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典型的俄罗斯当代商业电影,年轻导演里不少都是这个风格。
学习了好莱坞电影的一些模式,各种元素往上一凑,随便看看也咽得下去,虽然几乎没什么营养。
不知道导演是浪漫主义过了头还是对自己的天才主意太满意非实现不可,影片高潮虽然情绪堆积还有那么几个燃点,但太特么胡扯了。
从伊尔库茨克到索契得飞个8小时吧,男主硬是在家看着电视直播发现情况不妙,赶紧打飞机去莫斯科送鞋带,到地儿以后比赛无缝等他对接,他一打冰球的居然穿起花刀跟女主在从未排练的情况下来了一段。
这姑娘啊,身体是不想要了。
俄国观众看了得群嘲吧。
而对于时间浓度把握失败问题,全片出现不止这一处。
莫名其妙最近居然看了两个亚历山大·佩特罗夫作主角的电影,另一个是《果戈理》。
以俄国人的审美,确实比较喜欢这类长相的男的,比较有攻击性的。
费奥多·邦达丘克也客串了个莫名其妙的路人甲。
不得不说,如果非要拿我国同类型纯粹商业型影人作品比较,还真的很难评价孰优孰劣,各有各的差法。
[完]
本来以为会看到的是冰上运动的燃点,看到的会是一个人有所执念的成长。
尤其开头的尝试,让自己以为会是女主在失败之后不停的改进,最终再夺得桂冠的故事。
却没想到一切来的那么狗血,本以为会有舞蹈的优美和热血的励志来作伴,结果变成了低俗的三角恋。
优秀与优秀的互相吸引,几句话描述女主天赋不足,再以几句话描述男二的不足。
简而言之就是你有天赋你不努力,她没天赋她很努力。
完全刻画的让人无法相信,尤其到了成大之后。
反而让自己觉得有天赋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兴趣是一件恶心的事情,你的兴趣越过了别人所谓的天赋观,让别人的努力显得一无是处。
在成年的女主身上自己看不到那种为了改变一切付出的过程。
最近因为看了一个花样滑冰的视频,所以对花样滑冰这项运动一直都非常的喜爱,然后在周四晚上拿出了这个片子来看。
打分的话我就不打分了,因为我对这部片子有一些个人喜好因素。
确实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一部非常励志体育竞技的片子。
他确实是有些励志的,就好像女主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被看好,也没有任何天赋,但是就凭着热爱就努力做到了花滑女王的位置。
但是庸俗的我可能更想看到的是,他是如何辛苦的训练,然后尝到胜利的滋味的。
但是影片所展现的更多的是另一种胜利。
比如说,像女主最后选择了和能够带给她快乐的男主选手一起滑冰。
而不是选择一个优秀的搭档继续她的冠军之旅。
然后电影对于一些比较重大事件或者比较大转折的剧情会采用歌舞的形式去表现,我个人觉得这样的表现形式有它的好处,但是给我的感觉是会让观众的感官情绪弱化,就更加不能够感同身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而已
原来战斗民族的电影也载歌载舞呀,比重不大,在可接受范围内。
影片没有用记实的方法叙述过程的艰难,通过细节和片断让观众自行脑补,感觉不错。
跌倒之后还能爬起来,靠的是骨子里的不认输。
我比较怂,跌倒后想躺下来,不想再动了。
重新站起来之后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才是最让人敬佩之处。
当姑娘坚定地说出:我想要的是幸福,她整个人都在发光,让人心折。
女主演得不错,虽然笑起来各种纹路,但对比天朝满屏的胶原蛋白脸,我更接受那些褶皱,因为那种真实和自然更能让人感觉到诚意。
概述: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女主佳娜从小就迷上了花样滑冰,在母亲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顶级花滑运动选手的故事。
在佳娜的求梦过程中她遇到了帮助她事业一路高歌的搭档奥纳夫,两人也产生了爱情的火花。
但是在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花滑世界杯中,佳娜不幸受伤,她的搭档因此离开了她,就在佳娜万念俱灰的时候,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了,成为了相互坚强的后盾。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前半部分。
其一是佳娜的母亲真的算得上是一位极佳的母亲,在教练否认孩子的天赋时,母亲却转身鼓励孩子:“教练夸你是极有天赋的孩子,但是还需要多加练习,成为更好的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佳娜一直秉持着信念坚持把自己训练成滑冰场上的一名“战士”。
其二是前半部分的剧情紧凑,小佳娜训练时的坚韧与坚强无不打动着我,或许梦想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对于电影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爱情故事。
小佳娜长大了,遇到了帮助自己事业的搭档奥纳夫,并产生了情愫,但是在女主受伤时,得到的并不是奥纳夫的关心,而是指责;因为自私的奥纳夫并不是真的爱她,只是想利用女主得到世界冠军。
幸运的是女主遇到了给她自信的萨沙,即使没有了世界冠军,但是他们收获了快乐和爱情。
男主激励女主克服胆怯、重拾勇气所用的原力觉醒疗法:让激励你成功的人和事物寓意在一个护身符上,一直陪伴你左右,它便会给你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这看似非常中二,但其实是有心理学研究基础的,也即启动效应:“我们的所做所想会受那些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件的启动”。
没有意识到的事情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我们意识到的东西对我们的影响了。
男主把女主妈妈给她的滑冰鞋的鞋带,绑在她手上,正是要告诉她,无论她跌落到了多深的谷底,妈妈总会是第一个支持她、给她勇气和力量的人。
正是这些勇气和力量,启发了她,鼓励她要克服胆怯,勇敢地站起来重回赛场。
这个小故事给我们的一点启发是:用一些代表自己的积极情绪和特质的实物,摆在自己生活空间的可见之处,能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时候给自己力量,是治愈日常中emo的好办法。
这个小小的结论,在感觉和情绪上也是可以互通的,比如在触觉上的应用:过年的时候,给拜年的客人端一杯热茶,客人会因为手的感觉是热的,而更加觉得这家人款待非常地热情。
更多的启发:1. 个体意志受群体的影响程度。
为什么最后观众席上,当女主的家人站起来为舞台上的她唱歌伴奏时,会有胆怯心理。
但当他们克服了胆怯时唱出来时,其他观众们也会乐意站起来一起唱。
2. 群众和演员的角色定位。
群众是不是仅作为局外人在观赏比赛,人们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为了促成某些双方期望的结果,双方可以做出一些怎么样的努力。
3. 体育精神更应该强调快乐还是奖牌。
今年上映的俄罗斯电影花滑女王,讲述了女主娜佳从一个没有天分的小女孩,成长为站在奥运会场的女王的故事。
因为对花滑不太了解,所以片中的花滑专业镜头还是能够唬住我的。
娜佳花滑被前搭档男二失误,脊椎受伤,可能一辈子也站不起来。
男二站在床边,握着娜佳的手,深情款款地说,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再尝试别的方法。
这时的女主,眼神里没有一般言情剧的感动,也没有泪水,这是异常冷静的问,你会和一个一辈子都站不起来的人生活吗。
男二嘴唇蠕动,想说什么但还是咽了下去,只是逃避的回答,我们再试试别的方法。
娜佳又重复了一遍,眼神已经带着冷气了。
这时的娜佳已经异常清醒了,男二要放弃她。
这样的清醒和镇定在国产剧里是不常见的。
但清醒不代表着不痛苦,丧失了斗志的娜佳更没有希望站起来。
这时男二退场,男主萨沙出现,在打打闹闹中得到了娜佳的信任和爱情,在最后关头当萨沙被车撞到时,娜佳情急之中站了起来。
最后两人携手参加了奥运,虽然被取消了资格,但两人找到了爱和信念。。
电影的剧情走向并不新颖,前半段娜佳热爱花滑,以斗志打动教练,克服天资不足。
后半段无非也是受伤后遭到抛弃,相遇不离不弃的男主的故事。
可为什么这样的剧情还是很能够打动我呢?
可能无非是我从片中看出了一种观念,就是在你的时区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时候你失去一样东西,你以为是上天给你的惩罚,也许恰恰是上天给你恩赐。
如果没有那场失误,没有那涅磐重生的康复训练,也许娜佳永远看不清男主的真实面孔,得不到一个真正不离不弃的人,中文译名也很有意思,是花滑女王,尽管影片最终她是被取消了比赛资格,但她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女王。
说实话,看完这部电影,有点意外,之前看过几部俄罗斯的战争电影,相比美国大片和中国的战争大片,相比感觉比较不忌讳血腥,不忌讳残忍的画面对人的心里作用。
以前上有知道俄罗斯在文艺,文学上的造诣的,但是文艺类的电影的确没有怎么看过。
这部 花滑女王真多上展现了俄罗斯不仅有军事上的霸气大气,也有文艺上,文学上的细腻。
当女主小时候的时候,有个画面就上不停的睡觉,不停的起来,去勤奋的练习。
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如今大部分人,真的上没有什么过分的努力,可以说说没有资格说失败,是我们就没有努力过,谈何失败?
要说失败,也是自己做人的失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为了这个目标整夜整天的练习,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刮风下雨,我长这么大,是没有为了一件事情而如此付出努力过,混的如今碌碌无为也在常理之中了,很多努力过的人都失败了,何况我这个压根没有为之努力过呢?
当男主挑选女伴的时候,我就感觉有点不太对,女主很紧张的看着他,他仿佛宠幸妃子一般,选择了女主,紧接着画面就切换到了男女主角睡在一起的画面,这个间接的反应了男主对女主的爱不是纯洁的爱,不是爱慕的爱,更多的充满了性的爱,所以当女主瘫痪在床的时候,男主离开去独自参加世界杯也就不足为怪了。
相比,男二在遇到女主的时候,就说很平常的,鼓励她,安慰她,逗她开心,刚开始没有喜欢对方,而是在相互陪伴,相互鼓励的情况下,慢慢的产生了感情。
所以当女主决定要去参加世界杯的时候,画面有一个说,男二对女主说,我可怜你,其实也是在可怜自己。
女主可能要离开了自己,女人有了事业,同时也大概率意味着自己要失去女主了,我是能体会那种心情,当女主做在轮椅上时,两个人时平等的,当女主站起来的时候,女主就上花滑女王,男二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冰球运动员,还很可能只是一个替补运动员。
当男人面对事业比自己强的女人时,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的,都是自卑的。
男二希望女主继续爱自己,也同时希望看到她成功。
可是,他选择了支持她的梦想,哪怕最后女主和男主在一起,自己在电视机里看女主比赛。
有一种爱,叫做陪伴;有一种爱,叫做日久生情;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也有一种爱,叫做天长地久
女主是个没有什么天赋的花滑运动员,母亲死后由亲戚扶养,母亲活着的时候一直鼓励女儿学习花滑,去世后,女主因为勤奋被自己的老师赏识,就开始了特别艰苦的练习生涯。
后来女主有幸被有机会有能力夺得世界冠军的男二赏识,两人一起排练搭档非常的有默契,也拿下了不少大赛的奖。
但在某次比赛中男二执意要做一个他们在排练时从来都没有成功过的一个动作,导致女主摔伤了膝盖无法走路。
男二嘴上说着会帮她找医生但已经开始物色新的搭档。
女主心灰意冷不肯接受治疗,于是她的老师找来了冰球运动员男主帮忙振作女主,男主一阵虎操作之后,女主终于渐渐康复重新走上冰场。
而此时男主也有意从冰球回归花滑。
但女主老师执意要女主和男二重新搭档参加世界大赛,但是女主男二早已不似以前那么亲密而有默契,于是很理所当然的,女主又一次失利了。
男主此时又从家里赶来,冲进冰场和懵在冰场里的女主表演了个节目。
男二其实挺凄凉的,运动员最璀璨的的运动生涯就那么几年,即使他希望也没有条件去等女主康复。
这部电影反映的方方面面真的还挺多的。
画面也非常有质感,俄罗斯的画面真的很好看,哪怕是电影的插图都拍的跟油画似的。
这部电影几乎每个画面都能拿来做桌面。
很享受。
冬奥会上撒狗粮,花样滑冰尤其多。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冬奥会,就有来自西班牙的花滑组合,日本的冰舞组合,中国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还有12年后重夺双人花滑冠军的韩聪隋文静组合。
这样看花滑比赛,真是赚到了!
看比赛,也欣赏艺术,还能满足八卦的心。
冬奥会结束,狗粮还没吃够怎么办?
怡姐推荐一部电影,《花滑女王》这是一部来自俄罗斯战斗民族的撒狗粮电影。
花滑女运动员娜佳,家庭贫寒,她日夜练习花滑终于站在顶尖赛场。
可是一次重伤让她坐在轮椅上几乎失去一切,当她在一个冰球运动员鼓舞下站起来,重返赛场,她开始明白比赛不止输赢,还有别的需要珍惜。
来看看,这部电影里的俄罗斯战斗民族,如何撒狗粮。
1她和顶级运动员,冰场上撒狗粮娜佳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和顶级的男运动员站在世界级赛场上,一阵阵欢呼声和胸前的奖牌都显得不真实。
她和这个帅气的运动员成了情侣,时时刻刻在一起。
人们说,他们是神仙眷侣,金童玉女。
赛场上的他们,在浪漫的音乐中,双人共舞,变换着各种动作。
他们像生活在冰上的伴侣。
娜佳太幸福了,她获得这样的生活并不容易。
深爱她的妈妈忽然去世,她成了孤儿。
这个倔强的女孩,跟随教练日夜练习,终于成为顶尖花滑运动员。
她幸运地被顶尖男运动员选中,登上冰场巅峰。
他们形影不离。
人们被她和舞伴随着音乐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艺术之美,深深打动。
人们向往美好的爱情,也把期待投射到他们身上,兴致勃勃看他们撒狗粮。
可是,人生总是面临考验,爱情更是如此。
一次抛跳动作,娜佳失误,重重摔倒在地上,站不起来。
这个曾无比坚强的女孩,目光呆滞地看着医院的天花板。
男伴再也没有出现,她现在最需要重新站起来,爱情和上冰场都成了奢侈品。
2 战斗民族与众不同,彪悍教练为她找来助攻伙伴娜佳很消沉,她仿佛回到小时候失去妈妈的日子,一无所有。
事业没有了,爱情也没有了,她只能坐在轮椅上。
冷面的的俄罗斯大妈教练出现了,她用一贯彪悍的方式帮娜佳。
她找来一个脾气暴躁的冰球运动员,告诉他,如果不帮娜佳站起来,就不许上冰场。
明明是要运动员帮忙,大妈教练这么理直气壮。
也许这就是俄罗斯战斗民族的彪悍风格。
更想不到的还在后面,冰球运动员用最粗暴的方式激励娜佳。
面对娇小的娜佳,直男性格的冰球运动员萨沙似乎没有一点同情。
他把娜佳一个人丢在冰场上,自己逃回冰球场。
教练狠狠训斥了他,他只能重新找到娜佳。
娜佳想到一个办法“折磨”娜佳。
他帮她穿上冰球服,然后,用球拍打她,还把她从高处推下去。
萨沙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娜佳拼命站起来。
这种凶悍的方式管用了,娜佳拼命挣扎,看到萨沙差点被撞到,居然站起来了。
她告诉他自己小时候的经历和对滑冰的热爱。
同样有着不幸家庭的萨沙,用笨拙的方式让娜佳站了起来。
他和她一起,散步玩耍还有享受美食。
萨沙这个彪悍直男性格的伙伴,让娜佳重新有了生命的活力。
3 抛弃娜佳的滑冰伙伴忽然出现,娜佳有了两难选择她是重上赛场拿金牌,还是和萨沙一起简单生活。
娜佳开始犹豫。
她想起一个画面她不舍得萨沙离开,假装腿还没有好。
萨沙逗娜佳说出真心话,她很想和他在一起。
娜佳又想起另一个让她发笑的画面。
他们一起参加商业演出,一个冰球运动员和花样滑冰运动员用喜剧效果滑冰,观众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娜佳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她爱萨沙。
萨沙为了娜佳一直以来的花滑梦想,他假装不爱她,选择离开。
不知实情的娜佳,伤心地和原来的滑冰伙伴登上了赛场。
可是她再也不能对曾抛弃她的那个伙伴产生信任,再一次失误摔倒。
可恶的伙伴,再一次抛下娜佳走了。
穿着花滑运动服的萨沙来了,他看见娜佳一个人在冰场上,不忍心。
两个人用他们独有的方式,在冰上撒起了“狗粮”。
萨沙放下直男的面子,笨拙地和娜佳在冰上舞动,他们快乐地笑着,充满爱意。
他们自然没有获胜,可两个人似乎并不介意。
娜佳开始明白,花样滑冰的真谛不仅是为了赢,还有爱和强大的生命力!
写在后面你也许好奇,为什么花样滑冰比赛中,总有人撒狗粮?
因为双人滑和冰舞运动员常常从小在一起训练,青梅竹马十年以上。
他们有共同的梦想,枯燥的环境,携手滑动舞步,彼此会有由内而外的情感和肢体交流。
花滑双人组,有些动作非常危险,就像电影里的抛跳动作,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严重失误重大身体伤害。
这需要有战友把后背交给你一样的强大信任。
战友的深度信任加上情感表达,花滑伙伴很容易成为情侣,至少是有特殊信任的伙伴。
电影中的娜佳,就是这样和冰上伙伴建立起深厚情谊。
《花滑女王》,并不是一部高分电影,但电影里流露的,俄罗斯战斗民族特有的生命力,和鼓舞士气的方式。
电影中的故事,还为我们展现比赛很重要,但比赛之外的爱和生命力,还有充满幽默气息的生活,也是值得珍视的。
本文原创,图片为网络精选今日话题:俄罗斯式样的幽默加彪悍版撒狗粮你喜欢么?
留言互动写你感兴趣的话题。
@怡儿话书影,用故事力,给生活加点能量。
标准爱情戏的骨套上花滑的皮,体育本身是微乎其微的,任何人都能在一个月学会一切是多数体育片的通病。爱情戏的发展公式都在可预料之中,结局很美式童话,观众会情不自禁站在主角立场深受感动,编剧对每处情节点都掐算好了。最棒的是全片都被男主角带着走,如果不是他,效果会大打折扣。
戴肩章的王子固然英俊,穿着肥大冰球服的男人却更可爱。在轮椅上的人生动弹不得,滑在冰面上的姿势并不自由。她在病床上问,你会守护我一辈子吗?在冰雪中说,能否陪在我身边?谁不曾听过冰面碎裂的声音,在呵气成霜的晚霞里冻成一座雕像,心里却终于有了答案。此刻走到面前的不一定是王子,却是爱人。
适合春天的电影
女主简直跟新时代女性要自立的思潮背道而驰。什么都要靠人拉一把,妈妈哄教练监督,连受伤都是因为不能更硬气一点拒绝做没练习过的动作,最后冰球队员萨沙拯救了你吧。。。行吧。。。为什么看了生气,大概也看见包括自己在内的不够意志坚定的笨蛋的影子了吧。
画面真美,情节太狗血了,看之前没做好突然歌舞的心理准备,感觉像在看宝莱坞
小妞电影
明明就是一个老套的爱情片,不管花滑的真实情况,不管人物的塑造,不管故事的逻辑。电影需要冲突但也要尊重基本法吧,尤其最后那场自由滑的drama实在不能忍!
完全降智。1%可能站起来,就起来了。冰天雪地,把人推下山坡,被车撞,用球打,就是激发那1%可能性。。。各种瞎折腾。还有渣男,简直为了冠军,没有就马上翻脸不认人。。。。烂。越说越想给一星了
以为是为了金牌搏命奋斗的,没想到竟然是为了爱。嗯,无论为了爱还是为了冠军,同样值得祝福。
剧情挺普通的,花滑的镜头很美,音乐出色。感情戏进展得太快了。
MV串烧流水账,在俄罗斯电影中闻到了一股印度咖喱味
狗血...
不像是女主戏,男主一直在带节奏。男教练和应该是继父吧,长得好像傲骨贤妻里的David Lee和Diane的老公Kurt.....
看的89分钟版,低于预期。
韩剧的内核 跟花滑没多大关系 还要蹭一波塔尼亚
挺励志的,爱情线太多了……
非常非常讨厌以竞技体育做外衣且把它拍得极为潦草的片子,换成别的设定依然能行,也别说什么不懂花样滑冰的人会把这个片子理解成单纯爱情片,哇伤病啊相方纠葛的关系啊和对胜利的渴望拍成这样本身够差劲了。
歌舞插入最无违和感的正经电影,喊麦最好听的大龄中二男。老毛子骨子里还是很浪漫的,又浪又漫。剧情像是一部20集肥皂剧的压缩精华版。跟花滑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是爱情。但是爱情来去得也都很突然。说故事的能力不来塞。然,最后的大合唱太加分了。女主好甜。
不现实,和花滑界完全不像。太假了,尤其是比赛的部分,冰场上的部分。女主感情好随便。太随便。受伤的理由好荒唐。和所谓的真名天子还是有点感情的,但是坐轮椅期间的所谓的帮助康复的方法很别扭难以接受。颜也不行。还有些情节不太清楚。
常見的俄式悲劇走向,大合唱是魯斯基國族精神的呈現,即便悲劇環繞和人生不順遂是日常,但總要找到出路在臨界點繼續活下去,獎牌已經不是最重要的結果,每個人都是活生生的俄羅斯。天行者路克的橋段出現也是隱喻了男女主兩人生長背景的相似和共鳴,佩特羅夫表現十分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