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说演员阵容,张予曦与黄小蕾联袂主演,两位年龄差距不大的演员,在大银幕上饰演一对母女,而且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饰演母亲的黄小蕾,在片中人设大开大合,动如脱兔,好似妙龄少女;而时尚美丽的张予曦,这次则采用内敛的表演方式,真实、淳朴的形象也让人耳目一新,还有“大嘴”姜超,佩服这位实力派演员,什么角色都能驾驭,片中这位善良、古板老爹演绎得也是相当到位。
影片以舞蹈为线索,讲述了妈妈和女儿和解的故事。
影片中,妈妈深爱芭蕾,被渣男欺骗抛弃后,独自生下女儿,所幸被另一位男子深爱,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矛盾从女儿长大后,虽然极具芭蕾天赋,却更爱街舞,由此和妈妈产生冲突。
影片脑洞大开的情节是,因为舞蹈选择冲突,妈妈和女儿互换了身体,也不得不互换身份,这个过程中,是矛盾深化的环节,也是逐步互相理解、互相和解的过程。
女儿理解了妈妈的含辛茹苦,妈妈理解了女儿渴望自由、摆脱束缚。
影片中,芭蕾象征着传统思想,套路、规矩、保守、稳定;街舞象征着年轻人渴望寻求突破、自由、不受约束、大胆表达。
影片中的矛盾,是大多数家庭存在的共同问题。
父母以爱为名,将得而不求的愿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却忽略了子女虽是血脉相承,却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现实中,很多矛盾的根源,是父母放弃了努力,而将梦想的实现寄托在孩子身上,将孩子的成就作为自己的成就。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各自为梦想而努力,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而不是将生活重心都放在对方身上。
父母子女一场,是渐行渐远的别离,且行且珍惜的修行。
所谓成长,不是你变成了我所期待的模样,而是各自绽放,彼此照亮。
现在正值暑假,学生们在暑假的欢乐和作业的闹心中迎接着下一个学期的到来。
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的这群小伙伴来说,心里应该是五味杂陈的。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还记得那个人生中最美妙的夏天,我干尽了我喜欢做的一切事情,通宵玩dota,跑遍县城的每一个角落和朋友们游荡在深夜的街道上,随后又在疯狂的告别聚会上喝到神智不清,最后实在无所事事连发呆都可以不计时间成本。
那个时候时间就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金可以随意挥霍,以至于当我们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我们才会开始发现,我们马上就要变老了,青春正在离我们远去。
梦想早已成为遥远的一个剪影。
所以看到《七月的舞步》中顾悠悠不顾一切追求自己梦想,甚至不惜与母亲反目,我才突然意识到,我们之所以追求梦想,也许是为了让自己永远停留在那个叫青春的时代。
我们为梦想战斗时的那种执着就是少年气,就是青春,就是年轻的态度,所以如果我坚持了自己的梦想,其实就是延续了自己的青春,如果早点看到《七月的舞步》,也许我现在也是一个为梦想拼搏的秃顶少年吧。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自己成为科学家、武术家、画家、音乐家,或者舞蹈家。
但是,谁来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呢?
每个人似乎都应该对自己的梦想负责,但实际上并不是。
艺术家在成名之前,如果家境本身不优渥,那么支持他/她为梦想而奋斗的不仅仅是自我的精神力量,还有他/她身边人的物质支持。
一个人的成功,很难离开亲人、朋友的莫大帮助,而其中给予支持最大的可能就是妈妈。
七月是毕业季,同学的离别是不是带来些许伤感?
大部分毕业生还要面临就业的问题,很多人开始了北漂这样的在一线大城市的生活打拼,也有毕业生会继续深造,无论如何,七月是毕业生们面对人生选择的一个月份。
如果一个毕业生对未来很明确,但是她心中构想的未来和妈妈给她安排的人生有重大分歧,该怎么办?
《七月的舞步》并不是一部燃向的青春片,而是更多的把年轻人对未来的抉择、对亲情的认识和对梦想的坚持这些“青春问题”揉合在一起。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仅有狂欢,还有很多纠结的毕业季。
首先对于一个颜控来说,张予曦的颜值在线。
更不容易的是这次演技也可圈可点。
因为剧情里张予曦饰演的女儿和黄小蕾饰演的妈妈会来一次“身体互换”,张予曦要从一个少女变身中年大妈,这个演技挑战还是蛮大的,但是张予曦的表现可圈可点,有点让人刮目相看。
这种荒诞搞怪的设定倒是非常适合黄小蕾的个人风格,母女两人身份互换后的笑点被演绎的很好,本应该是搞笑担当的李大嘴姜超反倒变成打酱油的,最后扛起了煽情的大任,片尾一个接盘侠的自我告白,还是蛮动人的。
片子最大的槽点来自片名,“七月的舞步”而且还请来了国内街舞battle第一人,舞王黄景行,但是片子的舞蹈表现并没有很燃,没有体现出黄景行的实力,有点美中不足。
当然片子最值得点赞的还是对青春和毕业季的诠释,没有向以往青春片那般狗血和尬燃,而是放到了青春里的遗憾上,黄小蕾年轻时被渣男耽误,不得不放弃舞蹈的遗憾到张予曦为了梦想决定挣脱妈妈的执念,却最终面临远离家人的现实,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痛,而不是只有无痛人流,青春的纯粹和伤感也许才是最动人的。
妈妈和女儿,两代人的价值观不同,经历不同,成长环境不同,一个给铺好了路,一个想走自己的路,两个人的梦想,一个坚持一个执拗,张予曦饰演的顾悠悠一心想要练习街舞,母亲却想让它跳芭蕾,街舞在年轻人眼里张扬有个性,充斥着荷尔蒙的味道,芭蕾虽然优雅但更加沉稳,母亲觉得芭蕾更高级,更稳定,也可能是为了延续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预料之中,顾悠悠选择了街舞,所以母女战争爆发了。
可能是我刚刚经历过的原因,即使能想象到剧情的大概走势还是看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选择一直是错的,不明白既然都是平庸的活着为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但我确实不能否认,我的母亲也是像顾悠悠的母亲一样,用她的方式爱我,只不过这个方式和我想要爱生活的方式大相径庭而已。
电影总是感性的,要不然为什么叫做艺术,即使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是确实从生活出发,很接地气,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懂。
等情绪宣泄完了,突然又开始羡慕顾悠悠来,因为她终于得到了她想得到的,她还很年轻,父母愿意倾尽一切,尽管这个小家庭也有他的秘密,父母也有他的过去,希望我们都能像电影里面的圆满大结局,得偿所愿吧。
毕业季,无数少男少女将在漫长的夏天放飞自我,也对汹涌而至的未来充满迷茫。
7月24日上映的电影《七月的舞步》走出试探性的一步,让人生面临的选择,多一种可能。
由张予曦、黄小蕾、黄景行、姜超主演的这一部青春喜剧影片,将选择的情感的落脚点放在母女情感和解,以及代际关系寻找融洽的冲突上,通过辣妈辣妹这对母女组合,让观众看到家庭中梦想的对撞。
影片讲述了强势的母亲吕小梅(黄小蕾 饰)早早为女儿顾悠悠(张予曦 饰)规划好了未来,希望女儿能够成为一名芭蕾舞者,而顾悠悠虽然芭蕾舞天赋异禀,但却更加热爱街舞,于是,母亲对芭蕾的执念以及女儿对街舞的追求,是选择奋不顾身追逐梦想还是与现实妥协,成为影片交给观众的思考题。
这个冲突可以套用到一切家庭对子女的寄望于矛盾上来,影片和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也恰在于此——当梦想面临裹挟,是每一个毕业生或者说是每个踏入社会中的人,都要面临的人生选择,通过一对关系紧张的母女不一样的人生之旅,去感悟到那些叛逆、抉择。
而要做到时尚叛逆与贤惠强势的融洽,青春放肆与严苛要求最终迎来和解,唯一的办法就是真正理解对方,影片为黄小蕾、张予曦这对母女组合寻找解决途径,甚至为她们安排了一次“站在对方立场”上的终极体验,让这个毕业季故事多了一份荒诞。
所以,这其实也是一部关注成长和内心的影片,面对梦想与家人之间选择的纠结、年轻人努力追寻自己目标的艰辛与热血、以及那些青春时代的遗憾……都是成长必不可少的必修课。
当然,这个成长并不只是单方面的,也有家长的同步——
影片中的妈妈由于自己年轻时期的冲动,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献身爱情,却被渣男抛弃,变成了一个对待女儿严苛同时又害怕女儿离开自己的充满矛盾的母亲。
而女儿顾悠悠决定远赴重洋追求梦想的举动,让她再次陷入到了被抛弃的恐惧中,一个母亲纠结而痛苦的心理让人动容。
这场关于青春梦想的抉择,以及告别与否的撕扯,是许多原生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人生的遭遇毕业季时最广泛的问题,暑假来临,空气中弥漫着告别的气味。
当辣妈对上辣妹,当芭蕾对上街舞,当伤感对上激情与燃,绝对符合当下观众对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绪期待。
在《这就是街舞》等热门综艺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舞王”黄景行在影片中大秀街舞,和张予曦搭档成为一对追寻街舞梦想的情侣,而搞笑担当姜超面对身份辣妈和辣妹这对母女,也闹出了一幕幕啼笑皆非的笑话。
青春之所以纠结,在于尚未做出选择,而七月的舞步,永远未停步。
艺术家在成名之前,如果家境本身不优渥,那么支持他为梦想而战斗的不仅仅是自我的精神力量,我!
还有他身边人的物质支持,是!
一个人的成功,很难离开亲人、朋友的莫大帮助,水!
而其中给予最大帮助的可能就是妈妈。
军!
毕业季只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离开校园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青春每个人都会做一些后悔的决定,每个人都可能会有遗憾,讲不出再见,因为大家都在为梦想前行。
一定要去影院看!!!!
《七月的舞步》是一部有关舞蹈梦想的电影电影《七月的舞步》今日公映,影片讲述了顾悠悠在临毕业前放弃了学习很久的芭蕾舞,妈妈阻止她参加街舞比赛的对抗故事。
相信大部分观众在看到电影前面的剧情时会支持妈妈观点,因为正确的路都能看清楚。
但我看完之后,觉得它有种为舞蹈学者伸张正义的喜剧感,是一部暑假档解压的喜剧电影人生的一生会出现很多重要的选择,但影响一生的选择有几个节点:一是投胎;二是结婚;三是理想。
在《七月的舞步》里,顾悠悠把这三样都占了。
因为妈妈,她选择了芭蕾舞;因为男朋友,她选择了街舞。
电影从母女各自的日常入手,给了她们一个体验对方生活机会,结果她们做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
一个是大众熟知的中央芭蕾舞团工作,一个是小众的嬉皮式潮流娱乐文化,这两者间Battle答案显尔易见,关键是剧情如何说服观众相信她的逆向选择是对的。
片中的妈妈曾是一名歌舞团演员。
无论哪个年代,能考进歌舞团的人都是极为不易的。
因意外怀孕,妈妈只能在生子或跳舞中选择其一,顾悠悠明显就是答案。
如果对现实生活真实问题的如实表达,这确是一个很难的决择。
男友去美国深造不告而别,自己势必要重新开启一段新的人生,留下孩子是一个没有后路的选择,但生活中的对错不是清清楚楚大写黑与白。
回过头,我们聊聊顾悠悠这个人。
顾悠悠的经历很简单,她一直学芭蕾舞,也是这块“料”,她有良好的身体条件(身高,臂长,腿长,体重,面相),并且她通过了中央芭蕾舞团的招聘。
从电影到现实比照,真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
我想是有的。
多年前,因出演宫廷戏走红的吴谨言就是出自中央芭蕾舞团。
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中央芭蕾舞团的起点很高,但它也有着年龄限制。
同样,一个街舞的舞者也有年龄局限性。
在两者之间,顾悠悠选择后者,无疑是引发争议的。
有什么样的家庭就选择什么样的理想,还是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理想就选择什么样的家庭?
作为一个奔四的人,我觉得是天道。
无论你将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命运早就码好牌等你,就好比这部电影。
在通往理想的梯子上,父母给顾悠悠递了一个锤子,妈妈反对她放弃芭蕾舞,妈妈反对她选择街舞,妈妈更反对男友,但最终有没有影响顾悠悠的选择呢?
到底女儿是对的,还是妈妈是对的。
有时候命运的对错真的很难说,人生是动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也是如此。
父母要想相信孩子会有巅峰。
有无数历证告诉我们,未来是年轻人的。
我想看完电影的观众都能发现《七月的舞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电影,却能引人共鸣。
这份共情来自于父母对实现美好人生的人设理想,出来自于子女反抗家长规划理想的不堪重负。
我小时就有一个舞蹈梦,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成为一个舞者。
然而,当我陪她走过五年的学习生涯,终于拿到最高级证书以后,我真的放弃了。
我不是放弃对她的舞蹈理想,我是放弃对自己理想人设的执着。
因为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我突然了解到了这是多么难的一个向上过程,不断的攀比,不断的PICK,不断的剥夺快乐,不断的消磨热情,不断的榨干精力,想赢就必须赢得轻轻松松,而不是努力挣扎。
就如片中的老妈最后终于意识到“不适合”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七月的舞步》表面是讲述了一个女孩为实现舞蹈梦想的故事,实则是深入分析了当下两代人所面临的压力,当打开每个人的痛苦时,我们又会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它是一部“成人亲子电影”,很多鸡汤告诉观众,我们要站在彼此的角度思考问题,但在生活中做起来很难。
《七月的舞步》教会我们不仅要懂自己,也要懂家里人。
这部独树一帜的作品,不仅是喜剧, 更能读出年轻人心中的理想,还能说透父母眼中的理想。
妈嘀,演女儿的看着比妈还老,眼袋又大又黑,服了投资老板。
因为舞蹈想看,打发时间看可以
总觉得黄小蕾是个挺好的演员 怎么不是拍这种片子 就是一些奇怪的角色
剧情不错,想看看
剧本层面,感觉是好概念,但摊上了一群不会写剧本的学生,非常卡顿。创意不错,倒在了执行上。张予曦真好看,银幕差点意思,电视剧肯定乱杀。
最开始以为是大学生毕业,创新的体裁,后来却是十分撒狗血的剧情,怎么说呢?编剧的锅,但是还是比较好看的,因为作为我一个年轻人的角度看,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觉得受众不太广,正常的8090后不会来看
张予曦 虽然演技跟这两位老演员比有很多不足 但是能看到努力 在现如今国产烂片质量新低的时代 可看
对张予曦无语了,什么狗屁.就问演技,你觉得尴不尴尬呀?张予曦.有些剧呢,咱能接咱就接,别硬撑着去演啊,太尴尬了.演技太尴尬了
总体是一部关于舞蹈的家庭类网大。唯一的惊喜是:男主长得像许巍,街舞大神果然跳的不错。
整体作品很好,表现很感人,演员的演技也很在线
该片有望冲击票房榜前三
追梦人。
两个女的都够下头的
泡沫
觉得这部电影还可以
理想与现实永远不可能并肩行驶,面对自己的未来,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吗,还是选择母亲的安排,七月的舞步给你答案!
以为是探讨2代人对未来选择的不同态度,结果什么都没有,场景转换和剧情也不大紧密,除了姜超演技还行,浪费时间
母女互换,拍的稀烂
剧情紧凑,画面非常美,青春励志的故事总是让人泪流满目
当我们进入了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都会忘记自己的初心,但《七月的舞步》能让我们找到自己出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