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金双先抛结论:十五年连环杀人案,一场血与罪的救赎,现实风格犯罪悬疑类型,另类罪犯直击人性痛点。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犯罪悬类型片,影片更多焦虑不安莫名的精神恐慌。
这种恐慌并未茫然不安,而是人心无解。
某城市突然之间凶案频发,手段极其残忍,警方发现这些受害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就是死者都是女性工作者。
更为惊悚的是,这些死者的死法,都是惊过精心设计的。
似乎凶手并非毫无缘由是杀人,而是另有隐衷。
《血十三》的缉凶刑警由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 饰)和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 饰)组成,但查案过程困难重重,无奈之余邢敏只好将自己做旅饵,引蛇出洞。
但事实远未想象得那么简单,邢敏离真相越近,离危险就越近,命悬一线的她何去何从?
与他片不同的是,该片并未虚构,灵感来源于真实的社会案件,影片借查案挖掘人性中的阴暗面,让人性之恶在阳光下无法遁形。
尤为吸睛的是,由新锐导演李聆聪执导,黄璐、谢钢、钱波等人主演的这部现实题材犯罪悬疑电影《血十三》中更多精神隐喻,电影中多次出现的“血”的意象,与鲜艳的红裙形成呼应,而“十三”作为数字与凶杀案的连贯性存在关联,提供给观众更深度的解读空间。
“血”隐喻恐慌,“十三”暗藏不详,影片缉凶查案的过程更像一种心理暗示。
省厅老侦查员老周的执着更多寻求完美让从警生涯无缺憾,女警的偏见更多原生家庭的忧伤,凶犯不停杀人不止报复那么简单。
就本质来说《血十三》是部与心理有关的成长电影。
值得称道是,身为《推拿》、《盲山》等文艺片的参演者,此番黄璐的确演出了女警邢敏身上那种集坚韧与脆弱于一身的多重气质。
明明她是一个查案无数的探长,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内心远无大家看到的那般坚强。
身为一个女子,他对感情、亲情依旧心存迷惑,但最终她还是走出了过去的阴影,锐变成一个坚强的女警。
相比之下,曾在《十二公民》、《黄金时代》、《梅兰芳》、《无极》等影片中有着出色表现的钱波更是将老出租车司机拿捏恰到好处,可谓对这个角色驾轻就熟,其表演功力可见一斑。
确切地说,这部《血十三》并未传统意义上的犯罪悬疑类型片,更多韩国犯罪电影中写实风格和残酷美学。
比如,十五年前一桩未破的凶杀案,是侦查员老周心头放不下的一个结,为了退体前给自己一个完美的职业生涯,他身上竟然带着死者的颅骨追凶。
而这亦是老周的人生痛点,也是其职场生涯结束前必须破解的命题。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冷静得近乎压抑但有温度的影片,创作者的功力绝对非同小可。
可是,任谁也没想到,这部具有暴力美学风格冷寂无声的黑色题材竟然出于一个文静的80后女导演之手。
此前李聆聪导参与过多部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此次在该片中体现出强大的爆发力。
聚焦社会边缘群体,展现人性问题,对凶案进行细腻敏锐的解读,直指社会痛点。
看来,在女性浪潮引袭全球的情况下,女性导演的影视风格绝对不可小觑啊!
我看了一半都不到就看不下去了,摄影不该晃的时候一个劲晃,晃也晃不到点上,一会晃一会不晃,构图也很迷。
还有黄璐不适合演这种角色吧?
虽然满脸写着不屑但是警察该有的样子一点也没有啊?
整个片子也没多少悬疑的气氛,想弄杀人回忆的感觉?
香奈儿限量版的红裙子也出现太多次了吧?
还有就是,几位主角前面交代了剧情接下来就有人冲进来证实了?
也太快了吧?
还有每个临退休的老警察都得有点遗憾要弥补?
很迷,很尬,整理来说,还不如重案六组。
李聆聪导演的《血十三》是一部特别的犯罪悬疑电影,让人在观影过后感受到一种冰冷而直击人心的凛冽之感。
残酷的杀戮也可以蕴含致命的美感,在一起看似寻常的连环杀人案件中,其实隐藏着不可言说的血腥与黑暗,电影《血十三》以一袭飞扬红裙,表现出隐秘真相之下的无限苍凉。
80后女导演李聆聪,女性编剧胡涂,主演过《推拿》、《盲山》等众多文艺电影的实力女演员黄璐,以及整部电影始终对于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让原本冷血残酷的犯罪案件也带上了女性视角所特有的敏感与温情。
人性的温度究竟能否与现实的寒意相抗衡?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看过《血十三》后的最直观感受,那么一定就是“红”。
香艳红唇,招摇的红色裙摆,鲜血触目惊心的红……肉身其实要比想象中脆弱得多,不过像个承载血液的容器,失去了鲜活涌动的血液,人也像寂灭的油灯一样迅速干枯暗淡下来。
与生命产生直接关联的血,成为了《血十三》中别有深意的重要意象。
被残忍杀戮、放干鲜血、虐杀而死的受害者失去了身而为人的最后一点尊严,被血泊中的红所献祭。
除了这种近乎猎奇的残酷杀戮手段,《血十三》中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群体就是失足妇女。
似乎在各式犯罪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她们扮演的都是尘埃一般无足轻重的角色,居无定所,无权无势,整日接触的不是亡命之徒就是空心之人,面对暴力没有反抗招架之力,如同脚下草芥一般微不足道,即使死去也是悄无声息无人关注,因为她们本身就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一种存在。
在《血十三》中,由黄璐饰演的刑警队探长刑敏面对这类边缘群体的心态其实与大多数常人相似,带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想深入了解更不想去触碰,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群体受害者的连环杀人案件时,刑敏的内心实际上是抗拒的,直到案情探索逐步推进,刑敏方才察觉到凶手的杀人动机绝对不单纯,而她自己浑然不觉已经置身于致命危险之中,第十三个身穿红裙悲惨死去的受害者或许就是刑敏……
整部电影中埋下的一处精妙伏笔,当属老侦查老周(谢钢饰)随身携带的那只神秘小木匣。
当木匣中的秘密示人的那一刻,一股惊悚寒意瞬间从心底升腾而起:木匣里放的正是个明晃晃的人类头颅。
老周始终随身带着这样一个“邪物”,实在是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骷髅头,老周这十五年来近乎偏执的破案欲望才有了合理的解释,也让令人难以喘息的烧脑案情平添了几分令人唏嘘的人性关怀。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悬疑片《血十三》巧妙地兼顾了犯罪与文艺两个题材,让残酷的杀人案件也带上了凛冽的美感。
高潮迭起、悬念丛生的紧凑情节让观众仿佛置身其境,体会生命朝不保夕的脆弱与绝望。
小小的城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切记,永远,永远都不要对不可探知的人性心存侥幸。
悬疑犯罪片,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类型片。
玩转多线叙事的《暴烈无声》,科幻和犯罪结合的《记忆大师》,两部《心理罪》的轮番上映和网剧《黑夜追凶》、《无证之罪》的大火,都说明了犯罪片市场在国内的渐渐成型。
大尺度的犯案场景和烧脑反转的剧情,是国产悬疑犯罪片的最大特点。
除此之外,这些犯罪片无论是主角还是凶手,清一色都是由男性担当主演。
女性在犯罪片里的角色,不是甘当绿色,作为一个功能性角色推进剧情,就是香艳、脆弱的牺牲者,来激起观众和主角的同情心和猎奇感。
复杂、丰富的女性角色,在这类影片中几乎是缺席的。
直到这部电影的上映—— 《血十三》
《血十三》由黄璐和谢钢主演,是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
黄璐,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是《盲山》中的大学毕业生白春梅,也是《推拿》中的发廊小姐小蛮。
翻看黄璐的主要作品,会发现几乎都是文艺片,这也是她首次出演国产商业类型片。
在本片里,她不再是“社会边缘群体”,而是饰演一名行事爽利的女刑警邢敏。
另一位主演谢钢就更不说了,作为演艺生涯长达30年的老戏骨,一举一动都是戏,既能在《茶馆》中饰演自视甚高、富可敌国的秦二爷,又能出演一个扔在人群中都认不出来的普通老警察。
01 十二个被放血的受害者《血十三》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城市里,女刑警邢敏在深夜突然接到一宗报案,一个妓女被倒挂在家里,因全身鲜血被放干而死,死状极其骇人。
在她家的床上,平整地铺着一件红色的香奈儿长裙。
经过邢敏的调查,有四名嫌疑人被锁定,一个是女死者的男性好友,一个是送她回家的出租车司机,一个是与她有肉体交易的当地金融局局长,还有一个是身份不明的神秘人。
这起离奇的谋杀案,让已经退休的破案专家老周不请而来。
原来这起谋杀案和十五年前的连环凶杀案极其相似:受害者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年轻卖淫女,她们遇害前都身穿红裙,作案手法都是被放血虐杀而死。
所以,老周认为凶手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
这桩凶杀案是老周心头放不下的一个结,十五年来,他在全国锲而不舍地追查凶手,一直携带着当年死者的头骨。
然而相比老周的急切,邢敏却因为家庭原因,始终对这些靠卖肉为生的底层女性抱有偏见和敌意,内心不断交战于对受害者的痛恨和怜悯中。
随着又发生了两起谋杀案,警方始终无法找到线索,为了替这十二条无辜的生命讨回公道,邢敏决定以身犯险,穿上死者的红裙子,打扮成妓女,引诱凶手上钩……
作为一部国产原创犯罪片,本片的一大特点是写实,无论是风格还是人物,都像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
编剧胡涂,曾是公安局的一名警官,她接触过大量犯罪案例,所以在故事方面,不同于架空的悬疑犯罪片,这里或多或少都有点真实案件的痕迹,尤其是警察的侦破过程、抓捕方法,虽然繁琐但确实可信。
配合故事的扎实,导演李聆聪也克制地没有在形式上多加炫技,而是选择用最接地气的手持风格来还原案件的调查。
它着重于突出邢敏是如何一步步抽丝剥茧寻找线索,并且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了挖掘人物内心和展现社会边缘的底层人物上。
从一件离奇案件的发生,进而开始探讨社会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和人性深处的阴暗面,并借此进行剖析和反省。
这就是它最特别的地方。
这种特别,需要归功于它的班底。
02 难得一见的女性视角除了主演黄璐,《血十三》的导演李聆聪和编剧胡涂都是女性。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性团队,那么自然而然地,它就拥有了其他以男性为主的犯罪片欠缺的东西:女性视角。
整部电影通过邢敏和死者两种对立的女性关系,实际上是探讨了关于女性的两个议题:坚强和弱势。
本片虽然是一部悬疑题材的犯罪片,但导演花费了大量时间来刻画邢敏对特殊行业的偏见和她自身困境的冲突。
身为一个破案无数的彪悍女刑警,邢敏倔强好胜,看似强大,内心却始终无法走出父亲给她带来的伤害,既仇视这些妓女,也无法相信男人。
而随着案件的发生,邢敏从心怀偏见地潦草办案到逐渐突破心结,为了抓获凶手不惜穿上妓女的衣服冒充她们,并最终在老周对受害者的尊重和怜悯中,走出了过去的阴影,变成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女警。
她穿上了妓女的衣服,也脱下了对她们的有色眼镜。
邢敏的挣扎和转变,也是带给观众的关于“女性内心成长”的思考,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女性”之处。
除此之外,本片借由被害者的身份,也探讨了当今社会对边缘女性的漠视。
这些边缘女性的一再被害,除了凶手的狡猾,还包括社会对她们的忽略和歧视,这都间接造成了死亡的发生。
相信大家还没忘记,上个月,滴滴打车就发生了一起空姐被杀案。
受害人身体遍布刀伤,每一刀都足以致命。
然而,每次发生这类事件,总有键盘侠发出一些傻逼的看法:女人干嘛深夜打车?
干嘛要去没有人的地方?
干嘛要穿得暴露?
难道女人就没有原因吗?
当针对女性的暴力事件多次发生时,这些人永远不会去追究暴力的制造者,反而是带上随身携带的“有色眼镜”,回过头来谴责女性的穿着自由、出行自由。
他们总是强调,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禽兽,一定是这些女性进行了暗示,或是做出了一些让人误会的举动,才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就像在邢敏看来,这些妓女破坏别人家庭、不珍惜自己,死不足惜。
毫无疑问,女性在社会中是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边缘女性,则更加弱小。
她们很多人都无亲无故,为了钱出卖肉体,就像是夜晚穿梭在城市的幽灵,没有人在意她们的失踪,更没有人关心她们的死活。
本片借助邢敏的视角,客观呈现了当今社会对边缘群体的冷漠。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对她们的看法和邢敏一样,看到她们会下意识的露出不屑的表情和眼神,看到她们与人发生争执、遇到困难时,只会默默围观,不会伸出援助之手,更别说当骇人听闻的凶杀案发生时,对她们的,没有可怜和同情,反而在冷嘲热讽和指指点点。
杀人者不仅仅是那个残忍的凶手,大众的冷漠和歧视也成为了帮凶。
人心的麻木和冷漠,稀释了我们应有的社会责任,让我们可以冠冕堂皇地指责:“谁让她们是妓女。
”人性的麻木和漠视,也是恶的根源。
这种批判性正是这个凶杀案故事之后的人文关怀。
-FIN -
文 / 赤叶青枫6月15日上映的多部新片之中,有两部影片非常值得一看。
一部是《侏罗纪世界2》,另一部便是《血十三》。
前者是好莱坞著名科幻大IP的最新续作,无数影迷翘首以盼的“星爵大战霸王龙”;后者是根据多起现实社会案件改编的华语犯罪悬疑电影的异色之作,二者看似关联不大,实则有一共通之处:都是嗜血惊魂!
只不过,前者“出动”的是恐龙怪兽,而后者则是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直击人性痛点。
《血十三》讲述了一个香艳血腥、诡异惊心、极度烧脑的犯罪故事。
市内凶杀案频发,多名死者皆具有相似之处:都是卖淫女,遇害前都恰好身穿红裙,都是被放干鲜血遭虐杀而死,而且除此之外现场再无其他半点对破案有利的蛛丝马迹。
为了破案,市刑警队探长邢敏(黄璐饰)在省厅老侦查员老周(谢钢饰)的协助下,不惜将自己作为诱饵,深夜打扮成红裙性感女子诱敌上钩。
后来凶手终于浮出水面,而邢敏却命悬一线,分分钟都有可能成为第十三个被害者!
就题材和剧情而言,《血十三》是典型的大女主戏,而且极为大胆地将焦点放在了卖淫女这一特殊边缘群体身上;就画面而言,片中不仅有多位无辜女子被连环杀人案凶手残害的镜头,更有裸体艳尸出镜,尺度之大,在近年来的华语片中甚为罕见;就影片台前幕后主创而言,此片是80后新锐女导演李聆聪的处女作,编剧胡涂也是位女士,再加上女主角是凭借在《演员的诞生》第一季中人气飙升的演技派“文艺片女王” 黄璐,鲜明的女性视角昭然若揭……要知道每年华语犯罪悬疑电影虽然层出不穷,但里里外外如此这般明显极具“女性”这一性别意味的此类电影近年来并未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出现过,故而《血十三》问世,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意义非凡,而譬如红裙、鲜血、红唇等红色元素的大量反复运用以及不时摇晃的写实镜头亦进一步凸显了此片的先锋性与探索性。
更为难得的是,《血十三》噱头十足不假,但并非徒有其表。
它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剧情的扑朔迷离与悬念的环环相扣令人惊心动魄之余又烧脑不断:影片伊始,第一个被害者生前最后接触的多名男子一个个皆有重大犯罪嫌疑,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却又陆续分别洗脱了嫌疑;也许某些“老司机”观众观影看到一半时已能猜中谁是真凶,但是变态凶手的犯案动机,老周随身携带木匣里所装的骷髅头的真实身份,郊外小院内女植物人的瘫痪隐情等依旧惊悚成谜;等到邢敏以自身为饵诱敌上钩后更是一度神秘失踪,那段时间她到底身在何处?
最后她又能否成功逃离魔爪并成功抓获凶手?
……一切的一切,唯有看完全片才能陆续解开谜团。
否则,就算你猜中了开头,也很可能无法猜中结局。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没有单纯只是为了破案而破案,它借讲述诡异离奇的连环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客观呈现了在当今看似“笑贫不笑娼”的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对特殊边缘群体实质上的漠视与歧视——就连同样身为女性的执法人员邢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亦不例外,变态杀手的另类犯罪则是将这一人性暧昧痛点极致放大,不禁发人深省。
而老周十五年锲而不舍的人海追凶,邢敏从例行公事地查案到为抓获凶手不惜以身犯险,再到终于学会真正尊重生命的心态转变,亦不仅仅是为了尽忠职守的伸张正义及铲奸除恶,更是一场血与罪的人性救赎。
生命可贵,善恶一念,且行且珍惜。
《血十三》:数字符号“十三”无处不在,罪恶世界的罪与罚文/院影电“十三”这个数字,属于比较热门的数字,电影也好,生活也罢,“十三”无处不在,它是个包罗万象的数字,也是具有强烈象征性意义的数字。
如扑克“锄大地”,麻将“十三张”等,而电影方面,则有各种经典的“十三”影视剧:米基洛克和杰森斯坦森主演的《十三13》、曹保平导演的《狗十三》、港产文艺佳作《南海十三郎》、致敬七武士的日本群戏《十三刺客》、邵氏经典《十三太保》、《冷血十三鹰》、古惑仔片《慈云山十三太保》、好莱坞明星云集的《十三罗汉》、恐怖电视剧《十三号星期五》等等。
而2018.6.15公映的《血十三》则带来了悬疑重重的“十三”世界。
各种电影的“十三”,大多数是群戏,或者人物代号。
悬疑电影一向都是和数字有关、车牌、储物柜编号、暗号、手机号码、身份证。
而《血十三》的“十三”, 则把本片所有疑点牵连在一起,可以说它是贯穿本片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最大程度地把表面分散的剧情统一集中。
本片是根据现实社会案件改编的犯罪文艺电影,充斥大量的罪与罚,城市案件时有发生,放佛进入罪恶之城。
《血十三》故事内容烧脑层次步步高升,案件挑战性逐渐增强,刻画人性入木三分。
单单说男女主角,黄璐扮演女一号刑警队探长邢敏与谢钢扮演的省厅老侦查员老周组成“连环杀人案专案组”的这一组合,也是常用的悬疑片设定。
对此可谓做足功夫,对女一号的掌控全场的把握,做到深度处理,把破案和人物结合得恰到好处,突破了以往所有悬疑电影“主角以身试案”的格局。
黄璐神探附体,通过镜头语言,再现神秘惊喜的查案过程,耳目一新,触目惊心。
近年来的犯罪题材电影充斥了大量的泰国风、韩国风,如:《唐人街探案2》、《消失的子弹》、《催眠大师》、《记忆大师》、《踏血寻梅》、《追凶者也》、《心迷宫》、《烈日灼心》等等,而《血十三》无论是从海报,还是剧情核心,镜头语言,人性刻画,画面色彩等,从外到里,走的是韩国风。
因是改变真实案件,所以情节都有所变动,对女性的刻画和注重是本片的最大亮点和最大关注点,话题性十足。
导演李聆聪、编剧胡涂本身就是女性人士。
从女性角度对影片拍摄,对人物深度解剖,深刻揭露了她对社会女性地位和女性痛处强有力关注,女性观众也会深有感触。
如情妇、边缘女等描述,算是制度审查下的敏感情节。
本片剧本扎实,对悬疑场景拍摄做到精益求精,并非一笔带过,每处内容均环环相扣,悬疑片往往被观众诟病为一惊一乍的恐怖片而被排斥。
而本片在类型片最大程度上做到了情节关联密切。
《血十三》“血”指什么?
“十三”表示什么?
“血”的场景和意境,意义非凡;“十三”符号的描述,点到即止。
带着疑问,引导观众有所思考,充满无限想象,和大脑的较量,对电影传播的女性关注,无一不透露出本片的拍摄高度和电影精髓,这就是和其他悬疑与众不同的地方。
《血十三》是以女性角色为主视角的犯罪悬疑片,女主人公邢敏是一名警官,她负责侦办一起离奇的连环杀人案件,凶手就在他们身边,就看警方如何抓获凶手,以及如何找出切实有力的证据。
在看了《杀人的回忆》《非常嫌疑犯》《七宗罪》《一级恐惧》等一系列犯罪电影之后,至少有一点让笔者记住了,那就是嫌疑人难以确定和抓捕。
特别是在没有摄像头的年代,或者是没有摄像头的盲点地区,作案的嫌疑人是很难确定的。
如果是碰到了像是《七宗罪》《杀人的回忆》里面这种惯犯,作案之后消灭各种痕迹,抓捕这种高智商罪犯,真的是大海捞针。
《血十三》中的罪犯就是一个高智商罪犯,而且还是心理变态,专门针对特殊职业的女性下手,作案时间又都是夜晚和偏僻之处,作案时间不定,时间跨度至少长达15年,前前后后十余名女性遇害,所以影片名为《血十三》。
犯罪电影都是展现人性的电影,创作者会剥开人物的伪装,把最深层次的人性展现给观众。
在《血十三》中就是这样,在片中会看到一脸正气还包养小三局长,还能看到一门心思窃取邻居钱财的壮汉,以及只靠女朋友养活的猥琐男青年。
每一个有犯罪嫌疑的角色都是本性毕露,在警察面前,面对生死和良知的拷问,平时的伪装都卸了下去,这部电影轻易就能看到人性的黑暗面。
《血十三》这一类犯罪题材电影,能看到社会底层更为真实的生活,尤其是受害的那一群特殊职业的女性,影片的主创没有过多批评她们,导演甚至通过这部影片来展示她们工作的高危状况。
导演李聆聪也是一位女性,可以想象,她希望通过这部主题黑暗的电影传递给大家一些积极的思想,远离黑暗,才不会被黑暗吞噬,这或许是她想要表达的意思。
自从《杀人的回忆》看了之后,就很担心犯罪片结尾没有抓到真凶,那看得叫人很纠结。
还好,这部《血十三》是抓到真凶,导演是基于社会真实案件来改编而成的电影,看案件手法和剧情,应该是几个真实案件合并改编而成。
不得不说,片子的尺度很大,难以想象国产电影能够这样大胆展现犯罪现场,在影院中看到,还是吃了一惊。
作为一名女性导演的犯罪电影,《血十三》并没有显得扭捏和局促,在展现人性和犯罪场面上同样是拥有力道。
影片的结尾,还是有小小的意想不到,在有限的投资里能做到这种效果,已属不易。
�(� 0lq�*
对社会问题和人物塑造浅偿则止,完成度不高! 叙事粗糙,节奏失控,整体太简陋! 剧本惨不忍睹,人物歇斯底里,剪辑尤其失控!
如果案情本身不够悬疑的话,过分频繁运用快切不仅无法营造紧张感,反而连正常的叙事也割裂了。
据说是导演的处女作,何不更平实一点?
“风格即人”,这种东西是自然流露的
近年来,中国犯罪类型片可以说是异军突起,犯罪类型片成为国产电影类型市场的一把尖刀。
既有擒拿柏林电影节金熊、银熊的《白日焰火》涌现,也有为上海电影节输出影帝“三黄蛋”的 《烈日灼心》冒尖,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低成本高口碑之作《心迷宫》,也有名利双收的顶级制作《湄公河行动》,既有《嫌疑人X的献身》这种海外版权的本土化,也有《追凶者也》这类社会真实事件的改编,既有《全民目击》反思公众舆论话题,也有《催眠大师》尝试视听饕餮。
然而,这一波中国犯罪类型片的浪潮都是清一色男人电影,女性视角或女性主导的犯罪类型片似乎一直缺席,直到这部由女性导演执导,女性角色挑梁的《血十三》。
《血十三》讲述了一名女警为破连环杀人凶案,不惜把自己变成犯罪诱饵,打扮成第十三个受害对象的故事。
纵观犯罪类型片的国际舞台,女性犯罪题材的话语权并不示弱。
比如根据“美国第一连环女杀手”真人真事改编的《女魔头》,该片还助力查理兹·塞隆成为金球、奥斯卡和柏林银熊三料影后。
再比如女权主义的《末路狂花》,不仅拿下第64届奥斯卡奖最佳剧本,还一度和《沉默的羔羊》死磕,并为公路类型片提供范式。
再早点的,比如第23届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日落大道》,巧妙地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反应好莱坞繁荣所滋生的负罪感。
此外,安吉丽娜·朱莉领衔的《原罪》和莎朗·斯通主演的《本能》,也曾让无数直男拜倒在他们的大长腿前。
近点的日韩国,女性犯罪题材的创作也是相当活跃。
豆瓣上最受文艺青年喜爱的韩国女性犯罪电影当属《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至今保持着8.4分的好评。
此外韩国女性复仇电影《亲切的金子》,在中国也有相当的观众缘。
而由松隆子主演的日本电影《告白》不甘下风,豆瓣获评8.7高分。
另一部日本女性犯罪题材高分电影《第八日的蝉》,在中国犯罪类型片爱好者心目中也有一席宝地。
中国此前并非没有女性犯罪题材作品。
2012年娄烨执导过一部女性涉罪电影《浮城谜事》,该片曾获6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垂青,并护送齐溪荣登第49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宝座。
2016年,还有过一部叫《喊山》的文艺片,讲诉一位被拐女子的困境与突围,可惜这部电影上映票房约等于零。
《喊山》的故事和李杨导演2007年的《盲山》不乏相似之处,而《盲山》的主演,正是在这部《血十三》里挑梁的黄璐。
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这部女性主导的女性犯罪类型片的涌现:很“黄”很“暴力”。
说它很“黄”,并不是因为故事里一系列被害人都是夜半出行的失足妇女,一众被害人虽说都贴着特殊职业的标签,但影片中并没有相关情节的展示或暗示,恰恰相反,故事在这方面做得很节制。
说它很“黄”,主要是因为它的挑梁主演姓黄名璐,所以影片的表演路径有着深刻的黄璐印记。
黄璐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自打2006年参演章明导演的《结果》,一直坚持只演文艺片的职业路径,这在中国女演员里,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别看黄璐的知名度和当下流量明星没得比,但她却是各大国际电影节的常客。
她主演的《红色康拜因》,是第48届塞萨洛尼基电影节最佳影片;她领衔的《盲山》入围第6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罗马电影节最佳导演;她主演的《中国姑娘》 ,荣获第62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豹奖;2013年第42届鹿特丹电影节,还出现过她主演的两部电影《云的模样》和《坠落》共竞最佳影片的局面;而她主演的《推拿》,曾让她成为第64届柏林电影节影后的热门人选 。
至于她到底要文艺到什么程度,看她月初刚举办完的电影主题婚礼就知道了,黄璐小两口是有史以来第一对选择在中国唯一艺术院线当代MOMA影城举行婚礼的夫妻。
说它很“暴力”,也并非强调影片犯的情节或视觉呈现很“暴力”。
片中确有十几位被害人都被残忍加害的事实,犯罪手段之凶残,犯罪态度之狠毒,难逃“暴力”的标签。
但毕竟导演是女性,而且还是导演处女作,相比犯罪类型片男导演口味,女导演李聆聪有爆发力,同时也有相当的节制。
我要强调的“暴力”,是广义的“暴力”,是无形的“暴力”。
影片对犯罪类型片爱好者保留了一定口味的呈现,比如片中涉及的地窖,很容易让人联想此前性奴案。
但故事的重心志不在此,而在于如何摘下我们所有的有色眼镜,这包括黄路饰演的女刑警邢敏,也包括片中凶手。
这么说并不是要反对主角光环的邢敏,而是要强调某种普世价值。
正如片中老周所说,你要是认为她们该死,你永远破不了这个案子(大概意思)。
故事采取双天使结构,老周是赎罪天使,邢敏是冲动天使。
正因为老周多年前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被害人,将第一起红衣裙杀人案草率地交给了新来菜鸟办理,错失首犯就抓住凶手的最佳时机,让其演变成一个红裙子连环杀人案的元凶。
多年来老周忍辱负重,抱着被害人头骨辗转多地,非破此案不得以救赎。
在老周的体系里,世界上没有该死之人,只有受害之人,唯有还受害人众生平等,才不至于被有色镜片障目,才能抓住罪魁祸首。
更重要的是,有色眼镜也是悲剧根源。
罪犯正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第一个被害人,才有了第一次的怒火中烧和激情犯罪,才有后来一系列上瘾般的连环杀人,才有一系列刀下冤魂。
有色眼镜,是“暴力”的根源。
如果不是朋友拉我去看,我是不会留意这部戏的,没有什么出名的制作组阵容,但想起毛骗也是这样导演演员不出名但出奇的好看,还有女主还挺像安宁的,就想去支持一下了。
看完感觉一般般吧,有些地方说得不太明白,镜头摇得有点厉害(就算你说是拍摄技巧)。
看完后,觉得这样的片也能上大荧幕,那毛骗什么时候能上呢?
好想看~
黄璐需要能调教她的导演
不知所云
十分看好内地悬疑警匪片的市场,其实目前很多的乡村警匪片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回到本片,霸气的女警,混入JC队伍的懦弱追求者,以及长期跟踪此案的老刑警,构成了情感追求、师徒比拼等原始的关系,而这一案件的特点,又其实受害对象又恰恰是缺乏社会联系的坐台女,手段之残忍变态,令人发指。影片的情节推进,凶手的露面时机也把握的不错,女主虽然不算美,但符合职业人设,个人觉得十分成功。当然也有些讲不通的地方,比如:凶手在家挖了暗室来猥亵甚至杀害受害者,这样是不是很繁复,要知道把尸体再背出去,一路很容易留下破绽,也会惊动邻居,更容易暴露。
看前给的两星 看完以后觉得 这演技 一星都给多了
希望这类反应社会问题的片子多一些,给人以警世
故事稍微有点烂,九十年代港剧的水平。老司机演的不错。
被骂的可以啊......但我感觉,好看!影片的韩式风格没弄巧成拙,我认为是同类型国产电影的进步之处
国产悬疑罪案有进步,情节有点儿虎头蛇尾,但是已经在进步的路上,鼓励。
片子更想表达的是生而平等的权利吧,刑警与妓女,多么对立的职业划分,但是生命没有贵贱。想表达的意思很明显啊,五毛党键盘侠太多,我认为值得一看,国产悬疑新导难道不应该关注点赞吗!
这故事说得太糟糕了,台词也搞得好假,邢敏讨厌妓女认为她们的命不是命,自己被绑架后突然又明白过来了?把这个没说明白实在糟糕。可能很多人看了,依然会觉得妓女的命不是命吧。主题好,却表达得非常差劲。
崩坏。
卡司里除了反角,基本没有见过的熟脸儿,女一总是一脸苦大仇深的样儿,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像谁都欠丫八百吊钱似的。其实这个故事结构还可以,被表现得比较拙劣,一听大部分人口音其实就知道是哪儿,全国的出租车也只有这个地方外形是这样吧哈哈哈。
导演说故事的能力不行啊,嗯而且这个故事很普通
有点可怕的心结
Blood 13
两星半吧凶手就在眼前还抓不到,恨得牙痒痒。
编剧在后半段写的剧情有点无聊,便衣女警居然活下来了。
真是完成度不高的电影,其实好好拍是个好素材,可惜了
在清一水的韩式犯罪片面前,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中国式的本格犯罪片了,作为新导演节奏掌控不错,虽然最后结尾泄气了。听主创的意思,导演背后有那么多大领导背书也逃脱不了剪辑的命运。
演员表演痕迹太重,故事讲述的过于支离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