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刷了《在人间》,后劲真大。
感觉这就是那种风格明显、题材新奇的先锋剧,有点意识流,带些实验性,不按常理出牌,需要多一些耐心去仔细感受。
导演把心理现象跟社会现实放在一起,虚实交织,用情绪流动主导叙事,将观众带入到精神分裂患者的意识世界,沉浸式体验他们的创伤与苦痛、束缚和挣扎。
拥有六重人格的主角徐天,在虚拟空间化身“贾小朵”,想借此了解对方的内心,结果意外的改变了自己的人格和命运。
依次出现的贾小朵、虞旦、柳条儿、铁林,都是徐天的副人格。
其中最强大的贾小朵,可以看作具像化的“本我”,她比徐天更果决,替对方完成了对其他副人格的驱逐。
她在潜意识里无所不能,用超能力帮主人格实现理想。
最后选择主动消失,也是以本我为导向的行为。
这个角色的自我意志和行为模式,才是抵达人格真相的核心。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主要跟着徐天视角探寻“真相”,大部分注意力被故事设定、人物关系线吸引,前几集看得一头雾水。
就算后面四集开始揭秘“我是谁”,知道了多重人格与现实虚拟交替的存在,照样有一些疑惑。
先以剧中剪辑顺序为准,捋一下主角的几次穿梭线:第一次,徐天接受催眠,见到副人格贾小朵,他准备表白。
但两人记忆有偏差,贾小朵正在处理上一段感情关系,对喜欢自己的徐天也有好感。
第二次,徐天以贾小朵的身份进入虚拟空间。
就是说,身体是贾小朵,灵魂是徐天。
人物动机是想探索贾小朵的世界。
这次主线是副人格“贾小朵”驱逐其他人格。
第三次,徐天又以贾小朵的身份进入虚拟世界,选择了两个人初次相遇的时间。
主线是“贾小朵”帮徐天实现理想。
结果虚拟世界的徐天出了车祸。
这次内测醒来的是副人格贾小朵。
第四次,贾小朵进入催眠状态,驱逐铁林,再次跟徐天相遇。
两个人约定偷偷藏起来,事实上,她选择让徐天继续成为主人格。
好了,这次我们从贾小朵视角,去看这个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故事吧。
霓虹灯闪烁的夜晚,贾小朵打了一辆顺风车,但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司机。
对方看起来“不太聪明”,明明她在用耳机跟前男友讲电话,但司机一直不合时宜的接话。
有些笨拙,也有些好笑。
刚出场的赵丽颖,给人的感觉稍显高冷,表情很少,态度强势,能脱口而出“现在的人都有病”这样点题的话。
这就是贾小朵的人物性格,勇敢、果断,讲话直来直去,也是徐天眼中的完美恋人。
跟现实中沉默寡言、内敛脆弱的男主,刚好相反。
第二次穿梭时,贾小朵本身是隐匿的,观众看到的是复合版“贾小朵”,需要演员通过表演展现出两者的区别。
赵丽颖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小设计。
“贾小朵”看到镜子里看到自己,表情欣喜又雀跃。
这是属于徐天的情绪。
同样的,她习惯性双手插兜,保留了徐天的小动作。
复合版“贾小朵”很清楚自己是谁,同时保留了贾小朵胆大心细的特质。
比如,刚见到虞旦、柳条儿的时候,她有过短暂的迷茫、不安,但结合7号密室、人物卡、倒计时等碎片信息,很快明确目标——通关这场逼真的列车逃脱游戏,成功驱逐了除铁林以外的副人格。
这次内测结束。
徐天醒来后,接了第18次顺风车单。
贾小朵上车后,徐天第一次问她要不要去玩密室。
她接受邀请,俩人去了锦瑟互娱密室,按贵宾定制剧情,攀岩、登顶,期间她割断了NPC的绳子。
贾小朵率先登顶,从密室出来后,徐天又表现得神神叨叨,她感觉非常奇怪。
回家途中,贾小朵发现了车里的病例,认为徐天前面的怪异举动源于精神不正常。
也因此合理化了对方的行为,分别前吻了徐天(如果这都不叫心动,怎么才算呢)。
接着,徐天要求第二次以“贾小朵”的身份进入虚拟世界内测。
时间定在两人初遇的10月11日,下雨天,“贾小朵”第一次打到徐天的顺风车。
穿着格子衬衫的“贾小朵”睁开眼,熟悉的场景,期待见面的人,以及新解锁的超能力。
我们可以透过她伸手触摸的动作、毫不遮掩的笑意,感知到那份惊喜与快乐。
我感觉人格交替后的复杂“贾小朵”挺难演的。
“她”知道自己是徐天,又要跟眼前的徐天相处。
当新奇感如潮水般退去,剩下的是下意识的别扭感,所以会有一些身体接触上的躲避与抗拒。
当然,最有挑战性的还是“贾小朵”下线后,醒来发现自己的外表依旧是贾小朵那里。
她被镜子里的自己吓到,有些难以置信,但还是第一时间回到内测的地方,寻找原因和答案。
处于自主意识强烈觉醒阶段的贾小朵,浑身散发着紧绷感,她会眼神回避,会情绪濒临崩溃。
住进徐天的房间后,麻木而自律,却也逐渐明确了,她不想摆脱徐天,舍不得徐天。
再次上线驱逐铁林,贾小朵不仅测试了自己对虚拟世界的掌控能力,也希望快点找到徐天,跟他一起躲起来。
这时的贾小朵,不再浑身是刺,整个人柔和许多,眼里溢满珍视、不舍等情绪。
我觉得赵丽颖演出了不同阶段、不同“贾小朵”的细微区别。
简单数了一下,她至少演绎了四个版本的贾小朵,包括最初独立的副人格形态、徐天意识贾小朵身体的复合形态、意识觉醒到能取代主人格的形态,以及彩蛋里与徐天隐秘共存后更俏皮自由的人格形态。
每个人格形态的特点不同,赵丽颖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人物的变化逐层展现,从疏离神秘到真实灵动,从清醒克制到全情投入,每次人格替换也都透彻清晰。
观众可以跟着她的脚步,抽丝剥茧,享受其中。
贾小朵也比徐天更早做出了选择。
现实里不能同时存在,那就以另一种方式陪伴。
见不到,不等于不存在。
坦白讲,《在人间》有一定的观剧门槛,肯定会有人忍不到谜题揭晓的那刻愤然离席,也有人觉得题材太过小众、导演故弄玄虚。
但我觉得,这种大胆先锋的尝试是值得鼓励的。
导演关注到了现代都市人的心理问题,也试图用更新颖、更颠覆的方式讲故事。
剧中的NPC概念也充满解读空间,包括贾小朵在密室逃脱当NPC的时候,才是正常人,因为那时候她是被设定被需要的副人格。
貌似其他副人格一旦被驱逐,也会自动变成虚拟世界的NPC。
像王阳名消失后,贾小朵只记得他是游戏NPC了。
又或者,现实世界中的你我,如果不独立、不主动、不觉醒,也会是他人眼中的NPC。
而赵丽颖愿意出演这样的高概念剧集,就是一种主动突破自己,忽然感觉跟剧中觉醒的贾小朵有些像啊,都对自我有着清醒的认知与自我掌控。
她从不在自己的舒适圈躺平,一直对新鲜角色、题材选择,怀有强烈的创作欲和探索欲。
每一部“不像她”的作品,都构成了新的她。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那我们就从不做现实世界的NPC开始吧。
多些创造,多些突破,让生活多些不一样的答案。
“我已经分不清真假了!
”相较于《致命ID》以人格厮杀制造悬疑,《在人间》更接近《搏击俱乐部》对现代人精神分裂的哲学思辨,但其内核却是东方式的“和解”——贾小朵与徐天的情感羁绊,暗合黑泽明《电车狂》中“疯癫即清醒”的救赎观。
在国产剧范畴,其先锋性可比拟《摩天大楼》的结构实验,但主题纵深更胜一筹。
作为一部以“多重人格”与“虚拟空间”为核心设定的高概念剧集,《在人间》以先锋的叙事实验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在国产剧中开辟了一条虚实交错的意识流探索之路。
徐兵导演以“人格碎片化”手法构建叙事主体,摒弃传统心理剧的悬疑猎奇,通过非线性剪辑和虚实交错的场景切换,将主角徐天的六重人格具象化为独立角色,形成一场“自我消灭式”的内心战争,撕开了当代社会的身份焦虑与存在虚无。
剧中大量运用冷暖色调对比以及第一人称眩晕镜头,模拟意识流动的混沌感。
这种风格让人联想到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的梦境逻辑,但《在人间》更注重通过“无限流”叙事映射现实议题,赋予心理实验以社会批判性。
剧本以“我爱上了我”、“我杀了我”的核心冲突,探讨当代人的身份迷失:徐天的六重人格对应各等群体画像,其相互厮杀实则隐喻现代性对人的异化,并将“多重人格”设定从犯罪悬疑拓展至情感救赎领域,部分心理学概念的戏剧化处理开创“心理奇幻”新赛道。
崩塌的绿皮列车、深海沉没的车厢等将抽象心理活动转化为可感知的意象,都市之中的“鸵鸟”象征着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主义,为强化哲学表达牺牲情感共鸣,徐天与贾小朵的羁绊的情感亦可对比《忧郁症》中克莱尔与贾斯汀的共生关系。
角色越是挣扎于人格的整合,就越陷入存在主义意义上的“自我消解”。
《在人间》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Z世代在虚拟与现实夹缝中的身份焦灼,这部剧集既像卡夫卡笔下的荒诞寓言,又似阿彼察邦电影中的记忆幽灵,在虚拟与现实的夹层中,完成了对Z世代精神困境的残酷赋形。
它或许不够完美,但其以影像潜入意识深渊的尝试,已为国产剧撕开一道通向未来的裂隙。
当贾小朵在预告片中说出“现在的人都有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角色的困境,更是对当代社会的黑色诊断——而这,正是艺术最珍贵的刺痛感。
首先,我是冲着赵丽颖看剧的,那么,我只关心赵丽颖演的角色,她的情绪变化,她的境遇变化。
但我看了几集,发现原来她只是别人分裂出来的人格,根本就没这个人,那我看什么?
她的一切行为一切反应一切情绪起伏,都是一个男的表现出来的,我看个毛啊?
还有就是,人格分裂这种题材,几十年前都被人用烂了,一开始看着挺新鲜,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个疾病,你现在还拿来用,而且还没玩好,早早就把悬念搞没了,大家都知道他人格分裂了,还有什么悬念?
整个剧情框架和故事走向更是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一个男精神病的内心世界,这男的是个不知名的演员,他的内心世界怎么怎么样,没人会关心,没兴趣,知道吗?
其实看到预告片时我还是有点期待的,因为我个人特别喜欢通过超现实的叙事和镜头风格去探讨个体在心理或者意识层面所存在的困境的影视类作品,毕竟这类作品再国内也并不多见。
尽管这部剧有一定的想法,但我总体认为它在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够扎实。
我必须承认自己对这部剧感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希望看到一些充满新意和创意的奇观,只可惜这部剧所呈现的特效场面却屈指可数。
第一集和第二集其实还算可以(但其实我真的不明白第一集那个绑住男主的手去测试他有多爱贾小朵的戏码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的莫名其妙),尤其是第二集对第一集的他者视角进行了补充,让观众对贾小朵这个角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而为了更加契合主题,这部剧将主要场景设置在了带有迷幻色彩,被人称作“赛博朋克之城”的重庆,高楼窗外的动车铁轨,炫酷狂野的砖墙涂鸦,还有破败陈旧的围合式住宅,这些都能够给予观众些许游离于现实之外的神秘感和虚幻感。
我认为编剧和导演似乎只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这个框架所勾勒的是关于主角在不同人格之间徘徊和挣扎,并渴望自我疗愈的图景,但实际执行的层面却显得不够细致和严谨。
赵丽颖的作品我看得不算很多,她在《风吹半夏》里的表演给了我比较深刻的印象,但在这部剧里,我猜测她根本没摸准作为贾小朵的角色定位,还有前几天我在B站看到一个点评赵在第一集结尾时的表演的视频,并表扬了她在“扮演”徐天时所强调的一些肢体上的细节,也许是我作为观众的水平不够,我真的看不出来这段表演里的赵到底好在哪里。
另外,这部剧里有大量的镜头都放在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上面,特别是中间几集,要么是她找他,要么是他找她,要么是他找他,还有那些毫无感情的疑问句和简短的回答。
我说得直白点,这部剧哪怕是删掉一半的镜头也不会影响到它的故事主线。
中间那几集无非就是主角通过另一个人格去审视自我的存在,可人格与人格之间的关联性和冲突性都太弱,许多对话的设计不仅仅是浮于表面,还有种东拼西凑没活硬整的感觉。
赵在这个剧里有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她的眼神是非常空洞的,除了少数几场戏之外,她和大部分角色之间的互动都有种疏离感,当然,我觉得问题不全出在她自己身上,因为这个故事的表达形式的效果远远低于它本身所承载的故事内涵。
关于人格分裂的故事其实一直都是个比较有趣且值得深挖的题材,通常意义上,故事的主旨都是自我和解,当然,也不乏某些另辟蹊径的作品,可能是继续疯狂下去,也可能是自我了结。
就当是我个人非常武断的想法吧,我觉得《在人间》这部剧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去描写了悲剧式的边缘人物,但它根本没想好怎么拍得精彩,怎么拍得更触动人心,它只不过像是一篇命题作文,可能点题了,但真就写得清汤寡水,没什么滋味在里面。
鉴于各大平台上的up主都在说这部剧烧脑,我只想说你们的脑子也太好烧了吧。
早上一起来,嚯,全是说,我觉得好看,就是看不懂,我反复拉进度条,这就是要长脑子了吗?
大家配合着解说看,不然看不懂。
Up也喜欢烧脑剧,所以宠物吃完饭,把已经播出的三集看了。
嘿,你还别说,你还真别说,不就是一个精神病在看精神科的医生吗?
有啥好烧脑的,我想说。
就把画面给你做的绚丽点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音乐再给你配上地铁跑酷的音乐,就烧脑了?
那我想我还真不知道这个烧脑是什么意思。
有没有人来给我科普一下。
难道烧脑不是那种人物身份扑朔迷离,剧情跌宕起伏,反转不断?
那这部剧一开始就告诉我多重人格互杀,所以出现什么做一样的梦,有一样的习惯,我当然就知道他们是一个人啊,这有什么好烧脑的。
如果抛开身份,剧情也很寡淡啊,徐天待见贾小朵,顺风车经常接她,这天觉得被贾小朵耍了,义无反顾进入游戏测试,但关键是这个游戏测试也没说会把他怎么样吧。
弄的跟那视死如归一样。
徐天以贾小朵的身份进入游戏测试,在火车上见到了其他几个人格,上面写着时间,他也知道要在倒计时结束进入下一节车厢,游戏也没说必须要为这几个人做点儿什么才能出去,这几个人也没拦着,非得磨磨唧唧的要等,要问能为你做点儿什么,故意营造紧张的氛围,但其实人家也没拦着你,你走你的得了呗。
没啥好烧脑的哈,真不烧脑。
喜欢的不用自嘲自己看不懂,看不懂的就别看了,回去读书吧,不是贬低学历哈,因为本人学历也不高。
“我喜欢一个人,她也喜欢我,但她不存在”很挑观众的一部剧,看的过程中会想起《24个比利》和《比利战争》,以先锋的叙事实验和深刻的哲学思辨,在国产剧中开辟了一条虚实交错的意识流探索之路。
24个比利8.1[美] 丹尼尔·凯斯 / 2015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比利战争8.1[美] 丹尼尔·凯斯 / 2016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我本人就是天秤座且生日就是九月三十号。
这部剧以“多重人格+虚拟空间”为叙事核心,融合赛博朋克美学与意识流表达,内娱首部“水仙剧”(人格自恋式恋爱题材)。
采用非线性剪辑和高概念意象,每秒18万元的高成本特效呈现雪崩、悬浮列车、桥梁坍塌等视觉奇观,整个特效精美的没得说。
霓虹光影、悬浮老式电视机等元素构建赛博朋克式撕裂感,配以声画错位剪辑强化悬疑氛围。
剧中数字“7”、蝴蝶、鸵乌等符号频繁出现,实为“人格数量暗示”“蜕变与逃避”的隐喻。
多重人格博弈,通过“意识劫持”清除其他人格,形成“双向谋杀式救赎”。
镜面破碎、时钟倒置等隐喻人格分裂与时间循环,暴雨对峙、电梯镜头实为“时间囚徒”“认知错乱”。
徐兵导演以“人格碎片化”手法构建叙事主体,摒弃传统心理剧的悬疑猎奇,通过非线性剪辑和虚实交错的场景切换,将主角徐天的六重人格具象化为独立角色,形成一场“自我消灭式”的内心战争,撕开了当代社会的身份焦虑与存在虚无。
剧中大量运用冷暖色调对比以及第一人称眩晕镜头,模拟意识流动的混沌感。
这种风格让人联想到大卫•林奇《穆赫兰道》的梦境逻辑,但《在人间》更注重通过“无限流”叙事映射现实议题,赋予心理实验以社会批判性。
穆赫兰道 (2001)8.42001 / 法国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 大卫·林奇 / 娜奥米·沃茨 劳拉·哈灵剧本以“我爱上了我”、“我杀了我”的核心冲突,探讨当代人的身份迷失:徐天的六重人格对应各等群体画像,其相互厮杀实则隐喻现代性对人的异化,并将“多重人格”设定从犯罪悬疑拓展至情感救赎领域,部分心理学概念的戏剧化处理开创“心理奇幻”新赛道。
崩塌的绿皮列车、深海沉没的车厢等将抽象心理活动转化为可感知的意象,都市之中的“鸵鸟”象征着一种对现实的逃避主义,为强化哲学表达牺牲情感共鸣,徐天与贾小朵的羁绊的情感亦可对比《忧郁症》中克莱尔与贾斯汀的共生关系。
角色越是挣扎于人格的整合,就越陷入存在主义意义上的“自我消解”。
关于赵丽颖和贾小朵:赵丽颖这几年太厉害了,只有赵丽颖才会重新定义赵丽颖。
她清醒、努力,时刻在做对的事情。
即便有时候被误解,但时间过去,依然能看出她选择的眼光之精准。
《在人间》这部剧也很敢,这么新的题材,非线性叙事,人格分裂,水仙。
赵丽颖这一回又走在了女演员的前列,开拓了国产剧的边界,给国产剧的题材撕开了一个新的口子。
网上有人说赵丽颖在“逆向生长”,我真的觉得赵丽颖这些年的剧本选择,真的妥妥大女主,妥妥女性内核。
从《知否》、到《风吹半夏》,再到《在人间》。
一步一个脚印,赵丽颖每一次选角,基本都吻合她在表演这条路上阶段性的表达。
盛明兰的隐忍与布局,许半夏的匪气和有毒,再到贾小朵的全新探索。
赵丽颖一路以来,表演不断突破,由内而外,气息越发独特。
这一次,可以说赵丽颖重新又在定义赵丽颖。
如果盛明兰是赵丽颖稳扎稳打的基石阶段;许半夏是赵丽颖自己表演生涯阶段性的总结。
那贾小朵是一次全新启程,呈现了她的思考和探索。
《在人间》的表演,已经超越了过往她对自我认定的稳扎稳打式的体验派表演,这一次她以贾小朵的身份对自己不断考验,演绎一个在体验派之外的全新角色,有独特的美学表达,充满实验性的表演精神,我相信,贾小朵这个角色暗合了她这个阶段对演员身份的思考。
可以百分百确定地说,“赵丽颖再一次在自己的表演生涯留下了一部重量级的作品。
”《在人间》作为一部对观众有明显挑战的项目,大量梦境、闪回、非线性叙事、片段化等非传统叙事方式和技巧的充斥,观众不得不反复看,稍有不慎就跟不上剧情。
这种门槛不仅仅是挑战,同时也充满惊喜,反倒让观众的目光更聚焦于演员的表演,赵丽颖这次明显有了不一样的表演状态,在电影级别的视听语言中,赵丽颖贡献了一场极具层次的全新的表演。
不靠安全牌演戏的赵丽颖,越来越让观众期待她到底还有多少惊喜!
不是…现在国产剧路子都这么野了吗?
玩的净是这些所谓高概念叙事?
你想放飞自我没毛病,但手里至少得扯住那根风筝线吧?
想学失控玩家x致命IDx记忆碎片x异次元骇客x搏击俱乐部x飞越疯人院x禁闭岛x李米的猜想x催眠大师?
请原谅我真数不下去了…诺兰看后“不明觉厉”,昆汀来了也要大喊一声“牛逼”!
明明烂得清新脱俗,竟还有人敢称其为“中国版的盗梦空间”?
幸好只有8集,我喜欢这体量,至少不会被骗去太多时间。
而且剧中的“补水”频率实在太高,建议大家更应该好好“补脑”。
把雌雄同体当作自我救赎,结果没人结婚没人生娃,你们就不怕成为历史罪人?
最后,真受不了对赵丽颖的尬吹,搞半天原来是个不存在的人物啊,难怪全程面瘫,永远只有一副表情。
避坑,慎追。
对赵大姐本来只是热搜熟,经常看她在热搜上蹦跶,我对经常依靠毫无底线的吹捧上热搜的所有明星都视作“粉头”,他们不配做演员。
后来因为“算你妹”事件看了赵大姐的爬升路径,的确是依靠做人工数据一步一步做起来的,可能因为粉丝吹捧,自己竟飘飘然觉得有演技,殊不知演技背后是全方位的社会洞察,深刻的人性理解,高于他人的悲悯体验,时时刻刻的自我审查和反思,并且永远深知演员是躲在角色背后的,是去个性化的,在公众面前,她只是一个“合格商品的”形象展示,演员唯一能做自己的只有私人时间,头部流量演员赚走了这个圈层绝大多数的利润,就应该接受更为严苛的自我约束和群众的监督。
赵太妹的人设也是从底层爬起来的,但入行差不多也有二十载了吧,人文素养没提升,演技没提升,仗着刷出来的流量人设一路把自己列队进入“资本圈”,以为可以从此“俯视他人,张扬自我,全然忘记来时路”,只能说,恶的劣根性是骨子里的,再怎么伪装都无济于事,可能自我标榜是一个演员,大抵跟那些混在这个圈子的劣币一样,连全球评选出来的前100部电影电视剧都没看完过,甚至连她拍过的某部导演如何进行人物塑造都没探索过,更何谈把塑造人物这个演员的基本能力都忘了吧。
钱赚得差不多了,回去好好读读书吧,大妈,别在营销少女感了,这个留给年轻人吧,都是有孩子的中年妇女了,把德行也提升一下,谢谢了,非常感谢,再次谢谢了,谢谢,谢谢了
文 / 龙伟平“当你坐进我的车里,当车子驶入这车水马龙的夜晚,当车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这只属于我们的空间里,人世间的洪流再也不能把我们冲散……”看到赵丽颖饰演的贾小朵坐在徐天的网约车里,窗外一闪而过的光怪陆离的景象时,我忽然想起了这句话。
《在人间》,一个平实中透着迷离梦幻色彩的名字,跟剧里呈现的故事和视觉效果一致,荒诞无稽,又深刻刺骨。
看完了首播三集,故事线其实不复杂,只是时间被编剧打散了,并且用倒叙和多视角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真正的故事线只有两条,现实线和虚拟线。
现实线里:尹昉饰演的男主徐天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他暗恋女主贾小朵。
在故事开始时,贾小朵坐了17回他的网约车,他也用行车记录仪偷偷录下了贾小朵的乘车视频,只当做解相思之苦。
这天晚上,贾小朵再次打了徐天的网约车,就在徐天以为贾小朵这次会跟前面十几次一样时,不一样的事情发生了。
张一山扮演的贾小朵的男朋友王阳名,出现在故事线中。
王阳名骑着摩托车拦住徐天的车,目的是想跟贾小朵求和。
就在徐天下车跟王阳名理论时,王阳名把一个病历本拍在徐天面前,上面显示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这个病历本是一个重要的伏笔。
拦车事件后,贾小朵带徐天去了一个大楼的密室。
在密室里,贾小朵把徐天锁了起来,就在徐天不明所以时,周围的灯亮了起来,令徐天意外的是,贾小朵的男朋友王阳名此刻就在密室里,而且两人开始了一通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审问!
故事来到这里,第一重悬念展开,代入徐天的视角,我们会想徐天是不是被贾小朵和她的男朋友王阳名做局了?
她们两个人难不成是变态杀人狂吗?
她们究竟有什么目的?
其实跟病历本一样,这里的密室也是一个重要的伏笔。
从密室出来后,贾小朵跟变了个人一样,明确表示自己以后不会再做徐天的网约车。
心灰意冷的徐天,失落之下去到了故事开头的地方,用一台高科技设备,进入了一个虚拟空间里。
这里有个细节,在进入虚拟空间时,徐天把自己名字填写成了贾小朵后,于是他从虚拟空间醒来后,就变成了贾小朵,接着他便用贾小朵的外貌和声音开始在虚拟空间里闯关……
故事虚拟线开始:化身贾小朵的徐天,从一个有鸵鸟的房间,来到了一辆行驶中的列车。
车窗外的风景变化之快,犹如四季眨眼而过。
前一秒还是茫茫大漠,下一秒就变成了张家界峰林。
在列车里,徐天还看到了很多任务卡一样的身份信息,而且墙上还有一个倒计时,五分钟过后,列车就会坠毁,他必须在五分钟内完成任务。
他在列车里遇到了第一个人叫虞旦,是一个男外科医生。
这个人似乎患有“失语症”,他对着徐天说了一通胡言乱语的话,又让他念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但徐天一句也没有听懂。
在第二节车厢里,徐天又遇到一个正在修电灯泡的年轻女人,女人对徐天说自己有广场综合征,五米之内有人,她就会喘不上气。
随后,徐天又来到了第三节车厢,列车也来到了一个全是水的空间里。
第三节车厢里的人叫铁林,是个年轻男人,就在两人聊天时,列车坠毁了,徐天猛然从虚拟空间里醒来了。
继续上面的现实线,从这里开始,前面的谜底开始一层层剥开了。
徐天醒来的时候,竟然收到了来自贾小朵的第十八次网约车订单。
然后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订单是贾小朵的男朋友王阳名用贾小朵的手机打的。
在车里,王阳名告诉徐天,他昨天给徐天看的那份精神病病历,竟然是贾小朵的,她有间歇性健忘病,会出现幻听和狂躁。
而且从王阳名口里,徐天知道的事情全部变了,缠着不肯分手的不是王阳名,而是贾小朵。
甚至连昨晚在马路上撞车行为,都是贾小朵让王阳名“表演”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试探徐天。
而且王王名还录像了,证明自己说的全部是真的。
徐天难以置信,这时王阳名提出可以带徐天去找贾小朵。
为了寻找真相,徐天只好和王阳名一起去到了另一个密室逃脱空间里。
这是现实线的第二重反转,也是剧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的开始,眼前所见所听都不是真的?
到底谁说的才是真的?
在密室逃脱里,贾小朵、王阳名和徐天三人一起攀岩,在攀岩结束后,徐天来到了一个房间里,他看到了贾小朵,然而这时贾小朵却像变了一个人,徐天问她男朋友王阳名去哪里了?
贾小朵竟然说自己没有男朋友,跟他一起进来的“男朋友”只是密室逃脱的NPC,而她来这里,也是受到了徐天的邀请,而不是王阳名带他过来的。
更离谱的是,就连王阳名给徐天看的那个病历本,此刻上面的名字也变成了“徐天”。
至此,现实线的第三重反转展开,不仅解开了前面的谜底,也制造出了一个巨大的谜题。
徐天陷入了巨大的迷思里,分不清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也分不清现实和虚拟。
这时他似乎知道自己在虚拟空间里见到的那三个人和他们行为的关联了。
如果贾小朵说的是真的,那么有病的人是自己?
而自己才是这次密室逃脱游戏的发起者?
贾小朵和王阳名只是陪自己玩游戏的NPC?
那么,这一切岂不是自己在精神混乱时的一场自导自演的游戏?
带着这样巨大的疑问和不解,徐天又再次进入虚拟空间。
只不过这次,他是以自己本名进入了虚拟空间……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至于真相究竟是什么?
还会不会有其他反转,就看编剧怎么给出合理的解释了。
聊完剧情结构,说下剧里有几个很有深意的细节。
1.贾小朵男朋友的名字“王阳名”“王阳名”谐音“王阳明”,学过历史都知道,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心学”家,他的学说以“心”为宗,以“心”为宇宙本体。
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跟《在人间》这部剧表达的意义很相似。
男主反复从自以为的“真相”里清醒又迷失,以及在虚拟空间里看到的一切事物,其实都是他内心深处一些情感的折射。
心照一切,心灭种种法灭。
2.鸵鸟徐天两次进入虚拟空间时都看到了鸵鸟,我觉得这不是偶然,而是导演故意为之。
有个心理名词叫做“鸵鸟效应”,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或危机时采取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御机制,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中用于描述对问题的回避态度,常导致问题恶化。
虚拟空间里的鸵鸟其实也是徐天内心的一种映射,反应着徐天内心对过往一些事情的态度,这应该也跟后面的真相有关。
3.贾小朵和徐天做的相同的梦在网约车里,贾小朵和徐天都提到过,自己做过一个相同的梦,梦到自己乘坐的车子缓缓沉入水中。
这里也暗示着,两人在内心深处其实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
《圣经》里说,上帝用前面五天创造出了世界万物,在第六天的时间,又照着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一个男人亚当,上帝觉得亚当很孤独,于是又用他的一根骨头造出了一个女人夏娃。
亚当醒来后,看到女人夏娃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男人和女人,就像一个人,女人的身体里有男人,男人的身体里也有女人,很多时候,男人和女人只是一个人的两种面孔,很难区分。
4.密室逃脱王阳名对徐天说,贾小朵做密室逃脱NPC的时候是最正常的。
两次重要的反转都跟密室逃脱有关,可以看出,密室是剧情里一个重要的符号。
徐天第二次从密室里出来时,贾小朵说自己和王阳名都是密室逃脱里的NPC,主角是徐天。
其实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又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密室逃脱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像游戏里的NPC,不断的接受任务,不断的挑战闯关。
另外,三人在密室里攀岩的场景,就像恋爱里的三人关系,互相拉扯,互相攀比。
5.失语症徐天在第一次进入虚拟空间时,遇到的那个男人虞旦,他面对徐天胡言乱语了一通,他的症状就是典型的“失语症”的表现。
之前火遍全网的“黄龙江一派全带蓝牙”的那个女人,她也是一个失语症患者。
失语症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病变,导致患者对人类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损害,这种损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说读写的功能障碍,并可能伴随智能改变,如记忆、逻辑思维、计算和注意力的改变。
结合后面的情节来看,徐天在虚拟空间里遇到的虞旦,很有可能就是他现实生活里某种病症的深层表现。
目前发现的就是这些,总体来看《在人间》这部剧里的主创团队还是很有想法,想要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剧里表达的那种迷思和都市人的孤独感也是很动人的。
从目前播出的三集来看,剧情在科幻悬疑方面还是相当不错,层层叠叠的构思,一层一层剥开,每一层都让人琢磨,有种剥洋葱的感觉。
很久没看到这么烧脑的剧了,希望后面的剧情能够给到更多的反转和意想不到。
B解版。“我和我以及我的精神状态全都好好的。”
….在人间做傻子吗?
剧情故弄玄虚的难看!女主演技和台词都很差!真的让人如坐针毡!
不知所云的剧情,尴尬到脚趾的演员
在人间,史无前例,绝无仅有,叹为观止,我是一口气看完的,从剧情到质感到配乐。再加上演技赵丽颖演的太牛了。治愈系,你像青苹果一样最后的最后你又像水蜜桃一样是怎么把小小朵的这么多重人格演的这么的牛的!!!真的太牛了。内娱精品中的精品。转折无数,惊喜不断。
这部剧是真的有门槛,太浮躁的人看不进去,我觉得很好看,烧脑而且特效做的很牛掰,推荐
质感其实不错,光影色彩滤镜都很有高级感,演员演的不说好但也绝对不差,但这些都是皮毛的东西,真正关键的剧情却是一塌糊涂。前面挖了巨多的坑,疯狂炫技,最后就简简单单一个人格分裂就糊弄过去了,前面很多伏笔的东西也没有交代清楚,很多情节感觉就是为了装b炫技,故弄玄虚,前面看的云里雾里,直到最后三集揭开谜底的感觉是:就这?结尾还算有点意思,把贾小朵藏在心里,两人一起快乐生活也挺好,不用去费劲找女朋友了,自己在脑子里造一个也挺幸福的。归根结底就是导演想了很多但能力有限,根本不是什么科幻悬疑,我觉得做mv挺合适的。
整体上拍的还行,演员演的也不错。开始是云里雾里,到后来慢慢了解是一个多重人格的故事。里面所有出现的主角,配角都是一个人。赵丽颖好漂亮好喜欢。最终只剩两个人格,互相相爱,在一个屋子里和平共存。
当现实太沉重,虚幻的梦境就成了最后的自由地——这何尝不是现代人的集体症状,有时候逃避也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太意识流了……
不知所以,角色有点像在玩剧本杀
赵丽颖演技好,真是太好看了
别信脑残粉吹的什么烧脑!看了几集实际就是导演功力不行怕的自己估计都不知道是啥、浪费时间!!避雷避雷!
科技,玄幻,无限流,超级好看
为了尹昉老师来看的,牛🍺确实牛! 但看了第一集没有一个正常人啊,虽说是科幻,但三观都很奇怪啊。赵老师这张脸真不适合这个角色啊,应该让倪妮 钟楚曦这种风情万种的来演吧,没有一丝想看的欲望,莫名其妙,弃
故事属于日系加男频网文风格,在国产剧里肯定算创新,值得鼓励。整体悬疑感是有的,赵丽颖的演技怎么说呢,有点演她自己比较明显,其他角色倒是发挥不错。缺点也比较明显,两次密室加一次绿皮火车,这三个情节都没有悬疑感,尤其是绿皮火车的氛围没造起来,完全成了走过场,这个真的很可惜,尤其还在前面几集,估计看这类剧多的用户容易弃剧。最后一个槽点是尼马制片人比演员还多的剧也真的是活久见了。
我猜徐天是主人格,贾小朵铁林王阳明等都是副人格,贾小朵一直重复的那句“因为我就是你呀”让人印象深刻。很多段落给人一种舞台剧的感觉,第一集最开始就有很多场景抖动的画面,既然是多个人格一起存在的世界,真实世界从头到尾就没有出现过吧!迫不及待想看结局。
报看 剧本演技都不怎么在线故弄玄虚 女主眼神很木的感觉
这到底想讲啥啊?多重人格的剧那么多,这部完全不知所谓啊…生病就要治病,有病就要吃药,不要美化神经病
好看,特别高级的特效,剧情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