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进击的红毛 最近,当我在网飞浏览新老片剧时,一部预告片跳出来,吸引了我的注意:“灰姑娘”莉莉·詹姆斯同“奥利弗”艾米·汉莫大谈恋爱,中途还杀出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扮演的“恶婆婆”角色……一看就很有料啊!
仔细查看片名和情节介绍,却发现是1940年希区柯克首部进军好莱坞的影片——《蝴蝶梦》的翻拍版。
怀着满满的好奇和吃瓜心态,我按下播放键……
“昨夜,在梦里,我又回到了曼德丽庄园。
”这是新老版本都有的开头,也是同名著名小说的首句。
然而,我昨晚跟着电影回到的曼德丽庄园,都是什么鬼?
《蝴蝶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我”是贵妇人的女伴兼仆从,陪吃陪玩陪旅游。
在蒙特卡洛之旅中,机缘巧合下,“我”遇到了超级大富豪马克西姆·德文特,随着相识相交,朦胧的好感逐渐发展成为爱情的火花。
但贵妇人却提前了纽约之旅的计划,眼看马上要走,“我”不得不同意中人告别。
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向“我”求婚,并将我带回了他著名的曼德丽庄园。
至此,“我”在剧里终于有了姓名——德文特太太。
灰姑娘飞上枝头变凤凰,当新婚燕尔的他们回到曼德丽庄园,故事终于正式展开:新太太入门,就遇上了咄咄逼人的管家丹福斯,奴大压主,大甩长脸,尖酸刻薄,其难搞程度不亚于恶婆婆。
时间长了,除了恶婆婆以外,德文特太太还发现曼德丽庄园似乎藏着不可告人的邪恶秘密:马克西姆有一个前妻名为瑞贝卡,虽然瑞贝卡已去世,但是整座曼德琳庄园里的装饰和摆设,依旧是按照前女主人生前的喜爱来摆放,印有其名字首字母“R”的物品也是无处不在。
生活在前任的阴影之下,丈夫对此避而不谈,最可怕的是,瑞贝卡的鬼魂,似乎还游荡在诺大的曼德丽庄园里……
郎情妾意遭受阴谋考验,这样一个放在今天还十分有意思的故事,在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妙手之下,更是精彩纷呈,草蛇灰线环环相扣。
虽然在希导眼里,1940年上映的原版《蝴蝶梦》并不是满意之作,但也阻挡不了它在当年一举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并且时至今日依旧能让人惊出冷汗,豆瓣评分也达到了悬疑片难以取得的8.3分。
希区柯克版《蝴蝶梦》反观新版《蝴蝶梦》,豆瓣开局才5.9分,国外影评平台的分数更是低到令人发指。
虽然要浪费两个小时,但我还是忍着看完了。
接下来,就在不剧透的基础上,让我们来看看这遭遇滑铁卢的新版到底输在哪儿了。
首先,虽然原著小说是悬疑爱情故事,但在希胖的导演下,走的是一贯的悬疑风:瑞贝卡究竟是人是鬼?
她的死是意外还是阴谋?
虽然在电影里瑞贝卡未曾露面,但她带来的“前任阴影”依旧给迎接新婚喜事的曼德丽庄园附上一层阴霾。
而在新版里,导演把更多的笔触集中于女性情感之上。
嗯,前妻死因未卜,管家给你下套,枕边情郎不知是不是杀人凶手,还有心情玩网飞风爱情故事,您这不是浪费剧本嘛?
其次,选角也是非常令人失望。
就像这位豆友评论所说:“Lily James和汉莫锤都是满满的阳气十足、杂念勿近、我即是我的21世纪阳光新青年气质,实在不适合Rebecca这个阴郁诡秘的故事。
”
或许为了致敬希胖的“金发女演员”情结,新版女主选择了金发飘飘的莉莉·詹姆斯,但比起老版里风华绝代的琼·方登,依旧逊色不少。
况且,面对跨越阶级的婚姻,当年方登女士表现出的渴望,也是这一角色的加分项。
而到了莉莉·詹姆斯这边,满眼都是她的前作《灰姑娘》里“我要借着爱一步一步向上爬”的励志路线。
这种套路,好多国产玛丽苏都玩腻了。
德文特先生的扮演者艾米·汉莫,形象也是过于阳光,置身于哥特庄园却格格不入,仿佛一个拯救黑暗的超级英雄,完全不是那种阴晴不定清白不明的神秘男子。
当然,诡异管家的扮演者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在本片中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如同其在《英国病人》《碟中谍》各种佳片里的稳定发挥一样。
然而,碰上一言难尽的角色设定,演技过关也没用。
新版《蝴蝶梦》把前作管家对于女主人的无限崇拜和隐晦迷恋,安排得明明白白,反而失去了“疯狂坏女人”的那味儿,也让美国电影协会评的电影史上TOP100坏蛋中第38位的光芒黯淡不少。
最后,或许是因为从老版的黑白影像跳转到了全彩高清的新时代,所有该有的悬疑和诡谲,仿佛都失去了。
虽然都是玛丽苏设定的爱情故事,但新版开头两人网红风般的相遇,确实无法将观众带入后续的诡异谜雾里面。
而流水账般的剧情展现,也少了原作的张力和悬疑,让人忍不住快进或者直接百度结局。
如此一来,这个关于“亡妻未解之谜”的故事,还有啥可看的啊?
近二十几年来,翻拍热风靡好莱坞,很多导演都想通过自己的“回春妙手”,让黑白老片在彩色影像中焕发第二春。
然后,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希胖经典《惊魂记》98年翻拍版,卒;
反校园暴力恐怖片《魔女嘉莉》13年翻拍版,卒;
童年阴影《鬼娃回魂》化身AI赛博杀手版,卒。
有一说一,新版的好丑……本着现有科技改变老版中的“美中不足”的悬壶济世心,打算旧瓶装新酒,却拍出了一堆玷污原作的大烂片,不知道这帮导演是故意的还是故意的。
有时间炒冷饭一遍遍翻拍经典老片,不如想想如何开发新故事新剧本。
那些停留在黑白影像和**画质的佳作,让它们岁月静好地继续发光就好。
放过经典也放过观众吧,求求了!
一个侍女在一个旅游胜地邂逅了一个刚丧偶的富翁,两个人因为志趣相投坠入爱河。
侍女的主人发现了他们的恋情后,决定离开。
在侍女偷跑出来与富翁告别时,富翁突然决定要与侍女结婚。
侍女毅然离开了主人,与富翁回到了富翁的庄园。
庄园的生活充满神秘,特别是富翁逝去的妻子无处不在。
侍女想尽办法想讨好富翁,但是每每被管家迫害。
侍女也在与庄园里的人们相处中,发现了很多以前女主人的物品和信息,似乎发现了很多以前女主人的秘密,但是富翁却极力掩饰,侍女也无能为力。
一天,一条沉没的船只被发现,在船上发现了富翁前妻的尸体,于是富翁被调查。
他的谎言让他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侍女却抽丝剥茧,全力为富翁澄清事实……其实侍女和富翁回到庄园以后,庄园神秘的气氛以及庄园里面怪异的人们,让故事充满了神秘感,感觉有无限的可能,这样的情绪非常的好,为后面的任何结局都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是正当大家开始揣摩富翁前妻的死因时,故事就开始凌乱起来,很多的事情都没有交代清楚,比如富翁讲自己根本不爱前妻,因为她很虚伪,表面上做的风风光光,其实和丈夫根本不和,经常歇斯底里,和丈夫大闹不止,那么丈夫确实有杀死前妻的嫌疑,而且他还承认了弄坏了船,但是故事发展他却是无辜的,不明白?
妻子因为身患重病要自杀,那那张唤来情郎的纸条是什么情况?
湖边的小房子里的那个怪人,好像知道很多事,但是就出来说了几句,偶尔出现一下,这个铺垫是为了什么?
女管家似乎和富翁前妻有一腿,烧了庄园泄愤,为什么要自杀?
丈夫前面埋葬的尸体是谁?
又怎么瞒过这么多熟识的亲友?
她的情郎不确认嘛?
女管家不确认嘛?
富翁梦游的铺垫又有什么作用?
还有富翁姐姐的设置又有什么用?
前妻到底是怎么死的,也没有深究?
噱头很足,想表达的有多,但是都没有讲清楚,有点乱。
说是悬疑,根本看不出来,感觉就像平铺直叙,平淡无味。
全片脸盲。
〈涉及内容〉为了看这个还专门把40版和小说重新看了一遍。
新版蝴蝶梦确实和40版和小说有比较大的区别。
相较40版和原著改动的地方挺多的。
[40版]对原著的修改较新版少一些。
40版确实放大了悬疑的氛围。
采用黑白画面,选角和节奏都还可以。
整个前期相遇相识和最后去医生那取证节奏都很快。
这一版虽然(由于是电影这种载体)肯定无法完全表达出原著丰富的心理描写,没法引人自主想象发挥,但后面小屋那一段男主向女主说出真相那一段镜头也是尽力留给观众想象画面的空间了。
也算不错。
40版选角也很好。
[原著]心理描写确实优秀。
把女主不同阶段的心理描写的极为细腻,从开始自卑且心切到中间对Rebecca的无尽揣测再到知悉真相后对自己身份认知的变化。
另外,对原文印象极为深刻的一段是男主在小屋告诉女主那一晚的真相时,那一段描写画面感很强。
"她把身子的中心压在脚跟上,前后摇晃,双手插在口袋里,嘴上挂着浅笑,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这一段我过了快十年都还记得。
[新版]在原先的基础上改动了很多内容。
两人初遇那一段有些巧合和刻意。
在开始几个镜头塑造女主人设的也有点刻意,不能说不好只是比较套路。
感觉是为了改而改。
(这一段感觉在看国产发糖剧的人物出场)还有中间部分的改动,女主承认自己打碎雕像这一段。
完全把女主的窘态放大到你眼前,而且感觉有点把他和男主对立。
这部分和小说相差较大。
40版没有改对话,比较巧妙的是,它将这个内容改在两人在看蜜月录像过程中。
将这个段落安插在放映机中间卡住停止播放这个时间点上。
前后两段放映的黑暗环境下,两人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场景和对话结合的就很自然且相配。
海边小屋坦白那一段只能说和40版及原著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结尾的改动也不小,在庭审开始到去医生那里,这一大段的改编,为了迎合时代可以理解但是改的有点奇怪。
新版直接让主角方被抓住把柄令男主入狱给女主单人施展的空间,独自前去拿档案。
这个举动不说会不会违法,但就结果来看完全没有必要提前在检察官之前看到啊。
女主的行为并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设计太刻意去表现女主了,反而没有体现出女主在事件前后心态上的转变和成长。
在女主接男主出来之后也就顺理成章的把原本男主回敬那个表哥的词给了女主。
(甚至专门打了光)这个倒是符合魔改之后的人物性格了。
甚至不如40版女主在庭审中晕倒,这里40版有点女主故意晕倒给男主解围的感觉。
结尾在车上看到天边红光那一段,尽管改动很小,也缩减了对话,就有点奇怪,感觉没必要减。
整体下来感觉,这一版想和前作和原著有所区别,但是挑的修改的段落都是原著和40版比较好的段落,原本难度就比较大。
在人物塑造上,男女主和表哥都有点奇怪,就都lowlow的,这样衬得Rebecca也不那么极致了。
其余一些小改动比如Mrs.Van Hopper这一段和Mrs.Danvers都还可以。
KST在里面演的很好,声音也比较相配。
选角不妄评。
至于男女主之间的爱情,这一版我只能说我看不太出来体现在哪里。
结尾推荐有空可以看看原作小说也不费时间。
故事从女主的回忆自述开始的:女主不是Rebecca,而是一个贵族/富婆的女伴,她因此可以出入豪华酒店(王子酒店)、去欧洲旅行,遇到了曼德利庄园的主人德温特(Maxim),两人坠入爱河。
像一部浪漫小说一样,如女仆遇上王子。
然而,王子有过一段婚姻,似乎他还深爱着她,好不容易离开了女主子、和王子回到城堡后,阴郁的女管家、梦游的王子,仿佛美梦惊醒,幸福生活并不会就此展开。
女主为了被正式接受为庄园女主人,举办了一场曾经Rebecca标志性的舞会,还穿上了Rebecca的红舞衣(为什么Maxim恨Rebecca还要挂着这幅画?
),总之Maxim很生气,两人的婚姻正式出现了危机。
此时更是突然在海边发现了一艘沉船,真正的Rebecca的尸体被打捞了上来。
Maxim这才交代了事情的原委,说出原来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他深爱着Rebecca而是痛恨作为荡妇的她……而正是他亲手杀了她,在R的威胁下…最后Maxim差点要因此作为杀人犯入狱,好在又一重转折出现了—原来R死前的了cancer,而不是怀孕了,所以是有充分理由自杀的。
新的改编给了男女主角更多的行动,但是珠玉在前,表演都显得有些僵硬,Maxim没有原作中那么热心肠和爱女主,到了Mandley后转变生硬,女主也不够脆弱,后半段强势转折过了一点,还是希区柯克把握好。
翻拍的太多,只能是演员的上位好作品,但要求很高,难有作为。
翻拍的太多,只能是演员的上位好作品,但要求很高,难有作为。
翻拍的太多,只能是演员的上位好作品,但要求很高,难有作为。
翻拍的太多,只能是演员的上位好作品,但要求很高,难有作为。
翻拍的太多,只能是演员的上位好作品,但要求很高,难有作为。
看完了艾米·汉莫和莉莉·詹姆斯主演的这部根据1941年经典版本翻拍的同名爱情悬疑电影:《蝴蝶梦》,太一般了,剧情狗血没有了原版的悬疑紧凑感不说,艾米·汉莫完全没有劳伦斯·奥利弗身上那种阴郁绅士的气质,反而是一脸憨厚懵逼的样子,莉莉·詹姆斯和琼·芳登展现出来的风华绝代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愣是成了一个又村又土的怨妇拜金女,醉了!
改编的太失败了,只能给三星,不能更多,尽管我很喜欢艾米·汉莫,但是他真心不适合这个角色,导演的 水平太差了,剪希区柯克的皮毛都没学到!
影片基于达夫妮·杜穆里埃所著同名小说,讲述一名年轻女子嫁给了一位贵族富豪,富豪庄园的管家却态度厌恶,她感到富豪前妻丽贝卡的影子无处不在,丽贝卡死亡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蝴蝶梦》中的瑞贝卡,大概是各种文学影视作品间少见的“不闻其声,不见其形”,只出现在所有人的口述与回忆中,却又能让所有人牵肠挂肚,为之倾倒或是厌恶的一个角色。
1940年,希区柯克用一部《蝴蝶梦》(或者其实直译为瑞贝卡更为贴切)拿到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而2020年新版的《蝴蝶梦》,同样讲述了那个曾经曼德利庄园女主人瑞贝卡身后之事。
虽然剧本仍是那般美丽中带着阴霾的气质,可惜未能在老版电影出色的演绎之下再进一步的本作,沦为了八十年前1940年版的彩色高清重制。
甚至,老版的女主琼·芳汀,比起莉莉詹姆斯还要更胜一筹。
剧透预警如何描述一个没有在电影中出现的角色,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挑战亦是魅力。
电影的故事在前半段并不复杂,一个年轻靓丽,并不富裕的姑娘邂逅丧偶不久的帅气贵族,两人情投意合,马上成婚搬入巨大的庄园生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越发注意到庄园上上下下遗留的,上一个女主人瑞贝卡的印迹。
剧本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几乎完全将瑞贝卡的形象藏了起来,所有她的生活与故事,都是靠他人的口述。
比如最开始莉莉詹姆斯为其打工的范霍伯女士,她并不真的了解瑞贝卡,于是只是交代了德温特丧妻的事实。
但随着女主成为了德温特夫人,进入了瑞贝卡曾经居住的曼德利庄园,所有的一切就像是惊涛般汹涌地涌向小小的女主。
丹佛斯管家,自然是一切的作俑者,她对瑞贝卡忠心耿耿,于是也在女主面前无时不刻提醒着庄园曾经女主人的点滴生活,无论是曾经的吃穿用,还是所有人对瑞贝卡的高度赞扬,都为瑞贝卡塑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
在这形象的巨大压力之下,女主在曼德利庄园的生活如履薄冰,时不时看到瑞贝卡的一些旧物更是让她感到不快。
与周围的好友和丹佛斯管家相反,德温特对于瑞贝卡的态度则是尽量避而不谈,女主每次试图去讨论瑞贝卡的事情都会以冷遇作结或是不欢而散,而德温特梦游走向那个禁忌的闺房又让她既羡慕瑞贝卡的风华绝代,又有些畏惧那个完美之人留下的遗毒。
于是在说与不说之间,瑞贝卡即使没有出场也已然拥有了完美的人设。
但是,剧情绝不仅限于此。
在电影三分之二开始,随着瑞贝卡的尸体被找到,瑞贝卡的形象开始了剧变,德温特自述的那个“狠毒,多情”的瑞贝卡将之前的那个完美形象打个破碎,而瑞贝卡的情人兼表兄的一封信掀起的波澜将德温特定罪后,医生最终揭晓的谜底又让瑞贝卡的形象变得更加令人捉摸不透。
或者说,当我们越了解瑞贝卡,反而对她的性格与人生更为迷惑,她最后是知道了自己死期将近,用仇恨驱使着德温特杀掉了她。
她亦知道自己的死去将会给德温特带来巨大的困扰,于是特意寄信给法维尔成为一招后手,就是为了使自己即便死去也依旧能彻夜纠缠德温特。
但是,究竟瑞贝卡经历了什么才会让她做出如此狠毒的事情呢?
人没有无来由的恶意,瑞贝卡破开了那层完美的面纱,其背后的容颜反倒让我们看不清楚了。
越是前面众人交口称赞,事实水落石出那一刻,我们越发能发觉扮上这层完美面具背后的笑容是多么狰狞。
伴随着瑞贝卡身份的转换,剧情中最为重要的设定便是所有行为的“双义性”。
光看前半部分,我们或许会认为瑞贝卡是一个极致完美的角色,而德温特不愿意谈论瑞贝卡正是因为无比深爱造成的痛苦,深夜梦游到旧房也是痴情未消。
但是看了后面的剧情我们也就知道,德温特所有的举动都是因为他如此记恨那个活着折磨他,死后依然不肯消停的亡魂,这个缱绻的梦魇让他即便熟睡,精神也依旧被困顿在旧居之中。
所以《蝴蝶梦》这个翻译美则美矣,还是不如直译的“瑞贝卡”那般贴切,瑞贝卡就是本片中未曾出现,但又侵入每一格镜头,每一个角色内心的真正的女主。
其中,对瑞贝卡最为忠诚的丹佛斯管家,细细想来也很有趣。
她是如此倾慕着瑞贝卡的完美形象,因此对这个新来的,冒失的小姑娘格外不忿,并处处排挤,知晓瑞贝卡与德温特有嫌隙的她甚至一手酿成了舞会上的那个尴尬景象。
她对于老主人的爱是如此深沉,甚至想要逼迫着女主自尽。
但是,她所见的瑞贝卡,是真实的她吗?
她并不知道女主人背后的那些秘辛,即便在知道后,她也依旧在竭力维护瑞贝卡的形象。
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和曼德利庄园一起毁灭,在我想来,她终究还是想要留存住记忆之中那个完美的女主人形象,曼德利庄园的焚毁,就是一场梦的幻灭。
只是很可惜,新版电影,在这样剧情的加持之下,并没有能真正脱出八十年前老版的留下的桎梏,走出新的风格。
且不说剧情基本一致,毕竟改编自同样的小说,剧情本来也无法做出过大的删改。
但是我们就用几处与老版的不同来讲述一下新版《蝴蝶梦》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剧情最后的转折,就是众人知晓瑞贝卡其实是患有癌症而不是身孕的那一幕。
老版是警察,德温特还有法维尔去寻找医生,听医生道破真相的。
医生先是慢慢想起了这个患者,然后说出了与所有人预期不同的病症,这个转折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德温特从绝望变成惊诧,法维尔从兴奋变得郁闷。
但是新版中,德温特和法维尔都不在现场,编剧用自以为巧妙的女主躲警察最终揭晓真相的方式,以为这样能让观众紧张起来,但是一来女主的躲藏分散了观众对于事实真相的注意力,二来女主先看到病历,之后再说出真相,事实像是被拆分了一般被慢慢推出,让这个反转没有了力度。
而更为可惜的便是德温特向女主揭晓瑞贝卡真实身份和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的剧情,新版几乎是规规矩矩地平铺直叙,顶天就是让我们怀疑德温特是不是全盘托出后要杀掉女主。
让我们看看希区柯克是怎么做的。
在描述瑞贝卡逼迫德温特的那段情节,镜头给向了空无一物的房间一侧,但是镜头伴随着男主的陈述,从沙发上升起,并缓缓移向德温特,哪怕镜头中没有一个人,我们也能感受到那个来自过去的那位女主人挑起的嘴角。
喻惊雷与无声之处,正像这部电影一样,明明出场就已经死去的角色,竟还能掀起如此风波,这也是老版的高明之处。
(希区柯克之后在《夺魂索》中也用到了这样的手法,通过移动的空镜头与描述重现了发生在过去的谋杀,可谓高明)而新版,真的,如我开头所说,固然有着扎实的剧情为背景,在高新的技术加持下,呈现的效果相比于八十年前的老版还有退步,完完全全沦为了一个彩色高清重制。
而莉莉詹姆斯的表现,也未能达到当年琼·芳汀的惊艳。
老版的《蝴蝶梦》,就像是困扰着德温特的梦魇,时隔八十年,在新版《蝴蝶梦》的背后,如影随形。
有剧透啊有剧透。
依我胡乱的猜测,新版Rebecca之所以是现在这样,也许是受到2017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的启发,也许是吸取了这部片子并不算成功翻拍的教训。
创作团队在构思阶段即决定,一定要有创新!
一定要跟紧时代潮流!
于是,一部披着偶像剧外衣,夹杂着灵异片气息,拼凑了点“电影中的精神病院”元素,还不忘用女权来点缀的四不像就这么诞生了。
可惜,不是所有四不像都能震惊四座,比如这部。
我看完以后只得又去看了一遍1940版,才好更快的删除新版残留在脑海中的记忆。
就好似一口气喝了一杯包装做得精美然而口味实在难以形容的咖啡,吐不出来,只好用再喝一杯老牌子的精品,冲掉嘴里的怪味,让心情也稍稍平复一些。
其实看到预告片的时候,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在能看出来这并不是翻拍的前提下,也还是对片子的品质没有抱太高的期望。
没想到,实际效果比预期还要低这么多。
画面是美的,取景地是多样的,至少终于能看出来德温特先生多有钱。
我能明白导演和编剧们很想创作出一部跟原著和40版有明显不同的作品。
可是,有的创新是从地基开始盖一座新房子,有的创新是老房子翻新,仅仅内部重新装修,主体结构不做大的改动。
这部新Rebecca就好像是把老房子某些不能拆除的地方拆了之后,又在内部新建了很多小房子,最终建成的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看片过程中很多时候我内心OS就是:您这样真没必要啊。
小说Rebecca是一部典型的“悲伤的故事”。
三个主要人物,女主,德温特先生,丹福斯太太,从故事开始到结束都没有真正快乐过,尤其德温特先生。
而这难以摆脱的不快乐,不是由苦难无边的天灾人祸造成,罪魁祸首恰恰是看上去完美无瑕的Rebecca。
德温特先生的内心在识破Rebecca真面目的时候,就已经跟烧毁的曼德丽庄园一样,无法复原。
Rebecca之后,他对人,尤其女人,特别是美丽的女人,没有办法再建立起正常的信任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感情上受过骗、经历过大创伤的人十有八九都这样。
走到哪里,遇到谁,内心都是残垣断壁。
他不能自杀,也不能背负着Rebecca的阴影单独一人活下去,出于心灵上的求生欲,也渴望摆脱孤独,又怕遇到第二个Rebecca,所以他只会选择女主这样的人——相貌平平,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甚至没有亲近的家人),从气质到兴趣完全没有自带话题、单纯透顶又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女生——过于明显的安全牌。
当他对女主表现出兴趣,与其说是新鲜感,更像是漂浮在汪洋中的人突然发现一根看上去能支撑他的浮木,只要这浮木能让他活下去,他就不大可能放手。
当然,对女主,德温特先生应该是有一点真情实感的,但那不是爱慕,至少跟他刚爱上Rebecca时的情感完全不一样。
我比较愿意相信的可能性是,他想爱,只是Rebecca之后,他没有能力再爱了。
我相信女主自始至终都深爱着德温特先生,虽然这爱中也夹杂了其他成分。
她之所以获得不了她应得的幸福感,就是因为“他到底爱不爱我”,“他到底更爱我还是更爱Rebecca”,“他究竟为什么要跟我在一起”这些问题,没有不可动摇的答案。
恋爱中的人,抱有太多疑问的那个,总是不太幸福的。
德温特先生跟女主在一起之后,疑问大概少了很多吧。
可是笼罩在他身上的阴影一天不散去,任凭女主怎样爱他,他都不可能轻松享受新恋情的快乐。
那么影片开头用了十多分钟来展现德温特先生跟女主各种浪漫各种缠绵的意义何在?
是想说明德温特先生确实!
绝对!
真的!
对女主一片真心一片痴情吗?
且不说德温特先生有多么难以忘记Rebecca以及她对自己的折磨和伤害,只说Rebecca的死因,电影中是失手,小说中是有主观上的企图,不论哪一种,如果一个男人跟自己死去的前妻之间有这样的“孽缘”,然后又如此热烈、全心全意、毫无思想包袱的投入一段新恋情中,这好像只会更加说明男人有问题?
40版的德温特先生在跟女主约会过程中经常会有喜怒无常的表现,一方面让观众和女主好奇,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方面也让观众和女主都不太确定他对女主的心意到底是怎样。
而新版中的约会阶段,只要没有出现能够明确提醒德温特先生Rebecca曾经存在过的事物,他就跟任何没在爱情上受过伤害的高富帅角色没区别。
不是说他不配再次获得快乐,而是他再怎么希望去爱女主、爱生活,去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都不大可能轻轻松松的将Rebecca和她代表的过去抛在九霄云外。
为德温特先生的“真情”正名之余,编剧们也不忘紧跟时代步伐,从女权主义出发,借丹福斯太太之口,向Rebecca表示“同情”——我只能希望他们不是想表达羡慕或崇拜——于是这句台词出现了:
Excuse. Me.但凡一个女人在不坑蒙拐骗、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无论有没有美貌、财富、才华,她要恣情纵欲的生活,那都无可厚非。
可Rebecca的所作所为真的配得上这句台词吗?
她之所以要跟德温特先生结婚,无非是看准了他把家族荣誉看得比其他一切都重要,无论如何都不愿闹出丑闻,她婚后恣意妄为的生活,全部建立在要挟成功的基础上不是么。
退一万步说,在自己有个正人君子做丈夫的同时,拥有很多男性友人,其中包括自家亲戚,这都不管吧,都不作为评价人品的标准了吧,但潇洒的前提不能是捏着别人的痛处/短处吧,不能抱着明知有人会付出真心,“我”偏要任意调戏的态度吧。
Rebecca的设定意义就在于塑造一个虚伪到极致又极富诱惑力的人物,她可能没有对任何人付出过真心,包括丹福斯太太。
真有必要搬出女权为这样一个人物的非正常死亡抱屈吗?
即使这句台词跟女权一点关系都没有,仅仅是为了体现丹福斯太太对Rebecca的爱已经扭曲了她的逻辑,放在这里不但混淆是非,也显得画蛇添足了。
新版把丹福斯太太改编成话多表情多,表达欲特别强烈的角色,我也不明白编剧的用意是什么。
丹福斯太太原本对女主冷冰冰的态度,让讨好型人格的女主一度纠结“我想跟她做朋友,可她是不是不喜欢我呢”,但新版中一颦一笑都明目张胆的告诉女主,“我就是不喜欢你哦,你可比不上Rebecca”,完全没有留给女主怀疑的余地。
对一个特别渴望别人认可、特别希望自己能让别人感觉好一点的人来说,别人一出场就明确表示,她不喜欢自己,别费力气了;跟天真的去讨好别人,结果一番努力过后别人终于肯定自己的怀疑,“对,我不可能跟你做朋友了,因为你比不上Rebecca”,哪个来得更痛苦?
反正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选后一种。
影片最后,丹福斯太太跳海前对女主说,Rebecca是她唯一爱过的人,也总算是在电影版本中挑明了她对Rebecca确实有同性之爱。
至于跳海,而不是在曼德丽庄园中葬身火海,大概是编剧们想把她的结局做得跟Rebecca的有相似之处,好像是她至死也要追随Rebecca一样,这似乎是新版当中唯一一处还算说得过去的创新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对剧情上的创新还不满足,对Jack Favell的人选和角色设置也大胆了起来。
正当我在纠结本片女主跟喜宝,哪一个的选角更不合适的时候,发现这位绝对胜出,其他人望尘莫及:
就算头发、皮肤不用贴合原著了吧,“高大、魁梧”也不要了么?
这跟Armie Hammer是选反了吗?
不是攻击演员本人啊,只是说他外型、气质特别不合适而已。
抱歉,没有办法尽量客观的评价这个人选,因为我对George Sanders先生滔滔不绝的热爱就是从看了40版的Jack开始。
Sanders先生的Jack出场2分钟不到,从说话声音、语气到表情、举止,都说明这个人物非常清楚如何精准的在不同异性面前运用自己的魅力,同时保持必要的礼节,避免任何尴尬的场面。
他并不英俊,但至少看上去风度翩翩,跟Rebecca一样,极富诱惑力。
新版Jack的两撇小胡子着实加重了猥琐感,出场30秒就有不必要的轻浮举止(戳了一下女主肩膀),再到后面跟女主骑马(女主会答应一起骑马这点也很让人不解)时动手动脚,基本上就是段位较低的流氓无疑。
这样的人能获得Rebecca的青睐,我理解不能啊。
真有点心疼Kristin Scott Thomas, Keeley Hawes和Ann Dowd这三位用演技“围剿”男女主的实力派中老年女演员。
不过也亏得是她们三位,不然像这样把“无中生有”当作创新的导演和编剧弄出来的新版,我大概也没有十足的耐心坚持看完。
这里要格外提一句Ann Dowd女士的表演。
本来我是为了看Kristin Scott Thomas的丹福斯太太才看的这片子,没想到被她饰演的Van Hopper太太闪到了眼睛。
新加出来这么一句粗俗的台词也被她说得有腔有调还不破坏人物设定,厉害。
3星,还可以。
跟老版差别很大,这个新版就当做是网红文艺片看就好了,没有老版那么浓重的悬疑氛围,也没有激烈的人物对抗,解密情节也相对的平缓。
最后的结局竟然也比较圆满,有情人终成眷属,老妇人随主子而去,让人感到很欣慰。
哈哈,硬跟经典希区柯克原片比,那可能就是跟自己的观影感受较劲了,影片里色彩浓艳的场景,美丽丰满的女主, 使人愉悦,当做休闲网红片看看,还是不错额。
新版的蝴蝶梦真的很让人失望,从选角到故事的呈现都很失控。
先来说剧情,没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可以说生硬的分成了三段,前半小时是玛丽苏的爱情故事,中间一小时开始古堡悬疑,后面半小时是女主救夫记。
影片的悬疑部分拍得很糟糕,小说和1940版呈现的都是心理恐惧,她明明不在,她的痕迹却无处不在。
电影却用了梦游症、红色魅影以及藤蔓缠身来塑造诡异和恐怖的氛围,说白了很低级和俗套。
对了,为了女主救夫的剧情,电影省去了制船工的证词,丽贝卡的船的排水阀打开了而且船体被凿了洞,不是意外。
再加上丹福斯太太的证词丽贝卡可能怀孕了,以及男主认错尸体才有了丽贝卡是谋杀的推论,男主成了最有力的嫌疑人。
电影里没有说明,律师一股脑儿地要马克西姆定罪就蛮突兀的。
然后就是演员的问题,谜一样的选角。
虽然是帅哥美女但是演技很平庸,甚至给我一种完全没有进入角色的状态。
莉莉詹姆斯实现了和灰姑娘的完美联动,最致命的是她不脆弱不害羞不自卑不敏感,坦白说这样状态的女主,丽贝卡就算再牛逼也很难给她造成心理压力和阴影吧。
然后就是艾米汉莫,他的气质和心思深沉且阴郁的贵族子弟本身就相去甚远,整个表演很木讷无趣,他身上没有秘密,没有不得已,取而代之的是狂躁和冷漠。
船坞和女主坦白那场戏也是整段垮掉。
剧本的问题以及表演的问题导致爱与救赎的主题难以得到共鸣和升华,因为演员之间没有化学反应,我甚至不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
结尾跟1940版的比起来真的蛮无语的,老版的是曼德利大火,丹福斯太太如同鬼魅一般伫立在火海之中,颇有种为丽贝卡殉葬的意思,伴随着她小时的还有那个“R”。
这里可以理解为丽贝卡笼罩在曼德利的阴影随着大火永远消失了,但是我不认为男女主从阴影里解脱出来了,相反丽贝卡成为了一根刺永远扎在了男女主心头,只要他们想起曼德利,丽贝卡就会出现。
新版是丹福斯太太纵火后离去,女主追到悬崖发现她要自杀,阻止但失败了,通过对话强化了丹佛斯太太对丽贝卡的感情,然后镜头一转就到了男女主之后的生活,整好和小说的开头接上了。
但是问题在于莉莉詹姆斯的独白在一次强调了他们之间的爱。
说实话真的很苍白无力,大火之后他们的状态是颓靡的,就像梦魇和鬼魅一样无法摆脱,这也就是女主经常梦到曼德利,然后写了下来开始讲述整个故事,把小说的开头放到电影的结尾真的很怪异。
与其说他们要寻找爱,不如说他们要寻找的是宁静和治愈吧。
最后强烈推荐1940版的蝴蝶梦,琼芳汀的表演很精确。
希区柯克是悬疑大师,鬼气森森、哥特怪诞才是蝴蝶梦的正确打开方式呀。
美貌有的 莉莉太蠢。。。。
恐怖氛围营造的不如希区柯克,但感情的描写更细腻。
老片新拍,有些场景的风景确实还不错
岁月这把杀猪刀还真没饶过谁,当年《英国病人》里风华绝代的女主沦落到这片里当了变态女管家,还满脸的褶子。心酸啊!老片再怎么使劲拍,也拍不出新花样了,只是有钱的网飞又给了这些演职人员一次赚钱的机会罢了。男主确实像某些网友所说,在气质上真不适合演这样阴郁的角色。
我倒觉得还好,一个简单清淡的爱情故事,不用跟原版对比,也不用非得悬疑阴暗。
悬疑几乎没了,Lily版女主角为什么傻白甜的同时演得有点点心机和怨妇,汉莫锤不是面无表情的装帅就是瞪眼睛。除了服装外,没什么复古氛围。金钱世界,福尔摩斯小姐和这部都在同一个大庄园拍摄,那条长长走廊的黑白菱形地砖太好认。
Lily James
女主后面起飞 还是很带劲的
这才是不折不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吧~!Lily James前半段演的太好了,后1/3有点后力不足,但总体还是令人难忘的。庄园也比小说里的描述更加宏伟壮观,为此加一星!
带着大女主的视角去看,本片就是一个平庸男性和幼齿女性的恋爱故事。
可以看,没那么差。那首主题曲也好听。
女主黑化的太慢了 差点儿没坚持下去 前九十分钟完全就是瑞贝卡噩梦醒不来 要是我看那个女管家第一眼就让她滚蛋了 哪还有她的戏份
和1940年版的《蝴蝶梦》相比,男女主角的气质和老版本相差很大,女主角的无论从相貌和演技相比琼·芳登都有巨大差距,剧情的悬疑程度也降低了很多,不过也不是不能看,没看过老版本的看看也还可以。
画面精美,剧情无力。和朋友一起看脑补出来的隐藏剧情都可以再拍一部了。没办法我喜欢看老锤的颜和身材所以给他加两星。现在突然觉得小妇人很香了。
5/10毫无用处的情色片段,将庄园的繁华、面积巨大展现出来却对电影毫无增色。唯一的优点就是,让没看过希区柯克原版Rebecca的人知道有原作的存在吧。
评分这么低,但是我挺喜欢的呀
除了前半小时锤总穿同一件衣服同一条黄裤子外其他都还好
挺有意思的
居然不是鬼故事#谷阿莫
终于看完了。。总体感觉就是120分钟的MV,看到后面已经分不清楚是悬疑片还是鬼片了。灰姑娘很明显在模仿琼芳登啊,但是也太做作了。她的优雅半点没学到。。KST很稳,但是这个角色没写好。给她多发挥空间也不大。还是希望能拿奖啊。。最后最后再一次入坑了kk的声音,女神啊那句Welcome to Mandeli我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