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言者

Un prophète,大狱言家(台),预言先知,先知,A Prophet

主演:塔哈·拉希姆,尼尔斯·阿贺斯图普,阿德尔·本谢里夫,Hichem Yacoubi,Reda Kateb,莱拉·贝蒂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语言:法语,阿拉伯语,科西嘉语年份:2009

《预言者》剧照

预言者 剧照 NO.1预言者 剧照 NO.2预言者 剧照 NO.3预言者 剧照 NO.4预言者 剧照 NO.5预言者 剧照 NO.6预言者 剧照 NO.13预言者 剧照 NO.14预言者 剧照 NO.15预言者 剧照 NO.16预言者 剧照 NO.17预言者 剧照 NO.18预言者 剧照 NO.19预言者 剧照 NO.20

《预言者》剧情介绍

预言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马利克(Tahar Rahim 饰)因参与犯罪活动被判刑六年,在监狱里,他很快因自己的一半阿拉伯血统被科西嘉帮派领袖卢西亚尼(Niels Arestrup 饰)注意,后者强逼马利克刺杀一名阿拉伯犯人,马利克完成了任务,在监狱生涯中得到卢西亚尼帮派的保护。一年后监狱转移部分科西嘉犯人,卢西亚尼势力大减,视学会了科西嘉语的马利克为眼耳,同时马利克在监狱学校中补习不辍,不久马利克得到白天外出工作的机会,借助监狱中获得的关系,马利克涉足大麻生意,获利颇丰,并逐渐挣脱卢西亚尼的控制自立门户…… 本片获2009年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NEWGAME!!第二季夺魂异阵图北国边缘人你喜欢希区柯克吗?午后架向星空之桥OVA阶梯之间脱狱之王第二季公园男孩东京攻略无辜者重返上海滩分离潮与虎第二季焚兽之都原谅的勇气超感神探第七季黑色的风采战后之战JOJO的奇妙冒险黄金之风现代爱情庇护季青蛙王国西班牙公主第一季虎门镖局11号监狱生活启示录华丽上班族芭蕾芭蕾暗金丑岛君第三季

《预言者》长篇影评

 1 ) 《预言者》:监狱奋斗史

六年牢狱,对比那些10几、20几甚至终身监禁的,显得短暂得多;对于外面世界行走的人来说,却又相当漫长。

但是在这六年,你能学到的却远远超出在外六年。

监狱就是个大熔炉,各色人种混杂、各种帮派林立,如果你只是个无依靠的小人物,求生、寻死就不是你说了算了。

你看,哪怕转移进来仅仅10天的人,也能被杀掉,可见有多黑。

咱的男主角虽然不识字、也缺少社会经验,但也懂得保命最重要,即便为了生存,第一个任务竟然是去杀人。

在这枯燥的环境里,还要不断受到周围人的欺压,如何让自己还能保持乐观呢?

想象力就显得很重要,他幻想中陪他说话的是谁……竟然是被他杀掉的人,脖子上还挂着刀口,却抽着大烟,始终陪伴左右。

男主角很少笑,但是在想象中的幻境里,他会笑了很开心,只有那才是无拘无束、才是最美好的。

当然他也不可能真的是预言者,要不然他早算出自己的未来,哪还会被抓来坐牢。

在这个大囚牢里,你根本无法预测自己的下一步,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保住自己的小命。

但是你可以学习,学知识、学文化,更能学道理、学经验,在历练中成熟自己。

入狱的时候是个无人关心的小罗罗,等到六年后,已然是一方老大,这是用他自己的智慧、靠自己的拼搏,再加上一些运气换来的。

虽然他最终是个毒枭,但这个过程并不比打工爬到总裁位置要容易,是经历生死的,小命早租借给阎王爷了。

这部电影虽然很负面、也很黑暗,但口碑很好,原因应该还是视角的独特吧。

不光能见到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还能全景展现这个阴暗角落,罪犯与罪犯、罪犯与狱警,有说不完的故事、剪不断的线。

不过影片节奏有些缓慢,需要些耐心的,2个半小时用了2天才看完。

 2 ) 经过一宿的思考才领悟影片的内涵

本来昨天看完以后一脸懵逼,也感觉片名叫《预言者》驴唇不对马嘴,所以给评分也不高。

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片子搞得我连睡梦都没放弃思索,直到天亮,我才感悟到这部影片的牛逼之处。

这个故事用了一个法国和穆斯林的混血青年,一个完全没有信仰和原则的懦弱青年,在狱中被法国黑帮用生命相威胁逼迫之下,杀死了一个穆斯林人,随即穆斯林人的鬼魂相伴他左右,但并不怨恨他,而是跟他成为了朋友,这个鬼魂一直在传授穆斯林信仰和帮他预见和躲避了很多危险的事情,使得这个混血青年运气和勇气都超于常人,最后一刻,青年摆脱掉法国黑帮老头子的势力,转而投奔来到穆斯林群体之中。

影片的牛逼在于,起初我认为的叙事不连贯和不清晰,最后都化为一种感受投射到我头脑之中,所谓的预言者,应该就是只要你还流淌着穆斯林的血液,即便你被西方势力胁迫之下不得已曾经残害过同胞,终究有一天,你会投入回兄弟的怀抱,而兄弟们也不计前嫌伸开双手拥抱你。

这是一个关于意识形态的电影,他对你的影响不是来自于具体的内容,而是一种感性的能量。

当然,关于宗教我并不是很懂,以上仅是肤浅的一个感受而已。

 3 ) 《Un prophète[预言者]》监狱教育

http://axinlove.com/2009/09/a-prophet/《Un prophète[预言者]》监狱教育by @xinl.ve 0909282009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得主(见存档)。

法国人把荣誉给了自己国家的影片,只能说是胳膊肘子往里拐了。

《Un prophète[预言者]》仅仅只是一部黑帮电影,无关于深刻的情感或极端状况的美,也没有任何道德教化的用意,平平常常地讲诉一个少年如何在监狱里成长为一个黑帮头目。

文明世界的监狱目的单纯,就是惩戒恶行。

专政主义的监狱还妄想改造犯人,往往=适得其反。

监狱,一个封闭的世界,囚徒之间的交流只会让犯罪的技法和避免被捕的经验得以蔓延开来,根本不用去指望什么改造犯人。

依赖监狱教育,本片的主人公Malik el Djebena,基本算是文盲的青年,变成一个在监狱内外都呼风唤雨的老大。

赞美或者宣扬黑社会的兄弟义气,《Un prophète[预言者]》并没有太过明显的立场。

从导演Jacques Audiard对待Malik的态度来看,没有给Malik更多的道德品质以获得观众的认可。

在一开始就把主人公推向了犯罪的深渊,未来Malik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的本能挣扎与自救—-这样的状况和常人在监狱之外的社会又何其相像。

士可杀不可辱,Reyeb对Malik提出了吹喇叭的要求,后者难道就可以怒发冲冠要了对方的命么?

因果关系如此简单,电影也就没有太多可言。

刚进监狱的19岁青年Malik,不杀了Reyeb,监狱里的狱霸Cesar Luciani就会要了他的命。

求助狱警的路被只手遮天的Luciani堵死,指望没有任何出路的Malik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未免太过理想。

饥馑年代之所以有人吃人的惨剧,不过是为了生存,Malik要杀死陌不相识的一个人也是无奈。

观众在这时就陷入了道德的困境,看着年轻的Malik,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未来,却又不希望他手染鲜血。

为了进一步加强困境,Jacques Audiard又有意加上了Reyeb教导Malik的一番言语,“在监狱里看书、识字,选择一份工作等”。

可能的发展方向是Reyeb成为类似《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里Morgan Freeman饰演的Red—-年轻人的精神导师。

导演选择让Malik割断了Reyeb的动脉,观众陷入了茫然,没有了合适的角度去看待Malik。

Malik走出了第一步后,逐渐熟稔游戏规则和手段,慢慢发展和维护自己的势力,随着在监狱里的阅历增加,变得“成熟”。

如此安排,是电影浪漫手段的安排。

在其中,观众体验到了“成长”的乐趣,也看到了监狱小社会里种种奇诡的情节。

但,种下的恶和困境依然没有解除,隐隐中,Malik要有悲剧的结局。

逼迫Malik杀人,永远也洗不清罪孽的黑手,Cesar Luciani培养了Malik,也覆灭于Malik之手,“种瓜得瓜”的结局。

好坏难分的Reyeb则成为描写Malik精神困境的表象。

以鬼魂形式生活在Malik的世界,当Malik每每处于人性的挣扎之中时,便出现,希冀Malik保留一些善的品质。

然而困境却不是靠道德就能解决,聪明、冷酷,并具有破釜沉舟勇气的Malik,手段越发凌厉,也就在罪恶中越陷越深。

用来解决观众道德困境的悲剧结局,被安排在了Malik的同伙身上,是因为Malik的状况已经尾大不掉,导演也不知道如何收拾、结束。

于是,六年刑满,带着监狱教育后取得的黑社会势力,Malik一派老大摸样出狱,未来并不明朗。

帮助文档:Cesar Luciani是科西嘉匪帮[Corsican Gang],科西嘉岛则是原来热那亚商业国出卖给法国的岛屿,岛上的居民通用法语和意大利,Luciani的名字也可见意大利的影响。

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

A.Prophet.2009.SUBBED.DVDSCR.XviD-BeStDivX

 4 ) 老大速成手册

1.生存最重要,为此要忍辱负重;2.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卖命;3.给老大办事时不要问为什么;4.结识不同的人,但要差异对待;5.挑拨矛盾,并从中渔利;6.分阶段解决生理需要;7.终生学习;8.善于理财,特别要有再投资意识;9.对朋友仗义,但该打的时候不能手软;10.有实力独自搞定最棘手的难题;

 5 ) 这部别致的法国黑色电影,对边缘人物的刻画值得细品

平庸的生活裹挟着我们的灵魂,在每天无穷尽的虚空中,我们单调着而麻木地生活着,似乎总在期待着什么,来缓解一下我们不堪的局面,我们需要一点刺激,或是辛辣的东西来填充我们的精神虚空。

也许,你需要去酒吧喝一杯啤酒,也许,你需要邂逅一个人来谈一场恋爱,也许,你需要的只是一部黑色电影。

今天推荐一部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导演的黑色电影《预言者》。

《预言者》不是新片,他甚至不是平常所见有着英雄光环的犯罪片,它带着些许法国腔调的文艺独白,是一部带些哲学思辨和道德探讨的反类型黑帮片。

男主人公马立克是个社会边缘人,判处6年徒刑,有着一般阿拉伯血统的他,不受科西嘉人待见,阿拉伯人也不接纳他,入狱之初他饱受各帮派的欺凌。

身份错位的他,无法准确的将自己归类,但他管不了这么多,活下去才是他必须要一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所以也不管什么人生目标,也去他妈的信仰,只有活下去,他的生命才有意义。

所以,当监狱里科西嘉黑首领把刺杀的任务强行指派给他时,他别无选择,不接受先被杀的便是他了。

凭借超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善于利用自己模糊的身份,马立克游走于不同的人群中,很快便寻觅得了出路。

最终最终他成为法国黑手党的头目。

事实上,马立克是个像极了我们的普通人,他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懵懂青年,不断学习和努力,成长为了一个真正黑手党大佬,和我们的区别只不过是他的生存环境被替换到了监狱里罢了。

我们和他马立克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活在牢笼里,我们不断去抗争,或许能改变现状,但能改变命运的走向吗?

《预言者》比起一般黑帮片而言,它更关注个人的成长,关注一个普通人面临生活的压力和选择。

虽然影片时间155份略显长了点,但如果你对人物的关注超过情节,细品,就会尝出一些味道。

最后的开放式的结局,我比较喜欢,甚至有点小惊喜。

导演没有去肆意的渲染甚至是给我们关于马立克成为大佬后的生活的想象,只是将此刻的心停留在家的温暖中,却让人感受到了丝丝温情和美好!

 6 ) 马利克的成年礼

马利克的成年礼,是一场已知结局的悲剧。

入狱之初,他没有家人能够联系,身上只剩下五十元和一支烟。

他大字不识一个,甚至在与人交流时还会被复杂的词汇混淆思绪。

他已满19岁,却在鱼龙混杂的监狱中显得格外稚嫩与脆弱。

他满心盘算着如何能够顺利度过六年的囹圄之苦,如何能在出狱后继续往日的生活。

他不知道,命运已悄悄将他引向别处。

由于身体中混有科西嘉与阿拉伯族两种血液,马利克被狱中的科西嘉派老大凯撒看中,被要求去接近并刺杀一名阿拉伯犯人。

任务完成的奖励是能够得到凯撒的庇佑,不会再受其他人欺负,马利克有权选择拒绝,但同样要承担后果——死在狱中。

他没有办法,被推上悬崖并且断了后路,只能点头答应。

马利克将刀片藏在嘴里,走进了那个名叫雷比的阿拉伯犯人的囚室。

雷比于马利克而言,完全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甚至在交谈中,还能算得上是个真诚的朋友,这让马利克有了那么一瞬间的犹豫和动摇。

可雷比终究是要死的,不在他手里,也会在其他人的刀下,如果雷比此刻不死,那么马利克自己也将受到牵连。

所以那被藏于口中的刀片最终被取出,它划开了雷比的颈动脉,让鲜血喷涌而出。

到这里,马利克真正开始了自己的成年礼,却仅仅只是个开始而已。

雷比的死成了他无法解开的一个心结,在独处时,马利克经常幻想着自己与雷比的魂灵进行交谈。

他听从了雷比的建议,开始认真学习,可内心深处依然孤独。

雷比死后,他果然得到了凯撒势力的保护,但从未被接纳。

科西嘉派说他是阿拉伯杂种,阿拉伯族则把他看成是叛徒,马利克在两头不讨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直到在监狱的学习班中遇见了里亚德。

里亚德教马利克语文,并培养了他对于学习的兴趣,两人无话不说,马利克在里亚德那里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朋友的温暖。

但好景不长,里亚德因为身体原因很快就离开了监狱,虽然他们仍旧保持联系,可马利克到底是变回了一个人。

转机出现在一年后。

凯撒的势力由于政府转移部分科西嘉犯人而日渐式微,凯撒没了帮手,开始把目光放到了始终跟在身边的马利克身上。

他为马利克安排假释出狱,让他为自己办事,而马利克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涉足大麻生意,通过从中获取的大量利润,渐渐挣脱凯撒的掌控,与阿拉伯派合作,并自立门户。

影片最后,马利克完全瓦解了凯撒势力,成为了新帮派的头目。

然而在出狱之后,镜头却最终定格在了他眉头紧锁的脸上,他明白自己并未真正解脱,而是越陷越深。

马利克的成年礼,是一场已知结局的悲剧。

正如在《理想国》的开篇,克法洛斯与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与苏格拉底热切交谈,讨论一个关于美好城邦的设想。

然而书中人不知,这个关于理想城邦的讨论是建立在一个悲剧之上的,克法洛斯一家最终将被卷入雅典的“三十僭主”事件,而玻勒马霍斯的结局则是因此而丧命。

书中人不知,读书人却早已知道。

在《预言者》中,情况同样如此。

影片中,究竟谁是所谓的预言者?

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

每个人都是被命运摆布的小蝼蚁,只能根据一个模糊的将来去为自己筹谋打算,一切只是为了保全自己,根本就与预言无关。

就像导演说的,“我给它取名预言者,是更想突出那种宿命感。

”然而观众知道。

观众知道结局,知道马利克将从无名小卒变成黑帮老大,在两个半小时的放映过程中,作为“先知”的观众亲眼见证着马利克一步步地改变,并一步步地走向等待着他的结局。

这就像读《俄狄浦斯王》,我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这是场悲剧,却还是要眼睁睁地看着俄狄浦斯竭力挣脱神谕,成为受人爱戴的英雄,最后弑父娶母,发现自己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痛苦不已。

对于观众来说,已知结局再看过程,心里想着“可能不会是这样的,果然还是这样的”,才更悲切。

马利克最后自立帮派,有人拥戴也有人保护,可他满意了吗?

从来没有。

他走的每一步都是被逼无奈,身不由己。

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下一个死的就是他,而他只是为了能活下去。

马利克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影片中,他只在几处展露过笑意——在学习班中上课、与好友里亚德聊天、见到里亚德的妻儿、假释后像个正常人一样站在机场中。

所以身份地位全都不重要,能让马利克真正觉得快乐的,是对自我的确认,是家人朋友的陪伴,是正常人的自由。

可这些东西,他最终获得了没有?

他从凯撒手中逃离后,又落入了另一张网中,周而复始,何来自由。

影片临近结尾时,凯撒走向马利克,想要重新确认自己的父权地位。

马利克朝身边人耳语几句,然后亲眼看着凯撒被打倒在地,颓然离去。

那一刻,监狱中的科西嘉派终于不得不承认失势,同时也意识到一个全新的秩序已经悄然建立完毕。

而马利克作为漩涡的中心人物,无动于衷地站在铁栏杆边,好似一切与他无关。

至此,马利克在监狱中真正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

何为自我,何为朋友,何为自由,何为身不由己,他已在这狱中的几千个日日夜夜中完全领悟。

出狱的那一天,阳光正好。

马利克从铁门中走出,一眼就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帮派成员,他微微点头,然后转向另一侧,杰米拉(里亚德的妻子)正抱着孩子在等他。

马利克这才笑了。

他走向杰米拉,与她问好,并询问她是如何前来的。

两人聊着简单的家常,马利克回头看去,三辆黑色轿车正不紧不慢地追随着。

他不着痕迹地朝身后打了个手势,让那些帮派成员开得慢一些,不要惊动了对一切毫不知情的杰米拉。

这是他早已预知的结局,从他将雷比杀死时起,就明白有些事将永远伴随在身边,无法挣脱。

于是,影片结局看似是皆大欢喜的重获新生,却最终定格在了马利克略带心事的神情中。

马利克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但这场悲剧,还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刻。

 7 ) 一个对社会的隐喻

在那些语言张扬的法国电影中,《预言者》不算是一部复杂的电影,因为它的故事简单,类型的使用,正如雅克·欧迪亚说的,是观众能够即刻识别出的,“它拥有确定的规则,以及观众知道的确定代码。

”雅克·欧迪亚正是让这些规则与代码“创造出某种大东西”的那个人;他化腐朽为神奇。

《预言者》迈着精彩的步伐朝他希望的那样,走向一个美丽的场地:电影的形式通俗,但是得到迷人的叙述,那样,“艺术电影的元素能够被穿插进去,赢得最大数量的观众。

”《预言者》是这样一部电影:十分钟过去,人们发现他们不能无动于衷;二十分钟后,他们知道自己正在与一部或许是十年来最好的法国电影邂逅。

你都能感觉到那画面的每帧信息不容错过,那富有冲击力的镜头是美丽的。

而站在摄影机后面的人,陶醉在他的观察里,在那里指挥一切,使整个片场活动起来。

然而雅克·欧迪亚又不是一个对什么琐碎都事必躬亲,对什么都有报以兴趣的导演;如果那只是一个空镜头,他会失望,变得没有方向感,直到一个剧本中的人物走进来,才把他的热情招呼过来。

他说自己喜欢做的事,很大一部分是与演员的交流,最大可能地把他们的表演力量援引出来,加以释放;让他们凑到一块,看着他们表现得“像一辆装满货物的列车”。

那么,《预言者》是一部关于人物的电影。

生动的人物描写筑起它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值得考验的经典性。

影片由塔哈·拉希姆扮演的阿拉伯人马利克被关进监狱开始。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严酷的帮派社会。

马利克必须选择好他的保护伞,适应新的生存规则,才能让自己活下来。

他听命于一个科西嘉黑手党的老大恺撒,先是在监狱里替恺撒除去一个对手,后来帮他在监狱外执行一些棘手的任务。

马利克敢于拼命,聪明,很快就借助恺撒的关系建起自己的毒品网。

在马利克与恺撒之间存在整个电影最真实的观赏性,正如《洛杉矶时报》指出的,这两个人物“提供给影片以十分清晰的剧力”。

雅克·欧迪亚的叙事才华也在他们身上,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流淌,并汇聚成艺术的洪流。

这是难以置信的。

可是雅克·欧迪亚做到了。

他摒弃了其他可能的线索,仅仅是让镜头紧紧挨着他的人物,或者说镜头就像是马利克的眼睛,随马利克去到每个角落,摄入他看到的,听到的。

这会像一个人的成长,最初他目之所及有限,等到电影的时间过去了三分之二,他不再是那个十九岁的年轻人,他是新的头目,他的控制力已经随他撒布的毒品网络,蔓延在全法国。

“我盯着他看”,并不相信这就是想要的演员,但是,“我注视着他的眼睛,那里面没有忧郁,没有悲剧,仅仅是一个人,非常明亮,充满了活力。

”雅克·欧迪亚说,为什么是塔哈·拉希姆而不是他试镜过的其他四五十个演员来扮演马利克。

塔哈·拉希姆发现开始演《预言者》之前,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他必须从零开始,演出一个崭新的犯罪人物,过去监狱电影中那些黑帮分子不能满足雅克·欧迪亚。

“《预言者》里的角色传递了一种新的犯罪原型:塔哈·拉希姆扮演的罪犯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是个聪明的,近乎天使的人。

”雅克·欧迪亚说:“我想创造这样一个角色。

他可以在监狱里学到合适的生存之道。

这个角色同时还像是一张空白的纸,他会在帮派里获得一种新的身份。

”至于因为《预言者》再次获得恺撒奖最佳男配的尼尔斯·阿莱斯楚普,他扮演的科西嘉黑手党老大恺撒,在雅克·欧迪亚看来,是“一头玩食物的狮子”,因为他试图控制那些新来的囚犯。

尼尔斯·阿莱斯楚普不仅诠释了真实的人物,而且演出一种真正的境界,使长久地陷入影片的观众的目光镀上一层愉悦的色彩。

还有那些不可或缺的配角,他们分裂成两个磁极,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共同牵引着剧力走向紧张与精彩。

雅克·欧迪亚的角色呢?

他虽然隐藏,却又是无处不在的;观众每发出一次由衷的赞赏,那个巴黎人的形象在影片中就越发鲜明。

“如果我让演员们裸露自己,尽力让角色一丝不挂,我同时不得不暴露自己。

”雅克·欧迪亚说:“那正是创造刺激的关键之处。

”但是《预言者》仍然因为清晰的现实指向,被视为批判性的:批判社会,批判人性。

雅克·欧迪亚说《预言者》是一部类似《暴力史》的电影。

然而一种社会批判的视角毕竟不为他乐于接受。

因为它只是一部电影。

“它是虚构的。

不源自任何地方。

”他说。

他倒是宁愿把影片里的监狱“看作社会的一种隐喻”,因为这里的监狱存在着社会上的一套冷酷的规则。

不过仅限于此。

“我不想采取一种文化或者社会学分析的模式。

我只对黑手党的境遇有兴趣。

”他强调,这个故事的出发点是“监狱里的黑手党”。

昆汀·塔伦蒂诺不能抑制自己对《预言者》的喜欢,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他不时发出呼喊,扮演马利克的塔哈·拉希姆注意到他,“像个孩子一样,挥舞着手臂,沉浸在电影中。

”他不可能对其中的暴力无动于衷,因为它纯粹得就像电影本身。

实际《预言者》的暴力场面屈指可数,能够使人掉过头去的也就一个。

那是马利克在影片中第一次杀人的时候,它来得并不突然,它得到雅克·欧迪亚足够的酝酿,而它的效果相当直接,富有冲击力。

它就像是一个不可能被忽视的标志,除了说明这是一件好衣服画龙点睛的设计之外,它交代了一个人物成长的最初驱动力:一个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够被激发如此野性?

影片的暴力又散布在每个画面之中,看上去像是装进棕色的玻璃瓶,让人看不见,但随时都会击碎瓶身,于银幕上炸开。

所以很难衡定马利克干掉恺撒的老板那一幕,它给人的心理震撼是否充实;因为它比起马利克的第一次杀人,少了许多生猛:暴力的、血腥的尽是在一颗西瓜里进行,最后一个画面提示观众,它碎开了。

从整个场景的处理来看,它雕琢了一份极致的紧张,淋漓尽致地直抵马利克的恐惧心理。

与那些萦绕着马利克,让他害怕的幻想镜头相比,这个丝毫没有逃离现实的场景切实而有效地起到了一种带有幻想氛围的作用;它其实是心理的描写。

“梦一般、幻想的地方,或许可以给马利克这个角色一种内在的生命去探索。

”雅克·欧迪亚说。

这也是雅克·欧迪亚想要的类型电影,类型交叉的电影。

雅克·欧迪亚是这样一个导演。

他全身心投入到电影的拍摄之中,以致让自己变了个人似的,他认不出自己的脸,自己的嗓音。

他把自己看成疯子,一个会巫术的家伙。

他说,电影拍摄“使我筋疲力尽”。

所以《唇语惊魂》与《我心遗忘的节奏》,《我心遗忘的节奏》与《预言者》之间的时间距离一样是四年。

在三部作品当中,《预言者》无疑以它对电影语言自觉地运用,以及对人物塑造的津津乐道,从而是雅克·欧迪亚让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帮助法国电影在电影的荒野上开拓了新的视野,捕捉了新的美的剪影。

原载《电影世界》

 8 ) 预言者

雅克·欧迪亚向来是个人风格独到的极端主义分子,在05年的《我心遗忘的节奏 》之后,他把目光对准了一个以雅克·梅林为原型的黑帮题材。

与前作相比《预言者》的题材更边缘,但导演处理得更为商业化,流露出独特的史诗气质。

可以说《预言者》是09年迄今为止我所看到的最完美的一部电影作品。

影片始于一个带有偷窥性质的镜头:画面的四周一片漆黑,只有观众眼前的一小块空间打上了惨淡的白光,照亮了一双被手扣紧锁着的手。

在这里观众被定义为偷窥者,而我们所要见证的是一个本来一无所有的阿拉伯青年在监狱中经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6年里他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权力,更是日后在社会中生存所必备的技能以及情感上的历练伴随着晃动的手持摄影机拍下的主观镜头,所谓梦想中的自由生活通通被监狱里裸体搜身这样漠视个人尊严的行为彻底抹杀掉。

主角吉贝纳被置身于一个错综复杂的黑帮集团对峙的漩涡之中。

科西嘉黑帮,穆斯林黑帮,意大利黑手党相互之间处处制衡着,构成了一个法国现代社会的隐喻。

身为阿拉伯人的吉贝纳虽然通过杀人在科西嘉黑帮中得以立足,但是因为种族的关系,他只能置身于帮派的最底层。

但实际吉贝纳又有成就声名狼藉的先决条件---他拥有鸿鹄般的大志。

他拼命地学习科西嘉语,抓紧每一个可以上进的机会。

并且借着得宠后外出监狱办事的机会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大麻王国。

于吉贝纳而言,他最重要的一次转折是当他看清了帮派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后,反复利用各股势力来为自己服务,成功地扭转了原有的格局。

影片为了强调吉贝纳这次的觉悟,特意把过程处理地颇具宗教色彩。

编导安排了一场梦(说是幻觉,潜意识等都可以),使用了跟影片开头相同的偷窥视觉来暗喻他窥探到了天机,这也是片名“预言者”的含义。

到了影片最后,当吉贝纳在狭窄的牢房里淡定从容地小跑着的时候,牢房之外发生的一切全都按照着他的计划顺利地实施,在这里吉贝纳是名副其实的预言者。

这样的主线设计很容易就让人理解为纯粹的小人物奋斗史,和那并不光彩的发家史,但除了着重叙写吉贝纳的发家之路外,情感的积累和渲染也是这部传奇色彩浓厚的影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吉贝纳跟患上癌症的狱友利雅得之间的友情线,导演一直在不经意地经营着,到了线索一收拢之时,突然间就产生了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到了后来利雅得嘱咐吉贝纳要照顾好他的家人的时候,吉贝纳的身份被定位到了一个家庭的支柱上。

特别是当他抱着挚友的孩子的时候,脸上流露出真挚的爱意,把角色身上温柔的一面展露无疑。

影片最后的一个镜头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暗示,前景是吉贝纳跟抱着孩子的母亲,后面则是他一呼百应的手下。

家庭观念在黑帮中片中曾被反复提及和强调,但这个“别人的家庭”的力量是若隐若现的,既无喧宾夺主的意思,也能恰到好处地丰富人物。

《预言者》的时间跨度颇多,经历的事件极多,人物数量非常可观,一旦到了美国人手里,估计能拍出一季的《越狱》。

想起当初老师跟我们讲唐诗和写作文的时候,都强调简练的重要性。

都说大文豪们都会不惜忍痛割爱,把对全局没有的作用的词和句通通消灭掉(现在若要论起稿费来恐怕行不通)。

同样,雅克·欧迪亚也是做减法的高手,一切有碍于节奏的枝节都被砍掉,而留下来的戏也被他尽量地精简。

难得的是影片中那些不可或缺的细节和心理描写都十分丰富,而且镜头的表意也异常地精准明确,技巧丰富,可谓是交出了满分的答卷。

像导演对于吉贝纳的心理刻画就有一个直观的视觉表达:平时一身深色衣服的吉贝纳,到了他在朋友家里的那场戏中就换了一白衣服,特别是抱着孩子的时候,白衣服更加抢眼,传达着吉贝纳心中的一份纯净。

同样在利雅得即将病死的时候也是穿上一身白衣,同时也有暗示圣光的镜头。

更有甚者,在新角色登场的时候,都有一种特点---来得特别匆忙,而且影片只是给出了一个特大号的人名字幕,人物的性格,所起的作用全凭观众自行揣摩。

像某毒贩一登场就口若悬河,三句不离大麻,大家心里都清楚了。

不过有些小角色实在单薄,过目即忘,这样不如不要的好。

值得一提的是《预言者》在写实和浪漫这两种风格上都推到了极致。

写实风格其实不用多说,以往的黑帮片乃至更广范围内的犯罪片大都以血淋淋的写实描写来达到震撼观众眼球的目的。

尤其是对血浆敏感的观众,立马被导演给“俘获”了。

像《教父》最后那段著名的蒙太奇,其中那个挣扎着踢碎车窗玻璃的场面,求生欲跟杀戮间的残酷矛盾被活生生地传达了出来。

《预言者》也少不了血浆喷薄的一刻,开场不久主角就经历了一场割喉杀人的成年礼。

不过这是这个被杀的人,成为了吉贝纳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靥。

影片的浪漫手法被运用到吉贝纳在这方面的心理刻画上。

编导为吉贝纳跟那个被他杀死的人提供了相当多的互动,死者可以在吉贝纳的牢房中游荡,甚至可以通过暗示,言语跟吉贝纳交流(这种交流同样是带有宗教的启示意味,再次印证了预言者三个字)这样的互动既像梦境,也像幻觉,更像是一种超现实的表达。

他们的每次交流都带有浓郁的宗教氛围,隐喻很多,内涵相当丰富,也是暗示着吉贝纳遭遇与心理的转变,给熟悉伊斯兰教和《圣经》的观众留下了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从整部电影中,我得出一个很种族歧视的想法,小心阿人吧,他们简直就是魔鬼。

上周六,此片在被誉为法国奥斯卡的凯撒奖上独得九项殊荣,成为去年法国电影最大赢家。

我很高兴。

真希望他能再接再厉获得日后的奥斯卡外语片大奖。

有机会找来看看吧,不会让你失望的!

 9 ) 40年后法国的国名--FRANCISTAN(法兰西斯坦)

不要认为我在胡说,去看看现在的马赛好了---一个几乎100%的阿拉伯/非洲黑人组成的非洲城市,本土法国人都搬到了马赛城外的AXIS。

巴黎也是一样,除了那些标志性的,地价非常高的街区仍然保持了老巴黎的影子。

城市边缘的普通人生活的街区已经被非洲裔的居住区分割包围得越来越小。

在西方特别是法国,种族一体和我国的坚持XXX的领导一样,是一个绝对需要政治正确的话题。

当人人沉默时,我们在巴黎和马赛看到了什么,是愁气熏天的地铁,随处可见的涂鸦,越来越多晚上甚至是白天都不要一个人闯入的街区,越来越多的光天话日之下的抢劫,强奸,袭警(南非有什么,法国也一样),阿尔及利亚足球队输球,整个法国上百辆无辜的汽车被‘不高兴’的阿人流氓烧毁。。。。。。

诚然整个欧洲都在头疼着移民问题,而法国绝对手当其冲。

法国的左派更愿意引用‘自由,平等,博爱’的古训,强力杯葛新移民政策的出台(即根据移民的质量,教育状况的调节有条件的吸收高质量的移民,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已经实施这种政策,nicolas sarkozy 也想效仿,但阻力重重)。

巴黎街头经常可以看见非法移民组织的游行,罢工(汗。。

),要求法国政府马上给予法国国籍。

如果在一个国家,触犯法律的人都可以明目张胆的集结在大街上,这个国家的法律又是什么呢?

每每查看法国移民比例的官方数字,似乎不算很高(还是比其他欧洲国家高一些),但事实是什么呢?

同样基于政治正确的原则,移民统计只是计算新移民的1或2代人(还不包括大量的非法移民)。

至于因民的3。

4。

5。

6代,根本无人统计,不同肤色的父母生出的混血人,自然也无准确的民族归类。

人们对历史的林林种种的种族清晰悲剧记忆尤心,没有人回希望曾经的野蛮的悲剧重演。

所以,在当今的西方社会,一个人特别是公众任务的言辞里只要带有些须种族的内容就会被舆论大加讨伐,自然被冠以NAZI转世的帽子。

然而,这些人权团体的做法和他们口诛笔伐的NAZI却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NAZI时代说一局移民的好话就会吃不了兜着走,再被惯已国家民族的叛徒的罪名。

而今日之西方特别是法国,正好相反罢了

 10 ) 生命在炼狱中成长---评法国电影《预言者》

题记: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神必将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这书上的预言,若有人删去什么,神必从这书上所写的生命树,和圣城,删去他的分。

-《启示录》“成长”是影片《预言者》所描述的主题关键词。

每个社会都经历过改朝换代,总有一个新的领袖接管领地。

哪位带头大哥没有光辉的成长史?

二战归来的迈克回到纽约大开杀戒,铲除仇敌,成为新一代柯里昂阁下,这是《教父》的故事;19 岁青年马里克在狱中经过6 年时间,从无名之辈,到翻身上位,重整黑帮格局,这是雅克•欧迪亚的《预言者》。

一部以监狱为背景的,很有派头的成长大片。

每个人选择的轨道不同,也许这不是他们的自愿,也许是被生活逼迫的无可奈何。

看到马里克在监狱中一步步走向更遥远的黑暗,也许你可以说他是成长了,成熟了,可是我仍然觉得这是他坠入了更深渊。

我们没有资格去指责别人的生活方式,因为不是亲身的体会,不会明白那样的无奈和懊悔。

预言者的含义不仅是预知未来,更是通过这种能力引领受众的人,一个政治领袖。

目前电影中流行的玩法是那些有人格缺陷的人是片中的宠儿,用他们做主角,能让影片的故事更加有张力。

可能所有人都更愿意在银幕上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做出非一般的成就。

在《预言者》中,马里克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怯懦又非常没有经验的人,可是他在慢慢地做出自己的选择,最终走上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雅克•欧迪亚说:“马里克在影片中的第一要务就是活下去,如果死掉了,一切都是奢谈。

也许正是这种严酷的环境,才造就了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同时还要留心观察,要少说多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保留,不能把事情做到极致。

要记住,到了极致就是衰落的开始。

可能就是在活下去的挣扎中,马里克开始了自我救赎——他从零开始学习写字和读书。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他成为了大毒枭,可是我要说这是环境造成的结果,在监狱里难道他还能变成圣人么?

即使是最崇高的救赎,也还是要分环境的。

马里克的经历是一个政治家的成功范本。

从最早杀死同胞,苟全于科西嘉帮的保护之下,到逐渐利用各派关系,狱里狱外施展拳脚,壮大自己的威望,到最后一举消灭科西嘉帮,让狱中的阿拉伯人获得尊重,他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阿拉伯人领袖的角色,而他身上,也明显地具有政治领袖的特质:能够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巧妙调动各方关系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做事冷静而无情。

以往的黑帮片、监狱片着力于塑造头领的威猛,而这部电影更深一层,讲的也不单纯是监狱中的政治,而是已经影响到监狱外的社会。

其实监狱就是社会,我相信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艰苦成长的那些大佬、暴发户以及在官场上几经搏杀的领导们何尝不是如此?

就像法国这样民主化程度很高的国家他的监狱里也是如此电影揭露的这样黑暗就别说我天朝的了。

某些人士很担心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人口移民现象,不久之后法国的穆斯林人口将超越半数,英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等欧洲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些穆斯林移民们向往欧洲开放自由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然而却相当顽固地拒绝服从西式洗脑,反而用他们强大的繁殖能力改造整个西方社会的人口结构和宗教格局。

仿佛就如影片所反映的,这些或纯正或混血的穆斯林小弟们,要从最底层的根基开始,用着并不需要太久的时间,走向统治地位的顶端,实现欧罗巴的“伊斯兰化。

这些伊斯兰的马里克们显然不是等闲之辈,遭受了那么多的羞辱之后自己能坐上老大的位置而最终没有被“躲猫猫死”或者“喝开水死”,不得不感慨跟对了大哥,选对了人才能完成这华丽的转身。

回头想想这大哥当得也不是没有问题,要不怎么就被这个小子抓住机会倒打一耙反了水。

这一点上要学本山大哥,看人家控制的弟子和马子个个不能说忠心耿耿但也是服服帖帖,你再红不能红过大哥,不服大哥拿私人飞机撞你个70码,你他妈的最后还得跟山西王家岭那些矿工们一样被说成是“自然无情”。

即使在在这部灰色调的黑帮片中,仍然不时的有淡淡的似冬日阳光般的温暖从画面中一点点渗透出来。

看到监狱中的唯一朋友对着埃本说生日快乐;看到穿着白衬衫的埃本一个人在海边伫立思索;看到朋友的孩子在埃本怀里发出呀呀的声音;看到光,看到云,看到天空......所有的一切都象征着他们生命中的美好与温情。

也许他们也曾有过希望,对生的渴望无论是谁都会有的。

所以当马里克的朋友在临死前的那一刻才会拼命的透过窗子仰望,想要铭记这个他还眷恋着的世界的最后一缕风,最后一丝光明。

但影片的结尾并不是真的能体会到解脱、重生。

当马里克身后跟着老大才能享用的高档轿车的时候,我的心在一次保持着紧张的状态。

生活真的可以把你逼到做什么事都要报着必死的心,哪怕他已经获得重生,但他在今后的每一天都会是命悬一线!

《预言者》短评

超现实中有现实,超现实中亦有超现实。

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看不下去啊

10分钟前
  • oh joo
  • 还行

黑帮老大养成记,电影永远只能提供生活的一个侧面,经验理性真他妈是王道,那个老头演得活灵活现

13分钟前
  • Mr.D
  • 力荐

故事流畅,运镜非常娴熟,非常好看!

15分钟前
  • 麦兜
  • 力荐

牛逼

18分钟前
  • 叠石
  • 力荐

这人没有爱

19分钟前
  • 洁白
  • 还行

什么是先知?制造未来?还是预见未来?

22分钟前
  • 阿鬼
  • 较差

黑帮老大的必经成长史。

25分钟前
  • Mix安冬
  • 还行

我又看了一部不知所云的电影。

26分钟前
  • 四有新人
  • 还行

啥啊

29分钟前
  • DemonsEverywher
  • 较差

一直状况外

32分钟前
  • 七宝
  • 还行

I don't exactly know why it won in Cannes since it is just a common criminal movi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it comes from France.

34分钟前
  • contumacy
  • 还行

没想到这么长,后面太拖分了,还有过多的炫技画面也是

36分钟前
  • 雷文
  • 还行

稍稍有点乱和牵强

41分钟前
  • kobie
  • 还行

黑帮老大成长史,影片太长了,也看不大懂,特别是梦境之类的。

43分钟前
  • alessioliu
  • 还行

奥斯卡瞎了狗眼了

46分钟前
  • 悲欣交集
  • 力荐

美院的某位朋友,不跳接拍你mlb啊

51分钟前
  • Vesper
  • 力荐

不晓得为啥子要给这样一个名字。。。。

53分钟前
  • 颤抖的小蘑菇
  • 还行

养成纪实

54分钟前
  • 小袋
  • 推荐

可幸是沒有把馬利克神化, 在一堆堆陳腔濫調式無名英雄上位傅記的轟炸下猶如一道清泉

55分钟前
  • chub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