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刚看完“Frozen”,接着又看了这部片子,对于我而言,看似浪漫的患难真情王子公主的故事是怎么也比不上夹杂着痛与幽默的爱的现实来得让人感动。
网络上对Frozen铺天盖地的好评和讨论,好似一下子唤起了大众对真爱的渴望,只能说太多残酷的爱的现实的阴影下偶尔的一缕阳光真的是弥足珍贵,可是正如电影的表现形式-动画-时刻提醒着这一切的虚幻不真实。
什么才是爱?
这么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无论何时都能掀起一阵关注与讨论。
如果说在没有经历爱之前,爱是臆想的理想的无限可能的,那么在经历了爱之后答案是否会确切些呢?
不然。
在爱过之后,你会发现没有任何具象的词汇可以解释爱定义爱,爱就是爱。。
当已经分开十多年的夫妻再一次吸引到一起的时候,看似戏剧性的转折却真实的反映了爱的真谛。
爱很简单,简单到没有理由,爱很复杂,复杂到融合了肉体与精神。
经历了十年二十年生活的打磨之后的爱是否已经渐渐消退了呢?
继而因为生活的琐碎碰撞而显得无趣脆弱?
Jane的故事至少说明了一点,可能有一天爱的格局会因细节的生活而打破,但是爱不会真的轻易消退。
这一点深得我心,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在爱渐渐的融入生活的点滴时,有人说这个时候爱情就变成了亲情,不再浪漫不痛不痒但是无法割舍,我觉得这不准确,轻易的定义爱的性质的同时是不是也会偶然间失掉了体会爱的另一种可能?
不否认爱的过去,不诋毁爱的真实,诚实的面对和表达爱,才是成熟的爱的态度。
这片子其实蛮老的,2009年的圣诞节上映,而以前我并没听说过,结果是非常巧合地在一次跨国闺蜜大闲聊中有朋友提起,一看介绍我就很是喜欢,赶紧找出来细细观赏。
记得刚看完时我就在朋友圈里嚷嚷:这是我所看过的爱情轻喜剧中,THE BEST EVER.回过头又去查了一下,出演此片时梅姨已年届60岁,片中女主角便也就是一个50多岁的风韵犹存老妇,梅姨本色出演,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之余,不用说,技巧已臻化境。
影片讲述的,其实是非常严肃的主题,也是非常沉重的现实,可细节超级爆笑精致,无一处闲笔,每个角色都如量身定做,很容易就让观众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然后,还可以象我题头选择的那张照片一样,余情未了的前夫前妻,相敬如宾地坐在门前草坪的秋千椅上,云淡风清那样感叹一句:It's complicate. 爱很复杂。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爱应该很简单,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泾渭分明,拿得起更要放得下,别勉强,别纠结,别迁就,别含糊。
慢慢年纪大了,才真正意识到,哪儿有那么简单。
不过,这也正是代沟之所在吧?
无关乎年龄,只关乎心态,当你在感叹生活中的一切其实并不简单也并不明晰的时候,你也就等于正式向自已宣布:你已告别青春。
当然,也有人一辈子都不会告别青春,比如本片中那个开着骚包跑车、养着娇妻幼子,且同时还能对靓丽不老前妻重燃火热爱情的前夫,只要你一辈子别同他谈什么责任担当+生活琐碎,此人简直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大概,真的要到生活够久一段时间之后,女人才有可能会明白,有一种男人永远也搞不清楚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事实上也没办法通过交流或者沟通让这种人明白,他的个性他的经历他的价值观,已决定了在这方面,他永远会跟他的身边人保持鸡同鸭讲的状态。
不能说他人不好,也不能说他没用心,似乎更不能扣上他不懂感情的帽子,他只是永远对“责任”和“担当”的具体内容(基本上也就是指所有生活琐碎小事)保持白目。
就如片中,有一处极其触动我的细节:前夫跑来前妻的厨房,站在地板中央,对着她深情款款倾诉爱意,而前妻忙前忙后清理,就在前夫眼皮子底下熟手熟脚为饮水机换上一只满满水桶……这两个人都明显已习惯成自然,女的已彻头彻尾没想到要这男人搭手,男人更是彻头彻尾都没有意识到眼前这件事似乎是件男人本不应该当作没看见的事。
如果日子到头来真就过成这样,一边自然而然再也想不到需要帮手,另一边自然而然再也想不到应该帮手,那还有什么所谓家人、亲情甚至彼此的亲密接触,能够挽救这样一段实质上双方已完全了无瓜葛的关系?
荷尔蒙的吸引力,的确是爱情的起始,也有可能成为婚姻的基石,但在日日夜夜的生活过程中,如果再没有任何琐碎细节能由两个人自然而然想到去共同应对,那么“爱”这个字眼,就会成为最虚伪的幻象。
爱到底是什么?
如果爱是指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那么抛开生活细节不谈,仅就肉体欢欲而言,前妻跟前夫重修旧好简直不要太开心了(连报复撬墙角小三的目的都达到了啊,心理满足感简直不要太爽);如果爱是指包容和接纳,那么前夫回头深情更甚,只要肯原谅过去,则前妻与前夫一家人和美大团圆,不正是对真爱的最佳注解?
如果爱是指灵魂相契,19年婚姻两人彼此已是非常熟悉,前妻偶尔想放纵的欲望前夫再了解不过,还善解人意送来加料香烟,比起另一边虽厚道朴实却总显沉闷的亚当,最明白前妻的那个人只怕仍算是前夫吧。
如果上述种种就是爱,那么为了爱,前妻应该和前夫在一起吧?
但奇怪的是,无论如何,和前夫在一起的前妻,却怎么看怎么不对。
是编剧太过保守传统?
还是是我这类女性观众太过挑剔苛刻?
到底是有爱就应该不要计较太多,还是无论有没有爱,生活细节中,该计较的,都需要计较到底?
计较这种事嘛,如果夫妻都计较在同一个逻辑里,用同一种标准计较并自觉接受化解计较的后果,大概也就能算是相处得道了吧?
如果永远是你计较的地方他觉得不该计较,他计较的后果你觉得无法理解接受,那么,无论爱还是不爱,相处起来都会变成灾难吧?
没有爱,但可以相处,日子似乎也仍能过下去……有再多的爱,却无法相处超过十分钟,那日子还能怎么过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无法相处,还怎么能算是有爱呢?
爱到底是什么?
活到现在这一把年纪,我终于算是明白:爱这种东西,有或者没有都无道理可言,更无因果规律,不必再问自已这个问题,也同天天24小时的日常生活没什么必要的联系。
生活中有没有一个可以朝夕相处彼此搭手照应的人,大概才真正值得去用心思考:有这样的人该如何过日子,没有这样的人又该如何过日子,这才需要形成真正清晰的思路……相爱绝对不会自动解决过日子的问题!
而上帝最喜欢对人类心灵设下的考验,就是给人以美好的感觉,却从不告诉人如何去解决与美好感觉如影随形而来的所有问题。
梅姨在片中饰演的前妻,就在前夫再一次归来饷她以人生暮年极大乐趣的同时,面临着相处之道将再次混乱不堪的问题,纠结难决。
奇怪的是前夫并不怎么纠结,如同他在十年前可以潇洒与带着三个孩子的前妻离婚另娶一样,现在的他也可以迅速与带着幼子的后妻分居并立马赖回到前妻的床上……所以,两个人的关系中,纠结的永远是在顾虑未来的那一方,得过且过只管眼前舒坦的那一方才不会纠结。
倒也无关男女。
能说前夫不爱前妻么?
是说,这种爱又值得去留恋吗?
前妻最需要人共担责任的那十年,这个男人逃跑到不见踪影,如今前妻已完全适应没有这个男人也过得有如山花般灿烂的日子,这个男人倒是回来添上了蜂飞蝶舞的一道风景,那要留住他吗?
平淡的日常生活里有那么一个人,存在总比没有强,不存在也完全不影响什么,这样的生活,到底算简单,还是算复杂?
梅姨给出的答案,是不要这个男人,也不要这份已经太过复杂的爱。
相处需要磨合,而复杂是件太过累心的事,如果长长久久的时间都没能让两个人完成磨合的工作,到最后两人只能对彼此间的“爱”做出“complicate"的定义,那么,最好还是,放弃了吧。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种自已内心接受的生活模式,不要纠结,不带压抑,不必勉强,亦不觉复杂,且乐在其中。
然后把这种生活模式简简单单地重复过下去,日日年年,周而复始。
在这种生活模式中,有一个可以共同相处的人那自然是大幸……如果没有,其实也没关系。
爱,就是对自已内心真正接受的那种生活模式的纯净喜欢吧?
有某个人刚好在这个模式里,也就会真心纯净地喜欢上这个人,而某个人如果不在这个模式里,则无论男女,就注定只能是彼此的过客,缘份尽了也就各分东西。
前妻离婚的那十年,把自已生活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最爱的就是她真心享受的这个生活模式吧?
虽然这模式里的确还缺一个男人,可如果选择回头的前夫,这个生活模式就必将再次被摧毁……于是,已经被前夫摧毁过一次生活模式的前妻,这一回,总算有了不再饮鸠止渴的智慧。
能有这样明智的选择,是因为电影里还是给前妻安排了一个亚当吗?
现实生活中可大抵多半没有一个知疼知热又肯支持配合的亚当来完美前妻的生活模式……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无论有还是没有亚当,只要不选择那个年过半百却仍不知生活应该怎么过的前夫,前妻自已的生活模式都不会再受到负面打击,这,才是影片想要告诉给观众的答案吧。
爱很复杂,无以言述……但生活,却应该谢绝复杂,保持心明眼亮,神清气爽。
话说,我超级喜欢影片里那个小女婿,贴心暖男天字第一号。
发现梅姨和前夫偷情简直比梅姨自已还紧张,梅姨要跟前夫单独聊聊时,听到语气不对,第一时间上前去不露声色先把梅姨手里的切肉刀接下来放过一旁,又好笑又让人感动。
另外,影片里的甜点看上去非常好吃,我倒是一直也想自已能有这种手艺,惜乎眼下耐心还不够,也许再老点可以试试。
哦对了,我还喜欢梅姨家的大大房子,居然有能按照自已喜欢重新设计的闲置地块,做糕点师傅看起来好生赚钱的样子嘛……说到这个忍不住想起那块地上暧昧十足的两管喷泉,总是恰到好处的出镜,笑到喷饭啊,嘿嘿。
倘若给这部电影起一个中国人都愿意接受的名字,我叫它《美国式离婚》,多通俗易懂。
话说我电影虽然看的不多,但是以中年人爱情为题材的也是第一部,看他纯属偶然,只因为他排列在第一个。
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并没有让我感觉枯燥,仿佛是讲述一个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珍妮和杰克已经离婚8年多了,重新在一起后燃起的那股激情不知道是爱情还是怀念。
亦或是离婚的人都有的寂寞。
我不能评价片中任何一个人的好坏,不存在明确的分界。
但是我挺喜欢这个老女人,珍妮。
更喜欢美国人那份豪爽与自在。
我想这是中国人学不来的,不管是你成长后又在美国以什么名义生活多少年,即使装腔作势,也难以让人接受。
通常都是在看电影的时候想说的最多,但是电影看完了,我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个问题,人到底因为什么而爱而在一起。
看到别的影评有用[爱,很简单]为题的,我想也不是不对,爱情这东西,从来没人能琢磨清楚,你说它复杂,它确实是把你绕的糊里糊涂;你说它简单,他简单的不过只是我和你在一起感觉很好。
爱情消失了居然可以再回来,这也许是很多人都认为奇妙的事情。
在我们的世界中,爱人从来都不是朋友,有句话怎么说,要么成为敌人,要么形同陌路。
像两位主角这样的“婚外恋”,难免让人觉得牵强。
如果是为了报复,如果是为了性,如果是为了摆脱寂寞,这一切的如果都应该是建立在无爱的基础上,那么做爱做的事也就罢了。
照剧情的发展,杰克对珍妮重拾爱火,珍妮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重新出现了那时的感觉。
证明两个人相爱,又怎么能无所谓地在一起呢。
还要承受一个年轻女人对于本属于自己的男人的剥夺。
我通常认为这不能叫做破镜重圆,破损了的爱如何也无法再完整拼凑。
这种感觉是人心底重新发现的,是一种新生的感觉。
所以双方会摒弃前嫌,互相拥抱。
所以我的世界里,没有“好马不吃回头草”,好马只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草。
珍妮最后到底爱谁?
也许她自己都难辨清楚,也许她爱的只是一种感觉。
杰克与亚当我更偏向于谁?
抱歉,我都不喜欢,但是我都不责备。
但是杰克会是更适合珍妮的,就像他自己所说,“我们应该白头偕老的。
”杰克和珍妮的婚姻基础并不是他的法宝,他的法宝反而是他的背叛。
因为曾经在婚姻中失足过,失而复得的快乐会让他加倍珍惜,更加领会爱的真谛。
而亚当,作为现实中的一个普通男人,爱情的微薄的,他也没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阳刚,他的拒绝或者说是退出是正确的,因为剪不断理还乱,即使有未来,仍会磨难重重。
我在【还行】与【推荐】之间犹豫了很久,我想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没有过于浓重的跟风之感,但也许是因为题材的原因,我不会太推荐,可以说是自私地留着给自己。
但是我喜欢它,个人评分75。
说到前任,想到一部喜剧电影《爱很复杂》。
说的是梅姐的前夫出轨后再次爱上梅姐的故事,有人说这是中老年玛丽苏,我觉得里面梅姐对前任的态度有可圈可点的优良品质。
当闺蜜们在梅姐面前数落她的前夫时,梅姐只是微笑不语,我顿时就看到了梅姐身上的闪光点。
前任渣渣一点没错,但过去的就是过去了,不在背地里说前任的坏话,真是高级的处理方式了。
虽不解恨,但是,为什么要恨啊,除了让自己变成怨妇之外,我们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前夫是怎样的一个人设?
风流倜傥、花言巧语,年轻时很容易俘获女孩芳心,年老后依然不改本色。
当他开着保时捷跑车轰次轰次,一脸骚包的出现在梅姐和建筑师面前时,像极了小孩在宣扬自己的主场。
这样的男人真是很没有安全感呐,年轻时因为厌倦婚姻的鸡毛,出轨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辣妹。
现在跟辣妹重组家庭之后,再次轮回到鸡毛的婚姻时,他又出轨了!
此处应有爆粗!
用前任的话来说,家里被熊孩子搞得鸡飞狗跳的。
一大把年纪还要参加小学生的毕业典礼真实感到羞愧。
为了再要一个小孩,定期去生育中心报到,跟一群年轻夫妻排队检测精子的活跃度,简直要老命。
吐槽辣妹又没有精湛的厨艺,天天给他吃没营养的外卖,导致自己发福发胖。!!!
巨婴宝宝有木有!!!
而梅姐这边枯木逢春大放光彩,三个孩子长大成人,有自己喜欢的事业,家庭和睦、得心应手。
同时拥有财富自由与人身自由不说,身边还出现了一个贴心又周到的追求者,看着我都好羡慕的说。
故事不走寻常路。
梅姐居然跟前任又搞在一起了,什么逻辑?
道德感去哪了?
喔,为什么总要用至高无善的道德去评价一切?
就是出于私心怎么了?
或者报复?
或者是干涸了的欲望?
当思维变得复杂的时候,诚实的身体给出了答案。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不一定是对的,但是不去做会有遗憾。
我们当然会犯错,这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当梅姐静心准备的烛光晚宴没有等到前夫的赴约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
哪有什么理智的情感呢,无非是撞到南墙后才肯甘心罢了。
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交织成一团,让大家不得不冷静的时候,问题也变得简单了,结局也相当现实合理。
故事的最后,二人坐在长椅上心平气和地交谈,彼此都如释重负。
对梅姐来说,她意识到前夫最终不是适合自己的陪自己走完此生的那个人。
前夫也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永远去追逐想象中的轻松,不可能逃避当下的困局,留给他的一堆烂摊子,他必须马上去面对。
最终的释然是感谢曾经的爱与痛给予彼此的成长,然后心怀感激对未来的希望。
梅姐在电影中给我们上了一课:对待前任,终极的处理方式是心平气和的释然。
不是你负了我,而是你并不适合我。
说实话,看完此片,我心里还是很解气的,不明觉厉,哈哈哈。
名字很俗,演员也都是老演员,海报和trailer看着都貌似8点档连续剧。
但开篇时看到了Nancy Meyers这个名字~一切都有了强大的理由让我继续打起精神看完。
整个剧情虽然老套但真的好复杂。。。
直到最后一秒都没帮女主角想出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似乎怎样都会不错。
另外圣芭芭拉的景色好美~女主角的家是我的梦想居所。
从房屋装饰摆设到开阔的后院,充足的阳光,一切都是女孩子最想要得样子。
另外,剧院里上座率很高,但绝大部分是花白头发的老年人,有的夫妇一起来,有的是两个老姐妹一起来的,我们是唯一的一对年轻人。
我不禁感慨电影文化在美国的深入骨髓,何时何片可以在中国影院看到这么多兴趣昂然的老年观众呢?
婚姻和爱情最大的不同在于责任,还在于朝夕相处的琐碎,所以人们总是喜欢偷情,那种刺激火热是如此简单如此纯粹如此轻松。
但生活不能只有一个个片段,终究还是要回到连贯持续的日常来,责任和压力无处不在,无法逃避。
电影充满了成熟和睿智,生动诠释了家庭和情感的复杂,轻松又不乏幽默,值得称赞。
忘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一切,对爱人忠贞、面对舆论所带来的压力,不知道是不是东西方文化所带来差异,身边的夫妇还是对离婚、多婚、甚至出轨、外遇怀有种种恨意,我同样是个重视道德的人,但身边的人心都不在你这了,人在还有什么意义。
好聚好散,划清界限,不脚踏两只船,这样就够了。
最后,我还是对步入老年的Alec Baldwin产生一种每个老年女性都会产生的向往,他风趣,幽默,更多的是眼神中散发着一种老年男人的深情,我爱他。
当一个电影故事想说关于什么问题复杂的时候,不得不担心在短短的时间可能无力的将复杂的问题反过来说得太简单。
所以,对于《爱很复杂》需要留心的看,这个故事肯定就不该有任何爱的结论,否则无法体会情感的复杂,要留给观众太多的不确定,所现的“爱”要像稻草,模糊摇曳在人心左右。
千万可不能露出破绽的看见写剧本的人自以为是一个两性情感心理专家的样子。
好在,该故事并不那么夸张,最有意思的是电影里这对往昔夫妇能否在青春过去后复合成为了故事吸引力,是否他们还有爱的能力,所以,这是一个主题非常不错的电影。
我想它还适合那些分手多年突然想起对方的中青看,更适合一个像我这样一个父母离异多年的人,当现在我的父母因为孙子的关系而被拉扯到一张桌子吃饭三代人团聚时,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眼里会有人生一场游戏,又充满神奇的心理。
我心里很愿意电影里的他们复合,可我来问自己家里情况,我是否愿意希望自己父母如此,我就不愿意说话了,我似乎宁愿被事实来选择接受,而没有判断和主张。
这样的心理对比,让我认为我真不是玩意。
如果是一个小孩,如果我不满十岁,我估计毫不犹豫的要父母在一起,我才不会理会他们发生过什么故事,丝毫不会用所谓“理性”的去考虑一个本来就属于感性的问题,那样多好!
于是我才发现,成人的对爱的理解,其实只是被时光打磨得虚弱,也许自以为温和淡定,也许理性包容,但那或许就是作为成人的负累。
电影里很关键的触摸到某种深处的心理,当她对自己的孩子说她爱他们的父亲,他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不会和他们的父亲复合了。
我突然理解到那种爱的无能实际上已经和爱无关了,而是爱被人复杂的情感代替,在一个人心的情感天平上,并不能按实际的重量来决定倾斜,爱就可以被天平上的砝码称量了,于是生活里太多的偶然都在造就必然的影响力,对情感的直觉和心情发生推动。
成人情感里的逻辑不过是不知觉的见风使舵而已,成人(包括她的孩子)似乎更需要的是和谐和安宁,于是像曾经被时间练就了勇气接受一种事实,但也失去勇气去接受相反的情形一样,自然的就逃避某些冲突,并安全的自视一切决定都是理智,成熟的决定。
换句话说,我仿佛看见,如果曾经的同一屋檐下造就了爱,也就意味曾经的分离也造就了另外的自己,于是,当说复合,其实并不是能获得对方而不残废,而可能是意味着也要丢失多年分离以来的自己,所谓的复合问题,不是重获补全,其实是要当事人再一次残废。
这是说爱么?
我以为昨日的老公敢于赤身裸体闯入她的床上是一种爱的冲动,也认为白头翁视频表演时装秀,并且克服懦弱出现在为她修建房屋的工地是被爱所驱动,我还认为她面对她的孩子一贯的表现出那么多爱的原力,但我并不认为她发现了爱的原形,它们被时光包裹了,严密得不可能由理性去撕开,电影里被和谐掉的是爱不需要理由,非此不可,欲罢不能,心不由己,即使不能重现那种爱崩塌一切的力量,也见不到从成人经历更多后情感的深情积淀,跋涉不期下的韧性的攀援,在这对夫妻身上看不见了,剩下的是成人经过“成长”才会去自圆其说的爱的余生。
爱其实淹没在人生难以名状的情感海洋里,并不真正懂得爱到底该是甜味还是咸味。
当人世渐长,情感总是实在的出其不意的左右了未来,那些像是爱的情感和爱确实无法分辨清明,于是我们仅仅只能说爱是一个复杂的话题,而似乎回不到爱原本该是的:感情里的赤子之心。
《爱很复杂》(《It’s complicated》)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讲述的是JANE与离异10年的前夫JACK以及她的房屋建筑师ADAM之间的三角恋情。
JANE身上具备普通女人的性格特点,每个人都可以在她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这也是大家观看电影,或者说,看别人的故事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共鸣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孤独。
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都可能同时具有相互冲突的几种性格,心中的欲望与接受到的道德教育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更或者,这种矛盾源自于对世界的未知和猜测。
“我在搞婚外情,你知道是和谁的,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是因为我还没想通为什么会离婚吗?
”“我真的想复合吗?
”“我们之间还有感觉吗?
”“我是在报复吗?
”“或者是我太寂寞了?
或者母性的本能?
”JANE带着这些疑惑找到了自己的心理医生,那个一直为她治疗,帮助她走出离婚阴影的心理医生。
她甚至于把这些话写在手机里,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自己。
如果说,她是希望心理医生能够给她这些问题的答案,倒不如说,她只是希望找一个人肯定和支持她继续和JACK约会的人,当然,除了那三个疯闹在一起的姐妹。
和JACK约会是一个冒险的行为,至少,是超越JANE道德底线的行为,这让JANE神采奕奕,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渴望和追求,有了重新更改自己经营的甜品店菜单的念头和行为,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这种改变让JANE意识到,其实自己是具有冒险欲望的,只是,这与她一直以来胆小怕事的性格相矛盾,她是一个从来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的人,循规蹈矩。
也许是女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女人具有被动的天性,而这种被动在感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或者说,女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女人在感情世界中的被动。
JANE被动地游走在JACK与ADAM的感情之间,尽管内心保守道德的谴责,尽管每次都下定决心不能回到离异前的复杂心境,但是,仍然无法抵抗JACK那抚在腰间的手以及俯身时亲吻自己的双唇,仍然愿意在家中穿着高跟鞋喷着香水烤好巧克力蛋糕等待JACK的出现。
现代都市不允许女人完全被动,但是,在感情上,大多数女人在许多自己真心期待的事情上仍然表现出被动,而她们主动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自己真的希望或者喜欢做的事情。
在女儿为儿子举办的派对上,JANE赌气约了ADAM作为自己的伴侣一同前往,并且,还和他一起抽了点大麻,为的是让彼此更加兴奋。
也许是ADAM比JACK更大气,也许是ADAM没有JACK爱JANE,当ADAM看见JANE与JACK跳舞时,只是摆出了一个钓鱼的动作,JANE就主动向自己走来,而此时的JACK眼中满是失落。
张信哲唱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
”尽管JACK离开了现任妻子,但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在花园的躺椅上睡了一夜的JANE第二天早上找到了夜里突然离去的儿女们,倾诉、总结并解释着自己现在与JACK之间的微妙感觉,“你们无法体会离婚的痛楚。
”“这些年来,有时候,我想过你们的爸爸和我没有完全结束,所以,我不安于现状,我想知道,这过去几年,我们之间是否有丝丝牵挂。
”谁都不是JANE,也许连JANE自己也并不是很清楚,她和JACK之间是否还有爱情,尽管JANE用“只是想知道她与JACK之间是否还有牵挂”来解释这段日子以来的与JACK的约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份感情已经掺进了许多其他微妙的元素,而阻止他们重新走到一起的正是这些微妙元素。
电影一结束,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掏出手机,摸黑确认一下导演的性别。
果然是女!
nancy meyers 自编自导,自己制片,就差自己演了。
难怪这部电影有这么纯粹的女人味儿。
这部戏可以说是张爱玲《白玫瑰与红玫瑰》的好莱坞版。
饮食男女那些事儿,归根到底是古今中外一般同。
jane and jake 在十几年柴米油盐后失去激情。
终于因为 jake 劈腿而离婚。
开保时捷的 jake 合情合理地将炽热香艳的小三扶正,企图在新一轮的柴米油盐中找回激情,结果大失所望,小三由”胸口的朱砂痣“变成了”墙上的一滩蚊子血“。
jane 独守空房十几年,三个儿女长大成人后难免寂寞。
于是在儿子的毕业典礼前,两人在酒店喝高后化尴尬为玉帛, jane 由前妻变成了小三。
没有了柴米油盐,还多了地下活动的刺激,jane 在 jake 的眼里不仅从离婚前“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 变回了结婚前的”床前明月光“,而且简直要升华成”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jane 理智上明知不妥,但是情感上又非常受用在同一个男人身上实现从黄脸婆到狐狸精的华丽转身。
于是两个人开始轻车熟路,老马识途地进行地下活动。
故事从此就复杂起来了...导演 nancy 生长于离婚率高达 50% 的当代美国,她本人也未能幸免于这个大概率事件。
见怪不怪之后,对婚姻有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豁达。
她让 jane 对 jake 说:那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尽管jake 自私、幼稚、脆弱、不忠。
但是,还是张爱玲那句话:不过是个男人。
张爱玲的冷峻和清醒之中透着促狭和幽怨。
她那个年代,男人是女人手上唯一的一只股票,一旦跌了就是鼻青脸肿,倾家荡产。
不能不促狭,不能不幽怨。
而且是用一辈子没完没了地促狭,翻来覆去地幽怨。
如今的女人,聪明点的,都明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最重要是有机会多样化投资。
男人只是其中的一只股票,跌了固然心痛,但是不至于破产。
就像nancy 和 jane,婚姻不灵了,事业照样可以做的风声水起,而且还可以梅开二度.所以豁达得起来。
周末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古代的女性幸福还是现在的女性幸福。
张爱玲和 nancy meyers 告诉我们:还是现代女性幸福。
虽然里里外外要操心,但是至少不必在一棵树上活活吊死。
p.s. 睡前瞟了一眼八卦,发现皮特和朱丽分手了。
这一对壁人全须全尾地演了一部真实版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好莱坞真是戏梦人生啊!
对人性的复杂似乎又理解了半分…但男性和女性的境遇总是如此不同:女性总是要承担抚养孩子照顾家庭的责任,那是梅姨在与ex在酒店开房的时候不得不接听的孩子的电话,是年轻的妻子在排卵期不得不放弃的外出就餐…同时女性也要承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和患得患失的痛苦,比如梅姨和ex约会后内心不安去心理医生处寻求建议,比如做了一桌子ex爱吃的菜,但他却因临时有变不能赴约,她只好失落地把菜放进冰箱、脱下喷了香水的性感的裙、熄了蜡烛,再如年轻的妻子含泪看着丈夫与前妻跳舞时爱意满盈的眼神…而另一方面,男性似乎总是有机会逃避孩童成长时带来的麻烦事,最后只需要出席在儿子的毕业典礼,就算完成家长的一部分责任…只是不知道男主更留恋与三个成年子女吃爆米花看电影一家人和和美美度过温情的夜晚,还是更在意5岁的小儿子在朦胧的睡梦中把他的大手搂在怀中的纯真…似乎不管怎么选,给孩子们带来的都会是伤害…只是成年的子女们已经治愈,尽管那用了10年的时间。。
所以是不是男性总是会在被家庭责任严重束缚的时候爱上其他人,比如男主在三个子女成长期爱上年轻的女孩,后来又在5岁小儿调皮捣蛋的时候、妻子想再要一个孩子而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感受到“令人压抑的家庭氛围”而重新爱上前妻…幸运的是几个主角的经济能力都在线,不然也许会是另外一番鸡飞狗跳的场景…与内容无关:1. 梅姨也是个Hermes carré的深度爱好者,以前看《大小谎言》就有很多出镜;2.二女儿好美;3.女婿穿白t+女睡裤的样子好可爱;4.居然昨晚梦见牛角包,今天看的电影里就在做chocolate croissant;5.“下雨天开工会获得幸运”。
爱其实不复杂,剧情一般,梅姨出色。
看爷爷奶奶级的人物演爱情轻喜剧还是很不习惯,两人都是老戏骨了,这种角色驾驭起来驾轻就熟,反倒给人一种玩票的感觉
Such an annoyingly pathetic man
不知道给什么评价呢..其实不是很喜欢.
想过老梅戏瘾的可以一看。
幸福与否不在于你能不能放过别人,而在于你能不能放过自己。
是爱情类型里,值得5星的片
这两个人演得像神经病。。
梅丽尔在此片中的聒噪不亚于戴安娜基顿,看的头有点疼
结局让我失望了
love love love love it!!!!!!
罗索
爱过你。
it is complicated but it is very cozy~
觉得不咋样演员很老适合离婚的人看……
第一次觉得老年人的爱情电影也这么可爱
complicated, but sweet
Meryl真是老戏骨,这种出轨找小三的男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watched this movie in LA. it's the worst movie I have ever seen, which almost ruined my trip!
爱情离开之后,破镜重圆是否可能?说不定会是《纠结之恋》中那样一个大大的笑话:生活、儿女、事业、前妻或前夫,全搅到一起一塌糊涂。最终,真正的释然是感谢——感谢曾经的爱与痛,感谢彼此的成长——才能终于充满感激的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