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影片,电影《决胜时刻》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影片通过历久弥新的题材内容加上创新的艺术手法,追溯了新中国成立的初心和使命,缅怀致敬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同时也为新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的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影片的最后,还原了“开国大典”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彩色真实影像,让我仿若来到那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真切的感受来自那个年代的呼吸和令人震撼的场面!
这应该是“开国大典”的历史影像资料第一次以彩色超高清画质出现,身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这是难以言明的震撼和感动。
70年后的今天,通过大银幕,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这一历史性时刻,这一决胜时刻,这一新中国重要时刻,内心依然十分的震撼和激动,依然会为此感动到热泪盈眶。
这是一部有思想、有情怀、有激情又有温度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因为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电影,更是它的艺术创作的新颖,让《决胜时刻》不仅在立意方面志存高远,在情怀的把握上也更加具有温度。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最重要的历史时刻,影片对于“和谈”的过程作了非常细致的描述,在细微末节上的处理更是精益求精,谈判桌上的针锋相对,我们党有我们的底线和坚持;而著名的渡江战役也是用了一段篇幅来深刻的记录了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而在影片中,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不仅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魄力,更有对待部下、家人的温情感人的一面。
我从这部电影里体会到了情绪上的喜怒哀乐,跟以往看到的那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影片有着不一样的感觉。
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鲜活了起来,无论是小战士田二桥短暂的一生,还是任弼时同志那段像是在跟战友告别时拉的那段悠扬的小提琴声,都让我沉浸在一种非常饱满的情绪之中。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我们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
这不仅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也是对那段风雨历程的回顾,更是对追求美好未来的鞭策。
还原历史、以情动人,既有抒情、又有诗意;既有斗争,又有温情。
希望这部电影的主流价值能够得到传承和传播,光是重温那段真实彩色的“开国大典”就足够震撼到我们心灵的,希望年轻的观众朋友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
看得出来,导演还是用了吃奶的力气,想把片子拍好,可惜格局太小了。
常凯申再微操,也不至于微到详细向毛局长详细核实毛主席的住处啊。
想想《宋家皇朝》,美龄叫上一一堆闺蜜把私家车开到机场给跑道照明,呵呵。
史林把其他四个书记叫来听他拉琴,看到这段直接笑喷。
细节上做了一定的功课,付出了努力,但是依然有很多疏漏。
蒋下野后在家是不会穿军装的,而且绝不会对毛局长直呼其名。
中央进北平,西苑阅兵,接站、陪同的是叶剑英,包括把毛的驻地定在双清,成立便衣队这些,也是叶的决定。
居然张冠李戴到聂荣臻和克公的头上(当然抓特务那些还是克公做的)别说和89年的开国大典比,就连见过大爷的三成都比不了。
也就一星的水准,加一星,给唐国强的表演。
2021-2-22 决胜时刻 小米盒子1949年 毛泽东一行来到清华园火车站 李克农派陈友富负责保护主席安全 解放军队伍在主席命令下经过东交民巷 主席一行来到碧云寺孙中山衣冠冢鞠躬 溪口 蒋介石想要划江自治 李宗仁代总统 蒋介石想要刺杀主席 毛人凤通知了宋美龄 宋美龄给蒋介石打电话质问 蒋介石不承认 国共谈判 国民党保卫局毛人凤下令刺杀聂荣臻 陈有富受伤 最终谈判失败 解放军渡江 南京解放李敏在苏联长大不会中文 毛岸英想去工厂做工人 毛泽东小女儿捉麻雀玩主席要进城去看梅兰芳 需要经过李克农批准 后台见到梅兰芳 主席路边吃大排档说自己什么时候带过钱让陈有富结账之后去找江青要钱蒋介石私下让军队去银行拿走金条等 引起李宗仁不满 蒋介石让杜鲁门写支持声明 杜鲁门不写 蒋介石让宋美龄暂时留在美国英国军舰进入中国领土 解放军炮轰军舰 李宗仁观望希望英美相助 主席撮合了陈有富和播音员孟予 主席让想家的警卫员回家看父亲和妹妹并送了礼物 警卫员要求参加渡江战役 护旗而死 任弼时未主席 副总理周恩来等人拉小提琴 将近50岁去世蒋介石下令轰炸天安门 因为南韩不让飞机降落加油因为取消轰炸 新中国成立
说在最前面,我没文化没历史修养,如果电影海报和宣传上写,如果不熟悉那段电影,你没资格看,那我就为我的言论道歉!
正文:如果不是为了最后的彩色开国大典,我可能坐不到一个小时。
这个电影我看完出来以后,挺难过的,这么好的题材,拍出这样的效果,怎么可能吸引到很多人去观看?
里面很多情节,比如特务在陈有富周围神神秘秘几次交手,剧情就断掉了;一篇文章写了3分之1,就跳去了另外一篇,上一篇都没结束啊喂,编剧在做什么啊?
陈是军人,工作的时候开着军车,和女主发生感情戏的部分,军人是这样的吗?可以这样吗?我很难和军人联系起来啊,难道建国以前我党军人没有纪律???
渡江战役告捷,虽然胜利但是死伤众多,导演转眼就开始表现毛主席一家学外语其乐融融的样子,感情很割裂啊!!!
后面把张的家人带来他身边的情节,说好听点是一家团聚,不好听不就是人质吗,如果电影想正面表述tg,导演这个手法真的可以吗?
我不止一次觉得导演黑我兔,观影途中经常产生“这样真的可以吗”的疑惑,要表现主席的亲民,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润物细无声,而不能给人一种“我要让你看看我有多亲民”的感觉啊,电影里不知道是i演员的问题还是导演的问题,很无语啊这个感觉。
一般的烂片看了也不至于这么生气,我也根本不会去看,这个电影宣传我真的,不至于请水军,那我只能理解为很多人带着任务去安利了。
然后我就抱着期待去看了啊,还约了小伙伴一起,结果一边看一边觉得,这到底是什么啊!!!!!
和鹅组里的一个楼主留言的,结果越说越生气,主旋律这么做,除了敷衍领导,我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义,要真正让大家爱看,基本的讲完一个故事都没做到。
想要科普历史,加深大家的记忆,也没做到啊。
小时候看的地道战地雷战不是这样的啊,就算是之前的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也不是这样的啊。
电影里每个角色都高深莫测,结果什么都没交代,节奏也很拖沓,非常碎片化。
除了全身着火扑向敌人和立起红旗那里让我泪目(不是导演的煽情能力,是联想起那段历史,觉得很难过),但就这两个画面,都拍的莫名其妙,这个编排是最能表现【导演只是交任务】了。
如果这部电影是70周年献礼,我觉得侮辱了献礼片。
ps.如果这部电影本身不在乎有没有人看,只是想任务做就完事了,那当我没说。
什么破电影,浪费人的感情!
即使是从映像中,能够看大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是能够热泪盈眶,因为这是把一个把星星之火,变成成燎原之势的伟大领路人,感谢毛主席。
感谢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感谢那些为了新中国而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丹心拥朝辉作词:严肃无声处 听惊雷写青史啊铸丰碑龙归沧海 英魂壮血沃大地劲草肥抒肝胆 聚风雷问人生啊能几回太行山上云涛吼至今澎湃赞军威抒肝胆 聚风雷问人生啊能几回太行山上云涛吼至今澎湃赞军威浩气昭千古丹心拥朝晖浩气昭千古丹心拥朝晖浩气昭千古丹心拥朝晖浩气昭千古丹心拥朝晖
电影最后4分钟留给了一段珍贵的历史镜头一段苏联友人70年前拍摄并经现代技术修复了的开国大典的彩色影像,这段珍贵影像中的开国元勋们比电影及我想象中显得更亲切、更真实、更年轻。
56岁的毛主席,完全不是以往影视节目中神一样存在的形象,虽然仪式现场,主席淡定从容,但脸上偶尔也还是流露出了难以掩饰的内心的小小激动;51岁的周总理,面色红润,面庞饱满,没想象中的那么瘦;与周总理同龄的刘少奇,也显得很年轻;唯有朱德元帅略显老态,毕竟已是63岁的人了。
第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要是由一群年富力强的中年大叔们组成的,活力十足!
本片是妥妥的主旋律红色电影,有几个桥段值得玩味。
最喜欢的戏段就是蒋跟美龄的两次电话,第一次美龄完全成了小娇妻,娇嗔地说:你要敢动我姐姐,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老蒋无奈又宠溺地打给毛人凤修改原定计划。
第二次美龄在美国拉美援,对蒋说真想马上飞回来见你,蒋担心地说现在空中不安全巴拉巴拉~爱了爱了,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美龄,一遇到蒋就变成可爱的小女人。
还有几个感人的桥段,比如田二桥牺牲,李纳听后放声大哭,把压抑难过的情感淋漓地表达出来,再比如戴鹏程在执行任务前被授予四级勋章,得知任务不可能完成后,留恋地看了一眼妻女的照片,扣动扳机比较生活化的桥段就是李德胜和李纳捉鸟啊,李纳和李敏比赛,然后大声循环"中国菜好吃",突然发现扮演李纳的小演员演技真的棒棒的,观众可能见证了一位童星的崛起前面蒋下野在蒋氏宗祠的时候,旁边经国立在一边,活像个秘书、下属,没等经国开口,我就知道第一句说什么,必然是一声深切的"父亲",老蒋也必然第一句话叫"经儿",老套路了。
本片还有很多隐喻,比如KMT 内部的党派之争,比如张治中回心转意的真正原因……革命是激烈的,政治是枯燥的,人心间的猜疑、揣测、疏离、算计,为了权利,为了生活,为了理想,为了自己……如旭日朝阳,如奔流的江河湖海,永不停息。
政见、立场、最终所追求的明天,是人间征伐不休的源头,是每个人忙忙碌碌的动力也是放不下的心头所累。
七十年弹指一挥间,影片所涉历史人物大都故去,当年参与这场战争的每个人彼时的念想、惆怅、心绪,跌宕起伏的情绪,皆数掩藏在旧时光里,不为人所知。
今日社会浮躁之风日盛,初心已忘,本心尽失,功利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让我不断怀念田二桥们,戴鹏程们。
人们所见所闻的只剩下冰冷的结果和教科书般被传颂下来的铁律。
幸福与否,对错与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七十年前的历史,终究是故纸上的一页尘灰罢了。
风起,而来;风散,而逝。
《决胜时刻》里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任弼时年轻时曾遭受严刑拷打,中年时身体特别差。
在他48岁病重时,邀请毛主席和朱德等人来他家听他拉小提琴。
他给这些特别听众拉了一首《灯塔》,这首曲子,不仅献给了心中最重要的听众,更献给了生死与共的战友,也献给了即将诞生的新中国。
这种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更值得发扬光大,作为一名党员看完《决胜时刻》更加坚定了自己脚下的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华“复兴梦”由此而来,这是我们的初心,更是我们的使命。
有了梦想,就有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习总书记为中国、为中华儿女指明了未来之路。
我可以毫不避讳地说,《决胜时刻》就是一部垃圾,垃圾中的垃圾。
全片都是尿点,没有泪点,本片作为一个反面例子,是值得深思的。
首先从前期开始讲,演员。
全片,我觉得蒋介石还可以。
演员演戏烂,是真的烂。
这部剧中我对于黄景瑜也是十分失望。
完全就是一个相反的人物,保卫队长,语气轻浮,连敬礼都松松散散,随便一个参加过2周军训的大学生做的都比他好,真的十分让人失望。
另外,演员配置上,您确定剧中蒋介石不是蒋经国的儿子?
演蒋经国的演员看起来就是50多岁。
演员表演,没有一处亮点,平平无奇且全是尿点。
其次,从剧本来看。
影片中有个很关键的人物线索,耳朵带痣的国民党特务。
他连接着保卫队长的作用,突杀任务的关键,是吊着观众胃口,创造出一种观众知道地比主角多,观众意识到危机,为主角着急的效果。
结果呢?
这个关键角色写不见了,不明不白地就没了。
那整个故事就崩塌了,强行收尾。
这是剧本的最大忌讳。
从后期来看,先看视效。
先从前期的配合工作来看,群演死了不流血,一片一片地倒。
炮弹轰炸用窜天猴,你咋那么厉害呀,用烟花来当炮弹?
其次,连打枪,枪火都对不上枪管,随随便便的一个国产连续剧都比这个破电影做得好。
最后再来看这个五毛钱特效。
请问你是用AE模板做的飞机吗?
那种淘宝2块钱1000个那种。
五毛钱的飞机,五毛钱的军舰。
真的是笑死人,舞法天女做的都比你们好。
最后,来看调色。
虽然降了饱和度,但是,我可以打包票,你们没有分版本调色。
我估计你们只有一个版本,院校版。
没有网络平台版。
我在爱奇艺看的,这个颜色多垃圾我就不想说了,应该不是版本不兼容的问题,出入太大了。
这个电影的调色风格我非常不认可,每次蒋介石方时,那就是蓝精灵,偏灰偏蓝,人嘴唇都紫了。
刚开始我还很欣赏,毛泽东刚出场的时候,总体饱和度降低了,但是人的肤色正常,结果到后面,越来越不正常,偏蓝偏绿。
同时,还跳光跳色。
最后我们再来看情怀这个点。
我敢说,这是红色情怀里头拍地最烂的一部片子,也是黄建新导演永远的绊脚石。
影片穿插黑白纪录片,穿插《建国大业》的片段,这是一个十分失败的尝试,这样使得在三部片子里,每个人物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三个毛泽东形象,三个周恩来,等等等等。
烂,实在是烂,烂死了。
真的是滥竽充数,的确很省钱,同时也很烂。
《决胜时刻》是我2019年看过最烂的片子,没有之一。
《决胜时刻》是一部由黄建新 / 宁海强执导,唐国强 / 刘劲 / 黄景瑜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
决胜时刻让我们也领略到伟人“略带俏皮”的一面,在严肃的前提下又不失一丝幽默,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
开国大典前的这段历史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反正历史背景是很吸引我。
而剧中每个角色都很饱满,就像文白先生与我党谈判时,亦敌亦友真实反映了谈判的情况,而后又不乏家人在北平团聚这样温馨的场面。
黄景瑜和王丽坤演技在线,并没有觉得和一群老戏骨搭戏有跟不上的感觉。
印象很深刻的几个镜头,四大书记拜中山先生的衣冠墓,毛主席在院子里和女儿抓鸟,长江流域解放军炮击英国紫石英号,渡江战役开打,田二桥回家之后战死沙场也要守护红旗,还有四大书记听任弼时同志拉他的最后一曲…还有很多镜头我可能想不太起来了,就是这样一部有笑有泪,出乎我意料的电影,不止是献礼片很符合年轻人的口味,真的值得一看。
剪辑了一些建国大业的镜头,主要叙述了建国前期北平中央领导的安保工作,通过刻画一些小人物的故事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状态,但是故事讲的并不好,没有新鲜的视角。
2020/31 可能是特别想拍出仿纪录片的形式,确实多了解了很多历史细节。但是某些分支过于琐碎了毫无意义。怀疑是带资进组的加戏。
为什么这种片总有资本的傀儡(各种圈里的野鸡野鸭)在片里装疯卖傻插科打诨?还要暗戳戳给它们的冥国贴点金 白瞎了好题材 只看最后修复版开国大典就行
😭️😭️感谢每一个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生命的人。我一直知道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但也仅限于知道,当我看到二桥死的时候,看到红军用比英军落后几百年的大炮打败了英舰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用那几艘原始的渔船渡江的时候,我的泪真的是哗哗的掉。不只是爱国情怀,主旋律电影,在我心里毛泽东是个伟人,是个诗人,他却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但这个电影让我看到了主席的另一面,他会帮着女儿抓麻雀,会想吃肥肉多一点的红烧肉,会帮着身边的警卫员谈恋爱……真好,真好。
彩色修复版开国大典真的好厉害
新时代的主旋律恋爱番,警卫员乱中偷闲谈恋爱,人间领袖亲自下场当红娘。
一般
是那个演绎了上下五千年的男人!
任弼时一段演奏看的所有人都会被触动吧。
1949年,几个关键事件串联起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历史,小人物和开国领袖视角交织在一起,努力刻画毛爷爷亲民形象。好像看到了《建国大业》《长征》等片段插入回忆。
色彩鲜明,人物鲜明,是很有意义的主旋律作品。
剧情还是比较丰富的,历史看点详实
尽管影片很碎片化,尽管有点流水账,尽管你可以指出很多不足,但《奇异恩典》任弼时一拉出来,泪腺还是会绷不住,还是会被感动。相比其他的中国主旋律电影,这部已经很有史诗电影的质感了,基调也没偏,最后的影像修复更是加分。看出来导演功力深厚。
有些情节挺尬的。
冲片尾的彩色版开国大典片段,值了
全程有笑有泪有亮点,还有珍贵的彩色4K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四星是肯定,五星是情怀,希望在祖国建国70周年之际,都能来感受一下和平和统一是多么来之不易!
只为结尾那两分钟的修复影像。
这部影片有几个致命弱点1 叙事过长。作为献礼片明显想表达很多东西,但是它很明显表达的东西太过冗杂,没分清主次。人物对手戏矛盾不够突出,感觉不到剧情很大的颠荡起伏。2 编剧和导演没有很多的历史常识,根本没做多少功夫。真实的历史是:《共同纲领》是请来孙夫人之后,召开第一次政协以后才签署的。而不是剧中所谓开新政协之前,主席请播音员读了一遍就完事了,然后在新政协上根本就没强调国旗、国徽和国歌的重要性,完全忽略历史重点,存在严重误导观众的倾向。此处有史料和证据可查,尽情查找。3 很严重的剪辑问题,前后不搭。颖超女士在见孙夫人之后说:“我是来送两封信的。”但是,视频剪辑就播出了主席的信,未播出总理写的信。 在这里,我就想问一句,你懂那两封信的重要性吗?
单位工会组织去看的,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希望以后多拍这样的主旋律大片!
人物刻画生硬 剧本内容浅白毫无深度 是适合六年级学生的政教片 优点在于大部分画面较美&因为浅白所以看得流畅 (国民特务利用追问按包卖的小贩多少钱一斤来找到主席的住所的方法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