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克

Milk,夏菲米克的时代(港),自由大道(台),哈维·米克,牛奶分子

主演:西恩·潘,乔什·布洛林,詹姆斯·弗兰科,迭戈·卢纳,埃米尔·赫斯基,艾丽森·皮尔,丹尼斯·欧哈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8

《米尔克》剧照

米尔克 剧照 NO.1米尔克 剧照 NO.2米尔克 剧照 NO.3米尔克 剧照 NO.4米尔克 剧照 NO.5米尔克 剧照 NO.6米尔克 剧照 NO.13米尔克 剧照 NO.14米尔克 剧照 NO.15米尔克 剧照 NO.16米尔克 剧照 NO.17米尔克 剧照 NO.18米尔克 剧照 NO.19米尔克 剧照 NO.20

《米尔克》剧情介绍

米尔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哈维•米尔克(Harvey Milk),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恋政治家。 1970年,年届不惑事业有成然而感情生活却一路坎坷的小商人米尔克(Sean Penn 西恩•潘 饰),偶然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男子斯科特•史密斯(James Franco 詹姆斯•弗兰科 饰),两人迅速陷入热恋,米尔克自此也开始认识到自身真正的性取向。不久他们搬到旧金山卡斯特罗街,合力经营一家摄影器材商店。随着两人恋情的公开化,小店逐渐成为同志们的聚集地,最后扩展到整个街区。 然而同志在当时仍不为公众所接受,他们依然受到种种不公平的待遇。米尔克有感于此,决心从政,竞选城市监察员,以一己之力推动政府改善同志们的境遇。屡战屡败的米尔克最终获得成功,却也遭到保守势力的责难与攻击…… 本片荣获2009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Sean Penn)和最佳剧本奖、2009独立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倒仓种群大而不倒碧蓝幻想Extra国王排名勇气的宝箱杜拉拉升职记龙云镇怪谈恐怖面纱赫布里底群岛—边缘群岛迈向未来的倒数10秒无人知晓义理/耻灵魂刺杀令瘦身男女雪浴昆仑王者天下第二季龙泉路237号青春轶事梦幻酒店:阿联酋哆啦A梦:新·大雄与铁人兵团无名女尸灌篮少年春夜夺命六小时愛在吻疫蔓延時失恋排行榜性爱俱乐部海上谋杀案第三季欲望爱人神探驸马请接嫁伦敦生活第二季

《米尔克》长篇影评

 1 ) 有点纠结

还是很难 对 homosexuality 有任何评价 但是 MILK 无疑是勇敢的 最喜欢 Scott 帅爆了

 2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根据真实的历史改编而成的电影,总显得厚重些,情节也较经得起推敲。

我并没有真的接触过同性恋,所以说不好万一哪天相遇,自己会做出何种反应,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我会相对自然的看待。

性取向是个大问题,尤其当这个问题还和人为的伦理观念相统一时,你和大多数人不同,就意味着‘你出了问题,你有病’。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那么,每一种人呢?

要有历史,就得被他人知道,被他人知道就得‘出柜’,于是Milk出柜了,并且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出柜’大军。

事实是,你‘出柜’了,你就是个同性恋,你就与他人不同。

所以,出不‘出柜’从当前的形势来看还是个大问题。

个人觉得,‘革命尚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 ) 這些可人兒啊

首先声明,我不是腐女。

对于男男BL的场面,我一般是看不下去,多半不得不看的時候也是眼睛转向别处。

没有歧视,只不过隐约觉得他们也许会疼。

从汤姆汉克斯到李安到潘,特别是8号法案通过之后,这样的得奖显得特别有意义。

对于倒退的如此的保守派,即便是活到现在,Milk断然也是会老泪纵横。

不是,估计是轮到他拿枪杀人了。

Sean把Milk的风情万种表现出来了,当然神似也得形似。

不过,总是觉得他稍欠意味,不知是那种风韵,还是因为对他的印象已经定型,又抑或是无形中把Milk想象的太过伟岸(众人已经连他是同性恋中的马丁路德金都提出来了,唉,有必要么)。

我就是commie, homo-loving sons-of-guns,非常庆幸自己在性观念和爱情观成熟的时候成长在重庆。

和美国南部相比,中国南方要开放太多。

老师肆无忌惮的在课堂上告诉大家哪些是GAY BAR,然后鼓吹你去了解一下。

而走过希尔顿天桥时候遇上的一对对忧郁的眼睛,更忧郁的是,那些眼睛是不看我的,哈哈这幽怨不是因为什么物竞天择的落败,而是,这些弯弯中确实太多才华了!

因为过多的邻苯二甲酸盐,导致现在雄性激素的发育受到影响,这也可能和现在很多直男也出现阴柔的表征相关吧,不过,这又何妨?

想想Milk,又想想那一众可人儿,觉得世界也未尝不因此而变得更多彩。

虽然没有走过卡斯特罗街,但是听迈克细说那风起云涌的年代,也相信夏菲米克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振聋发聩。

自古有少爷和书童之恋,也有雅典学园的师生爱慕,到了现代却徒然更多桎梏,觉得悲凉。

仔细想想,女孩是真的喜欢受的,这个原因我一直没有想明白。

为什么呢?

这种喜欢不同于喜欢直男的感情,又超越了朋友的无私,其实很微妙。

他们可以和我们一鼻子出气的呛声老女人的暴殄天物,可以一起看张爱玲小说的丝丝入扣,或者对着摄影机说“红楼大噩梦”。

哈哈哈哈哈哈有时看他们无所畏惧的表现出的尖酸刻薄,觉得释放了自己,也更加珍惜他们。

他们能打破别人眼光的牢笼,不必装成男人的正人君子和道貌岸然,然后也不需要具备女人的贤良淑德和故作矜持,是不是很快意人生呢?

至于Milk高呼的出柜,可能因为影片拍得太具煽动性,我也转变了想法。

原来我认为同性恋婚姻立法是不太需要的,出柜也不是很必须的,因为你看待这段感情犹如婚姻,那就不需要那张纸给你画押,何况在中国立法也没有什么实际效力。

但正如Milk他们秉承的理念,没有宽容的环境让他们出柜,那就需要一纸法文来昭告天下,你,不能歧视我,不能阻挠我!

究竟有多少人因此而结了婚,倒是次要。

所以立法意图不以法的最终适用效率来判定是正确的。

目前为止,我所知道和认识的所有GAY和LES中,出柜的绝对比不出柜的过的幸福的多。

很多时候,牢笼的坚固程度和打破它的决心成反比。

不过,不管出不出,自我认可是绝对重要的。

不管是因为基因搭错线,还是妈妈接触了太多邻苯二甲酸盐,或者从小在女人堆里长,都无所谓。

想违心的时候,想想Milk吧。

毕竟,人无法取悦所有人,至少要让自己开心。

还好男人多数还是以貌取人的,还是下半身思考的,不然,女人啊,你们是敌不过这些可人儿了。

PS:呃,林奕华、迈克、张国荣、蔡康永、亲爱的Fry大叔、阿苏(啊,不是不是,哈哈哈)、欧阳叔叔(我一直怀疑他是不是咧?

),差不多是我倾慕的人里的80%了。。。。。。。。

 4 ) 米尔克:三十年后仍要黯然心碎

 当哈维·米尔克在地铁站下意识拦住自己未来的情人时,他是多么的风情万种,那羞赧的笑容和深情的眼神,传递出一种带着孤独味道的温暖。

 认识男友斯科特,是他新生命的开始。

恰巧,那天是他四十岁生日。

 之前的岁月一事无成,事业中籍籍无名,生活里又不敢暴露同性恋的身份,活得谨慎而战战兢兢。

曾有过的三段恋情,男友都因受不了无穷无尽的隐藏而有过自杀的念头。

于是面对比他年轻近二十岁的斯科特,他下定决心好好生活。

 那时他不知道未来为了维护这理想中安宁的二人世界,将要走上怎样的道路,付出多大的代价。

那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床上“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五十岁”的玩笑,竟然一语成谶。

 当父母离世,他们又从纽约搬到自由的旧金山后,米尔克终于“出柜”了。

他与斯科特在卡斯特罗街头毫无顾忌地接吻,又无意间将他们的照相铺子经营成为同性恋者聚会的所在。

 原本这样下去就足够幸福了,但七十年代的美国,尽管经历过了60一代的叛逆运动,仍然充满保守和偏见的空气。

同性恋者常被警察质询或逮捕,在酒吧,在公园,甚至在白天的人行道上,以各种莫名的理由。

尤其旧金山,由于同性恋聚集者众,更成为全美“严打”的典范。

 米尔克不断去警局保释自己的朋友,店铺亦因同性恋受歧视被要求多交税款。

这一年是1972年,电视上对“水门事件”的调查正热火朝天,当从市政厅理论回来的米尔克看到司法部长一再固执地称“我想不起来了”,一怒之下去捶打电视机。

“终于到了这么一个时刻,我要么参与,要么闭嘴。

” 四十二岁的米尔克决意参政,竞选旧金山市监事会议员。

他只是为了能与斯科特过上幸福的二人生活,只是希望政府中能有人为同性恋群体说话,却没料到走上这条道路,只能离个人梦想越来越远。

 也许生活中总有这样的悖论,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却发现走上既定道路便与初衷南辕北辙。

米尔克不断地参选、演讲、游行,再也没有空间留给个人生活,斯科特在他败选三次仍不罢手后决意离开,而新男友甚至在自己与政治相比毫无分量的悲观想法下自缢身亡。

 可是,米尔克又确实以个人的努力挽救了更多想自杀的年轻生命。

这大概是一切可被称之为“英雄”的人们曾面对的选择:小我还是大我。

最初可能是为了小我,等你走上追求梦想的道路,等你面对公众们充满渴望的期待,等你因未来的目标隐约可见而不舍放弃,只有选择大我了。

悲壮、孤独,但坚信努力的意义。

 米尔克最终在1978年竞选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个以公开同性恋者身份当选的政府官员。

从政11个月期间,他推动旧金山实现对同性恋实现就业平等的法案,并领导同性恋者打败侵犯其合法权益的6号提案——禁止同性恋者担任教师等公众工作。

 一个个奇迹在他手中实现,沉闷偏执的七十年代正逐渐被打破,所有出柜未出柜的同性恋者正在欢呼。

孰料一切戛然而止,米尔克的同僚丹·怀特在市政厅出人意料地将其枪杀,在此之前几分钟他刚刚枪杀了市长。

 丹·怀特的动机到现在也没人搞清楚,有人说因为提案屡被否决政治前途暗淡,有人说他本人正是未出柜的同性恋者,承受不住来自于家庭、宗教和政治三方的压力。

搞笑的是律师为他辩护说,他是因为食用过多垃圾食品导致体内化学物质失衡而失手杀人,被公众嘲笑为“甜点辩护”。

 丹·怀特仅被判了七年徒刑,判决宣布当天,旧金山聚集起三千多人游行暴动。

有记者采访暴动原因,一名参与者说:“告诉大家我们就是甜点吃多了。

” 年仅48岁的米尔克,推进美国同性恋合法的进程里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后来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世纪百大英雄人物之一,更成为无数维护同性恋者权益的人景仰之偶像。

 电影导演加斯·范·桑特也是其中之一,在米尔克三十年祭的2008年,他抱着尊敬的心情推出电影《米尔克》。

影片舍弃了他擅长的长镜头、迷幻和非主流,精彩地展现出米尔克四十岁以后的人生及七十年代的美国环境。

主演西恩·潘更是今年奥斯卡影帝的大热门,据说他的扮相与表现令认识米尔克的人以为米尔克借尸还魂。

 《米尔克》于2008年10月底在美国上映,上映期间赶上奥巴马当选,又碰上加州最终通过了禁止同性恋合法婚姻的8号提案。

这三件事大体可以总结为一个主题:少数族群及其合法权益。

 在号称最平等自由的美国,在光鲜现代的二十一世纪,少数族群似乎越来越被关注和维护。

然而那些从未享受过平等自由的人们还在苦苦奋斗,以其艰辛乃至悲壮的现实成为美国梦的巨大嘲讽。

 从6号到8号提案,无数米尔克们整整走过三十年,而追逐梦想的历程还未显露出曙光。

恐怕被拖出来轰轰烈烈纪念的哈维·米尔克也要在九泉之下黯然心碎了。

 5 ) 伪直男,让你做开路先锋,也难。

我们在捍卫我们的生活 ——————————————————《米尔克》 所传达的东西非常的多。

所以用一两篇文章要讲清楚这个电影是不容易的,也是我的语言组织能力达不到的。

所以我第一时间看完电影很长时间一直没有发表评论。

当看到米克对丹·怀特说(我经历过4段感情,其中有3个男朋友为我自杀过,因为我的错,因为我把他们悄悄地藏着,因为我不敢出柜,我的软弱。

) 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安俊耀是一个gay,外表很man,很俊朗,很刚毅。

常人从他的外表根本看不出来他是gay,大学毕业之后就在社会上闯荡事业,最后自己开了公司,但是他一直没有出柜,对自己的父母,朋友,同事,同学,他统统都是以异性恋的公众形象出现的。

但是在 个人私人空间里,他确实是gay,而且有一个爱人男友杨光。

两个男人是秘密同居的。

两人在家里经常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和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家里可以摔的东西全毁了,每次打架就砸,什么碗,碟,盘子,玻璃,烟灰缸。

为了什么打架呢?

就是因为安俊耀一直把杨光藏起来。

安俊耀,自己不出柜,也不准杨光出柜,也不公开两人的恋爱关系。

可是安俊耀有什么朋友聚会,同学聚会从来不带杨光一起去,但是杨光很想去,很想接触安俊耀的朋友圈子。

有时候,一大帮同学要来安俊耀家聚会打牌,安俊耀要杨光暂时搬出去,回避一下,可想而知, 杨光认为安俊耀的这种方式太极端了,很受不了。。

杨光非常质疑安俊耀到底对自己是不是真心的,是不是,将来要把自己甩开,和女人结婚,自己到底算什么,男朋友如此在乎外界的看法,如此害怕外人知道自己是同性恋,如此害怕外人知道两人的关系。

杨光其实也是一个不张扬的人,也低调,但是长期这样压抑,简直崩溃了,不想再过这种偷偷摸摸的生活,杨光很想放弃这段感情,可是内心里他真的离不开安俊耀,很爱很爱俊耀。

杨光很痛苦,为了安俊耀无休止的吵架,多次自杀,吃过安眠药, 最后杨光割腕,爱情死在一片血泊中。

——————————————————————————在中国大陆同志群体中,像安俊耀这种(伪直男)很多,他们大多最后都会和女人结婚,走入异性恋婚姻。

同志感情是(伪直男)负担不起的责任,过不起的生活方式。

“伪直男”会有很多借口, 不出柜的借口,辜负的借口,伤害爱人的借口。

很多“伪直男”过得很心安理得,他们大部分是可以接受女人的那一方,所以,他们抛弃自己玩弄过的感情,摇身一变,成了直男。

米克 就有点类似安俊耀,40岁之前都是一个(没有出柜的同志)在保险公司上班。

他认为被纽约警察认出是同志就会丢了饭碗。

当你公开自己的身份要受到歧视,但是,米克私底下应该没有安俊耀这种“伪直男”的矫情,要走入异性恋婚姻的企图。

但是就是这样,米克的3个男友都还是要自杀。

我认为, 米克对自己3个男友的负罪感是促使他出柜的一部分原因。

是促使他要改变的一部分原因。

很多异性恋朋友认为同志群体去争取《同性恋婚姻法》是荒唐的,甚至有一些同志群体内部的gay,也提出(就算中国通过了《同性恋婚姻法》,要真正去结婚的同志会有几个?

)我立刻驳斥, 《同性恋婚姻法》颁布的意义不在于(结婚的同志会有几个),而是能够证明同性恋生活方式也可以像异性恋一样光明磊落,堂堂正正。

我一直非常支持《同性恋婚姻法》的颁布,因为,《同性恋婚姻法》的颁布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中国的大环境,那怕,中国的大环境稍微改善一点,这是绝对的。

不是天生的自我暴露狂,不是天生的的政治狂人,只是在捍卫我们的生活,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只是保护自己的爱人不受到伤害。

只是给需要希望活下去的人们希望。

美好的环境和生活需要开路先锋,而不是坐等现成。

你愿意做开路先锋吗?

为同志群体开辟一条宽广大道。

很感谢我的文字发出以来,已经有了楼下11位陌生网友支持 。

我很感动。

有了10以上回复者,我就要出来回复了,——————————————————————《米克传》这部电影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同志群体,《同性恋婚姻法》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颁布,它的受益者都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同志群体。

1978年,美国同志领袖遇刺身亡,已经30年了,1978年,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中国全国上下都在庆祝,这3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美国的《反对同志结婚法案》就是(8号提案)却在30年后得到了通过,这让每一个同志,让每一个有良知和理解力的朋友感到寒心,(8号提案)在美国的通过,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倒退,进步历史的倒退,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不仅要问,千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把 同志群体 排斥在 婚姻体制之外?

为什么你们要把同志群体逼到绝路?

逼到无路可走?

同志群体的安定幸福 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健康。

你们不让同志群体拥有结婚权,难道你们要把同志群体推向异性婚姻?

让一个gay 和一个异性恋女子结婚?

让一个lesbian和一个异性恋男子结婚?

伤害是双方的,同志群体和异性群体两方都是受害者。

或许,你们渴望看到 一个孤独终老的同志,(永不结婚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成为笑柄,面对来自家庭,父母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充满愧疚,罪恶感的走完抬不起头的惶恐的一生),这是不是太残忍了?

人类的良知和仁爱去哪里了?

附加最新新闻【阿根廷成为全球第10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2010年7月15日早晨,阿根廷参议院通过法案,阿根廷成拉美地区第一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经过议员们一天的激烈辩论后,承认同性婚姻的法案在参议院以33票赞成、27票反对的结果获得通过。

从7月14日开始的辩论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期间每一位议员都作了发言。

阿根廷的电视台实况播出了参议院就同性婚姻法案辩论和投票的过程。

  根据有关法案,阿根廷法律中把婚姻关系限定在一男一女之间、以及把婚姻双方仅称为“丈夫”和“妻子”的条文将被修改,任何符合申请条件的两个人都可登记结婚,不论双方性别。

法案给予同性恋婚姻与异性婚姻平等的法律权利和地位,也允许同性恋配偶领养孩子。

  此前阿根廷由于保守派和天主教会团体强烈反对同性恋婚姻,   阿根廷曾爆发了6万人的大游行,呼吁将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太厉害了,有勇气的 6万阿根廷人,热烈鼓掌欢呼)   同性恋团体早已在首都布宜诺斯艾丽斯合法存在,墨西哥、巴西也允许同性婚姻,哥伦比亚也通过法律允许同性恋伴侣拥有合法的继承权等。

但阿根廷全是整个拉美地区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并赋予了同性恋者与普通人一样的权利,如收养儿童、继承财产等。

      阿根廷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强烈反响。

      西班牙《国家报》称:“阿根廷91%的人口都是天主教徒,却成为拉美地区首个、全世界第10个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的国家。

”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消息称:“阿根廷总统挺过了数周来激烈的言辞的考验和天主教会的压力。

”       智利圣地亚哥的《信使报》表示:“阿根廷就同性恋婚姻做出了历史性的决定。

”       巴西《圣保罗页报》称:“阿根廷参议院承认同性婚姻合法,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议。

”    全世界现在一共有10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    他们是(合法的先后顺序)    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和冰岛先后实现了同性恋婚姻合法。

    第10个是阿根廷。

    热闹的欢庆,胜利的时刻

 6 ) My lovely MILK

记忆中能够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同志影片不多。

在当前的世界里,很难相信一个大国能够给与少数人群足够多的关爱。

顶多只是在美国部分州有相关法案,而另一“大国”留给我的故事,还是《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那般惨烈。

《milk》的提名,让我对奥斯卡的态度和导向性产生了很大的好奇——当然,这种导向不是针对美国本土。

凡是上过艺术院校的人都应该清楚“奥斯卡”在世界、在美国和在中国的明显不对等地位,倘若《milk》真的斩获某些大奖的话,也许中国的同志影片也得以登上大雅之堂?

这无疑是对弱势群体的福音。

Harvey Milk,曾经的保险人,开过一家卡斯特罗相机店,为了同志的权利连续5年参选并最终当上旧金山市监察员。

在他40岁以前,是一个不敢出柜、无比怯弱而导致三任男友为之自杀的“老家伙”,一切从他39岁最后一夜在地铁邂逅Scott开始,那销魂的一夜里他说,不知道能否活到50岁,人生居然按照他的谶语走下去,48岁死于反对同志运动的监察员Dan之手。

Harvey承诺“这次失败我们就重回二人世界”“我大概六点到家,或者六点一刻”,结果却是Scott在第五次竞选之前离开了他,Jack在推翻六号法案之后自杀身亡——Harvey的五次恋爱都不得善终,他用生命里最后的8年为同志争取爱的权利,自己却只能目送爱人离去,没有时间悲伤。

爱情与承诺,从来都不是轻易的事情,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

“cilval right cilval war, gay right now!”“I know you are angry! I am angry!”一次次游行集会里展示着美国的民主政治,心生向往,却也看到人群的不可控制。

Harvey不是上天的选择,他本来就有着这样的实力,一个口若悬河的演说家,一个不骄不馁的小政客,他永远有着热情和判断力,放得下一切,尽管在深夜,或是歌剧院还是有抑制不住的热泪,他已经把全部生命献给了美国的民主事业。

他们热情,因为他们想要继续生活在“伟大的国家”,一旦这个大前提被抽离,Harvey,你告诉我,还有什么必要让“你,你,还有你,继续给人们带来希望”?

写于2009.2.8,迟迟未发,它终于得奖,甚感欣慰。

《哈维米克的时代》1985年奥斯卡最佳长记录片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01132/

 7 ) 若我为gay

我可能比较害羞,可能内向,可能幽默大方,可能沉默寡言。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是gay么?

我不清楚。

我可能会怀疑我身边的朋友,可能会一眼看穿某人的心思,可能我可能知悉万物的轨迹。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是gay么?

我不清楚。

我知道的是,或许,我会用另外一种眼光看这个世界,我会异于“常人”,我会拥有别人没有的特质,我或许会唱不一样的旋律,或许会舞不同的舞蹈,或许因为我是gay。

可这又怎样。

我是gay,我或许试图隐藏过这一点,也或许在某个时刻急切地想与人分享我的生活,我说不定会想大声地冲着街道嚷嚷,我是个gay,我是同性恋,我爱我身边的男人。

我说不定会质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已久的美它究竟是不是美,我或许会自问那些异性的爱究竟算不算爱,我也有可能会觉得我究竟是不是个应该存在的人,我与身边所有的“正常人”差别何处,我与这世界运转的规则有何不符。

可是,我既然认定了我是个gay,我就要好好做一个同性恋者。

这不是职业不是称号不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巧克力棒,这是我的生活,也是我生存下去的依靠。

说不定那些草地应该是蓝色的,说不定这片天空是紫色的,说不定花朵儿应该散发着朱古力的味道,说不定所有的姑娘其实应该是短头发。

若我为gay,我则要走一遭自己的生活,我有理由也有准备去无视那些他人奇异的目光,我也有理由因为不被承认而感到愤怒。

我有激情我有信仰我有我自己应该享有的自尊。

其实我想说的是,若我为gay,我应该和所有的异性恋一样,拥有我独有的生活,即使你们没有,我也要有。

 8 ) 潜入你眼睛的深海,仰望天空的星星

就人物传记来说,《米尔克》在主题选取、剧情节奏和主演的选择上,无疑是成功的。

今年的奥斯卡将“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主角”颁给了它和它的主演西恩.潘也算是名至实归。

巧的是,在看它之前,刚看了另一部著名同性恋人物的传记式电影,《王尔德的情人》。

王尔德的情人中,那位最让他深爱的,也因此而改变他一帆风顺命运的俊美少年 Bosie 乍一出场便让人觉得眼光闪耀,没有比 裘得.洛 更适合的人去演这样的角色了。

影片是十多年前拍摄的,彼时的 裘得.洛 脸上完全没有现如今的成熟线条,眼神清澈,充满激情,拥有完美五官的脸庞配上清瘦均匀的身型,一派高贵的英伦气息逼人而来。

Bosie 年轻而任性,侯爵父亲的古板冷酷让他对王尔德的爱情更加炙热。

而王尔德对他极尽宽容和近乎疼爱的深情最终将自己引向了牢狱之灾,创作之路霎时转弯。

与王尔德的中年不幸相对比的是,米尔克在他40岁之后的不惑年龄,终于找寻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这条道路不仅将米尔克带入这个自由国度的政治舞台,而且它造福了米尔克所代表的同性恋群体的社会权力和世人的正视。

两个相隔了近一个多世纪的不同国度且活跃在不同阶层舞台的著名人物,皆因正视了的真正的自我而与他们当时所在的社会艰难地抗争,同时也享受着他们所追寻的感情的美好滋养。

结局一个凄凉一个凄惨。

王尔德病逝时年仅46岁。

米尔克在他政治生涯的高峰期被人枪杀,不到50岁。

看到王尔德的一句语录,觉得能刚好地形容这两位满心温柔、胸怀才情而又内心坚强广大的男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我们都处在沟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着天空中的星星)。

 9 )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看过,想哭。

应该是被片尾街巷上成千上万手捧蜡烛的人感动了,听着耳边很平实很坚定的男声说着:“I would want five, ten, a hundred, a thousand to rise.”然后镜头扯远,一条街巷蔓延成烛光的海洋。

许是希望,以这样强大的力量超越了其他。

“I know you can't live on hope alone, but without hope,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Milk四十岁之后的生活,就是为了希望。

印象很深是他和Scott的争吵,Scott怒斥他曾经是藏得最深柜的gay,而现在却一次次地呼吁着所有人出柜。

就是在那一瞬间猛地懂得Milk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没有人希望被歧视,被鄙夷,但大多数人选择藏起自己,以伪装来换取一个暂时平和的假象,而Milk则要毫不留情地摧毁这世上的其他人自以为是的信仰,他向那守旧的、陈腐的世界下了战书,执意要掀开一场至今尚未结束的战争的帷幕。

他希望自己能被当作正常人,享有权利、被尊重,而他追寻希望的方式不是掩盖,而是以一种无比坦然的态度昭告天下他所身处的群体和这世界上其他人没有任何差异,同样享有被尊重,理解的权利。

当你对某些事物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你就不会大惊小怪什么,当某些群体强大到你无法忽视,无法匹敌,就如同这自然界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规律一样,你要么作为上一个时代遗留下来的腐朽的思想代表灭亡,要么接受、妥协,以和平共处的方式继续生活。

不会说豪言壮语的话,所以文字会在此刻拙劣得可怕,那心里澎湃的波澜,此刻竟无语凝噎。

然而还是不能不说Milk和Scott的感情,看到心痛的情感。

时光流转,有一份真情抽离一切繁华之外,只剩一份铅华洗尽的安然。

即使这世界在身边飞速流逝,总有一个人的容颜你这辈子无法忘记,叫作刻骨铭心。

他会在生日会上说想念他,然后吻他,再落寞地离开;他会在他失去爱人时陪在他身边,安慰他;他会在他的辩论中坐在第一排,我想这将是个许多年无法忘却的镜头,他只是坐在那里,眼中却有我读不懂化不开的深情。

然后他给他打电话,让他看日出,然后他说:“I'm proud of you, Harvey,"。

我想这是那句他从四十岁生日就开始等待的话。

所以才有力量看他痛彻心肺的死亡,因为他得到的是超越生命的感情,更足已超越死亡。

如果,那些被某些人唾弃的,鄙夷的事物,却有他们穷其一生都寻找不到的温暖与纯净,那只能说他们自己才是那些虚伪,恶劣的生物。

如果,这个世界上所谓的正统意味着欺骗与背叛,那我愿得一心人与我携手逆流而行,白首不相离……

 10 ) 记忆

如果在google上搜索“加州八号法案”,在第一页就会看到这样的话:“2008年11月5日 ... 加州8号法案通过了!

(一男一女婚姻是唯一被承认的婚姻)神实在听了我们的祷告,一个多月来的辛劳没有白费。

但这只是起步,美国要复兴,要回归真神, ...”。

历史与现实相对应,30年前,当Harvey Milk领导众人与侵害同性恋人权的六号法案相对抗时,他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影片里有一段场景让人印象深刻:在斗争的最艰难时刻,Milk为了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试图推动六号法案通过的政客Briggs在恐同情绪严重的桔子镇进行辩论。

Milk说:“正如你自己说过的,异性恋中也有猥亵儿童的现象,那为什么不开除异性恋者呢?

”。

台下一片不满不屑的喧哗之声。

Briggs说:“...几乎95%的人都是异性恋,如果我们同时开除同性恋和异性恋,就没有老师了......我们没法消除猥亵儿童的现象,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赶走同性恋,留下异性恋来减少猥亵儿童的可能性。

”然后台下一片雀跃欢呼之声。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经典影片《杀死一只知更鸟》里面的场景,在那场著名的法庭辩论中,只要有正常思维的人都能判断出那个被诬陷的黑人是无罪的,但是在那个充满种族仇恨的年代,黑人依旧被白人们判处了死刑。

偏见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历史,也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中。

它是人性的一部分。

而当偏见被激化和放大之后,就会演变成敌视与仇恨。

而Milk所要与之对抗的,正是人内心中根深蒂固的难以消除的偏见。

而他,只是历史的一个剪影。

Gus Van Sant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心。

一组纪录片的黑白镜头,酒店里的同性恋被警察戴上手铐、压上警车,面对镜头时,一个个都低下头、用手挡住脸。

那一刻,一股强烈的辛酸感就涌上了我的心头。

Gus的镜头是极其洗练的,绝不炫技,也绝不拖泥带水。

穿插在影片中的老旧的纪录片质感的镜头总是恰到好处,让人瞬间就仿佛置身于那场历史的洪流中。

重要场景的处理也是匠心独具。

比如对先后发生的两场刺杀采用的不同的镜头处理。

第一场刺杀对观众而言是突如其来、缺乏心理准备的,通过镜子的反射和距离的拉伸产生疏离感,从而淡化第一场刺杀的具体印象和细节;因为第二场刺杀才是要重点描绘细节的。

到了第二场刺杀,虽然观众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对场景的近距离的细节刻画仍然产生强大的冲击感,数次开枪的慢镜精确刻画,尤其是第一枪打到手上的细节都会对观众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影响。

Gus对叙事的把握也非常精准。

Milk的政治生涯与私人生活两条线扣合的天衣无缝,使得Milk的形象有血有肉。

在这一点上,Sean Penn的表演堪称完美!

即使是在大众面前慷慨激昂的演讲时,你也能感觉到他不是高大全的Wallace,而是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

在得知赢得对抗六号法案胜利的时刻,你能感觉到他的表演是多么的具有层次感和激动人心,那一刻我的情绪完全融合在他的情绪中。

作为当代最杰出的男演员之一,纵然已经奉献过很多经典的表演,Sean Penn这次的表现也绝对是他演艺生涯的又一高峰。

“我有一个梦想!” Martin Luther King和Harvey Milk都是为自己的梦想付出生命的人。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和千千万万勇于抗争的人,我们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当随着Gus的镜头回望这些尘封的记忆时,我们不仅是在缅怀过去,更是在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

《米尔克》短评

对不起啊我实在是没啥共鸣

6分钟前
  • Mathilda
  • 还行

拍的好无聊

8分钟前
  • a
  • 较差

传纪,呃。。。咬牙看下来的

13分钟前
  • 金属
  • 还行

不太感兴趣涉及政治的题材。

14分钟前
  • 漫随天外
  • 较差

于我个人而言,只能接受隐蔽文艺的gay片,过于热烈与开放只会让我产生生理厌恶。

18分钟前
  • 面包先生
  • 很差

JamesFranco好帅,Sean大叔演技好好~

20分钟前
  • Esk
  • 还行

我看着看着就忘了我看的是什么了~

24分钟前
  • H。
  • 还行

同志平权需要有人发声看看都是哪些国家实现婚姻合法化 大多都是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国的政治还是有很大差距真的搞不懂 同志到底有什么错 为什么处处针对

25分钟前
  • 崔始源
  • 很差

还不错!演员演得都很好

29分钟前
  • utm
  • 推荐

Milk.DVDRip.XviD-DiAMOND

34分钟前
  • 金英俊
  • 推荐

给一星并不是说片子不好,还恰恰相反。只是因为所表现的价值观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35分钟前
  • 宅拾叁
  • 很差

同性恋是相对的称呼,把异性恋斗争去了又怎么样 奥斯卡是看面子的

39分钟前
  • Shy
  • 还行

都说要希望不灭,才有未来。先驱的遗产在于它是传得下去的勇气与力量,更是能够照得亮困顿者角落的光。见证过太多惨剧,我们缺少的当然不只是一位Milk,因为就连彼岸的70年代,我们都相距甚远,毕竟有多少人能听得到或愿理解那些公开的愤怒、绝望与骄傲?“选举不在乎输赢而在乎声音被听到”,“Bryant与Biggs之流不失为凝聚所有少数群体的绳线”,奈何破得开这等裂口的Milk再聪敏,也逃不过政坛对人对己对内对外的异化。

40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Sean演的很好

42分钟前
  • BIGD
  • 推荐

能把通常很无聊的传记片拍成这样很赞

43分钟前
  • 大河马
  • 力荐

最讨厌的政治+传记题材 但是不可否认 不错的电影 不错的演技 ps 相比西恩潘 我更爱米基 洛克些

45分钟前
  • 驰骋之
  • 推荐

纪录片 政治……

50分钟前
  • Steve
  • 较差

不好看,典型的美式鸡血电影,从头打到尾没什么节奏变化。感情上也没法共鸣。

52分钟前
  • 藤影春深
  • 较差

不喜欢

53分钟前
  • V仔☏側臉控
  • 还行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6分钟前
  • Seamo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