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午夜场电影《分手清单》,看片名以为是个搞笑片,看了却笑不出来,这是一个难得的现实主义电影,很多话题可以挖掘。
今天带女儿再去看了一遍,女儿讲了一些她的观影感受:1、马天泽不够诚实,所以才造成那么多的误解和吵架,既然两个人相爱,就应该所有事情坦诚相待,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2、整体这部电影拍的很好,摄影角度有趣,男女主角演的很真实。
3、细节处理的很好,比如路灯的闪烁隐喻两个人的感情出了问题。
4、蒙太奇的电影语言,比小说更有感染力。
我也谈了我的观影感受,作为男人,我对马天泽的行为和语言,很能共情和理解。
1、时代背景:马天泽和夏沫,虽然是生活在广州的两个外地大学毕业生。
从夏沫用的苹果6S手机,判断故事发生在2014到2020年2、作为在广州的年轻人,搞钱是生活的第一要务,所以马天泽上班时间干私活,违反公司制度,影响职业升迁,可以理解。
因为讨厌被人举报,愤而辞职,说明冲动和不成熟,这就是年轻人的特点,到中年,遇的事多了,自然会变得世故油滑油腻。
3、马天泽业务能力出色,不善交际,所以混的一般,创业失败,又去打工,很快又成为小头目,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写照。
4、两个相爱的人,同居三年,没有其他外在干扰因素,为什么没有结婚。
是因为经济基础不够,男方挣得钱不够多,不能够为女方提供房子车子以及生孩子养孩子的足够财力。
5、既然不能给对方想要的生活,到一定时间,分手放手,也是爱的表现。
三年已经够长了,夏沫说她没有给别人做过这么长时间的女朋友,她不会了,不会爱了,马天泽也说她的话都说到心里去了。
6、刚从学校出来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理想主义,最终会败给现实,爱情是爱情,婚姻是婚姻,现实里的婚姻,多少人是和最爱的人?
多少人是和合适的人?
演技好,叙事逻辑也可以,通过房子门口的灯泡 亮-闪烁-黑 展现出三年情感变化,纹身后那段吻戏爆发力很强,很能带动观众情绪共鸣,很多画面拍的很好看,色彩搭配的也不错!
家门口那棵大树,还有分手三年后的十字路口,分别是对两人没有走到一起的铺垫和见证。
其实后来在街上开车相遇有些巧合与理想化了,但确实是最合理的一种方式去见证彼此的新欢。
但问题来了,“删除所有共同回忆”后二人是否真的分手,那时候的分手清单并没有全部结束,他们一开始对于分手的定义是:把清单都做完再分手,那么那三年二人的关系是?
最一开始看的时候感觉第二个清单那场戏有些偏长了,但是后面会一一解释那些东西的来历。
分手天台那里通过女主的话“把过往的一切捆绑和束缚都拿掉吧,包括我”又一次将记忆碎片闪回,也是对开头的一种呼应,这段超级感人。
好看!
《分手清单》是一部情感细腻的电影,通过主人公在分手后的种种经历,展现了爱情的复杂与成长的痛楚。
它以真实而贴近生活的笔触,刻画了失恋后的种种心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虽然主题略显伤感,但其中蕴含的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过去的释怀,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题材也很新颖,之前也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影片,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不得不说前任系列吃到了时代的红利,但是如果到2025年还在玩这种老梗着实是电影行业的悲哀前任系列这样的水平靠着营销赚点钱见好收就是最好的归宿,请给自己留点体面 不想写那么多了,都是难听的话,希望你们真实票房能过2000吧
当影评人用“幼稚巨婴”的标签将马天泽钉在耻辱柱上时,他们手中的标尺早已锈迹斑斑。
这部被误读的电影里,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献祭——那个被斥为“不成熟”的男人,正默默将灵魂锻造成爱的通货币,却被庸众讥讽为打肿脸的虚荣小丑。
众人只见他忘记纪念日的粗心,却不见广漂青年在生存链中挣扎的齿痕。
他藏起失业的苦涩假装上班,如同身披荆棘的守夜人,用谎言为爱人隔开现实的寒风。
当他在烛光中坦白脆弱时,那不是失信,而是撕碎社会人格的勇者宣言。
而夏沫摔门而去的“追求纯粹”,实则是理想主义旗帜下的冷酷——她享受谎言铸造的安全屋,却拒绝共担风雨的重量。
当那根奢侈品腰带成为审判焦点,庸常之眼只见虚荣的泡沫。
无人识破这惊心动魄的金融革命:一个仅剩十元的人,为兑现承诺透支九十元,是以生存权抵押爱情的神圣契约。
夏沫轻飘飘的退货单,实则是当铺老板撕碎典当契的嗤笑——她退回的不只是皮革,更是否定了灵魂的计量单位。
他的暴怒被斥为幼稚,可若梵高割耳后听见“疯子”的讥讽,难道该微笑鞠躬?
三年后的纪念日成为终极照妖镜。
夏沫披着千元大牌的华丽袈裟,内里却是十元的情感A货,用消费主义符咒超度将死的爱情。
而马天泽捧出的婚戒没有镶钻,却是从生存废墟里刨出的最后真金——不是道德绑架的锁链,而是共生主义的血盟。
当夏沫选择“广州本地人”完成阶级避险时,终于戳破伪理想主义的脓疮:她要的从来不是爱情圣徒,而是稳赚不赔的人生合伙人。
主流叙事为何集体失明?
三把标尺早已扭曲:将痛苦污名为不成熟,默认男性原罪论的政治正确,更将爱情资本主义奉为圣经。
当夏沫们获得“理性勋章”时,马天泽们的焚心之火正被贴上“偏激”的封条。
这不仅是电影的误判,更是时代的痼疾——当真心被物化为风险评估表中的劣质资产,当抵押灵魂的深情被嘲为愚蠢冲动,我们便亲手为爱情戴上了绞刑架的铁圈。
为马天泽正名,是为所有在情感荒漠中高举火把的殉道者招魂。
看呐,那腰带不是虚荣的标签,是生存权兑换的圣体;那婚戒不是胁迫的镣铐,是废墟上开出的带血玫瑰。
当世界忙着为精明的撤退者颁发勋章,总有人记得:人类最璀璨的瞬间,永远是赌徒押上全部灵魂时,那惊心动魄的一掷。
希望国内不要再出这种电影误导当代年轻人了好吗?
一开头分手扔东西剪东西,让我看到了10岁小孩的行为,我的天啊,是成年人吗?
什么三观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沟通,男的以为自己牺牲很多,毫无沟通,没啥钱还买那么贵的礼物,一点都不务实,爱情不是纯靠物质堆积,女生三观还行,男的简直没眼看,自卑没情商自满👍👍这样的男人请勿祸害社会
如题,我看完只有这么一个疑问。
从女主做的恋爱手帐来看,第二年他们就没有特别多美好的记忆了,那时候女主应该是很失望的吧,这是不对的吧,为什么两个人不好好沟通一下这个事情呢?
到了第三年,两人之间的对话就只剩下例行公事的早安晚安吃了吗,感情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继续下去的必要呢,两个人明明都很爱对方,为什么不愿意多花一点点精力好好经营这段感情呢,两个人明明都在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什么却不愿意把这段关系经营的更好一些呢?
三年纪念日,男主求婚,两个人到了所谓的要么结婚要么分手的地步,感情走到这个地步了,到底谁会选择结婚啊,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绑住,婚后仍然相顾无言不温不火的生活着吗,那还硬要在一起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所以,所有的感情都会走到这一步吗?
最后的最后,他们彼此又找到了新的人,又重复着之前的故事。
那么作为普通人,起码我本人,是计划在差不多的年纪步入婚姻的,要在要么结婚要么分手的时候选择结婚吗,还是在热恋的第一年就不管不顾的扎进婚姻呢。
这个世界给我一种不管怎么样都会完蛋的感觉。
我看完只想说句垃圾电影 10:15PM进场 全程只有两对男女在看 实在时代背景不合适 第一能有闲有钱 还能喝着小酒回忆自己分手快乐 没那么多 第二没钱没闲的人 只会在下班/夜里闲时Emo 看这种电影来提醒自己经济下行 感情下行 多半都会对剧情表演吹毛求疵 第三经济下行 连放个电影都讲分手 多让人难堪 如果我在知乎看这电影的文字小说 我会给满分 确实很多场景都接近真实只是很可惜 男主太脆弱 女主太温情 公式化的故事 每一个清单里的内容 都显得女主很善良 很努力在经营这段感情 努力工作 努力和男主成长 努力离开祝男主后展翅飞翔 而男主是啥?
他懂了嘛?
分手后不是该领悟?
该开始懂了?
我没觉得他懂 我光看见结局他开上豪车和女主打招呼了看完我连哭感都没有🫠全程有种 还没结束?
还没结束?
总算结束了 救命🆘作为被杀猪盘PUA的我 实在没心情谈感情 提感情 我就得7X24小时放BGM:给朱利安了
先说整体吧 剧情是相对简单的故事插叙,紧凑感不错只是有些吵架和情绪释放有时候就为了为后面铺垫显得稍微有些突兀。
整体我给3.5 算是不错国产爱情影片 导演倡导的分手要快乐而不是分手快乐,中间通过镜头和台词多次致敬《甜蜜蜜》加上几段灯光的运用和配乐我觉得值这个分数。
至于欧豪本身我不太关注 影片是他不加分也不会减分,学校操场那段没有声嘶力竭反倒是感觉,把情绪拿捏的很好。
之所以给《分手清单》写影评绝对是和标题有关了,有的时候真有一种身在屏幕里的感慨,那一刻那些回忆随着雨水长出了萌芽。
时过境迁 虽然理解却也回不到电影里面对现实与困难时的感受。
感觉田羽生的《前任系列》和《分手系列》就锁住这上下啊七八年的人,代入感确实有局限性,可惜我却偏偏在他的画好的框框里。
不知是不是灵感来源于《遗愿清单》加之融合了以前系列的叙事手法,电影开始就能从镜头语言中看故事结尾 当热恋褪去照耀在楼道外的灯光变化忽明忽暗,感情也随之出现了缝隙。
还有一段男主被迫求婚的那里 婚戒在烛光之下忽明忽暗映射出当时两人心态的不稳定。
一个向左走一个向右走,也让我想起了甜蜜蜜中 小军和李翘的数次错过,不同的是这里裹挟了更现代的都市情感和快餐爱情下的烦躁。
电影里沫沫看似整片都没有做错什么,却也没走进那个冲动、青春、自大、理想、敏感的马天泽,可悲的是换一个人结果也是一样。
第一次提分手————当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他们会把那些 处理不了的问题与情感打包成一个背包背负在自己身上,背包了你温暖和安全感,也是你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是最先想抛下的。
这就是人类佛洛依德的心理学专门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描述和讲解。
那么你学了有用吗 当然不会 那时间的人大多做着重复的事 感情、工作、甚至梦想。
当你真正能自己走出来了 当年的人也早已物是人非,是朋友还好 陌生人也不过是多了一段埋藏的记忆,正如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觉。
30岁的你恋爱是甜的 分手是痛的 至少我很快乐
难看的要死一坨屎一样😅这个欧豪我都不想说他,做的什么事儿啊都,公家电脑接私活被人看到了,紧接着下一秒就是喊他俩去办公室说有个小组长位置空缺,正常人用脚指头想自己被人抓到把柄了就老老实实再呆几年好了,结果还颠颠的去竞争小组长,领导给他留面子没公开说他接私活,他还来劲儿了,之后创业也是连个启动资本都没有,欠一屁股债要找妈妈借钱给女朋友买礼物🙄女朋友好心把礼物退了换了个假的,他自尊心受到伤害了,没钱就不要讨论自尊心了,请客户吃饭不找中间人,两个人吃饭点了四个菜三个是发物,贪便宜买茅台结果是个假的😅现实中遇到这种男的赶紧跑吧
如果用我的经历去看,这就不是烂片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为了剧本调研去看的,只能说是一个情绪电影,甚至连话题电影都算不上,因为其核心主题非常老套,整个故事非常浅薄。一个以男性视角出发的爱情电影,讲述男人出社会后一再受挫,磨平棱角,最终也失去爱情的故事。问题在于,根本不知道他倆为啥相爱,他们在成长路上对伴侣的期望和理想的生活是什么?他们为了爱人做出了什么妥协,有什么真实的相爱的证据?除了小巷子里的灯,彼此互送礼物,就没啦!以至于他们为啥分手,为啥还要整分手清单分得不依不舍地,完全不清楚!!女主角完成是个空心人,没有性格没有欲望,只为了服务于男主而存在,为了不得罪女性观众不敢说女性在爱情里的问题,所以塑造出一个空心人女主,也真是够无语的。我知道我不是受众,但还是想骂。
7分,挺写实自然的吧,还不错
在男生还认为“不分手就不用纹身”的时候,女孩已经觉得纹上去很土了。这段爱情从小马的趁虚而入开始,又因他冲动而脆弱的自尊变得破碎,最终由他的不自知宣告结束。但表达又偏主观少了些女主主动性的反衬,不贴地的台词设计又加重了浮夸与尴尬,另外两对情侣也形同虚设。曾梦雪依然在故作自然,程潇更是那个,我只能说周游秒了哈!有人看哭有人掐人中(我),其实当消遣也不是不能看,总比《前任4》好看一些。#院线首映
太好看了,欧豪、周游、肖凯中太帅了!!!体面分手,曾经拥有,互相祝福,从头来过!!!
这个导演拍分手系列还是会的,女主也是真的适合这类型电影。插叙+倒叙,分手清单扔掉的东西全部在后续的倒叙里讲述清楚,让观众恍然大悟也更让人心疼,看这种电影,希望情侣们都能更明白爱情的意义,更珍惜对方,好好在一起吧~
差点被豆瓣评分给耽误了,比同一天上映的酱园弄好看。如果这电影换成是日本或韩国的,估计豆瓣最少也得7.5分吧?
一坨勾史
中规中矩,有些地方还挺不错的
||如坐针毡 终于在结束前十分钟离场了。我现在已经看不来这种类型的爱情片了,因为跟我的爱情观实在南辕北辙。||哪怕是他们俩在所谓的热恋期我也觉得不舒适,因为他们在一起好像仅仅是因为新鲜和有趣,他们太浮躁了。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观点,大概是说绝大部分的恋人都没有了解过彼此,他们仅仅是一起生活,一起吃饭而更深入的交流却从未有过。||总而言之像我这样的人还是没办法想象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给了爱情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对我而言太单薄了,这样的自己才是孤独的,是灵魂的孤独。||反而相对而言更喜欢周游的演技和人物设定。他更加的落地更加的立体。
虽然部分细节有待商榷,不过整体故事还算流畅,男主角和女主角的人设也比较有代表性。看完之后,没有预想那么严重的尴尬感,竟然比之前设想的好很多。虽然没看过这个导演的前任系列,倒也有点明白为啥前任系列会有很多受众了。不过呢,这个电影的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演技,个人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整场电影下来,男主角和女主角一直在哭,在相爱,在欢笑,在感慨。但是,作为观众却能一直冷静地看着他俩,还有余力去追究细节:就是把路由器损害了,对手机的通话功能也没有影响。男主角和女主角的演技证明了一件事,就是普通人、平常事最难演绎。
撕裂版的前任三。人生若只如初见呀…在一起的时候需要仪式感,分开又何尝不需要呢?就像我一直说,分手要见面。可能于我而言,这不是分手的预防,而是最后的礼仪,最后的尊重
语谦说:我请你去看电影吧~我问:什么电影?语谦:《分手清单》。我:不去,听起来就难看。两个小时后,我在电影院哭得稀里哗啦。结束后我说一点都不好看,语谦说觉得挺好看的,她一滴眼泪也没掉。说真的,我希望你开心,希望在大银幕上能看见你的名字,所以每次尾幕我都会看完的。
已阅
不功不过
3点5,相比前任系列,这部没有那么油,故事细节也都比较真实,能够代入,没有前任系列那么浮夸。故事倾向于女主叙事,片尾call back《甜蜜蜜》还有点小感动。缺点是时长太长了,以及整体卡司弱了点。
可以
?
为周游加一星。
操,烂片怎么能这么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