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友推荐看得这个片子,他是个有点文艺气质的理科男生,会推荐我看带点小忧郁的片子,所以当听到这个一般般的名字,又看到是韩片时,我真是没多大兴趣。
片子在机子里放了很久,直到这个安静的夜晚,12点,决定看一点儿,困了睡觉。
结果从电影四分之一处开始哭,一直哭到结束,拉回去听主题曲,一听就飙泪,最后演变成了在屋里嚎啕大哭,好久之后才停下来。
在评论”信念是轮回的爱恋“里作者说,无论本身的故事脉络如何,一切优秀的爱情桥段,无非只是一剂催情的旁白,每个人都只会在自己的故事中哭泣。
是的吧,我就是哭死在自己的故事里了。
初恋对我,不是第一个喜欢过的人,而是第一个爱过的人。
以下是我长长的发泄式回忆录,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关于这个人的。
没兴趣的童鞋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 在北京学德语的那些日子,我的前排坐着一个瘦瘦的清华男生。
他人很风趣,又懂很多人文地理的东西,是班上很活跃的男生,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他经常和我说话,又要我和他坐同桌。
我一直拒绝。
因为我喜欢安静的一个人待着。
我是插班进去的,对德语没什么热情。
每天就是盼望赶紧上完课回去打游戏。
我也不打算和这些同学熟识,没有接触新朋友的愿望。
我只是在北京办签证的同时,顺便学学德语。
但他天天说,天天说,直到把我说烦了。
不就是同桌么,往前移动一排而已,也不会死。
课程进行到中期,我逃课越来越厉害。
但他会在一大清早发短信,游说我去上课,或者课中时,发信息说今天老师讲了什么什么,你快来之类的。
或者每天下课前让我保证第二天来上课。
实在游说失败的话,第二天去上课时,他会递给我一沓笔记,说是给我复印好的。
有一天照例逃课,上完早上的就趁中午他不在背上书包就跑——因为他真的会用各种方式让你留下来上课。
结果才走到北航北门,就被他一条幽怨的短信整没辙了,他说,小A要走,他打算下午叫大家去川办吃饭给小A送行。
我只好说,那我下午去。
吃饭时他坐我旁边,很照顾的给我夹菜。
他真的很细心,但是我却觉得和他的气氛有一些不太一样了。
从那顿饭之后,我更加避开他,他一直说要带我去吃西门烤翅,都被我拒绝。
我不想在出国前给自己添乱。
终于,在我们最后一节课后他对我说,今天错过了这个免费导游,就没机会了。
他用一辆破破的自行车,载着我从展春园到五道口,再到清华。
一路上给我讲很多好笑的事情,说他宿舍的哥们们,洒哥、文西、小明,说清华丢车很厉害,说各种各样的事情。
临近北大时他问我,你知道这么个说法么,北大是鱼翔潜底,清华是鹰击长空。
因为北大自杀都投未名湖,清华自杀都跳主楼。
我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得肚子疼,那一瞬,我觉的自己也许有点喜欢这个人了。
那天过的非常愉快。
他带着我和他哥们文西去吃鸡翅,然后又用那小破车载着我在清华里面乱转,给我指他住过的楼,我只是傻傻的跟着他东看西看。
是啊,我好奇心这么重的人,在北京4年竟然都没想过去清华玩。
晚上他送我回去,只是笑笑,什么都没有说。
以为就将这样不会再见。
结果一周后德语班组织散伙聚会,毕竟大家天天相处四个月,也有些感情,要搞得正式一些,先看电影后唱歌。
看电影时我们没有坐一起,电影中间他发短信,像个小孩子一样赌气的说,哼,XX大哥抢了他的座位。
我看他,看到他也在回头看我。
去钱柜K歌,大家唱的热火朝天。
他唱歌不错,又超级会拉气氛,大家玩的十分尽兴。
他跑前跑后,最后稍微安静一会在我旁边坐下,突然伸手示意我离近点,他有话说。
周围很吵,我很自然的就靠过去,他突然在我脸颊上轻吻了一下。
我看着他,他看着我。
我觉得当时全身的血都涌到头上了,幸好包厢里很黑看不见。
我站起来,坐下,又站起来,又坐下。
完全的不知所措了。
他说,我们出去走走吧。
后来他说,当时很怕我给他一耳光。
后来我说,我当时都没有反应的能力了,哪能想到打你一耳光这么高深的点子。
再后来,就在一起。
在一起的一个月,生活点滴如今仍历历在目。
我就像个温柔的小妇人一样,穿他的衬衣,在他和哥们看历史剧讨论的云里雾里时坐在旁边吃瓜子,大半夜站在大门口给他开门,在他打游戏时从后面搂住他的脖子,和他边走路边对诗,当他静静的坐着看一本厚书时伸手抱着他的腰,或者,一直盯着看他长长的睫毛和微笑时会露出的虎牙。
再后来,我出国。
再后来,他开始犹豫留国内发展。
再后来,他给我的信件越来越少。
再后来,他开始拒接我电话。
再后来,我在绝望中提了分手,他说,好的。
在一起,或者分开。
爱情无非这两种形态。
我很爱他。
如果他没有变心,是的,后来我辗转得之他在还没有和我分手前就和他前女友复合了,如果他没有变心,我会一直爱他,我对他的感情如此强烈和持久,以至于我第一次对自己动荡的感情有了坚定的信念,我相信自己会一直爱这个人,不管多远,不管多久。
我不敢说我会永久的爱一个人,但这一次,我本希望和他走一辈子。
他见过我父母。
妈妈不喜欢他是南方人,不喜欢他个子矮,不喜欢他学法律,都被我一一驳回,未料到最终换来我一句滴血的”分了“。
我说的很轻巧,怕父母担心。
但是这伤却永远的刻在了心里,刚分手时,常常觉得自己要在这痛里窒息而死。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爱一个人是这种感觉,是这样的,是不在身边的时时挂念,是接到电话时的欣喜若狂,是早上站在楼下等邮差的执着,是恨不得将心掏给对方的狂热。
原来我之前多年感情都不是爱,原来爱是伴随着仇恨的,爱多深,恨多深。
从此,我就害怕看到甜蜜的爱情了。
那甜蜜,因我的记忆而变成了炼狱。
我就是害怕,就是害怕,别人的甜蜜,今时今日竟还能令我哭泣,关于这个男人的记忆就如毒蛇一样缠绕在我的心上,让我痛苦,让我窒息。
我也害怕看到美好的爱情被迫分离。
看着屏幕上男女主角的无奈,我只能在屏幕外拼命的掉泪,我爱这爱情!
不要让他们分开,不要!
还有什么比两情相悦更幸福,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所以,我还是决定以后不看爱情剧了。
喜欢的,是这片名。
假如,爱有天意。
我们常说,感情,是需缘分的。
一个缘字,涵盖了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因由。
缘分,是天意,是安排,是注定,是宿命。
韩剧,一贯的精致,唯美,温婉,一步一扣,都缓慢轻细。
俗套的剧情,关于两代人的情感历程。
这一代的遇见,背离,错过,下一代的相遇,相知,牵手,时空错落交织,情节铺展绵延。
如影片里的那条河,贯穿始终,温暖又哀伤。
午后明媚的阳光,穿透窗外浓郁的树荫,散漫一室。
白色的窗帘在风里飘飞。
是夏日里静好的辰光。
书信,在落满尘土的盒子里,被风吹得四散,一封一封,轻轻的,随风而起,飘飞而去。
深藏的往事,就这样,破尘而出,蜿蜒清澈。
镜头拉开。
满眼的绿色。
青山青水。
是一回眸的遇见。
他在河里,她在牛车上,遥遥的相望,挥手致意,微笑问候。
彼时,她白衣,碎花裙,纯净美好,羞涩娴静;他,温和憨厚。
小木屋,暴雨,瓜棚,西瓜,河边,萤火虫。
两颗年轻羞涩的心,慢慢靠近。
她捧着萤火虫离去,细致呵护,珍爱如掌心里的宝。
她赠与他的定情信物,已把情根牢牢种下。
再见时,他成了泰秀最好的朋友,她却成了泰秀家里订下的未婚妻。
两个家庭间的政治关系,折磨三颗年轻的心。
瞒了泰秀,偷偷相见。
有隐蔽的愉悦,欢喜,也有相望不相守的凉薄。
舞会上的眉目传情,信笺里的深情相送。
终究也抵不过现实里横亘的距离。
情感的暴露,家庭的阻扰,尤其是泰秀的自杀,如一座山压下来,重重压在他心上,使得他抉择远离而去,奔赴战场。
她拍打着火车窗,追着火车跑,哭着喊,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一定要活着回来。
伤感的乐音响起,火车滚动,碾碎的,是一片又一片的伤心。
历经沙场,他没辜负她的期望,活着回来了。
却盲了眼。
在生死悬着的那一刻,他依然要去枪林弹雨里,捡她赠与的项链。
生命,置之度外,内心里,念念不忘的,终究只有一个人。
掂掂思量的,唯有一份情。
台词,排练,演习。
所有要说的话,要编排的言语,他练过了。
只为再相见时,遮掩住自己盲了的眼,只为她之后的幸福。
她哭了。
眼泪,一滴一滴落下。
谎话,被识破,谎言,却还是让她信了。
她嫁给了泰秀。
一段感情,就这样擦肩而过。
是呼啸而过的风,经过,吹得人心疼。
几年之后。
往昔河边。
她流连于此。
他的骨灰拖人带了过来。
这是他,死的遗愿,至死,都魂牵梦绕的地方,是初遇的地点。
骨灰洒在河面,一辈子,都停留于此。
他用生命,诠释了生死不离。
二十年过去了。
故事,兜兜转转,惊人的相似。
上代情缘,这代续写。
代写的情书,一样的情话,暴雨中的奔跑,河边飞舞的萤火虫。
上代的遗憾,惆怅,都得以弥补修复。
宛若前世相错,今生携手。
信物,百转千回,最终归入她女儿手中。
一对年轻人,含泪相拥。
她的女儿,他的儿子,带着他们的未尽的情意,继续未尽的爱恋。
夕阳西沉,年轻的身影携手并肩。
从此,天荒,与地老,踏遍岁岁月月,不再离分。
温暖的镜头,徐徐缓过。
心,被雨水剔透,湿润缠绵。
俗世男女,渴慕最多的大抵就是一份情,干净的,暖熏的。
有些渴望不可得,有些生生相错,有些寻求一生,也碰不见自己要碰的人。
沈从文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的人。
语气里,可见微微的自得,满足,与沉醉。
时间无涯的荒野里,遇见了,尘埃里也会开出花来。
飞蛾扑火,亦是轰轰烈烈。
遇不到,空空年华蹉跎而过,才是哀。
爱过一场,无怨无悔。
喜欢的几部电影,都是回溯而上的河流,沿着河水缓缓后退,望见最初始最深埋的情感。
比如《情书》,比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吹开岁月尘土的掩埋,这样的清澈,这样的简静。
回了头望,青葱华年,通透辰光,只是一个愣神的时间,已然过去。
手心里,是想用力攒紧却仍空空的虚,生生的疼。
一个夏季,在河边,遇见了你。
赤脚走着,浅浅踩在,柔软的土地。
提着裙,一步步,向我走近。
远远的看见,你眼中的笑意。
而身后的足迹,左右交替,不偏不倚。
只有阵阵的清风,伴着蝉鸣。
你说想去,对面的鬼屋。
好像那里,可以满足,你小小的好奇。
河边有条小船,还有绿草地。
你在欣赏,沿途的风景。
而我偷偷在看,风景里的你。
午后时分,屋旁的树木,遮了日光。
暗暗的,有些阴森。
紧紧的跟着,推开了那门。
突然跳出的野猫,把我们吓得不轻。
在阵阵尖叫声中,下起了大雨。
跑回岸边,远远的看见。
那条小船,在风雨中,渐行渐远。
相视苦笑,只好沿着小路,往回走。
不远处,有个草亭。
因为路滑,你扭伤了脚。
便背起你,跑向那里。
那个草亭,虽然不大。
却也能遮些风雨,就像一个家庭。
而淋湿的你,紧紧的抱着自己。
递给你一块,拧干的毛巾。
你只是,静静的看着我,微笑不语。
夜晚悄悄来临,星儿眨着眼睛。
远处的山幕,与夜色相映。
淡蓝的天宇下,勾勒出两个人影。
经过一木桥,抬眼,满是流萤。
便捉一只,送给你。
轻轻的接住,放在手心。
温柔的看着,好像在守护爱情。
那夜,桥上的你。
静静地坐着,清纯而美丽。
水中的月影,微漾着波心。
洒下的温暖,化为你的柔情。
在爱里,可以看见,你透明的心。
对不起,唱反调了。
诚然这是韩国大导演郭在容的作品,可我觉得这和时下的那些封面上画着美丽的女郎的言情小说不无分别。
刻意营造的浪漫在片子中无处不在。
线索:大家小姐和童年傻头傻脑的男孩。
快乐、无拘无束、自然的情感萌发。
尤其是堪称经典的浪漫场景,萤火虫围绕下的河边,小桥,美妙的礼物。
一场唯美的梦境。
基本满足每个等待浪漫、期待浪漫的人的想象。
在我看这些煽情的手法像是在温习功课。
相遇、朋友的未婚妻、友情、不忍的背叛、无可奈何。
当然自杀的场景还是比较震撼的。
革命、战争没有什么别的意味除了表现男主角深沉的爱意外只是为了凸显命运的转折、男主角有了残疾后对女主角的告白,痛苦的分别,缅怀。
儿女的重逢,缘份的不可思议……这些情节在若干肥皂剧中已经表演的不厌其烦,甚至后者比之更为赚人眼泪。
此片集肥皂剧情节之大集,完全走纯美路线,孙艺珍这个纯情女掌门起了很大作用,在片子中欣赏她那张脸就足够赏心悦目的了。
当然最值得称赞的就是电影原声音乐确实美妙动人,很深沉很凄美。
听过让人难以忘怀,对影片那些唯美的镜头衬托的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此片难称经典二字。
还记得高二时在夜里哭得稀里哗啦。
电影以清新的画面,从梓希母亲的情书开始,一步步走进那个年代的回忆。
那时的相遇与喜欢都是简单纯粹的,并且坚定不移。
即使有家庭、战争的阻碍,相爱仍然就是这么自然的发生了,而正是门第差别,让美好朴实的感情开始走向轰轰烈烈的发展。
后来俊河的参军,分别让两人走向了比较套路的结局,至少在珠喜和俊河重逢之前,我真的差点以为这样就结束了,而我真正开始泪点崩溃从这句台词开始【我现在在哭,你见不到我的眼泪吗?你为什么要隐瞒你失明的事实?】其实讲不出为什么哭成那样,感动也需要理由吗?
梓希和尚民,相似的发展,不一样的结局,也算是圆了大家对美好结局的期望吧,具有现代意识的他们更加有勇气也能更自由地追求爱情。
感谢我们有缘,感谢我们相遇。
我们不止需要现实的故事,也需要艺术性的表达,人就是这样变得丰富有趣的啊。
当阳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当朦胧月色洒在泉水里,我思念你。
张开耳朵,当你能听到你的心跳,你爱的人也正在爱你,闭上眼睛当你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你爱的人也正在爱你。
最近一个人在北京,工作较之年前也轻松了不少,于是盘算着每天看两张片子,每个星期消化一本书——片子多是老片,书多是新书。
下班以后找家小饭馆吃饭,方便快捷是大前提,味道能咽下去即可,7点以前赶到家,脱光上床,腿上摆张桌子,电脑就在面前,床脚是音响。
看完一部洗澡,接着继续或者停留。
至今已经坚持了3个星期。
我很满足。
也有一些惶恐。
——大概我们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吧。
少年时什么都喜欢去争;自以为争到些许以后,步入自信自负自恋的三部曲阶段,笼称之为“自慰”;接着是遭受打击;过后明白之前的那些“些许”原来太过幼稚,所谓“自慰”竟是不客气的自我强奸;绕过一圈,终于心平静气,又对一切恐有戚戚,惶惶不安。
总之不得善始,不过话兜回来,又有多少人能得善终呢?
心里尚有惶恐,至少说明,我还有青涩的成分。
这又让我满足。
说到青涩,脑海中一晃而过的是韩国电影《不可不信缘》,周末才又看过。
还有个名字《假如爱有天意》,两个译名,两种味道,都还不错。
对这类电影,我是颇有好感的,简单干净,不拐弯抹角,也不动哉检验观者智商。
所以耳根清明时,总喜欢翻出来安静地看,听听配乐,再看看美女们如何绞尽脑汁地拼命想将自己融化掉。
中途睡个小觉也无伤大雅,醒来正能赶上结局。
我对韩国人的东西好感原本不高,最近更趋直线下降之势。
不过不得不说,韩国电影委实已经甩了我们的第四第五第六代们几十条大马路。
《老男孩》的前卫,《空房间》的诡异,《实尾岛》的厚重,《华丽假期》的深邃,《美人心》的细腻,再来就是《不可不信缘》的唯美。
这个和文化浑没关系,只是理念和技术。
纯粹爱情电影看的最多的是《情书》和这部韩国片,前后加起来,我大约已经看了四遍“爱有天意”。
这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奇迹——自己也搞不懂为什么——不过肤浅就肤浅好了,这方空间,我想我要保留。
和大多数朋友的评价一样,这部电影故事一般,但画面很好;节奏一般,但音乐很好;表演一般,但细节很好。
以上诸点只具其一,电影便有观看的因头,更何况一半之多?
俗套的故事并不是毒药,俗套中加入有趣的细节,也尽能成为有趣的俗套。
装有情书的信盒开启尘封的故事;俊河和珠喜鬼屋前的惊声尖叫和相视大笑;泰秀上吊以前的迷离眼神;门把上的项链;反复开合的路灯;围墙上的印有时代烙印的电影海报;大雨中一把握在手上却不曾打开的雨伞;在俊河的儿子尚闵,和珠喜的女儿智惠间缓缓切过的画布;在俊河和珠喜的餐桌旁,一座被移走的钢琴玩具;两张重叠的画面,栈桥物是人非,萤火虫的卑微光芒却在两个男人、一对父子的手心中幻发出同样的光芒;最后是跨越时空的爱恋,尽管从一开始就能猜到这两条平行的爱情线终将汇合,但在项链将他们串联起来的一瞬间,还是很难不被感动。
这一段是关于童年。
《不可不信缘》描绘的那个属于俊河、珠喜和泰秀的时代,在韩国人的记忆中是美好的岁月,这大抵和我们缅怀逝去的八零年代一样。
很小的时候,回高邮乡下,也玩过抓屎壳郎的游戏,自然对这种乐趣感同身受。
珠喜摸了一下俊河手中的屎壳郎,熏臭间情愫既定。
同是城市里来的俊河明明胆小,却满口答应陪珠喜去鬼屋耍玩,两个人被乞丐吓得尖叫不止,又在明白真相后顽皮地再次放声尖叫。
这是整部电影处理得非常出彩的桥段,简单得令人心悸。
整部电影孙艺珍的表演并不如何出色,但这一场景演绎得惟妙惟肖。
坦白说,从宋慧乔尝试成熟路线以来,孙艺珍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韩国第一号清纯女星,可是我仍然觉得,她将最美好的美丽留在了这部五年前的电影中,远胜更之前的《醉画仙》,和后来的《脑中的橡皮擦》、《外出》甚至大名鼎鼎的《恋爱小说》。
电影里的泰秀很让人喜欢,这个个子高高的单纯善良的男孩,木讷又忠诚地搀扶起朋友和未婚妻的爱情。
韩国人习惯这样处理故事,两个相爱的人注定不能在一起,不过柔弱的女孩身边,又注定有一个观众愿意接受的男孩。
这种俗套大体可以解释韩国电影的煽情路数。
泰秀求俊河帮他写情书,然后顽皮地表演起“放屁舞”,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中学年代,纯真的美好,纯真得没有一丝杂质。
一塌糊涂。
这一段是关于初恋。
读一本爱情小说,抑或看一部爱情电影,倘若你指望在故事中寻找主人公的感动,那么要不就是你一无所获,要不就是作家和导演愚笨得无药可救。
无论本身的故事脉络如何,一切优秀的爱情桥段,无非只是一剂催情的旁白,每个人都只会在自己的故事中哭泣。
电影中的爱情击打到了你的柔软深处,你便说好;倘若擦肩而过,你便曰平平。
就是这样简单。
而,初恋,也是这样一件简单至极的事情。
俊河和珠喜面目清澈,在舞蹈课上翩然起舞,辗转过几个舞伴,终于将手牵在一起,复又快速分开,彼此眉目间温存笑意,那是挡不住的情愫。
初恋确实是抵挡不住的,可是你终究要记得,初恋之所以称之为初恋,因为它往往只是开篇,而不可能是终结。
所以曾经不可阻挡者,总会石烂水枯,散化在凄迷的雨水中。
对俊河来说,阻碍者是偏见、友情和残疾;对珠喜来说,阻碍者是世俗、战争和谎言。
当谎言在电影的结尾用一句话揭开时,珠喜抱着年幼的女儿嚎啕大哭,你说,这究竟该是美好呢,还是残酷?
郭在容在纯粹的爱情故事中,强要介入时代的因素,哪怕破坏固有的情调也在所不惜。
所以我定要投他这一票,这是韩国导演的功力,也是中国导演所欠缺的风骨。
这一段是关于你我。
《不可不信缘》的电影音乐好评如潮,相较于主题曲,我更喜欢插曲“你对于我,我对于你”。
在电影中,这首曲子一共出现过四次,包括一段几乎完整的版本。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这首歌近乎迷恋,曲子的演唱者是一个三人组合,名字古怪,“骑脚踏车的风景”,出过一张专辑,名字也古怪,因为也叫《骑脚踏车的风景》。
感觉这个组合和早期的Beyond有些像,贝司尤其出色,不过长得就磕碜多了,这也应了一个真理,才华往往和相貌呈反比。
由此推断,周杰伦的才华大概一般,因为他长得并不怎么丑。
说音乐只是话题的由头,但这首“你对于我,我对于你”确实教人浮想联翩,俊河、珠喜、泰秀、尚闵、智惠,五个人几乎将“你我”的关系阐释完全,朋友、同学、初恋、爱人、父子、母女……每一对关系自成一段故事,细想,这是多么奇妙处。
这一段是关于梦想。
应该说,战争场面处理得比较粗糙,爱情片估计没有这么高的特效预算,所以也加深了影片的“假”。
这里还有很明显地抄袭《阿甘正传》的影子,只不过阿甘是返回丛林寻找巴布,俊河是返回丛林寻找项链。
意识形态的差别在这里看得比较清晰。
美国大导演断然不会矫情地让男主角为了一串项链而来回于死亡之间,这样不真实。
但是韩国导演却会,他们坚信“人有多大胆,泪有多大量”的真理。
而中国导演坚信的道理更雷,他们一般会在俊河抓起项链的一瞬间,蒙太奇地插入珠喜在火车站哭着大喊“俊河,你要活着回来呀”的画面,这不是意识形态的差别,这是诚意与否的问题。
炸弹如人意料地来了,在俊河将将逃离丛林的一刻,他被炸瞎了双眼。
然后他回家,告诉珠喜自己已经结婚。
一直到死去,这个外表老实内心炙烈的男孩都在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的恋人,就像面对那个坐在牛车上的阳光般的少女。
这是致死方休的信念。
我反而觉得,和爱情无关。
爱情只是信念的某种衍生。
谁也说不清俊河的梦想究竟是什么,但无疑,他是有的。
他爱护宋珠喜的方式细腻至灵魂深处,就像杜拉斯笔下的中国情人,那样的忐忑、忧伤、迷离、矫揉、孱弱,而又狂热疯癫。
轻手轻脚地按下路灯的开关,轻手轻脚地按灭。
这盏路灯是俊河的梦想和远方,也是他的青春。
他忐忑地走进屋内,对珠喜说:“你没有变,还是这样美丽。
”他眼含笑意,可是他看不见。
这一段关于梦想,以及信念。
总体来说,影片画面很美,音乐很赞,情节很假,效果很好,表演很稚嫩,看着很感动……其实假不假又有什么关系呢,世间一切都是假的,假的美好和真的残酷,你又愿意选择哪样?
反正我要选前者,我又不是阿娇,我才不傻。
有的人明明很假,非说自己傻;有的人之所以能不傻,是因为他愿意接受一点点假……
很早就知道这部影片,但一直不想找来看,后来听到李健改编的插曲的的词,听着很好听,很有感情。
然后最近剧荒,偶然在微博看到一张照片,是一男一女披着衣服在雨里跑,虽然下着雨,却看着很唯美的感觉。
终于是提起兴趣找来看看了。
影片开始其实就是初恋的感觉,跟其它的初恋的故事没什么不同。
唯一的亮点的,编剧在两人去鬼屋时的情景很特别,先是男生害怕的大叫,然后变成女生害怕的大叫,再然后变成两个一起大喊的镜头,给人感觉很特别,我刚想男生把女生摞了自己跑了,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
然后就是两人一起回忆过去的岁月,最后的最后,当下一代的男主拿出女主心心念念的项链时,我终于感觉出这部影片的感人之处了。
虽然说有些刻意,但谁不是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呢。
圆了一个上一代和这一代的美梦。
两三年前的片子,郭在容导演。
一直未看。
这次无意中翻到了,那就看吧。
很唯美的画面。
上一辈人未成结果,下一辈人再续前缘。
其实是个俗套的故事,但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和细节。
风吹落一地鸿书,发黄的信笺,窗口眉目明朗的少年。
往事在镜头的推进中娓娓道来。
三个赤裸上半身的少年在河里嬉戏,珠喜坐在爷爷的牛车上从岸边经过,挥手间情缘既定。
二人相约去相传有鬼的地方,轻手轻脚颤颤惊惊的偷看门里面的未知,之后是一声又一声的尖叫,由惊恐到安心到愉悦再到自嘲的尖叫吧,很有意思,非常喜欢这个片段。
泰秀找俊河帮忙写情书给珠喜,泰秀说:“为了答谢你,就让我来给你表演我的拿手好戏吧!
”之后是一段从臀部喷涌而出的变调的节奏,看至此,忍不住哈哈大笑,好可爱的泰秀!
一段兄弟间的情谊也至此展开。
同样是充当感情中的配角,上一辈那个一紧张就会突然摔倒的高个子的泰秀至纯至真,让人心生怜惜和好感。
而下一辈的秀景则招人厌恶。
一个女人为了赢得爱人之心一边使出种种手段,费尽心计,一边自以为是的觉得他是属于我的,难免有些可悲!
只可惜这样的人世上并不少。
情书、暗地里的约会、舞蹈课上彼此眉目间的情愫……都是很好看的画面,但并未觉得故事象别人描述的那般感人。
看到泰秀因父亲责打和漫骂他得不到珠喜后,在休息室里悬梁自杀、自杀前路过俊河身旁甚至还给俊河一个顽皮且得意的眼神时,我迷惑了。
为什么要自杀呢?
因为父亲的漫骂?
因为自尊心的受挫?
因为对爱情的绝望?
亦或是泰秀的自杀不过是导演安排的导致俊河和珠喜最终分开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戏而已?
终于还是分开了,临上战场前的站台上,珠喜泪流满面,用手拍打俊河座位旁的玻璃,砰!
砰!
砰!
“俊河,你要活着回来呀!
”砰!
砰!
砰!
“俊河,你要活着回来呀!
”砰!
砰!
砰!
“俊河,你要活着回来呀!
”……看到这里时,我忽然想起《东京爱情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莉香对完治说:“我使劲敲你心上的那扇门,咚咚咚!
‘完子,开门!
’咚咚咚!
‘完子,开门!
’咚咚咚!
‘完子,开门!
’ ……但门始终没开。
”活着回来又怎样?
不过是你为他人妇,他为她人夫。
还好爱有天意,俊河的儿子尚闵,珠喜的女儿智惠,在冒雨在校园里奔跑后,最终走到在了一起。
尚闵雨中送智惠去图书馆那场戏拍的也很好。
一路奔跑,跑跑停停,终于到了。
智惠在心里说:“为什么图书馆这么近呢?
”月色流动下的小桥、卷起裤腿捕捉萤火虫的尚闵,月光下深情的一吻。
一切终有天意
假如爱情至深背着你我能去任何地方,像最美的诗,不是太华丽,但是感人至深。
你一定要活着回来,你的爱人在远方等你。
战争残酷,夺走快乐、欢笑、深情,永远迷茫,留下残酷的等待。
最难忘记纯真当初,我仍旧思念你,在雨天,在屋檐下,在秋风中,不会枯竭的爱。
如何保留那份纯真无暇,最好不复杂、不忌惮,干净简单,不要有太多的顾虑,瞻前不顾,生命短暂,生命也无常,陪你一起淋雨,一起回忆,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保留片刻宁静,祝福这对相爱的人,祝福。
“当阳光照在海面上,我思念你;当朦胧月色洒在泉水上,我思念你。
”看完《假如爱有天意》,我对这句话特别有印象,里面孙艺珍的笑容和泪水,都非常触动人心。
纯纯的爱情在那个年代更显得弥足珍贵,每个人都对美好的东西都没有抵抗力,我羡慕那样的爱情,却也为最后的失去感动遗憾。
就像李健的那首歌的歌词一样,有多少爱恋只能遥遥相望,就像月光洒向海面,年少的我们曾以为,相爱的人就能到永远,当我们相信情到深处在一起,听不见风中的叹息,谁知道爱是什么,短暂的相遇却念念不忘,用尽一生的时间,竟仍然学不会。
我想看完电影,都会特别有触动吧。
孙艺珍真是美美哒,赵寅成那时候好嫩哟
从一开始就猜到了结局 各种矫情各种烂俗 老师还喊我们分析蒙太奇 真不知道该怎么写 不过音乐好是肯定的 毕竟它是卡农
那高个的晕倒是多大的一个陷阱!爱有天意但没有理由么?梓希的对手真的太菜了。。
剧情感觉一般啦,而且还有挺多让人吐槽的点,不过孙仙的颜和演技值得加一星
好吧,典型的韩国风。一星给配乐,一星给雨里跑的黑色小高跟鞋,一星给萤火虫~
假如爱有天意,冥冥之中,蜚短流长的巧合,暗示仅在一念间。
尽管总觉得有些做作,但还是很可以在情人节看的。鬼屋那段尖叫我太喜欢了。
哎,当年我看野蛮女友还哭得稀里哗啦的,现在看这个完全都没感觉了,只有不耐烦。我很认真地跟真哥讨论我是不是已经弯了?印象比较深的几个点:音乐超好听,雨中两次奔跑超浪漫,结尾男主角突然掏出爸爸当年的项链(其实我是女主角那一瞬间肯定觉得有点惊悚而不是觉得这是天意……)
剪接不知是否是导演有意,还是制作方的主意。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就前办部分来说,影片走一段掐一段——原本铺好的节奏,变成回忆,又变成现代,又闪又回。不是不可以,但节奏得控好啊!不能一路起却突然来个大转弯落下来,很难看——乱剪——平行蒙太奇很失败。并且导演的镜头运用,从单纯的个人观感上,我很讨厌。看完给我的感受就是,郭在容拍坏了《假如爱有天意》……但主题曲毕竟还是经典,一听就很有感觉……
总觉得这个里面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爱情是很做作的。电影整个拍摄感觉是故意伪装的悲伤。
可能是年纪大了,很难被落俗的爱情剧情所打动,所以故事层面就不谈了。孙艺珍太美了,看着她在荧幕上的一颦一笑,都无法自持地觉得美好。画面开始那个起风的窗户,可能是我一直梦想的家的样子,电影还是有很多细节很棒,雨中的小鞋子,挖牛粪的场景,还有爱情里的懵懂和傻气,有很多青春的痕迹。长大之后才觉得,能认真去爱去生活去付出去心碎真好,一旦生活有太多瞻前顾后,爱情有太多斤斤计较,你便再也无法体会它本身的快乐了~
现实和过去交错的一对三角恋。剧情俗套,有些做作。两条叙事线最后在结局相交。
听说爱情回来过
因为被骑自行车风景的《我对于你 你对于我》这首主题曲所吸引,听到这首歌,脑海里就出现电影的画面,很唯美,很浪漫
bad story. good music
在有的时代是纯爱,有的时代就是狗血。
果然03年和11年大家追求的东西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啊!这么样个片子居然有8.2分!女主角从头哭到尾啊简直!片子也拖拖拉拉长得不得了!我看了三天才看完!看到后来孙艺珍一哭我就觉得好蛋疼!赵寅成最后也啜泣得好gay啊!真是看得我想死!
淋了无数次雨,放了无数遍歌,当之无愧韩式煽情两大利器。
心情不佳特意找来催泪发泄的,但假到实在代入不了,所有的动作、场景乃至煽情都刻意到不行,一小时弃。。。
很恶俗的韩剧式爱情,实在看不出主角有什么清纯可言,开始的几分钟主角粗鲁地扑赶鸽子已让我反感,而导演甚至连自然常识都不懂,冬天有萤火虫的么?萤火虫的光是那种颜色?抓住了的萤火虫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导演也太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