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已经是深夜了,我抱着笔记本躺在床上,回想着电影里那些烂俗的桥段,却意外的觉得异常温馨。
看多了爱情电影,我们都希望得到一份自带主角光环的美好爱情,然而正如《长相思》所述,现实中我们遭遇的浪漫桥段很少,最多的仍是爱而不得,忘却不能。
电影当然比生活精彩。
“等一个人咖啡”是电影里一间咖啡店的名字,也是电影想要呈现的关于爱情“咖啡哲学”(即以如咖啡般的轻松形式展现观点)式的思考。
电影没有满足于诉说简单的相遇、恋爱、分手、复合的故事,而是另辟蹊径,创造了一种只属于九把刀的热血、简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温暖形成的一套组合拳。
男主角是大学里的传说,不过既不是男神,也不是学霸,而是光听别人的介绍就已经令人望而却步的阿拓学长。
阿拓学长不负众望,第一次亮相就给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脚踩轮滑鞋,手里拎着一捆大白菜,身上穿的是粉红色的条纹比基尼,脸上荡漾着天真的傻笑,笑出一口白牙。
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看阿拓却隐隐然有了一种英雄气概,他一直在用自己平凡的力量做着看起来很蠢却不太平凡的事。
比如和别人定下奇怪的约定而抱大白菜穿比基尼一年,比如为遵守一个承诺而延迟毕业七年,比如同时在分居16年夫妻的洗衣店和海产店打工并赚够了环游世界的旅费,比如喜欢上女主角后还一心一意的鼓励她告白男神…..这些都是最简单平常,却是普通人难以拥有的英雄气概。
九把刀好像无所不写,这使电影在剧情上充分展示了“我猜中了结局却猜不到过程”的走(gou)心(xue),如果你想象力正常,那么十分钟就不难猜到结局。
不过倘若你放下身段,走进故事,你会不断惊讶于电影充满想象力的细节!
这些细节不会暗藏玄机,而是让你重温一遍自己的青春幻想,自己的白日做梦,然后再告诉你这就是真的,让你看到屏幕上倒映出来的自己吃惊的眼睛。
如果你观影丰富,还可以看到电影里对几位“老牌配角演员及电影作品”的致敬,这些很容易让我们会心一笑。
看到故事本身热血的莫名其妙又温暖的刚好治愈的梗,以及几位演员选择上的惊艳,相信我,惊喜会一波接着一波。
电影的彩蛋也在意料之外,不满足于常规套路的主角们出镜逗比秀恩爱,而是富有诚意跟自黑精神的小段子,叫人喜欢!
看到这里,我已然可以毫不犹豫的交出好评了呢!
最后的最后,好想问问男主角,烤肠拌豆花的味道可好?
整个故事开始,我带着点鄙视,毕竟台湾片子大多都文艺到脑残,最后真的被故事有点感动到,最重要的不是恋爱怎样,而是我超不能想象,原来,开始的那个美男子竟然,是个幽灵。
好吧,我觉得真够文艺的。
情比金坚啊,这是,我还是觉得女老板的爱情更让我觉得心里舒服,那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可是出现那么韩版的情节,车祸,我能翻个白眼吗?
谁在马路对面,过马路不先看看有没有车啊?
那车是要开的多高速,能眨眼的功夫,刚好把人撞死?
看来,那司机肯定是故意的。
=。
=
在电脑上看完了那些年。
知道了有九把刀这个人。
冲着放松去找电影看,等一个人咖啡。
人物特写的慢镜头,晕开光环的灯光,清新的布局。
男主呆萌的天真,女主也简单。
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
不能释怀过去的美丽而忧伤的咖啡店老板娘,义气重感情的dv店老板,娇羞傲娇的面店的老板娘,做自己冷漠的阿木思,守护着爱人等待爱人的天使。
每个人都在等一个人,天使等待爱人的一个微笑,等待爱人放过自己;咖啡店的老板娘等待着一杯咖啡,等待给过去的自己一个拥抱,原谅自己;老板和老板娘等在着有人心软,等着一个爱的支点,在这之前,他们决裂,他们背对背,他们赌气;男主等待从女主背后捧出一碗豆花;女主等待着自己发现自己的心。。。
天使什么好离奇。
比基尼和大白菜什么的恶趣味却能印象深刻,台湾自由的风气吧。
空阔的马路,米黄的路灯,操着粗鲁闽南话的路人,这有家的感觉哈。
想去台湾看一看走走那些小巷子,吹吹太平洋的海风。
嗯 喝一杯 咖啡 等一个 对的人 说说青春的事 笑出声来。
不是针对台湾电影,更加不是针对九把刀,我对他没什么特别感觉,就他自曝过曾经在柴智屏桌上大便这件事,觉得他这个人有点幼稚、恶俗,不懂分清场合说话,有性格有个性,但不要性格、个性到令人感到”不适“,我看电影也从来不带政治色彩,但一些台式“偶像剧”的恶心桥段真心引致“胃酸倒流”,以致我觉得一个人什么时候戒掉看偶像剧,就代表他(她)思想真正成熟了。
看过很多这类型的台湾电影,本想可以接受一定的无聊的所谓”笑料“女主宋芸桦有点像《宝米恰恰》的黄姵嘉,加上之前看了一些摄影角度很美的剧照,对这部电影还是有一定期待的,但这部的前半段真的让人受不了,再之说对原着的改编很大,幼稚的人设,俗套的情节,这难以欣赏这特么一群脑残的群体,低俗、无聊、幼稚,还想要自成一”派“,前半段拍出的是比小时代更呕心的···物体,实在欣赏不来这种难nao以can理解的世界···虽然后半段算是没那么难看,虽然摄影是一如的给力,但以后选台湾电影我都先看熟人的长影评再考虑才行...不过最后的转折还是有点戏剧效果的,这部电影如果按进程评分可以为【1-2-1-1-4】,我想我跟台湾年轻人做不成好朋友。
不过《破坏王》的断水流大师兄出来那一段还是挺搞的,让我自动脑补“大师兄不慌不忙,伸入外卖仔嘅怀里”···
作者:汽水小七 前有《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勾起无数人年少的回忆,夹杂着那些笑容和眼泪,诠释了青春美好的遗憾;后有《我的少女时代》,带来那份悸动和“初恋”的温热,将台湾小清新电影推向了某种意义上的“大红大紫”。
尽管这些故事里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狗血桥段,尽管这些角色或多或少有些“标签化”,但至少当中饱含着那些能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那些能让观众时不时热泪盈眶的细腻情感。
而《等一个人咖啡》,夹在这两部人气极高的作品之间,作为继《那些年》后,九把刀“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在关注度上显然与它们有着较大差距,但这的确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作为青春片的男主角,长得再帅点就好了、高一点就好了、霸气之中再体贴一点就好了.....这数不清的“就好了”正是很多女观众共同的心声。
毕竟这类电影最终是要拿来“圆梦”的,具备完美条件的男主角当然是必备条件。
女主角李思萤的“暗恋对象”正是如此,当思萤险些被公交车撞到,摔倒在地时,他像“天使一般”来到了她的世界。
而男主角,却是一个抱着白菜、穿着轮滑和比基尼出场、女朋友被同性恋抢走、永远带着两个酒窝露着傻傻笑容,作为大众“笑料”的阿拓学长。
他也绝不可能是任何一个少女“梦中幻想的白马王子”。
可这个“傻傻的阿拓”,有着太多人比不上的热情和善良。
他想要“环球流浪”,就自己到处打工,哪怕一直毕不了业也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因打工结识了曾经是电影导演的黑道老大,暗地里一直在老大和他分手的老婆之间忙忙碌碌、搭桥牵线,只为了让他们重修旧好;面对一群小混混的夹击时,他竟然“徒手挡刀”,紧紧地握住了砍向思萤的刀......或许正是这样的他,才让思萤说出了“你是一颗很好的大白菜”这样搞笑,却又暖心的话。
每个人,其实都在等一个人。
故事的主舞台,等一个人咖啡店里,思萤在等待着她的初恋、老板娘在等待着永远永远不会回来的老板、时常光顾的阿拓学长在等待着命中注定的,那个“头上会长出豆腐花”的女孩.....这些等待中,充满着对未来爱情的期许、对逝去时光的眷恋追忆、对心跳里每一份温度的不舍、以及对“陪伴的忽视”。
思萤暗恋的那个男生,事实上就是那个“永远永远不会回来的老板”,他陪伴着她,直到她能够跟那个沉浸在失去所爱的痛苦中无法自拔的自己和解;守护着她,直到她能够拿出勇气笑着生活下去。
他在她身边,如同年少时他习惯宠溺着她、习惯忍受她所有的不好、习惯总是在危机时挡在她前面,哪怕是替她挡枪一样。
而阿拓,才是思萤真正的“天使”。
当她摔倒在马路上,与“天使”相遇时,却没有发现替她顶住公交车的阿拓;当她难过失意时,阿拓总能不经意出现在她面前,用傻傻的笑容治愈她;当她和诈骗团伙据理力争时,阿拓在一旁满是爱意的看着她;当她和阿拓深陷险境时,这个人,毫不犹豫地替她挡了刀.....在思萤开着电动车拼命追回阿拓,头上长出了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时,思萤终于明白,她要等的这个人,就在她身边。
特别要提到的是,在这部片子里饰演“神之咖啡师”阿不思的赖雅妍,她穿着干净利落的黑衬衣、留着帅气的短发、娴熟地调配咖啡时能引起全场女生的尖叫,与她一直以来温婉大方、女人味十足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也正是这种“反差”,成就了阿不思,这样一个“全片最帅的角色”。
概一部好的青春电影,你不必在意它经不起推敲的逻辑情节,不必纠结于有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被它的真诚、真挚、真心所感动,偶尔能回想起少年时代那个懵懵懂懂却始终怀揣希望的自己,偶尔能够回到那个幼稚疯狂却足够美好的时代。
我想,《等一个人咖啡》就是这样的电影。
九把刀现在出来澄清一些自己发表的言论,想把自己洗白,跟台独、港独份子划清界限,然后赚大陆人的钱。
赚完大陆人的钱后再回台湾投机台独,还一边骂大陆人傻。
持这种心态的台湾艺人不是少数。
邱毅先生就说九把刀连台独份子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投机份子,墙头草,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对于这种人,我们不能岂能让一再容忍,让他们一边撒野,一边赚我们的钱?!
我们应该把这种人踩在脚下,践踏一番,然后永远不再理睬这坨狗屎一样恶心的存在!
如果严格从制作水准来界定《等一个人咖啡》的话,这部九把刀监制的最新作品显得有点过于微电影水平。
这种微电影水平着重体现在镜头语言以及演员表演上,大多数镜头除了努力在接近MV式唯美小清新之外,并没有多少具备十足电影味道的镜头,而演员的表演时而过于夸张,时而过于僵硬,时而干脆不管三七二十一怎么高兴怎么来,使得影片看起来多少有些过于随意。
或许,这可以称之为一种风格,甚至可以视为台湾青春偶像剧或爱情片一贯的特点。
但既然出现在了大银幕上,尽量显得像电影而不是微电影,并不是最严苛的要求。
好在,《等一个人咖啡》并没有因为制作水平上的瑕疵而玷污了整个影片所想讲述的故事和试图传递的内涵,最终将影片的整体水平在往下掉的时候拉了上来,促其成为可以值回票价的电影。
影片值得肯定之处就在于其至少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在叙事手法上,用了一些心思。
就跟内地上映的大多数影片一样,能否完整的讲一个故事成了考量一部电影是否值得一看的基本标准。
同样是爱情电影,披着古装和武侠外衣的《白发魔女传》虽然票房上有所斩获,却不能掩盖其烂片的真实面目,因为它的故事性实在薄弱得还不如范爷的绸缎衣裳。
而《等一个人咖啡》则讲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仅有笑有泪,还有感动与思考。
为免剧透,故事的具体细节不便细说,倒是整个故事的小情小调,虽然并无太多新意,却也足够令人欢喜感动。
而剧情的精妙设计,叙事手法的巧妙的转折,倒是为电影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不少档次。
很多观众甚至为结尾的剧情啧啧称赞,为故事隐藏着的“真相”既惊讶又感动,原来前半部分大多数了然无味的剧情里隐藏了那么多的伏笔啊!
这种手法虽然谈不上大师水准,却在大多数标榜爱情的烂俗电影里突出的给了观众一次不错的体验。
这似乎已经蛮够的了,不是么?
如上所述,电影里有笑有泪,有感动有思考,不仅仅在于电影设计了很多颇为有趣的笑点桥段,还在于电影在笑泪背后还传递了引人感动与深思的内涵。
影片有三组相爱的人,通过各自的爱情之路来诠释什么叫爱的发现、珍惜与宽容。
第一组是看起来大大咧咧甚至很傻很天真似乎并不可能在一起的男女主角,他们从单相思到最终发现彼此真爱。
剧情说起来并无多少新鲜,早在很多偶像剧里有过类似的套路,无非经常拌嘴经常有一方很欢喜对方,对方则喜欢着另一个人,彼此却又总是在一连串“巧合”下走到一起,或大胆或逗比的培养起互相的生活印记,当影片行将结束时才猛然发现,那个看起来并不是真命天子的人却是扎扎实实在爱着自己的人。
这组爱情支撑了整部电影令人欢喜和感伤的一大半,很多笑点都源自于他们。
影片的大多数笑点并没有太多智慧性的幽默,倒是常常是一些看起来很傻很天真的桥段来制造笑料逗乐观众。
但每一个观众大概都能从男主角傻傻的笑傻傻的做些傻事情中看到其中包含阳光的一面,从而会在观影过程中热烈期望着他们走到一起。
而剧情的发展实际上也的确凑成了这一对,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令人感到清新与自然。
这给生活中一向苦恼于自己总是遇不到真爱的人一个温馨的提示:或许你从未缺少爱,只是缺少发现。
第二组则是为本片煽情的爱情伴侣,虽然第一组也有令人感伤的时刻,却并不及第二组来得多,因为他们有过失去。
就好像是男女颠倒版柯景腾与沈佳宜(女孩个性十足男孩乖巧温和),他们在学生时代建立情感,却又在经历考验后走到一起。
正要积极地在幸福大道上发足狂奔的时候,一次意外让近乎完美的男孩离开了女孩的世界,留下女孩近乎痴人的在思念与等待中生活。
也正因为有过失去,才更加珍视珍惜,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彼此付出着无法连线的爱。
女神周慧敏虽然没有贡献多么令人惊叹的演技,却奉献了足够赏心悦目的颜值,算是影片一大亮色。
而第三组则更是诠释了爱的宽容与家的真谛,一对颇有个性的夫妻,因为一件小事而彼此怄气十六载,近在迟尺也决不让步,像是要彼此抗衡到底。
直到被年轻人的有意点拨,加上彼此对于爱的恒久保留,最终选择了宽容,再在一起时,如同久别胜新欢,已然如胶似漆。
正是这样或那样的爱情故事,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辅以通俗却无伤大雅的笑料,添以平淡却形式纯粹的感动,在笑与泪之间,勾勒彼此的爱情,传递爱情的若干真谛,使得电影瑕不掩瑜。
影片能在港台地区制造较高票房当然有其道理,一个完整又颇具内涵的故事在同类型国产电影里的确是有些难得。
就像男主角穿着比基尼遛白菜一样,你永远不要低估了生活中如同一棵白菜般细微的琐碎价值,或许,那正是点燃你爱情火花的那一个引子。
你要去发现,去珍惜,并在拥有之后多些宽容。
九把刀是我高中的青春回憶。
高中的時候班上總是九把刀的那幾本書大家傳來傳去,你看完了換我看,有時還要等個好幾天才能等到,上課的時候偷偷在課桌底下看。
那時九把刀蔚為風潮,看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後,人人都喜歡上綁馬尾的女孩。
我還記得那時候我們興沖沖地問了我們愛好張愛玲的國文老師,覺得九把刀的小說如何?
國文老師面帶嘲諷的表情,他說:「九把刀寫的不是小說,是故事,是腳本。
」我還記得那時候班上一陣沈默,彷彿大家都被澆了一盆冷水,覺得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蒙上了一層灰。
後來真的開始喜歡上文學,也開始對九把刀不那麼熱衷了,心裡也開始明白那時候國文老師話中的含義。
但是九把刀對於我高中的青春回憶還是占有一席之地。
然後過了幾年,九把刀真的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而他證明了他的確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寫手,一個賣座電影的導演。
而『等一個人咖啡』正是我那時偏愛的小說之一,還著迷過阿不思一陣子。
看過小說的我已經知道劇情,也知道九把刀的小說裡頭角色一向是平面化的。
但是不得不說我對於電影仍是非常失望。
角色的平面化以及劇情的膚淺,都一再讓我在觀影的時候忍不住按下暫停鍵。
而演員的演技在這劇情之下亦無法發揮到最好,而差勁的演技更無法說服觀眾。
意圖搞笑的場景在我看來都尷尬的要命。
看完了以後只覺得自己不要在毀壞自己的青春回憶比較好,回憶就只能在回憶中最美好。
不得不承认,真正的能被百分百品味透的好电影还得是国产,没有文化代沟,听得懂每一句话,会去想每一句话的味道而不是把60%的精力放在字幕上。
就像一杯冰滴咖啡,要含在唇齿间好久,慢慢感受口感的变化,没有人告诉你的话,你会喝吗?
大概是这两个月常和咖啡打交道,先熟络那些机器再回头看咖啡文化就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而这一部电影,最通俗甚至看似不搭的意象,放在一起如同融合牛奶的咖啡,如此恰好。
嘻哈的校园电影开篇即让人嗅出制作人的时代气息,一直到结尾,笔者对烂俗校园片过敏的心一直很安定——还好,未落俗套。
模糊的校园设定,几个有限的镜头足以勾勒出并非主要背景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是个性,学校里奇奇怪怪的社团,形形色色的怪人,以及男主华丽出场的“四大怪异事件”和指引女主纯爱邂逅的“咖啡笔记”,一整个嘻哈校园风把所有关键人物连结在一起。
奇妙的咖啡店名叫“等一个人咖啡”,听说,这里什么咖啡都能做。
接下来,是否会有黑暗料理的bug出现呢?
酷酷的百合咖啡师一脸面瘫的表情,偶尔扬扬嘴角,脸颊连涡都没有,这样的形象居然一直让笔者觉得她心情不错。
有大师范儿。
咖啡馆是这部影片的主线,很多电影有意无意都会出现咖啡馆的场景,不知不觉,优雅而有格调的咖啡在观影者心中变得比较模式化:这里只适合商务会谈或者男男女女调个情什么的或者渲染太过的唯美…其实,咖啡馆应该有一些富有质感的故事,比如等待。
《等一个人咖啡》恰好凑够了一群有故事的人:上面说到酷酷的百合咖啡师,还有郁郁寡欢的老板娘、每天“约会”不同女孩的天使小哥、穿比基尼踏轮滑遛白菜的男主、路见不平真的会跳出来的活泼女主。
“每一个人都在等一个人,等待一个能看见你与众不同的人”从某个角度说,咖啡馆里的每一个人真的都在等一个人,老板娘在等永远不会回来的爱人,等一杯咖啡;天使小哥在等老板娘露出笑容面对生活。
他们像几米的《恋之风景》,每天都来店里,背坐或对坐,只隔一张桌子却看不到对方。
而女主和男主在等待或者说在寻找真爱,最终发现是彼此。
无论是镜头还是笔调,当一个人的生活细节被近焦关注、反复表现,这些细节就变成代表这个人的独特符号,然后电影也就有了质感。
笔者最喜欢的是电影很用心地表现每一个人物的“前世今生”,男主和前女友下围棋、亲吻的心跳的细节,女主舍友对铁头功的崇拜史,再深入到台湾市井,卖烤香肠的伯伯,还有那对著名的暴哥和金刀娘。
对所有人的刻画都像是在制一副异香、特调一杯咖啡,各有味道。
经典的bug该怎么用?
譬如英雄救美。
老板和老板娘当街小吵,正赶上追捕逃犯,瘦弱的老板就顺势为骄纵的老板娘档下一颗子弹,这是第一段佳话;女主和男主还像朋友那样嘻哈怒骂,被街头小混混围砍,男主牵着白菜施展铁头功,看似无厘头,又被导演悄悄推进这个模式里。
暴哥和金刀娘,最不像黑社会的黑社会。
两人年轻时的电影生涯...动听的方言港台腔?
广东话?
家住北方的笔者听着南方话都是一个样。
方言的处理很好听也很必要。
(就像《色戒》里,麻将桌上的方言)卷舌说成平舌,一句话就说得非常顺滑,连吵架都变得动听起来。
一开始看这部电影是带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并准备好看完就嘲笑湾湾人民的又一次小确幸假正经的泛滥。
电影前半个小时果然没让我失望,心想“哈哈,真不愧烂俗台剧般的无聊、瞎扯。
当一娘炮所谓美男子做出那招牌微笑时,身上的鸡皮疙瘩不禁掉了一地。
当老板娘带着那做作无表情的面孔出现时,心想又是没事儿无病呻吟。
当男主角穿着一身比基尼拿着颗白菜,横穿在校园各地时,心想这演员也真够苦逼的。
“于是,就这么漫不经心地看了下去,忍受着一如既往刺耳的湾湾腔。
直到最后秘密揭开,听到天使(美男子)说出这句话”每一个人,都在等待一个能看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
“突然,被这句话感动到。
女主觉得自己是个很普通的人,男主却痴痴地喜欢着。
看着他陶醉的眼神,才明白“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真理。
其实,这部电影很简单,也很烂俗;很夸张,也很恶搞。
但是天使的这个角色多少有点意外,这是电影让我感觉到有一丝可取之处的。
整个电影都在讲述等待的故事,这是个非常好的主题。
当剩男剩女成为一种社会性危机,每个年轻男女都无法忽视不恋不婚的社会舆论对自己形成的无形压力。
你,是否还愿意继续等待那个能看到你与众不同的人呢?
天使说“两个人的缘分需要很多的巧合”,这些不经意的巧合,串起了两人手中的红线。
恋爱不仅是一场短暂的邂逅,而是数个邂逅的完整故事。
可是,在几十亿的茫茫人海中,两个人一次邂逅的概率都极低。
可见要等待一个爱情,是多么漫长又渺茫的幻想。
假使能像《爱神》中所说,“每天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们当中,你可能会对某个人产生特别的感情,只是对视过一眼,便无法忘记他“那样开始一段爱情,虽浪漫,也至多只能出现在浪漫主义的电影里。
残酷的现实正在考验着我们。
时间、皱纹、金钱,日益疲惫的身躯,耳边不得清净的唠叨,正在慢慢腐蚀我们对爱情的期望与等待。
于是,大部分人选择了将就。
能等待到最后的便成了英雄。
九把刀就是很难超越那些年了。这个是真的。
感觉还蛮有趣的,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风格
電影里打醬油的人遠比電影主角來的精彩,久違了的斷水流大師兄和鐵頭大師兄。
如果抛开结尾,再去掉无厘头的恶搞段落,这是妥妥的悲剧佳作啊
是爱情片,不过真的是低幼爱情片……周慧敏姐姐比较有feel。调咖啡的妹妹也不错呀。。
赖雅妍好帅~~
当年看的。还好吧。周女神依旧~
竟然不难看 有些漫画风 九把刀还是挺会抓人的
原本小清新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其他无厘头的情节破功。倒是彩蛋中,陈妍希的我要一杯小龙女,给了一笼的小笼包,戳中笑点。
九把刀其实志不在“爱情片”,他写这种故事就是圈钱而已。就像彭浩翔拍志明与春娇一个道理。
一部台式奇葩爱情电影,太无理头了!最后居然出现陈妍希要一杯小龙女,然后赖雅妍给了她一笼小笼包,这一幕算彩蛋吗?!太搞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台湾片,不文艺
年轻就是美好,做什么蠢事都会被当做英雄。书我早就读过啦,可是又基本忘记了,所以电影看着就觉得很有新鲜感。并且刚刚意识到,可能看台湾电影从来看的不是演技,感动到就好,这么俗这么蠢这么做作,却被感动到快哭,也觉得很好。如果把半死不活木乃伊一样的周慧敏去掉,说不定我会给个五颗星。
虽然结构很奇怪 风格也混搭 但五星它值得
只要不是大路货,什么类型都能比较自然,现实。
有点搞不懂台湾人的笑点在哪
三星半,赖雅妍的造型太让人惊喜!~又帅又秀气~情节看上去很俗,可就是这么俗的东西却又处处闪着光,也许,我们都曾是拖着白菜的傻瓜,会变香肠变豆花的傻瓜。等一个人的笑,等一个人的爱,等一个人的道歉,等一个逝去的人,都太累,所以我还是希望自己,做一颗安静快乐的大白菜就好。
最后二十分钟让出戏的人突然就被拉进故事感动了。。好厉害。。
一定要看彩蛋,陈妍希
不是因为九把刀,各人本就有各自的品性。而是因为觉得真的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