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表自己的爱肆无忌惮的表达却无法被聆听那些激烈的,狂热的,掷地有声的爱意都仅仅是自说自话那些含蓄的,模糊的,不确凿的爱意甚至连自说自话都不如爱和寂寞永远相辅相成他们缺一不可从前听说过一段话说一个人不寂寞,想念一个人才寂寞正是因为有了爱和思念寂寞才如影随形阿莫多瓦的片子总是在一个平静的表面下深藏着巨大的疼痛这部片子中的疼痛关乎与无法言状的感情与寂寞得不到回应的爱是寂寞的托辞坚定的确凿的爱是寂寞的回应她使他爱了她让他痛了她恢复了他却远离了……
不值得看。
它真的不是在为一种可怕的恋物癖写忧伤的小调吗?
这部电影真的很令人难受,我觉得它和我的观念强烈对冲又勾连,最后来带的感觉是人皮肤上的气味,一种带着体温的恶心感。
观看的时候我觉得最出彩的是莉迪亚和马克从车上下来进房子那一段的音乐。
那时候我就想,这和幻灯片的区别在哪里?
马可对班尼诺的关护我并不想谴责,在私人领域内马可选择对朋友不置可否其实很真实。
但对班尼诺和艾丽西亚的叙述内,带了很强的眩晕效果,里面有温柔,呵护。
但暴力被藏起来。
这也是我犹豫的一个点,班尼诺的温柔不可否认,但他却是在艾丽西亚完全失语下不顾对方意志去做这一切。
全片的女性基本都是失语的。
放在艾丽西亚醒的时候,班尼诺和艾丽西亚根本不可能。
班尼诺在现实中实在可怕,导演也确实暗示了。
虽然我很不愿意用这样的词:男性同盟。
但马可和班尼诺之间,确实是一种浪漫化的男性同盟情谊,带着对女性的凝视。
马可对班尼诺的反对也是点到即止。
女性在这部电影里从头到尾失语。
而两个男人之间,我看不出他们之间情感的由来。
故事像幻灯片一样跑过去,本身情节也一般,内核更是一种带着人体皮肤气温的柔软的恶心感。
这是一部以女人为展开,却又属于男人的电影, 以两个男人各自不同的爱情为引,在游刃有余的多重叙事手法中,巧妙的将何为爱与友情,给与了自然细腻的流露,而以此同时电影在内敛平稳的节奏里所暗藏压抑忧伤的情绪渲染,所形成的沉淀,又使《对她说》所要传递的远并不仅只是一份简单的情爱,它更还关于人性最为脆弱也最为敏感的——孤独。
阿里西亚之于贝尼诺,何尝不是孤独的解放。
有人得到有人失去,你看它和他看它得出的分量也许不同,因为爱的意义永远只是属于自己的。
“爱,并不意味着你会从中得到什么,而是仅仅意味着你将奉献,奉献一切。
你会因此得到回报。
然而这与你的奉献实际毫无关系,你奉献是因为你爱。
假如你够幸运,你或许会得到爱的回报,那是令人陶醉的,但那样的事不一定会发生,爱仅仅意味着的是全身心的奉献。
”
黄昏的时候,看了《对她说》阿尔莫多瓦从来都不肯叫人对他的电影失望的。
Caetano Veloso的《Cucurrucucu Paloma》歌声唱得我灵魂都要发抖了。
王家卫在《春光乍泻》里也用这首歌 一直都特别喜欢阿尔莫多瓦的电影里的节奏感一部电影是否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将决定它是否具有催眠的功效而阿尔莫多瓦的节奏感具有灵性 并且常常快我小半拍于是他就会轻易造就出人意料的戏剧感所以阿尔莫多瓦的电影绝对无法被人冤枉成:沉闷、乏味、节奏慢如果还是会用那些词去形容他的电影只能怪你已经被美国片宠成粗糙、快速、缺乏质地的口味因为“它讲述的既不是CIA探员的故事,也不是詹姆斯·邦德的探险,更不是诸如侏罗纪时代的恐龙”有些导演会拍一辈子的片子说一个道理 而有些导演却在一部片子里告诉了我们太多的道理 侯孝贤是前者 而阿尔莫多瓦是后者阿尔莫多瓦总是乐意在一个打击之后观察这个打击对周遭带来的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活色生香》里警察的瘫痪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儿子的死 朋友的死 丈夫的死 《对她说》里 意中人的车祸 女斗牛士的意外和死亡等等阿尔莫多瓦把这一切展现的时候 却完全不会有残忍的恶名那些主人公都异常勇敢和倔强 有时是存有天真的念头 也许与悲惨抗衡 的确需要用天真的制幻感来稀释个人的大悲哀《对她说》里有一段西班牙1924年的默片《缩水情人》(Shrinking Man)长达7分钟在那个无声的爱情故事里 男人为了自己爱的女人 最后钻进了她的体内完完全全的为之献身 我们完全被这段戏所打倒 和贝尼诺一起为之感慨激动这段引用既含蓄地交代了后来阿里西亚的怀孕的原因 也间接暗示了男主角命运的结局电影一开场2位男主人公同看舞剧 台上2个迷茫的女人 马可,这个时代所有内心虚弱男人的代表 只会流泪的躲避苦难在爱人发生意外后 也依旧保持他的平庸做法 完全没有贝尼诺每天每天都“对她说”阿尔莫多瓦电影里很多男人都显得虚弱无力再如《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的罗拉只会把爱滋病传给别人 要么就像是阿悦那么想变性成女人阿莫多瓦曾说,“我更喜欢写女性的故事。
借用行内一句不成文的规律说吧:我觉得女性能够给我提供喜剧素材,而男性,只能让我写出悲剧。
”最后死亡让马可取代了贝尼诺 住进他的房子 从他的窗口重新看见阿里西亚这个结局的确非常完美 像颗每个角度都磨得恰当好处的钻石又像拼上最后一块曲折的拼图 刚刚好当阿里西亚像童话里的公主那样醒过来对着马克一见钟情的微笑着爱情简直就像是一种信仰 而狂热地对她说 每天每分钟偏执地都对她说 就更像是一种虔诚甜蜜的仪式 男人贝尼诺的悲剧成就了女人阿里西亚的喜剧 终于 我潸然泪下
阿里西亚之于贝尼诺,何尝不是孤独的解放。
有人得到有人失去,你看它和他看它得出的分量也许不同,因为爱的意义永远只是属于自己的。
“爱,并不意味着你会从中得到什么,而是仅仅意味着你将奉献奉献一切。
你会因此得到回报。
然而这与你的奉献实际毫无关系,你奉献是因为你爱。
假如你够幸运,你或许会得到爱的回报,那是令人陶醉的,但那样的事不一定会发生,爱仅仅意味着的是全身心的奉献。
” 有人絮絮诉说,萌生,历经与激扬。
有人只是懵懂沉睡,却始终浑然不觉总是如此,总是。
站立在窗前看着你在舞房里的踮脚旋转跳跃,尾随你回家,虔诚的擦拭你的身体,握着你的手给你讲我看的你喜爱的默剧。
执意地相信你能听到我的言语、能感觉我的触感。
世人说我神经病,其实我只为爱成疯魔。
爱和沟通的故事,平静的叙事风格下还是隐藏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伦理命题,配乐很赞。
阿莫多瓦的变态气质依旧统领整个故事,太多的时间节点字幕反而搞乱了结构,本来简单的两个男人与其各自昏迷爱人的故事,人为间歇性地被打断,但不得不说其故事中的猎奇元素往往具有很强的吸睛作用,本片算得收敛,还是有强奸植物人的隐晦表达,而爱恋的剧情,却被过于理想化浪漫化,反而丧失了真实质感的感动,两位男主也是阿莫多瓦人物一贯的乖僻,多愁善感不入实用主义者的眼,作品影调情绪演绎都很好,就是气息不合。
讲述了两个异常的爱情故事,贝尼诺因为无法遏制内心对植物人阿里西亚的感情,对处在昏迷状态的她进行了性侵犯,并导致她意外怀孕。
马克尝深爱着斗牛士女郎莉迪亚,但在莉迪亚受伤后却发现她爱的是另外一个男人。
影片的结尾“刻意”安排了马克与苏醒过来的阿里西亚不期而遇,为另一段崭新的感情埋下伏笔。
本片所容纳的丰富内涵与探讨力度使它超出一般意义上的言情片。
艾佛多,他有点胖,但是人很好。
安帕萝,男主角的女友,是个科学家。
安帕萝在研究一个减肥配方,将造成营养界的震撼。
艾佛多试图在她工作时与之亲密接触,然而她很生气:“你真自私,只想自己。
”工作狂安帕萝在不懈努力下终于把药水配成功了,真高兴,有点胖的艾佛多决定帮她试验一下疗效。
可是这瓶药水没被用在人体上,有危险可怎么办呢?
安帕萝就想阻止。
但艾佛多说:“你还认为我自私么?
”他为了证明他有多爱她,就把药水喝啦。
安帕萝感动得快要哭了,于是与他热吻一小时。
当他们恋恋不舍地松开嘴唇,她发现他变小了!!
她吓了一跳,赶快在实验室翻来覆去找解药。
但是时间一天天过去,安帕萝怎么也找不到解药,可怜的艾佛多每天都在缩小。
为了不让女友痛苦,艾佛多决定离开。
他留的信上写着:“我会永远爱你。
”小艾佛多提着箱子去找他妈,他们有十年没见,他妈很可怕。
他未曾告诉安帕萝他妈在哪,经过很久的寻找,安帕萝终于找到艾佛多妈妈的地址,她就去了。
他妈把只剩手掌大小的艾佛多交给了她,这天晚上,他们在欧卡利饭店15号房开房间。
睡前他们聊得很开心。
“睡吧,亲爱的!
”他说。
“我一动就把你压死了怎么办。
”她说。
“不会的,我不怕。
”他说。
她睡着了,艾佛多用力把盖在她身上的被子掀掉,爬上了她的身体,亲吻她的乳房。
他实在是太小了,这对他来说很吃力,他用全身贴紧它们。
他看到她张开的双腿,他走了过去,看到曾经熟悉的地方,长度几乎和自己的身高一样高。
他试探着伸进胳膊,于是胳膊全湿了,她在梦里呻吟了一下。
他脱掉上衣,伸进头和躯干,那里湿热得令他透不过气。
他出来,听见她又在呻吟。
他决定了,他脱掉全部的衣服,整个人钻了进去,安帕萝开始大声叫床。
艾佛多就这样永远的留在她体内。
阿莫多瓦作品《对她说》观后座谈会纪要/范达明整理/时 间:2012年11月10日(星期六)上午11:10-11:35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讲堂(恒庐艺术影吧阿莫多瓦作品《对她说》观后现场)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王犀灵、马以乐、金爱武、殷玮楠、杨越辉、何吉、活、张超、蔡玲、池云飞、施文、俞凡(观影者:姬伯庆、李晓波、李晓鸣等)主持人:范达明记 录:蔡玲从两个男人的角度来写女性,写对女人的爱,也写了两个男人间的友谊范达明:阿莫多瓦的《对她说》仍然是写女性,不过是从两个男人的角度来写女性,写男人对女人的爱,或者是分别对她们的力与美的爱——斗牛士莉迪亚代表女性的力,芭蕾舞女生阿里西亚代表女性的美。
阿莫多瓦喜欢塑造异装者形象,不过在本片中不是男扮女,而是女扮男:莉迪亚在表演斗牛时,实际上就是异装为男性的形象。
相反,爱上斗牛士的记者或旅游作家马克,则是有点女性化的,动不动就流眼泪。
另外,影片也写了两个同病相怜的男人之间的令人感动的友谊。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解读一下这部很有意思的影片。
享有盛誉的斗牛士莉迪亚何以出师不利?
王犀灵:莉迪亚被马克开车送回家,见厨房里有蛇就惊叫地逃回车上。
这里显得有趣:斗牛士莉迪亚不怕牛,却怕蛇。
范达明:莉迪亚怕蛇与马克打蛇,不过是构成马克与莉迪亚这一对男女关系从不和到重新走到一起的契机。
这种契机在构成另一对男女的关系上,就是芭蕾舞女生阿里西亚在街上失落了钱包,被跟踪的贝尼诺拣到了。
但享有盛誉的莉迪亚进入斗牛场就出师不利,不要说斗六头公牛,一头牛出来就让她一败涂地了。
很显然,与她内心的纠结有关——此前的电视采访显示:近来与她合作的斗牛士男友利用了她的名声获得好处之后,才几个月就把她给抛弃了。
这里,她的怕蛇,是不是还是一种暗示,预感了她即将在斗牛场的灾难性失利?
单相思的爱情会有结果吗?
范达明:从另一对男女关系看,贝尼诺爱上芭蕾舞校女生阿里西亚,与其说是纯真的爱情,不如说是对美丽的芭蕾舞校女生的单相思:他从一个偷窥者(从自家楼房的后窗,刚好可见舞校的排练房)、一个跟踪者与拾遗者(他跟踪她而为她送还了失落的钱包)而结识了她,又借心理咨询之名进入阿里西亚父亲(心理医生)的私人诊所也就是阿里西亚的家,实际上就是一个闯入者与偷窃者(在她的闺房偷走了她的发夹),到阿里西亚因车祸成为了植物人入院时,贝尼诺作为看护者,与其说是全心全意、尽力尽职,不如说是乘职务之便(在医院他有好的名声)发泄对患者阿里西亚的性幻想,甚至提出要与这样的植物人结婚。
正如马克指出的,你可以喜爱一棵树,但你不可能去和一棵树结婚。
可以设想,假如阿里西亚没有因车祸而成为植物人,他这样的单相思的爱情会有结果吗?
从双方的身份与社会地位说,他们俩是悬殊的——他作为医院护工的社会地位很低微,而阿里西亚出身于地位较高的医生家庭,另外她抱定以芭蕾为生命,也不会轻易和任何求爱者结合——芭蕾这个职业是美的,更是残酷的,有的从业者就为艺术而牺牲爱情与婚姻,何况她还是一个学生。
所以贝尼诺爱上阿里西亚,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注定是一个悲剧。
导致阿里西亚怀孕的强奸者是谁?
马以乐:我们只能说贝尼诺对人生有美好的期待。
斗牛士成为另一个植物人,她在表演前的绝望是导致她在斗牛场斗牛失误出事故的一个原因。
这部影片应该说是一个悲喜剧。
阿里西亚在成为植物人期间突然怀孕,贝尼诺被认为是强奸犯,应该说,正是他干的。
剧中的情节一步步发展引导到他最终去干那样的事。
金爱武:片子中有一个镜头:流动的血的碰撞,暗示了他们的结合。
殷玮楠:我认为那件事不是他做的。
从医院员工的一次会议上看,我倒觉得贝尼诺的同事是有嫌疑的,他像是在嫁祸于人。
范达明:这一点,影片本身比较含蓄,是悬疑在那里——流动的血的碰撞,只说明了受孕,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谁是作案者。
马克去探监时,影片通过女门管强调(重复了两遍):“这里没有囚犯,只有被拘留者”,说明贝尼诺只是在押的嫌疑人。
另外,贝尼诺在狱中第一次与马克通电话时就问他,你不是来“落井下石的吧”,言下之意,他也是被冤入狱候审的。
王犀灵:影片非常戏剧化。
贝尼诺是单方面的爱,他有对女孩的忠心和爱心,但对方不一定会爱上他。
我觉得有一些情节没有必要说白、说清楚。
这正是导演的艺术高明之处。
杨越辉:这部影片阴差阳错,福中有祸。
好人会犯错误,坏人也不一定绝对的坏。
何 吉:男人害女人,有时是不择手段的。
王犀灵:不管是不是贝尼诺干的,他确实有说不清楚的地方。
说不定他还希望是他干的,这样还能与她有个孩子呢。
影片最后的镜头很美。
马克的优柔寡断可能是造成贝尼诺自杀的因素活(豆瓣网名):影片最后的镜头很美,看演出时,马克座位在前,阿里西亚在后面,中间还空出了一个座位,象征着贝尼诺,或者是为他留出了一个座位,这个设计很有意思。
影片中两个男人对爱情的表达不同,两人的感情、性格都不同。
马克的优柔寡断——他没有告诉贝尼诺他所念念不忘的阿里西亚已经醒来了,可能就是造成贝尼诺最后服药自杀的因素。
不对她说,就死了;对她说,就醒了过来张超:影片的一些细节,我们不需去细细探究,我们又不是侦探。
我觉得影片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告诉我们,像贝尼诺那样每天坚持“对她说”,最终阿里西亚应该是感受到了,也听到了,所以她醒来了。
范达明:俗话说,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出花来。
第一对男女,因为他不对她说,她就死了;另一对男女,因为他坚持对她说,她就醒了过来。
另外单就对植物人的护理来说,像贝尼诺那样连续四年对患者的精心护理,确实是令人感佩的,当然这里还有他对她的达到极致的爱怜的因素在里面。
怀孕导致分娩生孩子或者就是植物人苏醒过来的前提条件杨越辉:假如阿丽西亚没有被怀孕,或许就根本不会醒过来,正是因为怀孕才能导致她有了分娩生孩子这样剧烈的身体动作,反而使她醒了过来。
范达明:对,某种意义上说,阿丽西亚的怀孕就是坏事变好事。
可以这样说,怀孕与分娩是她最终从植物人苏醒过来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者就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这就把观念化的“对她说”进一步又物质化、身体化了。
影片中插入的“片中片”默片《缩水情人》的故事,可以说是对于这个思想的隐喻。
它把男人极度缩小,女人极度放大,让整个男身完全进入女人里面。
这正是阿莫多瓦的女权主义的体现,更可以说是在此达到了对女性之崇拜的最高表现。
而怀孕与分娩,当然属于女性之最女性或最母性的行为方式了。
银幕向我们展示着人间既极端离奇又优美华丽的爱情故事蔡玲: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这又是两段凄美、悲悯的爱之歌,怪不得该片获得各大电影节原创剧本奖。
贝尼诺对舞者阿里西亚的“无我之爱”远离世俗的爱情,他爱她的一切,爱与她有关的一切,这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
当他从律师口中知晓自己被剥夺了这一权利的时候,他再也找寻不到存在的意义了。
阿里西亚被世俗的“罪”唤醒了,可贝尼诺却选择了永远的沉睡。
看到这儿,泪腺开始分泌了。
但他到底从律师口中知道多少有关她的信息,剧情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他知道她已被唤醒,他还会选择去天堂享受与阿里西亚爱的对话吗?影片充满着不经意的伏笔和细腻的情节,华丽而流畅的细节,让不同的观者产生不同的解读。
两对爱情的相互映衬,两个男人的情感流露,马克比贝尼诺稍显世俗的爱情观,两段感情的铺开显得很合情,但似乎在现实中又显得不合理。
银幕向我们展示着人间既极端离奇又优美华丽的爱情故事。
我们对于这种极致的美唯有接受、感概、唏嘘和膜拜。
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走进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但这也正是阿氏电影一种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2012年11月15-16日整理(个别发言记录有缺失)
“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就不再哭泣了?” 如果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男性缺席的影像文本,那么《对她说》则是一个女性失语的影像文本。
阿莫多瓦用两组不同性别的故事,在对比和延续中反思男性和女性的命运,构建的是一个“人”的世界。
而《对她说》的探究意义是更加颠覆的,超越了阿莫多瓦以往的传统女性主义电影的风格,用两位多愁善感的男性与两者共同失语的女性伴侣,用悲剧而动情的叙事在自我的认知与探索中,带着悲悯和温情的目光对世界进行了一次深刻地注视。
女性与男性世界的隔阂 , 就如同一块镜子的两面 。
女性站在镜子的背面 , 如同在一片黑暗的大陆上进行着孤独的舞蹈 , 而男性只有通过对镜像的辨认 , 才能穿越那一个无法交流的境地 , 获得精神上的归属。
镜子作为喻体而存在 , 在现实社会中男性是映照女性的一面镜子 , 女性反过来也是映射男性的一面镜子 。
一句话评价——“透过男性的世界来映照和透视女性世界 , 并探索男性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关注来完成自我身份验证的过程”。
在《对她说》中,两个女主角都被设定为深度昏迷者 , 这是一种对女性话语的孤立与对女性身体的桎梏 。
而两位男性,比起主流文化里的硬汉形象,更像两位多愁善感的守护者,在对被失语女性的守护的过程中,建立友谊、认定自我价值。
阿莫多瓦构建了两个意识死亡的女性,这无疑也是对所有女性的建构——对男权话语的打击和反驳,妄想在女性的世界里担任起救赎者的男性,如同舞台上男舞者一样,并不知道下一秒的女舞者将会扑向何方、遇到怎样的危险,只能慌张无措手忙脚乱,在黑暗中混乱前行。
阿莫多瓦用充满所谓“女性气质”的男性,在对女性的拯救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拯救。
在剧中剧的默片中,变小的科学家在爱人巨大的性器中消失,向如画般的身体的理想化的回归,这具有爱恋和回归母体的意义。
而默剧的结果也暗示了男主贝尼诺的死亡,一种被贝尼诺称为“逃跑”的形式。
在照顾了昏睡思念的她之后,她在怀上贝尼诺的孩子并在分娩的过程中唤醒意识后,却永远不会被告知将因此入狱的贝尼诺的存在,她依旧活在男性的话语权中,是一位被现实禁锢的平常女子。
很显然,阿尔莫多瓦给予了男性拯救女性这一行为一个十分无奈且悲观的结果,反而是男性——贝尼诺在经历这一切后选择了死亡:在女性的庇护下得到了另一种永生,得到了更为广袤而富饶的自由。
“强悍不是力量,温柔也不是软弱……在男性和女性之间和两者周围,有一 块广袤的、尚未勘测而激动人心的认识领域。
这里,我们寻求的解放正是我们人性,而不是什么男子性或女子性,人类的心灵是没有性别的。
”
我爱你。
直到今天才敢说出来。
而你将永远听不到。
为什么,为什么爱情永远不能相互交流。
到头来,仍是一场蚀骨的寂寞。
——题记看起来极其痛苦,疯癫般沉默游走的女人,和一脸茫然,跌跌撞撞为其推开障碍物的男人。
之间完全没有交流,只有男人眼里的关切,紧张和害怕,微微透露了一丝情感的联系。
他明明是关怀她的,却根本不敢靠近,而她又为谁痛苦乃至绝望,谁也说不清。
阿莫瓦多的电影《对她说》,一开场的这出默剧《穆勒咖啡馆》,在女性悲怆悠长的唱腔里,已经替影片打下一种难以言语的忧伤基调。
从来只有女人独自絮絮叨叨,男人沉默不语。
这一次换女人沉默了,男人的爱反而琐碎绵长起来。
这部电影表面上写两个男人与各自的植物人女友的故事,其实是以极端的方式表达对恋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理想的一种绝望。
敏感的马可,他的心里怎么会有那么忧伤的情绪?
看默剧会流泪,怀念起自己的前女友会感伤,听到吉它歌手唱《鸽子》的颤音时也会跟着心碎不止。
与他相比,身为斗牛士的莉迪亚倒更像一个男人,她火热,任性,倔强。
我觉得斗牛的第一场戏,莉迪亚与公牛之间不断你进我退,周旋挑拨的节奏,仿佛隐喻了强势的女人和男人之间的情感格局。
骄傲的莉迪亚,浑身淌血的公牛,谁胜谁负好似一目了然,然而下一场比赛,莉迪亚几乎被狂野的公牛撕碎,浑身血泊倒在斗牛场上,这也预示了她命运的悲剧。
男女之间,倘若变成了攻守往来的战争,结局都不可能有胜负,只有你死我活。
而莉迪亚的脆弱,她在婚礼上的眼泪,她柔情的吻,只留在马可的心里,只有马可知道,她其实是个布娃娃,心里有好多伤,却硬要显得那么强硬。
但是马可却不知道,尽管他默默无望地爱着莉迪亚,却永远不明白她为另一个男人伤的有多深。
因为他们时间错过太多次机会了,他不停下来听她说,她便不说。
另一个男人,贝尼诺爱的明朗而单纯。
他是护士们口中像传教士一样纯洁的男子。
暗恋的舞蹈班女生艾丽卡出了车祸,成为植物人,他恰好是她的护理师。
四年以来,为她按摩,洗澡,读书,化漂亮的妆,扎头发,阳光好的时候推到外面晒太阳,且不忘记给她戴上太阳镜。
他做的一切,像对正常人一样自然。
每天对艾丽卡不断的说话,这曾让马可觉得十分愚蠢。
可是贝尼诺坚持:“跟女人说话要有耐心要轻柔地抚摸他们要记住她们存在她们存活着”没错,我相信这是号称拍了一辈子女性电影的阿莫多瓦的心里话。
其实男人也一样,渴望被温柔,完整地对待。
谁都不愿意被逼到像《穆勒的咖啡馆》里的人一样,用绝望的要死的沉默,疯狂,哭泣,自残来表达内心的伤,不是吗?
记得影片中有个小细节,好几次镜头闪现贝尼诺家里的一帧黑白照片。
应当是其父母的结婚照。
她的母亲极美丽,酷似艾丽卡。
在它旁边,摆着艾丽卡昏迷时,贝尼诺为她拍的照片。
贝尼诺是个表面看起来很憨傻懵懂,其实内心与马可一样脆弱纤细的男人。
他每天梦想着和艾丽卡结婚,买漂亮的家俱。
家,是他心中最温暖的一抹亮色。
童年经受父母离异的创痛,又在家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二十年的他,内心好似一片白纸。
他一辈子只懂得呵护女人,观察她们的需要,揣摩她们的感受,然后用尽全力保护她们,让她们免受伤害,他就像《穆勒的咖啡馆》里面急着挪开桌子和椅子,为女人清开道路的那个男人。
他爱的纯粹而懦弱。
提到《对她说》,必然会提的是那七分钟的电影默片《缩小的情人》。
为了那句“爱你一辈子”的承诺,缩小了的男人为了爱女人的身体,宁愿一辈子牺牲掉自己,给她最隐秘而真实的愉悦。
沉睡中女人的胴体,好似大地一般原始而美丽。
阿莫瓦多想要通过这一段来说什么呢?
贝尼诺对艾丽卡说,我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内心很困惑。
他一边轻柔地第几千次地按摩艾丽卡的身体,一边自言自语不停。
接下来的情节,艾丽卡怀孕了,贝尼诺被指控强奸,进了监狱,被当作疯子,所有人都拒绝探望他,除了马可。
在探监室,马可的影子与贝尼诺重叠在同一扇玻璃上,倏然明白了,他们原来是一样的人。
他们都是永远放不下过去,爱得又烈又感伤的男人。
只有他们相互懂得,只有他们能用掌心隔着玻璃紧紧相贴。
我想,贝尼诺并非是因为被引诱的犯罪,因为处子的他,面对暗恋女子的裸体长达四年,完全用不着等到这个时候来犯罪。
他满心里,只想学那部电影里自我牺牲的男子,用所有的爱去让她愉悦,或许,或许可以将她唤醒。
他的困惑,是不明白电影里的这种愉悦是否真的存在,他只有照顾女人的经验,却从来没有恋爱过,也不知道怎样可能伤害她。
最后,贝尼诺自杀的时候,我哭了,他不想活在一个“连她的发卡都没有”的冰冷世界.没有人再像贝尼诺那样善良无畏地去爱。
马可第一次学会对着一个没有知觉的人说话,是在贝尼诺的墓前。
他告诉他,艾丽卡醒了。
而那个用了所有的力气来爱她的人,在她耳边唤醒他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影片最后的一段默剧,极少有资料告诉我是出自什么剧。
上半场,是一个穿着背带裙的女人,好像是一个明星,在一排男人的手臂上,像在海浪上漂浮。
后来又有人将她举高,好似自杀,她卧倒,又被人倒拎起来折磨。
自始至终,都有男人举着麦克风聚光灯追随着她,而她只是闭着眼,好似痛苦地,一次一次地叹息。
这一段,马可又忍不住湿了眼眶,大概是想到了生前饱受媒体折磨的莉迪亚,他心里晓得女强人的痛苦,在表面的光彩下,在男人的夹攻下,她们濒临崩溃的灵魂,无话可说,惟有叹息。
我知道阿莫多瓦最后给了一个略带悬念的完满结局,但是不知怎么的,依然觉得内心沉满忧伤,无法说出来。
我一遍一遍的听着那首令人心碎的《PALOMA》,只听见他们唱:咕呼咕咕咕……鸽子啊 咕呼咕咕咕……別哭啊 石头不懂得,鴿子阿他们不懂得爱情阿。
……
两个变态gay奉献了那么多,还真是感人呢。
没看完
好像导演想要说明要让植物人清醒的两个方法:1. talk;2. ML~~ sorry,是我太肤浅。最爱那首石头不懂得鸽子。
变态= =
我若是女主,绝对无法接受别人在不过问我意志的情况下以救我之名侵犯我,宁愿死。我若是男主,宁愿对方在清醒的情况下拒绝我,也不愿在对方无法选择的情况下占有对方。这故事里,我只看到一具空洞躯壳像娃娃一样被任凭摆布,一个人从头到尾只用自己想法解释对方,不曾真正理解对方,这不是爱情只是自恋
虽然这样的单恋确实很让人感动可是男主这样的行为 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班尼诺绝对的是心里变态这样表达什么 拿着工资做着自己分内的事还要表达出他这是爱?变态
没看懂
阿莫多瓦好像有种魔力,不管是直男、直女还是男同、变性者,他镜头下都格外地感性温柔。
qjf偷窥狂的自我感动
注意深く見つめ、話しかけ。窓から身を乗り出し、時が過ぎるのを見つめるだけ
男性的主动(以实际动作即言语亲身参与)与女性的被动(接受信息的容器)构成对立以此证明沟通无效,言语者实际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并被不断提醒),这是其一;其二在于两性身体不对等,在默片段落集中呈现,巨大的女性身体(男性视角)如神迹般存活运动,身体缩小的男性利用原始欲望驱动完成宗教式的献祭以得到母体庇护。非自然的外物(言语、药物)构建出(上述)性别渴望,同时也构建出抵抗策略:与皮娜在《穆勒咖啡馆》中展示的逃逸企图不同,静止陈列的身体是女性对外界恐惧与挣扎的“消极抗争”,但两者都攻击着主导的男性权力——男性只能远距离观看而无法实际进入(否则面临死亡)女性世界,然而这种直接的性别落差存在自我规范化的倾向,需要提防。
对她说,哪怕她永远都没有知觉。
不舒服,真的不舒服。全片男性视角,总有自我标榜的嫌疑。我不懂导演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讲述一个如此稀松平常的“我爱你所以我愿意照顾你”的故事。和仙仙说,这电影名叫《和她说》就说明了很多问题,我觉得该片应取名《他废话好多、而他却不敢和我说话》。
看完之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对她说》、《闻香识女人》、《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香水》到底哪部更恶心啊?想了半天也分不出来,干脆全都最恶心好了🤗纯粹的恐怖的,强奸故事,居然美化成了真爱,毁灭吧,累了。短评里那些给出五星并说好感动的人,我对你们送上我最真诚的祝福:祝你们也能遇到这样感人的爱情🤗只能说阿莫多瓦喜提我对他作品的第二个一星😅全程没有任何感动,只有男性视角下的对女性的侵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也是,《对她说》也是,作为女性我只觉得非常难受。拍的很纯爱也无法掩盖一个强奸故事。
他一直在对她说,却永远得不到她的回应。这是一种单向出发,但无法抵达目的地的爱,是亲密接触过后的无法自拔。也因此它让人困扰,令人痴狂。爱情太短,遗忘太长,寂寞忧伤的时光里,就算奇迹上演,鸽子也不会飞回来。第3000部标记。
好看但是不舒服。。。怪怪的- -
他走进她的身体里,再也没出来。将爱的真谛彻底具象化。爱的无限付出意味着无怨无悔的自我泯灭,可也许最终只换来她梦中的一声轻吟。
阿莫多瓦的其他奇情我能理解接受,这部能理解但很难接受,以为最尊重最懂女人的男人居然会强暴女人,最想知道alicia的角度和看法,但阿莫多瓦却把她拍成了一美丽的物件。
爱情可以美化奴役,美化rape💩
是堤坝窗前徒劳等待的古巴女人,是贸然钻进伊人胴体的袖珍男人,亦是梦游时推开椅子怕她磕碰的悲伤男子。君当磐石,窗边翩若惊鸿早已一眼千年;妾作蒲苇,愿放弃一生令你忘记帐篷外的裸身少女。百转千回的文本,赤黄浓烈的粉墨。生怕惊扰了白鸽,我却像个默片里的主演,虽有千言万语,始终无法对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