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尔》相较《x》,从文化层面的批判更多地指向了当下和现实。
疫情与战争下的保守回潮,极大地降低了社会的弹性。
pearl从本质上就是畸形的,有病的——而在这新出现的牢笼中,她与周边的环境彻底丧失了软着陆的可能,除非及时走向“田园化”(也没好到哪去)。
这种恐惧无比真实,是对当下现实的精准指涉,也让《珀尔》的娱乐性和警世性较之前作呈相反的情况。
然而这两作都描绘了一定层面的现实,它们矛盾地存在于同一个时空下,希望《Maxine》能为这个系列提供一个充满希望的解答。
话说回来,看到影片结尾我其实很期待主创团队能再来一部《HOWARD》——转念一想,大卫芬奇在《消失的爱人》中大概已经讲了七七八八吧。
一个短评概括得很精准:原生家庭污染片。
阻止她离开农场的,并不是一些实在的东西:母亲的束缚,母亲口中的教条(不能抛夫弃子)。
导演已经明确地借电影男的嘴说了出来:“门口就是路,它可以一直通到纽约城。
”难以逃离并非因为失路,而是我们心中更隐秘的东西。
和丈夫结婚,是逃离原生家庭的第一次尝试,但是失败了,不仅没有因为结婚而逃离成功,丈夫因为战争暂时离开了但她没有;和电影男是第二次尝试,我其实并不赞同电影男算是“渣男”——他犯的最大错误其实是把珀尔当做了一个正常女性或者说普通女性(当然他确实是抱有性方面的意图,且不一定会真的带女主去欧洲,在他心中这会是一场你情我愿欢愉,未曾想因此而丧命),当他看见门口生蛆的乳猪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然这个时候为时已晚,任何和大姐提“走”字儿的人都biss)。
珀尔愤怒虐杀他也并不是因为他没有负责(贞操观念),而是离开农场希望的又一次破灭。
后面一家三口聚桌前的剧情堪称精妙,这也是我们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无数次见识到现实——尝试逃离原生家庭失败的女子必然回归原生家庭(不论原生家庭情况如何,往往都非常糟糕)(且在所有人中,她们最恨她们的丈夫)。
这种回归,恰似珀尔蜷缩在已经死去的母亲怀里,想象母亲依然活着,对她说“我爱你”。
我们都知道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我们可以看到,她母亲对于她,是非常“森冷”,对于她的可能性和自由带有隐秘的嫉妒。
这种嫉妒的表现,就是母亲所说的,她的能力和品行不好,没有能力离开&离开必然遭遇失败&没有人会接受她爱她(在东亚家庭实际上非常多见)。
这实际上并不符合现实,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她的丈夫和小姑子,包括电影男,对她都有不同程度的喜爱和接受。
这是真实的外界态度,外界实际上是“疏松”的——并不完全宽容,但是可以喘息。
但实际上她对母亲的观念深信不疑,每次和外界的挫折都验证了母亲的诅咒。
所以她也必然回归,回到其实已经完全死去的家(很有隐喻感),回归爬满蛆虫的餐桌,虽然痛苦、腐败、臭气熏天,但是这是我们所熟悉的痛苦、腐败、臭气熏天,我们在这种熟悉之中,获得安全(这也是她谈到母亲时说过的安全感)。
很多我们信以为真的(母亲的诅咒)其实并不是真实;很多我们苦苦追寻的(本片中母亲的我爱你)其实从未存在过。
所以我对于一些版本把本片片名译作“欲珠”并不认同——把片中女主的诸多行为(明星梦&野战稻草人等)发散为“欲望”,那就完完全全误读了人物塑造。
绝大多数时候,女性的欲望是作为有些原罪的存在。
但在本片中,远远不是得到一千想要一万,实际上是“奔生”,为了不绝望地活着(像母亲)。
但没能成功,最后成为胎死茧中,绝望而邪恶的蚕蛹。
(看待自己孩子的视角如同母亲——觉得孩子吸食了她所剩无几的生命,像是一场邪恶的疾病)(而小姑子也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珀尔的对照,一击两鸣,轻而易举地揭示得到了爱的人是什么样——微风中翻飞的丝绒披肩,和浅灰色层层叠叠的,花朵一样的裙摆)
怀揣文艺梦想的小萝莉,最终发掘出了自己嗜血的天才,于是不可收拾地走向了杀戮之路。
本片风格漫画性大于写实风,虽然时时刻刻展示着血腥,但很难让观众产生恐怖感,相反影片画风有种复古之美。
具体到故事本身,就不要苛求有多严谨了,这么一只小小的女性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多系列的杀人事件,并且还是那种纯暴力的举动。
有一天你会明白,你想要什么并不重要,充分利用你所有的才重要,人生很少能按你的期待发展,你得做好面对这些的准备,如果你想过得幸福的话。
霍华德,我真恨你把我丢在这里,有时我希望你死了。
抱歉,承认这一点让我感觉很糟糕,但这是事实。
我对其他男人感到好奇,我敢说你不想听说有陌生人来满足你的妻子,我发誓只有那一次,那是个错误,他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现在明白了,我希望一切能够回到以前的样子,但我想不出要怎么回去,我所做的事无法挽回。
噢,霍华德,我才发现这些听起来是什么样,说真的,有段时间我受宠若惊能有你这样英俊的人青睐我,你真是个好人,我知道的,我一直注意留心你的心思,我绝不希望你感到嫉妒,这是种可怕的感觉,像溃烂,会在你的内心扭曲翻腾,我太了解那种痛楚了,我能感觉到,每次看到别人顺风顺水都是,因为事实上我不是个好人。
我从不打量其他男人的原因从来不是不想伤害你,而是我明白我有多幸运能够得到你的关注,我也许是个可怜的农场姑娘,但我并不笨。
你来到我家农场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了,你像其他农工一样努力,但你不一样,你是有背景的,来自美好、安逸的地方,你随时想回都可以回去,我真渴望能那样,我的一辈子都想离开这个农场,而你就是我离开的机会。
所以,我决定永远不能让你看到我真实的一面。
这一招非常好用,后来你终于把我带回去,回了老家见了你的家人,就像我希望的一样,仿佛是画里走出来的生活,至少给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而你却不想要。
你只想留在这里,在我们的农场,而这真的让我好愤怒。
你怎么可以这样?
我确信你知道我讨厌这,你一定是的。
你怎么可以如此自私而残忍,而我如此努力让你感到幸福?
我甚至怀上你的孩子。
我从来都不想做一名母亲,我憎恶有东西在我体内生长的感觉,那感觉像病症,拉扯着、吮吸着我,像谷仓里粘人的牲口,我怎么能为另一个生命负责?
生命让我害怕,严酷、惨淡又让人耗尽精力。
当胎儿死去时我大松一口气,把我困在这里的负担又少了一点,但战争开始了,你也离开了我。
你为什么离开我,霍华德?
我讨厌这样的感觉,如此可悲,你们那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
我猜你不会有,你看起来时刻都很完美,上帝一定对你非常慷慨,他从未回应过我的祈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
我到底有什么毛病?
求求你告诉我,没准我能有所好转。
我不想沦落成我妈妈,我想要在大银幕上跳舞,像电影里的漂亮姑娘,我真的好想像她们一样,完美无瑕、被许许多多的人爱着,能够补偿我受折磨的那些时间,有时我在半夜醒过来,那种恐惧席卷着我,如果命该如此呢?
如果我只属于这里怎么办?
我是个失败者,我不漂亮,本性也不快乐或随和,我不聪明,也不风趣,也不自信。
我正是妈妈口中的样子,懦弱。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做了什么?
为什么我的家庭不能像你一样?
我真讨厌不能做你,只能做自己的感觉。
我真害怕当你回家之后,你会看透我然后害怕我,就像其他人一样。
我知道我做过什么,那些坏事,糟糕的、令人发指的事情。
我现在很后悔,但我喜欢那种感觉,我不希望这样,但我确实喜欢。
起初只是比我更小的动物,没什么灵性的动物,没法反抗伤到我的动物。
感觉很好,杀戮比你想象得要简单。
直到最近对妈妈还有电影院的那个男孩,他们感觉不一样,他们有着更大的意义。
我伤害他们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受折磨是什么感觉,但可怜的爹地命不该这样。
我真后悔自己做的事,妈妈本意是好的,她一生过得很苦,她只想要个有安全感的家,我能明白,我以为我恨她,但我也是在寻求安全感罢了。
天啊……我真是搞了一团糟,我不知道我还能承受多少,我得打理好这一切,所有事情。
我得在你下次见到我前处理好。
也许我能让这个农场,成为你想要的我们的家,一切终于能发生改变。
我能原谅,我可以成为你想要的样子,只要你能留在我身边。
你愿意吗?
求求你。
我不能再独自一人了,这太难了。
我们可以爱着对方,我愿意为你这样,如果你是认真发誓“直至死亡将我们分离”,那就够了,这个农场只有你和我。
我只希望有人爱我,最近我真的过得很难。
Pearl.珍珠。
电影的画面采用了六十年代复古电影的风格,一个美国农村女孩珀尔,怀揣着去大城市的电影梦,自己的丈夫在外打仗未回,家里有着一个严厉守旧的母亲,一个全身瘫痪需要照顾的父亲。
从刚开始的这些内容和电影名字来看,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部恐怖片。
直到珀尔若无其事的杀死农庄的鹅喂给自己的宠物鳄鱼。
这娘们儿不是好人啊!
这部电影看下来给我的感受就好像一首好好的古典音乐,播放时不时传出一阵刺耳的噪音,你从一开始眉头微皱,慢慢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的恶心烦躁。
没有什么利用突然吓一跳方式来制造恐怖的手法,最后的珀尔独白解释了一切,就是一个变态的精神病人被释放了内心。
唯一佩服的就是珀尔的妈妈,一个女人照顾整个农庄,瘫痪的丈夫,还要压制这样一个恶魔。
最后结尾的三分钟笑容简直就是经典!
我觉得她发疯杀死那个流氓男的时候很像我的内心深处的一种情绪,我觉得这个影片非常写实,很多东西我都有同感这个女孩,被她家庭所羁绊,可以看出她的母亲是个非常顽固又执拗不思进取的一种人,她父亲身患重病却还有口气,让这个母亲非常痛恨却又不想放弃,我认为是不想逃离安乐窝,不敢出去开创新生活,非常保守顽固地想维持家庭的体面。
所以她内心非常痛苦、又要承受这一切,又有女人的梦想在心中。
因为她生气的时候说,要不然杀死你的父亲,我们一起去面试……而这个女孩就成了背锅侠和炮灰,所有的情绪和不满,全部发泄在她头上,她的母亲想,我还要照顾维持家庭,还要照顾你,而你却还有梦想!
这是自私的表现,所以一开始她母亲就说你很自私,这跟我原生家庭很像,我直到现在都有个疑问,就是他们为什么不爱我?
这是为什么?
而他们对我说的话也是:“你自私!
”看了此片我理解了大部分吧,主要原因是这些父母,就是巨婴,自己不能承受的应该承受的东西转嫁给了孩子!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分担自己的痛苦,实际上是自己执拗,自己不愿意改变!
所以这个女孩疯了,被逼疯的,因为她想要证明自己,为什么总是得不到?
为什么总是被拒绝?
为什么总是冷漠对待?
为什么自己没有机会?
所以当流氓忽悠她的时候,她以为遇见了知音(因为她母亲总是什么都否定他)所以她疯狂的以为这个男人必须什么都要配合她,不能质疑,不能否定!
所以在这个男人吓跑的时候,她就崩溃了!
因为她觉得她妈妈的魔咒又上演了!
包括小姑子被选上的时候,她觉得她又被大家抛弃了!
所以她又崩溃了!
所以她做了她不敢做的事情!
把他们都剁了!
说实话我家里对我的压抑,让我一度想成为这样,但是我还是没敢这样,几乎之前总想杀人,想看别人被杀!
几乎崩溃,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可怕了,幸好的是我后来遇见了我现在的老公,他对我无条件的好!
治愈了我!
而片中女孩就没那么幸运了!
所以本片非常写实!
不知道现实中被这样pua的女孩有多少!
没有治愈的人真的很难走出来的!
这就是无尽的地狱!
人间地狱!
22072022年,恐怖电影《珀尔 Pearl》这个翻译有点直白的说,作为X的前传,名字一下就不怎么样了,只是用来解释一下第一部的老太太,(解释了也白解释)当然对比前传来说,这个味儿更对A24。
女主的演技功不可没。
但是只能理解为天生有点深井冰,毕竟剧情里的美式精神折磨并没有表现的多磨夸张。
疯成这个样子,多少有点天生我才的意味。
看完电影更多的是结尾女主的,瘆人的笑容。
还有脑子里在思考,如遇到这样的疯子要如何全身而退,当然了,她老公确实做到了(也是人才)
最后就是道具小蛆虫好评,没有用面包虫来糊弄事,别的也就没啥了,中规中矩吧,可能只是不是我的菜。
---我是病态的分界线---推荐指数:三颗星,A24的正常发挥,很深井。
偏执型人格障碍
schizotypal 分裂型人格障碍电影最后Pearl的自白是表现了一个非常生动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兼带反社会人格障碍和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图1
图2
图3图1-2-3:对偏执型人格的最早描述之一来自法国精神病学家Valentin Magnan,他描述了一种“脆弱的人格”,表现出特异的思维、疑病症、过度敏感、参照性思维和多疑猜忌。
1905年Emil Kraepelin 将其描述为一个假发牢骚的人,他 “总是警惕地寻找不满,但没有妄想”,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敏感、易怒、好争论、执拗、生活里常与周围发生冲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 ICD-10 诊断障碍标准里的其中2个症状描述 :– – 有过度自夸的倾向,表现为持续以自我为参照的态度;– – 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争强好胜地自以为是;Pearl的自白以描述对Howard的恨开始。
Pearl对Howard恨的原因是他把她一个人丢在这里。
所以Pearl恨到希望他去死。
Pearl承认自己的出轨和不忠,但她认为 “那次是个错误”。
尽管她知道一切回不去了,但Pearl认为她的这个错误应该被弱化忽视。
Pearl认为自己对Howard做的仁至义尽了。
因为她感激他对她的爱,所以她小心翼翼地呵护Howard不被嫉妒的感觉“骚扰”。
Pearl将心比心地认为嫉妒感是疼痛的,腐烂般地折磨,但这种感觉的来源仅仅是Pearl看到她认为生活得很容易的人产生的。
图4
图5
图6
图7图4-5-6-7:Pearl直言首次见到Howard就看透了他。
她对Howard的感觉除了“你就是我离开这里的机会”,再无其他,也就是说在Pearl眼里,Howard对于她,仅仅是她达成自己心愿的工具,而非人。
这是Pearl反社会人格的一面。
Pearl成功和Howard在一起后意外发现,Howard想要的生活和她想要的是截然相反的,她立刻对Howard感到愤怒。
但她觉得她的愤怒是合情合理的,因为Howard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他就是不想给她,和她作对,是Howard的自私和残忍。
可是,这些仅仅是Pearl的推测(她甚至没有任何证据支持她的推测),她并没有和Howard确认过,她就直接认为事情就是她想的样子。
1921年,Emil Kraepelin将这种病症重新命名为偏执型人格,并将这些人描述为不信任他人,感觉受到不公正对待,感觉受到敌意、干涉和压迫。
他还观察到这些性格中的一个矛盾:一方面,他们固执地坚持自己不寻常的想法,另一方面,他们往往把八卦内容都当真。
继Kraepelin之后,Eugen Bleuler 将“具有争议的精神疾病”或“偏执型体质” 描述为表现出多疑猜忌、狂妄自大和受迫害感的特征。
他还强调,这些人的错误假设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幻觉。
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对挫折和拒绝高度敏感。
在没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怀疑他人在剥削、伤害或欺骗他们,对发生在自己和整个世界的事件进行未经证实的“阴谋”曲解。
Pearl在描述她对怀了Howard孩子的厌恶时,从没有将孩子视为生命体,而是一个负担,而且是将她困在这里的负担,她对孩子的死去甚至感到轻松。
这再次表现出Pearl的反社会人格面。
图8
图9图8-9:1975 年,Polatin 将偏执型人格描述为死板、多疑、警惕、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内心高度敏感但在情感上不显露。
然而,当意见不同时,潜在的不信任、威权主义和愤怒就会爆发。
Howard离开Pearl是因为去打仗了。
但Pearl无视战争这个不可抗拒的原因,认定是Howard离开了她。
她认定是Howard对她的抛弃。
Pearl直接向Mitzy发问也仍是一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偏执思维,只以自我参照获得自己想要的结论,并不在乎当事人的看法和感受。
图10
图11
图12图10-11-12:Pearl将她自己想要的一切视为对她生活苦难的补偿。
Pearl对自身有认识,但同时觉得是她周围的生活环境辜负了她,她本该享有一切优待的。
Ernst Kretschmer 强调了偏执型人格的敏感内核是:他们感到害羞和不足,但同时他们认为自己应享有待遇/权利。
偏执型人格的人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他人的暗算,但私下里归咎于自己的不足。
他们不断地经受着自恃重要和认为环境辜负和羞辱了他们的感觉之间的压力,可能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受到干扰,并且经常与他人发生冲突。
图13
图14
图15图13-14-15:Pearl坦言对杀戮感觉好极了。
她不仅觉得杀戮简单,且有愉悦和轻松感。
她虽然每日在农场与动物相处,但她对它们没有感情。
从某种角度说,Pearl的杀戮行为受她的反社会人格直接驱使,而反社会人格被激发起杀戮是她的偏执型人格障碍。
德国现象学家Karl Jaspers描述与偏执型人格相似的 “自我不安全”人格。
根据Jaspers 的说法,偏执型人格的人会发自内心感到被羞辱,这是由来自外部的经历和他们对其的解读所引发的。
他们有从外部确认自嘲的冲动,这使他们看到他人行为里对自己的侮辱。
他们遭受的所有轻视,因为他们在自己身上寻找真正的原因。
这种不安全感会导致过度补偿:强迫症方式、严格遵守社会惯例和夸大保障表现。
——————— —分界线 ————————挪威的一项大型长期双胞胎研究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具有适度遗传性。
心理社会理论也曾暗示偏执型人格障碍是负面情绪的投射和父母的塑造。
认知理论家认为,这种障碍是一种潜在信念的结果,即其他人不友好,同时缺乏自我意识。
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习惯警惕地审视周围环境,以此寻找可能证实他们的恐惧或偏见的线索或暗示以此与世界建立联系。
他们是积极的观察者,认为自己处于危险之中,需要寻找这种危险的迹象和威胁,但很可能不会理解其他的相关解释或证据。
他们参与切实的情感交际能力较低,通常用孤立退缩作为应对模式,但这往往会给他们的生活经历带来精神分裂的孤立感。
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有记恨、多疑、解释他人的意向行为带有敌意、持续倾向以自我作为参照或固执于个人权利。
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可能与其他人格障碍有明显的并存病症,例如分裂型、自恋型、回避型和边缘型。
关于分裂型人格障碍(schizotypal)VS 分裂样人格障碍 (schizoid):
schizoid vs schizotypal患有schizotypal人格障碍的人往往有反常的行为通常是其偏执或怀疑他人产生,而患有schizoid人格障碍的人往往不会表现出这种反常行为。
所以,患有schizoid人格障碍的人没有任何偏执观念或多疑,他们不会过度担心其他人的动机或担心人们会得到他们;然而,患有schizotypal人格障碍的人会有这些症状。
对于患有schizotypal人格障碍的人来说,他们自身被孤立是由于他们的社交焦虑或反常行为导致的;他们可能仍然希望拥有社交关系,但由于其社交焦虑或反常行为,他们可能无法拥有亲密友谊/关系。
然而,对于患有schizoid人格障碍的人来说,他们选择自身孤立,因为他们对人际关系或社交不感兴趣,对其他人缺乏兴趣,他们不想要亲密关系。
schizotypal人格障碍的症状(如人际关系缺陷,社交焦虑,怪异的思维,反常行为,偏执,不表现情绪,曲解环境信息,奇怪的感知),这些症状往往不会在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抑郁症(depression)等其他精神障碍的过程中发生。
其实仔细想想,就可以发现珀尔不是母亲口中所说的天生的变态,她成为杀人魔是有几个阶段的。
首先就是从小的生活环境。
珀尔受到了母亲的精神虐待,每天忍受语言羞辱和生活束缚,母亲不允许她爱美,甚至看不得她快乐,也不为她的幸福考虑,只是一味强调自己的痛苦和女儿的责任。
其实这个农场只需要养活几个牲口和三个成年人,从电影给出的信息,并不需要太大的工作量,所以母亲对珀尔的态度是,明明可以给她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但却极度吝啬于给予。
即便如此,珀尔内心深处还是渴望母亲的爱,对母亲还只是失守错杀,甚至尘埃落定之后,她也只能去找母亲已经冷掉的怀抱,聊以安慰。
接下来是珀尔碰到的男性,那个电影放映员也许有些真心,也许只想骗炮,但是他突然冷却的态度,只能让珀尔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仿佛验证了母亲对自己的贬低,普通女性可以及时止损,和渣男一刀两断,但是珀尔却受不了别人的否定,她为了否定这种否定,举刀杀人,完成了第一次自主的、自觉的杀戮。
就仿佛,消灭了怀疑的根源,自己的缺陷也会一同消失。
而最后完全释放出珀尔恶意的就是选拔失败。
很多人都有过屡战屡败的经历,但是都可以从头再来,至少不会因为嫉妒就杀死胜利者。
我猜珀尔从开始讲述自己的心事,就没有打算放小姑子走了,最后的追问“你是不是赢了”,也是给自己的杀戮增加一个理由。
这段自白,可以看作长期痛苦的人无法释放的心声,也可以看作精神病人的扭曲想法。
不过最后,所有身在樊笼的人应该都能一定程度上共情主角,但是只会在故事里释放情绪。
珀尔说的对,一切都回不去了。
不是从她的一杀开始,而是,早就、早就,回不去了。
而且珀尔很难说是典型的恶女,她和雪穗不同,她不够美、不够精明、没有光环,她是个平凡的恶女。
这个电影也许能被称之为“邪典电影”,今天刚学的名词。
至于我为什么看这部电影?
全部来源于昨日的一场梦,“我远在东北的发小衣装革履的对我说‘推荐你看一部电影,范冰冰和李晨主演的《珀尔》’”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甚至有实时字幕,让我在睡醒后能够搜索,当然并不是范冰冰和李晨主演的(这段梦境可能来自汪峰和章子怡,同为娱乐圈夫妻或者恋情最后分开),梦见这部的原因可能是来自之前偶然的看到过这部电影的片名和介绍。
今天书影音的内容(没有筛选,就在默认列表中),早上起床没看见,晚上看电影的时候才发现,猛猛掉san这个电影的意象做的还是比较不错的。
🐊——珀尔内心杀戮欲望的具象化。
🐊🥚——捏碎🐊🥚的同时丈夫也随之碎裂,一方面隐喻珀尔杀死未出世的孩子,一方面隐喻丈夫未来的命运。
🦆——放映员。
闯入者最终如同被珀尔用草叉叉死的鸭子一般,最终被珀尔的杀戮欲望🐊吃掉。
🐖——父亲。
父亲的命运如同被蛆虫侵蚀不堪的烤乳猪。
🐕——母亲。
母亲敲打着地下室的门在珀尔对放映员的描述中是“我家顽皮的狗”。
不存在、不被需要,终将消失。
以草垛为舞台、牛羊为观众、草叉为话筒,叉死外来者,邀请稻草人跳舞、接吻、doi,在这个如同《犬之力》的农场里面,剥夺了父权(父亲出场便是残疾),母权控制着这个家庭,珀尔和母亲争斗,最终却致母亲于死地,成为了这个家庭新的话事人,可是,就算母亲在物理层面上死去,其在精神层面还是影响着珀尔,具象化为评委的裁判(判定珀尔不合格,不入选舞蹈团),珀尔成为了这个家庭新的女主人,在影片最后珀尔看着参军归来的丈夫,露出了极为扭曲的笑容,父亲的瘫痪可能和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有关,而最后归来的丈夫可能会重蹈父亲的经历,被珀尔控制着失去话语权。
从捏碎一个蛋到杀死一个人极其简单,杀戮的冲动慢慢将其侵蚀,珀尔的鳄鱼吞噬了这个家庭的所有人,至今仍然游在水中。
珀尔知道自己“恶毒”,但她控制不住虐杀,基本是“性本恶”的逻辑,毕竟她的成长环境亦被母亲限制在农场之内,这是一个“真空环境”,唯二提到的对她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分别是战争和瘟疫,但同样也因为小镇和农场的与世隔绝而无法成为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这里有一个矛盾,电影到底具不具有批判性?希特勒(也即珀尔)一样的恶魔仅仅是一种偶发的基因变异吗?跟成长环境不相关吗?如果跟环境相关,比如电影中提到参加歌舞团面试便可以扬名立万、好莱坞是农场少女逃脱原生家庭的捷径以及母亲有权力彻底折断女儿的翅膀,几乎都是对成长环境的直接否决,那么似乎又有悖于电影整体遵循的“性本恶”逻辑。如果驯养鳄鱼相关的片断可以视为是对“性本恶”的呼应,为什么她会对稻草人进行猥亵,稻草人的帽子指代什么?恶的产生是先天还是后天有些模棱两可。
遇到《珀尔》这种「自恋/自厌」状态的人还是离远一点比较好。不然,哪天被这些对《扬名立万》抱有一厢情愿幻想,且对肮脏又血腥的「男权主义」暴力展示出「包容/认同/恋慕」姿态,正在《芳心荡漾》有意抑或无意识地维护「男权共同体」利益的「男权主义」女性杀掉你都不知道。我们注意到,传统而古老的父权代理人只剩下了一具僵死的肉体,他笔直又尖锐的「香烟」手杖已移交「传染」给了他的妻女:一方面,她们希望他快点去见上帝,随后拖着它的尸体去喂鳄鱼。一方面,她们又不希望脱掉这件「男权」外衣。毕竟,在丛林法则里,她们没有实力生存下去。你看,上台45天的英前首相「伊丽莎白」就被病毒炒了鱿鱼。显然,在家里具有强烈依附性的「男权主义」女性被「母权」牵制,而她乞求抑或强迫稻草人与其「野合」共舞的段落则是一场「授权/夺权」仪式。
X前传,连看比较完整~原生家庭的不幸造就了perl。嘿不得不说我的关注点是为什么要浪费食物乳猪没有罪啊。
其实这部倒是一点都不恐怖,没有jump scare也没有任何恐怖元素,血腥片段都很少而且也吓不到人。但是拍的挺好的,有种复古美。女主的变态心理大概率是遗传自她妈,很多时候其实还挺心疼她的,那段长镜头独白演的很好。
《不》是对天空未知生物的恐惧,《野蛮人》是对地下阴暗走廊的恐惧,《珀尔》则是对压抑精神病人的恐惧。珍珠那八分钟长镜头独白,和结尾那三分钟的畸形微笑,充满了对冲奖的野心。
心理变态版多萝西,片尾假笑太邪门了
绕了一大圈告诉观众Howard对Pearl是真爱,但那到底是爱还是迫于恐怖的臣服呢?不是X镜像前史,而是以Pearl之名给Mia再度定制大放异彩的银幕形象,尤其是片尾一反血浆砍杀片高潮节奏令人屏息的长段独白更是字面意义双关的slay。然而相比前作,一切都一眼到头,没有新的刺激。承接色情影史命题和胶片时代的技术美学致敬镶嵌在血腥即景的田园风情画上,童话般绚烂色彩铺陈的天真口吻和回应当下的战争和疫病肆虐绝望年代剖开与世无争的核心家庭隔离生活底下压抑和奴役的潜流——如同光鲜浓艳的丰腴乳猪爬满虫豸,无论母女间的隐秘战争还是管控下集体焦灼的病态蔓延,高压何曾中止?放映随着一派祥和的礼赞乐章收束仿佛宗教图式圣母垂泪的扭曲笑容,那传统叙事里夸赞的乡下姑娘守贞等待丈夫还乡标准道德画卷,其实是地狱之门的洞开。
不晓得这个片子好看在哪里?这是个杀戮型的片子,比对一下《电锯》、《致命弯道》、《我唾弃你的坟墓》系列,毫无亮点可言。豆瓣也开始注水了?
#13thBJIFF 8/10 扭曲的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 珀尔或许身患边缘性人格障碍和解离性精神障碍等一系列神经官能症 从病理学的角度或许可以解释珀尔的情绪无常焦虑暴躁自我封闭癫狂幻想暴力虐杀倾向等心理和行为节奏很棒 几段关键场面对电影进行了分割 对应着珀尔心境的转变 经历数次绝望 这种对亲人复杂的爱与恨逐渐扭曲 珀尔终于坠落“深渊” 拿起戟斧奋力反抗 新鲜的肉体绽放出血肉之花 蛆虫在腐败糜烂的尸体内翻滚 面对不成人形的父母 珀尔终于能够在餐前祈祷 感受日思夜想的解放和自由开篇房间内的独舞 田地里和稻草人共舞 教堂舞台上和“女孩们”共舞 这三幕舞蹈 从幻想憧憬 到纵情释放 到希望破灭 米娅·高斯的表演太有魅力了 低沉 致郁 优雅 深情 几分钟的独白 让人感触难过先写一点...
复古风不错。田园静谧,野地呻吟。电影伊始,黑暗的闸门推启,上演起明媚的歇斯底里。
2022.10.23鏡頭語言和影像風格遠遠不及之前的「X」,傳統的線性敘事加上來回正反打都能看出來導演比之前保守很多,但是整個故事的完成度非常高,從開頭慢慢鋪墊,窒息感逐漸增強,直至結尾成功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的大爆發。Pearl被家庭與社會所壓抑的性幻想終於得到解放,在1918年大流感之下獲得了發瘋與追夢的權利。炮彈和煙花齊飛的舞台上,她站上「X」,完成了人生僅此一次的表演,也失去了未來的一切。一幀電影膠卷,黑白歌舞片以及地下情色片像是導演對電影行業的致敬。整個劇本都是為Mia量身打造的。無論是與母親的對手戲,還是之後超過五分鐘的長拍鏡頭獨白,以及貫穿了片尾字幕的臉部大特寫,種種內心翻湧起的千層浪都被Mia演繹到極致,極具戲劇張力。希望她可以被明年奧斯卡提名為最佳女主角。(230429电影节
雷雨夜母女吵架和珀尔对妯娌说心里话这两段戏很精彩,妯娌的害怕和强装冷静太惊心动魄了。当女主要淹死瘫痪的父亲时,母亲制止了,因为母亲明白即使丈夫死了生活也不会变得更好,但丈夫活着至少她还能自欺欺人是丈夫拖累了她。而女主在去面试之前杀了父亲,她是真的以为家人拖累了自己,结果面试失败才从绝望中清醒过来,最后她把父母的尸体摆在餐桌前,假装一切没有发生过,比梦想破灭更绝望的是,她发现自己只剩下这一个家,一个她拼命想要逃离的家,尽管父母都已经死了。
这一部是关于第一部里的老太太邪恶起源的黑暗戏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片。电影以珀尔为中心,角色的主要对手是她的母亲,控制与自由的抗衡。米娅·高斯很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她的表演完美地反映出角色内心世界的异常。有三个惊艳的表演段落,第一个是与稻草人的舞蹈,之后是一个超过五分钟有情绪起伏的独白,最后一个是片尾两分钟的神经质微表情,这段看得我眼睛都跟着难受。像这样的表演,值得一次奥提,只是不知道会不会给惊悚片的表演一次机会。
23_029。很个人特色的电影
比《X》好一些,但也沒好到哪裡去,實在是沒看出到底哪裡值得被追捧。唯一的理由就是女主好像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電影的分都加在她身上了,但是不管是片尾的長鏡頭獨白還是長鏡頭笑容都沒有感染到我,感覺都不算很大挑戰難度的鏡頭。然後整個故事的話,其實還是偏寫實一點的感覺的,恐怖場面不多,要說詭異的氛圍吧,也還好。主要問題就是關於女主的塑造,感覺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到底是原生家庭的禁錮把她逼瘋了,還是她天生就是情感缺陷,只不過家庭的關係把它激發出來了。我感覺天生說和後天說都有依據,所以我更多的竟然還是同情女主,畢竟她的願望只是想走出去和得到愛,這又有什麼值得指責的呢。要說她瘋吧,感覺瘋的鏡頭也真的不多,人也沒殺幾個,整體其實還是一般,也就只有看看女主演技加復古的質感了
很能共情主角,但无奈这片子实在是难看透顶,全程煎熬…
#TheScreeningRoom
1、还是疯比最邪乎,Mia的独角戏撑起了整个看点,养鳄鱼girl这场景真的太帅了。2、这是讲病毒日子逼疯人类的魔幻现实吗?3、最后那一幕,这TM才是《危笑》呀。3星多半。
#4K(5.8/10)比前作更直接一些,复古氛围的营造,以及对受害者形象的推销,但也因此显得剥削而自我封闭,很难称得上有效。
Mia Goth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