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自尊心极低、骨子里自我厌恶的时候,遇到跟踪狂、控制狂的表现出来的痴迷,会获得一种治愈的眩晕。
后者呈现出的连环call、跟踪、窥探、粘人、痴恋、看不到自己时的焦虑,就像一缕光,照进了他们贫瘠荒芜鬼影幢幢的内心。
摇摆不定的心被紧紧地握住了,黑夜里的自我排斥、人群中的自我厌恶在跟踪狂热烈滚烫示“爱”(obsession)中一时间烟消云散,感到了被柔软接住的温暖,在阴沟里的沉重自尊如释重负——竟然有人觉得我如此重要,竟然有人能如此在意我,空洞的缺失的自毁的心被填满了。
即使心里某个角落知道这一切都不对劲,低自尊缺爱者也从根本上无法抗拒这种排山倒海的痴迷,躲来躲去,看起来也是口嫌体正直。
最终只能在与控制狂跟踪狂屡次步步为营的交锋中沉沦,纠缠,反抗,回味,纠结,享受,越陷越深。
聪明的控制狂懂得什么时候通过恰当的拉扯欲擒故纵,当他们停止跟踪、骚扰行为时,低自尊者甚至会有戒断反应,怀念他们突破边界的接近,隐隐担心他们是不是对自己没兴趣了,他们是不是有了别的痴迷对象,自己是不是又得回到暗夜自舔伤口的阴沟里,于是反过来跟踪、追寻、查阅他们的行踪。
这正中控制狂的下怀,变态的操纵只会变本加厉。
现实里,低自尊最终变成了控制狂的玩具,控制狂享受低自尊故作扭捏的逃脱、欲拒还迎的依附,二者构成紧密的虐恋共生关系。
一旦这种关系受干扰而濒临破碎,疯狂的行为就此产生。
两个人的世界就能掀起滔天的风暴。
刑事案件里的情杀,往往是虐恋共生者们的极端反应。
破碎的人只能吸引破碎的人。
破碎的引力黑洞里,双方获得了极大的眩晕,极大的刺激,极大的欢天喜地,极大的石破天惊的情绪,可以是很多东西,但都不是爱。
真正的爱,是促进人成长、扩大、延伸,作为自由独立个体与他人和世界连接。
如果因为离开某人而不能活,只是一种共生性依附。
依附中获得眩晕就像毒品,令人迷醉,令人成瘾,令人无法自拔,让破碎者获得片刻安宁,很可惜,它最终走向的不是治愈。
与驯鹿宝贝高度共情,一定程度上可能trigger了我灵魂深处的某种破碎,是地下室里不可谓外人道的褶皱笔记。
讲述了一个失意的喜剧演员遇到大编剧渴望被提拔结果被强迫服用毒品以及性骚扰,被痴女跟踪骚扰,跟跨性别者恋爱的过程中的各种挣扎。
太好看了,男主的软弱摇摆,自我欺骗,自我剖析,自我怀疑,自我鄙夷,自恋,对跟踪狂的又爱又恨,觉得应该放弃可又无法自拔的挣扎,从疯狂摆脱到靠对方恢复性能力,最后依靠跟踪狂每天的语音轰炸活着,逃避现实,与其阴暗共鸣,自我凌虐太好看了,心理变态太好看了,太别开生面,竟然一口气看完了音乐,灯光,表演都很到位。
“我认为你乐在其中,我认为你在生活中恰恰需要像她那样的人,她眼中的你,正是你一心渴望成为的模样,她是你内心阴暗面的化身,是你一直压抑的邪恶自我的映照。
”男女主塑造的都很绝,女主讲故事能力真的绝了,简单几句话就非常具有文学性,男主爱上的是她描述的自己。
原来男主根据自己的故事自编自演!
talented!
前天读到一篇讲Fleabag和neoliberal之间关系的文章,想起这部剧,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Martha和Donny这一对stalker和victim对传统性别关系的倒置,使得Donny对Martha的受虐型依恋的直接表达成为可能;而在同类不存在性别倒置的跟踪受害题材(男stalker女victim)的影视中,这种受虐型依恋仅仅是存在于spectatorship中的一股暗流,受制于ethics/politics不能得到直接表达。
然而本质上,任何 melodrama都是反neoliberal的(这是另外一个作者的观点),因为melodrama作为一种永远在探讨情感和依赖关系的形式和neoliberal的价值(individualism,self dependent, self-reliance,自爱自利)是相悖的。
Fleabag的锐利不仅在于她用一种过度/满溢(excess)的形式来对抗neoliberal的自律和节制,还在于这种对抗进一步地揭示出 neoliberal的虚伪(对于两性、不同阶层不同群体这个价值体系以性别无涉、阶层无涉的姿态施加不平等。
仔细想想这和post racial的反对者的说法是很像的)。
而对于除Fleabag之外的其他melodrama来说,过度其实是一种常态,如果不讲述人与人之间的interdependence它就没有了生命。
Fleabag中的「过度」是sex,《驯鹿宝贝》中的「过度」则是Martha,一个典型的女性刻板(fat girls)。
诡异的是在最深刻的层面《驯鹿宝贝》是迎合spectatorship的,这也是它成功的原因(尽管很多人是以 gendered或教条的方式来解读这部剧),它迎合的是观众的黑暗面而不是人性的黑暗面:想看一种postmodernism的、在任何方面都违反新自由主义个人戒律的萨德式依恋型自虐和自虐型依恋。
如果没有Donny对Martha的反向依恋,这个故事就没有那么特别,是它反常的性别结构给了讲述者跨越ethics/politics障碍的自由,而这种自由真实不虚地满足了当代身陷个人主义虚空的情感障碍患者(即普遍意义上的世人)的胃口。
第四集,男主被最仰慕的编剧前辈性侵,精神崩塌。
这段故事写得很好……但我最大的感概是,除开“前辈是恶人”这一客观原因之外,这起悲剧发生的原因是男主心灵柔弱(一种中性形容,非贬义)。
这个故事是真实经历改编,编剧兼职男主演,从这个剧的品质可以看出,男主很有才华。
所以他为什么会如此不自信,无法容忍自己的失败,轻易被一个看似诱人的毒果捕获?
男主的恋人,跨性别人士teri,完全可以看作对照组。
男主是顺性别白直男,一生最大的挫折是:我的才华不被世人承认。
就因为这一个挫折,他彻底精神崩溃。
而teri是中东移民/男跨女,debuff叠满,而他竟然好好长成了一个自尊自信聪慧幽默的人。
也许这才是看似不幸的teri最幸运的地方,她天生有一个顽强的灵魂,足以让她度过任何难关。
本来非常困惑😧男主已经意识觉醒,为啥还要跑去知名编剧家寒暄。
他明明清清楚楚地跟观众和家人告白了编剧性侵他的事实。
他为何还去加害者家里,要面对现实要勇敢站起来吗?
之后的发展令人胆寒,真正毁灭别人身体和灵魂的编剧居高临下地评价着被害者的视频:你很勇敢。
来我家吧,我不会再做那样的事情。
剧作影视化加入吧!
你会有收入。
如出一辙,胡萝卜🥕还是老三件,金钱权力和名声,这三件套之前就害得男主一次次不顾被伤害被剥削的危险,跳入火坑。
现在经历了一切,重新走进火坑,还是被诱惑。
迅速卑微答应邀约。
对于上位者的陷害(嗑药和性伤害),因为上位者的光环,被害者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与憎恨。
一边恨自己一边乞求着被肯定。
所以在回归平静时,看到编剧给自己的剧本评价:很不错,你远不止如此,你一定能出名。
即便清醒过,知道这是编剧给自己的诱饵,还是义无反顾地再次找上门去。
那个恶心编剧作为狩猎者,反复施虐反复得手全身而退,无疑是男主的悲剧根源。
这个设定最好的就是男性对男性,不敢想女性被性侵又进去男性圈套的惨像。
反而是下位者玛莎,付出了扭曲的真切的变态的情感,难逃法网,她是需要治疗和帮助的人。
但她作为和编剧的对比项,她一无所有却总是愿意提供帮助。
编剧拥有一切世间成功的标志,金钱名声权力,却是个赤裸裸的压榨者,压榨男主的身体和灵魂,让他堕落而无法自拔。
这一切的反差太深刻了,包括结尾男主又一次颤栗地走出编剧家,听到驯鹿宝宝称呼的缘由。
闻者流泪。
可怜🥺🥺🥺的玛莎,把自己曾经受伤的心灵寄托在毛茸茸的驯鹿宝宝玩偶身上,又一次次爱而不得。
何尝不像男主,一次次寄托自己的成功在编剧身上,求而不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罢了。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爱一样东西胜过爱她。
一样东西。
知道它是什么吗? 自我憎恨It's because I loved one thing in this world more than I did her, right? One thing. And do you know what that one thing was: Hating myself.我上瘾了,除此之外我什么也不会,因为我不能把握生命中的机会,我不能把握得到幸福的机会,所以我才搞砸了这段感情。
I'm addicted to it. don't know anything else. Because God forbid ever taking a chance at life. God forbid ever taking a chance at happiness. And that's why I messed it up with her.因为我对自己的痛恨远胜于对她的爱,而我非常、非常爱她。
Because I hated myself so much more than I loved her. And I loved her so very much.我这一辈子都在逃避,而这个……这场比赛只是我漫长的人生马拉松里又一段百米跑I've spent my whole life,And this. This competition, this was just another hundred meters.这场马拉松我是没法活着完成了,所以我现在不想跑了,因为我已经筋疲力尽跑不动了in a marathon I was never gonna finish alive,So l'm gonna stop running now. Because I just don't have the legs forit anymore. I just don't.
很难得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剧,这个故事的精髓在于每一集其实都不太想得到后面会怎么发展,很惊喜。
好故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复杂性,尤其是人物心理以及行为的复杂性,不求引起共鸣,但总会让人思考。
Donny在这整个故事的走向中就是一个不断解剖自我的过程,一个外表看上去的普通人,遇到狂热跟踪者后,心态以及行为反应的真实又荒诞,我相信Donny的心里状态会引起很多人的同情和理解。
郁郁不得志的喜剧小演员,为了梦想在城市的一角苦苦支撑,他对于事业的热情、成名的渴望,以及最重要的对于想要站在聚光灯下的虚荣心造就了他遇到Martha之后所有的一切,所以其实一切都有迹可循。
整整7集的自我剖析中,Donny从惊讶到惊恐,中间还夹杂了一点点窃喜,他对于Martha复杂的感情来源于孤独和对自我认知的迷茫,好像世上只有这个疯子崇拜他理解他能看得出他过去受过的伤害,Donny有一部分内心是窃喜的,同时也清楚地认知到这个女人不可深交。
他明白自己的伤痕来源于哪里,后面也逐渐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纵容Martha的行为,因为Martha的出现让他变得不那么肮脏不堪。
受到侵害的经历让Donny变得自卑懦弱,痛恨自我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变化,但我觉得最难得的是,他内心深处很清晰地认识到是他的虚荣心让他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加害人,他的纵容不是过错,但加剧了他人生的悲剧性。
Donny自暴自弃后在舞台上的自我解剖,这一段表演非常厉害,糅杂了可怜又可恨又自我放弃的苍凉感,这一段应该很多人能感到共鸣吧。
整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是在最终集,Donny终于听到了关于“驯鹿宝贝”这个称号的来源,这可能是他和Martha之间这段畸形关系中最为温情的时刻,这么温柔又小心翼翼的称号,是Martha这个疯子内心深处最让人同情也最为可怜的一个角落,上帝视角看,用这一点来解释谈不上原谅,但多了一分理解吧。
而剧情的最后闭环,Donny落魄潦倒地来到一个酒吧,点了一杯酒之后发现没带钱,酒保给了他一杯茶,他这时终于理解,这所有的荒唐和不可理喻的开端,仅仅是因为他当时发善心,请Martha喝了一杯茶。
人生中最为迷茫的时刻,任何陌生人递出的橄榄枝,可能都是救命稻草,而你不知道的是,有的人把这根稻草当做人生的全部,这个全部的重量,对于施救者来说可能是看不到尽头的牢笼。
我其实挺高兴的是,Donny在回到家之后跟父母坦白的那一段,他艰难地说出自己的经历,然后说出迷茫,他说,我不知道自己算是什么,我还在追寻,It’s a journey. 这部剧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结局,应该会有不少人觉得治郁吧,但Donny自己应该能明白,This is a journey. Life is always a journey.
“你找什么?
”“你是只想做爱吗?
”“既然觉得做爱不快乐的话,为什么还要做呢?
”下次如果有人再这样问我的话,我会跟他说:我不知道怎么解释,但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的话,可以去看看“驯鹿宝贝”,也许就能大概感受到了。
这个故事表达的是人在性面前可以多么不堪一击。
“性”就是所有问题的中心,而不是所谓“真正问题的表层”。
无论是自卑、自我厌恶、不正常痴迷还是精神扭曲,都和性有关系,都是人无法和利比多和谐共存导致的结果。
但我们是如此害怕和歧视性欲。
所有被认为是“不正常”“扭曲”“变态”的性欲望会在第一时间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定罪的证据、嘲笑的把柄。
性能够激发人最深处、最骇人听闻,同时也可以说是最广袤的想象——自慰可以被认为是不自爱,是不对自己负责,是健康的破坏者,是情绪的宣泄口。
性能决定你是否爱我,能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性可以是犯罪的原因,也可以是唾骂的依据。
性丑陋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又似严律圭臬在产房中一手遮天。
性可以是这么多东西,充斥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好似构建成了人类社会最森严的等级结构之一:最下面的是一切变态的欲望,而最上面的——谁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
而我们从不讨论性。
至少像“伦敦生活”和“驯鹿宝贝”这样的创作让我知道这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因为没办法处理性和爱而痛苦不堪。
因为这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一个在夜里让我睡不着觉、翻来覆去不到高潮不会罢休的问题:我真的是世界上最恶心、最不堪、最无能的人吗?
就因为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强烈的性欲,就因为我和那么多人上床、一个接一个地上床但还是搞不清楚自己在找什么,我就是一个自怨自艾、没有自制力、活该如此的人吗?
而又有那么多的人,如此清高,将自己与性爱割席,好像只要一表达性欲,就不算在认真地讨论爱情一样。
但同时,那些“唯性爱主义者”又如此不屑于谈论爱情,把相信爱情的念头当作笑话。
而最终,这之间剩下的那些人,那些困惑、踟蹰不前的人,才是真真正正地被当作怪物,在这座性与爱的金字塔里被排除在外。
《正欲》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尝试告诉观众水癖也只是一种正常的欲望,但是“正常”的观众在里面看不到自己,只看到了这种非正常欲望可能导致的社会犯罪。
我看到了自己。
我看到了那个因为自我厌恶而不断塌陷的人,看到了拒绝无能、接受无能的自己。
而至于那些无法代入的观众,我只希望他们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当唐尼对着玛莎的照片自慰的时候,我完全与他产生了共鸣:他觉得她很可怜,而她觉得他很吸引人——仅此而已。
一种竖着中指大喊世界去死吧的自毁行为,多么的勇敢和真诚。
而这就是真实的我。
即使少有快乐,也没办法不做爱;哪怕极度渴望爱情,却早就不知道怎么停下来怎么学会满足。
别怪我没有警告你——除非你真的想清楚了,否则不要轻易来爱我。
还有一集。
即使被跟踪的是男的,被性侵的是男的,感觉配偶也没有多少同理心。
特意来查演Teri的演员的叫什么,真的很有魅力。
/原来是编剧亲身经历,自我剖析真坦诚,到底是被性侵让他厌恶自己,还是发现自己的才华甚至在这样付出后都不配得到回报而厌恶自己,就是,如果得到了理想中的回报,其实也不一定那么憎恨自己了?
所以他最后回去找那个编剧大佬了,还答应了合作,因为他火了,证明了他确实还是有才华。
人人都有主体性大概也就需要承担自己的选择后果,弗兰就说,人人在乎那些女明星被性侵,但她们明明可以不干的,我们要在意的是那些清洁工被性侵,因为她们再也不能不干了。
这样想就理解了一点配偶对男主没有多少同理心,“他自找的”,他一直这样说,男主其实也一直这样说,或借助他人的口说。
人人会为自己的软弱找借口,但少有人能认识到。
/一直删字数因为不想起标题,但好像有点难因为又想到一点,写作业这么能写就好了。
我想这个剧的坦诚还在于,女主的外形是她悲剧的一部分,法律系毕业也没办法回避的现实。
还有前女友的妈妈,男主运气太好了吧所以应该也有他的魅力在。
还有还有,正常人分手都应该像男主和前女友以及男主和Teri一样,说清楚就分了,所以男主其实也没那么低自尊,女主是在关系里完全低自尊的人,因为从来没有被爱过吧,好可怕。
也是人人都有软弱的时候,现在大家好像寄希望于监督他人在道德上不能take advantage,也挺乐观的。
拉康的镜像理论太深奥了,混淆了虚拟与想象存在的边界,不过我很喜欢大卫戈尔一生这部电影所说的对比日本文学家所说的他人即地狱,在我心中,却是镜像理论当中的文学表达其实人不仅会成为他人眼中的自己,而且还会成为自己想象当中的自己玛莎会不断幻想自己是政府首席法律顾问,接触各种名流,现实当中她却只能去不断跟踪别人,也就是她在他人眼中的自己出不来,于是丢失了自我,她对于唐尼的追求更多的是想变成唐尼眼中的自己,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也曾经迷茫,也曾经陷入无边无际的痛苦当中,或许你也是,你曾经取得过荣誉,但是最终没入人海当中这个太像我们初入社会,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就是主角,结果发现我们不过就是一个无名小卒,有一些人放弃了,变得平庸,还有极少部分人他们不愿意放弃,于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去模仿成功人士,我记得无数成功学家都说过,最简单的成功方式就是模仿,可惜模仿也是分层次的,有一些人能模仿他人的才华与内在,有一些人却只能模仿他人的外在,并且沉迷于此。
不管模仿外在还是内在动力,人终究只能面对自我,实际上当你面对真实的自我,你的累生累世的才华将会觉醒,你甚至就是自己的神,最终你继续你的累生累世的追求,人最终只能追求崇高,因为你会成为你想象的那个自己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按照量子力学当中的神棍理论,也就说你活在他人眼中,你的真我会不断坍缩,而你活在自我当中,然后影响他人对你的塑造,从而达到外在与内在统一,我个人认为很难的是如何影响他人,让他们眼中的你与你想要成为的你合二为一,那么这个就是最高的成功法门,需要看不少社会心理学书籍不要陷入他人的眼光当中,而要成为真实的自己,从而走向追求崇高之路
叙事极具诱惑。充满对弱者和边缘人的共情与理解。犀利却不乏悲悯。细腻到无情,深刻到残酷,却也保有绝不滥情的善意。抛开制度性因素不谈,无论从智力还是人格而言,都是本国创作者难以企及的境界。
友邻评价为男版fleabag 算了吧 只能说即使是同样的素材 在不同人的手里 创造出的东西也是天差地别 / 不致郁不治愈不惊悚不好笑 / 最好笑的是not talented到一定程度 只能写发生在自己身上唯一一件unusual事件——自己的stalker 居然还写不好 // “当你愿意去倾听一个疯子、了解一个疯子时,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也一样疯”
还有给变态洗白的。。。。
很可怕地代入了男主的窝囊软弱同情心泛滥不懂拒绝。 生理不适了。 心狠一点儿就没这么多烂事
剧集版的剥削电影,代表了当下流行的一种剥削方式: 把一个猎奇的主题当做作品的最大标签,伪装成对小众/另类话题的严肃关注。可实际上,好一点的还能在前一两集稍微着墨讲一讲。不好的,可能片头放完就把这茬给忘了。剩下的,则都是你在无数肥皂剧里面已经看过130遍的东西。也就只能用来下个饭了。
角色性别互换可能会掀起更大水花吧,男主我总觉得他在扭曲的享受这一切。
深刻吗?我不觉得。男主其实还是很虚伪耍了小聪明没有说实话,他并不是因为自我厌恶搞砸了一切,是自我怜悯。所以才会可怜更弱者送了女主免费的茶水,这是自我同情的映射,同样也可以在滥交k药的时候给自己解套,“弱者的反抗”。而自怜上瘾的内核是巨大的自恋,因为自恋才会觉得自己可怜得宛如站在所有庸碌呆顿无趣人群的聚光灯下,自己是如此的低下,以至于是至高无上的特别。这也是男主离不开女主爱慕的第二个原因,自恋需要观众。 甚至这部剧集都是自恋play的一环,当在你一个故事里,看不到其他人物的真实感和复杂性,那它一定是个drama king讲的故事,一切都为他个人服务。戏剧性是最具有欺骗性的,被诱j的故事不应该排在叙述技巧后面。
演员很好,剧很套路,所谓最后三分钟反转更是套路中的套路。
典型的高开低走。中段拉跨,头尾都还不错。
咋说呢,看这俩人我生理不适。看了一集半忍不了。能理解这个故事,但看不下去。
因为过于失语,所以没有短评。只留下一个勘误:这根本不是一个“性转版的stalker&victim”故事,这种说法会让人误以为本剧在从一个新视角探讨stalking,从而反思、审视女性群体长久以来所遭受的一种特定类型的性犯罪。并。没。有。THIS STORY IS ABOUT SOMETHING ELSE ENTIRELY. 如果一定要总结的话,我会说,这是一个试图把两颗心挖出来给你看的故事。
看得我想给男主几个大嘴巴!!悠游寡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脑袋想啥?!
我懂不了的拧巴 看得难受
被stalk的一方(至少三次)变成了stalker,看到后两集加一星。不过与其说是编剧勇于自我剖析,倒更像脱口秀里揭自己和身边人的伤疤当素材吧
Take your broken heart, make it into art. 花了一晚上看完,但没有一分钟是愉快的,外部一个伤口任其溃烂,所有蛇虫鼠蚁来啮噬至骨髓,没有能力接受或给予沉浸在自我憎恶,真的是一下就击中。男主角的可憎可怜都不好轻松评判,因为都可能是自己
看到第六集确认上当了,完全就是男主个人的自我陶醉,满篇“我我我”到令人厌恶。因为男主是“英国”“白种”“男人”所以生活中会得到这么多优待么?最后一集完全鸡肋。看了眼编剧就是男主本人...呵...比赛那段简直了,观众怎么这么倒霉要听这个男人的自怨自艾吞下你的self-loathing变成笑话好吧This is a f*ing TALK SHOW~以及男主的笑话要么不合时宜要么歧视要么土渣他确实毫无才华。一星给音乐。
结尾真好,没有人被治愈,因为伤害者始终在猎食链的最顶端,心理强大,问心无愧..
“逆·尾行”。虽然翻了几番,但对自毁题材已经不感兴趣,即使深夜看完也不带emo加成的。
一集都看不完 听见女主的laugh就浑身不舒服的程度
大胆预言今年最好的剧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