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有点弱,比如女主为什么一个人上,为什么没有帮手,前面那个经常和女主夫妻聊天的小哥后面就掉线了(我一直以为他后期应该起点作用),为什么警察明明把女主铐上了手铐却被女主打开了,等等等等。
抛开这些小节,先看看电影里的坏人们。
前面女主老公因为接了恶作剧的短信去找儿子出车祸,但恶作剧的人本身倒不是抱着多大的恶意(至少他们本身不是为了杀人)。
女主的弟弟想找女主借钱,但因为女主刚好丧夫所以没好意思提,就借好警察给的线索勒索了女主一笔钱。
好警察开始还挺执着,力证民秀就是允秀,但架不住坏警察上司一顿忽悠+一点钱,马上把寻人启事扔了。
如果他能够秉公办理,就不会有后面的惨剧。
当然,他还有良知,通知了女主的电话,可惜被女主弟弟接了,才有了弟弟借此线索勒索女主的事。
坏警察虽然是大boss,但从他和好警察(下属)嬉戏打闹来看,他其实也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
最初在新闻上看到女主老公死于恶作剧,他还表现得义愤填膺。
第一次在民秀房间抓到女主,他也没有杀人灭口的意思,就是想赶走女主。
后来女主撕破脸要把智昊带走,他也没有阻拦,如果不是“善良大叔”暴起,女主已经走了。
坏警察的姘头,虽然她经常对孩子们拉拉扯扯,不过片中没有她直接虐待孩子的交代,民秀被浪卷走,她也向坏警察表达了她的伤心(当然,两分钟后她就笑嘻嘻地被警察骑在身下)。
“善良大叔”是整个剧情的神来之笔,他一直对民秀很好,别人欺负,虐待民秀的时候都尽力提供一点帮助。
然而最后当发现女主可能把现在的生意破坏,反应最激烈下手最狠的也就是他。
这部电影最让人难受的一点就是,电影里其实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徒。
那伙村民,与其说他们本身有多坏,不如说他们无可救药地愚昧,自私与冷漠。
每个人都在作恶,但每个人的恶意都是微小的,然而这些恶意累积之后施加在女主一家身上就是无比巨大的痛苦,最终引来女主的怒火与毁灭。
韩国电影最好的地方,就是不脸谱化。
坏人们并非天生邪恶,他们是你我一样的人,只是客观条件一点点引出内心的黑暗面。
虽然你看的牙痒痒的,但抚心自问,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会比这些坏人更好?
还是更坏?
人类的善良,比想象中脆弱得多。
一向胆小的我,一个周末早上突然想看个惊悚片,看到这李英爱主演的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女主演技在线,影片只是寻娃路上的一个小小的片段,以至于被弟弟诈骗5000万相对于寻娃路上心理的艰辛和折磨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只是一笔带过。
无法站在阳光下的强奸杀人通缉犯、高利贷老赖、妓女、黑恶势力和当地警察,构成了这个渔场,也充斥着种种恶行:警警相护、变相捞金、虐待、性侵儿童、压榨未成年人劳动力。
渔场的那位高利贷老赖大叔一直在帮助被诱拐的儿童,让我一度以为他是渔场里仅存的好人,但是在女主来找孩子时,会威胁他工作,侵害他利益时,他竟然想杀了女主,让我想起了之前看的《恶意》,那种无法抑制的恶意原来从来都在。
性侵让我想到了最近烟台的那起性侵案,14岁女童被性侵3年,报警1年不断被立案撤案,犯人依然逍遥法外,让我真实的在戏里戏外都感受到了人性的恶。
女主一个人在渔场斗争,顽抗强奸杀人通缉犯、高利贷老赖、黑恶势力、警察,最终带一个幸存的儿童成功逃离并报警,让我想到了为母则刚,母亲真不容易呀。
男主可能一开始并没有过多地投入到家庭里,导致女主出急救的班带着孩子,忙于工作就这么把孩子弄丢了。
悲剧绝不是偶然,而是种种因素引起的必然。
那个在渔场死去的孩子并不是女主的孩子,女主又开始了寻找之路。
祝她早日成功吧。
看了这部电影,我不评价它的艺术水准有多高或者有多少的bug,我只感觉这部电影真的很写实,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
因为,在多年前的中国农村,这种丢失孩子的家庭,和买了孩子然后虐待孩子的家庭,我都有过亲眼目睹。
我目睹过丢失孩子的家庭,往往就是两口子离婚,或者家里一个人会疯掉,或者两口子一辈子唉声叹气。
买了孩子的家庭,有些比较实在的,还能对孩子当自己亲生的看待,有些性格不好的人尤其是买了孩子后,自己又生了孩子的,真是对买的孩子非打既骂,夏天没蚊帐,冬天没棉袄,有时候邻居都看不下去。
所以,我看了这部电影,感觉很真实,也对人贩子深恶痛绝,但愿今后不再有这种情况发生。
一小时一分48秒开始复仇,前半段看的真受不了了,扎起长发变身复仇女神,节奏飞起,人性的恶啊好像都降临在这个可怜的女人身上,好在七零八落零零散散的善意汇聚成了一丝微光,开干吧,观众已经等不及了。
虽然很难将无知与恶联系在一起,但韩国的电影里就是这么体现的,没有豪华高大上只有血淋淋的恶,看完之后不是让我们去复仇,也不是让人变坏,而是需要我们做一个至少有一丢丢良知的人,说不定吗一丢丢的良知也可以帮助到没有希望的人。
时隔十四年,李英爱重回大银幕,扮演了一个寻找孩子的母亲,在这个年龄,在她已经做了妈妈的状态之下,可想而知身份的代入与共情是多么强烈,而此片也基本上可以算是英爱一个人的电影,大女主的设定让她淋漓尽致地完成了堪称顶级的表演,她虽然五十岁了,但依然美的令人心动,那种沉浸式的演出更是震撼人心。
影片的故事在略显平淡的过程中加入了不少戏剧化的设计,尤其最后结局揭晓之时,还是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对于人性的嘲讽与社会的批判也夹杂其中,至于女主在后期行为上的可能性与合理性,仅从剧情来讲的确有些刻意为之,但从观影情绪的角度出发,只有这种安排才是满足情节需求的操作,无可厚非。
这种题材的影片在市场上并不是热点,也不会是投资者倾心的对象,影片上映后曝光度并不太高,关注的人也不多,但一个正向的社会无疑需要更多这样的电影。
的小叔子接的。
正好,他利用这个线索,从他嫂子那里,诈骗得来了5万美金。
用不到开口借了,呵呵,用不到他媳妇理所当然的话:她没了孩子,当然得疼她的侄子。
她得到这线索后,就去了那个钓鱼场。
那是怎么个钓鱼场啊,各种罪犯云集。
电影里表出来的,就有那个明显有恋童癖,经常欺负民秀的男的,强奸杀人在逃;还有那个对民秀挺好,因为民秀像他的儿子的崔先生,也是个有案底的人。
更让人无奈的是,金姓警察,明显和这群人是一伙的,,她自己一个人,在这一堆人里,找孩子,难度可想而知。
钓鱼场当然不想交出民秀,哪怕他们其实在心里也认定,民秀就是允秀。
可是为了这个免费的小劳动力,他们就是阻碍母子的相见。
允秀知道有妈妈在找他后,鼓起勇气跑了,可是被一堆大人围追堵截。
听到大人恶狠狠的咒骂的声音,他被吓的,唉。
母子见到了,但是,允秀被浪打到大海里了,最后到底是死掉了。
母亲也疯了,那群人,也疯了。
为了不将这里的事泄露出去,要杀了女主,,,和《亲爱的》虽然是题材一样的电影,可是,这个电影,让人更接触到了走失儿童另一个更可怕的境地:虐待、非法童工。
事实上,最近在看了讲述银行收购弊案的韩国电影《黑钱》之后,回过头来思考他们过去许多经典作品的概念与故事核心,便发自内心对韩国电影工业深深感到佩服,不管是剧本创作或导演对故事的掌握,总能够在真实事件改编或社会写实等许多不同的故事题材中,透过平易近人的节奏和贴近大众的叙事方式,加入能让观众感同身受、引发人们深刻共鸣的剧情元素,借此把创作者本身想通过讲述的主题给传达出来。
《请寻找我》作为导演金承宇首部长片作品,从他过去在路上看到失踪儿童的寻人启事作为故事发想,结合韩国乡下偏远地区警察与罪犯挂钩的问题,就能清楚看到他个人对韩国社会弱势议题的关心。
全片聚焦在李英爱所饰演的母亲正妍在经历许多波折的寻子之路,不仅透过她不论如何都锲而不舍,深信自己总有一天能找到孩子的坚持,来描绘一位母亲深爱着自己孩子,愿意为他们付出所有的伟大,更让片中当事者与局外人的各种互动反应,呈现整个社会体制所暗藏的问题,还有现今人们只在乎自己,从未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的人心冷漠。
不得不说,李英爱那因为失去孩子而感到自责,表面看似平静,但内心却背负沉重压力的神情,加上她即便经过六年仍迫切寻找线索,却遭到自己信任的家人利用,甚至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阻碍她跟孩子见面的行为,都使《请寻找我》成为一部非常虐心、让人感到愤怒难受的电影。
随着全片紧张压抑、让人看不见出口的故事氛围,我们仿佛跟着李英爱成为那位在海边心急如焚,遍寻不着自己孩子踪影而逐渐走向极端的母亲。
毫无疑问,李英爱身为一位母亲从最初无力改变现状的脆弱,到过程中不放弃与最后勇于起身对抗的坚强,其中揭开渔村如何隐瞒实情的过程,都让全片对旁人漠不关心、童工问题、底层阶级必须铤而走险来求得生存,许多韩国社会与人性黑暗面的描写重重打进观众的内心深处。
虽然《请寻找我》剧情的意图性明显,除了李英爱之外的其他角色设计稍嫌刻意样板,但也正是如此,才更加深整部电影的批判力度,并给予观众能够反思自身想法行为的机会。
或许我们都认为这类事件离自己非常遥远,但社会各个角落却每天都在发生。
我想不管电影最后结局为何,民秀是不是允秀?
李英爱是否能找到她的孩子?
这都不是《请寻找我》的重点,就如同韩文、英文片名《나를 찾아줘》与《Bring Me Home》,尽管自己没有孩子失踪,但永远对周遭事物多一分关心,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才是导演金承宇最想传达给观众的核心主旨。
说来还真有趣,这礼拜上映的两部韩国电影《请寻找我》和《黑钱》虽然故事题材完全没有关联,但在某种程度上,两者背后要讲的东西其实大同小异,都希望能以让观众感兴趣的故事唤醒大众对社会的关怀和重视。
《请寻找我》片尾以民秀的最后一段话作结,不要放弃、不要忘记我们,我们会永远爱着你,这大概就是所有失踪儿童的共同心声。
整体而言,《请寻找我》透过一起让人痛彻心扉的儿童失踪案呈现一位母亲对孩子永远不会减少的爱,带着观众看见社会上我们平时不会注意到的真实灰暗样貌,在感到愤怒、悲伤与无奈之余,也思考自己应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虽然李英爱本身的作品并不算太多,但时隔14年的回归就选了一部为她量身打造的作品,其憔悴样貌与片中深刻的表演相当令人惊艳,不仅为整部电影加分不少,甚至说全片就是靠她撑起来的也不为过。
不得不说,李英爱那因为失去孩子而感到自责,表面看似平静,但内心却背负沉重压力的神情,加上她即便经过六年仍迫切寻找线索,却遭到自己信任的家人利用,甚至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阻碍她跟孩子见面的行为,都使《请寻找我》成为一部非常虐心、让人感到愤怒难受的电影。
随着全片紧张压抑、让人看不见出口的故事氛围,我们仿佛跟着李英爱成为那位在海边心急如焚,遍寻不着自己孩子踪影而逐渐走向极端的母亲。
毫无疑问,李英爱身为一位母亲从最初无力改变现状的脆弱,到过程中不放弃与最后勇于起身对抗的坚强,其中揭开渔村如何隐瞒实情的过程,都让全片对旁人漠不关心、童工问题、底层阶级必须铤而走险来求得生存,许多韩国社会与人性黑暗面的描写重重打进观众的内心深处。
虽然《请寻找我》剧情的意图性明显,除了李英爱之外的其他角色设计稍嫌刻意样板,但也正是如此,才更加深整部电影的批判力度,并给予观众能够反思自身想法行为的机会。
你追过的第一部韩剧是什么?
《蓝色生死恋》还是《宫》?
想必这几个名字00后的小朋友闻所未闻。
本人追的第一部韩剧是《大长今》
大长今已经是20年前了当年的《大长今》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风靡了全亚洲。
从主角李英爱,池珍熙到一众配角比如朴恩惠都通通火到不行。
光是来中国办见面会就来了好几拨人。
而饰演长今的主角李英爱,更是风光无两,称她为亚洲巨星不为过。
在大长今之后,李英爱消失了很久,可能是因为长今的魅力太难忘记很多人迫不及待想看李英爱的新作,直到2005年出演了电影《亲切的金子》
黑暗风电影海报依稀记得关于这部电影当年在百度贴吧的一则评论,一个女学生和妈妈同时迷上了《大长今》,也因此迷上了氧气美女李英爱,当《亲切的金子》出现时,她和妈妈一同观赏了这部R级影片,由于这部电影的黑暗气质,片中不乏有一些18🈲️的镜头,两人尴尬看完。
Anyway,李英爱继《亲切的金子》后时隔13年回归大银幕——————《请找寻我》(又译《复仇母亲》)
这是一部打着“寻亲”旗号的爽片就是可以边吃薯片边看的那种。
该片讲述李英爱扮演的母亲静妍,是一位护士。
她的丈夫是一位教师。
俩人在儿子失踪六年之后再次得知了儿子行踪,但是丈夫却因为小孩的恶作剧丧失了生命。
静妍单独前往陌生的乡下地方,与当地村民周旋并寻找孩子而发生的惊险故事。
而为了还原角色,李英爱也以蓬头垢面的妇人形象贯穿全篇。
其实这类型的电影在韩国片中占比不少,非常有韩国特色。
并且可以看到很多韩国电影的影子。
比如《熔炉》,《素媛》,韩国电影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极致。
让人恨的极致,爱的极致。
《熔炉》中最不忍看的一幕总是喜欢把人间至善至纯至真拿来玷污,在观众面前蹂躏一番,引发共鸣。
而人间至纯必定是孩子,所以韩国电影经常会把小孩子作为符号,并且施以非人待遇,来展现人性底线。
又比如很多年前,就有一部相同题材的电影《失踪》
《失踪》是由中国媳妇儿秋瓷炫扮演的《失踪》是姐姐为了寻找失踪的妹妹而孤军奋战的故事。
与《失踪》中一对一的剧情不同,《请寻找我》里的女主李英爱一人单挑了一个村,打斗场景也更加直白。
《请寻找我》中有一幕,村民追着民秀(李英爱儿子)到海边,在众目睽睽之下,看着他被一个大浪卷走。
眼看着儿子被卷走因为害怕被告,李英爱被村民关了起来,这是整部戏情绪最低的时候。
在经历了丈夫车祸,儿子在面前被卷走的事情之后,李英爱饰演的母亲产生了强烈的复仇心理,对村民展开了报复。
首先,利用“性”的诱惑干掉了最蠢的帮凶胖子
接着,没有任何计谋就冲进警长家中,我猜这理她是想和警长同归于尽,但无意中救下另一个孩子。
改变了她的想法。
在警长家中,李英爱和警长有多场近身搏斗的戏。
拳拳到肉。
虽然这场戏有很多不合逻辑,李英爱主角光环上身,在和警长的单挑中,多次被打翻在地,但还是可以险胜,还可以夺过警长的手枪。
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救出小孩一起跑,所以我说这部电影有爽片的成分。
这场戏从头到尾没有多余的场景,非常连贯。
观影达人甚至可以从一开始就猜到结局,这个女人肯定可以以一己之力单挑全村人所以这种能预见结局的电影,我们看什么?
人性!
就像我之前说的,这是一部爽片,除了紧张的气氛和激烈的打斗以外,让观众恨的也很爽。
这部电影把所有埋伏在人性深处的丑恶全部摊在台面上。
所有可能出现的罪恶统统没有逃掉。
决定重新工作的老公在人介绍下,前去面试。
在面试时接到短信说发现了他儿子,我相信这一定不是6年来他第一次接到这样的消息。
而事实证明这一则“线索”也确实是恶作剧,老公在焦急之下驱车前往,结果出了车祸意外身亡。
电视新闻上出现了两个小孩的背影,他们说“没想到会成这样”。
不知道导演为何设置两个孩子来结束这样一个寻子之人的生命,我猜他想说不是所有人类在痛苦面前都有共情能力,落井下石和冷眼旁观是很多人的本性。
我国电影《亲爱的》里面,黄渤扮演的父亲也因为假消息差点掉入狼窝。
片中李英爱在丈夫身亡之后再次接到线索电话,按要求汇钱过去之后镜头中出现了她自己的小叔子。
就算是亲人也不放过一丝压榨的机会。
在丈夫车祸新闻之后,画面一转,转到了农村警长身上,这位洪警长信誓旦旦的说“这种小孩就应该带过来让我教育” 。
本来以为在重重劫难之后,这家人会遇到好心人,我竟然忽略了饰演警长的这个演员。
他正是之前在大热韩剧《梨泰院Class》中饰演大反派长会长的演员。
他的奸相已经成为标签。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他依然坏到底。
表面上对村民说着“你看我收过钱吗?
”实际上就是一边收钱一边做着脏事。
这句话让我觉得是导演刻意加的,就是为了表现生活中有些人“又当又立”的嘴脸。
警长这个角色坏的太彻底,拍出来就是让人讨厌的。
导演甚至安排这个角色三番五次在做坏事时叫嚣“你知道我是JC吧?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讽刺韩国JC的某些不作为。
在李英爱饰演的母亲找到人贩子所居住的农村时,她儿子的“养母”多翻跳出来叫嚣。
就算她知道孩子的生母就在面前,她也不愿意放手。
甚至在后期,拐卖的孩子殒命,她还漏出了鳄鱼的慈悲,说“我大概是对民秀有感情了”可明明就是你把孩子逼死的。
与其探讨这部电影中的画面和演员的演技,我更想聊聊背后的意义。
在动辄千万上亿的影视产业中,娱乐的占比必定是大多数。
就像这部电影,很多人会把它当成爽片来看,在分泌过多巴胺之后,合上电脑,继续回归生活。
这样的电影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相信肯定有父母会因为看完这部电影更加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但是有多少旁观者会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留心观察身边的孩子甚至主动提供线索呢?
又有多少涉嫌非法买卖儿童的人会因为这部电影主动交出孩子呢?
我不知道。
我时常在想,片子里脸谱化的恶人真的存在吗?
人心可以这么脏吗?
近日,上市公司高管性侵“养女”一事甚嚣尘上,被人民日报点名。
社会告诉我是存在的。
我原以为只要有机会接触电影的人一定会在观看之后产生共鸣,反思内心。
如果劳动人民在没有满足物质需求的情况下不看电影,那企业高管这样的中流砥柱竟然也不接触文化产物吗?
所以说到底,拍电影无用,心黑了外界的光是照不进来的。
可是,还是要拍啊!
如果连这小小一方荧幕都不能照射亮光的话,你怎么知道人心有多没底线啊?
韩国电影向来不讲情面,连最后一块遮羞布都不留给人类。
我不知道韩国社会有没有因为这些反应黑暗面的电影而进步。
但至少你要揭开遮羞布吧。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演员不要在人民日报发声之后再“姐姐来了”,“哥哥来了”。
我希望,我们国家也可以产出这些亮光的电影,不再脸谱化。
不是所有小孩都是善良,不是所有高管都有素质,不是所有执法者都是正义。
荧幕上的形象应该有所思考。
在正义面前,不偏袒一个恶人,不冤枉一个好人我也希望,人心终究是肉长的。
终究有人可以选择正义。
《请寻找我》在氛围的营造上十分上乘,不仅选用恐怖电影常见的拍摄手法,铺陈出极为高张力的紧张情绪,更是安插不少突发惊吓(jumpscare)的手法,使人在观影时,除了担心母亲在寻儿上是否成功,更是要防范那些突如其来的吓人桥段,不管是尖锐刺耳的猫叫声,还是吱嘎作响的开门声,都在宁静的夜晚中的显得特别巨大!
电影剧情的转折安排《请寻找我》故事到后半段有些刻意的将它戏剧化,让母亲在只身闯入虎穴时,主角光环上身般的怎么打都毫发无伤,不管是轻易地躲过枪击,还是在与多位男人在近距离对战时获胜,虽然不免有些矫情的成分,但在角色精神层面的描述却极具说服力,看到母亲在历经儿子走失6年的煎熬,又迎来丈夫的车祸意外事件,再加上得知小渔村的居民强暴与虐待自己的亲生儿子,气急攻心之下理智线瞬间断了,做出超乎常理的行动。
人性的恶与善
6.5/10前半部分不错引人入胜结尾突兀崩塌
为母则刚
一开始看吧, 以为是类似《亲爱的》这个调子,比较现实的题材,,看着看着,额,这是要走文艺片呀,,,不对,犯罪惊悚片呀,,,也不对,荒诞片呀~~~额,就这个感觉,混搭得有些乱了,
女主完全没有什么“复仇”啊,一直是在反抗,胖子要强奸她她才把胖子毒死,警察要阻止她救孩子她才捅警察,村民拦路她才在打斗中开枪,最后警察也是因为眼睛瞎了才被反杀淹死,说女主开挂,我觉得开挂开的还不够呢,应该把胖子切屌(猥亵男童)、警察勒死(知法犯法)、警察老婆拔舌(贼喊捉贼倒打一耙)、村民枪杀(愚昧自私),金福南是女性的榜样,还有小叔子和妯娌那俩混蛋该被用烟灰缸砸扁头,妈的丢了孩子死了老公的嫂子的钱都骗是不是人啊!最后的大团圆没有必要,收养允秀的朋友已经是最真实的释怀
一点不惊悚被撞的时候有点被吓到韩国这么黑暗的?
跳着看的,咋说呢,就比不上<失孤>和<亲爱的>。btw赵.薇连影人页都没了。4.5分。
看得我心火大
…以为是《亲切的金子》,结果是敷衍版《金福南之亲爱的》…
拐卖儿童,妇女的恶,一部电影诉不尽,分崩离析,贪图赏金,寻子心切,人贩子诛,权为己用,男孩女孩都可以用来发泄欲望,杀吧
前半部分短了点 后半部分长了点
三星半。看了个开头,知道是拐卖儿童题材的影片,就想关掉不看,但是李英爱柔和的面孔还是被吸引住,一点点渗入。细看每一起社会事件,大多都是人性冷漠占大部分原因,拐卖儿童更甚,这部电影尤其走极端。就连看似还有怜悯之心的小叔子,在金钱面前也不管侄子的死活,敲一杠子,让人心寒至极。越是平时对自己好的人,在关键时刻也会以己为重,这种反差比一直恶人嘴脸示众给人的伤害更大。刘在明演了一个恶警,突破不大。倒是朴海俊的父亲角色让人很温暖,夫妻二人在失去儿子的六年里互相安慰打气,互相取暖。而不是互相埋怨,以恶相向,唯一的缺点是戏太少。很喜欢李英爱,那种淡定、大气、温柔,让人感到很踏实。最后,没想到韩国也会有丧尽天良的人贩子,靠拐卖儿童牟利的渣人,很震撼。
八十分钟前还行,八十分钟后就很sb了,不知道棒子到底想说啥,前面渲染镇定坚强后面跟个弱智一样?角色分裂就是大忌,不入流的导演。
整体氛围还可以,只是有些设定太过牵强,情节合理性差一些。李英爱演技很赞。
此刻心情很复杂
李英爱演技在线,后半段啥呀是……
全员恶人,一惨到底,却恶到不真实的地步,导演的功力真的很差了,刻意的痕迹太过了
近2年看过的韩影里反派最让人恶心,而且数量最多的一部了。人性的恶最恶心的不是有多么的嗜血杀人,而是冷漠自私到伤害别人还觉得天经地义的伪善。本片就是很好的展示了这一点,时隔多年又看到李英爱登山银幕,而且类似金子的差不多题材的角色,表现还是可圈可点。里面几个反派表现也是很到位,真的恶心到了。但本片前面节奏偏缓有点拖,后半段才开始紧凑逐渐高能。
我能看清这海底的一切,却看不清这人心。
朴海俊确实有东西啊 完全没有因为夫妻的世界而让人感到出戏哈哈 李英爱真的很会很会 后半段拍的很笨 最后逃走的戏码更加混乱松散 多加一星是因为民秀这个角色 真的让人心碎 他只短暂地在自己的幻想中拥有了一下妈妈 那一瞬间他真的相信是妈妈来找他了 甚至之前在地板上也刻了允秀的名字 这个结尾是真心不错 裂开的指甲留了一手 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