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家
Sieranevada,耐人寻味的追悼晚餐(港),失控的晚餐(台),Sierra-Nevada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米密·布勒内斯库,朱迪思·斯泰特,博格丹·杜米特拉克,达娜·多加鲁,索兰·梅代莱尼,安娜·琼泰亚,罗兰多·马特桑格斯,卡特琳娜·莫加,马林·格里戈利,塔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16
简介:巴黎《查理周刊》袭击三天后,也是父亲去世40天,拉里,四十岁的医学博士要在周六参加一次家庭聚会,共同纪念亡者。然而,事情的展开却与预料中不同。被迫面对恐惧与过去,而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开始讲述自己那部分真相。详细 >
This is exactly what CINEMA means. 爆炸的三小时。惊人的室内小空间景深长镜头调度(绝不属于戏剧),看似简单的镜头运动,实则有极其复杂合理的人物动线支撑,足以让人目不暇接,更别提爆笑且信息量十足的对话。个别几个犹豫的摇镜,更显出某种无法预知的随机性,打破了虚构和非虚构的薄弱界限。政治与情感之下,是潜藏的、真切的人物关系。永远也吃不上的饭,也是另一种布努埃尔。扎实,有份量,无比琐碎,无限迫近真实。
一场永远无法开始的宴席。开场就用一个长镜头秀了下导演的调度,以及为影片定性(我仍是那个生活流、长镜头写实的罗马尼亚新浪潮导演),之后则更多以密闭空间的家庭抓马戏去写这一家的亲情与冲突。以及那条隐藏的亡父线索。
非常精彩的一出家庭闹剧,90%的镜头就在狭小的房间里游走,创造一种类似沉浸式的观感,撕逼从宗教、政治到隐私、丑闻,美中不足就是两场室外戏显得突兀。
又是借着角色之口来场自己期望的论战,然而我对你里导演的思想内涵毫无兴趣,无聊又冗长
看前半段还以为是《等待戈多》式的漫谈,但其实又不是那么空的。虽然人物关系是各种乱话题又广泛,但是收束到一起还是对现实政治议题和公民生活的关注。普优拍的群戏就像自然而然发生的一样,以及好朴素的转场,调度方法像达内。想必这样拍片一定很省钱。
6/10。此导演应该和[托尼厄德曼]那位去结婚,同样对话尖锐又忍俊不禁充满信息量冗余的舞台剧结构,家庭成员围绕纪念仪式抒发宗教政治观点和世贸事件阴谋论上的宽泛议题,靠人嘴传达各自亲戚关系和年龄性格,推迟用餐让位给各种意外的隐喻点专供影评人解读,片段之间缺乏统一的动向使得叙事根本不存在。 @2017-03-18 15:12:51
HKIFF特别加映场,原本看的电影结束刚好看到别的厅在放就进去了。感觉东欧电影都有一种特别的调调,导演调度能力一流,几乎全部长镜头,里里外外十多个人物。不过我真的是受不了全程家长里短话唠叨逼叨了,看了一个半小时忍不住离场,出来查了下原来全片3h,幸亏果断出来了。
大概是像我这样出生于大家庭的人会觉得好看吧,里面诸多细节简直一模一样,尽管和那个国家相隔那么远。拍得也好,看到生活,但不向生活哭诉。看的166分钟,我嫌太短更奇怪的是,看完有一种幻觉,我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剧本。2017-03-17 23:05:01
只想说,总算看完了。“妈妈能看出爸爸撒谎,就像你能看出我的谎言”,“你这话我得花几天想想”……
唠唠叨叨 毫无看点
这种日常撕 竟然能撕出种史诗的厚重感…男人们负责侃大山吹牛逼和讨论不完的怀疑论 女人们负责挑起抓马的大戏 剪不断理还乱 这种感觉也太过熟悉了…配合幽闭空间的调度和幽灵的视角有种坐在奶奶家热炕头看大戏的错觉…
“一个专业骗子怎么会相信一个十岁小屁孩的谎话?”人就是这么矛盾吧。看这部实在需要耐心,中途走了好几次神,但还是算好看的。
罗马尼亚人喜欢随地吐痰
欣赏不来
三个小时的观影,睡晕两次,醒着也被镜头转换恶心到反胃,我果然和东欧电影八字不符...旁边罗马尼亚小哥浑身散发着东正教堂里的一股霉味,和电影的悼念背景太契合
一家人之间的各种冲突在家庭聚会这天集中爆发,想要参透这种刻意偶然的剧作背后的野心可能还是要细细咂摸神父临走时对这家人讲的故事,这些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罗马尼亚社会复杂的信仰与社会状况的映射,狭窄的公寓内摄影机调度和演员走位都令人印象深刻,群戏很出彩。
3.5 开始还觉得蛮有趣的,开始还欣赏一下室内调度,后来真的败给时长了,90分钟之后真的很难再看进去拌嘴吵架了,这顿吃不上的饭到真的吃上的时候我都看饿了
闷绝
3 和去年《索尔之子》一样的,有非常吸引人的镜头语言,不过在电影时长接近三个小时的情况下,新鲜感也退却也非常快,电影内容的家庭撕逼抓马也在“好精彩”和“好无聊”之间起起伏伏。门的开合之间,人的进进出出,声的忽高忽低,笑与泪的收放,越过并不熟悉的宗教文化,却表现出了四海皆准的人情。
家庭聚会只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载体,911、 PNAC、七宗罪、查理周刊事件、东京海湾、WMD等等的政治集合才是凌驾叙事之上的政治母题,符号式的盘根错节地交织在一场家庭聚会上,政治、信仰、伦理、家庭在现实主义的摄影下传达出现代主义的意味。群戏甚是精彩,自由主义者、保守派、共产党人轮番登场,体现了苏联解体后罗马尼亚政治思想混杂的现状,在逼仄的家庭空间里的调度也很是舒服。只可惜整体观感还是过于琐碎,剧本还没有臻于无瑕,节奏有些拖沓,算是较大的缺陷。无法开始的宴席就像无法进入的城堡,小家庭折射出了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