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狮门,印象中就是那种重金属+血腥+暴力,而再看到梅尔吉布森,心中更加激动了,好久好久没看他的片子了,依稀记忆里面,还是他震天狂啸的“FREEDOM”。
好久不见!
还没看五分钟,就猜到了后面,这类型的片真的太多了,比如飓风营救系列,而且说句实话,比起飓风,本片真的好弱,但是,我还是喜欢的看完了,因为演的很真实,更因为我有一个女儿。
而这些真实,在生活中看上去却是那么的不真实:父女俩一联系上,一大堆发克,舒特就跑出来了,其实就是这样,不要怪父亲带坏女儿,也不要怪女儿不学好,有多少父亲其实多么希望能够和女儿在同一个频道,然而事实并不可以...女儿要放弃的时候,梅尔吉布森把他年轻年轻任性摔伤的头颅,割腕自杀的伤口给她看,没有任何的大道理,只是告诉她:也许你不想再看到明天的太阳,但是你要知道,后天的太阳是无比的美好!
珍惜生命,这是每个父母都要教会孩子的。
去找大哥,因为坐牢太久竟然不会现代的沟通方式,而女儿却又如鱼得水,父亲的尴尬和不希望女儿如此的愤怒,梅尔吉布森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监狱服刑,是为了帮一个视为父亲的大哥顶罪,而这个所谓的大哥竟然为了三万悬赏出卖了他。
没事,走了就不回头。
可是为了救女儿,他又回到大哥那里寻找武器,结果大哥拿着枪出现在门口,砰!
干净利落,毫不犹豫,你可以让我替你背锅,但是你阻拦我救女儿,杀无赦!
最后在车上,咬下身边的混混的耳朵,让我想起行尸走肉里面瑞克为了救儿子,直接咬破对手的喉咙,这就是父爱,别碰我女儿,否则会让你看到最可怕的愤怒!
电影总是在一种极端的假设中展现情感,而现实中,我们会去阻止孩子做我们喜欢但是却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比如喝酒,比如抽烟,比如玩手机...也极少会出现电影中的威胁,所以,我们都喜欢用大道理去教育孩子,殊不知,在孩子的世界里面,那些是多么的不真实。
一直拒绝纹身,如果有一天我的女儿提出这样的要求,也许,我会一起,慎重的去纹一个有意义的纹章。
豆瓣电影图书广播小组用 App 打开查看影片获奖情况极速下载 打开亡命救赎亡命救赎 暂无评分影片看了,还不错!
康信德2017-05-23 看过我花一个多小时在爱奇艺看了《亡命救赎》,尽管芙蓉姐姐不是那么专业,但是演技吧,还行!
片中的芙蓉姐姐饰演的角色夏冰,在灵魂走不出身体之时,灵魂在痛苦中挣扎,她知道如果追求身体上的解脱,她完全可以放任下去,任由躯体行走在人世间,然而,这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是一个空壳,而且这个空壳日渐在掏空着自己的灵魂,没有了躯体,再失去灵魂,那就会成为一种异类。
这个异类的角色在她的前面已经站着一个,就是歌舞厅的歌手——白露。
这个由演员张莛雨所饰演的。
芙蓉姐姐不想成为白露,她需要灵魂,需要一个纯洁的灵魂。
就好像在回味着八十年代的辉煌,每一帧都布满灰尘和破旧老爷车。
老梅浑身上下都充满着一股饱经沧桑的硬汉气息,好像一匹年老的孤狼在咆哮。
尽管影片质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营救片,但每次当老梅骑着老哈雷出现在画面中心时,我心里总会一阵狂欢。
极简洁干脆,毫无拖泥带水,叙事的张力如此紧凑出色,甚至很难暂停去WC,从故事的层次来说,这绝对是很成功的电影,既有着浓重的西部片色彩,又不乏恰到好处的真实可信度。
中规中矩的惊悚片,沧桑老父营救白痴女儿的故事,大部分场景都在偏远小镇,让电影有了一种复古怀旧的味道,父女间的相处,鸡汤式的对话,构成冲突的点,都老套无新,还好追车的动作场面够带感,梅尔·吉布森潦倒邋遢的形象骑着哈雷机车,让人一阵喜悦,这是致敬更是追忆,回忆并且重温属于他的电影年代
南军军旗,纳粹党旗和饰无忌惮的哈雷帮。
展现出浓郁的南方沙文主义情结。
全片都是美国共和党的右派价值观输出,重视传统,珍爱亲情,崇尚自由。
导演在贬低民主党那套左派思想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
女儿莉蒂雅杀人以后给老梅打电话,约好的见面地点是“圣塔莫尼卡第三街和百老汇路口”。
这个地址就是加州洛杉矶地区数一数二的购物天堂。
导演通过一句台词引出加州的地理特征,把所有负面信息剑指民主党的铁票仓。
莉蒂雅在超市买东西的桥段把热爱民主党的加州讽刺得体无完肤。
“对不起,因为你没有身份证我不能卖烟给你,所以你只能买子弹了”。
老梅接莉蒂雅电话的时候疯狂辱骂僵化的电子接线系统“我草泥马的白痴机器人”,暗语笨拙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办事机制。
可笑的戒酒互助会。
童子军一样的守望相助邻居。
老梅在互助会的台词总结了他的加州生活:“我有个孩子,却只能在牛奶盒上见到。
前妻不和我说话,我所有会的技能全部违法,现在我不喝酒了,感觉就像当初蹲苦窑一样,数着馒头一直到死为止。
”整个片子里民主党的加州被打上了“愚蠢”“死板”“僵化”“幼稚”“娘炮”的logo。
而父女两人刚逃出加州,整个画风就变了。
莉蒂雅和旅馆小哥聊天的台词“你需要点什么吗?
”“不,我只是需要点自由的空气。
”“哦,ok,我们这里多的很。
”这几句台词赤裸裸地展现导演的险恶用心。
哈雷帮老大与加州来的莉蒂雅聊天,上来就说:“我想你一定觉得被野蛮人包围了”,大家都觉得他在调侃自己的哈雷帮小弟的时候,老东西话风一转:“这些人是硕果仅存的濒死品种,他们知道这沙漠的重心在这儿,远存于这个国家毁灭之后。
”用意之明显简直让人发指。
旅馆小哥充满了人情味。
老梅对墨西哥人的偏见。
哈雷帮唯我独尊的自由主义精神。
就连嚣张的外地贩毒帮派进了监狱也是被一帮哈雷失足大叔包围。
无数场戏都在表达“这就是咱们正宗的南部范!
”这一主题。
有个彩蛋,莉蒂雅吹曲子给老梅听,说是老梅最爱的曲子。
该曲子的作者汉克威廉姆,是40-50年代美国乡村音乐巨星。
老梅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和汉克威廉姆一样有严重的酗酒恶习。
1953年汉克威廉姆去俄亥俄表演,被人发现暴毙于他那辆凯迪拉克车的后座上。
电影中老梅扮演的父亲,最后也是死在那辆凯迪拉克车的边上。
本片有迹可循的暗喻虽然很多,可惜导演忘了埋伏笔第一原则,叫做“标志性”。
如果在剧情不够精彩的情况下去埋伏笔,观众是没兴趣和你兜圈子的。
本片的叙事表现出一种没才华的“平”。
失散许久的父女情很“平”,肝胆相照的兄弟情很“平”,出身入死的江湖情也很“平”。
同样的题材,如果李安来拍会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父女情如果麦克贝来拍会是酣畅淋漓的正邪大战。
导演的调度能力如果能和他片中的南部精神一样敢作敢为就好了。
片长88分钟!
影片讲述了硬汉老爹“纹身林克”与叛逆少女“闯祸女儿”莉迪亚的惊险逃亡故事。
梅尔·吉布森挑大梁,动作戏超80%。
作为梅尔·吉布森时隔两年回归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银幕新作(上一部是2016年《血战钢锯岭》),《亡命救赎》主打犯罪动作,梅尔·吉布森也在影片中回归硬汉角色。
在影片最新发布的海外版海报中,面色沧桑的梅尔·吉布森身陷危机,眉头紧锁同时枪口直指前方,绝地求生中杀机尽显。
影片当中,无论是贴身肉搏、机车追逐还是枪械对决,梅尔·吉布森都亲自上阵,奉献了影片超过80%的精彩动作戏份。
无论作为演员还是导演,梅尔·吉布森都创造了世界影史的多部经典。
在角色方面,他塑造过《勇敢的心》《爱国者》当中的民族英雄,也是《致命武器》系列中的热血警探,更是《疯狂的麦克斯》中性格冷峻的公路警察,并由此奠定“疯狂的麦克斯”这一经典模式;在导演作品上,从拿下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的《勇敢的心》再到2016年提名了奥斯卡和金球奖,成为内地电影市场大热门的《血战钢锯岭》,可见梅尔·吉布森深受海内外影迷及市场的关注和欢迎。
这是一次新奇的电影尝试,父亲与女儿漫长的公路线,黑帮,逃亡,这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给了电影都特别的张力,不仅影片的耐看度高,而且兼具了深刻的内涵,这也是简介的证明了,在电影的创造上另辟蹊径会带来超乎想象的效果,值得推荐。
逃亡结束时女儿参加了戒酒的一个组织,多像代替走了的父亲,继续他未完成的戒酒的事情,父亲走了,可是父亲留给她巨大的精神财富,女儿说要好好活着,如果生命是亏欠某人的女儿爱她的父亲,也因为父亲的付出,决心了去拥抱美好的生活,不错的一部电影。
主角梅尔.吉普森的刚烈性格和热血动作真是太棒!
梅尔·吉布森“硬汉”形象的回归之作,更是梅尔·吉布森个人优质口碑下的品质之作。
这一次在《亡命救赎》当中,梅尔·吉布森不仅带回了黄金时代的盛景,更将“古典硬汉”形象与当下市场结合,在回归与颠覆当中为观众带来一番全新的观影体验。
影片讲述了硬汉老爹和叛逆女儿的逃亡与反击故事
今天又看了梅尔吉布森的《亡命救赎》,感觉最近看了好几部“老男人”电影:约翰特拉沃尔塔的《我怒了》,史泰龙的《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
他们给我一个共同的感觉是,回到过去。
也就意味着,我们真的要和他们的时代说byebye了,虽然《第一滴血5》豆瓣给出了7.5的“高分”,但依然改变不了他们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凉感,他们依然是硬汉,只是不属于这个时代了。
其实有时候我还是很怀念那个时代的,毕竟那个时候电影还可以控制在90分钟,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压榨着导演讲好一个故事的能力。
否则动辄一部三个半小时的电影,是够打发时间的,但是略拖沓的剧情总是给不了一直强烈的感官体验,有种被隔壁大妈叫住拉家常,你又不好意思拒绝毕竟她最后可能要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但是前面的陈词滥调太多会让你觉得单身狗不香么的错觉。
而动不动三个小时的院线电影又无时无刻不再考验着你的膀胱和前列腺的协作能力,一想到一种作为娱乐诞生的电影居然还承载了医学的担子,总有一种体检最后一项憋尿不让你走的恐惧感。
当然,《亡命救赎》的最大问题还在于,他居然都算不上一部硬汉电影,亲情和文戏杂乱无章的塞在几个枪战现场中间,如果不是看在它只有一小时20分钟的面子上,我中间就能关掉电视再睡一觉了。
而我们的老硬汉梅尔吉布森(我等你那句freedom很久了好么),直到电影演了一个小时后,才把自己邋里邋遢的胡子修剪后,穿上帅气西装,头发梳成正常人模样,走进了监狱(?
他不是逃犯么?
美国司法体系这么垃圾,信息不互通的么?
人脸识别也没有?
这么差评么?
)找了个大佬要求平事。
说实话,这部戏里他找的每一个大佬都不是很靠谱,也从来没有交代清楚这些大佬和他怎么认识的,我虽然很怀念1个半小时的电影时长,但是这不是要求你剪去正片内容楞凑出来啊!
影片最后,我们终于见到了正常的硬汉梅尔吉布森,驾驶着自己招风的大摩托,去“送死”了。
亲情得到了升华,坏人得到了正法,染上毒瘾的女儿经过一年也恢复了正常。
硬汉电影拍成了合家欢,莫非你也等着在春节档上映?
我一直没想明白,是因为残酷的好莱坞让这些曾经的一线明星为了晚年的幸福生活向片酬低头接拍了一些烂片么?
据说中国电影也进入了寒冬(鉴于今年特殊情况,应该是更冷的寒冬了),我不仅为国内的影星们捏一把汗,外国友人已经堕落了,你们可要挺住啊。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似曾相识燕归来,希望硬汉们,换个与时俱进的活法,卷土重来,毕竟DuangDuangDuang的直男电影,一直是考验音响效果的试音碟啊!
情节感人,每个少年都有叛逆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曾经得我们也是一点点的长大,青春的故事从来没有从记忆力消失,看到别人的青春,就想起了以前的自己。
经历了,没有时间的反思,自己的少年的摸样,经历的事情,自己的伤心,自己的高兴,也有好多没有看见,没有发现,青春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力,永不退色。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新奇的电影尝试,父亲与女儿、漫长的公路线、黑帮、逃亡,电影继承了法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崇尚的是黑帮文化性值的反英雄主义价值观,从而体现出来了小人物那种蝼蚁般拼命挣扎的生存关系,在一对父女之间展现出来了父女情深的一段故事。
电影选择用梅尔.吉普森来演绎父亲这个角色,就是看中了他身上所具有的英雄迟暮的沧桑,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所遭遇事业上的停滞,更能激发出角色本身对现实苍白无力的解读,再加上女儿带来的麻烦,从而让这个角色更为丰满立体起来。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走的不再是英雄主义路线,而是反其道而行走逃亡路线,原本昔日热血英雄一般的人物,被几个黑帮流氓小混混逼的四处逃亡,这就和梅尔.吉普森以往的电影路线大相径庭,充分的奠定了他在这部电影当中的突破。
在这部电影当中不管是父亲的角色还是女儿的角色,两者都比较反叛,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正常点的人物,那种不做死就不会死的行为导致了这场逃亡的开始,也让两个人得不到观众们的同情,就是这种非正常的人物角色,活脱脱的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人生,电影想要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现实的可怕与人物的救赎,当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英雄主义与快意恩仇,在整个过程当中让我们看到了人物关系随着时间流逝的时过境迁,也在整个过程当中重新找回了父女之间原本已经疏远了的亲情关系。
用一段逃亡的旅程来挽回一段父女之间的关系,完成角色心灵上的救赎,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目的
作为一部犯罪片看还可以,3.5星或许更合适。影片节奏较快,没什么拖泥带水的地方,动作戏比较精彩,整体的故事线是短板,看完后觉得热闹归热闹,但没头没尾的。梅尔吉布森老了,不过还是很帅,动作利落干脆。
这是我最近看过最好的公路片,老梅从没让我失望过!
雷声大雨点小。。。莫名其妙的笑点满天飞,也算是可以撑过这无聊的一个半小时~
三星半,很久没看到这种简单直接的爽片了,有一种复古的味道,这种硬汉电影不太多了
梅尔吉布森的片子也开始没保障了
老大叔都要走一遍这种流程吗?
酣畅淋漓地打一架,呵呵,梅尔吉布森
吉布森其实还是在演自己嘛
老炮儿
平庸之作
喜欢
大概因为我在跑步太暴躁了所以没有包容心 感觉很烂很老套
女儿很漂亮
看来梅尔吉布森也要走尼古拉斯凯奇的后路了....
stupid kid got father killed kind movie
文艺片吧,不好看,后面剧情缓慢,偶尔枪战,我看不下去。
new mexico & Br Ba William GibsonThe best fucking tomorrow
这样一部动作片就算是出现在三十年前也不奇怪,88分钟的篇幅,极简洁的故事,除了一些名词外看不出什么新鲜的元素。老梅山区摩托追逐简直一代麦克斯再现,看到这一幕也就不留遗憾了。5.7的高分证明豆瓣的文青着实难伺候。
极简洁干脆,毫无拖泥带水,叙事的张力如此紧凑出色,甚至很难暂停去WC,从故事的层次来说,这绝对是很成功的电影,既有着浓重的西部片色彩,又不乏恰到好处的真实可信度。
这是向硬汉片告别吗?全片都是充满硬汉荷尔蒙的低幼故事情节与情感戏,老梅这岁数,剧情就只能给他安排个闺女配戏,这么部戏真是西部却不牛仔,枪战却不火爆,动作却不搏打,犯罪却不正义,主旋律却很说教,只能说老梅已经可以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