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手册》影评人尼古拉·萨达(Nicolas Saada)曾在《徐克概说》(1997)一文中这样描述徐克和他的电影:“徐克的工作具有先锋精神,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不能放在一起。
令人震惊的活力渗透他导演或制作的每一部影片中,很难用一种风格来定义。
”90年代如是,21世纪也如是。
徐克在他即将于7月27日上映的新片《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就再次展现了超凡的想象力和令人震惊的活力。
从《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到《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再到《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导演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出彩的特效和一个个离奇的案件,组成了徐克的狄仁杰宇宙。
在徐克的狄仁杰宇宙中,很多的怪力乱神和视觉奇观都让人难忘。
比如《通天帝国》中巨大的通天浮屠、地下鬼市和杀人的赤焰金龟;再比如《神都龙王》里的蛊虫、水怪、鳖皇等等等等。
如果说前两部的视觉奇观还只是呈点状分布、看得不够过瘾的话,那么在最新一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里,让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奇观则贯穿全片,如果只用一个字形容的话,那就是“爽”。
通天帝国是赤焰金龟,神都龙王是蛊,而这部《四大天王》则是“方术”。
电影开场不久就有一段江湖方术异人组展示自己奇技淫巧的奇观段落。
紧接其后的则是皇宫大殿上飞舞的巨大金龙,盘旋于大殿,朝着银幕前方摄影机的位置怒吼,配合出色的特效和3D效果,绝对震撼。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奇观是结尾的大理寺一战。
在预告片中,看到那个巨大的、泛着金光的、浑身都是眼睛的、表情狰狞的怒目金刚在烟雾中缓缓升起时,就已经很震撼了。
而当最终真正在电影院看到这场精彩的大战时,真的不得不对徐克老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他对于特效技术的把控佩服得五体投地,最后这场大战绝对值回票价!!
除了老爷的想象力,《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另一种视觉奇观则是有着诡异美感的布景和烟雾感的营造。
令人印象深刻是庙里的四个巨大且狰狞的“四大天王”像,冯绍峰饰演的尉迟真金和异人组中的幽冥霸刀在这儿里有一场精彩的动作戏,最后以天王像的倒塌和幽冥霸刀的死亡告终。
“方术”在很多时候都是障眼法,需要用先释放出烟雾作掩护,于是在电影中徐克运用了很多烟雾来营造神秘诡异的氛围。
马思纯饰演的水月和反派那场动作戏,还有结尾大理寺大战那场大雾,大量的烟雾是制造鬼魅氛围的重要元素。
徐克的狄仁杰系列除了出色的特效和想象力,另一个特点就是侦探类型片。
从处女作《蝶变》开始,徐克就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是就是多种元素的融合、类型的糅杂,武侠糅喜剧,武侠糅奇幻,侦探糅武侠,而狄仁杰系列则是侦探片糅杂了武侠和历史。
狄仁杰系列每一部都有一个悬疑案件等着狄仁杰去侦破,而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则是离奇的“方术杀人事件”。
前承“神都龙王”案件,本片中狄仁杰接过了唐高宗赐的亢龙锏,与有着极大野心的武则天展开了一场斗争。
武则天想要拿回狄仁杰的亢龙锏,派尉迟真金率领异人组去狄仁杰那儿偷锏。
与此同时,和唐朝有着灭族之仇的封魔族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阴谋。
尽管有着“徐老怪”的外号,但其实徐克的电影很多时候都是温柔的,给人以希望的,尤其是结尾。
在《通天帝国》中,通过对面具符号的运用,徐克赞扬的是责任和忠诚。
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中,徐克也给了观众一个正向的结局。
记得在某次访谈中,徐克说:“其实我一直老是觉得,电影就是我们幻想出来的一个世界。
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从没有这个现实的一个世界中创造一个银幕上的现实世界的时候,我觉得倒是应该让它比较有希望一点。
我有时候看电影,看到有些电影突然间到最后给我们全部没有出路的时候,我感觉是挺郁闷而且很伤心的出来。
老是希望有些电影能够不是这个样子。
有人会问‘为什么你老是最后有希望’?
我说对不起,因为这是我整个人生里面最追求的东西,我不能够把这个东西放掉。
”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就是徐克带给观众的一个美梦:它有着如万花筒版瑰丽多彩的视觉奇观,时而是中国民间传说的怪诞诡异,时而是侦探冒险的惊险刺激。
更重要的是,它还会让你快乐开心的走出电影院。
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他们都演得好棒哦,彻底融入角色,伪装得也很好,全程看完我都认不出他们来。
好了不开玩笑了,徐老怪的狄仁杰宇宙,来到了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
不吹不黑,先说优点,狄仁杰宇宙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之前《阿修罗》宣发的嘘头,打的口号就是震我国威,拿出中国自己的玄幻创想世界,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欧洲宫廷的戏服,阿凡达场景,龙妈马王的造型,就算是稍微有点东方元素的阿修罗,还有两个脸发育不良。
所以说依据东方元素为源泉展开的想象,《四大天王》比《阿修罗》高出不知多少个刘嘉玲,同样是刘嘉玲,摆正脸的位置还是很重要的。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从活龙戏宫开始,就把大聪彻底带入徐老怪的想象力里,剧情的复杂性也渐渐进入佳境,活龙出现那段就已经让人觉得值回票价了。
最后大理寺的决战,让大聪更觉得票价超值,没买IMAX有点可惜了。
但包裹在这层层特效和想象力外衣里的核心,依然还是传统结构的有趣故事,一个狄仁杰为了解救大唐于水火之中,想尽办法和异族作战的故事。
这也再一次说明,不管一部电影的特效多较真,特效还真只能依托扎实的故事去实现,特效脱离故事,就像昂贵的相机脱离好的摄影师,再好的相机,给到拍照不专业的人,也只是徒劳。
当然也并不是说《四大天王》的故事有多深刻,但作为悬疑,玄幻,动作于一身的商业大片来说,《四大天王》的剧情是流畅的,前面埋下的坑,会在后面都填上,在一些案件转折的地方,还能给人一些小惊喜。
在这样一个架空的徐老怪式的唐朝,奇思妙想的人物或动物,五花八门的怪谲方术,妆容奇特的造型,这些都让人看到了徐老怪顽童一面的性格,还有大胆无边的想象力。
在西方徐老怪被誉为中国的“卡梅隆”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徐老怪在美国学习的影视制作,所以他也自认为“是一个比较洋派一点的人”。
徐老怪在追求电影技术革新的路程中,比国内很多导演都要更求新,也更大胆,但我们能看到,这样自认为洋派作风的人,给到我们的却是落地生花的本土创意结晶。
比如我们能看到东方版“金刚”站在楼顶“打飞机”的画面。
不夸张的说,在古装片领域,徐老怪有自己的一个山头,这个山头你刚开始攀登的时候,感觉是传统的刀光剑影古装动作片,但渐渐你会发现,这山头充满了玄幻甚至是土科幻,再往上攀爬,你又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悬疑和推理。
而整个徐老怪山头,处处都夹藏着徐老怪自己的特色和观点,比如冯绍峰那面目狰狞的夸张表演,在徐老怪一系列的电影中,很多角色都有过这样比较夸张的表情。
再比如各种逆天兵器,看徐老怪的一部电影,就像看了一场兵器展览外加使用教程,当然还免不了各种神奇造型的人物。
横向对比三部狄仁杰,《四大天王》这次抖的包袱最合时宜,不冷不过恰到好处,让观众看到了演员们更多诙谐的可能性,而且也能让近2个半小时的电影,严肃和幽默并存,有充分的呼吸空间。
一个人如果有幽默的基因,会让这个人更有魅力,估计徐老怪也深得这句话的真传,在《四大天王》中,给狄仁杰加入了一些幽默的戏份,在调查活龙事件的时候,赵又廷就说着一口方言,和助手演了一出小品。
还有冯绍峰,在监狱中也是喜感十足。
当然,林更新这个角色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笑点他是承包商。
说完优点,再来聊聊片中的遗憾,展开一下《四大天王》的不足,或者这正如徐老怪访谈时说的,他说自己有些洋派,所以一些逻辑思维,不太符合传统想法。
在看《四大天王》的时候,就很明显看出有些人物的动机,还有线索的设置,还是过于单薄了些,就比如影片最重要的亢龙锏,似乎只是知道它好棒棒,但更多是符号化的存在,到头来用到它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再来主角戏份有些跑偏,林更新和马思纯的戏份,有一段时间比狄仁杰戏份还要重,如果电影是群演其实也还好,但关键是林更新和马思纯的戏份,和主线的关系并不大,从而导致主线的钩子一直挂在观众头上,导致了他们的戏份把影片节奏拖慢。
此外反派的戏份其实可以增加,能更让观众站在反派的角度去看问题,虽然影片有回忆到他们族人的遭遇,但是如果能填充更多,反派就能更立体,让观众更能进入反派内心。
在电影的灯光道具上,因为大聪看的是高亮度4K版,总是感觉场景太通亮,场景处处显细节,道具很新,少了一些电影感。
(所谓的电影感,可以去感受《末代皇帝》的用光和道具)。
要知道,场景道具是崭新的很容易做,因为道具一做出来就是新的,但是场景道具要建造出来再做旧,就很费工夫了,再加上如今拍摄技术的超高清晰化,会不经意间把场景道具的不真实感放大。
比如电影开始皇帝和媚娘在宫里吵架那段,宫里的陈设,大聪能明显看出很多道具的塑料感。
还有林更新喂药那段,他用MUJI的木碗真的好吗,大聪家里就买有这木碗,简直一模一样。
再有就是前面夸的特效,虽然已经非常非常棒了,但还是能感觉到特效和真人的衔接上,少了一层环境渲染,从而让特效过于金属感,比如决战中四大天王中的两位。
说到四大天王,这一次《四大天王》真的是标题党呀,大聪等了这么久,都没等到四大天王的大集结,实在有些遗憾。
但话说回来,《四大天王》缺点虽有,徐老怪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影片精心打磨的很多细节,足以让大聪看爽了。
影片最后还有三个彩蛋,狄仁杰宇宙还会继续,徐老怪下一次的搔首弄姿,希望还能一直惊艳下去!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整体上故事很单薄,前半段离开视觉加持甚至可以说是平淡乏味。
异族人使用催眠幻术企图颠覆王朝这种剧情,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最后佛教加持战胜幻术,反派接受高僧度化,这种情节总觉得有点,呃……此外,一些剧情也感觉做作,狄仁杰想告知尉迟真金亢龙锏在天王寺,为什么还要写诗打哑迷呢?为了防止偷听?可是狄仁杰已经知道他们行动都被监视了,此举有何意义呢?
水月这个人物的存在对故事发展没什么帮助,她的出现似乎只是丰富了一下沙陀忠的感情线,but他们的互动也让人感觉赘余、突兀和生硬……整个大理寺拱手拜请她去请圆藏法师出山,理由是她轻功好,一日可来回?嗯?且不说整个大理寺都找不出一个轻功好的人就很扯淡,就说小马哥,她可是骑马去找的啊!
轻功还能控制马的速度?手动滑稽…… 后半段视觉效果可以打五星,3D看飞镖满天飞还挺吓人的;彩蛋中佛像连上了《通天帝国》的剧情,阔以阔以。
总体来说打三星合适,花钱看特效也算值吧。
1. 幻天什么时候被调包?
至少是在初次与狄仁杰过招出师不利回复天后的时候。
当时尉迟说要向高宗进谏,武后随即科普了封魔族的历史,这时候有一个对幻天的脸部特写,说明他在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是有丰富的心理活动的。
基本上可以推测当时听这话的就是后面顶替幻天的封魔族族长。
第一次登场也有可能,并不一定但可能性较大。
从后面封魔族族长的对话中可以得知,异人族受召进宫,本来就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那么作为要复兴全族、歼灭大唐的一族之长,从一开始就和鬼夜联手洋装成异人组的成员,可控性更大,是合理的考虑。
但按我这样的猜测也会出现很大的bug,就是关于幻天的藏尸时间。
因为单从发现尸体的那场戏来看,更可能的是,幻天死于金龙幻象,族长来不及处理尸体所以抄仪鸾殿西侧的近道把尸体藏在武后车撵的底部;考虑到武后最近频繁出宫,更有机会尽快在她下次坐车出宫的时候把随之带出来的尸体处理掉。
2. 圆测是真是假?
目前没有足够证据做定论,尚属开放性问题。
我觉得圆测(阮经天)是幻象,猩猩是本体,这样的话会比较好玩。
有几个侧面证据:a). 在狄仁杰的回忆中,三藏将树叶交给他,他接到手上的已经是一支竹签了。
这里的树叶可能救赎狄仁杰看到的幻象,那么在同一场景中,站在三藏法师一旁的圆测(很多人觉得邪魅)也很有可能是幻想。
再加上这组镜头中,圆测脸部阴影较多,有可能是一种镜头暗示。
b). 大理寺内幻天的幻想被破解后,猩猩站上了房顶,接着镜头给到了圆测的脚缓缓飘落到地面。
上一个大家看到飘起来的人是狄仁杰劝降失败随机发动大招的幻天,而幻天这种飘起来的效果是通过方术达到了(当时沙陀还问了一句“他是怎么做到的”)。
因此牵强地联系一下,飘下来的圆测可能也是运用了方术,或者,他本人就是方术的效果。
c). 族长的魔轮法杖(?
名字忘了)理论上是一种物理攻击。
族长被套上的魔轮,最后消失与他的脑后,足见是个幻象。
之后,圆测则是自己转动亢龙锏,靠它的声音让自己脑袋上的魔轮破碎,而亢龙锏的声音正好也是破除幻象的方法之一。
所以圆测脑袋上的魔轮是真是假还不好说,或者连他本人也是幻象?
d). 第三枚彩蛋,水月去请圆测出关,看到大猩猩,第一反应它就是圆测。
这个彩蛋可以看成皮一下(猩猩表情包到位),也可以可以看成是导演故意混淆视听,还可能是一种明示的暗示:) 3.“ 明经”与唐朝科举制度
在狄仁杰的首次回忆中,三藏法师说D“明经出仕”却先来他……这里的“明经”科唐朝科举制度中的科目之一,起源于汉朝。
历史上狄仁杰是明经及第踏上仕途的。
唐朝的科举制度分常科(每年举行)和制科(皇帝临时设置)两类。
明经科和进士科都是是常科中的科目。
唐人有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因为相对而言,进士科较难,着重诗赋;明经科着重贴经和试义(需要能够背诵经典并熟悉其含义)。
4. 南市天王庙的造像
从左至右:持国、增长、多闻、广目四个天王的造像并没有我熟悉的“剑琴伞龙”(寓意风调雨顺)的造型。
经友邻提醒,这样的造型可能源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魔家四将,即:魔里红、魔里青、魔里海、魔里寿。
原来在明代之前,四天王的造像大有不同。
而又因为因為隋唐期间有很多日本人至中原求法,然后会带大量的典籍和佛像回日本,所以现在一些从那时候保存下来的天王像是比较接近我们隋唐时候的样子的。
其中多闻天王(剧照右边第二尊)手持宝塔和三叉戟,他也被认为是四天王之首。
多闻天王原形象为右手托宝塔,左手持三叉戟,被认为是神话中托塔天王之原型。
在后期的中国,其塑像手上的塔、戟改为“伞”或“幢”,四大天王遂为后人赋予“风调雨顺”的吉祥意义;另一只手则多持银鼠或黄鼠,能吐宝珠。
有的庙宇中也有一手持伞、一手托塔的形象。
在国唐朝,唐明皇曾经因多闻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乱事,故特令供奉之,唐朝军队之中,皆以多闻天王形象绘制旗帜,号曰“天王旗”,以保佑武运昌隆。
——wiki广目天王(剧照最右的一尊)双手各持笔和书卷。
这两位天王“装备”相对比较固定。
持国天王的造像,手上拿的有刀、抢、戟、金刚杵(如下图东寺造像);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有刀、剑、戟等。
在电影中,持国天王左手持剑,增长天王左手持锏(剑?
),右手持三叉戟。
这次电影中的那几个天王造像,其实还是比较符合当时唐朝的实际情况。
东寺(日本京都)的四天王立像(839年)
當麻寺(日本)天王像之二
當麻寺(日本)天王像之二5. 大理寺的工作服有特别的功能
预告片截图冷三案中,狄仁杰去追捕飞烟之前,脱下衣服,让韩平把他自己的衣服借给狄仁杰换上。
这里为什么脱了之后还要穿?
其实不穿还不影响跑出去追凶。
后来在和周进、乙安一起围捕飞烟的时候,飞烟发射暗器,两位小弟一个对上屋顶,一个躲到桌子后面。
其中一个镜头可以看到乙安躲得桌子和衣服(手臂处)都冒着中暗器的烟雾;而这轮攻击后,大家都没事。
说明衣服保护了乙安。
侧面证据,狄仁杰和尉迟等人一起调查帝后车碾的时候,狄仁杰让丁迅先给霍耿他们递上防护手套,这手套目测的材质与大理寺工作服相近(D和丁自己倒是只用布包了一下手)。
6. 第一回合,水月和鬼夜在哪里找到的假亢龙锏?
狄仁杰和大理寺的伙计们被调虎离山去查冷三案,鬼夜和水月潜入D的住处搜亢龙锏。
一进门鬼夜就看出了房间是按九宫飞星布局,说通常乾位用来藏东西,所以要“易常取逆”倒过来找。
后来水月在一个柜子的抽屉里找到了假亢龙锏,找四周摆设推断,方位应该坤位(如图)。
另,这段找的时间应该不会太常,因为她们一分头开始找东西,水月的第一个寻找点就是坤位。
我一度以为这里镜头越过轴,所以初看的时候对这个位置有点晕7. 小弟们来报冷三失画案的时候,狄仁杰在哪里
先是一个镜头,狄仁杰在室内的某处研究或思考什么东西。
然后是一个门外,很多小弟和沙陀一起来报告了案情。
接着狄仁杰就在他们的身后(也是室外)出现了,说:走,去查案!
这是一个小弟(脸盲没认出来)说:大人怎么最近总是突然出现?
推测是在后来沙陀假借洗澡溜出来去找狄仁杰藏身所在的地下密室,也就是后来尉迟他们收拾鬼夜的地方。
这么看来:a)这个地下室位置离D的卧室是比较近的b)在异人组出现之前,D已经在未雨绸缪准备这么一件密室了。
8. 金鱼说的“万法唯识,识外无境”和历史上的玄奘与圆测
预告片截图“万法唯识,识外无境”是佛教宗派“唯识宗”的一个理论。
在历史上,玄奘(即三藏)法师自印度学法归来(电影中三藏法师曾去往天竺辩法),就开始译传“瑜伽宗”并将其他理论糅译为《成唯识论》,因此“瑜伽宗”也被称为“唯识宗”,而玄奘也成为唐代唯识宗的创始人。
经由玄奘的弟子圆测等人的努力,唯识宗的理论又从大唐传入了朝鲜和日本。
成唯识论校释9.5玄奘 / 1998 / 中华书局ps:“万法唯识(all dhammas are nothing but consciousness)“其实跟这次的方术和幻象特别搭。
狄仁杰在调查金龙复生的时候,乔装之下用(伪)四川话对着一口咬定自己见到真龙的霍耿说:“眼由心使,心受蔽。
“(原话可能由出入)9. 沙陀去请圆测时,在幻象里为什么看到的是大金鱼?
这条仅仅是一些联想和附会。
金鱼是佛门八宝之一。
八宝(即八吉祥)包括:轮、螺、伞、盖、(莲)花、瓶、鱼、长(吉祥结)。
清代瓷器上的八宝纹样,图片来自网络鱼于水中畅行无碍,意喻佛法超越世间,依之修行则自在阔达、究竟解脱。
鱼眼常开,象征佛陀慧眼时时慈顾众生,永不舍离。
鱼眠不闭目,代表世尊因地修行精进不懈,永无停歇;亦如佛眼视众生,无有疲厌。
——wiki这些可能是圆测,甚至是圆测所代表的佛门(相比于幻天之于道教),自身的追求和在剧中的定位。
10. 鬼夜初见武后,用烟花在空中写的什么字?
预告片截图异人组第一次谒见武后,各显其能,鬼夜用烟花在空中写出一个字符,当时电影字幕打出的是:(普贤菩萨)这个是“普贤菩萨”的梵文。
鬼夜写完这个字后,导演给了武后的表情有几秒的镜头。
至于为什么要写“普贤菩萨”而不是其他菩萨或者其他任何字,目前我还没搞懂。
【以下内容比较私人向】
冯绍峰持双刀:熊欣欣;合并后的双刀有一秒很像天瀑(真怀念天瀑啊!
)幽冥霸刀的装备:月经轮*2追杀水月的三个封魔族合体:《通天帝国》伪国师和章鱼傀儡沙陀第一次逛街看到有很多异人进城,第一个是多手打鼓的vs《通天帝国》鬼市多手弹琴的赵又廷、林更新的身高差≈刘德华、梁家辉的身高差D的假四川话和霍耿不标准的普通话都萌尉迟吃饭时破解的D的诗谜,策马赶往天王寺时,沿路经过一间茶庄,写着“石花“,就是《神都龙王》的雀舌茶
泪点——大战之后,圆测说自己开悟不够、施援来迟,下跪请罪。
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时我最疑惑一个问题,徐克多大了?
刚搜了下,快70了。
有很多人30多岁就喊老,我想这样的人一定不适合拍电影。
看看“老爷子”,被喊了这么多年,事实证明,他一点也没老,创作激情不减,玩心依旧。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谈视觉,怪异通天。
有人问“这片适合带小孩看吗?
”我很想回复,不适合。
徐老怪心中有狂魔,魔狂到超出你想象。
别说孩子了,大人看到那一只只密集长在身上的眼睛也会吓到用手遮。
你看开头那驼背的老婆婆、阴阳怪气的白面书生、面如死尸的道长,哪一个不像中国志怪小说里走出来,随便回眸一下,也能让你毛孔抖三抖。
至于神秘的灵异组织,不见影的修行僧人,还有飞天走地的奇禽怪兽,电影越看越吊诡,大概就是《山海经》+《聊斋》+《西游记》+《金刚》+《特斯拉》的各种综合体验。
徐克说,每拍一部新的电影都是挑战,既要让观众熟悉,又要超出他们的预期。
是的,他做到了,你没想到怪可以这样怪,魔可以这样魔。
所以,如果要谈《四大天王》如何怪,我觉得没什么好谈的——没,话,说!
我更想谈谈徐克没变的一样东西:侠。
“侠”是什么?
看完电影后,我看了豆瓣对徐克的一个采访视频,里面提到一个问题,“人文武侠消失了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看到的徐克电影,不再以八九十年代武侠片的形式出现。
离《黄飞鸿》很远,离《笑傲江湖》很远,离《新龙门客栈》很远,离《蜀山传》很远,最近的恐怕是《七剑下天山》和《龙门飞甲》,也有好多年了。
所以看起来不拍武侠片的徐克似乎已离开了他那个豪情万丈的江湖。
大漠孤烟,山水奇情,属于中国山水画式的浪漫,带有一点西方式的俏皮与诙谐,是当年那个徐克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记忆。
而在如今的合拍片里,我们很难看到我们印象中的“武侠片”。
更多感受到的是他越来越狂魔的志怪倾向——怪终究会被打倒,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一点没有变。
而令我好奇的是,为什么徐克选择了“狄仁杰”这个人物作为他今后要深挖的IP?
这个人物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可以变成他临近耄耋之年要倾全力去做的系列作品?
是那个采访提醒了我——“江湖”。
徐克说“身不由己的都是江湖”,可能道出了狄仁杰这部片的核心意思。
穿唐装办案的大理寺卿狄仁杰,看起来是不是文绉绉的离“侠”很远?
没有黄飞鸿直接施展的拳脚功夫,也没有龙门客栈里那一群侠客隐身江湖的飘摇气息。
这个狄仁杰有武功,但在官场。
这个狄仁杰有义气,但更有责任。
皇帝赐他亢龙锏,他不能像武侠片里的大侠那样自由来去说不收就不收。
收了,就得承担重责,既要保护皇权,还要承受被疑为武后获得更多权力的阻碍。
这武器是厉害,但是用,还是不用?
留,还是不留?
显然狄仁杰处在进退两难的困境。
皇家一边用他,一边防他。
他的好兄弟(金吾卫首领尉迟真金)一边要和他作为同事并肩作战,一边又要代表武后制约他的权力。
狄仁杰看似坐在一个位高权重的位子上,实际上已风雨飘摇,随时可被倾覆。
这个时候,如果是武林侠客,大可离庙堂而去,隐姓埋名,修身养性——正如僧人圆测大师一般,山中苦修,远离俗世。
但狄仁杰并没有。
他知道自己有难,但更知道制约他的兄弟(尉迟真金)有难,他还从一件离奇案件上寻藤摸瓜,发现更大的隐患:国家有难。
于是狄仁杰选择隐去面容,给了尉迟真金一张图,提示他有凶险。
给了他的同僚们锦囊,在关键时刻现身指路。
但他自己隐姓埋名,藏到地下,慢慢破解谜团背后的阴谋。
他可以选择放弃那把亢龙锏,更可以选择辞官回家,这样一切烦恼都离他远去。
但他没有,他选择了留下,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难题,完成他应尽之责。
寻求平衡的狄仁杰这一切都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
要处理好君与臣的关系,不同部门同僚的关系,还要办好案子的同时,瓦解外部势力入侵。
狄仁杰不是神,是人,他多少有畏惧,也有退却。
你看每次他胸口犯疼之时,他自己都知道,是心魔在动。
《四大天王》里有句话直接点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魔”。
武后有心魔,狄仁杰有心魔,外族部落长有心魔,就连圆测大师也有心魔。
可是,不管外部的妖魔鬼怪还是心中的魔,徐克电影里总有一个核心主旨不变: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侠定克魔。
这里的“侠”,就不只是挥挥刀剑的侠,也不是隐姓埋名的侠,而是在大胆承担责任、解决外部问题的同时,努力寻求内心自由和正义的平衡。
在狄仁杰身上,我们看到了徐老怪心中的“侠”之为何。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再仔细一点解读这部电影时,你会发现,狄仁杰所处的江湖,明显有两个世界。
一个是武后代表的世界,象征入世,争取权力、名利、财富、威望。
另一个是圆测大师代表的世界,象征出世,遁入空门,远离世俗,只求内心的平静。
狄仁杰作为他们俩中间的那个人,心魔是在寻求“入世”和“出世”的平衡。
到底要向武后的权力屈服,轻易获得世俗地位,还是要像圆测大师那样,干脆不问世事,只求自己解脱?
狄仁杰在整个故事中也是在寻求自我要走向何处的结果。
更有意思的是,武后对权力的渴望容易被发现,而圆测追求出世的极致不那么容易被认为是一种心魔。
倒是狄仁杰在探案后半程自己领悟,圆测苦修多年没有结果,只因他没有入地狱。
这个“地狱”是什么?
其实就是“江湖”。
武后代表的心魔:欲望、权力(所以看起来像妖后)
圆测代表的心魔:追求出世的极致(所以看起来像妖僧)当外来势力大规模入侵时,武后代表的入世心魔和圆测代表的出世心魔在狄仁杰这里合二为一为其所用,他既用到了皇族的武装力量排兵布阵,也用到了佛法的心咒和圆测大师的鼎力相助,化解最后危机。
结局看似圆测大师作为超级BOSS打败了敌人,但实际上,他一句抱歉的台词特别有意思,“是我不对,我来晚了”。
好玩的电影可以解读的不止一层。
比如徐克在最后留下的彩蛋,其实颇有深意。
他们依然是狄仁杰的两个极端,一边是武后,她放弃道教和方术,沉迷佛教,甚至打造了一个完全和自己一样的观音像立于洛阳城。
一边是圆测,他的坐骑白猿,那真的是他的坐骑吗?
还是白猿就是圆测本人?
这两个人的自我,分别以观音和白猿作为象征。
他们依然有心魔,而狄仁杰却都看穿了。
他洞悉了未来可能存在的危险,更加表明自己要投身战斗之中。
所以,哪里有随随便便就能闯关成功的江湖哟?
狄仁杰下面还是要继续做着官打怪,怪越来越厉害,狄仁杰也会越来越厉害。
讲到这里,我想戳破徐老怪的一点心机。
这些年来他拍的片子,看似都离武侠很远了,实际上,精神内核没有变。
黄飞鸿有的忠肝义胆,狄仁杰照样有。
黄飞鸿要报的家仇国难,狄仁杰也照样去报。
但是,随着徐老爷子阅历渐深,他可能更想去说一件事:江湖是无穷无尽的,而侠之精神,未必要以出世为最终结果。
狄仁杰在入世中寻找出世的平衡,在秉持正义的同时保持内心自由,同样是一种“侠”,甚至是更高境界的“侠”。
因为,我们人本就是社会的动物,我们只要身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必就身在江湖。
既在江湖之中,必有身不由己的不得已,必有想要实现的理想抱负,如何去破解这些难题,除却心中魔怪,唯有“侠”之精神解之。
狄仁杰这个人物,相比黄飞鸿,相比七剑下天山,相比笑傲江湖,更多了一些俗世之气。
他有恐惧,有懦弱,有关系的牵绊,有为官尽职的理想,和徐克过去创造的侠相比,他更像我们在现实中的映照,或者说,也是徐克本人的映照。
因为他有缺点,他离我们近了一点。
因为他有理想,他也能代我们打抱不平。
他所代表的的“侠”,是更有人情味的侠,也是徐克在临近耄耋之年所悟出的“侠”。
如果说看狄仁杰系列只看一层志怪,那未免无趣了些。
打打杀杀,降妖伏魔,不过是“方术”是“幻象”,正如徐克在上一部《西游之伏妖篇》里所暗暗呈现的,降妖伏魔真的是故事的主旨吗?
还是主人公要靠这个过程去治愈不完整的自我?
我觉得吸引人的恰恰是电影暗暗铺下的母题,也正是这母题代不老的徐克不断吸引新的观众。
在采访中徐老怪说,他从不觉得自己怪,这就是他长年累月所面对的自己。
他只想分享一个想象的世界,有人会被吸引,因为心里也有这样的世界。
我想他看得很明白,因为人人心中都有魔,人人心中,也都有“侠”。
对于不同导演,我是有不同期待的。
比如看周星驰的作品,我就是想看喜剧;看张黎的电视剧,我就是想看剧情;而看徐克的电影,我就是想看奇观。
我太年轻,最开始看武侠片,是徐克的“黄飞鸿”系列,也理所当然地以为武侠片就该如此。
后来看了徐克以前年代的武侠片,才明白徐克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武侠电影推进了多大的一步。
徐克当年拍动作片,吸引我的永远是漂亮的动作和飘逸的特效。
如果我没记错,2010年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可能是他尝试将悬疑推理作为电影主要元素的第一部作品。
从此,徐克电影里的动作元素已经成了标配,人们讨论徐克电影,默认其动作元素是优良和没有讨论价值的。
事实上,徐克对电影元素的追求也确实转向了更多的领域。
自2010年《通天帝国》之后,徐克的电影又呈现出了一次巨大的进化。
许多人愿意拿他的三部狄仁杰系列进行对比,但在我看来,徐克真正修炼成精的,并不是狄仁杰系列,而是2017年的《西游伏妖篇》。
《西游伏妖篇》并不是一部好电影,豆瓣评分只有5.5。
本片剧情一般,演员也都不太行,但当红孩子儿出大招时,我吓了一跳——他娘的红孩儿的还能有这样的设定!
这个红孩儿阴鸷,疯狂,无论是形象还是声音,都令人有一点不适。
但是一年多以后的今天,当我想到徐克,还是不能自已地想到这个飞在空中啸叫着喷出火焰的小机器人。
徐老怪,真是越来越名副其实了。
这部《四大天王》,在剧情上与前两部狄仁杰系列一脉相承,但更为核心的奇观意识,却是在红孩儿那里达到了成熟。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些许恶趣味的结合,是徐克为奇幻世界打上的新标签。
《四大天王》则更进一步,丰富了唐朝的“方术”概念。
首先,方术成就了本片的剧情线:反派因方术而得福,又因方术得祸,更是多年后用来复仇的工具;同时,方术又与武则天的个人欲望相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实上,武则天对权柄的掌控欲望,已很难分清是她内心的生发,还是方术的诱导。
其次,方术也使徐克的特效奇观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以方术来解释奇观,以奇观来具象化方术,这使徐克的想象力变得更加天马行空、波谲云诡。
事实上,在《通天帝国》中,徐克就已经触到了类似方术的工具:国师的腹语、太医的易容术以及据我来看应归入偃术的提线木偶。
估计徐克从这些奇技淫巧中尝到了甜头,把自己给爽到了,从此坠入对方术的研究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在《四大天王》里,徐克已经试图用方术为工具,抹杀掉“真”与“幻”的边界。
不知道这部电影投资有多少。
但是,就特效密度来看,这投资少不了。
徐老怪在片中,对特效的运用,简直达到了“恣意”的程度。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最终的正反两派大决战,而是几场小冲突第一场,是画师死亡案现场,狄仁杰一行最先遇袭,反派断后的飞烟独力与大理寺众高手游斗,且战且退,暗器、方术、毒剂、机关交替使用,打斗过程妖娆诡异,最终全身而退。
第二场,是封魔族在市井中追杀水月。
封魔族的高超方术在这里展现出了极其实用的刺杀效果,当人形的封魔族在空中暴长出骨翼时,令人禁不住吸一口冷气。
第三场,是朝堂之上金龙复生,大杀四方之后,破顶而去。
在徐老怪的奇幻世界里,每一个配角都有血有肉,表现得精彩绝伦。
我还想吐槽一下徐克的恶趣味,下面就有比较严重的剧透了,大家自己掂量着看。
连续两次出现的“怒目天王”是怎么回事?
几百丈的大个子,一身的眼珠子东眨西眨。
此公有两大绝招,其一:吐出数团蠕动的长舌头把人包围起来;其二:将全血一万多个眼珠子射出来,糊在敌人的身上,粘粘乎乎地把人困住。
3D效果十分炸裂,十分逼真。
当满屏眼珠子向我飞来的时候,我下意识地想伸出右手,自插双目,把自己的眼珠子也甩出去,积极参与到这场难以言说的视觉奇观里去。
这确实有点重口味了。
而且结合他之前搞出来的红孩儿,我觉得下一步电影他会变本加厉。
如果口味不重,徐克也就对不起“老怪”的外号了。
最后,徐克在结尾还玩了一个花活儿。
经此一役,武则天侥幸取胜,权势欲望却更盛,将自己的拟为菩萨,并最终导致第一部《通天帝国》里的剧情。
凡事皆有因果。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圆测虽然帮助狄仁杰平息了反派封魔族,却没有真正主持正义。
封魔族当年以方术帮唐朝建国,却遭迫害流放。
这本是皇帝错误在先。
圆测以强大的能力为后盾,说服了封魔族放弃复仇,却未让皇帝付出什么代价,或做出什么让步,皇帝自然也就失去了自省、纠错的机会。
对皇帝纵容,就是将皇帝推入深渊。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如果古龙今天还活着就好了
何为真?
何为假?
真作假时假亦真,假作真时真亦假。
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即将上映,昨日我已经看了点映。
这部片子在借助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把真假虚实的场景人物结合道恰到好处,令人佩服。
这部片子集奇幻、动作、悬疑于一身,想象力天马行空,犹如李白醉酒下的诗歌又奔放又激情。
整部片子紧凑密集,让人很难不专注其中,惊险、刺激、惶恐,作为一部商业大片不打满分打82分,剩下的只能喊666了。
第一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赤焰金龟,第二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蛊毒,到了第三部的方术,每一部都是结合中国武侠小说的元素。
什么叫中国的电影?
什么叫东方的元素?
这是中国的电影,这就是东方的元素。
本土化的东西做扎实了依然是这般神采飞扬,好看到火花四溅,精彩到欲罢不能。
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跌宕起伏。
从武则天下令让尉迟真金取回狄仁杰的亢龙锏开始,到后面的各种奇幻方术,借助于3Dmax技术,所有突兀嶙峋的事物扑面而来,整个故事就像多米诺骨牌轻轻一推,一气呵成,全程无尿点,顺畅的进行到结束。
影片中的方术是第三部最大的看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唯一。
因为方术的存在,每个人物在每个场景中都有可能是假的,伪装的,有可能在这一秒还和你上床,下一秒掏出一把匕首插进你的心口。
这种人物、场景的不确定性也让整个片子看起来更加紧张。
说起方术其实是有科学基础的。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过幻觉幻听,神智含糊,意识混乱的时刻。
这种幻觉幻听往往和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有关系。
所以当人体机能被外部的感官刺激所扰乱就会造成把一件东西当成另一件东西。
这部电影中的情感戏增加了不少,比如狄仁杰和尉迟真金的友情、沙陀忠和水月的爱情,在影片设置的那样一个压力巨大的环境下,每个人都无力自拔被逼迫着去抉择,他们的的感情才显得尤为珍贵。
当然,这只是作为点缀修饰电影的部分。
如果说你是奇幻、悬疑、特效这块的影迷,那么这部片子是你不可错过的。
看完这第三部“狄仁杰”系列的片子,我在想,徐老怪用他的方式在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打造出武侠的新特质,武侠片子竟然这么好看。
忽然我又有些伤感,可惜古龙死的早。
如果古龙活着,或许能帮助到徐克,在电影的人性关怀和思考的部分,一定能让电影上更上一层楼。
《狄仁傑之四大天王》裏有兩大關鍵詞,亢龍鐧與封魔族。
但前者太被當成武俠中的奇兵利器在被爭奪,後者也只是做為一夥有來歷的終場反派在被運用,而難成系統。
亢龍鐧及持有者狄仁傑,被武媚娘所忌憚,一定要得到,並伺機掌控大理寺,這雖然從象徵意義,或所謂政治鬥爭的層面來說,可能是會發生的,但不利於豐富武則天的形象,以及她和唐高宗之間的關係,因為武始終咄咄逼人,甚至有點胡攪蠻纏,而高宗所能做的只是一味寵愛與放縱,這第一家庭的兩位“大統領”都很無趣,連帶著狄仁傑也是。
可能編導忘了一點,亢龍鐧能打武則天,同樣能打高宗,而手持之人不僅是狄仁傑,也可以是封魔族頭領。
封魔族助唐朝建國有功,之後卻遭到背叛,黥刑流放,於是對李氏有刻骨仇恨,但問題是,雖然再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中國人,都可能有自信某天能稱王,取而代之,但濃縮到電影故事裏,反派的目的只是想稱王的話,就太一目了然了,特別是對於一個本來定位成古裝推理的電影而言。
不如假定封魔族頭領開始時的目的,只是要得到亢龍鐧,然後“上打昏君”,讓高宗為先帝的過錯而付出代價。
這樣子的話,亢龍鐧不只是前半部分被混亂爭奪的目標,把一個廟堂故事,硬生生“下沉”為一個江湖爭奪的局面,在電影的後半部分所起的作用,就只剩下“轉軸”驅除幻覺,而是能真正跟電影的主線結合在一起。
畢竟武俠故事雖然簡單乾脆,但要是每個反派都是飛簷走壁,獨自入禁宮刺殺皇帝,那故事實在是太簡單了,即使只有電影的時長,都只能靠感情戲和冷笑話來擴充湊足時間……至於影片中的方術與移魂大法,說到底就如同《西遊記》裏佛道之爭,只是表現的沒有那麼直白,但說到底,兩者玩的都是一路的障眼法,或者幻術,只是說法不同。
再加上,先是術士,再來封魔族,只是挺機械的“高手又見高手”,而沒有實質上的意外與巧思。
我覺得既然反正要表現武則天的野心極大,如果高宗只是一味退讓,就很無趣,還不如安排兩人一個支持佛教,就是封魔族開始時“韜光養晦”的一幫人,畢竟武則天之後還將自己與觀音像合二為一,而高宗支持道教,當然是本土的術士那一撥,那就不僅是隱晦的佛道之爭,更是二聖之間的男女之鬥。
之後佛教,也就是封魔族獲勝,成為“國師”,接著狄仁傑可能當眾揭穿他的目的,是奪了亢龍鐧,要算李氏王朝的舊賬。
而這時高宗其實對於先帝當年的做法,早覺得內心有愧,前面劇情可有鋪墊,不用封魔族頭領自己動手,他決定發罪己詔,但武則天反對,不能長他人志氣。
雙方爭執之間,封魔族頭領竟然死了,致命傷就是亢龍鐧造成的。
嫌疑人當然很多,可能是之前敗北的術士,也可能是高宗假意罪己,當然更可能是武則天先下手為強,甚至狄仁傑自己也難脫嫌疑,因為之前頭領奪了他的亢龍鐧。
但實際上是封魔族裏另一派勢力首領,他們的目的更加激進,不是要打昏君這麼簡單,而是要奪位取而代之。
而亢龍鐧很有可能本來就是由封魔族中一位鑄鐧高手所造,後來獻於唐朝的開創功臣,希望能恩威並施,推舉出一代明君,但沒想到後來自己族人遭到背叛,所以亢龍鐧不是打這麼簡單,而是要弑君,並且亢龍鐧中有一處只有當年鑄造者才知道的機關暗器,可加以利用。
不過這道鐧上的機括,這麼多年來一直無人破解,卻被受鐧後一直把玩著的狄仁傑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如果這是一個佛法故事,最後念經化解一切恩怨,也就罷了,但這顯然不是。
冤有頭,債有主,如果古代探案執法者都讓苦主家屬念經來化解一切恩怨情仇,那真正的推理小說應該永遠都不會被寫出來。
赶周一早场看《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踏上了一场大唐式的马戏团之旅,杂耍魅力无穷,观赏快感不虚,放在相当强力的今夏暑期档中并不逊色。
其制作的功夫成本,看来是全都砸在了特效上。
特效大片并不罕见,《四大天王》的独特价值,一在于徐克的想象力,这从上集《神都龙王》末尾的“狄仁杰宇宙”场景概念图可证,更见于本片的精彩动作场景;二在于对特效段落的功能定位,它们并不完全割裂于故事,而是完完整整地和这期“大唐福尔摩斯”所面对的敌人、迎接的问题匹配起来,在观众心头种入了镜花水月的疑问。
不同于金龟杀人、怪蛊害人,《四大天王》里的反派以制造幻象、迷惑人心为最大手段。
因此狄仁杰几乎没了探案的必要,需要做的只有对抗心魔、对抗权力、对抗幻象。
幻象层出的金殿飞龙、佛寺启悟、大理寺之战是最关键的场景和情节,也是影片最值得欣赏的看点。
影片的美术设计与3D效果应该毋庸置疑,而对百眼天王和雪白金刚形象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对于整部影片的描述评价。
影片中奇景的视觉设计显然从中国或者说东方古代传统文化中寻找了对照和渊源,管中窥豹一个文化丰富、胡洋杂处的神奇大唐;奇景幻想本身的存在,又令电影有了几分自反的性质,将观众与人物一起放置在了真实与奇景的边界,隐隐照出了当代观众与特效大片之间的存在关系。
杂耍影像启用了电影的造梦特性,同时,以幻觉“移人之魂”乃至叛乱盗国的安排,开辟了影片在意识形态分析方面的更多潜力——最后这一点,其实也是这个处理皇权更迭年代故事的本土系列(更是由香港导演执导),常常令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从原创IP到中国电影工业化,“狄仁杰系列”跨越过了这两个话题,在两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程度、却也不算太醒目的成功。
它有固定的创作核心——徐克,因而有了相对稳定的气质与路线,又恰恰成功到,可以继续创作下去,却也不必被自己单次的定位套死。
是徐克对自身趣味与创作空间的保存、于故事模式与接受定位的灵活赋予了这个系列活力。
电影人比电影更值得赞赏。
看完《四大天王》回来,又翻出第一部《通天帝国》再看了一遍。
八年之隔,二者差异之多,几乎令人唏嘘。
从电影中的时间线来看,《四大天王》的故事发生在《通天帝国》前,情节与人物关联颇多,完成了武后“称帝”的前后对照。
前者中,天后权欲熏心,幻象退潮后看似收敛,又日日朝拜照自身形容雕刻的观音,后者中,这则观音被无限放大,树立为明宫海畔的通天浮屠,终于与大殿内得偿所愿即将登基的女皇帝两相对照;前者中,狄仁杰与尉迟真金惺惺相惜,作为体制单位中层干部,面对女领导的无边野心以及官僚系统中的倾轧规则,感叹二人归宿不知何处,后者则为我们指出他们的命运:狄仁杰因逆言被打入牢狱八年,尉迟不知取向,而当年的天真少年沙陀林更新,则将变身为阴暗反派沙陀梁家辉,焚身而亡;前者是意气风发的祸乱时期,后者阴郁萧条,却是国泰民安的盛治之年。
差异不在于发什么了什么,而在于怎么发生。
狄仁杰拍到第三集,色调、类型、镜语风格与剧作方式均已完全扭转,影调上自暗转明,类型上从侦探片转向了超级英雄片,事件的关键元素亦随之从奇招改为怪象——悬疑几不再有,人物几不再有,甚至,戏剧情节几不再有。
狄仁杰被抽离成了一个美国队长式的人物,手持亢龙锏如同代表公理正义,却不得不陷身于大唐的稀奇古怪浮光掠影以及背后的权势斗争中。
大唐世界总是即将毁灭、坠入地狱,狄仁杰隔岸观火洞察一切,却也只能将它挽回到摇摇欲坠的边缘。
有人觉得《四大天王》无聊,人物的“刻板”是第一处,场景空间的“单调”是第二处。
一一数来,四大天王里几乎只有大理寺、皇宫、三藏寺等少量几个互相割裂的“地图”。
而八年前的《通天帝国》,虽特效不敌,却有实景补足,复杂而高级的空间关系,更与情节、意义、戏剧效果、打斗设计相辅相成的。
通天浮屠中的打斗,每变一层就换了一重天地,天后在大殿边沿长叹息,外景是雕塑化的巨大自己,切到内景,就变回空荡荡的金鸾殿。
《通天帝国》上映之时,评价并不算好,但仔细看来,这是一次完完整整的、极富电影感的类型电影创作。
它以相当结构分明、人物丰富的方式,将侦探片的黑色电影传统,移植到了徐克想象的大唐世界。
作为失意侦探的狄仁杰(刘德华),被重新启用卷入到阴谋当中,遇见一个有天真魅力却带死亡阴影、道德模糊的蛇蝎美人(李冰冰)。
阴谋被破解后,美人身死,侦探重回黑暗之中。
其美学风格逼近于当年的《蜀山传》或者是胡金铨的《阴阳法王》,文戏的比例远远高于后两部。
八年过去,影片的目标观众和它所预测的观看方式都做了极大的移转。
过去那个结合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大唐、更立体人物和更文藻台词都不再是《四大天王》的成分。
现在,连一个十分钟前刚刚占满全屏的邪教符号,都需要通过闪回再与观众确认一遍。
这个移转或许值得批评讨论,却并不愚蠢,它提醒了我们,当代中国大片在试图与观众建立关系时是如何运转的。
这样倒过来头看,《四大天王》故事里对幻想的专注更令人浮想:市集里的平民,刚刚还在惊骇于黑衣人的肆虐,转眼就被空中的飞天仙女迷惑去了注意力;天后对着空井自说自话,不知是被封魔(“疯魔”)族蒙蔽,还是受困于自己的无边欲海。
这部电影里,没有人真的关心其他角色,也没有一个角色值得你我真正留意。
封魔族被打垮了,代之教化世人的,是放弃仇恨的佛教。
不同于《侠女》的禅机,圆测大师是另一位幻象高手。
这和当下一样,是一个被幻觉包裹,真相遥不可知、真理遥不可及的年代。
“狄仁杰”系列是徐克的初心之作,金龟杀人与蝴蝶杀人一脉,重新启动了徐老爷拍摄处女作《蝶变》的系列化意图。
奇招案件不变,过去那个“科幻、推理、武侠”的宇宙,似乎在向“魔幻、政治、武侠”转化——或许是因为,这也是一个逻辑失效、权力通天的年代。
电影道路上的“不忘初心”,有一种说法是,无论世界如何,至少电影不会背叛我们。
但换一种说法是,无论世界如何,至少我们可以自我欺骗。
说实话,八年前,我草率地给《通天帝国》打了一个极低的分数。
八年后,我为此悔恨,也同时赞赏《四大天王》,恋恋不舍地走出电影院,希望徐克作品至少不要被其他缺少自觉自省的同期电影压过。
大唐盛世,举国上下方术盛行。
方术者,雕虫小技,障眼法之幻象也。
人有欲,故有幻;人心执,故不能自拔者,所谓执迷不悟也。
众生皆有欲,众生皆有执,故生千幻万象,大千世界为其表,无间地狱为其实也。
天马行空是幻术,四大天王是幻术,《狄仁杰之四大天王》这部电影也是幻术,徐克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幻象世界,传达的是佛学无欲无求的本真核心。
其实哪里有什么四大天王,是我们心有所欲,执着不辍,所以不能参悟本片的主旨。
然佛法精深,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列为看官,且耐下性子,容不才以四大天王为主线,娓娓道来。
异人组不是四大天王。
影片刚开始就出现了方术四人组,这是对四大天王主题的第 一次暗示。
然而稍微有一点观影经验的朋友就知道,这种片头出场就法术尽显的人物必然不是真正的主角。
其实异人组一共有5人(四大天王有五人似乎已经是常识了),他们擅长的是中国本土的方术,利用的是人心猎奇,探秘的心理来做障眼法,施展法术。
幻天真人用熟练的功夫操纵两只假手,王霸兼施,演绎地如同四手一般,让人先入为主的觉得他不是普通人,而是四臂神人,而后呼风唤雨,召唤金龙,迷住了朝廷群臣,天下百姓,只瞒不过一人,当然就是所谓真龙天子的皇帝。
因为他知道这方术和统治者的帝王术用的是一个套路,都是编出来的君权神授凤子龙孙的谎话,因为他知道真相,所以这个方术对他就没有效力了。
幻影刀利用的是人对利刃加身,躲闪避击的心理,虚虚实实,让人防不胜防。
他有信心对付尉迟真金,那是因为尉迟执着于自己的武艺和能力,这份执着就让幻影刀的障眼法有机可乘。
他的飞刀看似锋利,切金断玉,其实真正的刀刃连木头柱子都砍不断,天王庙一战,尉迟越是相信自己的武艺,他就越斗不过虚实变换的对手,直到他被佛象压住,他才不得不拿出亢龙锏拼死一搏,他的正面相抗,以实击虚,就让幻影刀的方术失效了,击退了敌人。
飞烟更是利用人们想要找出他的真分身抓住他的心理,大施障眼法,让你越想抓他越抓不住,越是放他,他反而失去了章法。
还有鬼夜和水月,利用查案和名画的失踪来调虎离山,利用的也是大理寺急切破案,寻回名画的心理。
越是执着于画和案情,就越遭暗算中毒,越是放下这个包袱,越能全身而退。
总结起来,异人组的方术抓住的都是对方的执念,天然的思维定式,一旦我们克服眼前的障眼法,不去相信我们坚持的观念,幻象就消失了,他们的方术就无效了。
只有鬼夜和其他人的方术不同,她的火焚之术抓住的是人的心念,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也知道,鬼夜其实是风魔族的人,那么风魔族才是真正的四大天王么?
风魔族也不是四大天王。
风魔族的方术抓住的是人的欲望。
他们不仅能制造幻象,还能操纵人。
百姓因为有情欲,所以被舞女迷惑;官兵因为有恐惧,所以被金刚怪兽所惊叱;朝臣因为贪权媚上,所以被金龙迷惑;就连天后也因为争权夺利,被无脸侯所迷;而他们最高的幻术乃在于利用天后之美色惑朝堂,天后之权势倾天下,可以说天后是整个千幻世界的源头。
大唐宫廷版的指鹿为马,让我们看到,天后对于幻象的执着。
她喜欢幻象,她认为站在权力的顶峰,就可以操纵幻象,颠倒黑白,谁知道她对权力的欲望和对争权的恐惧其实也是一种幻象,让她堕入了风魔族的方术。
然而只有一个人他们没有迷住,就是狄仁杰,因为他们没有抓住狄仁杰的欲望。
影片中多次提到的狄仁杰的心魔,他的欲望是什么呢?
风魔族以为他的欲望是垂涎天后的美色,结果大理寺色诱的计划失败了,说明狄仁杰心在天后,但是所在意的却不是她的美色。
其实狄仁杰的欲望和执着是比声色犬马更高一层次的理想和忠贞,化身于亢龙锏。
其实对于陨铁所铸,无坚不摧的亢龙锏本身,他也并不在意,影片中也有一个台词说到,他把亢龙锏随便地丢来丢去。
他在意的也不是天后所忌惮,直言鉴上的无上权力,这从他藏锏的地点可以看出。
狄仁杰压根不相信人手所造的土培泥塑的四大天王,也不相信社会所构筑的政治权力,代表着忠贞和能力的亢龙锏才是他的心之所念。
他忠诚于皇帝权威,信赖天后的能力,这才是他执着于亢龙锏背后真正的信念。
当他参悟了自己的心魔之后,他也意识到他只能抗拒幻象方术,却不能战胜他扪,因为他做不到无欲无求。
狄仁杰认为对抗方术依赖的是忠诚和能力。
无论赶走鬼夜和水月,还是故布疑阵逃出大理寺,藏匿二圣,他都是依仗自己的聪明才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一种障眼法战胜了另一种障眼法。
他抓住了鬼夜对盗取亢龙锏的执着,用陷阱捉住了她;他抓住了天后水月对亢龙锏必在大理寺的决绝,偷偷地挪移了位置;他还利用风魔族确信二圣在大理寺的观念,成功地缠住了他们的大军主力。
狄仁杰以忠贞抵御了心魔幻象,巧用敌人的执念,让他们落入陷阱,但是最终结果只能是和对方周旋,能放不能追,无法从根本上破除方术幻象,因为他既不能除掉自己人的欲望,也不能除掉风魔族内心的仇恨。
徐克是一个真正读懂西游记的人。
圆测大师的经文不是驱魔降妖咒语,只是让人心思宁静,不被眼目的幻象所迷惑,返璞归真的方法;白猿也好,孙悟空也罢,不是法力无边的石猴,而是敌人心中的心猿,你的欲望越强,这个石猴的能力就越大;风魔轮缠住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一个被仇恨充满,执着于颠覆大唐的人眼前的幻象,是一个佛法无边身骑白猿,挥舞如来神掌的斗战胜佛,这真是作茧自缚了。
当他回归本真,放下欲望的时候,世界就变得平静了。
这就是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时有风吹幡动。
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
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风魔轮造出的百目巨怪就是人眼所看到的这个虚浮世界的情欲,世人越陷越深,这个幻象就越发真实。
噫!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圆测以为悟道苦修是地狱,为天下苍生精研佛法,就能荡清地狱,度人成佛,殊不知人世就是地狱,地狱心魔乃是在人人心中。
参禅也是执,成佛也是欲,唯真唯实,方成正果。
尉迟真金其实一直坚信着真理:方术都是障眼法,他并没有着异人组的道,然而他逃不出功名利禄之欲,战胜不了天后的阴影,也是因此他束手就擒,背了大闹金銮殿的黑锅。
而当他锒铛入狱,放下权力之欲,破除心魔时,他想办法越狱,犯上帮助狄仁杰查案,此后表现出的是真性,不为眼目所迷,也无惧幻象。
沙陀忠和水月也是因为破除了心魔,表露了真情而得到了真爱。
水月心系飞黄腾达,所以会败给装扮天后幻象的风魔族,她坚持自己外在刚强,反而在沙陀忠面前表现的软弱无力,而当她褪去了妆梳,吐露了铁勒之情时,为她赢得了爱情。
沙陀忠的温柔体贴,没有帮助他处朋友,他情急发怒,害羞脸红的真情却打动了少女芳心。
皇帝的权威不在于真龙天子的虚幻谎话,脱胎于百姓的真相最终帮助他躲过了敌人的围攻;金吾卫迷信狄仁杰的名望官阶,却错过了假扮仆人的真知灼见;沙陀忠迷信圆测法师的讲道,也没有请他出山。
整个电影中凡是执着于源于欲望而产生的幻象的,都失败了,凡是展现出真实真情真性真相的,都成功了。
电影也是方术,因为我们想要电影的梦幻世界,所以我们被荧幕上的3D大作所迷惑,因为我们执着于电影逻辑中的四大天王,所以我们错过了影片的真谛。
大唐盛行方术,难道我们今天就不会被外物迷惑了么?
猖獗的电信诈骗抓住的不正是人的欲和执么?
大千世界,变幻无穷,混沌难料。
唯真唯实,无欲无求者可为大光明,驱散幻象,返璞归真。
电影虽小,岂无大道乎?
心回首处,处处皆是灵山!
感觉是这些年我看过最好的徐克电影了。没有拿胡闹来混充自在,难得想象力不幼稚,难得剧情不粗糙,无脸侯的段落令人悚然一惊,艺人和异人的区别、真幻间的留白很巧妙。放逆党一码算与时俱进了,女人祸世的观念还残留着香港小市民气。比西游伏妖篇高明,妖猫传里没能用于战斗的幻术在这好好过了把瘾。
徐克的想象力还是无边,这才是《奇门遁甲》的放大化,还与《通天帝国》做了勾连。结尾还是太仰仗怪力乱神的特效,如果能收一收会更好,不过老怪在类型片杂糅方面依然得心应手。
就完全没有故事性,特效不错但是就很扯,一部不如一部,冯绍峰眼睛👁️瞪得和铜铃一样,马思纯的线完全可以减掉,万万没想到全局Mvp是阮经天,虽然他嘴歪但是光头还挺帅
幸好没花钱去看系列,一众演员集体尬演,特别是冯绍峰,尬到不行,什么破烂具体,浪费两小时
我说实话,徐克版的整个狄仁杰系列我都觉得很难看
可以说是这些年最好的徐克武侠了。“狄仁杰”系列特效再上层楼,主要人物的关系继续深入,借“幻术”的光怪陆离,印证了“成佛不必出世,但须入世”的禅机。赵又廷,冯绍峰,林更新再加上马思纯,简直是完美降魔四人组呀,期待续集。
扯旦,这TM拍的是魔幻片还是武侠片,不伦不类的
失望,除了特效可以
这个系列真是华语电影美学巅峰,不要说特效,你看看室内的布景,真的是加分;但旁支走线太多了,马思纯整个角色没有存在的意义,故事还是没有讲好,还有更好的可能,希望还有下一部。
视效比上一部进步了。故事跟上一部持平。“探案”是狄仁杰区别于其他古装武打片的要素,带有传奇色彩的怪力乱神是狄仁杰区别于其他侦探的特征,舍弃任何一者都不明智。这一部是完全放弃了“真相只有一个”的过程,就是为了展现特效而编了个故事。武后智商更是一集不如一集,人物毫无魅力可言。马思纯的角色鸡肋。
没有故事,没有场面,没有动作,是今年为止在影院看的最差的一部电影。最后再吐槽一下那恶心的眼球轰炸。
好看!唐朝黄衣之王大战唐朝金刚!最后还出现了毕,所以我的怪啊,你啥时候拍酉阳杂组?沙陀和水月说故乡那段,竟然真的嗅到了一丝盛唐的气息。沙陀可爱,鱼翅人设相比上一部过于copy裴东来进步了很多。迫不及待等下一部(但又想看酉阳,还想看蜀山3,还想看西游…
好看。金刚怒目却堕入魔道,菩萨低眉而不一语道破。依旧是江湖与庙堂的纠缠,单凭江湖术士不足以在金銮殿上搅弄风云,但不管呼来了风还是唤来了雨,所有罪业终都会归于江湖。至于儒释道,用得着时奉为国教,用不上就成了旁门左道,真理难寻,人心难测。p.s.徐大导演是嫌阮经天太帅么?加一起出场就没几分钟,还拿铁罩子把脸给罩上了,生气!
极差的剧情,尴尬的演技,老徐这两年越来越像王晶!
所谓出品,既出剧品,也出人品!!
佩服徐克导演,但是对这几个演员无感
天马行空的想象,光怪陆离的呈现,全程目不暇给的看。
大唐帝国《头号玩家》。为了服务观众自我阉割,衔接式文戏严重破坏了整体性,浪费了精彩的调度。不妨回看《顺流逆流》、《刀》始终是处在怎样的“叙事”节奏上,《通天帝国》与《神都龙王》中贯穿全片的牵引力又在哪里?
「金龙」一出,最为惊艳。其余特效,不以为然。
当年喜欢徐克,应该是我小,没见过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