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

我和我的父辈,My Country, My Parents

主演: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吴磊,黄轩,袁近辉,任思诺,韩昊霖,宋佳,马丽,洪烈,张天爱,李光洁,海清,陈道明,彭昱畅,欧豪,贾冰,李嘉琦,艾伦,常远,余皑磊,魏晨,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我和我的父辈》剧照

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2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3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4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5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6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3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4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5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6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7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8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19我和我的父辈 剧照 NO.20

《我和我的父辈》剧情介绍

我和我的父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国庆三部曲之《我和我的父辈》接棒定档2021年国庆。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导演,“中国电影追梦人”再次集结,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 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宇宙的圣诞节散华礼弥音乐教师想爱就爱2.5坂道上的阿波罗猪猪侠大电影·星际行动我们曾经很酷硫磺泉镇的秘密第二季黑鹰少年你恋爱了吗?血染淑女功夫猴拳唇唇欲动复苏的天空拯救之翼新洛神一枝梅新威龙杀阵明天和每一天卧底肥妈不朽的樱花最终兵器爱丽丝最后的吸血鬼苏菲的供词风流艳妇速度与激情6高地迷踪爱恋狂潮对峙女儿国的杰基

《我和我的父辈》长篇影评

 1 ) 主旋律的父辈

《我和我的父辈》最初看到这部电影名字时,第一印象以为仅仅是指父亲。

看完后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如果不是第二小节的故事,这部电影真的该叫做,我和我的父亲。

不抠什么布景服饰之类的细节,只单单看整体氛围效果。

第一个故事中,展现了那个时代以人命为代价的惨烈,即便最后的背后突袭因为冲锋部分做了慢镜头及多角度展示,似乎显得冲锋队伍是在送死,可这一情节本身并没有无中生有。

那个时代与之同样惨烈甚至更为惨烈的事情都发生过。

父亲在河边等待,那匹马独自跑回来了,带着一身的血迹。

好像从这里开始,本该是高峰高潮的节点,突然开始大篇幅展现主角父子,比如儿子在马上被射中,比如后面突袭冲锋时父亲被枪打中还能再上马,单挑敌军首领并一击将其刺落在地,甚至这位的死相都用了慢镜头……儿子被射中在马上,打散了前面四人被包围被射击到另外三人中枪翻滚下马时带来的悲壮,后面突袭冲锋里过多的个人秀慢镜头和多角度展示,再度打散了前面突袭冲锋时那些被一个个打中身体或马匹 而翻滚掉落的悲壮。

即便不用刻意突出展现,父亲利用儿子通讯员的身份做诱饵,加之前一幕两人谈心时父亲说的那句“希望你死在我后面”(大概是这句的意思,虽然知道这句可能有反转,但当时还是会被触动到,不管是战争的残酷谁先谁后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意),情绪铺垫已经足够,后面悲壮激荡的战斗节奏与群像,会更能突出产生反差 加深对父子的印象,毕竟观者一开始代入的就是主角父子的视角。

所谓过犹不及,私以为这里正是。

第二个故事,看到是章 导演时一惊,虽然电影已经出了很多年,但作为并不怎么追新影的我来说,对演员做导演没怎么抱期待。

没想到的是,这个故事却是四个里唯一让我流泪的。

在那个暴雨天,大家都往家里跑,屋子里严重积水漏雨,可在母亲回来后,儿子问爸爸呢,然后要出门找爸爸。

暴雨昏暗的屋子里,儿子站在积水里一声声质问,母亲忍着悲伤还要忙着收东西接雨水清积水(话说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外面还流进水,用盆能清的完?

大概这里的母亲太过悲伤失了理智?

),床上还有个听话拿着手电筒一边给母亲照明一边害怕大哭的女儿,视觉冲击直接拉满啊。

儿子说爸爸和之前的爸爸都没有了,然后是回忆,一下子就顾着感动了。

这里是少有的呈现同事或邻居(不知道是不是邻居)相互关怀的镜头,还是主角为主的付出方。

直到后面那首诗,再度拔高,一句句诗语中,描绘出父母对孩子的期许与爱意,对航天事业的恢宏想象,对星空宇宙的浪漫征服。

因为太好奇这首诗的原作者,翻了很久的百度和豆瓣,并没有找到相关信息,不知道是不是编剧原创。

(修改时,从这里到下一段也就是第三个故事的不小心被删掉了,唉)大概由于章 作为导演,又是主角,导致这一单元剧情母亲成了第一主角,然后是孩子,再然后才是父亲。

同样有工作的父母,可母亲在工作之余还要做饭做家务。

至于其他群像表现的更少,作为家里唯一大人在外工作,大雨天时家里两个孩子却没有一个邻居来看下(或许雨太大都忙着自家),就连父亲葬礼上,上司及同事们的关怀就是,答应母亲瞒着孩子,让男同事少回家。

第三个故事,轻松有趣。

可还想说,不是人人都能伟大。

或许人人可以伟大,除非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当然平凡中也有伟大,但与这部分的情节距离过远了。

毕竟现实中,有多少能像这里的父亲一样,有这能力和魄力,有这条件和背景。

第四个故事也一样,轻松有趣,腾式的搞笑画风。

虽然看开头就差不多能猜到结局,未来儿子造出的他,可这个故事看的真的开心。

至于时间闭环、时间悖论什么么,父与子还是子与父,又作为主旋律电影,这部分故事的主线主题本身就难圆。

最后两个故事轻松有趣,只是也同样是以父亲为主来展现的,母亲则负责配合——因为爱而有所苛责、但终会体谅并支持。

母亲的角色似乎只剩下配合而已。

最后也是最想说的,电影名字。

或许有人会说父辈包括父母亲,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是我和我的父母,我和我的父母辈,我和我的长辈,这种?

父母父母,单独拎出一个父字,有多少人会联想到含义是父母而多过父亲?

既然父单指父亲,那父辈怎么就含义扩到父母了?

这难道不是只把母亲作为主角父亲的配偶甚至一个附属吗?

主角是父亲,母亲只是一个附带而已?

古代封建时期,尚有父族和母族之分,到现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时期,怎么母亲反而成了父亲的附属?

不由想到,曾经的“先生”一词并不分男女,而只是一个尊称,到了现在,先生成了男士专有称呼。

不是女权主义,只是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尊称专用于男士、配偶中女子附属身份……猜测提出这些观点的是男人。

若没有章导演的第二个故事,估计还得再开一部新影,我和我的母亲(听着好像是不太好展现这部影片中的 从抗战建国到改革创新到现代未来等等的各个时期的主旋律基调?

)如果不是主旋律,大概会给三星。

但即便有不足,仍希望这样的主旋律电影多一些(如果不是四个故事而是专注于一个故事细磨就更好了)。

或许有一天,这类的主旋律影片能更好的呈现历史情感,让国内观者毫无芥蒂地沉浸感动共鸣,能作为影片中的表率被所有国人自豪道一声,国内出品!

 2 ) 《诗》最后的不完全记载,来源网络

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告诉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荣和梦想挫折与悲伤告诉你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为了自由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而你我的孩子是让平凡的我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3 ) 一次父辈情怀的《诗》性书写

从《我和我的祖国》到《我和我的父辈》,一年一度的拼盘式国庆献礼片多少让观众陷入了一些审美疲劳。

于是在进入电影院之前,我便打算只是去看“一部电影”。

看完后,有惊喜,也有失望。

吴京的《乘风》单元,是主旋律痕迹最浓重的一部分。

故事在身为冀中骑兵团团长的父亲为了保护转移的群众,而选择将日军引向在远方等待发报的儿子乘风时,瞬间达到了戏剧张力的顶点和情绪表达的沸点。

直到后来父亲知道儿子牺牲后躲在田间失声痛哭,整个故事的节奏都还相对沉稳而流畅,情感处理也都相对克制而饱满,但后面骑兵团和日军正面刚的战争群戏,却画风突变,让叙事有了一种断裂感。

场面固然磅礴激昂,但这种对于“燃”的过分强调,却也使影片“含京量”飙升,陷入《战狼》式略显浮夸的英雄主义表达。

此外,主题是《我和我的父辈》,第一视角便应该是“我”而不是“父辈”,这里似乎发生了一点视角偏移。

徐峥的《鸭先知》单元,依旧风格化明显,也依旧讨喜。

借鉴了韦斯.安德森经典的对称式构图及怀旧又明丽的色调,整部短片的视觉呈现复古而浪漫。

故事以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第一支广告的诞生为摹本,冬冬父亲的绰号“鸭先知”则表征了故事的精神内核:一种敢于成为时代弄潮儿的勇气和创新意识。

整个影片张弛有度,励志、温情又诙谐,令人捧腹的“梗”俯仰皆是,老上海弄堂的风情不时唤起“回忆杀”。

可以说,这一单元充盈着令观众喜闻乐见的元素,但细细品咂,又似乎缺席了什么,而无法催生抵达人心的感动。

至于沈腾的《少年行》单元,则多少有些一言难尽。

裹着科幻片的外壳,影片讲了一个“穿越”的故事:从未来穿越来的机器人“爸爸”和小小邂逅并发生了一些列趣事,“爸爸”穿越回未来,才发现自己的研发者原来正是小小的团队。

整个故事的节奏过于松弛,逻辑咬合不够严密,镜头语言也相对粗糙,虽然“笑果”明显,但也多依托于台词和人物行为等表层符码。

内在的情感支撑在前半部分相对匮乏,而到了结尾又骤然强行升华,虽不至尴尬到“脚趾抠地”,但也有降维至情景剧之嫌。

而一开始最不期待的章子怡单元,反而成为最惊艳的一部分。

影片的名字叫《诗》,影片本身也不啻为一首献给父辈的散文诗。

看的时候,我在黑暗的影院里泪流满面——短片如此安静地,便在人心中掀起一阵温热又柔软的涟漪,然后一点点地,汹涌开来。

一个谈不上精彩的,甚至有些“平淡”的故事,何以如此动人?

我想,是因为这个故事是以一种真正诗意的方式,被叙说出来的。

从外层看,贯穿《诗》的一个重要线索,便是写诗这个文学行为。

父亲告诉哥哥,自己是一个诗人,工作是在天上写诗,并决定为哥哥写一首诗。

而他在牺牲前留给爱人的最后的物件,亦是一张写有“诗”字的信纸。

父亲去世后,母亲则替代父亲为孩子写诗。

影片的最后,哥哥拿出了那首珍藏了几十年的诗:“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可以说,“诗”这个符号几乎被嵌入了影片外层的全部纹理中。

写诗是在山河日月间言说人与世界的关系,航天工作则是在星河灿烂中探索人与宇宙的关系,把航天工作比喻成写诗,这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灵动的、浪漫主义的表达。

但这种诗意,依旧是相对表层的,在表层之下,《诗》的诗性,更是沁入内在肌理的。

陆机在《文赋》中讲:“诗缘情而绮靡”,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诗歌的第一要义是抒情,并进而激发读者的情志。

而《诗》之所以是诗性的,最重要的,就是它是情性的。

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影片多诉诸于宏大叙事,这部短片则诉诸于一种个体叙事。

导演视点不再全然落于科研工作者这一身份,而首先落于平凡的人这一身份。

他们不再只是装点苦难又壮丽的时代的明亮背景,不再只是谱写革命英雄主义赞歌的美丽音符,他们亦是他们自己,真切地存在过的人。

于是,影片并不试图塑造伟光正的典型形象,而是试图让他们身为人的最平凡的爱与怕被看见。

电影甚至几乎没有正面描写父亲夙兴夜寐工作的场景,而更多将视线投向了他生活中的一隅:比如以一种梦幻的方式向孩子解释自己的事业。

正是在这样微观的日常中,我与父辈的情感羁绊得以生成。

而母亲则是《诗》中最深沉的情感渊薮,她是一个科研人员,亦是大地上千千万万普通女性中的一个,于是在她身上,流淌着女性可能遭遇的所有情感细流。

雨夜的那次争吵,是全片矛盾冲突的高潮,更是母亲情绪爆发的高潮。

暴雨涌入家中所带来的张皇,丈夫离世后的悲拗,面对哥哥第二次失去父亲而情绪失控时的焦躁和崩坍,为了迎接第一颗卫星发射而要继续恪尽职守的佯装坚强……这种种最平凡又最深刻的情感,在窗外的雨声与孩子的哭声中,猝不及防地交织在一起,喷薄而出。

而这一次,也是母亲唯一一次“放纵”——她总是克制而坚忍,甚至在捧着父亲骨灰盒时的哭泣,也是无声的。

后来,母亲告诉哥哥自己可能也会死:“对不起孩子,爸爸妈妈都不一定有时间陪你们长大”,说这句话时,她平静又怆然,但这种平静中所涌出的盛大的疼痛,却将我瞬间淹没。

在那样一个年代,爱人永诀的伤痛还来不及抚平,就要藏起自己所有的柔弱和破碎,负重前行,这听起来很残酷,但又平常地真实发生着。

《诗》里的父辈没有大义凛然的壮举,甚至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只有安静的热爱,安静的伤怀,安静的恪守,安静的燃烧,但是这份安静却让人如此切肤地共情。

裹挟着悲伤的感动,就这么蔓延开来,那是我永远只能去仰止的情怀——为了共和国的期许,和守望中的那个新世界,他们便可以放弃城市里安适的生活,放弃和家人团聚的平常幸福,甚至放弃生命。

这样自静默与细微中荡开的感动,令我想起《我和我的祖国》中的《相遇》单元:在工作中遭遇严重核辐射而病入膏肓的小伙,偶遇了曾经的恋人却不敢相认,直到两人在街头被庆祝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的人潮冲散。

最后一幕,小伙的双眼里漫溢着缱绻,哀伤,和淡淡的释然,那沉默又澎湃的眼神,让我泫然泪下。

显然,相对于传统主旋律电影以政治宣教抑或价值观传递为主导的“刚性”表达,《诗》里的情感化、细节化、氛围化的“柔性”表达则诗意很多。

此外,影片内部萦绕的诗意,还体现在它丰富的“留白”。

宫林在《中国电影美术史》中指出:“诗电影是指有别于戏剧电影复杂的戏剧矛盾冲突,淡化情节,在银幕上运用诗的语言、结构、节奏所进行的诗画意境的探索,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影片。

”《诗》的留白不仅体现在情节的淡化,更体现在情感呈现的含蓄化。

不同于叙事性强的影片有着错综复杂的情节线,《诗》则主要以人物的感情线索来架构整部影片。

在结构上,影片也相对疏松,没有采取线性、封闭式结构,而多采取场景与片段连缀式结构,这恰恰为观众提供了更大的涵泳空间,拓宽了其进入人物内在世界的通道。

同时,影片的抒情更是隽永而节制的,没有直抒胸臆的台词,亦几乎没有浓墨重彩的情感剖白。

即便是母亲对父亲思念和缅怀这样情感浓度饱和的场景,也只是通过母亲和父亲一次次并肩走在大漠中,直到最后,母亲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终于消失的片段闪回来完成。

导演还借用了《诗经》六艺中的“比兴”手法,藉由景致或他物来烘托意境,或寄寓情思。

母亲带着哥哥回家的那一夜,墨蓝的夜幕透着幽微的天光,映照在寥廓的荒漠上,延绵至远方,苍凉又美丽,与母亲清冽的脸庞相得益彰。

纵然台词寥寥,母亲的隐忍和坚毅,孤独和悲伤,以及深深浅浅的对未来的期望,还是溢出了镜头之外。

我爱极了电影里孔明灯这个意象。

不仅仅是因为孔明灯和卫星的发射原理近似,这个类比形象又有趣,更因为孔明灯作为民间的祈福器物,象征着美好的祝福。

哥哥带着妹妹放飞了孔明灯,是为母亲的平安祈福,亦是为父母愿意为之交付终身的那个梦想祈福。

这样对父辈的致敬,真是蕴藉又诗意至极。

而片尾,东方红一号卫星与神舟号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场景的蒙太奇混剪,则是对于哥哥的那次祈福,最深沉的回应。

航天飞船里的妹妹,用“上天写诗”的方式,完成了对母亲的诗相隔几十年的续写:这里有日升月落,光荣与梦想,有新世界,和父辈不灭的情怀…… 还要表白一下导演漂亮的镜头语言,那几个长镜头,真是美得不可方物。

还有小演员的演技,充满张力又有层次。

对了,还有那首诗。

 4 ) 摘录 航天人写给孩子的诗

《我和我的父辈》航天人写给孩子的诗 1小时12分“我的孩子啊 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告诉你 山川大河 日升月落光荣和梦想 挫折与悲伤告诉你燃料是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火箭是 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生命是 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 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 让死亡渺小的东西渺小的尘埃 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 是伟大的开始而你 我的孩子是让平凡的我们想创造新世界的开始”

 5 ) 主旋律快餐

“我和我的”系列中,这部可能是最弱的一部。

《乘风》主旨是好,但情节、表演、剪辑、特效水准都不高,只是和抗日神剧比起来,电影中的先辈流了更多血,做了更多牺牲。

故事没讲好,煽情戏却安排的多;这边有牺牲,那边必然有新生;为了凸显“父辈”两字,艺术加工部分过于牵强,故事编排很主旋律很俗套。

吴京的长相很吃亏,即便娃娃已经挂上皱纹,但还是缺少风霜雕蚀的岁月感;演技也永远的四平八稳,激情不够,温情油腻;借主旋律和“国难财”在票房上把持着话语权。

《诗》非常不错,苍茫的戈壁在夕阳余晖下发出金色的光芒,信仰和温情让这片土地成为共和国的脊梁之一,国之不保,何以安家!

故事很流畅,讲述的方式也很适当,章某人的表演挑起大梁,几乎用独角戏的方式完成了对自己、丈夫、整个技术团队群像的英雄描述。

值得一看,值得学习,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对这些历史要有记忆有传承!

《鸭先知》的观影体验是最好的,因为这是一段轻松明快的喜剧,徐峥延续了上一部《我和我……》的弄堂风格,把上海七八十年代的风貌复现到银幕上,又把上海的商业属性和进取精神浓缩到这几十分钟的段落里,而且是唯一一个不和生死相关的段落。

让人笑过、想过,给观众满满正能量。

小韩同学的演出比起上一部有所下降了,表演有些模式化,希望不要用坏了这颗小苗。

《少年行》有些浮夸了,虽然也是喜剧,但是很尴尬。

从故事到人物到演出,只是一个舞台小品的范畴,然后还要安排生离死别,满满套路,真是无趣。

总之,《诗》≈《鸭先知》>《乘风》>《少年行》

 6 ) 权当“贺岁片”看看吧

惊讶地发现,这一次的《我和我的……》系列的导演都是演而优则导的演员,最让人感动和惊喜的是女性导演占了一席位。

不难发现,4个作品的风格和导演的风格高度吻合,《乘风》是战狼风;《诗》是文艺风;《鸭先知》是喜剧风;《少年行》是无厘头的开心麻花风。

用亲子关系做注脚,来诠释一代又一代的人文风貌和时代发展。

看《乘风》的时候就忍不住哭了,吴磊和张天爱那段“死亡与新生”的双线剪辑效果很好,可以说是打中心灵的,按照这样的节奏,我是不能看《长津湖》了。

很爱《诗》最后的那首诗歌——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宇宙是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渺小的尘埃,是宇宙的开始,平凡的渺小,是伟大的开始。

《鸭先知》的最后卖了一波情怀,那些年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广告,重新看了一遍;《少年行》里的一句台词,是最打动我的,“我们都在努力让机器人自主学习,你却让你的孩子像个机器一样学习”。

最后,对比起《我的我的祖国》,这个系列可以说是质量逐年下降,但可以当“贺岁片”看看吧。

 7 ) 一代父辈有一代父辈的使命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同时期的父辈们都在奋斗,为他们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而且代代传承。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父辈们为了保家卫国,抵抗帝国主义的入侵,奋勇杀敌,不怕牺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辈们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为实现祖国军事领域的强大不懈奋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父辈们,敢于冒险敢于尝试,在强大政策的引领下为自己为家人创造出一片天;21世纪一二十年代的父辈们,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

影片前两个故事让人真的非常好哭,而后两个故事又让人真的非常好笑。

 8 ) 都是可爱的人

剧评已经写到三百多,影评才只有八十几,到底是电影本身资源就少,还是我看的少?

反正一直期待的王传君和金晨的那部,网上还没有。

几位大导演啊,多出些作品好不好?

这种任务剧,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能看,只是也别期待有多好看。

尤其是这种拼盘似的大餐,貌似饕餮,品尝后也只能说,还行。

每个小故事都挺可爱的,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你说啊,建国前那段时间,叫民国,所以有个剧种,叫民国剧。

建国后的那段艰难时间,1950到1970,就是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年,叫什么?

然后从改革开放开始,1980到2000年,又叫什么?

千禧之后,2000到2020,怎么称呼?

忽然好希望有人定义一下这些年代,拍剧的时候可以代入。

就像已知明年开始是九子离火运,一走二十年,所以叫离火剧?

话题跑偏了,因为实在没啥可写,无聊的话看就对了,哪怕是燃起爱国心,也是好的。

 9 ) 写作文写的蛮好的

我看过之后的感受,就是这一部影片的前两部分,我非常的不喜欢(╥﹏╥)虽然我哭的一塌糊涂。

后两部分我觉得还不错,就是非常的有意思,所以说为什么会得四分,纯粹是因为前两部分扣的分。

虽然是我哭的很多,但这纯粹是因为音乐的部分煽情了,配合着画面音效强行煽情。

这两部分的影片就是你看到了开头,你就知道了,结尾就是叙事的部分,也是完全没有一点点波澜,前两部分就是没有艺术性,如果他是在一个框架当中的话,那他只是在框架当中在写八股文。

他在当中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高大全的人物,找不出共鸣,你无法在人性的草蛇灰线当中来去得到共鸣,因为他描写的就就不是身边能够出现的实实在在的人,他描写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人性,它是存在于特定传统影视作品当中的传统人物。

你可以看到这些传统人物中,他们都是一个面孔的一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形式做派的。

到徐峥导演的那一部分就是人人都是英雄,人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我在看前两部的时候,我就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为什么英雄就是那些特定的,有那种特定的职业的人,而徐峥就是将这种想法给落地了,我觉得徐峥真的特别好,徐峥在上一部分我和我的祖国里面,在描写那个老师的时候,我就非常的不喜欢,上一部电影就是充满了做作。

但这一部他的在店在这个公交车上做作的在念广告词,我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处理的非常的合理,这种反差让人觉得格外的好笑。

就算这种是一个命题作文,他也是完成度非常高的了,包括沈腾的那个,我一看沈腾,他是导演,然后章子怡,他也是导演,能做到这种水平,他们都挺不错的(≧∇≦*)再看前两部的时候,我外甥都要睡着了,因为对于小孩子来说,他就是完全不喜欢这种战争片,这种类型片,而在沈腾还有徐峥的时候,这才是一个比较标准的一个,喜剧片,这才是大家合家欢来看电影的目的。

我想如果是单纯拿出,前两部的话,我估计还是不会去电影院去看,我为了为了什么来去看,还是因为沈腾,有很多的观众在电影院看到了沈腾就哈哈的大笑了,但是这次徐峥也表现得非常的令人惊喜。

现在是60多的票价,是整个是三个小时,我感觉这个整体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他有了这么长的一时间,我去电影院的时候也没有带手机,也没有办法分身去做其他的事情。

最后的电影的结尾,我觉得非常令我不适,他上头说,这个盛世,如你所愿。

这是对于影视文化产业的极大的讽刺。

我觉得现如今的社会文化治理有着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影视行业的打击来说,这个真的如影视文化从业者所愿的吗?

他们从事者这种艺术创作,现在很多的影视从业者连糊口都不行,大量的影视从业者出逃,影视行业现在是最艰难的寒冬。

今年的国庆档甚至拿不出几个特别像样的作品来,最起码除了在微博上还能够看到长津湖这个作品,其他的作品我都是闻所未闻的,我不是说宣传不到位,我是说他的质量不行,我一开始你像是这种我和我的这种系列,他是不是就是我们国家的顶尖导演所能够拿出的顶尖作品?

但是你看这个完成的质量,他完全是不能够称作是顶尖的作品,如果是受限制的话,永远都拍不出好的作品,这句话是我小外甥说的。

这是最基本的,最浅显的道理,而现在的限制越来越扩大化。

你比如就举咱现在这个例子,张天爱他在太子妃当中惊艳的表现,你看他还有机会再出演一部同样类型的作品吗?

不会了,因为根本就不会再有同样的创作环境了,张天爱只能在里面出演一个扁平化的女性工具人,在里面饰演一个孕妇,她爱吃,她照顾孩子,她当兵,她在里面贡献出了撕心裂肺的生产的场面。

她一个大美女现在就只能是在里面,在里面努力的争取去拿到这么一个,不怎么样的角色,这是一种程式化,格式化,扁平化的角色,我不是说张天爱表演的不好,张天爱表现的非常的好,可圈可点。

我们不是去评判这个角色的道德水准,我们是去看她的艺术水准。

这种影视作品是对于以往看到影视作品的有套路有章法的一个重复。

这对于创作者的发挥也是有着极大的限制的,因为你只能去这样子去拍,你想有一些突破吗?

不行,这样子会让你自身充满了风险。

所以他们宁愿拍这种中规中矩的完全让人提不起兴趣的作品,起码他们还在挣饭钱,还可以养家,而不是说突然一下子饭碗就没了。

 10 ) 没人吐槽徐峥构图风格抄袭韦斯安德森吗

简直一摸一样啊。

看韦神代表作《布达佩斯大饭店》简直被徐老板原样照搬。

从构图、叙事风格、旁白应用、色调美术、甚至拍摄手法,摇镜您都照搬啊。

是不是清评论了,一个人都没提这件事,这可是豆瓣,咋回没人发现啊。

你不能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耍流氓啊。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我和我的父辈》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