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凤:老太太到底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
二凤:你们闹,你们打,我不掺和三凤:老五这个吃人不吃骨头的!
四凤:蔫头耷脑的人也能放个“响屁”五凤: 哼,我不跟她老三一般见识六凤:我没主心骨吗?
七凤:吸溜~吸溜~八凤:姐的人生注定不平凡!
九凤:我跟我八个姐姐到底是不是一个锅里的馒头?
初妈妈: 我一个寡妇,能把你们九个闺女拉扯大,自有他的道理!
家有九凤,每凤不一。
少有的女性群像大戏,十位老戏骨巅峰对决,酣畅淋漓。
在那个年代独自拉扯大九个女儿的妈,艰辛可想而知,可她是那样坚强,好像雄鹰一般,每每有女儿从远方回来时,鹅毛大雪,母女隔着院子相望,拥抱,久别重逢显得那样的珍贵。
四凤,五凤,最完美的人设,多少眼泪为你们而流。
四凤,贫穷败不走志气和坚毅,富贵也守住了纯粹和善良。
五凤,打掉牙和血往肚子里咽的傻瓜,家里家外挺身而出牺牲奉献也没捞着一点好,但你是最顶的大女人,那样的鲜活生动。
九凤,直到看到最后一集之前我都不理解你的怪异,但老太太弥留之际,你趴在她怀里哭着说,妈我一直都感觉孤单,孤单。
我突然明白了你的脆弱,大家庭的遗腹子,没有父亲的关怀,八个姐姐轮番吵架撕闹,唯一的妈十个指头连着心,想疼也疼不过来,可怜的小老九,可怜的孩子。
佛说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人生无别离,谁知恩爱重。
离合既循环,忧喜叠相攻。
我们终究只是人。
兴许是近几年塑料质感的流水线电视剧看多了,或者是人老了就会追忆最初的审美,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个片段之后我找原片一口气看完了26集。
场景不多、剧情狗血,但整体给人一种满满当当的感觉,可能这就是演技“撑”起来的吧。
李明启老师永远的神!!!
怎么会有这么厉害的演员,演过的每一个角色都那么有说服力,简直是“洗脑式”演技——什么?
李老师还演过反派恶毒嬷嬷?
怎么可能?
我不信。
虽然小时候每个假期都看而且恨得牙痒痒但我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她的新角色给“洗脑”。
其他演员也个个超级厉害,大到长镜头情感爆发,小到一个坐姿、一个拍土的动作,演技超强、诚意满满。
虽然不知道片酬是多少钱但我觉得肯定是物超所值了。
但我打了4星。
可能是连续观看的原因,有些缺点可能在观感上会被放大;况且夸剧的话肯定被说了好多遍了,所以我想碎碎念几个“减星项”。
1.部分情节孤立生硬。
例如大篇幅描写九凤青春期的“精神失常”,但后续情节发展似乎并没有等量的呼应(只能说有一点铺垫与呼应,但不值得用那么长那么长的笔墨描写九凤的失常)。
又例如姑爷们反抗联盟那里,这个情节开始得很突然、对后面发展也没什么作用、人物形象树立方面更是一头雾水,就好像是写好的剧本里为了给姜武加戏凭空塞进去的小纸条似的。
2.杨为健和七凤的角色成长有点弱。
这个“弱”是相比于他俩所占的时长,简言之就是“戏份长得甚至有点水了”。
我知道,虽然名为《家有九凤》但不可能平均分配每个“凤”的戏份,总要有个“重点凤”。
但我还是觉得七凤和杨为健“婚后生活”在剧情上有点冗长乏味——仿佛要用冗长的时长来让观众对他俩“婚姻乏味”有感同身受。
篇章预算足足的,但一段一段的剧情下来,角色成长不多。
非常非常推荐!
我大概高中的时候跟着妈妈看过一遍,那时就觉得是一部家长里短的剧。
可是现在自己也当了妈妈,在看看这些,真是深受感动。
就像剧里初老太太说的一样,一个人能养活9个孩子自有道理!
其实人这辈子哪有多少大道理可到处去讲,能听你大道理的又有几个。
家长里短才都是真正的智慧,是部非常非常好的剧!
我想我还会再看!
这不,看了剧又来看书了……
最近重温了这部很久之前看过的《家有九凤》,典型的家庭伦理剧,细节很感人,每个人物形象都很饱满。
家有九凤,每凤不一。
初大凤大凤是长女,也是最憨厚老实的一个,除了因着年纪的增长以及自己刻意的模仿致使身形外观与母亲越发地相像之外,母亲的精明和睿智一点也没继承。
她热心,当她得知五凤要带人打击投机倒把的三凤和八凤时,会易容成老太太去给她们通风报信。
她喜欢占小便宜但手段不够高明,自以为更改老母亲的账本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料早已被母亲知晓。
七凤结婚跟家里闹了矛盾,她心有余却力不足,只能干急得上了火。
初二凤二凤是个配角,早年嫁给了一个广州的军官(也有可能是结婚后随军去的广州),总之就是嫁得好日子也过得不错,每年定时给老母亲汇钱。
为人处事还算圆滑,有次回来带了几件军大衣,因为知道不够分也不好分,于是干脆把这个棘手的任务交给了母亲。
对待姐妹还算热心,八凤溜到广州时便去投靠了她,她极有可能还借钱给了八凤,不然人生地不熟的八凤如何白手起家。
初三凤三凤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自私自利,爱占便宜,和她的丈夫简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贫苦的四凤过年回娘家前先去她那里借件衣服穿,三凤明明把衣服借给了她,嘴上却还要反复念叨“别给我长虱子了”。
四凤发达了,报答她一件貂皮大衣,她嘴上说不要,心里却美得不行,穿在身上在镜子前照了又照。
当七妹夫杨为健拿根猪蹄子送到老宅门口时,她顺势要过来说刚好给丈夫下酒,还对六凤说你们都看见了吧这是给我的,老母亲出来后,她立马改口对母亲说是七女婿孝敬她的。
“逃”去广州的八凤衣锦还乡了,还带了个俄罗斯男友回来做“大生意”,听说能挣钱的她热情高涨,第一个嚷着要入股;当五凤把一时糊涂的老母亲点醒,把房契要回来时,三凤觉得五凤是出于嫉妒、是见不得她们姐妹几个发大财、是在档她的财路,跑到人家里把锅给砸了;八凤的生意破产了,谢里被抓,她立马撒泼卖惨第一个跟八凤要回自己的钱,毫无姐妹亲情可言,惹得家里最没主见的六凤都看不下去跟她吵了起来。
初四凤四凤是表面看着平平无常,实际上却最有主意的。
三姐夫说她是“咬人的狗不叫”,老母亲也说自己小瞧了她。
早年嫁入农村家境贫苦,后来因为吃中药吃多了,她想出门路自己也种中药材,没想到发了大财,还被村民们推举做村办企业的总经理,这足以证明她的精明能干。
她对姐妹们热心,七凤怀孕,姐姐们争论着去哪里打胎,她偷偷地把七凤带回自己的家,说孩子生下来自己替七凤养着;七凤出嫁,她从村里的“大仙”那里借来玉手镯给妹妹撑场面。
她知恩图报,发达后,她立马买了件貂皮大衣送给三凤报答她的借衣之恩。
她慷慨大方,当老宅因为卫平的出现而再次不安宁时,自知这是七凤的私事而不好插手的她什么也没说,只是塞了一笔钱给七凤,因为她知道卫平来了,七凤需要钱。
她不计前嫌,早年因为贫困没少被姐妹们挤兑,尤其是八凤,可老母亲要姐妹们筹钱给病得不认识人的八凤治病时,她带头拿出十万。
最令人动容的则是她对爱的执着,当她多年不孕的真相大白,不能生育的丈夫闹着上吊逼她离婚时,她坚决不离,一个人跑去医院做了结扎手术,彻底断了丈夫离婚的念想
初五凤五凤可谓是家里最能干的那个,虽然年轻的时候也犯过错,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曾高喊着打倒自己父亲的口号,可论起来还是她给家里出的力最多。
当年一大家子人因为成分差点被赶回乡下时,是她出面找主任解决;七凤插队回来了,她热心地叮嘱赶紧去上户口好给安排工作;七凤怀孕了,她偷偷地找医院、忙着上下打点;七凤出嫁不肯从家里走,大凤光知道着急上火,又是她出面做通了七凤的思想工作。
五凤是那个年代的小领导,做惯了领导的她对家里人也常摆官架子,所以总是吃力不讨好,还因为抓捕投机倒把分子时总是拿自家姐妹开刀,所以与三凤八凤简直成了仇家,处处与她针锋相对。
为此,五凤一次又一次地宣称不再管家里的事。
可是,面对老宅里发生的一件又一件事,还得她出马解决。
七凤出嫁,得她出面解决;八凤做“大生意”,老母亲把房子也抵押了进去,还得她出面拽回老母亲。
她有头脑,知道暗暗调查谢里的底细。
她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当她不是官了,曾经被她当成过街老鼠抓的小商小贩发达了,她也做起了生意,开了个洗脚店。
又因为美容院抢了三凤开的美容院的生意,所以又引来了与三凤家的战争。
初六凤六凤是众姊妹里最平庸的那个,老母亲说她“没有主心骨”,往往是姊妹们说怎么样她就怎么样。
她没有五凤的办事周到,没有七凤的聪明,也没有八凤的果敢和叛逆。
她给八凤做过办事员,给开美容院的三凤打工,却不想夹在了三凤和五凤的斗争里左右为难,她的一生是普普通通的一生。
对待姐妹很热心,促成了七凤和杨为健的婚事。
初七凤七凤就是一般言情剧里的女主角般的人物,聪慧、美丽、清高、为爱执着,从不参与女人们的闲言碎语。
其他姐妹之间互相会闹矛盾,但七凤不会;其他姐妹想着如何发财,但她不会。
她因学习好、长得漂亮、性格要强,从小就被老母亲高看一眼,姐妹们也很尊敬她。
就是这个“尊敬”,拉开了她与姐妹们的距离。
但姐妹们从没有因此而疏远她,相反,她们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她。
当她挺着大肚子从北大荒回来,姐妹们忙着给她找医院打胎;当她坚决把孩子生了下来后,姐妹们忙着给她张罗对象;当她大学毕业做了官,姐妹们知道“清水衙门”的不易,一起凑钱塞到她手里。
初八凤八凤是一众姐妹当中最具冒险精神、也最有商业头脑的那个,简直是女中豪杰。
她在少女时期就冒着被打击的风险和三凤四处捣腾东西去卖,最后一次被五凤抓到后,只身逃到广州投靠二凤。
过几年,八凤回来了,带着从头到脚的时尚装扮,带着一大包塑料电子表以及靠着它们挣来的钞票,还有她的俄罗斯男友,做起了国际贸易,姐妹入股,街坊融资,连老母亲的房子差点也被押了进去,没想到俄罗斯男友是个骗子,面对潮水般涌来讨债的街坊们,她逃了,连夜被五凤给送走了,她逃去了俄罗斯,再次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赚回了还债的钱。
然而,她的结局却是出人意料的,谁能想到最聪明的那个变成了最傻的。
初九凤九凤是幺女,还没出生父亲就去世了。
老母亲对她十分溺爱,长到八九岁还不给断奶。
姐姐们也宠着她,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了她。
这些造成了性格乖僻,行事有些为所欲为。
另一方面,因为从小缺乏父爱,所以令她很容易被男人的关怀所打动,这也就不难理解她在上大学时和已婚教授发生关系并怀孕的事件了。
什么是幸福,杀猪的杨为健说,幸福就是不再受苦。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幸福,最终都找到了,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幸福,仿佛生命的起初就是为了它, 苦苦的挣扎中 慢慢的期待 靠近它,老子说看他人吃苦是幸运的, 畏惧是有福的。
放弃是有明智的。
仿佛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不经历痛苦没人会明白幸福,唯有期待劫后余生。
今天看完了家有九凤,从冬子去世就哭的不行,一直到结束。
回到剧情,八凤为了回家,跳楼把自己摔残了,下肢瘫痪,自己也只有2到3岁的智商,但是看到老妈妈依旧爱不释手,是啊,无论她怎么样,她都是自己的女儿啊,妈妈给老八筹钱,就是为了在自己百年之后,能够让八凤有一份依靠,妈妈知道,在谁家都不能白吃白喝,并且人在矮檐下需要学会隐忍,需要学会乐观,需要摆出笑脸,姐妹之间情意是有的,但是情意当不了饭吃,人们都不是羊活着的,就是需要给付出的,也就是给钱,老太太真是深明大义,她什么都明白,她希望自己在世的时候能够把一切都交代好了,她把老八主要托付给了老四,她知道老四重情重义,把姐妹们筹来的钱交给了老四,让姐妹们轮流来照顾老八,每月定期给钱,她相信老四不会私吞下这笔钱。
老四确实是一个感恩的人,且她不会因为之前的一点小事和姐妹们之间产生嫌隙,之前她自己的光景过得并不好,每次回娘家来都会遭受大家的嫌弃,而且尤其是老八会各种嘲讽,但是她不记在心里,老八出事,她出的最多,她出二十万来给老八治病。
老三就是很得理不饶人,很小市民,很斤斤计较,老四之前和她借过大衣,她借了,但是回到家之后就各种嘲讽老四,但是老四也没有记在心里,自己发达之后,反而给老三买了一件价格昂贵的貂皮大衣,她对自己的老公也是真心实意的爱,发现是自己老公不能生育之后,她也选择做了节育手术,但是在此之前她吃了长达十几年的中药,她依旧没有怪罪老公,一心一意和他过日子。
她自己有能力之后,基本都是出钱都会先出头,对待家里不记仇,姐妹就是姐妹,一有事自己会尽自己的能力出钱。
开始看到她,她的外表确实是那种柔柔弱弱的形象,好像很任人宰割的模样,但是她自己内心有主意,是有一个善良的姑娘。
另一位印象深刻的就是七凤,开始大家在过年,一大家子就剩她一个人没有回来,就在老妈妈念叨的同时,老七从北大荒回来了。
老七的命运我是很为她感到叹息的,但是看到最后,也觉得人啊,也许苦着苦着就甜了。
她和杨为健在10几集的时候天天打架,我真的想把民政局搬进他家,让他俩赶紧离婚,我是真觉得他俩不合适。
但是这种剧的剧情很多,就是知青从乡下回来,由于自己目前什么也没有,甚至身世的问题,会遭人嫌弃,因为大背景下,没有办法,大家就是看不上这种人,于是就会找一个老实人嫁了,而且这个老实人基本就是有一份在那个时代看似还不粗的工作,但是基本上不是长得很丑,就是没有什么文化,在一个就是岁数比较大了,于是就会和返乡的知青结婚了,两个人其实是因为相对条件比较合适所以就在一起了,但是,总有一方会因为时代变迁会改变自己的状态,继续考大学,一般在这个时候,都是另一方不同意,因为他害怕另一方真的考上大学就会抛弃另一方,甚至终究会因为这个文化差异的不同而分开,我比较喜欢上世纪这个年代的故事,因此知道大部分剧情都会走向这样。
七凤基本就是照这个发展的,但是后来的剧情确实和我预想的不一样。
我没想到她居然会把卫平接到家里来照顾他,我知道站在卫平的角度,他确实挺了不起的,而且很惨。
但我还是接受不了把他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就像老妈妈说的,谁也不是神仙,谁也没有那么大度量,我是杨为建我也受不了,卫平来了之后,七凤为了卫平主动和杨为建亲热,看到这里,真的很心酸与无奈,就是不知道如何评价七凤这个人,但是老妈妈也说,能做到七凤这样不容易,能做到杨为建这样也不容易,他们三个真是苦命的人啊,不过从中我也看出了,杨为建确实是从心里喜欢七凤的,他的小肚鸡肠,他的吃醋,也是正常的,因为尽管这样,他还是为了取悦七凤,希望七凤能够把他当做丈夫一样来对待,还好,杨为建坚持了,七凤看到了,他们的感情经过撕撕打打,真的打出来了,我真的好感动,但是如果我是当中的经历者我还是一样不敢相信是这样的结局,我如果是七凤的姐妹我也会劝杨为建放手,和七凤离婚吧,但是人生啊,我们一眼就是望不到尽头,谁知道主角们会怎样下自己的棋呢?
从结局来看,七凤无疑是幸福的。
老三和老五其实在这种剧中这样的角色是必须存在的,因为需要他们来制造矛盾,而且是从头到尾的,但是大结局会迎来重归于好,他们两个一个是斤斤计较,因为一件事会记恨对方一辈子的人,另一个就是因为于工或者于私得罪了另一方的人,他们的打打闹闹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起因也是他们,结束也差不多归于他们。
看的时候我还真不知道大姐说老九-不是一锅的馒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直到最后原来是她怀疑老九是秦大爷的,唉我也一直以为大姐是那种老实、任劳任怨的人设,没想到大姐居然是这样的,这个角色塑造的真好,真的每个角色都不是那么完美,他们都不是你在生活中看到不到的人,他们就在你的生活中,你喜欢的人也许你只看到你喜欢的那面,你讨厌的人,也许你只看到了你不喜欢的那面。
我第一次哭就是看到了冬子的死,前面我就觉得冬子这个女孩真好,她妈妈的教育可以说很不好,她爸爸也是和妈妈一样的人,但是冬子就是一个分得清的孩子,她很善良,她一直在劝说自己的妈妈,想让妈妈和五姨重归于好,她既善良又勇敢,她愿意勇于承认错误,即使那不是自己做的,她跪下那刻,我还以为真的是她做的,但目的是不坏的,为了就是让妈妈给五姨道歉,但没想到,真的不是冬子,她只是觉得自己如果承认可以换来家人和睦她愿意承认,真的太好了这个女孩。
她死的那刻我忽然有些释然,因为好想知道像冬子这样的好女孩确实不存在,编剧把她写死了,也许只有她的死,她的妈妈和爸爸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因为话语的力量好像真的不管用,必须得付出一个惨痛的代价才能让那些近乎疯狂的人知道悔过吧,这也是给老三家庭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为此,她也知道冬子什么也没做,她唯一做的就是希望她的妈妈和五姨能够像姐妹一样相处,她的妈妈悔过了,她的爸爸疯掉了,五姨也终于不再和妈妈较劲了,是的有些事情作为旁观者这件事就是可以过去,但是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没法去体会彼此经历了怎样的心灵伤害,所以我们的劝告:原谅吧,过去吧,放下吧等等这些无法劝说这些当事人,有些事情也许就得让他们自己去撞南墙,撞得头破血流之后,他们自己会真的醒悟的,他们会知道该何去何从的,这笔我们说一千道一万管用,而作为旁观者也不是我们就应该听之任之,我们该做还是要做,就尽人事听天命吧,我们说了,他们不听,那我们也没有办法。
老太太的9个女儿,确实角色塑造都很好,唯一不太突出的就是二凤、六凤,但是这也很正常,因为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而且很多,他们就是这样,我也只是其中一员。
老太太演的确实很好,老太太的为人处事,老太太总说一个寡妇能把九个孩子拉扯成人自有自己的道理,是的,老太太很伟大,她很会做人,而且脑袋十分清楚,她总说自己不管了,但是她又放不下,于是也总在关键的时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老太太教会我很多和人相处的门道,看到她真的会想到自己的奶奶。
有时候感觉是啊,有妈在的地方就是觉得有个家,无论你多大,在老太太面前,都会觉得你是她的孩子,你可以抱着妈妈撒娇,你不会没有人管。
真好,又有一部可以时常刷的剧了,我喜欢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谁能想到呢?
已经久不追剧的我还能抱着这样的老剧,啃的津津有味。
经典的文艺作品果然沾染了岁月的尘灰依旧会熠熠生辉。
值得一遍又一遍的咀嚼与阐释。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大雅大俗,大俗即大雅吧,讲的是市井人家,人情百态。
却提炼出一些形而上的道理。
剧里的大群像刻画的十分饱满,似乎是生活里的人跑进去的。
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贯穿在全剧的氛围里,姐妹之间俗世生活中小打小闹,为利益分崩离析又终究牵扯不断的骨肉亲情。
亲情的表达内敛又含蓄,像是为普通人写的散文诗。
谁说平凡的人生不值得歌颂呢?
最后一幕,九个孩子回到了平遥古城的大院里,像是最后一次借着老人的缘故再度回望一下故乡与童年。
可时间和空间总是流动的,无法变动不居。
大家早就一起约好朝好时光走,走到天涯,已分不清今夕何夕。
故乡,大抵是一生都走不回的了。
九凤里的故事,总在一个阶段反复的上演。
精神原乡的沦丧随着社会发展的大潮日益加快了脚步。
而我一遍又一遍的看这04年的预测,应该也是对于乡愁的一次纵情吧。
因为我爱这细腻如刺绣的情感表达。
也在这一声幽怨的叹息中体会到了中国式的情感。
雅俗共生,气象圆融。
喜欢杨亚洲是因一部剧《浪漫的事》,喜欢里面市井人家洋溢出的浪漫与温情,喜欢他对母女,婚姻的诠释,还有对人生,命运的解读。
他的作品里是没有完人的。
每个人都是小人物,没有英雄,只有小老百姓,从小人物的脉络里去觅寻人生的无常与超脱。
每个人物都是有缺点的。
可是每个人都是那么可爱,他们频繁争吵,斤斤计较,可他们最后谅解,相拥而泣;他们有自己遗憾记忆里的挚爱,却被平淡生活绵延成默默的思念,它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从这九个女人身上,她们多样而丰富的性格中,幽默机智,温婉善良,甚至古灵精怪,她们隐藏着这世上万千女子所共有的美丽与哀伤,很难得这部剧出自一个男导演。
这是一股无比浓烈的亲情。
老太太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九个女人三台戏。
一个80后,无意中看到了家有九凤这部电视剧,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很真实,很感人,每一个的人物特点都很突出,仿佛每个演员不是演员,而是在看着她们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剧,看过杨亚洲导演的其他作品,但好好只有这一下剧把我打动了。
喜欢李明启老师演的母亲,真是演的太好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夸了,九个女儿九种性格,每个女儿演的淋漓尽致,真的是百看不厌!
五星!
不记得剧情 看评分这么高 想重温了
剧的质感特别正!
每家都能从中看到影子
剧里演员演技没说的,尤其是明启老师和刘佳老师演技绝了,女儿们和老母亲聊天话家常的语气真的是姥姥和我妈我姨她们谈天的语气,想起了过年回姥姥家,她们夜晚谈天的样子但是故事线真的好乱,有点狗血
生那么多!吵吵起来乱透了!!
这个电视剧成本真是太低了。场景固定演员有限。甚至哪有季节的变化。对年代变化还原度不够不细节错乱。估计最大的投资是饭。剧情细究也有点魔幻很不现实。不过倒是挺轻喜剧效果
演员们演得很好 但剧情我是真不喜欢
#Throwback Tuesday 同是拿出许多好戏的都市剧团队,王丽萍总是让主人公斗着嘴皮子笑骂人生;滕华涛现实直接,处理大小社会议题--但杨亚洲的功力在于平淡生活见真章。“大奸角”李明启老师的一哭,九凤生活的琐碎细节,展现了那道不清讲不尽的欢喜哀乐。难怪去年去平遥会Déjà vu,原来是因为这部剧。
不理解老九为啥考上了还作!???最逗的是谢里被抓时说的东北话,妈了个巴子的,栽你手里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还有姐夫们开会贼逗,还对暗号,我闷得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老三太较真,害死了自己的孩子……哭死!
人所共知,这部电视剧相当有内涵,人见人爱!!
鸡毛蒜皮,鸡零狗碎,但就是拍得比现在的群像戏更入味,更有烟火气。
真心很煩七鳯……好,但沒到了這個程度。老三女婿陰壞把自己閨女坑死了,少有這種人
好苦啊
比“空镜子”差远了
脸盲
一直想去平遥古城看看。初二就习惯不看电视却天天晚上陪着爸妈追这个。
小人物的平凡生活
看得我压抑到不行,重男轻女、姐妹撕逼、自说自话各种不适,可能太真实了
一般,没爹的农村家庭老妈都是一家之主,悲剧,一群人全是女的,有人扯什么大女主,可别扯了,不觉得她们可怜吗
回看20年前的这部作品真是叽了哇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