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所住的楼的下一层,有一对老年夫妇,老头一开枪自杀,但是死后,尸体没处理,有臭味,男主抱起尸体,想把尸体从窗外扔出去,但想想,还是把老人夫妇放回他们自己的卧室。
替尸体穿上厚厚的棉衣,放上首饰时 ,时间00:38:24 左右,睡袋里面的人的胸膛位置会动、起伏,明显在呼吸。。。。
如果你发现更多穿帮镜头可在评论回复
丧尸只是元素,它为其它的意味提供了表达空间。
由独立求生的倔强、刚强,又到敏感多疑的他者追索与自我保护,再到孤独难耐的自我决断,最后到重获新生、自我调侃,这一套假设性的模板化心理历程始终支撑起了绝大多数在丧尸世界观下独角叙事的演绎框架——也即使没有直接的现实基础来证明这套历程是必经的。
在这样的框架中,有毫不犹豫的自我防卫、生存资源收集,有对自我生命的深层追问,有胆战心惊、风声鹤唳的长期心理状态,也有对旧世界的间或回望,有对其他幸存者的期望、盼望、失望与绝望,也有百般折磨之下的自刎之志,更有反复无常后的自我戏谑等等。
受控的无威胁感染者,可以说是不少丧尸片中的典型元素,作为主角独自生存的mundane日常中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也自然是过去世界的一种鲜活却又略显苍白的动态象征;最终主角如果能借由他者的闯入而终结这种单一的生存循环,那么这一元素将更作为一种意识用以过渡的心灵中介。
(补一嘴:男主和女主很好看。
闯入者的出现与遭遇,以及随之而来的场景,其实可以说是不言自明、心照不宣的情节设计。
也许微小的区别在于,本片的设计更加重了工具化的色彩——它直白而毫不隐晦地将主角潜意识中外显和内隐的两种心理之冲突具象化。
外显的是那种安稳度日的保守心态,内隐的则是对稳定秩序的潜在不安、对探索外部世界的隐隐渴求。
毕竟任谁都应该知道,在冲刺的情况下,霰弹枪的冲击直达腹腔后的生存可能是微弱到不可计的。
本片自然传达的是一种孤独,尽管可能不是唯一主题,甚至都未必是主题。
但这种孤独如果脱离了丧尸的背景,却好像又无法在现实得到复刻,因而是一种特定场景的、虚构的孤独。
只有在高度抽象中,我们能瞥见一种类似的孤独:即主体遭遇到某种巨大的冲击与变革,这种变化使得ta必须告别过去的旧世界与熟悉环境,而毫无选择地面临一个新世界——而且是处于踽踽独行、孤苦无依的一种生存境遇。
在这个孤独中,主体先建立一套自我维护的体系,然后在既有体系中取得维生的可能性,进而被赋予选择的权利——选择跳出原有的体系,寻求“不再孤独”的可能性;还是继续在这种体系中保持与遵循原有的那套生存模式。
正如原片的片名: The Night Eats The World(懒得看是不是,应该差不多反正),一觉中的黑夜吞噬了(旧)世界——这个eating则是这种变化的抽象对等。
最后。
坦白讲,不管是独角叙事、孤独境遇下的创伤幻觉、作为中介的受控无威胁感染者,还是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模板化心理历程,都是非常典型的丧尸片元素或框架。
————以上,我仅简单地做了一些“枯燥”,或许“空洞”的浅薄分析。
我有理由相信对本片的解读还能装进去更多东西。
比如影片的叙事次序、对片头场景的解读、其他朋友提到的“人文关怀”、对小猫猫的“邀请”、空间分析等。
————对了,为什么要提到空间分析。
(原本不打算写的,结果又写了)本片在我看来有两片时空,一片是旧世界的时空,仅有两重空间;一个是新世界(硬要说的话实际上是“丧尸世界”,这个“新”可能不具有往常更多被赋予的“好”或“正面”的意味)的时空,有三重空间。
(我甚至可以为此提供一种电影分析的思路——从“行为—场景系统”出发;当然我觉得这种分析可能早已有之)对于旧世界而言:第一个空间或者场景,是男主到第一个女主家 (忘了啥关系了,尽管可能也没有表达得非常直接或清晰) ,在一片嘈杂而放纵的环境中向她索要tapes;第二个空间则是她应女主的(第二次)要求所去的走廊尽头的房间——而这里则是世界的转换点,睡觉则是通往第二个世界的触发方式。
这两个空间主角各有不同的心境。
第一个中,他焦躁不安、烦闷枯燥;而第二个中,他所首先表达出来的期望得到满足,前一个场景的情绪转变为了一种疲乏和放松——我不知道为啥他流鼻血。
对于新世界而言:第一个空间,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主醒来以后,待在第一个女主的那一层楼,了解到世界的剧变以后,通过清洁房屋来缓解和处理这一剧变带来的种种混沌、困惑与不确定性,他并不主动寻求积极的生存(在我印象里是这样的);第二个空间,男主在清洁房屋时听到楼下的声响,观察到邻居爆头自杀的场景,然后过渡到下一层,因而第二个空间则既包括第一个空间,也包括后来又延展的整栋楼。
它代表着一种求生秩序的建立。
第三个空间,则是外面的世界,哪怕只是几尺之远的楼外。
在这个空间中,男主取得更深的不安、不确定,同时也更希望得到外界的呼应。
影片则展示了男主从第一个空间到达第二个空间,再决断第二个空间,(中途经过了第一个空间),又到达第三个空间的全过程。
当然这种分析好像略显牵强?
(不管了)
倒霉男去前女友的派对找她拿磁带,结果人家和朋友玩得太嗨了,根本就顾不上搭理自己,他只好独自越过人群去办公室找东西。
可能是火气有点儿大,倒霉男流鼻血了,他就地躺着睡了一觉,醒来之后,顿时感觉整个世界都背叛了他——丧尸围城。
倒霉男在整栋大楼里来回试探了几次,找到了一些装备和干粮,又在无人的房间里自嗨了一会儿,就老实待在相对安全的屋子里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
倒霉男每天照样吃喝,洗澡、换衣,上天台接雨水,偶尔拿个玩具枪射击屋外的丧尸,玩玩打击乐。
同时,倒霉男的隔壁住着一个已经感染了的医生老头儿,俩人还时不时地唠个嗑儿,日子也还过得去,直到某天看到一只小猫咪。
倒霉男可能是孤独到快要疯了吧,他拿着罐头去撩小猫咪,然而人家并不买账,直接转头走了,他冒着风险去追,喜提丧尸伤害!
回屋,撕裤腿、擦酒精,拿猎枪低着自己的喉咙——猎枪走火了,倒霉男没被感染,但他也接近半疯狂状态了,这时,有人来了。
倒霉男不慎用他的猎枪击中了这个陌生女人,又竭尽全力去抢救她,她劝他离开这儿,从屋顶上的天台离开,去寻找新的栖身之地。
他俩就这样对峙了好几个回合,最后,倒霉男妥协了,他把陪了自己很久的半丧尸化孤老医生放了,拉响了警报,往天台跑去…… 电影里面的小彩蛋可多了!
这里就不一一剧透了。
这部电影偏文艺,留白很多,需要观影人自己去体悟。
在倒霉男勉强捡回自己的小命之后,他整个人真的可以说是陷入半疯狂状态了,并喊出了哲理三连,“Is anyone there”“Is someone here”“Is anyone here”…… 等到陌生女人出现之后,还让人以为,这俩会相互救赎,逃出生天——不得不说,导演精心设计的目的达到了,令人称绝。
其实有时候仔细想想,也许丧尸并不可怕,尽管它们的生命很长,但人类总会有办法的。
重要的是能否克服内心的恐惧,战胜它。
好比现在经历的疫情爆发,只要坚守住内心的信念,积极做好防护工作,不信谣、不传谣,同时,锻炼好身体素质,也就妥当了。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也要学着走出舒适圈,不要惧怕,就像去到前线支援的战士们和志愿者们,不畏艰险,共克时难!
至少,待在家里还可以做做手工凉皮、锅蒸蛋糕,小猫咪也有得撸,家人除了喊你起床,也会叮嘱你戴好口罩勤洗手!
⬜撰稿:陇饱了文稿版权所有
孤独,孤岛孤独的人,孤零的岛孤独,是因为世界而世界,也是一座孤岛 记《黑夜吞噬世界》 孤独的人总把自己比作孤岛。
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岛。
海水漫漫,候鸟曾在上面停歇,留下几根碎散的羽毛,一阵风。
《黑夜吞噬世界》是一部丧尸片,也更是一部披着孤独外衣的文青片。
如片名一样,黑色吞噬了世界上,一觉醒来,世界便成了一栋楼,楼外是无穷无尽的丧尸,楼里是无穷无尽的孤独。
孤独不可怕,可怕地是习惯了孤独。
一个人,只有一个人,连一只猫也没有。
孤独住满了内心,连一句话都塞不下了。
孤独就像一只猫走过去,不曾停留。
孤独就像和阿尔弗雷德喝酒,不曾醉过。
孤独就像敞开窗户淋漓地打着架子鼓。
孤独就像,我以为我喜欢孤独。
若是没有了流浪,孤独也就只剩了辛辣,若是有了流浪的勇气,那么,便造一座桥,迈出孤岛,走向下一个孤岛。
一觉醒来,附近全是丧尸,在惶恐和畏惧之后,你得调整你的心态。
首先我们要穿上比较厚的衣服,防止被丧尸刮伤,然后我们需要找到一件防身的武器,最好是枪其次是长棍,和丧尸保持安全的距离。
接下来我们要探索附近的区域,寻找幸存者,寻找有用的工具和食物,囤积水源,以一个视野开阔的房间作为据点。
在食物充足的前提下,我们要开始研究丧尸的习性(例如喜欢追着声音?
喜欢移动的物体或生物?
喜欢热源?
跑动的速度?
攀爬能力?
)在充分研究丧尸的习性之后,我们要利用他们的习性,把室内的丧尸清理掉,捆绑音乐播放器的遥控车把室外的丧尸引诱到远的地方,这样就能安全探索下一个区域并收集物资。
探索区域首选警局,能获得弹药,防护手套等高级装备。
其次是便利店/超市,能获得充足的食物。
然后是药房,特种装备店/五金店。
以上所有探索完之后才选择民居,毕竟民居爆装备概率最低,还可能隐藏着各种危机。
注意事项:不要完全相信陌生人,把武器时刻带在身上,异性伴侣比同性更安全。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别具心裁的僵尸片,你也可以说他是文艺片。
但总体来说,故事很写实,人物的表演也很到位。
可能很多人更习惯于看普通的商业僵尸片,打打打,杀杀杀,在爆炸声中完结。
那很可惜,这不是你们找的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仅讲述了孤独而已,而且是个性和群体性的冲突。
就像男主说的:现在你们是正常的,我才是那个不正常的。
同类型丧尸片里大多是丧尸成群出现,人类为之抗争的电影,这部让我想起16年的一部片子《末世孤行》,那部影片里丧尸出现的部分更少,有时候甚至只是声音,这部里面更多的讲的是男主心里以为世界上只剩他一个,而丧尸是一个群体。
讲实话,这片子大多是男主如何在丧尸世界生存的故事,因为大多是一个人,让人很容易想到孤独这个主题。
一夜醒来,发现前一夜派对的现场变成丧尸横行,了解现状以后,最开始付诸的是行动,计划每天的日期和食物,清理生活现场。
一直到季节变迁。
后来行动已成为日常,导演开始表现他的思想:巨大的空虚。
他会思考满街的丧尸,自己会不会是不正常的?
只有他是这种状态,他还试图一枪崩了自己。
意外发现一只猫,冒着生命危险想要抱回家,他渴望交流。
哪怕是和一只猫、一个没有行动力的丧尸。
过年的时候,有一天七点多走在街道上,可能是假期的缘故,左右望了望,路上没人,车还没到,巨大的空无感,鬼扯蛋的心里想象后面会扑过来丧尸,感觉男主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乘以一百万倍。
看着日益减少的食物,他陷入过纠结。
洗个热水澡也要心惊胆战,睡不好一个安稳觉,随时举枪。
直到莎拉出现。
我想她会这么想,一定是因为她的家人,她相机里可爱的孩子和恩爱的丈夫,她心存希望。
结果无外乎拜拜牺牲或者一个人坚持等死。
他烧掉一开始引他去派对的磁带,跳跃到了隔壁。
导演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很安静,不知道是希望还是持续的绝望。
在微博上看过这种热门,如果给你一千万,你要在山里呆一年,没有网络没有和外界的交流,你可以吗?
我大概会学习像男主一样按部就班的计划生活吧,取经了,虽然片子没什么内容kkk
本片套了个僵尸片的外壳,讲的是一个人的孤独。
主角去前女友的派对取东西,前女友让他去走廊尽头的办公室取。
一句为什么不在这里交点新朋友,暗暗交代男主其实是孤独的人。
男主找东西时候意外流鼻血,在沙发上休息止血然后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打开门发现整栋楼内都已天翻地覆,墙上门框上窗帘上地板上都是血迹。
打开一扇门,后面两个美女僵尸挣扎着要扑上来,前一晚还都是派对上high的妹子。
男主朝外面看去,对面楼内一家三口好不容易逃出来却被僵尸堵在车里团灭。
走上房顶发现周围都是僵尸环绕,独自求生开局。
“孤独的人都善于观察”,男主可不仅仅是善于观察,所以他可能孤独到非常高的境界了。
收拾了房内的衣物,开始打扫房间。
随着两声枪响地板被射穿,他看到楼下的老人拿枪自杀。
下去后发现老人的老伴被僵尸咬到变了僵尸,被绑在椅子上。
老人开枪射杀老伴后自杀(忍受不了绝望和孤独?
)。
男主淡定的搜刮完枪械弹药食品,开始逐间屋子确定是否有僵尸并囤积补给。
他隔离了僵尸,精确计量食物和饮水。
有音乐听,有架子鼓,有彩弹枪供娱乐。
后面断水后开始在楼顶收集雨水,开始种植蔬菜。。。
末日仿佛完全不是事,在这个封闭空间内他过的很好,甚至在有限的楼内空间里慢跑锻炼,与电梯里卡着的老头僵尸聊天。
好日子被一只猫的出现打破了。
拿彩弹枪日常射击僵尸的男主发现居然有喵星人在街上溜达,兴奋的下楼开了罐头引诱,猫并不靠近,男主追出去险些出了事,狼狈逃回楼上发现猫依偎在一女性僵尸脚下,男主气急败坏开了枪。。。
男主内心的孤独开始一点一点发酵,起先是噩梦,自己被僵尸啃食。
之后是一直出现幻觉,听到楼里有其他人的声音。
直到真的有人出现在门外,男主直接开枪自保,却没想到打中了个妹子。
男主赶紧为妹子手术取出弹片,第二天妹子身体好转,开始聊天讲外面的故事。
跟男主一起日常玩耍,并且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迟早有一天,外面包围的僵尸会突破这里,建议男主跳到另一个楼顶去寻找别的安全之处。
随后还很虚弱的妹子真的要走,男主十分不解,认为这里补给充足还能坚守,跟妹子吵了一架妹子回房间。
男主随后去妹子房门外道歉,但是终于发现误伤妹子以后,她根本没有走出过这道门。
开门发现妹子已经僵硬的尸体还躺在床上,原来一直陪伴自己的妹子只是自己的幻觉。
男主为妹子办了个葬礼,拿上妹子的攀爬装备决定离开这里。
烧掉自己的磁带引发了火警,警报的声音引发僵尸暴动,冲入楼内。
男主一路杀出来到房顶,勇敢的跳向对面楼,虽然撞伤了自己但还是来到了楼顶,影片结束。
男主从影片开始,经历了孤独——享受孤独——产生怀疑——走出孤独的过程。
僵尸寓意也很明显,公寓楼就是他的内心。
外界的因素导致他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如妹子所说在孤独中所有人都变得不正常了。
有时候我也有男主同样的想法,意识不到自己的孤独生活,并且有些乐在其中,所以本片对我有一些触动。
作为僵尸片,本片可以算是小清新,但作为情感片,本片又是重口味,很有意思。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从睡梦中醒来,周围的人全变成了僵尸,他只好将自己隔离在一间公寓里,所幸,公寓里有充足的食物,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一些乐器,男主在这间屋子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渐渐感到孤独。
他和锁在电梯中的老僵尸对话。
拿食物吸引公寓外的流浪猫,敲打乐器发泄情绪。
电影中有两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段,是一天夜里,他听到门外有声响,开了一枪,打开房门,看见一个女孩,女孩中了枪,倒在地上,呼吸急促,胸膛起伏,望着年轻人,男孩赶忙将女孩儿抱到床上,将子弹取出,第二天,女孩醒了,她说自己想去寻找新的避难所,男孩答应了,推开女孩休息的房间,却看见一具尸体躺在床上,躯干已经腐烂,原来女孩早已死去,一切都是孤独幻想。
另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影片结尾,男孩被僵尸追赶,取来女孩的攀爬装备,冒险跳往另一座屋顶。
男孩奋力爬上屋顶后,看见屋顶大大小小的烟囱。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些烟囱,而是我的脑补-取水装置,其余幸存者的取水装置,这样隐喻男孩从一座孤岛跳上另一座孤岛,会不会更有趣。
总而言之,一部谈论孤独的电影,与僵尸结合,确实能制造出强烈的反差,至于观者买不买账,则全凭个人喜好了。
一直很喜欢看丧尸题材的电影,今天看完这部,我觉得我可能以后要放弃法国的丧尸片了,实在是太垃圾了,逻辑不通,剧情够烂,男主智商感人,你跟我说这一是一部文艺片?
别闹了,文艺片要拍成这样不得让骂死,总之就是按丧尸片来看我给1星,按文艺片来看我给半星,浪费我生命中宝贵的90分钟,幸好我后来快进看完的。
屌丝版《我是传奇》,像宅男生活一样单调。
法国的丧尸片,充分的说明法国人宅不住的情况,就是拼死也不待在家,整部剧对话不多,化妆还行,不推荐观看。
丧尸危机作为男主社交状态外化的象征物,也是这部电影的壳。在这样的叙事下拿好莱坞丧尸电影的要求来衡量它是不合理的。另外,女主的叙事设计真的很不错,比个大拇指
丧尸款爆裂鼓手法国文艺励志版:)
近期丧尸最佳 有一段机位浪漫 不同于常规丧尸片
比丧尸更可怕的是孤独。孤独到了极致,会眼见着自己一点点烂掉却无动于衷。其实放手一搏也许就能改变命运。只是人被框住了。宁愿享受着不靠谱的孤独带来的所谓的安全感,也不愿越雷池一步。世间的事情,大多如此。挺另类的丧尸片。逻辑靠不靠谱不用细究,关键挺带感。
设定还是有趣的,聚会「宿醉」之后,其实是无聊到睡醒之后,发现所有人都变成僵尸了,接下来如何「搜房子」生存,如何「跳房子」生存。这是大城市里,暂时不会有废土上的装甲车、食人族、狂信徒,是另一种调调的开局,本来挺有趣的。但太文艺了,过于沙皮,这么多天都不说把一楼唯一的入口加固一下,或者把警报铃提前处理一下,真的,文艺青年就不配活着,硬是把僵尸片拍成了孤独生存的现代人,或者说非要把孤独生存的文艺沙皮故事套上僵尸片的皮,还是早点死了省心。
教科书版的末日生存类电影,要是我就不出基地,突然好想玩饥荒呀
不安分的女配死于四处蹦跶,有的吃有的喝的男主你想干嘛?
致孤独人群
又清新又孤独的丧尸片,在丧尸界独树一帜。法国人看了可能还觉得真可怕真可怜。总体来说,丧尸能力差智商低,主角一样很差,一方水土一方丧尸。
论一个孤独症患者的世界末日!
booooooooooring~换个时间看可能会好,疫情期间无聊死的看男主被丧尸困住和自己一样无聊(இдஇ;)开头男主喊了一声名字,女丧尸才追过来,感觉丧尸追人也是轮班制的,加班谁都不乐意
喜欢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hhhh
苦中作乐,人生孤岛,太难过了。越来越倾向于喜欢这种小格局的丧尸电影。
一个人
自娱自乐的最高境界
世界末日的孤独,直至神经失常妄想不断,编剧为了逼男主离开屋子,费尽心思要他犯傻了!
又是丧尸片。。。不好看。
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