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点14分发生的事件看似偶然却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偶然叠加成的必然的爆发,有点盖.里奇偷拐抢骗的味道,不过是少年化、平民化了一些,黑色喜剧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突然想起一个过去里程碑式创意的TV游戏《街》,应该是有8个主人公,根据你对他们行为的选择从而完成一部完整的电子小说,人与人的命运是如此的环环相扣,作为命运并不是自己主宰的,往后有这样的想法。
题外话不说了,这个小成本的电影居然还是找到了一些大角,希拉里.斯旺和小汤姆汉克斯,可以消遣一下的东西,小推一下!
《11点14分》比较早的多线叙事结构的电影。
同一时间同一事件由不同的角度逐个讲述,一步一步揭示事情的真相。
但整体形式大于内容,有些桥段为了迎合影片结构略显生硬。
算部合格影片吧,希望悬疑片的朋友可以看看。
ps:和《心迷宫》是一个类型,但无论是结构的缜密性还是剧本本身的故事性都是《心迷宫》完胜!
看的时候,全程“啊?
啊这?
啊这?
” 看到结尾感叹编剧蛮会想的。
脚踏三只船的海王,为了讹钱,在全员恶人的阴差阳错下,相关的所有人几乎都受到了报应。
全片除了警察没有正常人。
海王女和收银员为一己私欲利用警察而拨打911,但被警察看穿,送上手铐。
但凡在事件刚发生时打911这么勤快就没这么多麻烦事了。
事情起因,是渣男海王墓地蹦迪,把雕像头振落,渣男意外去世。
报警就能解决的事情,混混,爱女心切的父亲,渣男二号三号,若干人等的私心参与,简单的案件逐渐复杂。
刚开始看,感觉有点像《死无对证》,但影片的逻辑推进有些牵强,配上BGM几乎是个喜剧片了。
开篇11:14与最终揭示谜底11:14相互应照,剧情衔接紧密,这点还挺好的。
《11点14分》这部片设计的故事“圈”很不错,或许书更好看些,电影的话,只有一个小时几分钟的剧情,把故事讲完了,但结局却很难猜到,还是先简单地介绍一下片子吧。
或许按照顺序来说剧情,故事就失去了很多意思,那还是评价一下主要人物吧。
雪莉,是个淫荡的女人,而且劈腿好几人,嘿咻出事后,居然还想嫁祸给男友,跟杰克一起骗钱,才千把快就出了人命啊,毁了好多家庭,罪归祸首,所以理所当然的,最后死啦。
杰克,雪莉的男朋友,很贱的男人,居然串通雪莉与他人上床来骗钱,他也被报应不爽,尽管人不是他杀的,但大概证据不足的原因,他会蹲很多年牢的。
弗兰克,雪莉的父亲,可怜天下父母心,生出这样的儿女实在是造孽!
因为误认为是雪莉杀了人,所以替他毁尸灭迹,没想到居然栽赃到了杰克身上。
达菲,也是雪莉的男朋友,我认为两个“好人”中的一个,虽然他脑瓜不太灵光(去抢劫来凑钱不说,被那种女人骗就太不值得了),但他对雪莉的感情是非常的深,这种爱意在雪莉死掉时的绝望可以看出来,可惜啊,被她利用了,最后应该会坐几年牢吧。
步兹,达菲的同事(超市店员),达菲蠢,可以理解,毕竟爱情是盲目的,但你怎么也那么傻,明明可以不给钱给达菲的,明明可以不用受那皮肉之苦的,欲盖弥彰啊!
还敢去玩手枪,唉,无巧不成书,你丢了工作,手还白白射了个洞……艾伦,还是雪莉的男朋友,野外偷欢不幸死掉,倒霉鬼,不过没你,这戏就玩不下去了。
三个少年,从头到尾,我都不晓得他们的名字……那么这里先说带书的那个,此人比较义气,本质善良,尤其是他还敢回案发现场,帮好友拾回“某物”,他也是我看到的本片中的另一个“好人”。
开车的那个,这人不怎样,肇事逃跑(不过当时的情况,不跑貌似也不行),推托责任,不为好友打算,心够狠。
还有一个悲剧的,事实证明啊,做人不要太得意忘形,不然你会很惨,即使你不会死,你也会……貌似没冷藏额,接不上的话,活着也未必比死了好多少啊!
此片推荐观赏,要有一点耐心,有一点记性,有点像《24hours》和《记忆碎片》,比《记》简单,比《24hours》灵活,女主角瑞切尔·蕾·库克很漂亮,评分:8
又一部交叉蒙太奇。
所有的故事矛盾最后都集中在11:14分这个时间段。
没有《撞车》那么立意高远,但是也有很多值得仔细品味的细节。
1,虽然是交叉蒙太奇,但是在叙述故事的时候还是有先后的,整体上是倒叙的,从11:13到10:54。
通过不断设问和解答向前推进,后一个视角的叙事为前一段落作补充,并提出新的疑问,使得情节在弱化模糊中逐渐变得明朗和清晰。
导演这样设置故事也最大化的保证将整个故事的悬疑层层推进。
2,电影开始的设计很有新意,并且很切合整部电影。
演职人员以汽车开在马路上的形式出现,而影片的衔接部分也都是每个小故事的汽车在会车。
3,新的主人公出场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乘坐汽车,配搭着汽车上的音乐。
唯一的例外好像是女孩的爸爸——年龄最大的,他第一次出场的时候,给的镜头是电视上的《动物世界》,鳄鱼正在吞噬一匹斑马。
没有去研究每段汽车音乐,但是感觉这些音乐都是跟主人公的性格和行为有吻合度的。
4,钥匙也是关键物品,推动了故事发展。
5,第一位出场的男子和女孩的爸爸在往后备箱里面塞尸体的时候,都被车盖狠狠的撞了头。
6,最讽刺也是最关键的剧情,女孩和一男孩在墓地里ML,被天使的头给砸死。
神灵不可侵犯。
7,开最大的车的三个男孩,蒂姆开始是打酱油的。
但是蒂姆后来帮助另一男孩回去找被打掉的JJ,看起来很荒唐,又很天真,更很义气。
8,对时间的提示很巧妙,通过手表、时钟教堂钟声,电视等等。
9,论主题,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罪行,任何人都不是无辜的;然而细细想来,每个人也同时付出了不同的代价,亲友、躯体乃至生命,被害者亦是害人者,救人者亦是犯罪者,这种身份上的错乱和综合本质上是对人性探讨的又一高度。
影片从人与人间的交往和关系出发,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细节,包括当前决定对未来的重大影响(即蝴蝶效应),以及极具东方宗教色彩的因果轮回报应、富有浓郁悲剧意味的黑色幽默,无不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段属于摘抄)
第一段:酒后开车的杰克在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前挡风玻璃被撞碎。
他下车后发现车前是一个面部损毁严重、已没有生命体征的男人。
路过的女士以为杰克撞死了鹿,电话报警。
杰克将男尸藏进后备箱正准备离开时警察赶到。
警察发现了尸体,杰克乘隙逃跑,途中碰到之前报警的女士,她刚接到警察局长的电话自己的孩子被车撞倒。
警察追到,女士察觉杰克就是撞倒自己孩子的凶手。
杰克继续逃跑,跑进墓地被保龄球绊倒,被赶来的警察抓住,女士说要他为自己死去的女儿偿命,杰克茫然了。
第二段:三个游手好闲的青年偷偷开车到处游荡,一不留神撞到了一个美女。
旁边赶来的男人发现美女已没了气息,拔枪向他们射击。
三个少年赶忙开车逃跑,一青年在之前撞车时因正在对着窗外尿尿而使自己的老二被车窗夹断掉在了现场。
青年的朋友赶到现场从救护车里拿走了老二夺路而逃,还给了朋友。
第三段:CHERI的父亲弗兰克出门遛狗时,在狗的带领下在墓地里发现了一个面部损毁严重、已没有生命体征的男人。
弗兰克将男人尸体运到天桥上抛下,正巧砸在了杰克的车上。
第四段:便利店里,因女友CHERI怀孕要打胎需要钱,该便利店店员DUFFY找当天当班的朋友BUZZY(希拉里·斯万克 饰)帮忙伪造便利店抢劫案搞钱。
不会说谎的BUZZY为了逼真让DUFFY朝自己的手臂开了枪。
拿到钱的DUFFY去找CHERI,却看到正穿越马路的CHERI被车撞死。
DUFFY上前发现CHERI已死,他向肇事的车开枪。
之后被赶来的警察以便利店抢劫犯的名义抓获。
面对警察的盘问BUZZY承认和DUFFY串通,BUZZY被捕。
第五段:美女CHERI劈腿艾伦和DUFFY,以怀孕为由同时向两人要钱。
艾伦来CHERI家找CHERI,把支票给了CHERI。
两人在附近的墓地里嘿咻时墓碑上的石像掉落砸死了艾伦。
CHERI在艾伦的钱包里发现了DUFFY的照片,她来到便利店找到DUFFY要钱未果,出门后从DUFFY的车里偷走了保龄球。
CHERI看到DUFFY向BUZZY开枪,于是电话报警并告知了嫌犯的体貌特征。
CHERI拿着保龄球回到墓地发现艾伦的尸体不见了,她电话联络杰克告知假怀孕骗钱的事情成功了一半,让杰克赶快来接她离开。
DUFFY看到CHERI告知钱已搞定,CHERI过马路准备来收钱时被三个青年驾车子撞倒。
影片以五个互为因果的段落进行平行叙事,结构玩得很溜,属于有点恶趣味的小成本电影。
不过理清脉络后感觉整个故事内容一般。
已获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万克在片中客串便利店牙套店员BUZZY,还坦诚自己不会演戏说不了谎,节操碎了一地。
最好的朋友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帮你把断掉的老二找回来的人。
影片告诉我们不要把老二伸出车窗外尿尿,不要在过马路的时候看手机,不要劈腿,更不要在墓园里嘿咻。
红颜祸水,脚踏三条船的CHERI导致艾伦死亡、DUFFY和杰克被捕,自己还丢了性命,不过CHERI(瑞切尔·蕾·库克 饰)确实很漂亮。
故事讲了,一个小镇上发生的两场命案,两场其实都是意外,一场是因为死去的女孩和男友在墓地旁边玩耍,导致墓碑上的石头掉落,砸死了男友。
女孩为了制造意外栽赃,另外一位男友去找他彻底的保龄球,在这个过程,这种女孩的父亲又发现了死去的男尸,认为是女孩迫于无奈杀死了死者,所以帮忙抛尸抛尸的过程中又,无意间砸到了一位酒驾青年的车,导致酒驾青年也被捕,事情充满了巧合,从每个人的视角展开了讲述,才让我们了解到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故事挺有新意的,通过一件一件的巧合来凑成了现在这个结局的发生。
当你知道感觉到这是一件一件巧合的时候,最后又点出了其实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关系的,都是相互认识的,每一件事既存在着巧合又存在着发生的必然性,整个故事也挺有看头的,但是缺乏了悬疑性和推理性。
其实当事情展开在电影一半的时候,大概就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
后面一些人的描述呢,只是更加的完整的讲述了这个故事,并没有引入新的意外和新的令读者想象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当然最后又点出了第一个出场的男主与女主之间的关系,也挺令人意外的。
包括在两场命案中间,夹杂了三位青年开车调戏路人,我及收获店,便利店,男女为抢钱换者说,假装制造的抢钱现场将这两个现场穿插进了两场命案之间,我讽刺幽默不带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轻度的悬疑感吧
首先抱怨一下,这部片子的宣传做得太差了,2003年拍完,但是根本没上院线,到了2005年才交给New Line Home Video发行DVD,貌似台湾上映过,票房也是惨淡,所以这么一部好玩的片子,我是因为跟朋友聊起疯狂的石头的时候才被介绍看的,倒还蛮侥幸的。
在10分钟里,我们可以做什么,听3首歌,打一两个电话,吃掉一份便当,看一段小说,时间悄悄溜走,我们不会觉得怎么样。
但是在《11点14》里,导演做了一个实验,他让5个故事分别进行,塞满了这十分钟,让它看起来足够的轰轰烈烈,是,轰轰烈烈,2个人死去,2个人重伤,6个人被嫌疑,然而这样的轰轰烈烈却与复仇,机关算尽,变态杀人狂无关,就像我们都收到过的那份礼物一样,我们拆开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装纸之后,礼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巨大,在层层包装之下,只有一个关于劈腿与私奔的谎言。
虽然我并不相信雪莉的爸爸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散步,发现尸体,回家取车,将尸体放进后备箱,砸开车窗,将车开到立交桥上,再将尸体抛下天桥的一系列过程,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导演的苦心,他要同时安排另外的4段故事,所以把一个爱女心切的老爸想成一个因紧张而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的类超人好了。
这样一来,雪莉就可以在第一个十分钟完成之后,回到家神色慌张的跟爸爸接车,完成下一个十分钟的剧情,而爸爸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是雪莉被逼杀了艾伦然后有了之后的疯狂举动。
在看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的过程中,是不允许被打扰的,我们跟着掉进了剧情当中,调动了所有的智商和情商跟导演激烈的对抗,跟着剧情的发展猜测表象之后的本质,如果导演更胜一筹,他会比我们更先到达终点,招呼我们来看让人出乎意料的结局,这次的胜利者,是《11点14》的编剧+导演:葛雷格‧马可。
这种电影总是如此,把时间线理顺之后发现,原来是缠绕在一起的几坨翔。
不信理出来给你看看。
雪莉同时劈腿杰克、艾伦、达菲,她想和杰克私奔,需要钱,便谎称怀孕,分别找艾伦和达菲要打胎钱。
艾伦深夜来给雪莉送钱,顺便带她去墓地打野炮,过程中他被墓碑砸死。
雪莉回到家发现钥匙丢在了墓地,借其父的车回去找。
其父感觉女儿异样,牵狗跟出去。
雪莉路遇三个古惑仔,得知达菲在小超市搞打胎钱,便去小超市找达菲。
离开超市后雪莉的车坏在路边,给杰克打电话求助,正被搞到钱的达菲看见。
雪莉下车向达菲走来,三个古惑仔开车经过,其中一个尿急,开车门撇条,车子把雪莉撞飞,然后肇事逃逸,撇条哥被车门夹了,很巧妙地把一截阴茎留在了车祸现场。
达菲朝车子开了几枪,被赶来的警察捉住。
雪莉的爸爸来到墓地发现女儿的钥匙和艾伦的尸体,感觉女儿惹祸了,就把艾伦的尸体运到一座天桥上,扔下去,正好砸在杰克行驶中的车上,使他误以为撞死了人。
警察赶来,杰克逃跑,达菲趁机也逃了。
杰克撞见找女儿的雪莉的妈妈,纠缠之际再次被赶来的警察捉住。
【巧妙的软广】https://site.douban.com/215175/ (我的小站)
好的方面自然是情节设置的非常巧妙,能通过多线并进展现这一系列离奇事件,并且事件之间的联系也很清晰,完成度很高,但是具体到人物行为上就还是较为牵强,如醉驾男在发现自己"撞死"人以后,明明周围灯光昏暗,车流量也少,直接开车逃跑的风险不应该更小?
如果说这时醉驾男是觉得转移尸体能更好防止案件被发现,说明他此时智商在线,性格很谨慎,那么后面已经被警察确定身份的情况下 他竟然还会做出割断绳子跑路这种事情就显得不可思议了。
而抢劫男也是通篇弱智到底,希爷在发现抢劫男被捕以后三秒认怂虽然也是和前面bad liar呼应,但还是有种傻傻的感觉,坑爹绿茶婊倒是很狡猾,但是最后过马路的时候突然看手机就实在有点照顾剧情的味道了,因此虽然很喜欢本片这种多重叙事的结构,但为了情节而导致人物行为的刻意就降低了本片的逻辑性。
十几分钟内发生的事,汇聚到一起。不错的小品电影
没看下去,失败。
环形的剧情结构,多条故事线环环相扣连接成环,采用了倒序的形式实现首尾相连,虽然结构比较巧妙,但是却有一定局限性,没能对每条线进行后续延伸,只是不断寻根溯源回去,同类型之下《撞车》会显得高级很多。
美国小青年很先锋啊,在墓地ml,墓碑都晃断了
剧情构思非常巧妙。喜欢这样的电影,可以跟同观者秀一下姐的智商和卓越的推理能力。哈哈。好剧。
环环相扣的多线叙事,讲好这个故事不容易,但故事本身还真没多大意思。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no try no high give me five =_=感觉最后那段圆的有点假 圆圆提过的片子
所谓连锁反应。
从几个人不同视角展开,打乱时间线,拍了一个并不精彩的犯罪故事,挺无聊的。
我的评判只限于剧作……败笔蛮厉害的……
7.4分,《低俗小说》属于环形叙事,《罗拉快跑》属于重复叙事,《罗生门》属于多视角开放叙事,此片则和《两杆大烟枪》一样属于多线索叙事,但完全没有《两杆大烟枪》那么令人震撼,剧情安排的也很刻意,说到底也就是部青年实验作品。
对这个剧情不太感冒
还蛮不错的,一切原来都是从高潮开始的~
作孽就有现世报?奇怪的片子。配乐也奇怪的很,不喜欢
很简单的故事,但剪辑不简单,故事很立体,细节处理的很好,因果循环,有些像《心迷宫》。
精巧的结构,但没有一个超越结构本身的主旨,也就只能停留在炫技的层面了,亮点是恶趣味的黑色幽默。
多线设置严谨,但意义不大。福斯特在车上大吵大闹的表情像极了西恩·潘,吓我一大跳,忽然想到看来罗宾·怀特这辈子就这口儿了。。
生拉硬扯故弄玄虚的烂片典范。这评分真让人为豆瓣的2B青年们的智商捉急。
线多但还是比较清晰,很容易看懂。就是有些平淡。
很换乱的片子……线索过多让观众负担太大,有点失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