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之前我看了梨梨(Billie)在访谈中提到此电影为她的最爱,所以斗胆观看了此片。
片子总体节奏紧凑,在一天里把奥斯卡与其家人展现的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乔丹的演技在当时还是十分青涩,全靠“妈妈”撑起演技的大梁。
不愧是我爱的人,连看片的眼光都如此之妙!
I’ll always be with U ,Billieee!!
记得看过约翰尼斯的声明书是这样写的:我将在终其余生地每天生活在不应该枪杀奥斯卡.格兰特先生的惨痛伤心回忆里,因为我的行为而使他失去了生命,没有任何的语言可以表达出我的深深后悔。
我知道一个女儿已经失去了父亲,和一位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
我希望能够与奥斯卡.格兰特先生的母亲和他的女友交谈,但是来自太多对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和家人的死亡威胁,使我保持沉默。
我希望有一天,当所有的愤怒成为过去后,我能够有那么一个当面交流沟通的机会。
我知道许多人依然恨我,但如果我不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话,我会更加的难过和不安。
从现在开始,直到永远,无论我是在活着、呼吸、睡眠与清醒,我都会听到奥斯卡.格兰特先生的惨呼:你枪击了我!〞这个声明无论真诚与否,一条生命因为一个警察而丧失,带着种族歧视,犯罪历史歧视,怎么不另人心惶惶呢?
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制度法规又有多大维权效益呢?
看完后五味杂陈,一声枪响,两个家庭的悲剧!
人是感性的动物。
又看了一片感动的片子,逐渐习以为常,不再为之落泪,但是其带给我的感动却丝毫没有减少。
"The last frusfruitive station", 讲述的是09年的一起警察误杀黑人事件。
片中的很多,冲突点也很多。
说是一部电影,其实更像一部纪录片,没有融入任何导演本身的色彩,只是平白的把一个故事摆在面前给大家看罢了。
主题十分直白,就是通过这个事件本身揭示社会对种族的不平衡态度,对一种更加平等自由社会的呼吁。
Oscar, 走了。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思考。
他是一个黑人,他是一个父亲,他是一个丈夫,他是一个儿子。
22岁,终。
每个人生而平等,都有享受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权力。
但是如何让每个人的这种权利在社会中得以融入,才能实现自由平等。
而进入社会的先决条件其实是默认你已经放弃了一部分的自由,身为自然人的自由,而选择接受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自由。
由于自然人和社会人的设定不明晰,每个人凭借自己也是无法确定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的削弱。
就好像是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他需要借助这个世界去认识自己的界限,去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不同。
黑人也是一样,有白人朋友告诉我,黑人的大脑压根就和我们不一样。
诚然,科学研究花了很多时间才得出这个结论。
但是,我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明白,何为生而平等。
尊重每一颗花花草草,正如我尊重这世间每一条生命。
是他们,帮助我了解我的生命。
Haman being is an emotional animal.This is another moving movie, gradually I became more and more used to them, and won't cry for it. But the touch it brings me does not be affected a bit."The last frusfruitive station" is about a story of accidental murder of black man by police. In the movie, there are a lot of foreshadows and conflicts. It is said to be a movie, but more likely to be a documentary, does not involve any personal perspective from director, and it is only about narration of a story. The topic is very obvious, to reveal the imbalance attitude of the society towards different races, and appeal pursuit of an equal, and free society. Oscar, was gone. Leaving us a question. He was a black man, he was a father, he was a husband, and he was a son. 22 years old, and he was gone.Everyone is born to be equal. We all have rights to enjoy ourselves and express ourselves. But how can we guarantee this rights in the society, and achieve equality and freedom. To be in the society, the prerequisite by default is that you have given up part of your freedom, the freedom as a natural human being, and to accept the freedom as a social human being. Since it is unclear what is between a natural human being and a social human being, everyone cannot be sure whether we are treated unfairly. Like a new born baby, he or she needs to know this world to understand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im or her and this world. So does a black baby, some white guy told me that the brain of black man was born differently from us. Frankly speaking, it does take a long time through scientific research to get that conclusion, but it takes longer for us to understand, what does it mean by "born to be equal".Show my respect to each piece of grass and flower, so as to show my respect to each life in the world. It is them, that helps me to understand my life.
首先我是纯观众,外行中的外行,这里只谈谈我看完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部电影的政治意味太浓,像前段时间的《白宫管家》、《为奴十二年》、《被解救的姜歌》一样有点矫枉过正的的感觉。
里面对警察对一些白人有刻意的抹黑,对奥斯卡的个人形象up and up and up。
简直成了二十四孝的典范,这里我要说明即使是这个十恶不赦的人他对自己家人的态度也应该是怀有柔情的,但很多人会把这种私人的情感放在他个人道德上,他们会认为对家人温柔的人品德也会高尚的。
但实际情况是,公是公私是私,即使是丧心病狂的连环杀人犯也有家人,而他们对家人的感情决对不会让受害者占到一点点光。
然后是那个受到奥斯卡帮助的白人女孩,她在这部电影里面被反复提到,坦白来说奥斯卡这个人不是以作恶为乐的变态,他做的坏事也不过是因为好逸恶劳和生计所迫。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也会偶然帮助他人,黑人自来熟和乐观心态算得上种族buff了。
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助人为乐的老好人,但明显电影里面有这种倾向把他描写成一个浪子回头助人为乐的好人。
最后是他放弃贩毒打算走正道明明白白的做人,我也持怀疑态度。
就像我电脑里的毛片删过很多次了,但还不是下回来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不相信一个一直迟到被辞退、多次入狱的人能够突然幡然醒悟然后努力工作——升值加薪——出任总经理——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
同样这种工作我敢说如果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他就不会丢掉这个工作,店老板对奥斯卡的态度绝对不适用于“歧视”的定义。
其他的我不敢打赌,但如果是换成一个中国人绝对不可能轻易的让这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丢失,遗憾的是好逸恶劳早已成为奥斯卡的一个性格。
如果之后又遇到一些问题走回老路不过是时间问题,我不惮以最恶意去考虑人性。
这部电影的作用主要就是满足政治态度迎合部分有这种政治态度的人而已。
因为这是主流价值观,呵呵。
最后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深818马丁路德金的经历,绝对是老练的政客,他们的行为出发点不过是政治利益,被枪杀纯属玩屁玩出屎。
然后关于乘警的判刑,窃以为一级谋杀指控不成立。
一级谋杀——美国法律规定一级谋杀指特殊情况的谋杀,比如警员、法官、政府官员、消防员、证人、多重谋杀、折磨或者极端可憎的谋杀。
值得注意的是,普通的预谋杀害,不涉及上述情况的,不属于一级谋杀;下毒和伏击就其本身而言,也不属于一级谋杀。
美国法律的一级谋杀类似于我国法律的直接故意杀人。
对于一级谋杀的量刑是最重的。
以上还是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观点来看而已,如果有人要喷我也不会回的。
一切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糟,oscar有一个美满的大家庭和一群好朋友,他是一个好爸爸、好儿子、好哥们,在影片中我们还看到他也喜欢帮助他人,不管别人的肤色是黑是白。
可是新年那一天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曾帮助过的人失去了他。
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吗?
不。
看过这部剧我是窝心的,我不知道造成这次不幸的相关警察和那个白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我知道他的女儿没有了爱她的爸爸,他的母亲失去了心爱的儿子,她的女友没了相知的伴侣,他的朋友再也不能和他勾肩搭背了。
为什么会有歧视?
为什么会有不平等?
不管肤色如何,不都是活生生的人吗?
有血有肉。
错在哪里?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胸中的悲愤久久不能平息。
我们都有一个头脑一副躯体一颗心脏和红色的鲜血,我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
生活区域和遗传基因的不同造成了肤色的不同,但这又代表了什么呢?
同是相同肤色人种的人长相、瞳色、发色、体态等等还不尽相同。
那么为什么会被憎恨?
为什么会被瞧不起?
错在哪?
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给我很大震撼,感觉比《被解放的姜戈》、《为奴十二年》要震撼。
毕竟那些已经是过去时了,这部剧却发生在近些年,因此感染力超强。
据说是导演的处女作,且没有大名鼎鼎的演员阵容,拍出这样的效果真的很厉害。
看了一下,是位黑人导演。
希望这部剧也可以获奖,不会因为导演的肤色而被歧视。
人只有一次生命,而他竟然说走就走,凋谢得如此突然、寂静、无理。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奥斯卡是一个黑人,曾经坐过牢。
如今,他想重新开始,让母亲放心,找个工作,有能力把孩子的妈娶回家,给个小小的幸福他会满足。
一切似乎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年他带着女友和一帮朋友去三藩过年,为了让母亲放心选择了地铁,结果遇到了之前在牢里就结下梁子的宿敌,双方发生冲突,警察粗暴地把人都带下来,在推搡中错手开枪杀死了奥斯卡。
一个仅仅22岁的生命就这样仓促地告别了人间。
电影拍得特别客观,并没有把奥斯卡塑造成一个改过自新的青年,他有很多缺点,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上班迟到,可他也就是个22岁的青年。
他的确想不再靠卖毒品这种方式生存了,他想过个安稳正经的日子,也许他未必成功,人生也不是一定就即将一帆风顺,未来怎样更多是未知,但,一瞬间,未来与他就不再有关系了。
其实电影没有探讨太多内在的问题,种族问题算是涉及到,但这也不仅仅是种族问题那么简单,如果一个白人男孩上班迟到老板就会不开除了?
也未必。
警察野蛮粗暴显而易见,但是最后奥斯卡的死是因为警察错将手枪当成了不会致命的那种枪,而并不是有意要杀死奥斯卡。
对于出现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电影并没有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只是停留在奥斯卡的忌日人们组织的悼念活动上。
其实,这也没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和不合理。
2013年的7月,Zimmerman案子的宣判引发了美国不同城市的游行抗议,美国那边还没闹完,加拿大多伦多这边一个手持小刀的少年在一群警察的包围下被9枪击毙。。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Fruitvale Station上映了。
说真的,这部电影出现在了最恰当的时刻。
抛开故事本身究竟有多少虚构的成分,我觉得本片最成功的地方莫过于能够引起处于社会对立面的双方的反思。
这种反思不是简简单单把所有的错都抛给执法的一方,而是通过对这样一个简单却真实的事件的呈现,让观众作为旁观者去考虑究竟怎样才可以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其实像这样的悲剧,一直没有停止发生过,只是在当今这个smartphone人手一机的时代,像本片这样的素材才会被公布于众。
只是最后受伤最重的,永远是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
本片的结尾,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白人警察强杀黑人只需要判2年,服刑11个月就出来了。。。。。。
这是2009年发生在美国的事情。
加拿大多伦多这边一个手持小刀的黑人少年在一群警察的包围下被9枪击毙。。
就像是2013年中国女孩在美国酒店楼顶一个大水箱里面,躶体死去,警察没有找到嫌疑人,最后认定是自杀......奉劝在美国的同胞,千万别惹白人,否则有理也是没理!
及时之作电影《弗鲁特韦尔车站》与《蓝色茉莉》大卫·登比 2013.07.29abstract: What is the value of a young black man’s life? That question should have been settled long ago, but it remains enragingly alive, and it has been posed again, with uncanny timing and force, in Ryan Coogler’s new independent film “Fruitvale Station,” which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Woody Allen, in his startling new movie, “Blue Jasmine,” has adopted the basic framework of Tennessee Williams’s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and produced a brilliant摘要:一个年轻黑人小伙的生活有何价值?
这个问题应该早有定论,然而它依然残存着鲜活的愤怒,因此又被抬上桌面,时间点和动机都是如此的不可思议,瑞恩·库格勒最新的独立电影《弗鲁特韦尔车站》基于一个真实故事拍摄。
伍迪·艾伦,他令人惊叹的新电影《蓝色茉莉》则改编架构于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欲望街车》,他创造出了一部灿烂之作。
一个年轻黑人小伙的生活有何价值?
这个问题应该早有定论,或绝对不要问起。
但是其间残存的鲜活愤怒,却在这个离奇的时间点和动机之下,又一次被独立电影《弗鲁特韦尔车站》抬上桌面。
电影基于一个真实故事改编。
2008年的新年前夜,奥斯卡·格兰特三世,这个22岁的年轻人在旧金山跟他的朋友们一起,乘坐旧金山湾区捷运火车正打算回东岸,几小时以后,他遭遇了一个白人流氓的挑衅,因此卷入了一场混战。
警察把他和他的朋友们隔离扣押在了奥克兰的弗鲁特韦尔车站,就是在这儿,恐慌的捷运警察在月台上枪杀了格兰特。
之后,这位警察声称他握着他的泰瑟枪并把它拔出来是一个错误。
第二天,格兰特去世了。
这个警察因非故意过失杀人被定罪,并服刑11个月。
2011年,24岁的非洲裔美国人瑞恩·库格勒,这位就读于南加州大学的电影学院学生,带着他想要讲述奥斯卡·格兰特故事的计划,接洽到了既是演员又是制片人的福利斯特·惠特克。
惠特克立马就拍板,此片的制作成本据报道还不到100万美元。
《弗鲁特韦尔车站》是一部自信,感人,打破导演规则的处女电影。
库格勒的全部拍摄始于围观者手机拍摄的一段影片,一段不断晃动的远距离影片,纪录了杀害的过程。
我们在这段手机影片中看到了奥斯卡和他的朋友们躺在月台上,而这个警察被诅咒的人群吓坏了,试图控制住局面,我们听到一声枪响,拍摄者喘着粗气。
接下来,电影重新创作了格兰特最后的24小时。
这最后的一天所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如潮水一样汹涌地奔向最后那令人错愕的定局时刻。
库格勒使用奥斯卡手机的拨出纪录作为搭建电影框架的方式,展现了不同的元素以构造出他的生活。
12月31日是繁忙的一天,奥斯卡停止了自己的大麻贩卖(这个生意曾经让他蹲过大牢),试图挽回他两个星期以前丢掉的工作机会。
为他母亲的生日聚会购买食物,这是一场发生在晚间早些时候的快乐家庭聚会。
迈克尔·B·乔丹(曾饰演电视剧《火线》、《胜利之光》)饰演奥斯卡,在行为方式上给奥斯卡定位了一个笑容灿烂,行事随和的人物形象,奥斯卡毫无疑问地滑翔穿梭于生活之中。
他是一个深情的人,却与女友的关系紧张,索菲娜(梅罗妮·迪亚兹饰演),他无比宠爱的小女儿的妈妈,希望他能变得守规矩。
她并不是唯一个这么想的人。
奥斯卡是一个有魅力又友善的人,但是他确有缺损,他犹豫不决的态度让爱他的人十分抓狂。
对他们坦诚对他来说是困难的,他选择推迟告知索菲娜和他总爱说豪言壮语的妈妈旺达(奥克塔维亚·斯宾塞饰演)他已经被解雇了。
我们可以从拘留所的部分看到,他是无畏的,不会让任何人随意摆布。
但如果说他是完全准备好了为他自己而战的话,那么为了自己的生命和照顾家庭上他却准备不足。
他是一个无常的青年,而且随时都可能变化,新年的这一天,这个变化指向生命。
库格勒的拍摄也不惧怕情感,奥克塔维亚·斯宾塞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和一副中气十足的嗓音,替我们把愤怒回应给了这个悲剧,但是他并没有制造一出赚人热泪的廉价场景。
车站内的场景是一个混乱的噩梦,库格勒也没有清楚交代这个警察为什么只扣留这些年轻黑人,把影片从对种族歧视的含蓄说明中抽离了出来。
对于种族歧视的刻画和布道也不是他所感兴趣的。
如果说有什么的话,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一种渴望,团结一致的渴望:最后一天的奥斯卡,也有一些与白人令人愉快的邂逅。
在湾区里宽容友好的气氛也是结局为何如此令人心碎的原因之一。
《弗鲁特维尔车站》总结了奥斯卡的生活,但总结的整个过程可以告诉我们的只有这些,一个年轻的生命依然在不确定的承诺和犹豫中打转。
这部影片表明,奥斯卡·格兰特既聪明又愚蠢,既可爱又不可靠,既率直又逃避,然后他是又一个随风而逝的年轻黑人。
打破平淡无奇:伍迪·艾伦,他令人惊叹的新片《蓝色茉莉》改编架构于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欲望街车》。
普罗思维可能会说这部影片是缺乏独创性的,而我却对此片抱有深深的敬意,一部优秀的时代变奏曲。
在一个叫做布兰奇·杜波依斯的地方,一位南方来的堕落美女,她相信艺术与尊贵,依赖于好心的陌生人,艾伦给我们带来了茉莉(凯特·布兰切特饰演),一个堕落在公园大道的女人,笃信金钱与地位,依赖于有钱的好心人生活的女人。
许多年来,他的丈夫哈尔(亚历克·鲍德温饰演),一个金融高层名人把她给宠坏了。
但是最后却发现他是一个诈骗犯,一个年轻版的伯纳德·麦道夫(著名的经济诈骗犯),最后锒铛入狱,失去所有。
当电影开场时,茉莉已经破产,她精疲力尽,搬到了旧金山与他的妹妹金杰(莎莉·霍金斯饰演)同住,金杰在一家超市工作,和她俩个胖胖的口齿不清的儿子住在一间狭小的位于南凡乃斯路的公寓里。
与之前习惯的宽阔迷人的住所,美食,精致的细节,或者至少富人环绕的生活相比,茉莉对于金杰工薪阶层生活的一切都讨厌极了。
茉莉是一个势力且谎话连篇的人,还时不时有点妄想症(她跟自己对话),但是,在布兰奇·杜波依斯,她是令人着迷的。
你完全能看出来。
而凯特·布兰切特,就在几年前她才在百老汇舞台上饰演了《欲望街车》里布兰奇,为她的电影生涯里奉上了最复杂而苛求的表演。
这个女演员,就像她的角色一样,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孤立无援的,但在布兰切特的表演里也有幽默,也有对自我的嘲讽,就像那无可辩驳的忧伤一样。
当她把她的嗓音压低到烟酒嗓的音域时,我们知道她在嘲笑这个悲伤的模本。
自我嘲弄的刀锋让我们与她接近,我们需要这样的接近,因为我们也在这高地不平的生活行驶着。
艾伦,现在已经77岁了,年纪越大越坚定。
他导演下的男人和女人们各有指派。
人群中来自生活各个方面的交往冲突可以变得残酷和不可原谅。
茉莉和金杰并不是亲姐妹,她们都是被收养的,她们都把对方看成是敌对的陌生人。
莎莉·霍金斯,这个苍白,矮小,唠唠叨叨的英国女演员带着神经质的微笑使电影成为了一个“乐天派”,穿着一件不像样的印花挂脖裙子,在旧金山城中到处冲撞。
她饰演的金杰是一个无品味但胜在自然的人。
她在解决自己麻烦的同时,还必须忍受来自困苦茉莉的冲击。
她曾和一个粗暴的男人(安德鲁·戴斯·克雷饰演)结过婚,后来她甩掉了他。
她的男朋友,汽车修理工奇立(鲍比·坎纳瓦尔饰演)疯狂地爱着她,对此十分的歇斯底里。
很多的场景都是闹剧,但是怀疑的刺痛和对社会的厌恶一幕接着一幕:当茉莉攻击既吵闹又老是汗津津的奇立是个失败者,因此配不上金杰的时候,他反击回去,试图摧毁茉莉。
艾伦用了他自己独有的方式,更像是对于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注解:一个曾经富有的女人和一个工薪阶层的人都不能理解对方以自己为参照物的笑话,他们也不理解对方的需求,他们甚至看不见问题的存在。
相比他早期的作品,在这部电影中艾伦的镜头更加活跃。
当人物争吵时,他随着人物而动,然后当他们发生肢体上的暴力冲突时,又停留在连续的拍摄中。
这个电影是简单粗暴而又果断的,如果硬要找一种风格的话,可以说是一种“后进”风格。
在经过开篇的茉莉到达旧金山以后,艾伦向前移动着时间,但是当她听到一个词而唤起了她的一段记忆时,布兰切特的脸变得僵硬了,她眯起眼睛,导演做了平面而又生硬切换,带我们回到了她以前的生活。
在公园大道的公寓里,或者在汉普顿斯,布兰切特拥有着经过锻炼的雕塑般的身材,像时髦女神般的完美肌肤。
艾伦的镜头是带有逗笑的,英国式的赛车绿墙,在公寓里的马术绘画都几乎是对信奉新教的欧裔美国人对精致追求的讽刺漫画。
导演自己的品味也许更接近于茉莉的上东区,而不是金杰在旧金山的廉租屋,但是他讽刺的是他们用金钱和奢侈制造出的包裹他们自己以逃避剩下世界的蚕茧,直到灾难的到来,他们就不再拥有蚕茧的保护。
奇怪的是,我们能代茉莉去感知,或者,至少我们能感应到她在笑声和怜悯中的分裂。
她在一个牙科诊所办公室找到了工作,当患者们不能告知确切时间预约下一次看诊时,她对于人们的笨拙而生气,我们能感受到其中的可笑,同时也承认人们是笨拙的。
茉莉把她自己抛到一个湾区男人的身边,一个野心勃勃的州部门公务员,由彼特·萨斯加德饰演,只是因为他有着貌似有钱的语气,身后留着时髦的长发。
当他们的事情刚刚开始时,她明显地变得轻松了,她又散发出了光芒,也许只是一瞬。
《蓝色茉莉》也许是由威廉姆斯的作品衍生而来,但是在2013年,艾伦却把威廉姆斯的虚构故事与现实融合了起来。
茉莉在经济上雪崩,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千上万美国人都曾经历过的。
总之,这是这些年来,伍迪·艾伦的电影中最强烈,最能引人共鸣的一部作品。
译言链接: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02404/375629双语对照:http://article.yeeyan.org/compare/375629
(芷宁写于2014年1月7日)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弗鲁特韦尔车站(Fruitvale Station)》,一种很沉得住气的叙事风格,导演瑞恩·库格勒的控制能力不错,全片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镜头和可有可无的过场戏,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库格勒的电影导演处女作。
因为该片所涉及的人物和故事的敏感性,它也被划分为反应当今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种族和阶级复杂问题的影片,这类影片在2013年公映的美国制造中屡见不鲜,但是,比之那些有长篇累牍之嫌的大制作,本片显得很巧致,巧致精妙而独辟蹊径。
从影片伊始,观众就知道将有极其不幸的事情发生,可影片依旧十分有序有致地讲述着主人公黑人青年、22岁的奥斯卡·格兰特生命的最后一天,于是,人们看到了一个有缺点更有优点的青年在毫无警觉地、慢条斯理地过着属于他的这一天,虽然他的一些想要改变目前不良处境的努力都不能凑效,但他还是带着一份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踏上了开往旧金山的准备迎接新年到来的地铁。
影片在客观而冷静地展开叙事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演员们所拥有的表现潜力,奥克塔维亚·斯宾瑟饰演了妈妈旺达,这位曾经的最佳女配获得者,精准的掌控再现角色心绪变化的能力令人叹服。
就连打酱油的阿娜·欧蕾利饰演的超市顾客凯蒂,也恰到好处的起到了调节乃至推动剧情的作用。
对很多人而言,突如其来的无常是人生最大的灾难,这似乎也是影片所暗涵的内容之一,在片中,观众可以看到很多无害的因素却导致了致命的结果。
如凯蒂在地铁车厢里看到白天在超市曾给予了她帮助的热心的奥斯卡,便礼貌热情地打了招呼,却不想这声正常人际交往的招呼让奥斯卡曾经的死敌认出了他,继而带来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麻烦,执法人员的粗暴干涉终究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结果。
再如,妈妈旺达担心夜晚开车外出会不安全,便要求儿子搭乘地铁,结果这趟搭乘变成了奥斯卡的不归路。
以前妈妈拒绝过曾经迷途的儿子的拥抱要求,当她想再一次拥抱儿子时,儿子已成为一具尸体,此时悲痛欲绝的她被有礼貌的告知,因为有谋杀指控,需保护现场,不能碰触……(杂志约稿)
自由主义者对事件某种一厢情愿的猜想罢了。
4.5星,有的地方有些刻意,但整体十分震撼。They shot you again, Wallace!
12 Years to Fruitvale, freedom never came after all. It's like Hoover, MLK & South Central washing all over me again, and it ain't even the whole picture of the life of minorities in America. How I wish I was never there, but I was, seein'&feelin' clealy as it can be seen or felt
善良的人下场会是这样!?8.1
种族歧视很糟糕
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些什么。
导演瑞恩·库格勒的处女作,没有任何炫技的成分,有的只是对现实赤裸裸的展示。片子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一个年轻人平凡的生活,但是这种宁静却在最后半个小时被无情地打破,所有旁观者悲伤愤怒的情绪都敌不过一条生命的坠落,歧视与不公才是这出悲剧的幕后黑手。
结合维基看。说不清的烂粥。
好故事好题材但拍成了差电影,短片会更好。
从枪击事件倒退24小时展示了奥斯卡的一天,乍看像流水账,但无形中把观众包裹进了奥斯卡的人生。关爱流浪狗、同女儿嬉戏、为母亲庆生,生活虽然艰难,却是满怀希望的......导演并没有深刻的去挖掘悲剧的成因,仅仅冷静客观地用影像还原了一起社会事件,结论呢全部留给观众自行理解。
6分,圣丹斯大奖最终给了这部依托于现实事件而塑造人物的影片,在没有特别突出的佳片的情况下,这种选择也算不错。【分数范围6-7分】
前面太冗长了,流水账一样,其实就看最后20来分钟就行了。死者为大,不做过多评论了。
帮派beef引发的血案,重新做人何其艰难。蛮惨的一个真实事件,片子并没有往激化警民矛盾的情绪描写,对警察行为的刻画相对客观;不过以纪念受害者形式的真善美叙事,让故事少了很多应有的现实张力吧
不精彩 整个电影就是为了最后十分钟的铺垫 是歧视黑人么?
这片分数能到6分就是成就了
竟然有些好看
真实的残酷,不过有些中轨中举的独立片,不够个人特色。6。5
中间有点沉闷,结尾算干净
聚众斗殴、辱骂警务人员、拒捕,愣头青的悲剧人生,多读点书吧。
只判了11个月,怪不得现在什么都zz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