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紧要的位次相信很多朋友在大鹏点题之前,都已经把“第八个嫌疑人”抛之脑后了,这个充满悬疑感的片名明显跟故事不搭,或者是影片预先想要的悬疑氛围没营造起来。
后知后觉开场设置矿场的片段,一定程度也有着体现片名的作用,这无疑是全片最有力量的一段,也标志着主角成为“第八个人”后冗长“救赎”的开始。
悲剧化的人物命运影片出现的所有主要人物都挺惨,意外死亡的何蓝,失去挚友的王警官,好人没好报的强哥,被卷入犯罪的弟弟,被欺骗十几年的妻子,灰暗清冷的色调下,有时终于燃起一点温暖的火光,转眼就被扑灭,所有人都是赌徒,在一次倾尽所有的豪赌中败下阵来。
影片后半段故事的发展已经没有驱动力了,观众可以确定坏人会遭到审判,只是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观众被卡在那里,该同情谁?
憎恨谁?
要期待大鹏自首吗?
然而导演又用了一个最能赚到观众眼泪的的方式收尾——大边缘构图挤压空间,外面是新年烟花,里面背光只能看到人物轮廓,未能狠心弑亲,被警察包围。
而那把枪,有着编码不能开却开了并且还杀了人,不就是这一切故事的隐喻吗。
失败的人物塑造首先是陈信文,他走向犯罪唯一可考的原因是童年跟弟弟有点年少无知意味的打劫,不足以让人信服,关于他的身世没有正面交代,开始的局长和后面的抢劫团这两组人物,更让他的身份有些矛盾。
在后续剧情中,从组织抢劫,到决意偷身份回国,最后结婚生子,他在沉浮中人物性格没有发生任何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归来仍少年吗?
其次是王守月警官,他也是影片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不难让人想到《杀人回忆》里那个同样从外地来的的警探,但他的人物背景实在是太单薄,既没有足够与何蓝关系的铺垫,没有人物的弧线,也缺乏对性格的剖析,还贡献了影片最大的两个降智情节,刷朋友圈无意间发现嫌疑人,闯入陈信文办公室只因大桥迟迟修不好影响自己休息。
我甚至期待后半段他俩能像《猫鼠游戏》警长和小李子那样交锋,有来有回,结果还是在输出信息,各说各话。
作为何蓝精神出现的梨子的设计十分偷懒,并且刻意(刑侦现场你给同事们发梨?
)虽然影片的问题非常多,但大鹏等一众演员的表演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要抱着看悬疑片的预期和完全还原真实事件的期待,相信就不会太失望,至少比去目前市面上粗制滥造的同类型片要好的多。
两星半吧,无聊,平庸,全程没有爆点没有反转没有多余悬念,感觉拍成了纪录片。
镜头语言刻意明显,像是一个电影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
槽点蛮多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最后劝自首那一段,“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家”,然后给一个低视角的烟花绽放的画面,不看前面我以为是慷慨赴死的壮士在和家人告别呢😅。
女主的面瘫脸和做作的表现也是挺出戏的。
硬要说点好的大概就是能以嫌犯的视角展开整个故事,有一些教育意义吧。
预估一下开分不会超过6.5
看的重庆路演场,映前路演,也是第一次见。
映前银幕一直在放预告和幕后,我都不太敢看(但还是避免不了),怕被剧透,主创互动时也不太敢听,怕这样就没有悬疑性了。
看了才知道,这部片子基本没有留悬疑性的点,所有的事件都摆台面上了。
我一搜也才发现,根本就没有「悬疑」这个标签,我一直都被片名误导了。
以上这些不是缺点,只不过是与我的预期有偏差。
那既然是作为一部犯罪片,整体看下来,感觉这个故事还是没有讲好,虽然这个是真实事件也得基于真实事件来讲,但整体故事的张力还可以提升很多,前一半还算可以,但也只能算中规中矩,后面就没有很大的意思和吸引力了,整个抓捕太没有冲突和戏剧性了,太过普通,估计是低于很多人的期待的。
最大的亮点就是表演了。
大鹏这次的金爵奖影帝没得说,实至名归,每一场戏都很有层次和情感投入,实在太好。
张颂文自然不必说,孙阳、齐溪的表演也都增彩,只是觉得林家栋这次饰演的这个角色,一些动作,以及说普通话时,感觉和我以前的印象不同,还是喜欢看他演纯港片哈哈哈。
我在广东番禺出生长大,光是基于这个原因也想一看究竟。
是低于预期的,有点普通,是有点想打三星的,大鹏的演技确实把分数扳到了7.1,四星。
居然被大鹏的水军找来了,大鹏啊,你雇的水军钱没花够啊!
在人家韩庚的电影底下骂人呢!
先看图笑话一下,原影评放下面:
下面是原影评:实在是不好看的片子!
为啥来看了呢?
因为大鹏一会儿营销凭这个电影得了个影帝,一会又上热搜写长篇作文写自己增肥减肥多辛苦,一会又有营销号帮吹嘘他在这里影响怎么颠覆,我是压根没在意,可是我妈在家看的信了,我就带她来看了。
结果:无聊,平庸,没爆点,没反转,没悬念,真的连我妈一老太太都看了开头猜结果猜的十之八九都中。
这种导演水平和电视里那些纪录片有啥差别。
镜头语言很刻意,好像深怕观众不理解,明明应该有悬疑,但是饭给你喂嘴上,处处低估观众智商的感觉。
像是一个电影学院学生的毕业习作,还是不咋地那种。
用我妈出来吐槽的一句说明为啥连老太太都看不上“就大鹏这号人,还能让张颂文给他配戏呐?
真是不照照镜子嘞,啥子影帝啊?
东北那嘎啦闹着玩的吧?
屯子影帝哈?
”(我就搬运一下老太的话,杠就是老太说得对)
罪案人性警匪罪与罚纪实片。
影片是一起抢劫银行运款车罪案的纪实影片,运用了倒序的手法,从即将退休的老民警发现逃脱30年的罪犯,然后前去探访,和罪犯斗智斗勇,最后让罪犯降伏于法律之下的故事。
这样压抑的黑色罪犯就范前的挣扎,其实题材并不新,比如港版的《三狼奇案》,比如很多的二战暗杀片,都反应了罪案的当事人困兽犹斗,最后伏法的心路历程,蛮压抑的,也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穷凶极恶之徒也有软弱的一面,他也有人性,只是在犯案时不顾一切而已。
一开始的挖石场的惊天砸击蛮震撼的,吓了一跳,但是突然转到大刚起床,满是心事的脸庞,还有点悬疑的味道,但是林家栋的退休吃饭,然后发现罪犯,然后故事回到从前,才知道不是一回事,一开始还以为是修桥时犯的事,原来并不是。
主要还是名字太误导人了,以为是悬疑推理,不想只是一部纪实片,名字只是一个噱头。
故事是一个退休警察在一个视频里看到一副熟悉的面庞,好像是几十年前一起抢劫运款车劫案的幕后主使。
于是他趁着退休无事就跑去了那个地方,一打听,有人认识视频里的人,于是退休警察来到了视频中人来的瓷砖店。
正好视频里的人不在,老板娘很热情,把谎称自己是老板同乡好友的退休警察带回了家。
结果与买菜回来的老板狭路相逢。
因为冒用了名字,所以退休警察说自己是冒用名字人的老乡,老板还是留他下来吃饭,闲话家常。
然后镜头就转到了几十年前。
老板从政府哪里承包下了归龙大桥的建筑工程,但是因为土质问题,工程被迫停工,因为资金的问题,老板有点骑虎难下,但是建委的lingdao落井下石,让老板自己解决。
这时老板在的小镇发生了一起小劫案,两个外地口音的劫匪抢走了几万块钱。
警察到处布防,准备抓住两个劫匪。
但是老板的堂弟正好在被抢劫的银行,他回去与老板说自己好像看其中一个人面熟,两个人很快便分析出了这两个人的来历,都是他们工程队的外地人。
于是老板用call机联系了其中一个人,让他不要从车站码头逃跑,因为警察布了防,根本逃不出去,还不如先找地方落脚,然后来找老板兄弟俩谈谈。
其中一个劫匪知道自己被认了出来,就跑来谈话。
这才知道老板因为工程搁置,钱无法回笼,正准备抢运款车,犯个大案。
结果给劫匪两兄弟坏了好事,警察到处布防,让他的大买卖有了难度。
并威逼劫匪,如果他们不加入,就去告发他,劫匪没有办法,只好入伙。
老板介绍了其他三个银行内部人员,六个人谋划大案子。
恰巧,归龙大桥工程扰民,退休警察刚搬来住,被吵得没有办法,就跑来投诉。
正好与密谋劫案的六个人遇上了,不过老板很机灵,很快把退休警察劝走了。
警方发现两个劫匪没有跑,留了下来,分析出他们还想犯案,于是把几个重点银行看了起来。
但是案件还是发生了,劫匪两兄弟加上银行内鬼三个人一起在运款车刚刚到达银行的时候就开始劫车,射杀了两个运款员和一名司机,把车劫走了。
到了约好的码头,五个人一人拿了一箱钱坐船跑了。
老板两兄弟负责把车开走,丢弃在另一地点,做出他们从陆地逃跑的假象,掩盖从水路逃跑的真相。
但是劫车时,他们用的枪,有一支是银行的内部枪,警方抽丝剥茧,发现了银行的内鬼,很快在内鬼老家把五个劫车犯抓获。
老板比较警觉,在警方来找他时,及时与家里人断了联系,跑去中缅边境挖石场干苦力。
然后盗用了挖石场一个工友(孑然一身)的身份,到中缅边境干起了瓷砖生意。
老板把兄弟也用盗用的身份放在康复医院,因为在挖石场从高空坠落受伤。
自己娶妻生女。
但是不料一则新闻让他又曝露在退休警察的视线里。
老板和退休警察,在晚上吃饭时,针锋相对,上演了一场对决好戏。
最后还是老板没憋住,送走了退休警察。
因为当时的户籍制度不健全,利用假身份盗用身份后很难查证,只有找到老板的堂弟,才能让他认罪。
退休警察死缠烂打,一直跟踪,并对老板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分析利弊。
虽然老板几次动了杀心,但是没有下手。
最后老板虽然让妻子转移了堂弟,但是还是不忍心加害堂弟,降伏于警方的天网恢恢之下。
大刚的演技的确不错,一看到他就觉得不对劲,心事重重,好像背负着什么事,不用说,就很清楚,说明大刚真的演到位了。
与林家栋的对决演绎也不落下风,感觉有的一拼,毕竟林家栋是影帝,看来大刚真的有长进了。
几次歇斯底里的情感宣泄让大家感受到了大刚丰富的鼻涕资源,真的太多,让人感慨。
还有就是张大嘴巴后清晰可见的大槽牙,大刚很努力,很拼。
还有就是大陆和香港警察的差别,大陆的注意迎合老百姓,注重方式方法去谈话,而香港警察却是直达患处,快刀斩乱麻,一针见血地去分析问题,不拖泥带水,往往效果很明显。
当然张颂文、齐溪等一众打牌配件也让电影增色不少,特别是张颂文的打点梨子,还有牺牲时的退子弹,抓手里,反应出他扎实的演绎功底。
大刚的发力,和大佬气质都很不错,有点当然古惑仔的感觉,那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抢钱付款细节也让人印象深刻。
总体几个演员都不错,演得很不错。
包括对人性的探讨很真实,很直接,很不错。
可惜的是这个案子的过程太苍白,很无力,没什么说头。
抽丝剥茧谈不上,扑朔迷离也不算,人性分析不错,人善恶的两面性也反应的不错,大刚的感情纠葛还不错,但是林家栋与张颂文的生死之交情意不够,感觉没有让人共情的一个人为了兄弟,找了疑犯几十年的地步。
总感觉两个人是泛泛之交,而且情感也不充沛。
还有就是几十年了,疑犯的气质、面貌、动作肯定变化很大,一个模糊的视频,一眼认出,有点不可信,是刑警的直觉嘛?
也许吧?
喜帖的交代也不清楚,看了解析才明白。
还有大刚为什么不逃跑,也不明白,等着警察来抓,和他的性格不符啊?
感觉是因为家庭软弱了,变得有人性,也放不下妻女和堂弟,还是有弱点了,这个变化不错,其中的纠葛挣扎表现也还算不错……
有剧透,未看片慎入…1.人物前戏铺垫不够,导致后面的人物动机缺乏说服力,特别是张颂文和林家栋的兄弟情(或者爱情?
)这部分,林家栋到退休那天都要抓到凶手的执念如果跟张颂文有关,那这至少需要一场俩人年轻时并肩作战的感情戏来做铺垫的。
2.大鹏被银行经理称“文爷”,在我看来,这个“爷”称呼不简单,但全片并没有把大鹏江湖那一面展现出来,片中只展现了大鹏为了公司能开工没钱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请员工喝酒的一面。
3. 那个请帖出现了新旧字帖,难道是那银行经理后面又去印了一批请帖故意把同犯都写上?
这点实在太绕了,虽然我知道编剧肯定有他的说法…4.打劫用的是银行的枪,大鹏清楚银行的枪一旦开了枪身份就会暴露,但依然没有做任何预案…果不其然,现场开枪了,但大鹏得知开枪后,并没有让这劫匪出国或者去其他什么更隐蔽的地方,居然还是依原计划把劫匪送到了临近的城市,劫匪也没有避风头隐藏,倒直接去了KTV唱歌喝酒,得,坐等被抓…,这…设计的太傻了5.大鹏作为头目,根本没有制定详细的打劫计划,这个城市银行刚被抢完一次,马上就顶风作案,啥计划没有,去就是生抢,这只有一种解释,就是真实案件里就这样,导演想还原真实所以没有做戏剧化处理,但,作为电影,这样真不好看。
6.林家栋胡乱翻个朋友圈就看到了大鹏,这个我百思不得其解7.孙阳这个人物很多地方都不成立,那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眼看着大哥开始了新的生活,自己却这么多年一直坐轮椅活在罪责之中,这未免有点太单薄,如果人性的复杂面能展现出来,这个人物会更立体,编剧不要告诉我,身份证就一张…8.片名《第八个嫌疑人》,片尾点题就靠大鹏的一句可能有第八个嫌疑人,但林家栋从始至终就没有把你当成第八个嫌疑人啊,因为你一直都是头号…总之,这片子四不像,叙事既不像韩国片也不像港片,除了大鹏表演有些许看头外,其余确实清汤寡水…想在院线搏个好票房,难!
《第八个嫌疑人》可以说是一部未映先火的电影,不仅集结了大鹏、林家栋、张颂文等实力派演员,主演大鹏更是凭借本片获得了金爵奖影帝,这势必让观众对本片的期待集中在了演员的表演上。
而几位演员的表现也不负观众的期待,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大鹏苦练粤语,林家栋苦练普通话,才有了影片中普通话、粤语切换自如的状态。
张颂文则本身就是广东籍演员,方言压力少了很多。
这里面尤其令人惊喜的就是大鹏,作为知名东北喜剧演员,能够在“陈信文”这个角色中藏掉辨识度极高的东北口音,变化不可谓不大。
至少对于我这个非粤语区观众而言,看到大鹏的粤语表演已经感觉不到出戏了。
影片是根据1995年“12·22番禺抢劫运钞车案”改编的,这个案子之所以多次被改编为影视剧,不仅仅在于“不到2分钟,枪杀3个人,抢走1500万元现金”的噱头,更在于主犯伪造假身份,潜逃21年的离奇经历。
同一个人,两种身份,之前是意气风发的大老板,之后是惴惴度日的逃犯。
塑造这样复杂的角色,对演技是一项挑战,而大鹏对这种前后反差的塑造非常到位。
当他是“陈信文”的时候,戴的是金框眼镜,梳的是中分背头,穿的是上世纪90年代标配的宽松大西装,推杯换盏之间透露着圆滑世故。
在招募劫匪的饭局上,他爆发力十足,压迫感满满,即便对方掏出手枪他也视若无物,与一旁堂弟陈欣年的慌张形成鲜明对比;当他是“莫志强”的时候,就换成了苍老的黑框眼镜,低调的平头,走路时躬身俯首,看起来老实本分,但和王守月(林家栋 饰)在餐桌前对峙的戏份,他的喜怒不形于色反而透露出一丝危险,让观众不免担心下一秒他就会突然发难。
除了大鹏,其他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林家栋、张颂文两大戏骨发挥稳定,孙阳、齐溪等配角都在水准之上,就连另外5名劫匪,也都在不多的戏份中塑造出鲜明的个性:有的行事鲁莽;有的反侦察意识强;还有的精于人情世故……作为一部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由于案件已经盖棺定论,影片《第八个嫌疑人》并没有给观众设置太多的悬念和反转。
虽然从影片名字来看,观众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部悬疑片,误以为大鹏饰演的匪徒和林家栋饰演的警察会有一场精彩的智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且案件原型也没有太多推理悬疑的成分。
上世纪90年代,指纹和监控技术都不发达,所以并没有太多的高智商犯罪,反而是悍匪横行,很多大案就是一个字——莽,干就完事了。
同样的道理,很多悬案的侦破也并不是通过天才侦探的灵光一现,而是通过DNA检测技术的普及,才找到真正的罪犯。
不过,影片也对案件原型做了一些加工改编,比如陈信文在谋划劫案时,虽然被另外两个匪徒打乱了部署,但他很快调整了计划,还把这两个劫匪纳入到计划中,甚至还有点让这两个不速之客当“背锅侠”的意思。
这个细节是案件原型没有的,但改编得很好,让陈信文这个角色的智商更高了,更符合一个策划了惊天大案并且潜逃21年的罪犯形象。
另一个改编是最后莫志强对警察说出“第八个嫌疑人”和要杀死弟弟的时候。
其实作为观众,我很期待影片会有一个反转,让莫志强玩一个身份诡计或者类似的手法打破警方的推理,再重新讲另一个版本的劫案。
可惜或许是受限于影片时长,又或许是偏离了案件原型太远,导致影片并没有往这个方向展开。
影片对这一段的处理,更倾向于对劫匪人性内心的描写,讲他换了身份后,对妻子、女儿以及不敢相认的父亲的态度,还有对同生共死的弟弟的态度,证明其仍保留了一丝人性。
如果站在案件原型的角度分析,劫匪给自己改身份可能只是临时起意,没有深入谋划,没有提前给自己做不在场证明,也没有想过如何补充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空白履历。
本案的相关报道显示,劫匪原型在换身份后过得小心翼翼,甚至故意不让自己的建材生意做大,只维持温饱即可,唯恐引起周围人群的注意,这显然和“高智商犯罪”没有太大关系。
如果站在改编的角度分析呢?
那么编剧完全可以让陈信文/莫志强的智商更高一些,比如他和弟弟两个人是如何用同一个假身份生活的,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伏笔;又或者他如何凭空伪造出一个人/一段人生经历,让警方真的误以为有“第八个嫌疑人”存在;甚至直接在影片结尾留下悬念,让观众自己去判断嫌疑人和警察究竟谁说的才是真的……私以为,导演编剧应该是有意往这个方向靠拢的。
尤其是最后劫匪对弟弟提出了所谓的“三个方案”,但并没有明说第三个方案是什么,也没有忍心对弟弟下手。
如果真的走港式阴暗悬疑片的路子,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
只能说,过于尊重案件原型,可能反而限制了剧本的发挥吧。
前面引人入胜,可以四星,后面剧情严重降智下滑到两星水准。
自从案发后全是逻辑漏洞:KTV已经布局好了为什么不实施抓捕?
非要等罪犯自己发觉不对反应过来才行动,导致张颂文饰演的jc白白牺牲;林家栋的角色怀疑并得知大鹏在酒楼,为什么不联系警队立即报信请求支援?
非要自己慢悠赶过去留给人家逃跑时间;若干年后再次认出罪犯又是不通知警方,也不追查和审讯,自己一个人在那打草惊蛇,还打算明天继续追问,试图感化对方认罪。
面对一个暴力分子既不担心对方逃跑也不担心他先下手为强……把j察塑造得又蠢又无能,把犯人塑造成了重血肉情感的人,最后抓捕归案还是得靠犯人自首和家属报信。
不然根本破不了案,那么陈信文永远逍遥法外。
现实中基本不可能,总不能全指望犯人回头是岸吧。
所有角色仿佛没有自己的灵魂,全是丰满和塑造主角的工具人,基本是大鹏一个人的个人秀。
切回正常时间线后的剧情纯粹消磨拖延时间,强行归案。
最后,这么大的全国性案件,当事人又没整容,观众都能认出来,jc和当地人这么多年会没有人发现?
依旧如此顺利换个身份结婚生子做生意,美美翻身从头再来。
片尾用了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听到经典老歌还挺惊喜的,不过感觉歌词不是很搭,虽然这首老歌符合时代感觉。
大鹏的确贡献了超出预期的演技,值得加上一星,但剧本的厚度还远不足以撑起一个影帝。
影片无论是在整体结构的设计还是具体情节呈现上都存在不少问题。
结构上除了开篇倒叙以外,影片就几乎不存在其他的悬念设置,剧情推进突出一个平铺直叙,结尾篇幅也过于冗长。
具体情节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弟弟陈欣年后期几乎每次一出现便引得全场发笑,即使人物是在极度悲痛的情形下也是。
就像孙阳在映后环节说的,看到大家这样的反应“挺难过的”。
但他又不太好说是谁的问题,最后只能反复说自己问心无愧。
如果导演给出了错误的方向,演员演得越好,偏离航线就越远。
内地写实犯罪题材还是有相对稳定的群众基础,本片与吴彦祖的《除暴》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后者更侧重影像风格,本片更走心,人物刻画更具维度,一群好演员撑起一个并不丰满的剧本,尤其是大鹏,惊雷平地起,未成想深谙喜剧之道的编导全能选手认真演起戏来如此惊艳,尤其最后那段歇斯底里的声泪俱下,罪恶的眼泪里夹杂着些许人性,微表情的展现太真实了!
优秀的男人确实不靠脸吃饭,足够的才华支撑着内秀由里及外散发魅力,大鹏这一路泥泞兼程风雨过来的屌丝男士逆袭记太励志了,从他身上能够发现无限的可能性!
可惜电影的可看性始终依赖真实案件改编及演员的精彩发挥,故事的完整性、细节的铺排及节奏的把控还是有待提升,犯罪电影的悬疑及反转底色做得不到位,详细可参考韩国的现实题材犯罪电影。
太烂了崩溃了,剥夺导演再拍电影的权利
就如同片尾曲一场游戏一场梦,不管是陈信文、陈欣年、王守月还是杨芳,可能都希望这一切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吧。每一次抉择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如果没有那一场出租车抢劫,如果当时的司机选择了报警处罚了兄弟二人,现在的大家是否会拥有更幸福的人生。大鹏老师的演技持续在线,各角色之间的粤语对话真的很有代入感!如果整部剧的连贯性更好一点就更精彩了!
值得一看,可以四星,大鹏的表演尤其加分,为此专门多给了一星,很难想象现在如此优秀的他以前是拍烂俗喜剧的。片名《第八个嫌疑人》属于是文不对题,明明是犯罪片却起了一个悬疑片名字,亏我还在数劫匪人数,就结尾大鹏强行点题一下。
孙阳在悬崖一哭,我就笑得发抖。张颂文在追捕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中枪了。另外,香港电影,就像是被这个国度啃过的甘蔗一样,吐在了沙土地上。时间刚刚过半,哪里需要等到2046呢?用完即弃的香港电影,才是真正想哭的。这里的人民发现,两广都可以讲白话,拉上一个香港演员就可以了。那个演员的外号还是:东莞仔。梁朝伟哭着感谢的香港的电影死在了1997。那年烟花特别多。一场游戏一场梦,梦总有醒的时候。
及格吧。如很多评论所讲,演员演技在线,而本子非常一般,故事老套,没有多少新意与惊奇,有完成度,中规中矩。悬疑元素没有,没有任何疑惑,悬念。
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华语犯罪片,当我们洗去了自首,劝降,说教那一套的时候,一个个鲜活真实的小人物开始浮现在眼前,一部真正精彩的令人回味反思久久不能忘怀的电影就诞生了——国内好演员太多了,张颂文孙阳再多点戏拍吧真的怎么看都不够,大鹏也终于有了扛鼎之作——那种细腻的纠结好迷人,人生的偏离,有时候就是一个一瞬间的小邪念啊,愿我们的心中可以永远只存正念。
片名跟剧情根本没关系,大鹏强行点题的那句台词让我直接在影厅笑出声了。林家栋和张颂文毫无化学反应,大鹏和孙阳有那么一点但煽情重头戏直接崩了。给三星大概因为我住番禺吧。
太荒谬了,第一次看犯罪片看得满头问号?整体拍得不好,也太浪费真实事件了!既然时间跨度这么大,人物内心转变一点都没拍出来,你说他是后悔呢,还是怎么样,完全感受不到。叙事上,展现过去的因和现在的果之间又想表达什么呢?也没有感受到,警匪之间追寻的关系,是想说什么?彼此牵绊拉扯?我也不知道!最后的片尾曲《一场游戏一场梦》又是在干什么呢?和人物和事件又有什么关系呢?又想表达什么呢?是想说人生是一场梦?不知道,就挺好笑的哈~#唯一可以夸得,90年代氛围的确做的不错
规矩、寡淡、虚张声势、武戏文拍、还对片名自带的悬疑属性视若无睹。如果不是演员质素够强大,它根本拿不到走入观众视野的号码牌。张颂文下线太早,齐溪林家栋基操不讨。关于大鹏,我想说这份金爵奖来得太迟了,早在《第十一回》胡昆汀,《大赢家》严谨,《受益人》吴海,《无名》唐部长,他就有资格接收来自正统学院派的最高褒奖了。但愿这部多出来的匠气与缺失掉的松弛感不会成为他进步征途上的囹圄和枷锁。能将一个行将踏错的犯罪分子的浮沉二十载拍成这个鬼样子,导演和编剧真的要各打五十大板。5.9/10
如果好好剪,就是大陆版的树大招风。不奢求,依然很喜欢。
很多人都说电影过于平淡,我却觉得很好看,这个电影就是看人性,而不是看剧情,就是看演员还原人物角色的精度,而不是看演员好不好看。影片的剪辑很好,每个演员都很给力,林家栋和大鹏戏份最多,其次是孙阳,大鹏的上影节最佳男演员值得。我最喜欢的部分是片尾曲响起,画面出现陈氏兄弟他们年少时,在出租车上面有说有笑的情景,出租车驶入山洞,又驶出山洞,一切正常,应该就是在表达,如果当年,他们没有在出租车上抢劫,而是有说有笑的出去玩,那他们的人生路应该会不一样。但是我还是觉得大鹏那个角色太疯癫了。资金链断裂,竟然想到去抢劫…
随便翻了一条朋友圈,说了一句“我是你老公的老乡”,抓到了将近20年没抓到的人
剧本其实没有撑起这个故事,演员都很拼,很努力,但终究是一场《演员请就位》。就连工具人张颂文都挤出一场高光戏,大鹏拼成这样,可以提几个影帝了。私认为孙阳最佳!
两个bug。1、陈信文老婆是个正常的成年人,怎么会在没有任何确认信息的情况下把一个陌生人带回家呢?3岁小孩还知道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呢。2、那个喜帖为什么单单就他们5个的印有瑕疵?搞枪的劫匪都要抢劫了,还认认真真搞喜帖结婚啊?还特意要请几个八杆子打不着一起的人?是对自己过于自信觉得警察查不到自己?还是故意留给警察线索?这块处理地特别不好。这部电影的优点是气质很好,让我想到了林家栋另一部作品《树大招风》,都是从另一面角度展现特大型犯罪人员的故事。希望导演再接再厉吧,还差点火候,三星半。
这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故事本体就没什么可写的,呈现出来的剧本没有什么戏剧点,不过演得确实还挺好的,大鹏得的这个影帝我是认的。
【2】实在是清汤寡水,甚至还不如《除暴》。犯罪和侦探的部分都做得很勉强,后期转向人物写作,但这里面有任何人物是值得琢磨的吗?强度上不去就开始强行让大鹏堆砌表演了,以及最后放这歌的意图又是?好好好你这样拍是吧。
这部电影拍的好的地方在于,他没有强调钱去哪了,而是围绕着“为什么他会抢劫”“为什么他会成为一个抢劫犯”做了完整的人物动线。孙阳这个角色演的很好,他给这个动线以完整的答案,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刻特别准确,真的绝望和崩溃,撑起了这个人物和影片立意,也撑住了主角,给了足够的反应。所以演员真的出圈不在于几番,而主演也需要强大的配合才能出彩。
四星给予影帝大鹏,整部影片,只有他是真实的,发狠之际一度让我感到害怕。影片整体观感是割裂的,或许编剧没有想清楚究竟是要做劫案之“大”,还是要做逃逸之“难”,这导致两方面都是囫囵吞枣般描了个概况,而看石头砸人的后遗症,在观影后的半小时里,我独自开车,穿梭在夜晚寂静的街道时逐渐显现,会不会有人突然搬石头靠近我?
与她的泉城万达首场。前半段九十年代大陆警匪题材很吸睛,后半段着重心路细节更偏文艺格调,整体大鹏都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演技。
没有大鹏用心的表演,就是一个选对了题材但是处理得很浅的学生作业。如此沉重复杂的情感我觉得看今日说法都会唏嘘,但明明从逃犯视角切入也补充了不少细节但竟然几乎没有打动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