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看着很舒服很暖特别是男女主角的这段交集原以为是个8分的片子 只打了7.6分我想是因为没有特别明显的矛盾冲突 也就是大矛盾一直都很舒服主人公也没有那种特别深刻的自我救赎当我感觉会有所转折的时候动动鼠标电影只剩下1/3了而且最终男女主角没有走到一起多少有点让观众失望如果是一个乌托邦 那就给一个乌托邦的结尾好了 可惜没有不过这个片子还是很舒服的!
爱过也曾放弃过,被爱过也被抛弃过,这是命运,这是生活。
既然不能生而知之,就用生命来试错,用蚀骨的痛来证明存在。
其实,我想,我足够坚强,直到找到正确的答案。
被祝福同时被诅咒,爱的炙烈也伤的刻骨。
渴望一个人的爱,渴望爱一个人,这本不是错。
只是,生活无法容忍软弱的灵魂。
更多的时候,不是上帝,不是命运,更不是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放弃了我,放弃了对我的爱。
其实,我只是忘记了如何去爱,如何去表达爱。
作了不该作的事,成为了不该成为的人。
一直有个声音在对我说,这一切都不对,另一个魔鬼则在呱噪着其实都不需在意。
结果,我失去了爱,失去了被在意的感觉,失去了世间所有的温暖。
堕落给我飞翔一样的快感,恣意给我自由一样的快乐,其实只是失重和孤独的幻相。
我从没想过伤害任何一个人,更何况是我爱的人。
只是,世人也不要伤害我,尤其是我爱的人更不要伤害我。
最终,我晓得,伤害不能声明占有,宽容也不能证明在意。
无数的错误,只让我无颜面对我的至爱;无数的错误,只让我无颜面对至爱的人。
那些错过的爱与美好,再也不会来。
Crazy Heart 我心狂野。
音乐电影,公路片。
典型的美国片,都市片。
随着公路的延伸,随着车辙的延伸,迷惘的都市人找寻内心宁静,开着旅行车,随着浪荡的歌手沿着州际公路前行,远山连着远山,在路上,没有尽头。
昏黄的灯光,朴素的酒吧。
破门而出的气息,是熟悉的70S音乐。
在时光中固守的人们,总有酸痛不停的提醒着,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那些溜金的岁月,辉煌与精彩,友谊和爱情,不在了。
烈酒和香烟,老旧的车与新鲜的女人。
就让一切沿着惯性前行吧,即使抱怨将一切毁掉,我已无力去改变什么。
这世界变化快,而我也再找不到羁绊。
但从你脸红的一刻开始,我已是个崭新的人。
我已疯狂,请你也拾起疯狂的心。
我们再深爱一次,只一次。
"I've been loved and I've been alone , All my life I've been a rolling stone Done everything that a man can do , Everything to get a hold on you".偏爱沧桑的声线,偏爱老歌手老演员。
有种气质唯有在时光的磨砺中才能沉淀,有种勇气也只有造化的残忍才能赋予。
多才多艺的Jeff Bridges将浪荡老歌手演绎的淋漓尽致,出彩的配乐也将故事烘托的恰到好处。
尤其最后一帧画面,俯视寂寥远空之前的一老一少,再远处是天蓝云白,夕阳晚照,再近处是都市丛林,熙熙攘攘。
并肩而行,也是缘分。
我爱你,爱你独有的天真与固执。
你爱我吗?
听着The Weary Kind,让我不由的想起英国歌手Allan Taylor,一样沧桑的老嗓儿,不过一个粗砺一个清澈。
同样是历经沧桑后的晚景,一个多情,一个从容。
英伦掀起的现代音乐风潮,大兴于繁荣的美国,影响日渐深远。
从最初的迷惘,历经半个世纪的洗刷,那些渐渐老去的歌手在一件件不可忘却的经历中,日渐淡定。
重新拾起老旧的钢吉他,歌词和感情,不再只有抱怨和怀念,更多的是旁观者的角度,讲述那些时间所赋予的伤痕和奖章。
总会有一群孩子,围绕在他们周围,听着江湖的传说。
只是,错误仍在重复。
有些事情,不曾经历,就不能理解。
有些事情,不曾错过,就不能珍惜。
爱情,就是我们都在不停找寻的珍宝。
爱情,也是每个人不可触碰的脚踵。
伤害与错过,远不是结局,后面的只能我们自己去叙述。
http://www.tmter.com/?p=1339
1. 一个颓废的老歌手的故事。
2. 从最开始的颓废,到遇到心爱的人,到失去心爱的人。
3. 他的名字是 BAD BLACK,坏小子布莱克。
好象是。
他爱上的人是珍妮。
4. 珍妮有一个四岁的孩子,他把孩子弄丢了一次。
珍妮和他分手。
5. 为了重获珍妮的爱情,老男人戒了酒,但是没有找过爱情,但是却写出了优美的乡村音乐重获了成功。
人需要自律,有些东西,失去一次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
曾经被爱过,也曾孤单我一生像滚石不停转所有努力我全做到只为把你留在身边……《疯狂的心》本身就是一首美国乡村歌曲:简单、老旧、伤感,充满褪色的回忆和一点点西部式的自由狂野,并不深刻也不极端,但感性十足沧桑满眼,以杰夫•布里奇斯的沙哑浑厚的嗓音来演绎,倒也颇有风味。
这种乡村音乐比一般流行歌曲还是多了些灵性和真诚,可以细细品味,但较古典音乐而言显然就不够大气深邃了。
《疯狂的心》也处在同样的位置上:年过半百的落魄乡村歌手重新找到了生活真谛,这种故事题材并无新意,《与歌同行》、《灵魂歌王》、《玫瑰人生》等等描写音乐人的电影都走的这个路子。
不过《疯狂的心》还不是人物传记片,它更像是《阳光小美女》、《聪明人》之类描写loser的独立电影,以一段横截面来影射出人生况味来。
喜欢听爵士、蓝草、乡村等音乐的朋友都知道,这种音乐听的就是个“味儿”,是人的声音,歌词和配器都尽量简单,绝不喧宾夺主。
歌者的人生阅历从温暖的声音中传递出来,他的音色和起伏拿捏着听者的情绪,技巧反而是最次要的。
所以影片主人公坏小子布莱克上台前往往喝得醉眼惺忪,但唱出歌儿来还是那么吸引人;所以坏小子一定要有坎坷的过去,而他的学生怎么也唱不出他的味道来。
影片本身也是如此,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其叙事显得比较松散,缺乏节奏变化,主题也无甚高明之处,可看下来还是让你唏嘘不已。
这部影片,如果把故事、叙事、主题看作是歌曲的歌词、调式,那么主演杰夫•布里奇斯就是人声,就是嗓音。
有了他的诠释,整部电影的味道就出来了——他的表演也没有比当年在《大保龄球离奇绑架案》里饰演的督爷有多大进步,但那种沉稳洒脱的范儿,足以支撑起本片,对得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了。
玛吉•吉伦哈尔在影片中戏虽然不多,却都扎实真切,很有光彩,如同为布里奇斯伴唱的女声,合拍入韵。
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是一首“The Weary Kind”,但其实把“Somebody Else”当做主题歌看更为合适。
这首歌的歌词可以看作是对主人公“坏小子”的一生概括,它跟影片一样简单入味,虽不足称经典,但足以伴你今夜浅斟低唱:曾是沧海后为水猜我明日又是谁曾渴望熙来攘往名利路不承想大道尽头是深渊曾拜倒纸醉金迷红颜下到头来身心俱陷难自拔如今我已从新生往日种种任由去曾是沧海后为水猜我明日又是谁btw,歌词是我自己瞎翻译的。
Crazy Heart 疯狂的心是一部描写过气歌手因心爱的女人而重新寻回力量的浪子回头式的爱情影片。
当一个男人重新做回自我的时候,发现人生,低落了,可以登顶。
心爱的女人,还可待你攀登?
影片中场景的穿插构思巧妙而相互关联,一步步不动声色的把剧情推向高潮,如:场景1:badman的床上。
女人:你写歌的灵感来自那里?
bad:很不幸来自生活。
女人:这就是你所谓乡村音乐的魅力所在?
bad: 我从来不以魅力著称。
场景2:女人的家。
再硬的汉子,心灵也有柔软的时候。
即使他已阅遍风尘,在花丛中翻滚。
这条汉子经历面对残酷的现实之后,还有对浪漫浪漫的憧憬。
当57岁的浪子,和4岁的小儿子玩布雷克饼干游戏的时候,女人也并不能确信,这是别人口中、自己笔下的那个浪荡子吗?
终于要走了,导演并没有把这脉脉温情一刻表现的有任何拖沓。
上车时,男人和女人没有表露出刻意的依依不舍。
badman blak:他父亲哪?
woman:我犯过很多错,在尽量避免重蹈覆辙 badman blak:good,baby,keep go on woman: blak很好,饼干也很好 。。。
两人吻别,badman踏上征程。
其实到这里,如果这是一部略带伤感的短片,也可以结束了,可是毕竟事业也是人生里重要追求,所以这个老年硬汉继续执拗,走了,不接受事业顶峰的徒弟的好意。
因为对铁骨男人来说,那是施舍。
走了,在广袤的旷野里,向青天撒去一泡热尿。
场景3:badman在女人床上。
那女人很感性。
她对bad在她bed上写的歌这事儿不感冒。
因为担心bad走了,只留下而那歌儿和忧伤还在bed之上陪伴她。
场景4:对钱的态度 从新墨西哥州穿越红色大峡谷到普维布罗的狗屁保龄馆合同,包含一间幽暗客房、墨西哥快餐,并未包含有酒。
因此,在酒肆,bad从酒架看中了一瓶麦克鲁尔威士忌,反复把玩,满脑子想的都是把这黄汤灌进肚里之后那种飘起来的快感,但囊中羞涩负担不起,幸好酒肆的谢顶男人老板请客送了他一瓶。
当然,那黄汤在后来的为酒肆的谢顶男人老板之妻贝弗丽唱《我不知道》时候,又化作满腹孤愤吐了出来,还给了这片生养厮的土地。
结尾时,bad从经纪人手里拿到一张已经背书的大面额支票,出门就碰到巴蒂他妈,在得知她已追寻到幸福之后,还是直接把没捂热的支票当作礼物送给巴蒂作为未来18岁的礼物。
bad说:没有你,写不出这歌。
艺术造诣的突破是以当事人牺牲幸福为代价的,这点从来都没有变,没有那些风雨,沧桑的雕琢,就不会信手拈来。
那些悲情的文字后面是一颗鲜活跳动的心,弥散着献祭式的精神色彩。
场景5:对性的态度 献唱的酒吧里,舞台上那个老男人用磁性的声音打动了已被酒精摧毁根基的女人们,她们的裤子可能会以某个速度掉落,并在地面上砸一个坑一直穿越到另一端的中国。
看那女人眼中的波光,就知道老男人接近麦克风的时候,也接近了某种把妹之道的较高境界。
bad找骨肉皮为的是抗拒难耐的寂寞,有一些原因在里面,女人是为了得到这乐手的更多细节,和bad上了床。
bad问:你只想知道这些吗?
所以在《为了得到你》里唱到: 我被爱过,又抛弃。
这一生都四处漂流。
像个汉子付出一切,一切都是为得到你。
场景6:隐喻 隐喻之一 和珍第一次见面时,bad刻意梳了两下头,衬衣敞开漏肉,裤链门打开,但珍却问:你总是为吃饭而穿戴整齐吗?
bad马上看穿了这个女人的柔弱。
和珍第二次见面时,珍问:那你想谈什么?
bad:谈谈你把这房间弄得有多糟,你一来这屋子显得就像垃圾堆了。
珍笑,bad:我多久都没看到人脸红了... 此间有三重隐喻。
珍的美和单纯对比摇滚圈周围的女人。
房间很干净甚至是最好的一套但今晚珍如此熠熠生辉。
给了爱也伤了心,bad最后还是失去了珍。
其实当谈到小儿子的时候,女人已从情欲迷惑中苏醒并拒绝了bad,但男人的执拗争取最后把自己也伤到了。
bad:你想知道的就这么多吗?
珍:还能得到更多吗?
bad:来看明天的演出吧,结束后我们继续... 本来就是,液体还未析出。
但女人对这种关系看的反而比较透彻,也就是一开始就不抱希望。
隐喻之二 在普维布罗的狗屁保龄馆合同里,第一首歌唱到: 曾经的我如此不肖 现在的我已然改变 明天我将是谁 有谁能猜得到 金钱、女人和健康 我已再无羁绊 现在我已重新做人 你却已心有所属... 这首歌,已将整部戏定调,恰似那些幽暗的汽车旅馆,阳光斑驳的射入,不改这件艺术品的灰暗本质。
这种物的幽闭性质和阴沉莫名其妙,从海德格尔的观点来说,艺术创作就是揭示这物的阴暗自持之境的。
我们知道,不仅事物如此,人也亦然。
人的心灵当中也有很多不可接近的阴暗。
揭示这些,需要有对立之象,否则就迷惑在表象上。
哲学上认为,个别事物表现的来现象是虚假的、不可靠的,需要还原其本质,这个本质的象才是真实的。
但这个本质不存在于事物当中,它需要通过抽象概念思维产生于概念序列。
破除表象思维方法以及那一套桎梏艺术创造思维的套子,因它形成我们与所欲表达事物之间的屏障,并对那些自在自持之物形成扰乱。
————————————总结——————————————— 本片是对爱的讴歌,也是关于人性,忏悔为主题的主旋律电影,对普通人都有反思的意义。
人的感情很亲怪,你很难知道,它会在何时开始以何种方式进行,有怎样结束,或许报着率性的心态参与吧。
每个人终会老去,即使年少时肆意挥洒过。
年轻的人,对人生思考是什么结果?
为何浪荡子会对小报记者,一个单亲母亲产生感情的碰撞?
应该是因为她的真诚吧。
她率性的,不加掩饰没有雕琢过的真诚吧。
其实,北京特别缺。
上海也缺,反正哪儿都不好找。
之前的女人们都向从他这里的得到什么,或是一晚的放纵或者是对女人们自身虚荣的自我加强与自我认可,或者是对可选范围小群体里强势男人的性对象潜意识的实现需要,who knows?
如果我有答案,那么就最好了。
歌里唱: 我去了不该去的地方 看了不该看的人 做了不该做的事儿 变成不该成的人。
奇怪奇怪,有一瞬间,堕落好似飞翔... —————————————结尾——————————————— 故事不一定都是完美才可结局,有时候,人啊,失去了就没办法再挽回。
即使两个人是互爱的,但是就没办法再原谅一次。
说牵强吧,也是可以的。
物是人非,再见时,女人问:巴蒂在这里,你想见他吗?
badman:我想见,但我不知道,这对他好不好... 是啊,爱的载体还存在,可是爱已远去,那,这意义还存在吗?
没有她,我写不出这样的歌, 可她已为人妇,追寻幸福。
结尾唱到:拾起你疯狂的心,再深爱他一次...
愁,于各地三流酒馆巡回卖唱,对着一班年迈歌迷及酒鬼,献唱当年叱吒一时的陈年金曲。
汤姆只有一个卑微心愿,就是希望其名成利就的天王级徒弟汤米·斯威特(柯林·法瑞尔饰)会邀请他担任演唱会的开场嘉宾。
生命就是这么奇妙──这晚拜德去到美国新墨西哥州演出,竟对到来采访的女记者简(玛吉·吉伦哈尔饰)一见钟情,遗忘已久爱火花在心中重燃。
然而 简在感情路上亦几经波折,她本身是位单亲妈妈,未敢完全投入这段感情。
突如其来的缘份,能否令拜德的人生得到救赎,活出花样中年。
[1]
I was going where I shouldn't go我去了不该去的地方Seeing who I shouldn't see看到了不该看的人Doing what I shouldn't do做了不该做的事And being who I shouldn't be成了不该成的人前几天,“油腻的中年男人”这个名词突然火了起来,不注意体型、不修边幅、逮谁跟谁讲光荣历史等等,仿佛中国男人活到了中年,就没有几个不油腻的。
以这个标准来看,不只是中国男人,很多外国男人上了岁数,也不可避免的油腻起来,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美国油腻大叔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疯狂的心》。
“坏小子布莱克”是一个过气的乡村音乐歌手,正在从中年期向老年期过度,不但每天烟不离手,还有着酗酒的毛病,这也导致他有着一个大大的啤酒肚,只要身边没人,就喜欢松开自己的裤腰带,还留着一头从不精心打理的长发和络腮胡,动不动就口吐脏字,靠着在各处保龄球馆、小酒吧等地巡演来维持生计。
就此来看,他怎么也逃不过“油腻的中年老男人”这个称号。
那么一个以这么糟糕形象的男人为主角的电影,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
说实话,《疯狂的心》这部电影,最不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他的剧情了,就算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看到我上一段的介绍,也能够大体猜出剧情的走向,无非就是中年油腻老男人看淡人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苟且的在这世上活着,然后有一天遇到一个让他心动的女人,在经历了一番坎坷后,老男人重新找到了自我,积极向上的生活并且与心爱的人在一起,其实本片的剧情也基本上差不多是这么个走向。
以下为剧透“坏小子布莱克”在巡演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让他心动的女记者琴,这个女人是一个独自抚养儿子的单亲妈妈,这原本只是段走肾不走心的露水姻缘,却因为布莱克的一次意外车祸而彻底改变,在养伤的期间,布莱克跟琴还有琴4岁的儿子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就当事情快要走上正轨的时候,布莱克却因为自己酗酒的毛病差点弄丢了琴的儿子,琴伤心的离开了他。
追悔莫及的布莱克下定决心戒掉了酗酒的毛病,却终不能挽回自己与琴的感情,但他也没有就此沉沦,而是积极的面对生活。
在电影的结尾,布雷克在演出场地之外遇见了已经再次嫁人的琴,他把自己写歌获得的报酬送给了琴,两个人在夕阳下的长椅上坐下,聊着我们所不知道的事。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剧情,虽然内容简单但却让人在看过之后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只想再看一遍。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坏小子布莱克”这样的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都牛逼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的成了角落里的人,他们抽烟酗酒说脏话,像个混蛋一样苟且的活着,但内心却空洞迷失,找不到方向,就像本片中那首《Fallin & Flyin》唱的一样,“It's funny how falling feels like flying”,堕落就像飞翔一样有趣。
最终,在烟酒的麻痹下一步步沉沦,直到死去。
如此看来,布莱克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琴,以及琴4岁的儿子,正是因为跟他们在一起的那段时光,让这个早就无所谓的老男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力量,感受到了生活的召唤。
堕落的确是舒服的,那种急速下坠的感觉如同飞翔一样,但越堕落越黑暗,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在离你而去,你原有的才华也会因为一天天的虚度和麻醉而退化。
而琴和她儿子的出现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布莱克的黑暗,让他再次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最明显的对比是布莱克在前半段遇到琴的时候,表现的像一个轻浮的浪子;而到了后面养伤的时候,看着琴和她儿子坐着热气球缓缓降落到地面时,布莱克拄着拐冲向前激动的拥吻琴和孩子,这一下便可以看出他心境的改变。
其实,这个描写中年油腻老男人重新出发的故事并不是只演给那些和布莱克一个岁数的老男人看的,对于我们来说,这部电影同样能给我们以激励。
我们在这漫长的人生路上,总是不可避免的遇到挫折,犯下错误,如果你受不了打击享生活投降,或者是沉浸在对过去错误的不断悔恨之中,那只能越陷越深,在堕落的麻痹中毫无意义的活着直到死亡。
布莱克年逾60尚能积极的去戒酒,在挽回爱情失败后没有痛苦的自杀,将自己的曾经的美好与痛苦都写进歌中。
我们又怎么好意思不去积极的面对生活呢?
虽然我写的这么鸡汤,但这部电影却是相当的平静,丝毫没有向观众说教的意思,它只是淡淡的向观众们讲述了一个迷失自我的中年老男人,是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希望,救赎自己的故事。
况且,除了这一点,这部电影中的几首歌曲也都相当迷人,绝对会让你在听过之后忍不住放进循环播放的列表里。
Pick up your crazy heart and give it one more try.
抽烟酗酒、有创作天赋、57岁[拍片时Jeff Bridges实际年龄已经快60]了、“事业一塌糊涂”、“需要一个机会重新开始”、缺钱、有过四次婚姻、有一个28岁的儿子、儿子不肯见他、儿子生母已去世……往前dáo四十年,会发现这老哥正是当年[1970年]玩儿得猖獗那帮,如今两鬓苍苍、进入暮年。
“坏小子布雷克”孤单驾车来到普韦布洛一家保龄球馆演出,很屈辱,很不甘。
一代乡村歌王啊,沦落到这境地,个性使然(个性即命运)。
个性强悍、倔而不屈、宁可栽跟头也不低头。
即便坏小子沦落到保龄球馆这样的底线,气节仍在——“生病、喝醉、离婚,各种情况下都表演过,但我从未错过一次该死的表演”。
影片在第九分钟揭示出坏小子性格特征——被荒唐世道的种种低俗挫败却精神不垮、信念尤存。
恍如海明威笔下硬汉。
观众意识到虎落平阳终究是虎、再抽烟再喝酒他骨子里也不一烂人。
清晨,███的贝弗莉还沉浸在睡梦中,坏小子已经要离开了。
他轻手轻脚推开门,凸显对女士的尊重(寻常狼难以关注的小细节)。
他俩今生还会再见面么?
下面,男主结识Maggie。
“你呢?
一直都想当作家么?
”不动声色,貌似随意,实际上反客为主,瞬间扭转局面,女记者寻常的单向挖掘咣当一下变成双向访谈,说起来这过渡够唐突,但在坏小子“超bad光环”照耀下、在Jeff Bridges强霸气场中,角色进一步调转,Jeff开始“审”Maggie;一心热爱写作的Maggie跟中了魔似的成了全不设防的“被采访人”、开始谈起自己的情况,离异、单亲、自己带儿子艰难度日、同时苦苦坚守对文字的热爱……片曲《Falling And Flying》节奏凶残强悍,歌词有寓意,Nashville旋律配器地道老练、包括country musik注册商标式的即兴改词、变嗓,游刃有余,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自己不当回事儿、不装逼。
“坏小子”台风大气磅礴,不鸡贼、不花活,全靠朴素支撑。
“堕落好似飞翔”,内中哲理异常深邃。
“我是认真的”。
这回,坏小子跟女人终于认真了,动了真情了,陷入情网,无力自拔,在享受“flying”的同时自甘“falling”。
微笑很难、很脆弱。
能对另一个生命个体露出你的微笑,很珍贵的。
能跟另一个生命个体分享一段时间的生活,是奇迹,是冒险,是赌博,是自我谋杀。
所以大家选择不微笑,不在乎,不认真,不投入[时间、精力、钱财]。
所以这世道越来越冷漠。
坏小子为啥认真?
一定是觉得天亮就分手那种萍水ons不能满足他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像贝弗莉那样的啥都说不出来、光知道跟着节奏耸肩扭胯,不能跟他在心灵高度的创作平台碰撞出火花。
而Maggie能轻易说出“这世道,都是矫揉造作的乡村音乐,谁做真正的乡村音乐?
”[27'00"]能跟坏小子的“心”产生共鸣。
台词够直白,但有时台词就得简朴直接。
你一听就立刻能意识到,坏小子一直创作真正的乡村音乐,但一直就是秀才遇着兵。
而这Maggie真懂音乐,她有眼界,取法高古,看不惯市面上流通的那滩傻逼玩意儿。
看Maggie在酒馆给演唱《堕落的飞翔》的坏小子拍照那两秒的眼神就知道,她过电了,撞腰了,化学反应了。
而化学试验的结果未必总是令人欣快的,比如老丫的一转眼给Maggie儿子弄丢了、Maggie跟丫翻脸、丫低三下四赔不是。
该片光明之处在于给恶狼横行的世道亮出一条道理:在乎了、认真了,才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认知快感和更丰富更多层面的体验。
你在乎的是什么?
这要你自己去找。
“……你的录音机还开着呢”。
一句话台词,让人立刻想起22年前那部《性、谎言、录像带》。
当年James Spader跟人妻Andie MacDowell在沙发上从“绝对隐私式的”访谈发展到H,那台记录设备也没关。
事件(行为)和记录(磁带)之间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始终让玩儿艺术的人神魂颠倒,因为人们弄不太清楚到底是我记录我们?
还是当事人被冰冷的机械记录。
机械有灵魂么?
甭上来就简单否定。
谁在摄像机前H过谁心里知道。
你对着镜头能像你对着镜子那么放松么?
你对着镜子是你最放松的时候么?
镜头对你来说只是简单一个电眼么?
你对着镜子连续一小时注视你自己试试看什么感受,你看到的“那个人”还是你自己么?
你还像你以为的那么肯定你认识他/她么?
人和机器、人和物之间的细微矛盾、对立统一似乎蕴含无限神奇的可能性。
坏小子和吉米二人在台上配合默契、俨然手足、异常感人。
注意看吉米和坏小子和声瞬间吉米望着坏小子的眼神。
还有坏小子唱到“IT ALL HAPPENS FOR A REASON”时,坏小子往右侧回头、发现吉米后撤取手铃鼓、遂伸出右手一招呼、动作浑然天成、吉米立刻回来接着唱“EVEN WHEN IT’S WRONG”;坏小子接:“ESPECIALLY WHEN IT’S WRONG”。
戏里这种本色零碎儿随处可见,细微感人,不太像是导演“要出来的”,而更像是后期剪片时被保留的拍摄小意外。
仔细比对这次坏小子唱的《Fallin’ And Flyin’》,跟此前在酒馆唱的《Fallin’ And Flyin’》,歌词有何不同?
发现了么?
吉米在安排之外意外上台给恩师坏小子捧场,貌似即兴唱出:“I GOT TIRED OF BEIN’ GOODSTARTIN’ THAT OLD FEELIN’ FREESTOPPED ACTIN’ LIKE I THOUGHT I SHOULDWENT ON BACK TO BEIN’ ME”[戏中戏、歌中歌。
此四句颇有吉米悔过之意,暗示本片一条知恩图报的故事线]不过总的来说男男之间的互动式惺惺相惜默契欣赏总让我感觉浑身麻麻蝇蝇的,不如女女养眼。
好了,中国强直男为啥爱看les戏,我们按下不表。
下面接着说米国坏小子。
坏小子对Maggie说过,“有两件事儿我不想谈,一是孩子,一是吉米”。
观众得知,儿子和学生是坏小子两大死穴,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败。
观众对这两条危机已经凝成合理期待。
而且紧接着没几场戏坏小子就在电话里对经纪人说:我不给吉米唱垫场。
我就是不唱。
坏小子的倔犟性格本应由此强化到极限,到常人不能理解的地步,最后塑造成他的彻底悲剧。
就是说,其实坏小子和吉米这根矛盾线应该从头扽到尾,二虎死掐,不可调和,拧成本片最大一股对抗力量,让观众揪死心,可惜被弱拍化解,莫名其妙,俩人一起聊会儿天儿、出来抽根儿烟儿,坏小子说完“我真需要钱”就进去给吉米唱垫场去了,唱半截吉米居然意外现身,给恩师捧场。
这种“解扣”处理有点儿简单,有点儿早,而且前面的蓄势就白搭了,虎头蛇尾。
观众心里好不容易刚绷紧的“平台期”一下被“卸了力”。
带坏小子出去钓鱼内位是罗伯特·杜瓦尔老哥。
1983年,老杜一部《温柔的怜悯》用沧桑的膛音、粗暴的琴弦感动了N多颗年少的心。
现在的表演更加炉火纯青、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尽精微、致广大了。
葛优简直的就是狗血,那叫演戏么?
他哪部戏能算得上“演戏”?
从《顽主》开始到去年底的三葛宴,统统是重复他自己那单薄肉麻的傻样儿。
最开始注意到Jeff Bridges的表演是在1989年看《The Fabulous Baker Boys》,他跟他哥Beau Bridges演一对在夜总会表演钢琴二重奏的兄弟,当时他的音乐才华和朴素随意、对什么都不当回事儿的态度就吸引了俺。
还有《The Fabulous Baker Boys》里有一情节,哥儿俩为去不去电视台给残疾儿童演奏弱智音乐发生争执,Jeff怒掰他哥手指。
感人之处在于片中这哥儿俩都是靠手指头吃饭的钢琴师。
兄弟之间的关系不见得非要处理得多么肉麻。
兄弟之情,在我看来,正好比任何相邻国家的双边关系,紧张、摩擦是正常的,亲密无间拉着手睡觉是不正常的。
片头片尾曲《Hold on you》也不错,可惜略显油滑、商业,若跟Ry Cooder为1984年《德州巴黎》所作曲目相比,明显不在同一海拔。
Ry Cooder的《Paris Texas》、《On The Couch》、《She's Leaving The Bank》、《Houston In Two Seconds》、《No Safety Zone》、《Nothing Out There》、《Dark Was The Night》每次听都让我魂飞魄散、甜美崩溃,特别是《Cancion Mixteca》,真是百听不厌啊。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赶紧拉回焦,说《疯狂的心》。
嗯,总而言之,本片讲的是衰老/衰竭。
我跟别的豆友的观点不一样,不过不一样才有意义。
这是我的影评的存在意义。
衰老/衰竭迟早会来。
这是铁律,不可抗拒。
听作为非著名歌手的杰夫·布里吉斯自编自唱的这首老歌,想起作为著名影星的布里吉斯近十年前帮他获得奥斯卡金人的电影《疯狂的心》。
第一次认识布里吉斯,是大学时的一部《贝克兄弟》,也叫《一曲相思情未了》。
沉默忧郁烟不离手的他,几乎立刻成了我那时唯一的偶像男影星。
有人说,《革命之路》里的小李和肥温,就是多年前《泰坦尼克》里如果逃生上岸,步入中年危机的杰克和肉丝。
那么,《疯狂的心》也可以看作《贝克兄弟》的续编。
孤绝倨傲的青年爵士钢琴师,成了潦倒落魄的老年乡村乐手。
一直以为布里吉斯是个被略低估的好演员,时隔几乎二十年的这两部电影,是他生涯中最倾情,最接近本色的作品。
老套的励志题材(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这么多人需要激励,是一直困扰我的难题)决定了电影本身不会过分成功,尽管演员很出色。
有些细节表达得比较到位。
比如当江河日下的Bad Blake站在某个新墨西哥的小镇酒吧里,焦急字寻找一个年轻女人的身影时,那份魂不守舍又强装镇定的感觉。
有些事是无法靠人生历练避免的,你在一块石头上绊了一跤,并不代表下次就不会,它只是被人挪了位置而已。
谁都会有甘愿为了另一个人卑贱而一意孤行地生活的冲动,那种感觉就像闪电迎头劈下,你被它沉底镇压了,也许只有一秒钟,但仿佛一生的事就此安排妥当。
原声不错
其中四星是给原声音乐的。 科林.法瑞尔还会唱歌涅,真全面。
他的心声别人来唱,人生总是这样。
没啥子感觉 那首歌还是多好听的
I've been high, I've been low.
不错,挺励志
三星。或许并未用心看。。。
首首动人。啥也不说了,下载原声去!
不是谁都拥有辉煌的过去,拥有从高处跌落的苦楚,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电影中那种痛彻心扉。除开这点看来,电影其实稍显平淡,除开乡村音乐就所剩无几了
俺果然是美式思维模式(器苦修
太老套了。女的一笑起来像个刻薄的、至少是个俗人。总之,迷之尴尬。
演技派
好看
佔劇中很大部份的忘年戀,刻劃的不深刻,不覺得瑪姬有多愛傑夫,兩次因他而哭的情節都很莫名,沒有很勵志,沒有很緊湊,比較表象吧
你那疯狂的心
普通啊
要说没啥意思吧,结尾处还是不得不惆怅了一下下,可除了歌不错(看完立刻下载原声),基本都是俗套了;两位主演倒还真到位,可值不值影帝呢,比起督爷,坏小子算个啥啊
比《ONCE》差很多~!
女演员太不容易了
乱糟糟的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