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是中国网络文化兴盛后产生的讽刺用语,原用作称呼由农村进入城市的男女年轻人,有房有车对于屌丝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该词因在年轻人群体间的语言文化中被广泛应用,其使用和含义变得更加宽泛。
综合上面百度来的结论本片的主人公北町贯多不仅是不折不扣的“屌丝”还是个“撸sir”。
年少辍学,在码头做搬运工,那些靠力气挣的钱却全都付在“风化屋”中。
靠演靠骗来拖延房租,就是一直用脑子想下半身的事。
就这样日复一日中他认识了帅气的工厂新人日下部正二,并且在正二的支持下准备逆袭书店女孩樱井康子。
在贯多看似一片死水没有前途的人生旅途中似乎出现的一丝光亮。
当然事情并没有朝着浪漫爱情剧的方向发展,贯多在与身边人接触中暴露出屌丝习性却让人接受不能。
他自卑总想用下半身简单粗暴的征服喜欢的人,他嫉妒那些生活中如鱼得水的人,他绝望看不惯有梦想充满希望的人。
而他自己除了去撸和意淫也有自己的爱好就是看书。
这就好比发现人生中的隐藏属性是垃圾是宝藏只是当时看不清罢了。
其中饰演贯多的森山未来完美诠释角色,无缝连接屌丝特征懦弱无能、自卑堕落,看的你恨不得跳进电影中踹他一脚。
而片中饰演书店店员的前田敦子是日本女子团体AKB48 teamA成员,“宅男女神”出现的每一个场景必然照亮每张屌丝的笑脸,导演也不能放过女神,湿身特写镜头却不再话下,当然你也不能期待太多,毕竟不是17.2G。。。
本片根据人气作家西村贤太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中主人公被认为是作者年轻时的写照。
面对无望人生,每天吃饭、睡觉直到一路归西。
曾经的梦想不值得为之奋斗。
但绝境当前只有燃起梦想之火,今后的路似乎才会有些许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
《苦役列车》是关于底层边缘人物的故事。
主人公北町贯多因为父亲是性侵犯的缘故,家庭破碎,自小被周遭排斥,逐渐形成扭曲卑劣的人格。
然而嫌恶与同情都不是应有的态度,电影只是以平等的视角记录了贯多十九岁时的生活经历。
这样一个猥琐粗鄙而又低能的角色以及他的经历时常是引人发笑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的怪诞桥段也因此显得真实熨帖。
应该说贯多这样的边缘人物对许多观众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对这样的人避之不及,很难产生什么交集。
于是在电影中正二和康子这两个角色便尤为重要,他们作为贯多生活中唯有的两个亲密之人,对整个故事起到了发酵剂的作用。
正是通过正二与康子对贯多生活的参与,我们才得以走近贯多的生活,了解到他内心的阴郁、脆弱和渴望。
《苦役列车》的结尾使用了超现实的手法。
贯多在回忆里奔向昔日的友人正二和康子,却意外跌入暗坑。
镜头一转,贯多从院子的废物堆中爬起来,裸体上沾满禽类的羽毛,他趔趄着走回房间拿出纸和笔匆匆写了起来。
镜头关照在写作中的贯多背后,默然片刻,片尾曲响起。
写作意味着超越。
三年后的贯多虽然依旧颓废不振,但他已经有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知觉。
当他拿起笔去写作的一刻,那些黏附在他身躯上的白色羽毛徐徐浮动,他亦不再卑微。
而那种迫切地想要写作的感觉又是多么熟悉。
旧日时光重现眼前,亟待以孤独的方式去触摸、去告别。
看之前了解了一下写作背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直是用原作作者带入的男主,所以结尾还算是看懂了...男主真屌丝,将中低层小人物的挣扎演绎的淋漓尽致,跟前田互动的戏真的很不错,相当推荐。
另外看森山未来老觉得很眼熟,后来赫然想起来,原来这货在《20世纪少年》里演了一个和将军一起逃狱的屌丝漫画家,咦,怎么又是屌丝?
另外阿酱演技没得黑,角色塑造的挺成功的.算是大大超出期望值了,但是..BLX慎入,探裙底,舔手,湿身,强吻,强推,该有的全有了。
结局很喜欢,戛然而止的感觉非常棒。
1个月内看了两部同类型的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还有这部苦役列车。
一开始本来不准备看,虽然中岛哲也让瑛太充当了整个电影的希望使者,但也无法消除松子所带来的悲伤。
说回这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奖得主西村贤太的自传体小说《苦役列车》,依然讲述了一个残酷的人生,主人公北町贯多从童年起因父亲犯罪就开始过上了支离破碎的生活,以至于19岁的他的生活里只有性,他可以撒谎拖欠房租,只是为了去风化场所消遣。
这样一个彻头彻底的"撸sir"孤身一人却有一个喜欢读书的爱好。
也就是这个爱好,让人看到了他的人生还有希望。
贯多和现实中的底层年轻人实在有太多的共性(除去父亲犯罪),他们没有好的家庭环境,没有好的学历,也没有几个好朋友。
他们敏感而矛盾,当贯多第一次和正二聊天时,他说,别瞧不起中辍生,当高桥在他面前说教,他在背后说,不过就是个中辍生,拽什么拽。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同意高桥的话,年轻人一定要有梦想。
可是他不愿承认,在好朋友也是大学生的正二面前承认自己的失败。
从搬运工升为仓管是他灰暗的人生里不多的一次明亮,他还鼓起勇气和康子成为好朋友,这一切都是短暂而美好。
直到高桥因伤从仓管上退下,由于不是正式工,没有保险,现在腿也瘸了也找不到工作。
他找高桥去喝酒,拿了一个信封给高桥,说这是公司给的补贴,其实是自己的工资里面拿出来的吧。
两个星期后他从仓管辞去,重做搬运工。
那个告诉他要拥有梦想的高桥也没有了梦想,同为中辍生的他也不想落到那个下场。
所以安心的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吧。
于是,人生再次灰暗,和正二的矛盾,康子的离开。
又回到以前的生活,打工---风俗店-住所。
直到三年后,再次在电视上看到高桥,那个告诉他梦想没有用的高桥,竟然上了电视的比赛节目。
这让他重拾梦想的信心,拿起笔,写下去,写出一个芥川奖来。
整个故事的转折来自于贯多和正二的同事大叔被轧断腿。
这让贯多对仓库管理的工作心生畏惧,他对命运的恐惧感让他只敢退一步回去当搬运工。
可见他是多么自卑,本来和正二一起通过努力工作晋升为库管,却因为内心极度的胆小放弃了向上攀爬的机会。
对他来说,命运给他的东西都是坏的,他害怕向上爬的那种不确定感,只好从过去搬运工的负重中体会安稳。
那种一成不变的,自我排遣和放逐才让他安心和自我。
从这里开始,贯多已经逐渐和日向分道扬镳了。
日向代表着好的积极的青年形象,有社交圈(学生圈)可以接触很多女孩子,从日向有了新女友开始,贯多已经和他的生活格格不入了。
他本身被日向拉出了原来的泥沼,却因为自身的局限又重新陷落。
多想要一个朋友,多想要一个女朋友,但是他确实不懂什么叫社会交际规则这些繁冗,饿了就吃,没钱就伸手要,想上女人就扑上去,不高兴了就往死里打。
人的本身很直接就是这样的存在吧,因为有了常识,有了规则,然后学会了遵守,学会了掩盖,学会了粉饰。
日向拯救不了贯多的自卑,因为他的一切都站在桥的另一边无声嘲笑着他。
贯多怯懦、自卑、不善交际、内心猥琐、相貌平平, 日向积极、上进、善于言辞、帅气温柔,这些差异注定了日向的嫉妒会在某个瞬间压垮维系友谊的桥,将自己推入自闭的悬崖。
特别是日向和他女朋友找他来吃饭,结果两个人自顾自得聊了起来,成了压垮贯多的最后一棵稻草。
我这样想弥补我两之间破裂的友谊,你却带着女人来羞辱我,宁愿陪着她讲话也不愿搭理我,于是我用我无聊低级的脏话来痛斥你,你这个虚伪做作的男人。
我很感激你,曾经当我是朋友。
因为猎奇而接近的人,只支撑两秒的温暖,最终还是把他推给了绝望。
康子简直是贯多世界的女神。
温柔可爱,喜爱读书,自力更生,善良体贴,而且在第一次就答应和贯多做朋友。
这是贯多第一次接触“异性的友谊”这种关系。
之前女生的定义不过是他眼中可以给他干,可以给他口,帮他用手的道具而已,跟偷窥屋中的女女没有区别,是肉欲的仰慕。
当这种仰慕变化为一种心灵和精神的仰慕的时候,他还是用原来的方式来对待女生。
于是他狂暴地舔了康子的手,后来被日向背叛时发狂又想强奸康子,他只不过不懂如何像常人一样表述自己的爱,对他来说,本能的表达,也就是生理上的短时占有,才能让他有快感。
生理上的短时占有能解决他的肉欲,好像就能排除他念友谊念爱情而不得的孤寂似的。
被轧断腿的同事大叔是给予日向最大精神冲击的人。
康子和日向是精神和性格上无比“正常的“人,对贯多来说是另一个世界的。
贯多会羡慕他们,但是他会觉得他们没有经历像他一样的童年生活,不可能真正了解他。
而大叔被轧断腿之后,成了和他一样被命运调笑的同类。
他们之间就有了沟通的渠道。
他前去安慰大叔,暂时颓丧的大叔非常不甘心屈服于命运。
而当落魄的自己从电视上看到大叔上综艺节目实现自己的歌唱梦想之后,他心中的弦被狠狠的拨动了。
这个被我瞧不起的大叔,却干成了我做不到的事。
面对自己的残疾(贯多是性格和精神上的),直视自己的狼狈,迈上攀登梦想的路。
导演给了个励志的梦呓般的结局。
贯多掉进了奔向象征友谊的沙滩陷洞中,从垃圾堆里面爬出来,回到只有3平米的”家“,将无用的杂物什通通推到地板上,给自己一只笔一张纸,文字的列车向他驶来,轰隆隆的汽笛声提醒他,梦才刚开始。
<图片1>人渣也有悲伤。
负能量也是能量。
——这是比目鱼在评论查尔斯基的小说时写的一句话。
用来形容森山未来饰演的北町贯多,也十分到位。
北町贯多绝对是个人渣。
他早年辍学,离家出走,不仅内心自卑,举止粗鲁,而且还很卑鄙:他说着各种谎话拖欠房租,并视为理所当然,他还喜欢利用别人的善良,比如他想搬去和日下部正二一起住时,以及他想到樱井康子家里“喝热茶”。
一旦不顺他的意,他就反唇相讥,大发脾气,在正二和她女友聊天的时候,他借酒发疯,用“你自慰的时候舒不舒服”这种话来羞辱正二女友。
可是当他碰上前女友强壮的男友时,他却乖得像个孙子,扮演起了猴子来。
最终,正二和康子都离开了他。
他又回到了一个人的颓废和绝望里。
不过,即使在最坏的境遇中,他也没有想过自杀。
他一直怀着希望——或者换一个词:“愤怒”——而活着。
直到在电视里看见了当年被他嘲笑的那个中年大叔站在歌手的舞台上唱歌时,他一路大哭奔跑,释放自己多年来的绝望,带着一头凌乱的羽毛回到自己垃圾堆一般的居室里,扒拉开桌子的一切物品,用一张纸一支笔,开始了自己三年前跟中年大叔倾诉过的梦想:写书。
虽然不喜欢贯多这个人物(如果现实中存在的话),但我却很喜欢这部根据西村贤太的自传体小说改编的电影。
真实、揪心、压抑。
就算世界糟糕,也不是我颓废的理由。
如果不能勇敢而清醒地活下去,那么,看再多书也只是在麻醉自我。
我想,贯多在最后一定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看完这部片子,首先想说,日本人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实在令人惊叹,至少非常能够打动我,非常的写实,写实的残酷。
也许是因为我最近的心境和北町很相似吧,那种世态炎凉,我最近也体会过,所以才能有所共鸣吧。
影片开初,两个单纯的19岁高中生,成为了好朋友,这种友情是很纯洁的。
但这种友谊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北町父亲因为性侵犯而坐牢,剩下北町在青春年代背负着沉重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
在日本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家族名誉的毁灭,会给个人的发展带来极大影响,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直接导致北町辍学,成为搬运工,因为没有收到良好教育,无法很快在事业上突破,再加上贫穷,导致其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感觉周围的人瞧不起自己,最后总爆发,和北町、康子友情破灭,交不起房租,人生走向最低谷,被人群殴,人生真是悲惨到无以复加。
其实何止日本,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社会何尝不是如此。
社会各个阶层、圈子泾渭分明,人们通过你的收入、家境、工作、穿着、谈吐、女友等等在潜意识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也不能免俗。
儿时,老师和同学们依据成绩而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你会看到成绩优等的学生只和优等生玩在一起,差的和差的玩在一起,很少有看到“越界”的现象,即便越界,成绩也相差的无多。
至于小说和电影中,优等生和差等生成为情侣、铁哥们的情况,在我身边,几乎没出现过。
而这种人人心中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才是造成北町最后悲剧的真正原因。
试想,即便正二和他的女友,没有瞧不起他(其实正二虽然潜意识里瞧不起她,但做的不算过分),北町也会因为自己无休止的要求被无数次的拒绝、正二事业起飞自己却原地踏步而和正二友情破灭。
他的心结没有打开,所以,总会感觉周围的人在瞧不起自己,其实,是他自己瞧不起自己。
当他面对康子时,羞涩胆怯到像一个认错的孩子,当康子答应他做他的朋友时,那种被人认可的狂喜,都可对他的心理形成印证。
当然,穷则思变,北町的心结,也只有自己能解。
所以到后来,他感谢正二、康子,感谢他们曾经的友谊,放下心结,不再怨恨他们,则是他走向人生起飞的一个暗示。
之后他偶然在餐馆里看见电视机里的高桥,他的那份执着,深深打动了他,以至于他不惜以和两个陌生人打一架的方式,验证着自己对理想的执着。
“我想写”,而他也最终在人生潦倒的最低谷,开始了对自己梦想的冲击。
到此,影片戛然而止,我们无法知道北町最后如何,但可以肯定,凭他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写作的坚定,他一定会看到生活一点点的变化,甚至起飞。
那时的他,再见到正二和康子,也一定会坦然的微微一笑,毫无怨恨与责怪。
不知当二位在电视或者书籍中惊讶的看到北町或者其名字时,会作何感想?
则只有他们俩知道了。
关于这部电影想说的实在很多,所以忍不住还是写了。
会关注这部电影可以说全是因为敦子,去年一年也看到了各种夸赞,很是好奇敦子在戏里到底突破了多少,进步了多少。
这是我最想知道也最为关注的。
记得当时在2ch看到一个讨论串说关于康子这个角色,原本是原作中没有出现,是导演原创的一个角色,很多人认为是因为要故意排戏才安排了这样一个女主角出现。
沸沸扬扬的一个说法就是山下当时想找的人是由纪,而不是敦子。
只是后来这个角色被“抢”了。
看到这样的话不禁哑然失笑,不过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
实际上,在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康子这个角色如果真的要有,那么是适合敦子去演的,但是敦子并没有完全把这个角色演活,这是让人很遗憾的一点。
付出了很多努力这是真的,也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像她自己所说在AKB内就会想向大家撒娇,还是带了一些偶像气在角色里面,使得电影这个角色也受到了一丝偶像化的影响,康子身上的“普通人”的气息少了,而“神”的气息多了。
这和电影的本意是相违背的。
(我觉得我变成了敦黑= =+真的从想作为一个女优来发展的话,毕业这件事也许是正确的选择。
(第一次真的认为当然,看到这一幕和那一幕的时候作为脑残饭看到她被这样那样差点恨不得上去踢死森山。
但也从另一方面对比出森山的演技高明之处。
他把自己几乎是完全代入所要扮演的形象里去,完完全全的屌丝形象是深刻在心里了,我觉得我以后看他已经不能用看待正常人的眼神去看了…单说内容的话,是在日影中已经算是很好的构思了,一改无聊发困的状态,精神十足的看到最后,虽然不排除有喜欢的人在里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想让人迫切的想知道貫多最后的结局。
剧情上没有走偏,紧紧整个围绕着北町貫多进行展开,时间线和故事情节十分合理,穿插着现实生活和讽刺喜剧的元素在内,也开始更深的去体会想要表达的内容。
和日下部正二的关系变化是最主要的描述,也很值得琢磨。
结局对于我来说如果卡在挥手再见的那个地方应该是最好的吧。
(真的打心眼里想看原著
日本有一个文学传统,“私小说”,从太宰治以来,说自己生活的如何如何“丑陋”与“反常”,反而是在市场中可以大卖的一个噱头,获奖的一个由头;同样由此,在日本喜欢改编小说的惯例下,电影中也有这种自传私密的倾向。
当然也有反感的,比如村上春树就有些看不起这类小说,毕竟,虽然是现实主义的事情,但依靠的自己太近太近的后果,往往是反而对这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只有茫然痛苦,没有答案而已。
根据西村贤太的私小说《苦役列车》改编的电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主角是浑浑噩噩,牢骚满腹,性欲充沛,活着类似动物一般的情况;他拥有的是“发情”,在现实生活中,看过去,就是属于绝对没有任何向上改进可能的人物;过着没任何希望的工地装卸工的日子,一天接着一天,如此而已。
这就是一个日本19岁辍学生的故事,他觉得他的人生灰暗,现实是,他其实确实在阴暗的控制下,他唯一的爱好是看小说,他有了两个朋友吗,然后在自暴自弃下,以卑劣的形式,他又失去了他们的关怀。
这电影中,男主角看上去真没有一点“可爱之处”;嫖妓,去风俗店,借钱不还,租居没钱,还是一个最低级的搬运工,没前途没收入,真个是一个“衰人”,是一个人们平常意义上称之为:绝对的人生失败者的家伙。
——这其实用目前流行的话,这人有点“丧”;过着是狼狈不堪无希望改变的日子。
其实这个别样的苦涩荒诞的青春故事——看上去有点丧,有点悲惨的生活,真是作者的真实写照,但好在,作者依靠顽强写作,走出了这个个人悲惨的“粪坑”一般的境遇,而小说《苦役列车》则获得了芥川奖。
那是日本一个很有名的文学大奖,它给出的理由是《苦役列车》是“不顾一切拼命挣扎的文学”。
真是这样嘛?
《苦役列车》中描写的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许标志着“丧”成为一种公开的个人态度可能;类似的情况在中国电影中,只有路内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年巴比伦》中的青工路小路在工厂生涯中没有希望能够比拟;而且相似在于,这里面的两位主角最后都以成为“小说家”,来去对抗这一惨淡青春的无望。
——总之,这一发达资本主义下的歪歪倒倒中的青年的成长史;在人生道路上的磕磕碰碰,已经歪出了正常的青春“轨迹”,然后把自己的“伤口”扒出来,给人去看的意味是什么?
可以说,好比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中一语道破,好孩子“千篇一律”,坏孩子,有问题的孩子才是人人不同,各自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在坏孩子的青春日子里面,比起好孩子,他们的艰辛要多许多,在残酷的升学的阶梯上,《苦役列车》中的主角早已经失去了这方面的任何一点奢望。
——但每个人的青春总还得一步步自己走过去,这样的卑微的青春,很少能有自己的“个体表达的话语权”,而作为外在旁观者,对这类坏孩子的天空与世界,明显是带着有色眼镜去描绘,被弯曲、被丑化,被不理解。
但其实不同于升学路上一路顺风的好孩子,他们想改变生活,有所变化,确实是“拼了命的挣扎下的去生活”。
他们的隐秘于心底的理想主义,确实不甘现实,但要求付出的个人努力是巨大的。
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的这类孩子归于浑浑噩噩的生活;过完了青春,彻底的沉沦,于是他的这种无颜色的日子在之前是没有“话语权”被引起关注。
——问题在于哪里?
这一坏孩子的天空,其实更应该引起关注与理解,能让坏孩子去变成好孩子,靠的是什么?
——电影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不懈的个人去梦想和对于自我爱好的不懈努力。
比如《少年巴比伦》作者路内曾自嘲是当代作家学历最低的一位,只是中专毕业,目前是现代青年作家的领头者,《苦役列车》的作者更差,辍学在初中,这是不是要比谁更惨淡;路内的书里面就是一个青工的成长史;比起《苦役列车》的作者,纯洁无邪多了,那里面是一种苦涩的笑话的口吻叙述,《苦役列车》的生活则更是现实冷酷和猥琐的多; 正如《苦役列车》中的男主角回头描写不励志的状态,最后还是要回到被激励“范例”的存在可能;直白说,人于是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梦想主义”的激励,哪怕看上去这梦想只能是一个“奇迹”,《苦役列车》就是叙述奇迹的前因后果,告白的是人在卑微时候,总是需求“爱”与“友情”的支持,以及个人那一点微小的“希望”来过活。
当然好玩在于,这些个青年往往通过作家梦来实现个人的命运改变,比如《我的野蛮女友》,也是牵牛的作家梦得以实现来结束;但现实是残酷的,市场就这么大,哪里允许有那么多作家存在。
—— 所以,从另外一方面讲,我们给予这些青年能改变命运的机遇太少了。
中国有庞大的“打工群体”,在一旦升学的阶梯道路的无望下,什么能被青春拥有,能让他们依旧有改变的希望。
这种状况不能完全靠“叙述悲惨”的作家梦来独力支撑。
当下青春电影很多,但大部分时候,是讲所谓校园生活的,但这样“另类”的“丧”存在,也是一个很“刺激”的现实;在怎么“惨”和“丧”的挣扎背后,总应该是还得有那么一点点希望的存在才行。
个人自己奋斗是一方面,潘多拉的最后一个魔盒放出来的东西,如何能真正有所帮助,我们也许应该做些什么,才能让每个人的青春能归于有某种希望的可能。
看片前了解的信息:这是一部私小说改编的电影,原小说获得了一个大奖。
在此基础上,大概了解了一下什么是私小说。
简单来说就是取材于作者本身经历背景和经验创造的小说。
(原著作者西村贤太也是中学辍学,有过犯罪前科,30多岁开始写小说)即使如此,在看片的过程中,大部分时候还是处于无语和抵触的心里。
因为男主角太让人讨厌了,这描述的都是怎样操蛋的人生啊。
举个例子,就好比你非常喜欢吃甜食,尤其是蛋糕,简直爱到不行。
现在有一个有名的蛋糕师傅给你亲在做蛋糕吃。
当你感到无比幸福的时候,却拿出来一坨大便形状的蛋糕,就连颜色细节都极其相像。
唯一庆幸的就是这个蛋糕的味道还是极好极好的。
看这部片片子就好像那时“眼泪止不住流淌的吃完了一坨大便样的美味蛋糕”从一开始,导演就没打算把男主角给掰正过来(只是试着还原一个人的生活)。
像其他大部分电视电影那样,甭管前面男主多让人恶心,至少也会来点励志的情节,翻身一把,在最后透露那么一点光明和希望,让观众看的舒服点。
森山未来饰演的男主角真是本色出演,活脱脱的loser形象,无赖撒谎拖欠房租4个月,临走还要往人家出租屋里拉屎。
爱嫉妒,乱说话,不考虑他人感受,喝多了耍流氓,矛盾,情绪不稳定……而在此基础上,主角那份善良的本性简直被反衬的耀眼,让人多多少少能够原谅。
爱唱歌的配角大叔(自从看过《我们都是超能力者》里TENGA大叔的本色出演,他演的其他角色,我都很难再直视了,总是莫名的想笑)算是小插曲,最后的上电视也多少让影片的基调不那么让人郁闷,好歹励志了一把。
结尾的沙滩坠落是亮点,让人恍恍惚惚,和前面那段清晨的裸奔相呼应,一下子把影片的逼格提高了。
总的来说,即使不那么愉快,也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还算有趣的故事。
以前看森山未来可不顺眼了这下演屌丝马上好感度上去。完全描述出了屌丝の泪,555555555。看到阿酱略怀念啊。
前半段的铺垫过于冗长而且失效,结尾的反抗和裸奔尤其是从天而降是亮点。内容还是很表面,不过主人公的人物拍摄的很准 。
桃花期和苦役列车感觉真是他本色出演。。原来前田敦子这么难看的啊
想看原作,快点引进,你看台湾都出过了
生活其实就像一趟承载了苦涩的列车,即便不知道它将驶向何方,终究也会按着命运的轨迹不断前行。结尾森山未来落寞的背影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孙悟空,他拖着躯体的死相就像一只他人眼中的狗,眼神里闪烁出的无畏让人望而却步,好在最后还有个窝可以让他退,那愤然执起的笔也充满了希望。
看得心塞………
观霓虹近十几年从「太阳族电影」衍生出来的这一类型丧逼男女的片子(当然这是在近代日本文学作品和漫画影响下出现的):毕业即失业的、原生家庭破裂的、陷入虚无主义的...这一类型必定出现的情节元素:小人物、性爱、暴力。近些年像《Go!大暴走》、《庸才》、《百元之恋》、《错乱的一代》、《啊 荒野》...《吉娃娃》、《败犬》等,在《啊荒野》这其实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了,后面的《败犬》想复制前者但似乎已经不太能打动起观众的内心,而看向未来类似三宅唱这样的《你的鸟儿会唱歌》的类型将会是一个新起点。
看完这部电影 我忽然有种不想做吊死的觉悟
男主演技了得 高良健吾也不差 不管怎么样也都是帅啊~ 稍微觉得旁白有点出戏 原声很好听 碰到倾心的女孩子时的清澈弦声最美妙 虽然最后一场戏有点突兀 但也算是清楚明了 另外用光和画面的比例设计都很喜欢
传达令人恶心的猥琐方面,这片子赢了。。导演也相信人都是相由心生吧,总是是恶心到了
不太好下米
这什么鬼结尾!!!扣两颗星!!!
1.一个人的情商高低跟爱不爱阅读一点关系也没有;2.不要成为主角这样的人,主角演得还不错;3.人生路上,当你一无是处的时候,友情是最不牢固的;4.结尾第一反应是在写遗书,怎么也不相信会突然光明起来,我可能也在朝着男主的生活走去吧。
森山未来先生的脸就透着一股猥琐色狼的劲儿,为什么能进十佳我不太能理解
忍耐了一个半小时后,以为结尾处有惊奇,结果仍是一副不死不活的调调。套用不知是哪部烂电影的海报语:“残酷青春,黑暗无边。”不过一切都是至贱小青年自找的,与王朔早期小说里的人一个德性,在反省水平上甚至不如远甚。
真是太心酸
真是搬砖的设定啊。作为变态,还是很理解变态的。
看的有些不舒服。森山未来长得太猥琐了,演活了这个有着低级趣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苦逼屌丝。最后那结尾算是励志吧,好像在说:就算你一无所有,亲人不在人世,朋友弃你而去,连爱情都对你绕道而行,可你的梦想不会熄灭。
最后的结尾戏,是一个相当明亮的高潮,裸身奔跑,怀着美好的想象,再直堕入自己的住处,又一次被催房租的过程中,以一个背影做尾。我很喜欢这部原地踏步的电影,山下敦弘的《不求上进的玉子》同样也是一部原地踏步的电影,那是百无聊赖的自问,今天我的不是我也不想做谁,但这不电影则是每天的我都是我就要做自己,北町贯多就像乘坐在一驾列车上,感受到身边的人都急速的发生着变化,而自己一次又一次卑微又龌龊,同时无法抑制的被无能之怒支配着自己的人生,它是许多人的人生样态。
沃靠!森山未来演的真颠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