和轮椅做成简单的传动装置帮助丈夫康复,这个饱受生活摧残的坚韧女性,理解丈夫急切转行是为了照顾自己身体,生意失败也绝不自怨自艾,而是撑起了这个家。
在她的榜样的力量下,一双儿女也都有自己的担当,整个家非常有凝聚力。
姐姐黄娇娇在辛勤加班为了让父亲尽快做上手术,阿太和狗达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这个家庭共渡难关历尽千帆,发觉亲情最暖人李嘉琦这次表现很亮眼,当储蓄罐被打碎时,喷涌而出的泪水是对辛苦劳作的母亲的心疼,对父亲病情的担忧;看到因渣男而为自己忿忿不平的家人,第一反应是宽慰家人“没事儿妈,吃饭”当家人为自己撑腰,去向渣男讨要说法时,第一反应是感到被宠爱,“这就是我的家人”的骄傲之情,这是身为长女的担当要说最惊喜的角色,那应该是付航饰演的阿小了!
一个充满passion的少年,嘴里总是喊着“江湖”,憧憬着“大哥的传说”,也向往成为像黄荣发大哥一样的人,想必他就是听着爸爸老四讲述一帮弟兄们的故事长大的吧!
尽管生活的重担让阿四在有些时刻有摇摆,但面对有情有义的大哥,阿四和阿小两父子都选择了信任和守护,以自己的无畏和天真,维护大哥的尊严,同时也是在守护自己的英雄梦啊!
“纯粹”本该就是一个对人评价很高的词汇啊!
“不能因为怕风浪,就不出海!
”阿太说过“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供的大胆去尝试,去逐浪而行,”一家人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
爱能抵万难!
国庆➕中秋的特殊日子里,和家人看这样一部温情满满的片子,再适合不过了!
个人主观评分:6推荐指数:★★★☆☆优点:演员演技在线:群像刻画不错闽南风情浓郁:红砖古厝、端午龙舟等地域文化元素让故事有着浓厚的闽南元素缺点:叙事平淡缺乏亮点:影片故事主线松散,叙事平淡,有“韩寒”的风格,但却内容空洞,有种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感,最后的龙舟比赛更是有种故意制造高潮煽情的感觉悲喜平衡把握欠佳:影片平衡较差,作为喜剧笑点不多,作为悲剧但刻意煽情过多,整体定位模糊地域割裂感:虽然是闽南背景的片子,但北方口音演员的原声出演,对影片的观感会有些许出戏一句话总结:演技在线但叙事平淡,煽情生硬且亮点不足,一部可看但难以留下深刻印象的家庭题材作品。
闽南元素不足,其实可以适当的加入闽南的地瓜腔补冬话或者一些闽南特色方言比如(干您俩,干您老木),否则这电影的故事背景你说在发生在泉州晋江或者在浙江钱塘江或广东珠江都行。
这部电影以蔡崇达的《皮囊》小说为创作剧本,小说我没看完但我感觉电影对小说的还原度还是相当高的,这种围绕家庭类型的小说本身拍成电影就不太好拍,好在韩寒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把握的相当的好,非常完整的把握住了小说的精髓,很好的讲完了一个80-90年代闽南海边小镇一个小渔村普通家庭故事。
好在韩寒对这部电影的选角也没有选前几部电影经常合作的东北人,否则时不时来上一些段子就很不合时宜也会尴尬,这部电影我觉得选角选得最好的就是阿太,扮演者演得入木三分,(此时写到这去看了眼演员表才知是刘雪华扮演的,震惊),只是演员的配音我感觉怪怪的,一个90岁的老太声音还中气十足,娇滴滴。
黄渤正常发挥中规中矩,或者说黄渤的表演已经刻板化了,他现在无论演啥都是一股黄渤味了,最让人感到意外与惊喜的是金鹰奖、金鸡奖、白玉兰奖得主殷桃竟也参演这部电影,这部电影里她的演技真的让人深感盛名之下无虚士,剧中饰演她老公的黄渤进了两次医院,,两次镜头下的她泪眼汪汪但有一个细节,她的下眼帘一直在跳,我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演技,如果是演技我真不知道一个演员该怎么修炼才会练出连下眼帘都是戏。
要说这部剧最令人失望的,无疑是以叙述者串通整部电影的黄远达饰演者—范丞丞,出道那么多年,演了那么多部电视剧演技毫无长进还是统篇一副毫无表情僵硬的死人脸。
本来这电影也就属于可看类型的,我估计豆瓣会在6-7分之间,但结尾刘德华的客串呼应了他帮《皮囊》这本小说做的序,再加上结尾来上《世界第一等》这么一段与浪浪人生这部电影主题契合的BGM,陡然让这电影拔高了一大段,瞬间让这电影都变得高级了些。
最后,写两句我在电影快看完时想起的感概,“浪浪人生里,你有你的故事,他有他的结局,无论故事正开始或是已讲完都应让这《浪浪人生》像韩寒另一部电影《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看预告的时候就觉得这部电影会很「离谱」,最后各种看似不靠谱的行为汇总之后,会有一个让破防的靠谱的结果。
看电影的时候,十岁的小朋友很开心,一直不停地笑。
用她的话讲:“笑的肚子疼了。
”电影院里也有人笑得拍大腿。
确实,前面片子的节奏还不错。
一波接一浪的「意想不到」之事发生,但是重心最后都落在一个点上——黄渤扮演的黄荣发说的那句:“不要因为害怕风浪,就不出海。
”故事从一个神秘“大哥”的「不负责任」开始讲述。
这位“大哥”看准一个时机,想给妻子好生活,把所有宝押在一个加油站上,几个兄弟也看好前景非常要入伙。
谁知道加油站建成后,投资商撤资了,兄弟几个看到不会赚钱也要撤股,于是所有压力转到这个“大哥”身上。
莫名就背上了几十万的欠债,无奈之下只能抛下妻儿老母出去打工赚钱还债。
个人觉得故事的主线是从儿子黄远达(小名狗达)视角展开。
突然有一天,不靠谱的爹回来了,继之前欠债“逃跑”后,这次居然断腿了,又添一项不靠谱;断腿还没有恢复,又突然发现有了心衰竭现象,需要换心脏瓣膜,怎么又给本就伤痕累累的家庭加寒霜呢?
儿子狗达看不上“大哥”黄父的各种「折腾」,但是发小阿水却对“大哥”的各种传奇事情了如指掌,而且还头脑发热成为“大哥”的头号热血小弟。
为了筹手术费,狗达看到母亲和姐姐都累到虚脱了,心中也充满了对父亲的不满。
谁知道转眼“大哥”父亲又做了一件让他瞠目结舌的事情。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时刻,还坐着轮椅的父亲带着他和阿水,来到海员介绍所的小房子里,经过一顿七里哐当声响后,“大哥”被几个人推出来了。
轮椅上的父亲黄荣发果真弄到了钱,这让儿子狗达的态度有了转变。
但是不久,这笔钱就在高压之下,全部还给了之前讨债的那些兄弟们。
狗达的视角里,父亲偶尔靠谱,但更多的是不负责任,很任性。
那次还钱还让母亲很伤心,但是父亲“大哥”说“该要承担的责任就要承担”。
其实回到前事,黄荣发的几个兄弟看到有钱赚就要入股,看到投资没了,就要撤回投入的钱,这是没道理的。
电影里没有细讲经过,但是以黄荣发在村里兄弟中的地位,属于比较仗义的「死鸭子嘴硬」那伙,独自承担了所有损失。
虽然为人很坦荡大气,但是他的选择却造成家庭里妻儿的负担。
后面女儿的男朋友脚踏两条船,不得不说确实也有几分黄荣发的原因。
家里十几年的落魄、艰辛也都是他的一股义气作祟。
如果黄荣发稍微自私一些,死不认本来就应该大家承担的风险,也不会让整个家庭陷入生活困难的境地。
但是总是有这样的人,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不好遭遇时,想尽量做到完美、大气,愿意为风险买单,愿意重头再来。
所以这也是老四拿到钱回家以后被自家媳妇胖揍成了乌眼青以后,又自己添了一些钱,把所有钱送回来给“大哥”黄荣发治心脏病了,而且还期待“大哥”能重回龙舟队,带领村里人再创第一的辉煌。
个人是觉得电影从这里开始变得好看。
前面的情节里主要用两次黄荣发得不着调向医生「下跪」和两次意外入派出所出喜剧效果,故事线明显,多少有点夸张乏味。
后半段的黄荣发逐渐显示“大哥”本色,不仅肯定儿子的写作才华,还带着全家为女儿出气,更有意思的是,居然还在加油站上看出新的商道,而且最后全家人都全力配合改革加油站。
这部电影很接地气,从情节设计到冲突展示,再到人生波浪,阶次有序。
看完电影回想了一下,基本上家庭里的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大哥”黄荣发的人物底色是有想法、爱折腾,也有责任感,对生活采取的是强进攻状态;母亲的高光是对丈夫的无条件支持,在丈夫抛妻弃子打工时,独自撑起加油站;待丈夫归来发现可能要离世时,骂醒他、鼓励他一起坚持下去。
儿子狗达主要是情感细腻,青少年独有的对家庭的关爱守护,对父亲从不屑到接受,再到佩服,是一种隐形的精神成长过程。
最后收到父亲帮他打印好的小说纸本,也鼓励他日后从事爱好的文学之路。
女儿四处打工为家里分担债务,发现男友劈腿要结婚时,和全家一起在婚礼现场闹,看到家里人齐心付出,感谢“渣男”不娶之恩,珍视家里所有人的爱。
阿太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一直默默守护家人,陪伴家人。
有人出事,帮不上忙,会去为家人祈福。
最后安详离世,留言“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
”这句话其实也是蔡崇达散文《皮囊》里我最喜欢的一句。
当时读就很有感触,人这一生总是想侍候这身皮囊,美化它,怕这怕那,反倒不成事。
“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长。
”“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
来去多方便。
”
刚好这些话对应了电影里展示的情节。
海边的加油站,人生的各种转折点,有风有浪是常态,想要生活有意义,有趣味,总是要在风浪里折腾一番。
也许最后没有取得世俗里定义的一切成功节点,但经历过哪些有滋味的风浪,努力过,欢笑过,悲伤过,就是值得的一生。
电影确实挺平常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是一些平常岁月中还能拿得出手的一些事情。
但这就是人生啊,平常中夹着很多意想不到的、当时看来很难过的往事,熬过了,成了成就,日后可以谈起的自豪。
平平淡淡,惊涛骇浪,杂七杂八,都是生活。
我是 @茹金 喜欢看影视剧,唠唠想法的野生影评人。
如果你对我的内容感觉兴趣,请多支持!
感谢有你
国庆长假就是要全家出动一起去看电影《浪浪人生》,感受这一家五口笑对风浪的故事,看一场能笑到流泪、暖到心窝的喜剧。
电影《浪浪人生》以家为核心,用荒诞的幽默、真实的温情和昂扬的斗志,为国庆档量身定制了一场阖家欢的盛宴,为团圆赋予了“一起疯、一起扛”的浪漫故事。
黄荣发(黄渤饰)曾是叱咤小镇的“大哥”,如今因工伤瘸腿,却依然嘴硬得像块顽石。
而他的家人,妻子陈梨珍(殷桃饰)、儿子黑狗达(范丞丞饰)、女儿黄娇娇(李嘉琦饰)和九十岁的阿太(刘雪华饰),正以一种近乎“疯癫”的姿态,与生活展开了一场笑泪交织的硬仗。
电影用小镇的烟火气,将“绝不内耗”的家庭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没有刻意的煽情,却用最真实的生活细节,展现了“遇事不埋怨,齐心破困局”的生存智慧,让观众在欢笑与落泪间,读懂了“家”的真谛。
影片中黄家五口从未因困境互相指责。
当加油站面临倒闭危机时,陈梨珍没有抱怨丈夫的逞强,而是默默将洗车店打理得井井有条,黑狗达没有责怪父亲拖累家庭,而是偷偷赚钱。
当姐姐黄娇娇被渣男欺骗时,全家人一起大闹婚礼,是家庭从五个手指到“拳头”的最“疯”反击。
正如黄荣发在警局说的那句话:“我一家五口,就是我的底线。
”这句话让无数观众想起了自己的家庭,家从来不是用来证明自己的考场,而是接纳所有不完美的避风港。
《浪浪人生》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家庭塑造成“完美”的模板,而是用最真实的方式展现了每个成员的“不完美”,黄荣发的倔强、陈梨珍的强势、黑狗达的叛逆、黄娇娇的沉默、阿太的通透。
这些“不完美”的个体,却在生活的风浪中,攥成了最坚实的拳头。
初看这一家五口时,看似是各自为战,但却在生活的重压下逐渐同频。
他们没有刻意强调“家庭至上”的口号,而是通过每个角色的细节,让观众感受到“团魂”的自然流淌。
比如黑狗达努力攒钱给父亲治病,比如黄娇娇自学针灸手抖仍坚持,比如阿太用祈福保佑家人。
这些个体光芒的叠加,才是“团魂”最真实的体现。
即使他们被带到警察局仍笑着拍全家福喊“加油”时,这个家庭的“团魂”彻底爆发,他们从不在家人面前诉苦,却在每个狼狈的瞬间,下意识地为彼此撑起一片天。
这种默契恰似我们与父母的相处,他们从不说“辛苦”,却总在我们疲惫时递上一杯热水,我们羞于说“感谢”,却会悄悄把自己的进步展示给他们看。
其实家的团魂就藏在嘴硬心软的互动里,藏在遇事一起上的本能中。
电影没有惊天动地的剧情,却用家人遇事拧成绳的羁绊,藏着最动人的力量。
传递出所谓幸福,不是没有风浪,而是和爱的人一起,笑着去面对。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挫折时,不妨想想黄荣发那倔强的笑容,想想陈梨珍那坚定的眼神,想想这个家庭在逆境中相互扶持的温暖。
电影以闽南海边小镇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债务、疾病等重重困境面前,坚守希望、努力拼搏的故事。
影片中,“死不牛逼,撑下去才牛逼”“自己摔倒的,爬起来”等台词,生动展现了闽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家的意义。
曾经的小镇“大哥”黄荣发因投资海边加油站不赚钱而欠下巨债,出海归来落下残疾,又被查出患有心脏病,磨难一次次打击着这个普通家庭。
然而,面对如此困境,一家人始终没有放弃,努力还债治病。
母亲依然坚守加油站,面对催债毫不退缩,支撑整个家庭;女儿天天加班加点,还自学针灸为父治病;儿子通过给同学写情书赚钱,逐渐理解父亲的不易;父亲在康复训练中不断努力,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阿太则通过摆摊卖香等方式为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电影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是“起死”,后半部分则是“回生”。
前面主要围绕黄家还债和给黄父治疗心脏病展开;后半部分则是一家人重建加油站和参加龙舟赛。
黄父病愈后几次陷入迷茫和自责,甚至企图自杀,最终仍是勇敢面对、重建生活。
电影反复刻画了生活的起落和人物内心状态的变化,展现了他们在困难面前团结一心、永不言弃的精神。
龙舟赛是影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展现了地域特色,也是家庭凝聚力的体现。
黄家父子一同修复龙舟,代际冲突得到和解;又在龙舟赛上取得胜利,象征着一家人开始重整旗鼓、重新出发。
胜利既是对生活的磨难而言,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正如影片中所说“我想赢一次”,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海浪一样,“人生海海”是闽南人常说的话,就像“爱拼才会赢”,饱含着励志的精神。
影片深度展现了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闽南人的精神世界。
加油站外挂起巨幅的“加油”两字,既是剧中人物的自我勉励,也是对银幕前观众的鼓舞。
生活中多少会有风浪,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浪就不出海。
电影中每个角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信自己,而不是信命”和“家是最后的港湾”的信念。
如影片中父亲所说,“死不牛逼,撑下去才牛逼”,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同心地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掌好生活之舟,不让它沉没。
这是我国庆假期看的第一部电影,原本以为是喜剧,可惜不是。
这算是一部生活剧,或许有些桥段会让观众笑,但整体与喜剧无关。
主题甚至算得上很“严肃”,导演和编剧在讲一个“父亲”的人生故事,以及这个父亲给这个家庭带来快乐什么影响。
*黄渤的演技不错。
这一次黄渤是下了功夫的。
他对于黄荣发的塑造非常有生活。
尤其是医院里当黄荣发和儿子一起看到邻床的心脏病人,病发后抢救无效时,黄荣发很明显有了“怕死”的情绪。
黄渤给出的那个一点点缩紧肩膀,把自己埋进枕头的状态很真实。
尤其是与之前因为没有钱,黄荣发无知者无畏地对医生、对家人蛮横地大呼小叫的样子做对比。
黄渤很真实地给出了黄荣发意识到生命易逝时的胆怯。
可惜,后面或许是为了让黄荣发能够挽回家人的亏欠,所以编剧安排黄荣发自杀。
其实,以正常的人性走向,黄荣发这样性格的人,他的家庭又没有走到绝境。
他自己又刚刚做好手术,他是没理由自杀的。
很显然编剧只是为了替黄荣发说出对家人的“歉意”,才安排这次自杀。
但因为自杀的理由不充分,导致这个场景对观众并未产生太大情感冲击。
*同样因为剧情设置不合理,导致让观众无法共情的还有黄荣发一家大闹王一熊婚礼排练现场这场戏。
根据电影里给出的时间线,黄娇娇是在黄荣发听说王一熊要结婚之后,王一熊才跟黄娇娇分手,黄娇娇在家里吃饭时流眼泪的。
而王一熊跟厂长女儿走到结婚这一步,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应该是在黄娇娇为了攒钱疯狂加班这段时间内,开始嫌弃黄家家境,然后脚踏两只船的。
所以,他们一家五口人冲到王一熊婚礼排练现场,目的是追责王一熊脚踏两只船,欺骗黄娇娇感情。
然而,王一熊把他们家每个人骂了一顿,还说他家准备让王一熊养。
黄娇娇竟然就这么替家里人认下来了,还美滋滋地说这就是我的家人。
他们一家还觉得挺美?
我都服了。
不管黄家条件怎么差劲,只要没有打算占王一熊的便宜,王一熊嫌弃黄家穷,那就利索分手。
那黄家怎么样跟王一熊就没关系。
黄家怎么样跟王一熊脚踏两只船不是一回事。
他们家就这么忍下了。
那就说明他们也看不起自己,也承认想占王一熊的便宜了?
不然,凭什么忍下王一熊对他家的蔑视?
这事儿,要是让我那些长辈上阵,能骂的王一熊吐血而亡。
而这一家子人的反应,只能让观众感觉,幸亏王一熊跑路了。
*总之,《浪浪人生》里黄渤的表演看到演员的用心了。
但是,可惜编剧实在能力不足,太喜欢喊口号了,也对人情世故不甚了解。
让故事丧失了质感。
浪费演员的表演。
为«皮囊»看见别人中看见自己而来;亦感知«命运»在任何一个痛苦人生的命题点上,总有众多魂灵试图陪伴着彼此;更深谙«草民»逆风解意绵延不息团簇生长的呼啸与热烈。
熟悉的东石镇,相识的闽南情:如阿太般既虔诚又跳脱的淡然安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安稳度过一生已然不易,又何必苦苦追求成功);如老大般执着赴海亦敢与命相搏的勇气和不甘(生命和生活之所以值得过,恰恰是因为皮囊标出了它的限度,它等待着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如家人般坚韧团结共御时艰紧密连接的温暖和底气(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蔡崇达的真实生活素材,韩寒监制(慢一些,不争一些,也许得到更多,到达更快),刘德华友情客串(莫怨天莫尤人,命顺命歹拢是一生),刘西蒙(鲜花呢?
)付航(BA 前传)的惊喜加盟…电影单独看起来虽然没那么顶,却也没有沦为为了搞笑而搞的商片,主打«皮囊»的生活化呈现与现实中的共鸣联结。
卸下皮囊的窠臼,追寻灵魂的自由。
逐浪而行——赢,是勇敢者的游戏。
不要因为害怕风浪而不敢出海!
Best Baron"20250927 ——影评«浪浪人生»
走出电影院,怀疑人生,给我干哪儿来了,这跟我看到的预告片和宣发是同一部电影吗?
遂掏出手机又看了一遍预告片,好么,一分多钟的预告片,全是仅占电影情绪5%幽默喜剧片段,让人以为这部电影会是一部轻松搞笑作为主基调的电影。
又看了一眼豆瓣的剧情简介,“妈系超人”、 兴“疯”作浪 、 胆大手“黑” 的女儿 。
落差太大太大了。
我理解你有票房追求,想粘上喜剧这个票房大类。
也请你理解我打1星。
我国庆节放假了,本来想看一部一家人轻轻松松搞笑,可以像《飞驰人生》那样有一点抑,但是扬起来让人心潮澎湃的电影(对,宣传重点之一也有韩寒)。
看了预告,直接冲冲冲。
然后给我人干傻了,郁郁的走出的电影院。
平心而论,要是不是怀着这种期待来看,这是一部可以一看的电影,黄渤演技很到位,他确实也挺适合这种,看起来没本事、有点窝囊、带点幽默,有过去有故事的人。
也确实像《活着》那样,虽然总是生活有一点起色就遇上打击,但是总归是有希望,有盼头。
但跟我预期差太多太多了。
特别是医院那一段,仪器滴滴滴滴声,把我PTSD又带出来了。
我上半年刚在医院陪了父亲三个月,父亲最后还是走了。
在病房,在ICU,不知道听了多少这个声音。
影片进行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里实在烦躁不安,要不是跟女朋友一起看我可能直接就走了。
OK,我知道导演你很有生活了,拍的很真,但我是抱着看喜剧开怀轻松一下的期待来看的。
连激昂的龙舟戏,剧情人物已经和解,进入最高潮部分了,还一定要打断节奏,让黄渤瘫软下来。
真的让人心情太糟糕了。
母亲的辛苦也是,直接扯出了黄渤以前救过她一命,好像就给她所有承受的委屈打了补丁。
姐姐也是轻描淡写处理,老四也是轻描淡写处理。
我当然知道导演是想讲家人温情,兄弟温情。
那你T么别用全喜剧来做宣发。
看《浪浪人生》之前我以为这是一部带有喜剧色彩的电影,而电影确实有但不多,很不好笑,也很老套。
最主要是整部电影持续给人讲述悲惨故事,观影过程中情绪一直很低落,在严肃叙事里强行上幽默梗,很生硬,也很难体会到故事的好笑与温情。
电影的故事并不聚焦,想要讲所有家人的故事可是篇幅又不够,而落在每个家庭成员所呈现具体的事,都没有讲的很到位,所以整个观影过程情绪很涣散。
影片视角不停在各个家庭成员里切换,没有感受到情绪共鸣,只是觉得电影又臭又长,无聊无趣。
我当然知道导演是想完完整整的讲述家庭故事,讲遇到困难一家人怎样团结起来。
欠债一起还,遇到渣男一起锤,可是所有的起因就没啥说服力啊。
黄渤饰演的黄荣发跟兄弟们一起入股加油站,中途开发商跑路,这锅黄荣发义不容辞就背起来了……你家里没矿也没存款,挣钱的本事还一般,黄荣发是说要不畏惧大海的风浪,可没苦硬吃的剧本也是给这个家彻底作坏了。
姐姐黄娇娇男朋友看似是出轨渣男,但其实两人的心早就不在一起了。
姐姐一边看向男朋友想象着未来生活,一边被迫为父还债,这才是应该被探讨的现实矛盾,而不是为了剧作的爽,直接上演全家大战渣男的戏份,况且你见哪个渣男的出轨后,是直接举行婚礼的,这合理吗?
所谓家庭团结一心,在我看来却有点像原生家庭的不幸。
国庆踩坑,浪浪人生。
廉价的煽情,俗套低幼的故事,123分钟片长,还是别来受折磨了。
一般吧,很多穿帮镜头
虽然很烂,但好歹看完了
aqi 3倍速凑合看一下🥹
看完之后,只觉得抗日不想抗日,鬼片更不像鬼片。
导演: 陈志鸿编剧: 李宗凡主演: 张赫 / 石雪婧 / 朱铁和 / 丁文博类型: 剧情 / 冒险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这TM特效也太敷衍了吧?
怪不得觉得男主很眼熟,微微一笑很倾城的真水…..看了十分钟一直玩手机,玩到结尾接着看还能接上。
特效都是半成品,剧情盗墓题材大杂烩。
额。
“你看我像不像人”?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