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篮球迷,平时只是喜欢看看NBA比赛,注意到姚明是从他在NBA混出头以后,一直弄不明白这个看起来傻傻的中国大个儿怎么会在老美的地盘混的如此受欢迎?
中国同胞自不用说,可是连挑剔自大的美国人也喜欢得不得了,老姚到底有啥魔力呢?
看完这片我大概明白了。
老姚的性格可真不错,憨憨厚厚的像头大笨熊却又带点蔫坏。
我觉得他的性格完全体现出传统中国人的良好品德善良,谦虚,宽容,机智,努力。
另外他竟然能表现出那么好的西方式幽默感,这是让我没想到的,无疑这一点给他增加了不少的魅力。
老姚很随和,谈吐谦虚低调,又带有中国人特有的机智。
具体的例子我想不起来了,片子里你看他说话的时候会发现很多。
没想到的是他要承担那么大的压力。
不单单要在全世界篮球水平最高的地方打好球-其实打不好也不能怎么样,但是作为一个被给予厚望的中国球员就不同了。
缺乏自信的广大中国人民总是希望我国的健儿都能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不同于那种纯粹的对胜利和国家荣誉的渴望--好像总是想证明点什么似的,似乎这样就能在世界人民面前找到一种自尊感和满足感。
于是可怜的老姚残酷地被推上台,仿佛一只刚会走路的小猴被扔到马戏团的钢丝上。
台下无数双眼睛盯着你,都满带期盼,你要怎么秀?
但是姚明通过他自己的努力,他做到了。
欢送会,母校发言,希望你心系祖国,祖国培养了你。
(不需要道德绑架,但同时心怀感激也是需要的)没想到刚到美国这么多人欢迎他,22岁的他一下子夹在了两个期望之间,中国和休斯敦。
姚明知道评论家巴克利的打赌(如果姚明得了19分他就亲姚明的屁股)其实并不想伤害自己,只是想引起话题,带起争论(这和善的想法或者是节目组的想法,但姚明代表国人的形象同时也是需要亲善,这压力很大)李玟在火箭队新赛季的第一个主场还是第一场比赛唱歌,姚明的初次亮相。
姚明想要的可能只是自己职业生涯的一次提升,而且即使他父母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只想儿子考大学没想篮球还是成为了职业,更没想到儿子的职业背负了更多期盼与压力,那时中国需要输出给世界太多才能获得认可与支持,所以每当国人在各自的国际舞台出名,国内竞相报道,引发国人寄予其中更大的厚望。
姚明,就像亲善大使,给了美国人看待中国的一面窗户。
在中国打球更注重团队合作,在NBA则更注重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
虽然这部纪录片是04年拍的,开启了nba在中国的市场,同时姚明的形象也影响了篮球在中国的遍地开花,而姚明本身的篮球生涯足够辉煌,只是国人原以为能更高,高不可攀的高,就跟刘翔一样,现在再看,包容与理性,他们,都是背负了国人更多的东西,既需要延续自己对于职业,对于梦想的更进一步,又需要实现国人的殷切期盼,两相的确不好权衡,在个人与国家,现在看来,舆论更宽容,但对个人更苛刻,因为对国家,人们不需要仅仅单一输出,而是多元的了。
我看过不止一次的剪辑片段,今天终于把《姚明年》看完了,那一年大姚承受的目光,也是另一年武磊所承受的,篮球、足球的最高舞台,也是我们总是看不到中国人的地方。
大姚聪明幽默努力勤奋,同时,登陆美国之后,有他的翻译科林,有他的父母,有关心他的队友、教练、球队,有许多喜欢他的人,并且我看到纪录片里他身边的这些人都有为他考虑、有站在他的角度,这真的太棒了。
他的首秀糟糕透顶,跌跌撞撞,但他的成长非常显著,同样也全面,就这样我们的主席一路走过来,成了NBA的姚,成了主席,他更像一座山,却成了中美之间的一座桥。
大姚和磊哥,在某种程度上是同样的人,但不同之处又太多太多。
什么是好看的外文纪录片,就是你会目不转睛,想抓住屏幕的一切,想理解美国人的想法。
今年,我买了篮球鞋,买了篮球,开始看篮球视频,我喜欢足球,但是我也想打篮球了。
当我更加认识大姚的故事,我更爱他了。
在姚明身上你会看到中国人的诸多品质:聪明、勤奋、谦虚、要强。。。
但是有的时候一个人要为民族承载太多,也许真的是不公平的呢。。。
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看姚明比赛了。。。
姚明登陆NBA的第一个赛季真的比大部分体育励志题材的影片还要精彩。
看到姚明在对阵湖人的时候打出感觉,让巴克利亲了驴屁股,第一次姚鲨对决的时候送给沙克的几个大火锅,真是感动啊。
现在看着姚明作为解说嘉宾,解说比赛风趣幽默,对比赛的战术分析深入浅出,一针见血,真是觉得他过早结束运动生涯是在是太可惜了,要是真的能夺得一次冠军,那么姚明这部电影,绝对是最精彩的
后鲨时代首席中锋,1.5h看完传奇的半生,36分开始蜕变巨燃,让巴克利亲驴屁股的人,让鲨鱼一战后从此成为第一姚吹的人,天赋、努力、环境缺一不可。
至今篮球对亚裔还是很不友好的,比林书豪幸运多的是外籍状元的顶级资源和巨大身体天赋;比易建联幸运多是友好的队友和环境,还有同是rookie的翻译科林,弗大哥真不错,多年后姚也没忘他的恩情。
除了篮球,姚的发言和公众形象显示出他的高情商,也促进了中美文化交流(今zzj委员Tiger杨&克林顿总统语)。
很燃!
连盖三次火锅给鲨鱼真是太酷,最后我想说,承担著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还有状元秀的压力),希望大家都能更快乐一些吧。
乔丹说,You don't want to feel like you're burdened to do something.
姚明,一个22岁还什么不懂得大男孩。
却要远赴大洋彼岸,离开家乡,离开熟悉的一切。
为了篮球,为了他的梦想在异国他乡打拼。
他不仅仅是他,他是中国人,他是来到美国第一个打篮球的中国人,年轻的他背负了整个国人希望的重担,他要做一架连接中西的桥梁,他要为国争光,他不能让太多的人失望。
难以想象22岁的他是如何接受了这一切,如何在盛望与盛名之下创造了属于姚明他自己的辉煌。
这是属于他成长的印记,这是这个随和羞涩的22岁男孩走过不平凡的虽然艰辛难熬却是无与伦比的美丽的化茧为蝶的过程。
这不仅仅是姚明年,更是中国年。
有多少人为了这个幽默可爱的大男孩倾心。
中国人、美国人、墨西哥人太多的人为他疯狂。
耳边那首无限循环“姚明姚明姚明”的歌还在回声般唱响着。
眼前姚明温和的笑容不时的浮现着。
影片就像温暖的小故事一样,让你揪心让你为她笑为他哭。
他的一举一动会牵扯着你每根神经。
第一次NBA上场,你似乎也能感受到那份紧张与不安。
第一次进球,你会情不自禁的眉开眼笑。
你会抓着他每一个移动的瞬间,生怕错过什么,就像你在多年前的那天那个赛场,握紧拳头,为他加油为他鼓劲,更为他捏把汗。
这是感人的温暖小故事,就像发生在你身边一样。
那个叫科林的小伙子,讲中国话有点台湾腔的学法学却跑来做姚明翻译的小子。
你可知道最后机场送行分别的镜头让我难过的落泪了。
替你们这患难与共的兄弟两落泪了。
说着玩笑的你们表现的云淡风轻,可我哭了。
为什么科林你明明走出去了,为什么要折回来。
为什么要让我如此难过。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笑的。
姚明,时代的印记,国人的骄傲。
我只想说,我们爱你直到永远!
《姚明年》200侠之大者。
肩挑重任,不忘初心。
姚明一直为了国家而付出奋斗,年轻时打篮球为国争光,退役后当体协主席为国分忧,看完之后,我好像更理解了一点姚明和他的成就对于中国的意义。
一代巨星也是从平凡开始,请记得时刻保持谦逊。
害我来凑字数了,第一天用豆瓣没想到影评还要多于140字?
😂😂😂😂目前在做搬运工作,把留在QQ空间的影评搬过来,当然,纯原创!
都是自己一部一部片子看完了才有的这些,只不过有的感受多有的少而已。
有爱好者加QQ哈哈哈哈1526419293
也许是看惯了bbc随便截图就是壁纸的画质,再看这部纪录片多少还是觉得有些粗糙。
影片主要记录姚明踏足nba的第一年,从一个国内知名的青涩小伙克服了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后渐渐融入并成长为了一个顶级中锋的历程。
“姚鲨大战”“巴克利亲吻驴屁股”“弗老大”“首次入选全明星”等等都是那个年代球迷的珍贵记忆,看起来还是有着很多感慨。
影片的上映时间为2005年,姚明不过在nba征战两三个年头,导演为其定做的纪录片不难看出多少面对中国市场的商业野心。
而面对国外媒体质疑与来自国内球迷的压力,姚明用行动证明了自己,这也是该片所传递的正能量吧。
也许由于是国外的导演拍摄,所以对上海以及国内一些风情的描述总觉得有偏差,也可能是年代的关系,就是觉得里面的那些球迷好土……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姚明对中国篮球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
遗憾的是影片只记录了大姚的第一个赛季,我们所熟悉的姚麦组合时代也只是出现在了片尾。
如果还有姚明职业生涯全记录的影片上映,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的为其买单吧,除了那些疯狂的青春岁月外,他可是让丰田中心升起中国国旗的男人啊!
比较过多个版本的《加沃特舞曲》,唯一让我诚服的是长笛版,当年的戈赛克恐怕不会想到一首略带幽默而又诙谐的小型舞曲会让他如此的闻名,虽然他本身的实力并非大家说的那样不堪。
当年姚明带着上帝赐予他独特的身高以及幽默而又羞涩的微笑进入NBA的时候,恐怕也没有人会想到从此一个让整个联盟感到恐怖的怪物的诞生。
是的,羞涩而又腼腆却不失优雅的进攻,幽默的言语,没有征服众人却征服了我的微笑。
正如长笛版的《加沃特舞曲》中的开场,抑扬顿挫的幽默感,让人感觉欣慰而却有贵族的华丽。
姚明当时消瘦的身躯正如一支银色的长笛发出D调的声音,却只是一个平庸的讽刺的0分2板的开场。
《加沃特舞曲》的顿音开篇,反复了一边之后开始了升调的准备.前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略带反复的开篇。
知道让Charles爵士感受到了驴屁股的贵族状态之后,真正的开篇才算是开始。
长笛的特有的高音配合反复之后的流顺气息,才又了舞曲独特的优美。
姚明从冷板凳上站了起来,作好了热身,好吧,真正的战斗开始了,抛弃了大鲨鱼邯郸学步似的中文发音,流顺的气息中优美的三记火锅。
醒醒吧,并不是光张着獠牙的嘴就是鲨鱼。
声调以及升腾之后的中段才是完美的开始。
中段的反复只是有些平淡,但是当众人在平淡的音乐中享受舞池的美妙时,注意的并不只是音乐。
我知道你会有20+10的,只不过是没有准备好。
中段的音乐有些低沉。
除去了羞涩的巨人有些苏醒,因为巨人的眼睛不是T-mac的style。
巨人开始学会了享受,他注意的并不是丹皮尔的“联盟第二中锋”;巨人开始学会了微笑,他注意的并不是关键时候的罚蓝;巨人学会了容忍,他注意的并不是小斯力拔千钧的暴扣以及脆弱的膝盖。
当然,巨人会去注意相同命运的2个季后赛以及司机优雅的舌头和布泽尔接近Z罩杯的后仰。
紧凑的音符过后迎来了有些寂静的落寞,沉默之后却是舞曲的小咏叹好吧,联盟的巨型怪物已经诞生了──姚.China.明。
背负过多的期待,紧凑的危机袭来,看似平淡的背后的裂缝。
西部在好莱坞编剧们集体罢工之后,开始了自行创作,第一和第八一线间的差距悬念跌宕起伏;球队的13连胜;巨人加成光环的散发,这一切会让中国的球迷感觉到正月十五无限地推后了。
好吧,舞曲到此为止吧,轰然倒下后众人惊讶的目光以及T-mac的“兄弟投名状”诗歌。
美妙的乐曲最终会落幕,只是这样有些不甘。
戈赛克用了平淡到让人迷茫的结局,姚明的黑色西装有些让人惊讶或者说只是平淡。
舞曲其实本没有咏叹的,戈赛克的突然沉默暂且是一种别样的小咏叹,只是有些讽刺。
落寞之后的辉煌,只是希望姚明早日脱下赛场下过于惹人眼的西装,谱出自己的咏叹。
无论是多精彩的音乐,结尾总是让人不舍,发生的就是存在的,发生的就默默等待。
姚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在国内代表了民族骄傲,在国外代表了民族自强。
ILOVETHISGAME
看nba就是从姚明进入nba开始的
没想到昨晚为了一口气看完居然还熬夜了,不过很值得。姚明如日中天的那些年我还在小升初,现在回温这位篮球巨人,无论是球技、人品、职业精神都令人叹服,这才是一位真正指引人成长的偶像。都说姚明也是一位情商顶尖的运动员。在我看来,情商何来,是谦逊有礼善良温厚的性格底色。姚明无比明白只有依靠毋庸置疑的实力才能赢得尊重。初到美国的磕磕绊绊成长,拼尽全力地打球,姚明才能在退役的时候说出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遗憾,因为他已经付出了自己能够做到的全部。
初中最热衷篮球时看的,恰逢2023篮球世界杯中国男篮惨败,下一个姚明还会有吗?
Interpreting China through basketball. 2018看完的最后一部片子吧,虽然是为了写英语作业。全片是从翻译的角度展开的,讲述了姚明去最开始的迷茫到不到融入Rockets,从羞涩胆怯到大胆迎战奥鲨,一个人的蜕变莫过于此吧。
纪录片本身是中规中矩,回忆姚明前往NBA的第一年。按照管用套路,将奥尼尔设计为亦敌亦友的身份,但其实因为篇幅更多展现生活状态,篮球赛部分素材反而不够丰富,通过与湖人的三场比赛,更甚有赢了过程却输了结局的感觉。也因此,其实对姚明形象的展现并不充实。反而在其无力感之下,反衬出了姚明作为中国人民希望和美国有色裔代言人的双重社会责任,以及彼时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状态。在影片中,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观众都看到了如今难有的开放与自由。
确实值得纪念,不容易
姚明完美地融入美国文化、出色地适应NBA、谦逊幽默地对待每个人,但他自己的纪录片却充斥着对中国的无知、偏见和傲慢,两者的比对真是莫大的讽刺
姚明是个了不起的人
Mr Yao now is gone to commiiis hug
姚一直很努力很刻苦。希望能够早日摆脱伤病的纠缠。你和T-MAC都要好好的。
姚明很伟大。但这片拍的了无生趣啊。
当年还去电影院去看类.........无语
小翻译很cute...
106
看这种纪录片电影可以发现蛮多有意思的小故事,比如毛主席也喜欢看篮球赛,又比如姚明挥球杆打人,真的幽默哈哈哈。姚明给人感觉就是谦虚且情商高,翻译当众失误会出言调侃我们都是新人,主持人因为打赌输了当众亲驴屁股会说他没恶意只是节目效果,看得出是性格很稳定的人了。我不了解篮球,单从片子里看姚明的团队还挺不错,没有预想中的会歧视姚明,队员第一次见面时想开玩笑前甚至会考虑他会不会介意,当教练说姚明还欠缺侵略性时,队友还会和教练讨论“在他们的文化里,太过压制对手会很失礼。”能想到这种因素也是很细心了,还以为这种追求成绩的比赛队伍会像爆裂鼓手里那种紧张氛围一样hh感觉就是一群相同爱好者组队完成梦想,姚明很幸运遇到了一支好团队。姚明的翻译科林也很有趣,一起共同成长克服困难的缘分真的很难得。
我想说挺逗的好么,我都不知道大姚在美国也这么牛逼,看完就记得一堆美国妹子们大唱,yaoming yaoming yaoming ,哈,真要命!不得不承认大姚算是最成功的中国篮球明星,不仅仅是球技,更多的,是他的谦虚努力,更重要的,他拥有中国人罕见的幽默
对于国人来说,姚明太熟悉了,如果还是个篮球迷,那就熟悉得无以复加了。 曾经观看姚明在火箭队无数比赛,此后又看他做上海大鲨鱼俱乐部老板,再之后,入选NBA名人堂,紧接着,看他成为中国篮协主席,又当选CBA董事长……至今,见证了他成长也见证了我的衰老。而本片记录了在美国初出茅庐的一段励志经历。拍得一般(相比优秀纪录片),我给7分吧! 姚明从来不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让许多人望尘莫及的从来不是身高,这是人们需要通过影片或者球赛才能了解他的原因。对于不了解他的人我应该推荐此片,对于了解他的人我推荐多看他的比赛多打球比这强多了。
Paul在课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