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风格的锋利感”庵野秀明在纪录片中一直提到的概念,我认为这概念主要表现在本片的剪辑中。
剪辑很有意思,只留下出拳和打中的瞬间,但庵野秀明所做的不止这点。
拿《谍影重重》举例子,这片算是在打戏上使用剪辑的鼻祖,《谍影重重》里的剪辑和《假面骑士》的剪辑有一点相似,但前者还是很在意流畅性的,而在打戏被剪辑导致动作的连贯性减弱的情况下,还能让其在观感上让观众感到顺畅的方法就是让剪辑注重空间感,让观众感受到打架者所处的空间,使动作不会感到跳脱。
而庵野秀明在剪辑上做的更进一步的便是消除空间感,他不仅疯狂的改变机位,还在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中不断切换,把空间感淡化,目的就是减弱打斗的过程,加强出拳的瞬间,让观众觉得觉得假面骑士的每一拳都很酷,而且打斗过程消失了,会让观众觉得假面骑士不用闪避,只用出拳就行了,进一步加深了“酷”。
庵野秀明把每一帧当成漫画的分镜格,他所做的就是让假面骑士在每一个分镜格里摆好poss,让观众感到很酷,而不是浪费一两个分镜在那刻画假面骑士在躲避
新假面骑士在评价上注定是两极分化的,其观影门槛并不是初代假面骑士,而是对痞子个人风格的接受程度,如果是对得上痞子那奇特电波的观众会觉得蛮有趣,尤其是那被评价为“性冷淡地说出一大串专业术语”的台词,路人或是特摄迷大多认为味同嚼蜡,但对于本人来说确实是相当好这一口。
另外就是,从新G到新奥再到这次的骑士,其实是痞子越来越放飞自我的过程,新G是一本正经的严肃政治片,新奥加入了痞子个人的恶趣味和运镜,而这次的新骑士则是完全的痞子风格,甚至能在其中找到大量EVA的影子,琉璃子的三无属性性格和形象总是能让人幻视到绫波丽身上,修卡那不清不楚的追求幸福计划又让人联想到同样不知所云的“人类补完计划”。
说回全片,之前也谈过,本作的观影门槛并不在于初代假面骑士,因为初代的主旨还是关于改造人的悲哀上面,显然本作是没有深挖这个内核的。
但本片还是有不少致敬之处。
一开始的杀蜘蛛祭天,修卡杂兵的剪辑位移,死后化成泡沫,初代骑士的一些经典bgm,二号初战对阵的就是变色龙,情报机关的泷和单纯用了立花藤兵卫名字的竹野内丰。
以及引入了部分石森老师漫画的设定,例如一文字已经被洗脑但程度不深,以及最后本乡猛死亡,一文字与本乡猛二人一体的结局。
本作的动作设计方面是个槽点,虽然痞子也在幕后制作中讲过是想刻意还原昭和打斗风格,可昭和打斗本身就是一块短板,所以还原出来的效果很不理想,和蜘蛛那段战斗剪辑简直稀碎。
而到了后面几场战斗都是用cg动画渲染了,甚至在黄蜂女的战斗中还拍出了定格动画的既视感,结尾的boss战回归了皮套,但就又能感受到影片皮套战斗确实是毫无设计感。
节奏方面也是一大问题,感觉两个小时里涵盖的信息量实在太大,导致角色需要一股脑地说出一大堆设定方面的台词,看到之前一位豆友也评价过,或许将本片改编成日剧,多塑造一下角色,进行一些情感层面的互动,补充完善下背景和世界观会好很多。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极具痞子个人特色的电影,作为一个特摄迷或路人,多半是会感到失望和无趣的,若是作为痞子粉丝,倒是推荐你去看看,因为极具庵野秀明个人表达色彩和风格,其实就是披着假面骑士外衣的老痞子的私货。
一言难尽的流水账式的剧情,毫无感情的台词对白,经典绫波丽式女主,莫名其妙的战斗开始以及莫名其妙的战斗结束,正反派打架都很有武德,打架不下死手,但是女主却莫名其妙被被不讲武德的怪人偷袭致死,喜欢都会等对方慢慢变身后再打,喜欢拖拖拉拉装很久的币,然后突然莫名其妙的下线。
,唯一高潮片段打斗还一片乌漆麻黑,只能说能看的都在预告片了剪辑完了,剩下能看的就只有各种假面变身,机车变身段落,看完的感觉就像是放了个臭屁,肚子舒服了臭了一会然后什么都随风消散了。
这部电影很怪,有点像痞子的自嗨片,如果你能跟痞子对上脑电波,那你可能也会跟着嗨。
但我不是。
首先是镜头剪得太稀碎,真的很影响观感。
其次就是打戏,特别是最后一场打戏,痞子是让演员自己来编排的,所以看起来就……很怪,加上那个手持镜头,又很晃,看起来很不舒服。
唯二我觉得舒服的打戏分别是一号vs黄蜂女和一号二号vs修卡骑士。
然后就是剧情,很赶,以及那种章节感很严重,作为一部电影,它的起承转合的衔接要很丝滑,但是这里就很生硬,不过这里可以理解——痞子想要以现代的角度复刻经典嘛。
但是有些情节就很奇怪——蝎子女那部分,拍了一大串的镜头,最后用一句话就交代了她的死亡,就很……草率啊。
以及这一段的作用就是说明为什么黄蜂女可以被人类子弹杀死,因为是用蝎子女的毒液制作的特制子弹。
而且这也导致了二号和一号之间的感情渲染不到位,导致观众很难共情。
还有就是表演和台词,女主全程机械念台词补设定,虽然最后念遗言那段精准抓住了琉璃子拧巴但真诚可爱的性格特点,但我还是觉得难共情。
虽然这部电影有很多槽点,但是在我看来很多画面和构图真的绝杀,有时候单单一个画面的韵味甚至比其背后的剧情还要更加令人沉沦。
【5】不想给痞子做更多的辩解,和所有功成名就的导演晚年一样,这样的大佬拍的东西常常呈现出这种玩票的性质,特摄新三部曲以来庵野一部比一部自我也一部比一部更不把观众放在眼里,15年又又又得上抑郁症的庵野估计早就以一种报复性的心理对待自己的观众,痞子的神经病是实打实的,现在没有樋口真嗣帮他擦屁股更是暴露得淋漓尽致。
新假面骑士是一场违背路人观众预期的灾难,也许在昭和骑士厨眼里也不值得他们的宽容,文戏已经没眼看的情况下打戏的观感也值得商榷一番,不只是稀碎剪辑和僵硬的站桩念白的问题,庵野是真正最恶心人的甲方,在片场里不但搞谜语人还天天想着突发奇想搞创新,这种极端难以配合的性格把新假变成了这个样子,如果不是有痞子的独特审美兜底可能会是一无是处难以下咽。
但是,一切的前提是庵野想做一部正常的吸引路人观众的商业大片,把老特摄以新时代的技术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里。
我比较相信一个说法:庵野在重现的不单是他对假面骑士的情怀,更是那种旧时代B级片的气质。
剪辑混乱、廉价服饰、简单的打戏、难以吐槽的剧情、快速的剧本节奏……以前的假面骑士在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下被迫展现出的微妙质感,被庵野秀明以依然不高(至少没法对标新奥新哥)的制作成本继承下来,在21世纪。
对B级片没有情怀的人是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些电影能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缺点却又散发出迷人的气息,庵野的自我中心终于到达极限,他创造出的假面骑士根本支撑不起在电影院里的观感,它最好的观赏形式就是被做成DVD供特定人群反复品味。
站在这个角度上,这新假面骑士反而不是给老骑士厨的情书,更像是庵野给自己和自己的爱好者的情书,离开了痞子赋予的那些特性,它是完全不及格的。
我不会给高分,但还挺喜欢庵野桑野路子的趣味。
虽然卧病在床,但还是硬着头皮把期待已久的《新假面骑士》看完了,怎么说呢,也许是看前心里已经无限拉低预期了,首先影片正经严肃风格我是喜欢的,最终给予我个人的观感还是可以的,影片里每一格定帧都美到窒息,痞子在镜头的把控上还是值得肯定的,这点我相信大伙应该都不会有意见吧。
但整体成色和质量确实远低于新哥和新奥。
去年的新奥其实最被诟病的一点就是他的单元性叙事模式,故事间的串联总会让人有些生硬。
但总体基本还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的。
角色方面,相比本乡,我反倒更喜欢戏份偏少的2号,性格懵懵懂懂的傻白甜人设。
美波和七濑是真美!
斋藤和竹野戏份比预想的要多不少。
而这次的新假面,突出的就是一个字,赶!
实在是太赶了,基本就是一连串的打,修卡那头的角色一个个全都是满级话唠,某些台词在我个人看来稍微有点矫情了,我真的觉得这么庞杂故事和设定拆成两部电影是更为合适一些。
再者,我觉得单就新奥特曼和新假面两部电影最大区别,就是因为奥的优势就是只要整部戏坚持以奥作为绝对核心,把奥这个角色基本立住了,然后特效场面过瘾了,其余角色完成自己基本职能这其实就基本成了一半了,当然我说的只是电影,但假面吧,因为其实他一方面主题更沉重灰暗一些,其次他更偏向于塑造角色本身,每个角色做每件事情都是必须得又自己的动机和想法的,长度不够就很难完全展现出来。
确实颇为可惜。
threezero出品,情怀购入,现在更是跌倒800….回到电影,先说优点,女主好看,没了皮套设计上,感觉还不如几年前的the first 和 the next剧情是很跳,有些时候甚至觉得莫名其妙,最不解是女主说一号有汗臭那段,然后晚上撒娇,换衣服一定要那样换吗?
你们没厕所的吗?
我理解导演是想表达女生只会在值得信任的人面前撒娇,但是处理起来真的不太好我个人想要的设定是,要么护甲是生物体的一部分,突出改造人;那现在处理成防护服也行,女主挂了后大战哥哥,倒是爆甲用强化人肉体去打也可以啊吐槽点很多,先这些吧
本文根据观影后与朋友交谈的录音整理。
本人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系统教育止步于高中。
如各位看到任何不当的表述或论述,欢迎在评论区批评指正。
一、 假面、虫类与舞台剧在人类的戏剧传统中,假面被用来表示并非表演者自身的另一角色。
无论是中国的脸谱还是日本的能面,假面可以唤起观众对特定角色的固定认识。
对假面之下的演员来说,戴上假面后,他自己的人格就让位于假面所表示的特定身份。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社会的制服乃至更抽象的职业分工也是一种假面:当某人身处他的工作岗位,他的职业身份便优先于他的个人人格了。
中国古人讲“鸟兽虫鱼”,其中的虫类至少包括了现代生物分类中的节肢动物门和爬行纲,也就是包括了片中出现的蝗虫、蜘蛛、蝎子、黄蜂、蝴蝶、螳螂、变色龙。
另外蝙蝠虽然是哺乳动物,却也被古人安上了虫字旁,本文中姑且混于虫类之一谈。
虫类是高度进化的生物,它们身上的每一个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并且在某些功能上展现出高超的特异性。
虫类的习性也是刻板的,遵从特定的生命周期、使用特定的功能按照特定的方式完成生命活动。
自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利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甲虫开始,文学上的虫类也具有了一层关于异化的隐喻。
电影一开始的动作场面颇有好莱坞大片的风范。
直到小木屋里的那场:三人固定位置的站桩对话、面部神态特写、大比重的台词,本片才显露出其舞台剧编排方式的真面目——《新·假面骑士》实际上是一部舞台剧电影。
许多场景会在人物运动已经停止后专门为台词留出时间。
影片中大量的固定手持镜头和手机镜头也在与常规的运动镜头作出区分从而保持舞台剧形式的完整性的同时提供了补充性的临场感。
尽管我个人非常反感舞台剧化的影视(比如电视剧版《三体》),但是我认为《新·假面骑士》很充分地运用了这一特质。
一方面日本的特摄英雄文化与舞台剧难舍难分。
另一方面,象征是舞台剧中的常见手法,比如京剧中的马鞭。
假面也有象征意味:通过一件物品象征某一身份。
而舞台本身也可以被视作对现实世界的象征。
正是借由舞台剧的形式,《新·假面骑士》显露出它的野心:它远非止步于单纯的英雄叙事,而是指向现实社会中个体意志与社会异化的对抗。
二、 异化社会分工使社会成员的职能可以被轻易地理解、组织,从而维持现代社会的运转。
为了维持更高的效率,社会分工也内在地要求人们将自身意志的实现嫁接到社会角色上、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上缴给社会进程。
剥离了个体意志与对自己生活的理解,真正留给自己的就只剩下简单的欲望。
片中的怪人拥有强大的特定能力,但是在面具之下,他们脸上,我们无法看到如本乡猛般炽热的意志,只能看到简单的欲望和快感。
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比如高强度应试教育下劳累的高中生,在高度社会化的处境中,许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当下生活的意义就是考试,就是获得更高的分数。
可能到高中毕业之前,他们都很难真正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等到放假,等到他们走出这个高度异化的生活环境,当他们回到家里,往往就只剩下简单的欲望:娱乐消遣或者休息之类的——在这个过程中很难说是有什么自我意志的实现的。
每年高考之后,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迷茫的学生,后来还能看到迷茫的大学生、迷茫的上班族。
这便是异化导致的悲剧。
这一段是全片唯一一段日常生活的场景,其余时间里人物都处于一种功能化的行动状态。
这一段的意义在于揭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真相:在高度异化的现代生活中,对人类来说原本最重要的日常生活反倒成为了次要的——它只能存在于异化劳动的间隙。
但是实际上,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人才能够拥有完整的情感、生活体验。
为什么人会轻易地向异化屈服?
因为人是很难直面生活中的荒诞与悲伤的,而人总是趋利避害的。
人在通过自己的感官和经验面对真实的生活时,总会遇到很多悲伤或荒诞的事。
但是只有直接面对这些悲伤与荒诞,人才可以保持自己的意志,从而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靠自己的意志生活下去注定是孤独的,就像假面骑士一样。
与之相反,社会异化提供给人们的是什么呢?
你只需要按照被给定的方式完成被给定的工作、只需要享受欲望,不需要面对什么悲伤或痛苦。
就像那些怪人,他们是乐在其中的。
这些快感相比于在悲伤中培植的意志,是更低级的、更动物性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要用虫类作为象征。
假面骑士与怪人同为改造人,他也是高度异化的。
但是假面骑士能够直面生活中的悲伤,包括异化本身带来的悲伤:他一方面需要更强大的力量,一方面又抗拒强大力量造成的影响。
影片通过假面骑士与怪人的对立将对异化的反抗与对异化的顺从对立起来。
造成这一对立的关键要素是假面骑士依旧保有强大的自我意志、对生活的肯定(包括那些悲伤与荒诞),而怪人缺乏这些。
从这个角度看,假面骑士是存在主义的英雄,他是自由的意志,他只认可自己为生活赋予的意义。
这种反思或许可以追溯到日本的战后思潮:法西斯主义是一种高度异化的社会形态。
在法西斯主义社会中,个体价值被移接到社会价值(活着就是为了消灭劣等民族/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效忠天皇),除此之外任何个体的自我实现都不被允许。
在法西斯主义战争中,杀戮从原始的对抗成为工业化的流程(毒气室、731),杀戮过程也与杀戮者分离。
影片中的修卡组织正是一个法西斯组织:冠冕堂皇的宏大目标、严密的等级组织、对人性的漠视、欠缺的个人价值。
基于假面骑士与怪人的不同选择,影片提出了一个隐含的观点:对异化的顺从会走向法西斯主义。
滥用异化的力量、放弃个人意志、任由力量与组织放大原始的欲望,会导致很可怕的后果。
人类的生活是需要意义的,如果只剩下原始的欲望,那就与虫类无异了。
对于当下的我们,这一点很值得深思。
其实电影还提出了假面骑士与怪人之外的第三种选择:那两位政府人员。
他们是作为中性偏正面的形象出现的。
直到电影末尾,他们都处于一种高度职业化的状态,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冷冰冰的,机器一样。
但是他们的存在使得问题可以更好地解决。
到电影最后,一文字隼人说他无法信任那些不愿报上名字的家伙。
这也就就是说他只认同作为个体的人,如果对方是被异化的状态,他是不会接受的。
两位政府人员向一文字隼人说出了自己的名字,意味着他们从异化状态回归到他们的人性,他们从一种社会角色成为了真正的人,他们也解除了他们的变身。
这展现出在保有人性、个体意志的前提下,基于有限的社会分工和异化,是可以维持社会良好的运转和发展的。
一文字隼人是个很有趣的角色。
从故事结构的角度,即便把这个人物删去,本乡猛依旧可以战胜那些怪人,并且继续与修卡战斗下去。
一文字隼人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就在于他在某种意义上是观众的化身,他是这个故事的观看者(他常常插科打诨)、参与者,他展现了意志的传递过程。
就像递推数列中的第n+1项,他的存在提供了一种良性的模式:本乡猛可以做到,一文字隼人也可以,立花和泷也可以,那观众是不是也可以呢?
隼人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他将继续与修卡战斗下去,就像我们也将继续面对着社会异化生活下去。
摩托车是一个特殊的意象。
一方面,摩托车很帅,而且可以用来展示特技。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象征,摩托车只能一个人驾驶,对驾驶摩托车的人来说,自我和外界是截然分立的:驾驶摩托车的自己是纯粹的自己,公路是纯粹的外界,没有中间物。
另外,摩托车基于发动机、基于人的操纵直线运动,这体现出一种纯粹的前进的力量:驾驶摩托车是一种贯彻自己意志的过程。
用自己的意志面对生活、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意义的过程是孤独的。
驾驶摩托车也是对悲伤的宣泄。
在影片最后,隼人的摩托车是行驶在路中间的线上的,而不是左边或右边。
如果是左边或右边,那意味着对社会规则的遵守或反叛;而在中间意味着他遵守自己的规则,就像我们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意义。
三、 角色本片的角色也十分出彩。
本乡猛的肤色比较深,是那种健康又热诚的感觉。
他的眼神也是热诚的,像是有一团火。
但他的眼神里也有一种悲伤感和孤独感。
他看起来有一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猿泰山一般的感觉。
而一文字隼人的肤色是惨白的,面部线条也要扁平很多,看起来缺乏控制力,有一种被动感。
看起来要比本乡猛更社会化一些。
这个角色也是被动地加入故事的。
绿川一郎的表情是麻木的,什么都不在乎的感觉,他很少直视镜头。
蝴蝶是完全变态昆虫,破蛹后达到最高程度的特异化。
一郎追求的正是彻底的异化,他彻底否定生活的意义。
而假面骑士积极地肯定生活。
绿川琉璃子的神态有种非人感,她本人的设定也是人造人,西方传统叙事里的天使形象:突然出现、缺乏强烈的个人特质、为主人公提供指引与帮助。
四、 其他关于影片中的战斗场景,战斗场面被处理成机械性的、非人性的。
这是庵野秀明的一贯做法,或许是无意为之,这样的表现手法也契合了本片所探讨的问题:战斗是强化人的一种功能、一种职能。
在现实世界的劳动中,当你在劳动过程中放弃了个人意志的介入、达到一种无意识的熟练状态后,就能够做到这种机械性的、非人性的状态。
比较典型的如流水线上的工作,或者一些体育运动。
面对战斗,假面骑士与怪人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假面骑士视之为必然的使命,而怪人享受其中。
人只能通过自己的感官认识自己的生活,从而维持独立的意志、为自己的生活创造意义。
所以影片最后特意强调风的力量、排气的声音和气味。
这些是最真实的生活体验,假面骑士肯定它、捍卫它。
我本人一向不太喜欢庵野秀明,但《新·假面骑士》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设定、选角、台词、对舞台剧形式的运用都很严密且充分地回应着本片的主题,或者说假面骑士的精神内核。
尤其是台词,大量的台词直截了当地点明与主题相关的重要信息。
痞子,一个少年天才,在大学就开始崭露头角的第一特摄粉,拍出了依托答辩。
哥斯拉没看,奥特曼还能说时长的原因,假面骑士还能用什么借口呢?
人物无表情棒读台词,流水账一样把设定全抛出,在两个小时已经不短的时间里塞入超级多的反派,你先按惯例宰个蜘蛛蝙蝠就差不多了,再加一个蝎子什么的,以后还能有第二部来拍,现在呢?
棺材都让自己钉死了。
然后就是分镜的问题,很多人认为镜头碎片化,蒙太奇严重,事实上在动画里用痞子的第一第二人称加上广角镜是不违和的,甚至我觉得很有痞味。
三次元特摄你这么搞,像奥特曼那般只是稍微几个外星人镜头,给观众造成压迫感还行,可是片中起码二十多个分镜如此,有什么寓意吗?
假面骑士1号2号的昭和时期,没什么特效可多用,所以1号2号吸引那个年代观众无疑是优秀的动作设计。
但【新假面骑士】毫无动作设计可言,既然是东映的片子,你去东映片场随便拉一个动作导演过来就可以了,真人打斗也乱切,动作衔接感一点都没有!
不是稍弱也不是偏弱,是一丁点都没有!
蜘蛛背手装比和1号打那里已经算是全片最具动作感的片段了,后面的黄蜂女双刀,0号的肉搏,毫无力量,完全不知道打的什么,香港60年代的粤语残片打得都比【新假面骑士】好。
不会打,CG凑。
上天入地的打斗能看的全是CG,听说这片给的的预算不高,CG用那么多,还能有预算付给演员片酬,痞子真是长袖善舞。
既然CG那么多,为什么还需要演员呢?
多拨点款,直接做个全CG的不好吗?
01年史克威尔都能做【最终幻想】,23年的庵野也能做CG的【假面骑士】。
哦,你不想全CG,你还知道你拍的是特摄啊?
那你拍的什么玩意儿?
随便一部假面骑士舞台剧都能把这坨【新假】给干爆。
【新假面骑士】很多致敬,甚至部分镜头也参照了老版,然后呢?
剧情稀烂。
我是不了解小日子的价值观,为什么要保护一个威胁到别人生命安全的罪犯安全,这个已经不是善良,而是圣母。
本乡他爹已经被刀子捅得大出血的情况下,警察同僚还在举枪对峙,大喊:“喂,住手!
否则我就开枪了!
”你牛的。
很喜欢范大厨一句话:孩子死了娘来奶了,猪撞树上知道停了。
不早开枪怕吃不上本乡老爹的席是吧?
在流水账剧情中,根本看不出1号和2号对于改造人的挣扎,绿川博士随便一说,本乡就接受了,而琉璃子还在“我并不轻易相信别人,看你表现”云云。
我一个大大的问号。
是你们私自把本乡猛改造成一个改造人的,人家没找你们麻烦并且欣然接受就算了,按理说是你们求他办事,但你们这态度让人很震惊啊。
还有中期黄蜂女被1号放过,转场的时候琉璃子突然说自己要洗澡,本乡猛太臭,当时镜头太远我还以为出现新角色,等拉近才看到原来是琉璃子的时候又震惊了,人物OOC成这样庵野不管的吗?
他真的觉得没问题?
一个“想撒娇”就能盖过去啊?
琉璃子死后,从1号、2号对话到1号、立花对话这段,本乡猛一直在发抖是什么情况?
我本以为自己看错,可页面上很多人也发现这个问题,是演员生病吗?
跟蝗虫改造人在隧道的战斗非常暗,看来庵野对于自己的CG信心也不太足,除了爆炸,根本看不清战斗。
最后和0号的打斗,双骑吐血,2号断臂,然后0号突然就和1号滚地纠缠,你之前不是碾压吗?
怎么就突然降级成1号的体质了?
旋风号撞烂生命快充宝座就弱了吗?
那不应该现在才开始弱化啊。
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演员方面我除了知道蝎子是麻酱演的(事实上很难看出是长泽雅美,要不是她的法令纹我根本认不出来),其他【安田显、松坂桃李、本乡奏多】在哪儿呢?
我不道哇!
庵野秀明延续了新奥特曼的缺点拍出一部水平更差的新假面骑士,你还是重新做动画去吧。
我得去看【假面骑士 THE FIRST】洗洗眼睛。
最后,这次【新假】的形象真没有the系列的铆钉好看,胸腹大块的金属肌肉,肩膀没有一点装饰,人体完全不协调,还好有风衣,但脱下来后就像个乌龟似的。
最后的最后,我看了一下长评,打三星及以上的基本和我一样,大多是看完【学习版】才来的,7月以后的比较多。
小鬼都这样,只要是自己喜欢的特摄IP,出一部赞一部,缺点从不指,非在答辩里找没消化的虾仁和金针菇,洗洗还能回炉,然后大拇指一翘,什么屁话都能说得出。
“假面骑士本乡猛是改造人。
改造他的修卡是企图征服世界的邪恶秘密结社。
假面骑士是为了人类的自由而与修卡战斗的。
”——《假面骑士》开场旁白正如引用的剧中旁白所说,假面骑士的敌人是计划征服世界的邪恶秘密结社修卡,“正义-邪恶”一组经典的对立主题在近五十年的时间里经由大量的演绎和重复,固定了一套成熟的故事结构:正义的假面骑士击败邪恶的怪人组织。
然而,在《新假面骑士》当中,“邪恶”一词定义性、决断意味则被有意暧昧化,正义之最小值与邪恶之最小值是否能同一化?
这是关于《新假面骑士》的“假面本体论”。
与原作《假面骑士》(1971)里那个为人熟知的开场——青年科学家本乡猛被修卡绑架,被迫接受改造手术,成为具有超人能力的改造人,却又在最后脑改造阶段完成之际,受被修卡逼迫合作的恩师绿川弘所助逃离了修卡基地——所不同的是,《新》将主人公本乡猛改编为青年无业人员,而本乡被改造成为改造人这一事件则变为恩师绿川弘的主观意志所为。
这一根本性的更改,将《假面骑士》这一原本来自外部的偶然性迫害,变易为组织分裂的内部性阴谋。
但新本乡很快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在新本乡于洗手间扒开“假面”露出自身狰狞面孔的时刻,《新》借机向观众展示了这具“假面”的本体,一张“假面之下的真面”。
在以往的假面骑士剧集中,“假面”这一特摄表演皮套作为改造人变身后的“外皮”是无需争辩的前预设,“假面之下”则是无需细究的秘密(毫无疑问,假面之下当然是皮套演员的脸,但特摄剧的根本魅力正在于制作组与观众对这个公开秘密的共同沉默)。
某种意义上,“假面”是不能被揭开的,无论是皮套之下是演员人脸这一破灭性事实,亦或是剥开脸皮之后血腥露骨的残忍画面,都令人难以忍受。
但更关键的无意识的回避是,人们难以忍受“假面与真面”之间的悖论性张力,即表情与内心、表象与本体的悖论性张力。
事实上,所有关于面相学、表情学、行为主义的发现或发明不正是人们试图缝合这种“表里”不一致的佐证吗?
在以往,根植于假面骑士的幻想通常是这样的:改造人通过变身穿上皮套,由此瞬间获得了实现目标的超能力。
“假面”作为完全的遮罩物象征性地分隔了幻想与现实,并在其中调停激烈战斗与普通生活的巨大矛盾。
“假面”一方面维持、保证着幻想的顺畅运转,一方面向人们承诺“真面与假面”的主从关系始终一致,我们不必担忧“假面”会反过来成为附身、控制变身者的幽灵。
而在《新》中,“假面”重新成为变身者的麻烦。
绿川博士出于“阴谋”将本乡猛改造为改造人,并为其打造了一套能吸收生命能量的防护服与头盔。
在绿川琉璃子的说明中我们得知,头盔会向内释放某种激素,以激发变身者的战斗本能。
这个与以往相悖的“科学化”设定,恰恰颠倒了“真面与假面”原本的主从关系,令变身者意外地成为被控制者。
变身者变身后便无法控制自身,戴上“假面”则意味着将身体交由战斗本能的驱使。
这一重“扭曲”令《新假面骑士》在命题上与庵野秀明自己的《新世纪福音战士》产生了怪异的媾和。
在此,本乡猛与碇真嗣重叠在了一起:“假面”是“我”不愿戴上又不得不戴上的失控之物,同时这也是“能轻易把人打死的可怕力量”。
电影中反复给出的沾染血污的手套、靴子的特写,那血液难道不是同样来自于使徒吗?
被抛入阴谋世界的本乡猛,怀着不安地扒开了“假面”,假面之下却是一副可怖的面孔。
这幅面孔为什么是可怖的?
它不仅是图像性的,它还向人印证了一个不安的猜想,那就是“假面之下”的本体同样难逃暴力本能的驱力。
在这里,“假面”的幻想机制失效了,它成为了那个真正的本体,调转过来,使“真面”成为“假面”本体的表象与显现。
“假面”之力深入肺腑、扭曲面目,并时刻有使机体陷入坏死的危险。
《新》的邪恶场景是无处不在的,滑稽场面也是无处不在的,或者该说,它的邪恶之处正是它的滑稽之处,这里“邪恶”的症结便是“邪恶”以本体的面目显现了。
蜘蛛人的蛛丝、蝙蝠人的疫病、毒蝎女的毒液、黄蜂女的脑控,都是直接的暴力,但却因过度直白而变得可被预测和打败,而唯一造成了实质伤亡的怪人是那只变色龙与螳螂的混合种,别忘了,它是隐身而来的。
如今回过头来细思绿川博士的开场白吧:“你是背负了生命能量未来的不二人选,所以我选择了你。
因为这是你渴望拥有的强大的力量。
我知道你大学经历过的事,也知道你内心的绝望,你现在拥有了这种强大的力量。
组织里的人都拥有跟你相同的力量,但他们却用来满足私欲,我希望你能用这股力量,来保护其他人,拯救其他的弱者。
”或许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比这段说辞更隐秘、更难以察觉的控制和诱惑了吧。
这难道不是一股更“邪恶”的力量吗?
如果说《假面骑士》是一个因过多邪恶以致ZF失能而公共性丧失的世界,那么试图将个人欲望(个人伦理)强制改造为团体意志(所指认的正义观)的力量是否创造了一种新的正义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为无论是蝴蝶怪人所代表的“将全人类上传云端”的激进派,还是绿川父女所代表的“与全人类共存”的保守派,都不过是同属于一个组织(修卡)的正反两股力量。
内部分裂所滋生的无数阴谋与牺牲,早已无法以“正义-邪恶”的概念清算明白,这里我们遭遇的便是那个“正义之最小值与邪恶之最小值”的悖论性张力。
在影片中途,绿川琉璃子向我们解释了修卡组织的洗脑机制:封印所有悲伤的回忆,再以快感将其覆盖。
而她要做的,就是解除修卡对一文字的洗脑,让他重新获得灵魂的自主权。
但我们不要忘了,真正打败两个强敌的技术是什么——装配在“假面”内的影像程序——这才是“假面”的真正威力,几乎是不动声色、一招制敌的。
我们甚至无需去探究琉璃子究竟是以什么机制“解除”了洗脑,是否真的可行,是否真的合乎伦理,仅是“重获灵魂的自主权”的说法,在这个时代就足够有诱惑力。
可以确定的是,“假面”代表了一股游离的意志,它感召“被选中的人”成为假面骑士,游离在大写的公共性的边缘。
它对外宣称的“为人类的自由而与修卡战斗”的口号在某种程度上是真的,只不过你必须先放弃私欲,学会为“人类”(“假面”所承认的正义观)打败“修卡”(与我相悖的正义观)。
影片末尾,一文字对着手中承载着本乡猛意志的假面骑士新一号头盔独白道:“这假面还不错,不像上一个假面那样会给我带来寒冷饥渴的感觉,感觉很善良。
嗯,感觉很好、很清新”。
新假面骑士们为了自由而不自由,为了不暴力而暴力,但至少,感觉很善良。
这是庵野秀明对“假面”的未来最由衷的祝愿。
看本片主要在于欣赏其独特的风格,红围脖+摩托很帅,蜘蛛蜂蝶设计得有种诡异美感,叙事节奏也比较快。有一天你发现自己变成了假面骑士,美少女(美波)无表情说明役引导你打倒一个又一个怪人!这假面骑士打人不是打晕打飞就行了而是会打出超大量血浆啊……怪不得PG12!!西野七双马尾好可爱,和美波俩美女百合我喜欢,不过期待的日本刀打戏很少也不够帅;假面骑士2号有点莫名其妙,角色言行挺陽キャラ的但演员一张反派脸(身材不错比1号高一头);回忆森山未来的脸只能想起葛优,相手にしてやろ打了一会好像不成脱外套变身这回来真的(boss装x失败);最后演员名单里长泽雅美本乡奏多松坂桃李完全没察觉到
新奥特曼>新哥斯拉>新假面骑士
对不懂的人我真的很遗憾
意义的传承、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说到底人类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想开与想不开。于是善良与勇气像红围巾一样重要。
劇本不太行,場景設計跟轉換都不好。感覺庵野秀明的日本英雄宇宙高開低走......
还是庵野秀明那一套新哥斯拉>新假面骑士>新奥特曼
镜头晃得要吐了。假面骑士the first都比这个好。复刻第一部的剧情和bgm没有意义。建议庵野老师就地退休,别霍霍了。
可以盖棺定论了,痞子拍真人电影真的不行,继哥斯拉之后,也是第一部把我看睡着了的幪面超人。希望这惨败的票房能让痞子从此收手退出真人版电影了,好走不送。
时隔一年,仍然有很多镜头回味无穷 //作为单元剧改编的作品来说连贯程度远超预期。结局让人在阴雨天感受到了阳光。
看壮壮暴力杀人有点爽!!
头套给你薅掉!本乡有点像王哥,打斗有像二维动画
作为一部电影,它显然没有电影的味道。作为一部庵野秀明个人风格的致敬向假面骑士同人特摄作品,我认为这部作品合格了,甚至别有一番风味…
新特摄宇宙中最差一部无疑,看看隔壁新奥怎么拍的吧。庵野直接抛弃了叙事,整部作品就像是完全在棚子里电脑上制作出来的,主要故事线都在空旷或者密闭的场景中走完,除了几个杂兵和要打来升级的boss压根没有其他人出现,所以感官非常之奇怪,就像是在看一部特摄话剧,观众直击科幻片现场是灾难了,可结果换来的是糟糕的人物、动作和特效,一部没有设定来支撑的作品怎么都只能是导演自说自话,他自己爽到了,留下演员和观众在尴尬的表演中受罪,估计几位演员拍完后怕是都不敢看自己在片中的表演。
有了看新奥给的思想准备,完全没抱希望,但还是看了一下。设计还是很养眼的,但剧本太糟糕,就是个充斥着连续解说和借用台词的流水账缝合怪。充满了各种致敬要素,但加得不自然,唯一亮点是双骑士合作后地道里的那段脱口秀。
和新奥一样,这也许不是一部好电影,但绝对是有趣的电影,有趣的部分足以压倒一切缺点,支撑起一个对假面骑士一窍不通的人从头到尾惊喜不断的观影体验。特别是几场战斗的演出,特摄+cg+光学作画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那是属于那一代人的想象力。
我不了解假面骑士,但我了解庵野秀明。这部作为搭建「新」宇宙系列的首轮收官作充满了痞子过往的影子。摄影上采取近似漫画式的分镜,增强了人物动作的张力以及周遭环境氛围的塑造,动作戏设计的很有创意,烩制出和以往特摄剧截然不同的风味,就像细田守创作属于自己的剧场版《数码宝贝》一样。隧道大战是全片的精华,属于值得反复回看的part。每次假面骑士造型登场都是360度无死角的帅,这次大胆选用池松壮亮和柄本佑两个当下炙手可热的男演员,完成度尚可,就是一文字隼人的反水太小儿科了,Boss也是花架子,头盔碎了瞬间化身战五渣,在细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润色空间。想起刚出道时候的痞子在《风之谷》里被宫崎骏施压创作“巨神兵”,由此激发属于他的电影之匙。很期待「新」宇宙四大IP共同出现在荧幕上的壮举,庵野在圆自己多年的梦。
#庵野秀明08 又是痞子自己玩开心就好的作品,高清运动相机的视点和cg特效像极了学生作品,实在出戏。一些镜头很有昭和感,但也有很多创新大胆的镜头运用,这或许就是痞子对特摄的热爱和创新,总想制造一些新的东西。口述设定和线性推进都非常痞子,母体与内核还是人类补完计划,给我一种在原地踏步的无力感,对我来说是很无趣的作品。
新在最后的光污染快把我搞瞎了,一个大量使用CG的所谓特摄片CG又很廉价。再加上这片子可以说把新奥的缺点又全进一步放大了:大段的解释性台词、单元剧式的割裂剧情、突兀的人物行为转折。庵野秀明自己爱用的一些元素也应用得浮于表面。
庵野秀明还是别再碰真人电影了……
昆虫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