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观看了电影《钢铁意志》,生动感人,工业题材能拍出令人激情澎湃的影片出乎意外。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火红年代。
主演刘烨、韩雪.、林永健、张国强、吴军,表演真实生动,烟火气浓,偶尔还穿插一些幽默风趣。
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我们,尽管只是从父辈或书本与宣传上知道建国后百废待兴,大炼钢铁,看了影片方知炼钢的艰辛与不易,对于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的军亊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是英雄与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浇铸了民族钢铁工业。
影片虽无什么豪言壮语,但为了占领新高地,找图纸,抓特务,抗美援朝,炼钢高炉技术攻坚,工人阶级的楷模孟泰、王崇伦这些先徫,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威武雄壮的歌声后,泪水滑落面庞,旁边座位的大爷低声抽泣,这是感同身受,心灵的呼唤,毛主席领导的工人阶级光辉形象,又重登了银幕舞台,解放军不仅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依然能创造奇迹,凭着钢铁意志完成了常人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这满满的正能量,值得大家走入影院,回忆那高歌猛进的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勇毅携手向未来!
[合十][合十][合十]
孟泰精神是鞍钢的钢铁人精神内核。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把咱们全国第一批工人先进党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的优秀工人原型的孟泰作为主角?
是孟泰带领工友们夜以继日地搜寻器材,在他的带领下,鞍钢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交器材运动。
同时,他建立起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将收集到的器材及时分类整理,使鞍钢最早恢复的3座高炉的配管材料没花国家一分钱,为鞍钢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勇于攻克技术难关。
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威胁的情况下,他组织了500多名技术积极分子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他自己设计制造成功的双层循环水使冷却热风炉燃烧筒提高寿命100倍。
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战斗英雄赵铁池分担孟泰做的事情?
我不理解!!!
为了刘烨吧。
《守岛人》没能去电影院看很遗憾。
最喜欢的他的一个镜头是看自己兄弟们那一眼,真好,不愧是你烨子。
还有刘烨真帅啊,这么糙这么黑,反而更看到五官了。
题材是好题材,但是拍的不好,浪费了,真是很可惜!
孙雪飞这线奇奇怪怪的。
全片感受不连贯,节奏很奇怪。
那些“悬疑”“谍战”部分bgm配的让我想起猎鹰1949这种。
而且实际毫无悬念😳真是可惜,这样的题材和场景,这样的演员阵容,没拍好
电影《钢铁意志》,生动感人,工业题材能拍出令人激情澎湃的影片出乎意外。
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人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火红年代。
主演刘烨、韩雪等表演真实生动,烟火气浓,看了影片方知炼钢的艰辛与不易,对于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的军亊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是英雄与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浇铸了民族钢铁工业。
接受新任务的英雄为了炼钢占领新高地,找图纸,抓特务,抗美援朝,高炉技术攻坚,工人阶级的楷模孟泰、王崇伦这些先徫,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威武雄壮的歌声后,泪水滑落面庞,旁边座位的大爷低声抽泣,这是感同身受,心灵的呼唤,毛主席领导的工人阶级光辉形象,又重登了银幕舞台,解放军不仅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上依然能创造奇迹,凭着钢铁意志完成了常人认为难以完成的任务,这满满的正能量,值得大家走入影院,回忆那高歌猛进的时代,同心共筑中国梦,勇毅携手向未来!
[合十][合十][合十]
#电影钢铁意志#中国军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钢铁意志呢,这大概就是我们民族的信仰和信念吧。
好久没看到歌颂钢铁工人影片了,经典的场景,有激动,有开心,有不舍,有不甘。
刘烨扮演的“赵铁池”有如钢铁一般的意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林永健扮演的“孟泰”以厂为家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这精神也会不断激励我们砥砺前行,勇于拼搏!最后一个镜头雷锋进鞍钢厂当工人更是让我心潮澎湃,钢铁意志就是“雷锋精神”的起源!
国庆前夕在单位工会的组织下参加了电影《钢铁意志》的观影活动。
结果电影刚开场才十分钟,我就受不了屏幕上的内容,已经在看着手机上的《鞍钢厂志》地铁老人手机脸了.jpg要拍主旋律电影,鞍钢确实是个很好的题材。
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
它从被新政权接收、逐渐恢复、发展壮大的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成就。
如果要一一详述这些成就,不拍一两季纪录片大概是不够的。
因此摄制组在本片中选用了大量没有具体原型的“代表人物”推进情节发展。
赵铁池(鞍钢厂长转业前居然只是个连长,这其实也是个槽点)、程时勋代表李大璋、郝希英等一批因为有根据地时期小工业管理经验,被委任的新鞍钢管理层;孙雪飞(韩雪)和那几个救出来的知识分子代表掌握科学技术的知识阶层(韩雪的定位总觉得有点尴尬,一会是扫盲教师,一会是工程师,一会汇报工作时又感觉是厂长秘书-_-||);孟泰、王崇伦则代表的工人阶层(这俩人倒是真的有历史原型,也有一定戏份)。
图 1 历史上的新鞍钢开工前合影。
电影里鞍钢正式投产布景则只挂了朱毛画像,这点倒可以理解化用人物的做法,一方面甩掉了大量的背景负担,有力浓缩了剧情,另一方面却也让人物脸谱化和情节简单化起来。
主角军人出身?
那就照着李云龙一比一描呗,演成一个蛮干硬上,动不动拍桌子发火的大老粗一点没错,还能让配角发挥些余热。
什么?
身边的配角也是军人,也想在钢厂工作?
不行,这样人物形象就撞车了,还是安排你开幕领便当吧(笑),不行就帮你找个转世灵童,啊不,是安排后辈继承你遗志的桥段。
这戏居然还有女主?
那就再设计一条钢铁直男不配谈恋爱的感情线,凑出些笑点。
钢厂开工没有配件?
那就立刻安排老工人拖家带口献零件的情节,就凸显一个鱼水情深。
好了,剧情跨度太长,实在连不上来了?
这不是还有女主在么,演完你那场戏别忙着发微博,快来念旁白救场……于是整部电影在情节上就用一段段违和感的旁白,将各种烂俗的桥段黏合而成,观看体验极为不适。
我觉得有句话可以成为主旋律电影的评价尺度:“众人拾柴火焰高”。
众人是故事里的普通人,火焰则是故事中的主线或某项伟大事业。
有时候火焰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形态变化,也并不精彩。
就好像《钢铁意志》这部片子里摄制组极力想拍的“鞍钢”其实是在本溪钢铁厂取景的。
舍得掏出四五十块钱看电影的城市中产,肯定也早在电视上见惯了“大国工匠”、“大国奇观”,不想在电影院里再温故一遍剧场版。
图 2 图为武装护厂的工人这时将镜头对准“众人”乃至“个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鞍钢确实是有相应素材的。
它既是新中国工业成就的集大成者,更是工业管理经验的先行探索者。
在这方面,《史林》有篇文章《初掌大工厂:中共对鞍钢的接管与早期复产》写得很不错。
文章提到,面对恢复生产后面临着缺机器、缺资本、缺专家,缺干部的局面,以至于陈云曾称在鞍钢中只有政治厂长而无技术厂长。
对此,鞍钢乃至以上的东北局花了极大的心思克服困难,对知识分子、工人阶级以及工厂干部的管理都对症下药。
确保革命传统的韧性与建设之间的张力不被破坏。
到了1952年,不仅残存在鞍钢的设备全部恢复生产,工厂员工总数也达到了6.76万人之多,遑论之后的《鞍钢宪法》。
在这点上,电影虽然给了劳模工人、知识分子不少镜头,但显然还不够。
因为这些情节基本是服务于“火焰”的主题,讲了人们怎么做,却没有介绍为什么。
图 3 图为工作中的孟泰比如说由真实故事改编的,孟泰杀猪给知识分子补充营养的情节。
剧中孟泰在解释自己的做法时,只用为了服务整个炼钢的大局之类的说法一笔带过。
但这合理吗?
在历史上的孟泰看来合理,因为旧社会不名一文的他通过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在新社会备受尊重。
不仅成了厂里的业务骨干,还是全国劳模,得到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
于是产生了工厂命运与他休戚相关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正反馈”体系,杀猪扶助别人渡过难关也算顺理成章。
在屏幕面前的观众看来却不合理,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孟泰不顾妻女苦苦恳求杀猪,之后又把猪肉拱手相送本来地位就高他一头的专家饭碗里,自己只能吃一点残羹冷炙。
这样的故事显然不能让挑剔的观众信服。
明天要上班,就写这么多吧
刘烨就喜欢演这种傻傻没头脑的,钢铁直男吗?
主旋律电影除了大牌演员,还需要看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当年缺乏技术的刻骨专研也不是就唱几句咋们工人有力量啊😥,也不是靠话剧式的表演和不协调的旁白展现的,全片能让我感触的只有国徽升起的时候。
就是觉得很尬,如坐针毡。
不如拍成钢铁工厂的发展历程,做成钢铁博物馆的宣传片。
白瞎了这么好的题材。
片子充满了“想当然”,导演应该就是“刻板”本人吧?
刻板的土老帽形象,刻板的东北话,刻板的女性角色。
刘烨当年挺灵气的啊,怎么就把一个战斗英雄演成了一个大傻瓜?
张国强和林永健都比他演得好太多,至少在台词上就要比他强一大截。
刘烨那个东北话……他想说的到底是不是东北话啊?
僵硬到一个……极点。
唯一能看的就是他和女主之间的感情戏,因为过于冒傻气,反而在爱情里显得可爱一些。
本片女性角色本来就不多,女主的塑造还特别刻板。
有一幕是韩雪质问刘烨为什么只安排女同志做后勤工作,我以为是要有优秀女工人的剧情了,结果……呢?
韩雪演个老师,平时教教大家h2o,再有就是莫名其妙穿着旗袍去抓间谍?!
再来说说比较重头的抓间谍的剧情,从开头就开始渲染铺垫,哎呀铺垫得可大一个行动了,男主和领导团队都知道谁是了,你倒是把人看住了或者先下手为强啊!
你猜怎么着?
咣叽!
牺牲了我们一个要下班接媳妇儿的同志,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我非常理解各位想要献礼的急切心情,但是有的时候真得好好看看自己手里捧的是真心还是……什么玩意,感谢自己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吧!
搁过去,慈禧大寿整岔了,菜市口见吧您~
#电影钢铁意志#影片真实描写了第一代鞍钢人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影片表述的情感细腻,细节真实,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钢铁般的意志,更加体会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真正意义。
时代变迁,转瞬即逝,钢铁般的意志,需要我们继承。
忆苦思甜,需要我们铭记,人性的光辉永存,加油努力,发扬钢铁精神。
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主旋律影片,刘烨演技一如既往卓越!
片中赵铁池探病那段真是钢铁直男之典范,(片中笑点最集中的片段)但播映后采访中他说他是直男但不钢铁,细腻还有点浪漫。
我们需要这样一些展现历史、歌颂人民的影片。
希望透过光影的诠释,让年青一代、让更多人去了解、感动和铭记。
刘烨饰演的赵厂长从一个部队连长变成一名钢铁工人,本片整条线基本围绕于此。
中间的历史背景较多,有抗日战争,解放东北,与特务周旋,朝鲜战争,当然还有男女主的爱情线。
林永健是里面最喜欢的演员,他使这部主旋律电影变得不枯燥,一些细节还相对好看。
电影也有一些缺点,比如除了 刘烨,林永健和韩雪外,其他演员的形象比较单薄,属于过后就记不起来那种。
编剧想表达的内容过多,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有些赶。
#BJIFF2023 大学生电影节 我们钢铁工人有力量。飞机副油箱拉杆那段,让我想起了电视剧《逐梦蓝天》的相同情节。中国基础工业能力的腾飞正是靠着我们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和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得来的。课本上的一个名字,一句话,背后往往是几代人的努力。铭记历史,才能创造未来。
看的昏昏欲睡
就你们自己都不觉得尬吗?还一直买广告位热搜?能不能感动人自己真的没有数,有没有自我感动我们也不敢问呵呵。
努力最终能得到回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台词包括剧情都有些硬,但是演技好哇,眼睛都会说话~还有充当笑点见证视角的感情戏哈哈哈,太憨了我好喜欢片尾曲!!!
1💩
哭了好几气儿 记住了一句话,刚子说过,认准了一个人,就要跟他一直走下去。
看到第十分钟的时候,就笑出了声他们演地很卖力,越卖力越无语。。。
怎么说呢 又赢了
历史应该远比电影更困难
总体算好看的,没有特别苦情,最后的彩蛋一下赢麻了,升华得猝不及防。槽点就是韩雪除了展现一下化学老师就是腌酸菜,女性等于没用。昨天特意重温了一下刘烨的电影,唏嘘。
太好看了!看完一遍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血液犹如钢水达到1450℃般火热。身为钢铁人,我骄傲~我自豪。~鞍钢万岁!
很少看这类题材的剧,跟我平时接触的影片类型还出入的,冲着什么来的呢?可能是这个题材比较新颖,还有男主曾令人折服的演技,我想看一下,在另一个空间里,另一个年代,发生过什么样的事,喜欢有一些历史但不厚重的感觉,钢铁意志刚好是这样的,情节正向上升,场景画面布置的有街头巷尾的人头攒动,有工作车间的人群聚散,也有奋力攻克难关的雄伟壮丽,题材新颖时代背景突出也刚好吻合了国庆的旋律,美中不足的是部分演员演技略微夸张扭捏配音突兀,在出彩的配角陪衬下,反而更加显得尴尬,喜欢历史中对小人物的刻画,他们像一颗颗星星,汇聚成万家灯火的海洋,也会让我通过时代对比去反思,我们今天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很多,都是过去人们辛苦打拼下来的成果
题材还行就是拍的太烂了,台词生硬,有好几处硬搞煽情
导演想法太多,什么都想糅杂进去,爱情,战争,谍战,炼钢一锅乱炖,最后炖出来啥也不是,前文不接后文,一件事都没拍明白。
这明星 这阵容 本来可以拍个好电影来着 可惜了……
体制内的主旋律导演还是太安逸了,这样的作品在年度导演大会上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我还是愿意给五颗星。除了开场10分钟到20多分钟那部分工厂夜间戏拍的不太好之外,从主旋律电影角度评价本片,还是属于非常优秀的作品的。评论区的很多批评,未免用流行音乐的要求来评价交响乐了。举个例子,本片就比刘烨吴刚另一部讲大庆油田的主旋律电影要好,后者的双线剧本结构虽然是创新,但效果较差。
这个年代了居然还有这么差的电影,通篇喊口号,脸谱化,五分钟就知道特务是谁,破案也极其简单,浪费时间,粗制滥造的产品,可惜了好演员
故事老套,没劲
点映后的推荐:国庆主旋律电影像我们展示了钢铁直男的成长三个过程,从抗拒去鞍钢/到因为战友牺牲,将自己化作熔炉一心为钢/再到最后终身奉献,将鞍钢技术传递,更是传递鞍钢永不放弃的铁人意志!故事中有三段吆喝声,也呼应了鞍钢发展历程,从造不出一口好锅/到开炉造钢/再到最后的和国际竞争的好钢。或许可以给我们还在躺平的一代来一碗醒酒鸡汤,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