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温情,没想到素材于真实事件。
其中穿插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谊都刻画得自然,让人感动。
故事情节,节奏都很合理,充分展示了女孩子们的力量,不是顶天立地,却也为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人生,在热烈地努力。
- 画面很美。
整体色调就和这个故事一样,干净朴素。
即便是夏威夷的大红大紫,融入进来也毫不突兀。
是视觉享受。
- 好几个镜头都令人印象深刻。
早苗和级美子分别的场景里,那个跌跌撞撞奔跑的纪美子,把日本小说里,年轻友情分别的模样,真切地展现了。
纪美子练习舞蹈被妈妈偶遇的那一幕也让我印象深刻。
最后一幕,扶桑花女孩们笑着从幕布后上场,是最美的场景。
充满感染力的快乐笑容,令我忍不住倒退,再次观看。
- 苍井优的演技自然可爱,又有少女的娇俏。
喜欢她到想把她放在我的微信头像(已经这么做了)。
舞蹈的场景里,她的定点和转圈看得出有下功夫哦。
确实是一位优秀地女演员。
幼时住在乡下时随处可见的“大红花”,原来还有个别致的名字,扶桑。
一开始,我以为早苗是灵魂人物,她终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专业舞者。
可随着父亲失去了工作,为谋生全家被迫背井离乡。
纪美子劝她可以留在常磐,把挣来的钱寄给家人,可年幼的弟弟妹妹离不开她的照顾。
地母式的她,温顺懂事太让人心疼了!
本来想穿着美美的舞衣给弟弟妹妹看,不想撞上刚被裁员的父亲,结果被打得遍体鳞伤,缩进角落里不出来,她还急急地向闻讯前来的老师和好友解释说是自己不对不应该刺激父亲。
为窘迫的家庭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被迫与心爱的舞蹈说再见,她也从来没埋怨过,乐观地鼓励好友一定要坚持下去。
离别时,早苗一身破旧的衣服真是让人心酸。
她脸上始终挂着真诚的微笑,即使笑中带泪。
纵然心中无限遗憾,“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幸福过”。
还是花骨朵就被摘下来的扶桑花。
纪美子,和早苗一样来自单亲家庭,但她有持家有道的母亲,还有个疼爱她的大哥,家境明显就要比早苗好很多,算是村里的白富美了。
看似温柔的外表,却非常有想法有个性,脾气刚烈但又不失善解人意。
纪美子和早苗的友谊很让人感动,两人分别时的场景太催泪了!
一开始纪美子只是因为好友才去的舞蹈班,后来她是真的爱上了吧。
一朵完全盛开的扶桑花。
平山老师,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角色了吧。
醉醺醺地出场,靓丽的都市装扮,不羁地歪坐在类似拖拉机的车上。
一辆载满矿工的大巴经过,个个疯狂地趴在窗前看她,她被这场景吓呆了,那样子萌的啊!
一开始她脾气很大,不愿教仅有的四个笨手笨脚高矮不齐的学生,学生也质疑她有无真本事,直到她们在窗外窥见老师精湛的舞姿。
后来愿意来的学生越来越多,舞蹈班算是慢慢走上正轨了。
为什么这样一个漂亮摩登的专业舞者会来到贫穷落后的乡下?
村里不少人对她恶言相向,说她是因为在都市混不下去才来的,叫她滚回去,乡下不欢迎她。
谁知道她是因为要还母亲的高利贷呢?
面对种种误解与打击,她有退缩过犹豫过,最终还是被善良淳朴的学生所打动,从此留在常磐。
影片的最后,说至今年过七十的平山老师依然坚持在培养新人。
美丽的园丁。
再说一个,纪美子的哥哥,当地矿工,人粗但心不糙,爱母亲爱妹妹,也爱平山。
平山刚来时两人就因为口角而结下梁子,但后来主动跟她道歉。
三番两次对付来向平山讨债的人,最后把债纸抢来吃下去了!
酒过三巡,他跟妹妹说:你和妈妈都是强势的女人,还有那个平山。
说这番话的时候傻傻的,萌啊!
用他特有的方式爱着她,好幸福!
看电影之前,总认为演员、舞者、歌手,是那么光纤,那么风光,是舞台的王者,是荧屏的女神。
相应的生活,定会是常人认为的天堂般美好。
但是,电影告诉我,美丽的东西其实更多是经历苦难和悲剧后,才会散发独特的魅力!
平山老师就是如此,因为一些不愿告人的原因,放弃了光纤的舞台来,到福岛县这个她认为鸟不生蛋的小地方,平山老师起初并不喜欢这个乡下地方,要在几个月内教会一群没有半点基础的学生跳舞这种离谱的安排更是让她恼火。
冷漠是平山老师的态度,不谈平山老师,这群想要改变自己命运,改变福岛县命运的女孩(谈不上全是女孩,好多还是大妈级。
)当看到平山婀娜的舞姿,都愿一心一意苦练舞蹈,走进了扶桑花女孩的队伍中。
练舞是艰辛的,压腿、劈叉,让这些没有舞蹈基础的她们感到力不从心,有些人放弃了在家带孩子的时间,有些人不顾家人的反对,有些人放弃了学业,有些人因此与家人分离,有些人遭到爸爸的毒打,但是没有一人退出。
喜美子等人的热诚感染了冷漠的平山,爆发了她原生的力量,,她开始全力以赴地授课。
有些人,用劳动改变了世界,创造了财富;有些人,用微笑和舞蹈,创造了快乐。
他们同样伟大。
慢慢地大家的舞技渐渐走上正轨时,保守的村民的误解,认为她们背弃了传统和荣耀,只会穿着暴露草裙摇屁股。
这都让她们微笑不起来。
但是,既然上了舞台,就只能回以微笑。
微笑,不是那么容易。
能在自己痛苦不已时,将微笑予人,更不容易。
但是,这一切,又是那么有必要。
不解,反对,偏见。
那是一把把刀。
只有经历过的才会明白其中的。
可能,这就是她们光纤下,过于常人的忍耐吧!!
平山老师,是演员的1个侧面,与扶桑花女孩互称。
本身其实代表高端人群对低端人群的理解和共同向往幸福的载体。
对改变命运的共同想法让她们互相理解。
当喜美子的舞步被妈妈看到时,不解和偏见的围墙在那一刻一下子摔得粉碎。
这才明白,这群姑娘也是为了村子放弃了很多。
全村的人都好像理解了似的,为了“夏威夷度假村”付出自己的一份力。
柔柔的阳光依旧,矿工黑黑的脸也被照亮。
高大的椰子树在村民的暖炉中度过寒冷。
希望在脸上,希望在椰子树上,希望在草裙舞的衣服摆动间。
扶桑花女孩们舞动着,每一次的摆动,都带来了快乐。
微笑再一次变得困难,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动,为只能带来快乐而感动。
但是忍住眼泪,保持微笑。
扶桑花女孩,再一次将微笑全给了观众。
扶桑花女孩,草裙舞的传奇。
每1个曼妙的舞姿,多是改变命运,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最强力。
故事、劇情、主角甚麼的都不太想說。
只是忽然想起,日本東北大地震後,百呎的巨浪,核輻射的洩漏,都令那城市全毀了,夏威夷中心也休館了,事物都消失了。
就只有這麼一部電影,為曾經的那時那地留下了一個挺感人的故事。
或者影片當中一眾角色用手語比過的Aloha,能為當地帶來一點希望和幸福。
因為Aloha在夏威夷語就是愛、希望等等的意思。
這片忽然而來的歷史價值足夠五星。
09年的夏天末尾看到这样一部影片。
为这个异常丰富的夏天做了完美的终结。
谁说寒冷的地方不可以有热烈的夏威夷风情?
谁说黑色的矿山不能开出鲜艳的扶桑花?
常磐市异常寒冷的冬天,女孩子们的脸庞躲在宽厚的大围巾里;穿上舞蹈服,在寒风中打着颤,却依旧在镜头面前绽放了夏花般绚烂的笑颜。
可是要在这样的地方开出花朵,需要经历怎样的艰辛。
矿工的女儿是否命运早已被注定,安于平凡 平淡一生?
在众多花样年华的舞蹈女孩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带着儿子演出的妈妈。
这样的年纪却依然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让人遗憾的是可爱的早苗,她似乎是一开始就拼命想学习跳舞的那个。
可是命运和她开了玩笑,让她度过了这段“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后远走异乡。
我想,也许就那么平淡的过一生也许对她更好。
经历过美好又无奈地与之擦肩而过,这比未曾经历更加残忍。
平山老师是美丽的女人。
我想她带给扶桑花女孩的不仅是可以在最美的年华中绽放的机会,更为她们带来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纪美子,因着这个角色我深深喜欢上了苍井优。
电影中有两段相同的舞蹈,由纪美子和平山老师分别展示。
平山老师的固然美丽,但是让我更倾心的却是纪美子。
奔放、热烈,飞扬的裙角如同扶桑的花瓣。
她的舞蹈有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她似乎比任何人都更希望舞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影片尾声的几段舞蹈很炫目。
夏威夷的情调果然最适合夏天。
鲜艳的扶桑花也是如花的女孩子们最好的代表。
这一夏的舞动奇迹。
煤矿上盛开的扶桑花,矿工的女儿,跳舞吧!
2年前看过日文原版的影片,2年后在CCTV6看了中文配音版的,第2遍的感受在于不再紧盯字幕,而是可以很自如的欣赏演员表演。
我建议大家看中文配音版的,由于缩小了陌生语言的隔膜,倍感亲切。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这片子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吗?
特别是老师和学生在火车站手语那一段,纵然很流泪,但是心中有疑问,是不是,煽情过头了呢?
【扶桑花】是07年的第一名,当时日本就是选送了这部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08年的第一名【即便这样也不是我做的】的确让人佩服日本人自我批判的勇气,居然敢拍这种揭露自己国家司法不人性的影片。
09年的第一名【入殓师】真的拿到了奥斯卡。
一部很简单的电影,却有着很多的煽情点,特别多。
意外点也不少。
(这里就不剧透了)。
这片子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其实是母女的碰撞,那场母女争吵戏很精彩。
母亲打了女儿一巴掌,把女儿赶出了家门,因为女儿不愿意再做一个矿工,不要一辈子就当一个矿工,女儿哭着呐喊(这是我的人生!
)很多这种上代人和下代人发生痛苦矛盾的影片都刺入我心,父母总期望子女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情,可儿女长大了却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父母让你往东,儿女却想往西。
影片中母亲最终理解了女儿,推着车子挨家挨户的借暖炉,说的那番话,让人落泪和分外感动,泪光闪烁地说着(求求你们,借给我们吧,求求你们了)当女儿站在舞台上赢得掌声时,母亲站在台下的角落里激泪四射,激动不已。
让人想起英国影片(跳出我人生)的结尾。
老戏骨富司纯子的表演很到位。
其实,这是一部关于梦想与现实的影片,女老师和哥哥的酒馆对话谈到(没有梦想的人生,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很多的简短的剧白(这也许是条出路呢?
别这样毁掉来之不易的机会)其实,这是一部关于创新和改变的影片,特别是人的观念和思想如何去创新和改变,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
决策者该如何引导群众去创新和改变。
可以看出日本是如何从贫穷变得富裕的。
冰天雪地的寒冷北海道的荒凉环境污染的百年矿山如何变成了夏威夷。
这是一个什么思想的转变?
可叹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当最后字幕打出来的时候,现如今女老师70岁了,还在当地执教,从1965年裁员40%,下岗达2千多人,1976年,矿山终于倒闭。
日式煽情,日本国的风格,只有日本才拍得出来。
中国千万不要模仿,即使拍出来也很不自然。
一旦模仿的好,就变得矫情造作,一旦模仿的坏,就变得东施效颦,中国电影的出路在哪里?
日本电影已经走过了很漫长的历程,我们和别人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说得完的。
电影中的泪点很多,值得一看。
当老师教他们跳舞,四个人一起站在器材前不知所措,开始了我第一次的泪目。
站在陌生的场所,要去学习自己没有接受过的舞蹈,这是需要巨大的勇气才会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次,女主妈妈知道了女主逃课去看学舞蹈,找到女主并把她拉回家,女主哥哥在旁劝解希并望可以女主可以主动认错,女主没有被妥协,向妈妈大声的说出了,并不想像妈妈一样生活,要活出自己的自由。
接着踮着跪麻的双腿,一步一步走出了家。
她很勇敢,勇敢的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第三次,之后闺蜜被父亲打,被迫放弃舞蹈,被打的满脸伤痕。
但是面向女主依然笑着说着让人心痛的话。
之后女主因闺蜜离去,没有办法露出笑容,老师说你是一个专业的舞蹈演员,你必须再舞蹈上露出笑容,她不解大声的反驳着老师的痛处,老师打了她一巴掌。
反正泪点多,但是不虐,都是慢慢的感动。
和《花与爱丽丝》一样,苍井优的舞蹈又一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次是摄影师,这次是妈妈,芭蕾舞对草裙舞。
说实话,她跳舞的技术不算一流,但她身上那种气质,安静,清纯,自然,有点像矿泉水的感觉。
我觉得女孩子就该是这个样子。
——《扶桑花女孩》或当下金融危机搞得人心惶惶,看电影似乎也没了心情。
就像汶川地震时,每天守在电视机旁,任何电影都失去了吸引。
如果有谁说自己可以不受干扰看电影,我肯定会怀疑他的生活态度。
也会有人争辩,至少我可以躲在电影里过春秋,纵情光影,沉迷艺术,做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逍遥派。
只是一时的麻醉,好比黄粱一梦,醒来后只会更加揪心。
毕竟,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情浮躁,世情动荡,无从逃避,也无从解脱。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自从狄更斯这么说过,很多人也跟着这么说。
看过《扶桑花女孩》后,在它程式化、但恰到好处的感动和励志背后,我得到了一点异样的感受,否则我不会想要为它写点什么。
在我探究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感受时,当下的境况自然而然地与电影中的情境连接起来。
近几年日本电影热衷于表现昭和时代,尤其是二战后的一段时间日本人艰苦度日、走向复苏的生活,抛开其中隐约规避战争罪恶这一点不谈,其追忆、怀念甚至是向往的意味非常明显。
像《永远的三丁木的夕阳》《母亲》这样的轰动作大概都是这样。
为何如今生活优渥的日本人会向往他们之中年长者直接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时代?
多年以后,当我们回忆当下生活时是否也会拥有一份这样的情怀?
还需要澄清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过往在经历时间的淬沥后都会成为美好的记忆,伤痛永远是伤痛,比如战争,比如文革。
我看到的《扶桑花女孩》,在描述曾经的“激情岁月”时,没有一味地缅怀和美化,怀旧虽不可避免,但电影关注的还是昭和四十年的“当下”,公元1966年,日本经济腾飞的前一刻。
新旧经济的更迭,必然导致优胜劣汰,电影中的采煤小镇濒临倒闭,对于镇上的居民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毁掉生活的出路。
这真是一个不能再坏的时代。
然而电影中的女孩们,却以敢于担当的态度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一段最好的时光。
是的,在电影程式化的情节设置之外,这个,更让我感动。
这不是单纯的煽情和励志可以达到的。
女孩们为了养家糊口去跳草裙舞,获得了艺术与成功的快感,这都不重要。
透过这些苦难中的执着,或是对命运的抗争,我忽然发现,人在当下,其实是很难与命运角力的,甚至无从认清生活的真相,我们唯有随波逐流。
这逐流又分两种,一种是逆势逐流,这种人服从命运的支配,甘愿滑向生活的谷底,然后抱怨或是隐忍;一种是顺势逐流,这种人顺应命运的法则,但有胆接受未知的变化,反正也不会再坏到哪里,虽然也并不做反抗,但总归承载着一股向上的劲头。
这劲头有时是天赋,有时是天命,学不得,一学便是抗争了,前景便会难测。
似乎这成了一种生存的艺术,在随波逐流的生命里,顺势或逆势便成了分野普通人生命轨迹的潜在原则。
所以与其抱怨生活,做改变的反对派,不如试着亲热生活,找到与生活同调后欲罢不能的感觉。
这感觉落实到《扶桑花女孩》或当下,其实标题的一句话足以表达:在最坏的时代找最好的时光。
写到这有点汗颜,要聊电影的,却完全成了自话自说。
还好想要表达的就这些了,不妨再说说电影。
《扶桑花女孩》是那种从电影语言上看精致到无以复加的片子,每一个笑点、煽情点、催泪点都恰到好处,不温不火,不造作、很纯粹。
任何人看了都会跟着感动、欣慰,然后慢慢了然于无。
这看似一份精明的算计,但我觉得需要很大的智慧,就好比高度程式化的京剧,唱念做打分毫无差,故事也都是老生常谈,但懂戏的听来依然能品出不同的味道和心情。
当商业电影,尤其是温情、感动、励志类小品成为一种精准的套路以后,能在其中适度跳脱、彰显不俗,才见导演的功力。
从这一点上看,由日籍韩裔导演李相日推出的《扶桑花女孩》是近年来日本电影难得的精品之作,它在2006年获奖无数,并成为旬报年选的第一名。
它一点都不俗气,程式里透着风度,让人在温情之外感受到新意。
不能免俗要说一下苍井优。
一个看似清淡平庸的女孩,内在里却有着强大的气场。
长相一点都不重要,在漂亮到一定程度的所有女优中;气质似乎也不重要,不管你是清纯少女还是百变女郎。
看苍井优,其实要看她的品质感。
她是轻盈的,单纯的,在很多女优那里,这很容易导向肤浅;她是从容的,有气度的,在有的女优那里,这难免成为沉重。
她中和了这两种走向,成就一种完美。
有人把她视为原节子、高峰秀子、田中娟代、吉永小百合等“国民级”女优的接班人,至少从潜质上看是有道理的。
在《花与爱丽丝》中她还无法跳脱岩井俊二营造的恍惚气氛,在《虫师》中则干脆沦为应景的花瓶,但她的气场没有变,依然让人无法忽视。
虽然前景无从预测,但从她身上散发出的品质感来看,多少更能让人放心。
第一次觉得夏威夷草裙舞原来这么青春有活力,这么灿烂有生气!
不复杂却很温馨感人的电影。
片中再现苍井优在《花与爱丽丝》中的优美舞姿她的芭蕾功底还是不错的呀其实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让自己快乐,能带给身边的人快乐就很好有存在价值就很好PS:日本地方方言真的好难听啊-_-!两个小伙伴分别时、大家送别老师的剧情...我都不自觉的哭了T_T
没啥意思。
整体叙事结构属于经典好莱坞叙事套路,缺乏创新。从一群女孩面临困境、遇到老师指导、克服困难到最终成功的情节发展,较为模式化,对于熟悉此类套路的观众来说,可能缺乏新鲜感。
不是因为优优.......
为了拯救即将废弃的小镇是可以接受的,死了家人还想跳舞这种桥段接受不了,和国产剧有什么区别
昭和气质
日本电影很喜欢乱煽情
标准的旬报菜,如果在中国它也一定是金鸡百花的菜。
2009/08/02 @ home, DVD
没内容没亮点。
除了苍井优长得不错,全片也没啥可取之处了
可以跟《钢的琴》对比来看,都是工业基地的转型问题。鞍山就很难转型,巧合的是鞍钢工厂是日本占领时期日本人建立起来的,连带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可是几十年过后鞍山已经被拖累的垂垂老矣,被抽血严重,已经无力自我更新了。转型的条件可能比整个城市要好,因为那里有山,有温泉,有玉石,但结果呢?
溢出满屏的时代过后的历史主旋律式书写,涂抹了苦难,将在资源转型中将被开除工人高高举起,低低放下,用父母对下一代的期盼与改变遮盖整个这一代的牺牲,恰如公司高层面对质问虚伪的鞠躬道歉,丝毫不见过程中的困苦,有也是衬托甜水内容的地基,其实并未真正的有历史站位与群体关怀。置景与质感一股电视剧风,室内甚至敷衍到不行,仅举一例,老师离去的时候将环境设置在了破旧的房子中,而非先前居住的地方或练舞场所,衬托悲感的技法未免太低劣了些。最不能容忍的是一个应当成为歌舞片的题材,却生生的将歌舞变为一个简单的标签与噱头,不管是训练中舞姿的循序渐进看不到,表演的舞蹈最终才完整出现一次,且是必不可少的结尾,生生浪费了真实的故事。苍井优的演技也尚未达到后期的精湛程度,而导演又缺少岩井俊二调教能力,所以演技也令人失望。
CCTV6
意料之中的过程与结局,典型的日本式煽情。电影三星,小优的舞蹈加一星。
少女们为小镇命运所做的抗争,苍井优的草裙舞。
日剧永远那样淡淡地朴素地剧情却不由自主地击中人心,不论是舞蹈,剧情,还是插曲,都perfect。
苍白的剧情,蹩脚的煽情
日本人能不能不要那么歇斯底里。不喜欢的还是无法喜欢,不喜欢苍井优,可能因为太多男人爱她了吧,嫉妒吧,就像一直不喜欢高圆圆一样,没有任何华丽因素就赢了,不爽。回归本片的话,日本人能不能好好说话,别动不动就跪下,我求你们了。
其实剧情挺流畅清晰的 比较简单 但其实这个故事整体没有什么意思 没兴趣看 不具备转变成电影的样子
越是了解别人疾苦,越无法贸然触犯别人。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