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

狙击手,最冷的枪,Snipers

主演:陈永胜,章宇,张译,刘奕铁,黄炎,王梓屹,陈铭杨,王乃训,程泓鑫,赵琥成,李汶聪,林博洋,王佑名,代文博,李鲲,曹操,柯国庆,钱焜,暗真,柯南·何裴,李凯文,勃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22

《狙击手》剧照

狙击手 剧照 NO.1狙击手 剧照 NO.2狙击手 剧照 NO.3狙击手 剧照 NO.4狙击手 剧照 NO.5狙击手 剧照 NO.6狙击手 剧照 NO.13狙击手 剧照 NO.14狙击手 剧照 NO.15狙击手 剧照 NO.16狙击手 剧照 NO.17狙击手 剧照 NO.18狙击手 剧照 NO.19狙击手 剧照 NO.20

《狙击手》剧情介绍

狙击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52年冬至1953年初,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僵持阶段。交战双方开始了低密度的狙击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冷枪冷炮运动”。志愿军一方,班长刘文武(章宇 饰)带领的狙击五班本领过硬,枪法绝神,战功赫赫的同时,也成为了美军忌惮憎恶的红色杀神。为了打击狙击五班的“嚣张气焰”,美军司令部调来了约翰(曹操 Jonathan Kos-Read 饰)率领的狙击小队试图捉住章宇。而自视甚高的约翰仰仗着高超的枪击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设计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诱捕计划。他将负伤的侦察兵亮亮(刘奕铁 饰)作为诱饵,吸引狙击五班来到了他精心布置的陷阱中央。 寒冷肃杀的战场上,一场静默的较量即将展开……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男狐聊斋再见十八班尸体派对飞黄腾达第三季星期三第一季优步危机火星特快孤狼武林外传叛徒拉米第二季30枚银币第二季他人之子如何在网上卖迷幻药第四季黑蝇小市民系列第二季溏心风暴美杜莎毒液亲子鉴定师手记逐爱天堂印度往事变鬼3.2终极一班2木木川疫群危险境地保姆与保安一年十二个男人中国蓝盔成人世界

《狙击手》长篇影评

 1 ) 观感

1.开头那女记者双眼皮割的太明显了,看着出戏。

非得找个割双眼皮的吗?

1.2美军不是2货了,好评2.张导能不能别用这么多子弹时间?

都啥年代了,这种lan大街的5毛特效就别用了,看着油腻3.渲染配乐过多,影响情绪“现实感”,没必要4.让小胖唱歌不错5.在敌方专业占优情况下仍去拖尸体,不合理。

6.旁白多余,生把观众拽出剧情。

7.刚死了好几个战友,还笑的出来。

还乐着要戴手套,扯淡(知道剧情有紧有驰,但这不真实啊)8.没瞄准镜,小角度,一枪,对方戴头盔,还能都打中眉心…只能说,真准(jia)…9.别总上配乐了,烦不烦?!

配乐水平不行就别用10.侄死,为渲染主题,小兵说没装备。

连的上吗?

普通人是这种脑回路吗?

剧本咋写的,张导看不出来是因为习惯了?

11.美国兵喝咖啡,要把缸举出战壕喝?

还是喝啤酒喝法,灌脖喝咖啡?

12.望远镜倍数忽大忽小(排除位置关系)…搞笑13.班长总露个头用望远镜看,美国兵非常配合的一枪也没打14.中美双方都非常硬气的不叫支援,选择对狙15.班长过去换人,对美军会讲信用这信任感是哪来的?

16.加的旁白,是认为观众是白痴,怕我们看不明白17.美国兵人人都会开坦克18.就两人开坦克过去,编剧真是大聪明19.美国兵看出假死,还得做个表情,留足小伙翻身举枪喵准射击的时间20.美兵然后想出可以不当靶子,从坦克下面出啊21.老天爷给狙击小伙在一整片光秃秃雪地里留下一块合适大小的石头藏身…(道具组搬过来应该费了不少事)22.我军小伙竟然有手榴弹?!

呃…23.美军王牌狙击手智商随影片时间下滑,结尾时已经余额不足24.结尾一连的人都来了…恩,正常…但说人都抬回去了…NM?!

24.片尾字幕仿老电影,一群士兵围着一女的画面,关键那女的坐中间也不张口唱歌(配乐是韩红在唱),带着莫名其妙的微笑…是NM鬼片吗?!!

这女的不是开头那女记者吗?!

和开头呼应上了!!!

…………-_-PS看开头时,觉得恩…可以…应该不错吧有点期待;然后看到一半就…

 2 ) 跪求张艺谋退出电影届

跪求张艺谋退出我的妈呀他这几年拍过能看的电影?我服了受不了了我杜止于实名请求张艺谋远离银河系作为导演实在太烂了就想让我哭我哭了。

电影院太热了 我委屈睡觉都睡不安心很难受很难受非常难受我的妈妈呀《长城》 真牛 我IMAX看的 半夜起来吐了三回还《对狙》中国人能不能不骗中国人钱中国人团结起来

 3 ) 本来不想说!(因为和这些“国内电影人”生气,觉得不值)

首先,作为豆瓣的忠粉,确是第一次写影评。

不是不想写,是因为这里面高手太多,人家点评的确实好,我当好看官就可以了。

看过数不清的片子(当年大家都在看DVD时,我就花了近万元的钱买碟,当然,碟片里面正版的极少),但是,看过国内的电影不足30部(只含内地电影),不是不想看,是看了就失望。

这次的发声,实在是我忍无可忍!

当年陪媳妇看《悬崖之上》,我就心里气得直骂娘!

怒其(国内大导)不争!

这部《狙击手》也是在网上看的,同样,看了开头20分钟就又开始失望了。

我就想:都2022年了,国内的这些所谓的“大编剧”、“大导”、“制片人”、“CG”、“后期制作”等等,你们拍出这样的电影不脸红么?

能对得起哪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牺牲的英雄和英勇的官兵么?

槽点多多、bug多多,我懒得去一个个去说(有人非要说这片子拍的不错,那我也尊重你的观感)。

这片子特么拍的都不如八十年代的国产电影《高山下的花环》。

重点:1,如果老谋子之流占据和还赖在中国电影导演头几位,那这种失败的电影悲哀还会延续,我们永远拍不出哪些数不清的米国战争大片,都不如韩国、土耳其的战争电影。

2,能不能拍出好片子,不完全取决于“审查制度”,水平就是不行,不要总给自己找理由。

3,网上一些对本片的好评,要么就是水军,要么就是你外国电影看的太少了,再不就是和25岁之前的我一样——就这个欣赏水品。

4,这个电影的拍摄制作水平只值6.8分,(这评分和爱不爱国什么的无关,不要上纲上线。

真要是那么爱国就不会把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样)

 4 ) 《狙击手》全网就我一个差评?

没看之前,我也曾充满期待,毕竟是国师作品啊。

买票之时,我也曾为排片不平,排得也太少了。

但是真等我看到《狙击手》时,却是难掩的失望。

缓慢糟糕的节奏,采访片段与战斗主体内容的脱节,想看班长笑一下的包袱被无情遗忘。

(这里不是说他没有笑,而是包袱没抖出来。

这个笑的渲染和开头所花费的笔墨完全不对称。

大永想看到的笑,很大一部分就是班长平时太严厉,他们总被教训的缘故,所以根据剧情发展,如果是在班长遇险命悬一刻的时候,大永神奇地救下班长,班长发现大永已经成长的超乎自己想象了,对他满意的笑笑,我觉得这才是大永期待的笑。

实际行动的效果肯定要比班长评价他霸道的话更直接。

然后因为这个肯定的笑,大永后续的神勇发挥才说得过去,班长也会放心将剩下的局面交给大永来收拾。

现在的笑更多的是班长要出去赴死了,不全是满意的笑,更多的是惨然的笑 。

)说是根据真实原型改编却各种无厘头的安排,说是冷枪,却明摆着对狙。

电影对冷枪冷炮运动的诠释太过差劲,并没有把握住精髓。

冷枪冷炮就是最小牺牲换取最大战果,本片可好,可直接拍成拯救侦察兵亮亮了,任务很重要,情报更重要,但不是狙击手该干的活儿!

更难展示出冷枪的冷峻与风采!

章宇演的刘文武和最后活下来的大永,原型是张桃芳或者邹习祥吧?

要知道张老可是高寿77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37高地,张桃芳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54年),张桃芳报名参加了志愿军战斗机飞行员,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成功入选,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

” 邹习祥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阵地上,他用206发子弹击毙203个敌军,在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那条狭长起伏的山岭阵地上,演绎出中国狙击史中最精彩的神话。

据记载,在整个一三五团驻守的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邹习祥与他的战友们共计冷枪歼敌3558人,因此,美国军事史上称上甘岭537.7高地北山为“狙击兵岭”。

——百度百科我想看到的狙击手,是真实的神话,是消灭了众多对手全身而退的战斗英雄,不是扛着炸药包冲向敌人同归于尽的班长,如果突出英勇牺牲,那隔壁的《长津湖之水门桥》比你可壮烈多了,如果说催人泪下,那口碑不佳的《金刚川》里人桥也是让人过目难忘。

再说说《狙击手》的硬伤。

刘文武在对方眼里最大的价值就是被消灭获得荣誉,怎么抓他的活口成了美军的第一要务?

好,假设你说对方有充足的理由不直接杀他,那么他和战友重叠站位躲子弹就纯属来搞笑了吧!

假如美军背信弃义,只需一枪就可以直接消灭两人!

再说说葫芦娃救爷爷式的救人行动,任何看过狙击片的都知道这就叫白给,就算亮亮非常重要,在弄清楚对面形式的情况下,这种战斗行为在战术上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真的非常重要,那只派一个班去,连长就是最大的失职。

再说说美军的王牌狙击手,突然就开起了坦克,这真的是强行给对方降智。

对方知道在坦克下作假,却只在假靶不远的地方埋伏。

美军炮兵来晚了,被骂得狗血淋头,连长等人死光了带着人才赶来,还玩了把催泪,怎么不检讨一下自己支援晚了?

说个笑话,《狙击手》我的豆瓣关注评分比《兵临城下》都高,哈哈哈哈哈。

(我关注的影评人较多,他们对其他电影的评分常年低于豆瓣评分1分左右,现在却这样。

)所以,最后我来解释下,为什么《狙击手》不能叫《最冷的枪》?

因为这是纯对狙,一点都不冷。

这么庸俗的狙击场面,只能叫《狙击手》。

最冷的枪?

它不是啊!

为什么《狙击手》之前一而再地撤档呢?

技术原因?

明白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我说完了,并且准备好挨骂了!

————————————————————2022.3.31有很多人赞我,也有很多人骂我,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黑谁也不是为了喷谁,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这只是我2月2日凌晨,对于春节档最佳口碑电影的个人反馈,出于对本片高期待结果盛名难副和本片舆论环境难容差评的愤怒,我拿出自己理由组成的长评,你完全可以认为它立不住脚。

但我认为这种在不违法违纪的前提下发表的评论,不应该与一些高层面的大帽子绑定,而且本人也不是什么大V,人微言轻,帖子讨论激烈更是证明大家的观点存在分歧。

大家可以尽情在不违法违规的情况下发表个人看法,我很乐意看到每个人的观点,因为这一定是不同的声音组成的。

当然,太难听太直接的骂我我可能会还回去或者拉黑,网络不是你无成本施加语言暴力的地方,最起码我不接受!

不是为了黑国师,只是这部远逊我的预期。

 5 ) 关于《狙击手》:超越战争本身的战争的意义

我很少看战争片,因为对流血和炮火镜头实在是太过不耐受,上一次是《红海行动》,捂着眼睛在缝儿里看完之后还是生理不适。

这次朋友倾情推荐,我战战兢兢走进了电影院。

还不错。

可能这个评价有点轻飘飘,但确实是最直观的感受。

它是不太一样的,放弃了战争片惯常的宏大叙事,终于开始尝试去讲偌大战争中“人”的小故事。

比较喜欢的主要有三方面吧,敌人形象的建构和敌我关系,不言表的情感流露和舒适的叙事节奏。

对敌人形象的塑造没有刻意矮化,尤其是片子的前半部分,能从美国兵的“聪明的男孩”感叹中感知到一种由立场释放出的无奈,对峙是命令,双方都有自己的使命,这种关系的塑造是令人舒适的。

关于情感流露,讲一个最喜欢的片段吧,五班的战士们趴在战壕里为了叫醒亮亮唱起了战歌,唱着唱着就哽咽了,冰天雪地,声音渐渐弱了,又会重新提一股劲儿再雄起,那一刻我听到了电影院的抽泣声起伏。

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了战争片的直白表达,把爱国的口号喊得响彻天地,配合宏大的战争场面,把观众都浸泡在足量的情绪中,也有感染力,但太过突兀。

像《狙击手》这样的,冰天雪地的歌声,冲锋前被带上的手套,自然而然流露出的情绪最为动人。

叙事是一大特色,大永作为讲述人,使得这个故事一开头就让人猜到了结局,没有悬念,反而让观众把注意力都放置在过程中了。

把小故事放大再放大,把片子中出现的每个人都塑造成“人”,让它慢慢慢慢展开,足够细腻也足够残忍。

炮火镜头不多,但这种节奏把每个人的牺牲一步一步摆在你眼前,反而八战争的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

缺点也很明显,这个节奏在后半部分略有失衡,从美国兵设计朝鲜小孩开起坦克之后,大永宛若开了金手指,顺利接到情报,指哪儿打哪儿,和美国兵的自大对比过于明显,破坏了一开始营造的那种更为合理的战争氛围。

整个战争的布置“巧合”过多,朝鲜小孩的出现,亮亮身上此前一直不确定的情报,以及后续出现在坦克中的小孩,都让这个小范围战争的发生有了一个合理化的解释。

但这太过“幸运”了,以至于你很难去问“如果”,如果没有情报,如果亮亮没能传递出去,如果大永的枪法没有进步神速,那么……最后的升华比较难受,我一直觉得,一个故事的使命就是故事,情感体察要留给观众/读者,被念出来的中心思想宛若语文阅读理解题给了答案,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艺术效果。

总之还是值得一看,对敌人人性的肯定、战士精神的具象化传达和将朝鲜小孩塑造成“善良”出现在同一部片子,确实能让人体会到,战争之上的和平更深远的意义。

 6 ) 这只是一出,挂张艺谋和各大碗幕后的电影,演员表演不错,但制作的细节三流

1)采访时木屋里的灯光是典型现代光源,看眼神光都几乎能看出打光角度了,稳的有种〈武林外传〉的感觉 。

2)同理,木屋里做了一个变焦大头特写,Signature Zoom 65-300推的吗?

3)5班出雪景,居然来了个航拍,还不止一次,好现代的手法啊 。

4)抗美援朝的急救箱居然那么新,你咋不直接背个LV上去。

5)咱们的衣服边角比美军还要新,美指干的漂亮!

6)小孩子的出现和打针就不说了,都是瞎扯不合逻辑的,编剧小孩肯定给家人没少打 。

7)那个年代的老外中文居然那么好好,HSK大约2级左右了吧 。

8)美军的子弹那么长,但打不穿钢板是钢板厚,我们这边的步枪居然能穿头盔 。

9)前面10妙才炸完炮,柱远突然又跑回来了,还来了段旁白,这算什么个Brake down手法?

10)坦克出来,居然刚好履带踏上手雷刚好打中,接下来是要手撕坦克的剧情吗?

11)果然是手撕坦克了!

———————————————————来自96分钟里边看边写的观感,张大小姐加油,洗评论骗票房之余可别丢了你爸的脸

 7 )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认识一个班

“冷枪冷炮打活靶”,引用百度百科定义:是1952年到1953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进入到阵地战阶段,我志愿军使用的战术。

冷炮主要是袭击500-3000米的目标。

冷枪主要狙击500-1000米的目标。

侦察兵穿梭于双方阵地之间偷袭,为冷炮侦查目标或通过地雷搬家方式将联军阵地前的地雷起出返埋到联军后方的交通线上。

电影《狙击手》所讲述的就是冷枪五班狙击手的故事。

电影原名《最冷的枪》也是呼应“冷枪”这个概念。

按照以往的观影经验,战争电影往往习惯于全景式展示战争的规模,强度,而这一次张艺谋一反常态,把焦点对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个五班。

五班的战士并非以往战争电影中的脸谱化设计,而是将每一个人都塑造得血肉丰满:见了太多战士牺牲而几乎从来不笑的班长刘文武,心心念念要给儿子取一个好名字的胖墩,身受重伤却仍旧心系情报的情报员亮亮,“爱哭”的大永。

其中胖墩最后高喊出给儿子取名“铁板”,令人动容。

更难能可贵的是,《狙击手》没有刻意贬低对手,着力塑造了美军狙击小队胆大心黑的指挥官,使双方对抗真正成为战士之间的对抗,而非笼统的战场的对抗。

《狙击手》更多笔墨展示的是“战士”,而不仅仅是“战场”。

通过深挖人物细节,来以点带面地还原战场的真实与残酷。

正是因为有了鲜活的人物,所以整部电影的代入感尤其值得一提:观众一路跟随五班的战士,前去搭救被美军小队早有预谋放置在战场的情报员亮亮。

美军精英狙击小队的目的是,引出被美方称为“中国死神”的神枪手刘文武,也就是五班的班长,活捉刘文武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双方狭路相逢,但又差距悬殊,美军早就设下埋伏,利用受重伤的情报员亮亮,引诱五班搭救,从而重创这些令他们头疼的狙击手们。

于是,一场密集且激烈的阵地战就此形成。

五班如何在重重劣势之下搭救亮亮这根弦始终绷紧,加上节奏凌厉的剪辑,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也跟随着五班的战士们屏息以待。

可以说,高密度的情节推进更加考验导演对于电影本体的把控能力。

使用出色的声光影来还原残酷战场上的一个点,由这个精彩的点,带出整个面,一个五班尚且有这么多无名英雄,为了家国奋勇而战,最终热血洒异国,更可以想见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多少个五班,多少个亮亮,多少个大永和刘文武。

所谓“窥一斑而见全豹”,我想,这也是《狙击手》最想要传递的主题。

因为聚焦,所以战场中的细节直接拉满,张艺谋对战争细节的把控,尤其见功力。

电影中的雪是真雪,花絮中张艺谋也强调“等不到真雪就不拍”,只有真正还原战场的冰冷和残酷,才能先让演员快速入戏,进而通过荧幕带领观众进入战场之中。

电影除了是造梦的艺术,也是身临其境的艺术,观众正是通过电影穿越古今,感受历史。

而要做到这种“身临其境”,就需要考究的细节,无论是真雪,枪械,五班狙击手的战术,电影里都做到了细致的还原。

在大导演和大制作的加持下,主旋律的电影也越来越好看了,作者性和艺术性能做到很好的融合,实属不易。

战争是极端残酷的,狙击手之间的战争就更加残酷,上一秒还跟你交谈的战友,下一秒就阴阳两隔,你甚至没有时间悲伤,牺牲总在发生。

《狙击手》也在表达这一点,不仅仅是我方志愿军,同样的,敌方美军也一样在遭遇这种痛苦。

所谓战争中的人文精神,其实就来自于此。

我总觉得,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战争片并非“爽片”,不是那种可以吃着爆米花当成娱乐来观看的,炮火连天的大场面其实只是战争电影的表象,是背景,我们其实要关注的,是战争中的每一个珍贵的个体,每一个牺牲的战士,每一条鲜活的生命。

战争其实是由生命组成的,而不是由枪炮组成的。

战争电影的核心正是“反战”,是对牺牲先辈的真诚纪念,使我们铭记,而非鼓动。

每一条生命都是珍贵的,每一次牺牲都是令人悲伤的。

看到五班的战士战至最后一人,在被他们的牺牲精神震撼的同时,也让人厌恶战争。

战争是反人类的,从这个角度《狙击手》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反战电影,给人以战争残酷震撼之外,教人格外珍惜和平。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还有无数牺牲的无名英雄,他们应该被历史所铭记,电影《狙击手》对个体的尊重,对个体的关注和纪念令人感动,可以说《狙击手》是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每一个无名英雄著书立传。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不能忘怀的一场战争,当下的观众或多或少都了解这场战争,但未必每一个观众都能深入到这场战争的细部和肌理中,但要真正做到感同身受,还是需要将战场放大,放大到可以看清一个班,可以看清楚冰天雪地里每一个志愿军战士的脸,可以看到他们眼睛里因为战友牺牲而流下的泪。

他们每一个人都那么年轻,年轻到你甚至可以称呼他还是一个孩子,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那么热烈,那么无畏,拥有随时赴死的勇气。

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狙击手》这部电影所带给当下观众的,就是这样的细部和肌理,带领我们在和平年代通过电影穿越到抗美援朝的战场中,认识一个五班,认识五班里的每一个人。

 8 ) 在这样就要拍成抗美神剧了

总结一下:1、讨厌电影阻击手,长津湖和水门桥原因,看不出任何战术安排,猛打猛冲,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感觉。

2、内行看门道,接触的美军没有那么蠢。

尤其诟病吴京最后炸桥的那一段。

3、片名的错误,在对越南反击战之前我军是没有“狙击手”这个称谓的,只有“特等手”。

4、虽然细节还有待推敲。

但是,那个是军事专业范畴,普通人不易看懂。

这片子,基本合格。

美军狙击手的狡诈,武器的精良。

才能衬托出我军“特等射手”们,在装备全面落后的情况下,拥有何等的勇气和智慧!

才能在整个“冷枪”战斗中,打得美军不敢露头!

5、最后击毙美军“王牌狙击手”的战斗,细节还可以更好,专业处理得有点草率。

但是,瑕不掩瑜,这部“狙击手”在专业军人眼中,碾压“长”和“水”。

我可以接受美军的大意,但绝对不是蠢。

如果美国人是“蠢”输了战争,那我们的战士……是什么?

这种片子以后少拍,要不又要成抗美神剧了。

 9 ) 我热你魂,7.7分,我以为有好嚼诶

进来看一小段,工业水准拉胯到我看着非常尴尬。

第一个子弹慢镜头我就不说那特效简直是动画片一样。

咱就说第一次狙击车队,最后幸存的鬼子起来机关枪一通扫,居然扫出来个A10一样的弹幕!

子弹射速快我就忍了,可为什么还是一片一片的弹痕啊!

你不说他是一把机关枪打出来的,我还以为天使战斗机俯冲扫射来了呢,跟有十把枪一起扫一样!

再来个战术翻滚完美躲掉,就离谱。

再说后来面,顶尖狙击班,遇到同样顶级的 敌人精英狙击班,在己方已被干掉两个还是三个队友的时候,还能开一句玩笑:你就是想你婆娘咯,然后那个人居然还嘿嘿嘿。

嘿NM啊嘿,前面你们死队友的时候你们可哭的带劲,那特么前后脚的事儿,你咋还嘿嘿嘿上了?

一个精英狙击班长,离谱到让队友绑跟绳子举块铁板,大哥要不花点钱请个好道具组从新弄个道具,那特么一看就是铁皮,什么铁板,那特么怕是狙击枪打穿分分钟吧,好,咱不论那个武器能不能打穿这回事,各位大哥,那个铁皮真的看起来像那种背着扛不住的样子吗?

我感觉风吹一哈都要打闪闪!

好,咱就不论这些,咱就说为什么一个精英狙击班,为什么,凭什么,怎么敢!

在双方僵持的情况下,套个索子让队友抗个铁皮,然后下去捡尸体的,讲个笑话(我双手抱你,就要放下砖,我放下砖,就不能让你过好日子)。

所以就算你下去了,你准备怎么样来把尸体和铁板带上来??

你不会是。。。

觉得反正剧情是带不上来,就不去编合理性了吧?

我说一个身经百战被誉为死神的班长是怎么想出来这个招的?

然后还有那个班长,不打的时候冷冷静静加上方言搞的跟NM好专业一样,一死队友痛哭流涕还停下来拍几分钟生离死别的感人镜头,一开始也是还能在对方同为精英部队的情况下,就那样翻滚下战壕,就,,行,牛逼。

我说哥哥,你们双方正架着枪呢。

你吃鸡跟人互卡位置你得不得切换出切看个电影,感动一哈嘛?

我热你魂了,豆瓣现在这么拉了?

这特么看了开头就尬出三室一厅的影视作品是怎么搞到7.7的?

目前才看40多分钟,实在是吐槽不下去了,继续看,看完了再来改,或者也可能我看不下去就算了。

9

 10 ) 今年值得推荐的黑马电影

今年春节档的黑马电影莫过于他了我觉得。

近些年抗战片不少,这部绝对排得上名次,导演,演员全都在线,张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真的是很精彩很棒的一部国产战争片。

春节档开年的黑马电影绝对非他莫属。

太优秀的电影配太优秀的导演,张译的演技简直绝了,你永远可以相信他。

有他的电影绝对不会辜负我们。

CGS中国巨幕太棒了最冷的枪配上最热的血,简直绝了。

明知前路是死还是上的精神,太令人感动。

五班精神永不倒。

值得推广的佳片

《狙击手》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