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

制服,Uniform

主演:梁宏理,曾雪琼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3

《制服》剧照

制服 剧照 NO.1制服 剧照 NO.2制服 剧照 NO.3制服 剧照 NO.4制服 剧照 NO.5制服 剧照 NO.6制服 剧照 NO.13制服 剧照 NO.14制服 剧照 NO.15制服 剧照 NO.16制服 剧照 NO.17制服 剧照 NO.18制服 剧照 NO.19制服 剧照 NO.20

《制服》剧情介绍

制服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裁缝小建(梁宏理 饰)生活在北方的一座小城里,他的父亲患病在床,而父亲所在的工厂正经历转让重组的过程不再庇护她的工人,小建每日的工作无非修改衣服款式跟仿制名牌,直到一件警服的主人遭遇车祸而把警服遗落在他的店里。小建在一个雨夜穿上了这件警服,于是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邂逅了美丽的音像店店员莎莎(曾雪琼 饰),小建在完全的不同的身份里接近莎莎,试图在虚构的基础上和对方开始一段恋情。于是小建在裁缝的工作之外用另一重身份弥补逼仄生活的缺失,他在街上处理违章车辆贴补花用、他穿着警服教训曾经看轻他的人,同时躲避着真警察们的身影…… 本片是导演刁亦男的处女作,由贾樟柯担任顾问。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皇家保镖艾米丽安娜与武林黑死病美国田园下的罪恶复生谋杀未遂又见橘花香球爱情缘尊严殖民地漫漫翘家路第二人生第二季石头剪刀布香草我是大明星骏马奥斯温4爱在何方最好的生活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幼兽未来的你失去的厨房啥是佩奇杀戮罗曼史小偷世家偷来的女儿严禁嘴对嘴威利的游乐园女帝

《制服》长篇影评

 1 ) 给蟑螂一个屋子,他依然是蟑螂,而屋子却是蟑螂屋

哦,这个世界是无产阶级的,曾经有人这么说。

我也是无产阶级,为什么我没有拥有哪怕是曾经拥有的那种充实感?

取而代之的却是看着别人拥有的空虚与嫉妒。

空虚的人是可怜的,嫉妒的人是可耻的。

我时刻游移其中,不得要领的卑微的活着,这个世界不是我的,哪怕一分钟,他是属于那些不操蛋的人们,而我,不是操蛋,而是太操蛋可我真的无产。

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所代表的才是真实的世界,我一直这么认为,无论在哪儿,这句话通行无阻、小建有两个世界,一个真实的自己,一个臆造的自己,即使这两个身份所处一个阶级,非现实的自己也让小建得到华丽的满足。

仅仅是一件衣服,可以让唯唯诺诺的小建变得趾高气扬。

可以让一个裁缝放下剪刀站在路边明目张胆的罚款,只是因为穿上了一件警服,在小建的心中国家机器的服装就代表了国家法律,可笑的定律。

小建在裁缝和警察两个身份之间自由切换,乐在其中,享受着制服带来的卑微的快乐,满足着小小的天空下小小肆意的满足。

他可以说“滚”可以说“蹲下”等等,他觉得自己是上层人物了,觉得自己有本钱了。

于是他膨胀了,于是他爱上了一个女孩。

于是他变本加厉的利用这一点点的膨胀,在女孩面前展示荷尔蒙的能量。

同样的阶层,异曲同工的命运,一个卖盗版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卖自己的女孩子,他们互相隐瞒却又相互了解然后再次互相隐瞒,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们,没有力量的反抗时候没有借口反抗的时候,只有选择沉默,接受世界的安排,睁眼的反抗也是无解,那么,就闭眼享受,或者接受。

这是命运的必然,这个世界不失为我们预备的,而是时刻准备的玩弄我们的。

夜色,小建骑着自行车逃得消失不见,曾被他是为保护伞的制服不出所料的给他带来灾难。

姑娘孤独的坐着或者她依然在等待——一个刚刚破碎而又重新编制的梦。

妥协不会带来可怜,反抗不会带来胜利。

天地之间卑鄙的爬行,我们是世界的主宰——那是一个梦,清楚的梦——他永远不会实现。

 2 ) 欲望的暗流,身份的迷失

说到华语电影的新人导演,有一位是完全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凭借《白日焰火》一举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导演刁亦男。

与其他优秀的电影导演一样,他拍出《白日焰火》这样的作品并非偶然,回溯他的处女作《制服》,便能感受到与《白日焰火》里同样压抑与冷峻的电影风格。

换句话来说,正是有了《制服》的积淀,才让刁亦男一举夺魁。

相较于《白日焰火》的精雕细琢,作为处女作的《制服》似乎稍显粗糙,但却有种别样的真诚与稚嫩,如同贾樟柯的《小武》一般,散发着稚拙而深刻的气质。

巴赞美学作为法国电影新浪潮无可否认的中坚力量,巴赞为其提供了严密的电影理论体系,他的那套纪实美学颠覆了当时电影届对苏联蒙太奇派的迷恋,从而引领电影进入了新的美学领域。

他为电影带来了真实美学的新气息,在人们心目中,巴赞成为“电影新浪潮”之父。

在刁亦男的《制服》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巴赞美学的完美运用(无论这是一种主动的倾向,还是一种被动接受的影响)。

而从某一层面上来说,刁亦男作为可被纳入的“第六代”导演谱系中的一位,而又因我们无法否认第六代受新浪潮影响的深度之广,——从而推理出刁亦男电影中风格美学近巴赞特征。

本片的指导有贾樟柯,的确,《制服》里处处可见贾樟柯的影子,小建这个身处人群却格格不入,自我身份无法昭示的瘦弱的年轻人,颇有贾樟柯处女作《小武》里的男主角一样的边缘感。

刁亦男《制服》的巴赞美学特征的体现或许也与受贾樟柯美学执导有关。

作为一部小成本处女作,并不能指望他到达好莱坞式的华丽风格,甚至更难以要求他到达一部标准院线电影的质量,然而因电影对巴赞美学的消化,使得《制服》充满着一股欧洲文艺电影的气息,这也刁亦男在之后电影作品里一直秉持的一种风格美学,这种冷静克制的风格,契合了欧洲电影节的品味,也部怪乎能拿下电影最高奖项。

在巴赞心目中,摄影机是人可以利用的“光焰”,借助它可以表现意义的火花,真正掌握了摄影机的导演是形成自己风格的导演,而风格不是一种应予表现得实体,而是一种允许艺术家进行探索的内心导向,即“内在自我”。

《制服》充满着刁亦男个人化的叙事,无论是对主角人物裁缝小建生存状态中“偶然性”的刻画,还是插叙的偶然事件,电影中所有的故事似乎都没有按照陈规与戏剧冲突的要求来展现,刁亦男给予了小建一种客观的、置身于环境中无所适从的状态,而这些背后的动机都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志性事件(比如他突然决定穿上警察的制服,突然扮演警察到处“罚款”),更多的是去探寻这个内心化世界状态所导致的直接行为。

这使得整部电影沉湎于一种第六代导演所擅长的孤独性中。

巴赞的另一美学“长镜头”的运用也使得《制服》充满了一种纪实性所带来的无力感,且多使用的固定机位也将小建生活状态的压抑感在画面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小建如同一个“漫游者”,穿梭于小城镇的各个解道,摄影机就这么缓缓地保持一定距离地跟随,尤其以小建一路跟在自己喜欢的女人莎莎后面为经典,将小建这种游离的、对生活的迷茫状态以及在爱情上暧昧与犹疑的心态刻画出来。

刁亦男吸取了长镜头美学的精髓,明白并非一个固定拍摄的机位就能表达电影艺术,而是在空间造型感上进行发挥,使得《制服》的单个长镜头充满了隐喻,而不至于陷入“电影即生活的再现”的窠臼之中。

第一次同莎莎在地下通道相遇时,刁亦男用了一个长镜头,使得整个场景显得客观纪实,去除了爱情故事的缠绵感,更多的想表达一种关于自我内心世界的封闭状态。

小建点燃了烟,在电影画面里置于绝对的中心,而莎莎被后置于画面的右下方,小建呈一个压倒性的状态,这副看似“畸形”的构图所想表达的便是小建对莎莎的一种倾巢而出甚至带些毁灭欲望的爱,这也铺垫了在之后的过程中小建不惜通过身份的扮演去接近莎莎的剧情。

双重身份与双重生活《制服》里,小建穿上了警察的制服,伪装了警察的身份,在刁亦男第二部作品《夜车》里,女主角吴艳红作为一个女法警去婚介所寻找爱情,也是一种双重“身份”,在《白日焰火》里更不用说了,桂纶镁饰演的杀人犯凶手扮演了一个无辜的女性,甚至在刁亦男最新作品《南方车站的聚会》里,胡歌所饰演的杀人逃犯不得不隐姓埋名塑造另一个身份。

有评论家曾说,一个艺术导演或许一生都在重复自己第一部电影的母题——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里,那种个人身份的迷失与人逃不开的孤独感几乎蔓延他今后所有的作品;塔可夫斯基对梦境的迷恋在他所有作品里都得到诗意的展现;特吕弗究其一生都在拍摄关于一个“缺爱”的异质形象的人物的生存状态。

刁亦男如此执着于这种双重身份的设定,或许也吻合着新浪潮作者论那种“一个导演的风格与将贯穿他所有作品”的论调。

刁亦男说到自己这种创作的倾向其实是不自觉的,他在一次采访里说到:“我喜欢的作品不是那些描述日常生活的, 或者是有一些装饰性的温暖的生活,或者在电影里告诉大家‘心灵鸡汤’一样的道理,像一个‘小甜点’一样。

我并不喜欢那样,我更喜欢残酷和坚硬一些 的东西,我更关心的是人心灵的阴暗面,每一个人内心不为人知的角落。

它可能是某种疯狂的想法,也可能是曾经有过的某种理想,它总是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最深处,只是没有机会把它点燃而已。

生活当中我也关心一些被欺凌、被侮辱、被误解、非常卑微的小人物内心中那种非常狂野的冲动。

”而他的这种创作理念通过双重身份与双重象征的设定是很好的表现方式。

一个人只有在自我身份不被认同的情况下,被逼到绝境抑或欲望难以自抑的时候,才会需要借助他人的身份而活。

《制服》里,小建之所以穿上他人的制服来扮演警察的动机,与他原生家庭所携带的软弱性和他所身处的权力社会是分不开的。

父亲的缺失(父亲瘫痪)使得他过早失去了父权的庇佑,于是乎他去父亲的工厂为父亲要回他的权益时的一系列凌辱,不仅是对他本身的伤害,也使得他父亲的形象再一次坍塌,这种残酷是双重性的(他既要承认父亲的一无是处,也要承认自己“世袭”了这种境遇),而社会对权力的崇拜(从他以自己本人的身份不被人重视,而穿上制服后被人们所畏惧的对比中可体现)更是加剧了他这种欲望的膨胀。

而制服赋予了刁亦男所谓的“狂野的冲动”所能实现的可能性,电影中的制服已然沦为一个可视的欲望外化符号,当胆小懦弱的小建穿上制服后,他变得暴力、虚伪,甚至向同他原本身份一样的小人物施加权力的压制。

这种悲剧并不是小建的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权力的“恶循环”,在赋予权力的同时,总有一部分人沦为权力的傀儡,而另一部分人成为权力的冤魂。

空间的象征小建是绝对的边缘人身份,不仅在于他原本身份的边缘性,更是在于他对自我身份的不认同性,这种外界客观的忽视与自我主观的忽视造就了他边缘人身份的特点。

刁亦男习惯将这样的人置于颇具暧昧气息的场域,几乎电影里总是穿插着舞厅、卡拉ok,这些能指原本指向的是颇具后现代霓虹暧昧气息的意象,然而在刁亦男的作品里这些均被充当成了“失乐园”,它们被构建成了似乎缺失群体感的场所(这是由于刁亦男过分突出那幽暗的、迷离的个体),使得个人被完整而孤独地呈现在画面之中。

刁亦男电影中的另一空间——即工厂,尤其以废弃的工厂。

在《夜车》里,是父亲被合并的工厂,已然形成了一个在场的缺席,《夜车》里则是机械工人李鱼龙。

这个工厂的设置让人想到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那种冷漠的属于机械复制时代的产物,构建了人们疏离的心理距离,也使得失去身份与权力的人物在这个冰冷喧嚣的空间中不断挣扎,不断找寻,又不断迷失。

这种“工厂”其实指向的是小人物真实的生活处境,从而也使得刁亦男的电影蒙上了黑色的影子。

《制服》里更为独特的空间,当属父亲的房间了,这个瘫痪的不能动的父亲,终日躺在床上,因房间不透光,小建便应母亲要求,托人搞来一面巨大的镜子,放在别人屋顶上,通过反射来将阳光照进屋子。

父亲的屋子是小建所背负的生存的重压,而那面镜子所反射的光即是他所试图握住的假象,这种海市蜃楼般的景象注定会坍塌,以镜子的破碎象征了小建梦想的打破。

小建注定逃不出他所既定的命运,于是刁亦男让电影结束在小建骑着自行车在小巷里逃走,这样逼仄狭窄的空间是命运的施压。

小建只能在这样曲折的道路里不停地逃跑,如同电影史最经典的那个《四百击》最后安托万奔跑向海的画面。

 3 ) 制服、权力、金钱、爱情

真实具有无法阻挡的力量,从我们都熟悉的环境和社会经验中提炼出的,是这种忧伤交织着希望的影像。

跟那些脱离大众基础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不同,制服在短短5分钟内就能把内地小城市的普通人吸入剧情中。

没有使用普通话而是陕西方言,结果我只能配合英文字幕理解部分方言,但那种真实性始终具有无法阻挡的吸引力。

小建压抑的现实生活在躲避暴雨的地下通道中发生转变,他邂逅了音像店营业员郑莎莎。

制服带来的身份转换,让他的生活出现一线希望。

制服带给他现实的权力,这种本应该是无形的权力却让他能够公然榨取司机的钱,赶走不满意的顾客,训斥点女友作陪的客人,殴打厂门卫。

而当他失去了制服的保护时,无端的被警察扣留恐吓,负担父亲的巨额医疗费,被小混混欺负。

影片中出现的警察,都具有一种霸道的口气和神态,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

小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才萌发了利用制服改变身份的主意。

特别是他穿上警服,练习警察呵斥的语气,以及拦阻司机乱收费时,那种小人物对现实的无奈尽显无遗。

爱情可以是很简单,很廉价,但可能只存在于谎言中,他们二人谁也无法承受真相暴露的后果。

所以即使先后发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他们仍然能接受对方的谎言。

郑莎莎在企图反抗两个嫖客时,那种无助通过她的动作和嫖客之间的对话表现。

她企图改变现状显然是无力的,而小建临走那句“如果你跟别人好了,早点告诉我”就是导火索。

最后一次约郑莎莎,已经是通过鸡头预约了。

小建依然装作偶遇,但两人应该都清楚。

此时郑莎莎已染发换装,当初陪客人时依然素白穿着的她衣着彻底改变。

最后,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小建的身份败露,骑自行车逃避警察追捕。

天色渐晚,雷雨要来了,郑莎莎重新上妆,低下头等待着,那种无力感蔓延着。

镜头不变,观众还抱有小建到来的期待,但最终还是没有人出现。

雷雨声来了,屏幕暗下,只留给观众各种想象和沉思。

制服、权力、金钱、爱情,这个我们都知道的现实,看完了却依然让心隐隐作痛。

 4 ) 《制服》:《制服》中的寻找和身份

“2000年,进入新世纪,我给自己许的愿就是自己做导演,自己写剧本,花了两年时间,拍了自己第一个处女作,叫《制服》,是在2002年夏天拍摄的。

之后就进入了自己做导演的步调里面,用了12年时间,到了2014年拍完《白日焰火》,这十二年我一共拍了三部电影,都是自己编剧的。

” ——刁亦男很多人熟悉刁亦男应该是从《白日焰火》开始的,在第六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一个是廖凡,另一个是刁亦男。

抛开片子本身来说刁亦男,他更像是一位诗人,他将镜头聚焦在那些失败的人身上,任凭他们在自己的镜头里沉沦、堕落,看着那些被生活逼到角落里的人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或许有些残忍,但却又足够的真实。

在刁亦男为数不多的电影里可以看出,他的确是一个没有变化过的人,或者说还在坚持初心的导演,虽然电影越来越精致,但那种独属于刁亦男的风格化东西也越来越明显。

《制服》作为刁亦男的处女作,谈不上成熟,但有想法,有内容,可以看出他的诉求。

那个裁缝小健就是刁亦男作为的被生活逼迫到角落里的人,他试图通过制服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找回失去的自尊和自信。

在这里,寻找和身份,成了《制服》的母题,而在后来的《夜车》和《白日焰火》中依然可以看见“寻找”和“身份”这两种元素。

寻找:“是在一种自由状态下进行的创作,没有过多的干预,也没有特别商业性的束缚,之前的两部电影都是完整地表达了自我,这也是独立电影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就是自由的表达,自由的抒发,独立思考。

”《制服》中的裁缝小健有着双重身份,制服之下,他是裁缝,是儿子,是xx厂的子弟,有一个破旧的裁缝店,有一个瘫痪在床的父亲,还有那些和工厂的恩怨、纠纷。

这些都是他沉迷于制服之下的原因。

制服之下的他,是警察,是情人,是权利的掌控者,这些都让他满足,并沉浸。

在这样的双重身份中,小健处于一个寻找的状态,他寻找的是真实的自我,是隐秘的自我。

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些小小的冲动,和一些羞羞的想法,只是理智和现实让人们总是压抑着这些自私的东西。

这些东西一旦被点燃,就变成了一种褫夺人心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来看,《制服》就像一根绣花针,冷不防地刺痛了人们心底最虚伪的地方,虽然未及要害之处,但那种酸酸的疼痛却是格外的清冽。

我要说的寻找,便是隐藏在这种情绪中,最核心的部分。

小健寻找的是什么,他寻找的是一个理想中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金钱,有着爱情,有着权利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唯一需要伪装的就是他本来的样子。

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候,在各种不同的身份之中转换着,最真实的瞬间就是开车回到车库之后,为数不多的几分钟放空的时间。

然后就开始一头扎进生活的寻找之中,寻找升官发财的机会,寻找放松娱乐的机会,寻找释放自己压力的机会。

身份:中国人是最在意身份的,因为身份象征着一切,这一点是不需要赘述的。

小健的双重身份,郑莎莎的双重身份,都意味着在这个社会中,身份的重要性,这也是刁亦男想要强调的部分。

大多数中国人都因为身份二字被囚禁在一个躯壳这种,久而久之,这幅躯壳就变成了自己以为的最真实的样子。

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自己伪装的身份,然后平静的过着身份之下的生活,去看电影,去唱歌,去恋爱......生活其实就是这样,看起来平静安逸,其实暗潮汹涌。

好在刁亦男用了一种很高明的方式,让这些小秘密一直停留在两人之间,没有人去戳破,自然还残存着一些美好和回味。

现实主义电影总有一种悲凉的感觉,当然,刁亦男并不是刻意为了展示出生活灰暗的一面,我想,他应该是想告诉观众,小健和郑莎莎的生活中,也有一个明亮而美好的夏天。

身份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毁了一个人,同样也可以塑造一个新的人。

但刁亦男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角色最后回归了本来的身份,就像一场舞会的结束,落幕之后,大家都要谢幕。

影片中规中矩,作为处女作,刁亦男的风格并没有完完全全的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贾樟柯早期电影的一些影子。

小健和小武,的确很像。

但整部影片的完整性还是非常高的,只是缺少了一些更个性,更玩味无穷的东西。

 5 ) 故事梗概

有点像之前骐骥老师讲的疫情红帽子 《小公务员之死》制服对人的迫害。

经营裁缝铺的卑微男小健某天收到警服,警服主人出车祸,回家路上下大雨,于是穿上警服避寒,在桥洞下遇到女人借火,远处隆隆的火车声,小健跟着女人的脚步,第二天小健来到女人当前台的音像店,买了盒五块钱的磁带,细节不错,说明平时不听磁带,有意为之接近女人,拎着收音机放着八九十年代的老歌,昏黄的地下通道,意境真好。

来陶瓷厂办登记,被保安驱赶,蒙混进厂,被闹事者打,然后还被警察当肇事者带走,真悲催,雨用的好,小健下雨中洗脸。

小健跟着女人在小卖部外面喝汽水,小健主动和女生莎莎讲话,“这里好像没警察”“交通整顿,新安的”,伏笔。

二人看电影,小健握住女生的手。

母亲好强势,小健弄了反光板,可以照射到父亲的床上。

小健收到女顾客做衣服+贴标签的委托,于是给莎莎也做了一套,莎莎很开心穿着衣服在床上来回走。

 6 ) 白衣清新

他只会沉默。

当游戏厅小混混压榨他,工场看门狗咬他,闹事厂工莫名要揍他,警察训斥他,父亲生病住院,做衣服的少给钱,他更多的是沉默,顺从。

连想搭讪商店女店员,人家也懒得看他一眼。

他没什么朋友,没什么爱好,做衣服挣点钱似乎就是这个年轻人生活的全部。

他的懦弱暴露无遗。

直到他拥有了一件警察的制服。

他的黄金时代来临。

他拦车敲诈,约会音响店的售货员,他一下如此成熟老练。

阳光照在女店员趴在他的胸脯上,照在约会的旅馆床上,他没有笑,也在沉默,但他惬意极了。

他一下握住了生命的关键。

握住了自己的命脉。

这个世界其实也很简单,只需一件警察制服。

所以他可以暴揍工场大门的看门狗,那狗不敢乱吠。

当真正的警察识破他时,他吓破了胆。

黄金时代很快结束。

那个温柔的姑娘原来也如此不堪。

生命又回到没有大镜子反光的至暗时刻。

红衣姑娘还在等待,生活也在等待。

白天终于等到暮色将至。

谁知道谁能等来什么。

白衣清新,牵手温柔如阳光荧光街色。

红衣热辣,一次次被粗暴镇压无力挣扎无泪撕扯。

两个世界终是相通的,隐痛,无非是想握住更多的力量。

平平淡淡,也就如此。

悲哀吗,幸福吗,似乎青春也就多了一段刺激的时刻便偃旗息鼓。

看穿了身边的人,也看不穿生活。

他还是在那个铁皮房里,剪裁几件衣服,丈量未来的时光。

殊不知,连给自己,他都没做一件合适的衣服。

 7 ) 制服、尊严和权力

伟大的当代中国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本只是两个中性词,跟“革命”和“反革命”这样的中性词没有任何分别。

但也正如同“革命”和“反革命”的褒贬之分一样,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或“中国特色的浪漫主义”一样,有了褒贬之分。

正是在现实主义很少、很难、很有某种特殊意味的意义上,我才称其为伟大的现实主义。

本片就着这样一部现实主义电影。

从电影美学上来看,本片的缺点是大大的。

但都可以原谅。

我只想说说制服、尊严和权力三者的关系。

小建作为一介平民百姓,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人,在看大门的面前,在警察面前,在医院的医生面前,都没有任何尊严可谈。

他们随便践踏他的尊严和权利,对他质问、威胁、蔑视,丝毫没有同情心。

对他们来说,他同一条狗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权力制度下的扭曲和病态。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处在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环境当中”。

记得在冯小刚的《天下无贼》中,看大门的保安只人车不认人。

现在这个社会就有这种倾向,认的是金钱、权力和地位,而人不过是其附属品。

没钱的时候是孙子,有钱的时候是爷,反之亦然,其它亦然。

因而,在小建穿上不经意得来的警察制服后,他的尊严就建立起来了。

他对别人说“你,过来”,或说“给我蹲下”,或者说“滚”。

这样,别人对制服的敬畏为赋予他尊严和权力,而他也通过对别人尊严的践踏和剥夺,获得利益和快感。

这个时候,人的等级制度通过“制服”体现出来。

对于一个人来说,差别在于是否穿上了“制服”,而无论你是好人还是强盗,是傻逼还是牛人。

对于“制服”来说,无所谓谁穿,永远是高高在上。

这个时候,“制服”就等于尊严和权力。

这样,人人放弃道德和知识,转而追求“制服”,那么得到“制服”的人本身也不可能是具有道德的人,那么不道德就拥有了权力。

这本身是很可怕的。

 8 ) 关于制服里的摇滚

昨晚才看了制服的英国两区版,关于里面的一些音乐,我要说几句.小建第一次去音像店,店里放着小河的现场,要求女主角(忘了啥名,BS下自己,因为这个女的不是我喜欢的型,所以俺没啥印象)推荐盒磁带,女主角拿出盘合集<摩登天空2>,这个没盗版吧?才5块,看来是卖的摩登的积压产品.场景变动,小建买了个单卡录放机,来到天桥下,放出来的既然又是小河的现场专辑.难道!!!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错版?!!!!值得收藏阿!!!!!PS:以上观点纯属无聊中的潮吹,各位当个玩笑.另外这部电影还是有点看头的.这个刁导还是有点想法的

 9 ) !!!!!

反观莎莎,依然是制服控的迷恋者。

她自己也有着一身看似素雅的萌女“制服”。

只不过在她全职做应召女的工作之后,换了一身制服而已。

一个穿着制服的女人没有揭穿另一个穿制服的男人的本来面目。

两个人就在这样的制服平台继续暧昧的生活着。

小建直到片尾都在一直逃避。

而莎莎也只能在制服跟化妆的伪装下继续埋头叹息。

这电影说的就是一个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性问题,你还要演多久?

 10 ) 《制服:身份的焦虑》

关注刁亦男,是从享有盛名的《白日焰火》开始,刁亦男的片子看起来总是很压抑,今天看了他的《夜车》,是他的第二部自编自导的电影,典型文艺片,刚看起来会有点闷。

整部电影我看到有两处温情的地方,整个片子有一种迟钝的锋利。

刁亦男将目光投向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运用错位,随着情节发展,悬念性竟也很足情节也很巧妙,挖掘到人性深处的东西。

结尾留下悬念,我正紧张最后局如何,女主到底被没被杀,就戛然而止,留我在黑夜中独自困惑。

这部电影也有《白日焰火》出现的白马意象,马的生存状态反应到人物身上。

我觉得在故事上要比他的第一部电影《制服》好看。

也前两个月,看了他的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制服》,讲的是一个本是裁缝的青年小伙偶然得到一件警察制服后假扮警察,在穿上制服后开始过不一样的生活,他凭借交警的身份和一个音像店的女孩谈起恋爱,这女孩的另外一个职业是妓女,当两人互相知道对方的身份后却都没有揭开真相,以为对方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宁愿以假的身份继续隐藏下去。

制服是服装,其实代表着的是身份。

《制服》讲的是人的身份的问题,身份一变,人的生活状态,心理体验各方面都会变化,什么身份代表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身份改变,通常也是希望生活向更好处上升,那么身份即是一个上升的希望,又是一个无形的枷锁。

人对身份的执着必然产生一种焦虑,身份是一种工具,借由这种工具,人要达到一定的目的,为自己谋利益。

人在利用身份,同时也深陷其中,为身份所劫持。

失去身份后,我还是“我”吗?

这就是身份带来的困惑我总得是个有什么“身份”的人吧!

《制服》短评

假警察,真妓女,欺骗也当慰藉,角落才可偷生;

7分钟前
  • Foriverwx
  • 还行

作为处女作而言写出这样富有哲理的文本是相当厉害的!在一个充满戾气的社会中,制服的权力象征让人异化。尽管制作粗糙却也掩不住才华,实在佩服!

12分钟前
  • 削恩·王
  • 力荐

刁亦男导演长片首作,谎言下伪装的原始身份,是个人意志薄弱的表现,也是动荡时代所带来的无形压迫。他靠着制服的外表获得了一段意外的爱情,也考着制服的伪装肆意妄为的行使着自己的权利,最终落荒而逃的结局也是自食其果所造成的事实。这段靠着彼此的伪装所维持的恋爱关系,迟早会有破灭的那一天,即使彼此都不愿拆穿对方的谎言,残酷的现实也会在不经意间打破这微妙的平衡。我们无法在制服下伪装生活一辈子,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信手拈来的好运,也没有伸手便能得到的权利,一切不道德的行为,终将受到应有的惩戒。

13分钟前
  • 三色堇紫
  • 还行

我不凑合,但是我舍不得

16分钟前
  • 夏夏夏夏夏夏夏
  • 力荐

单从思想性来说高出《小武》很多,但是又没有《小武》深刻。

21分钟前
  • 狗不理酥皮面包
  • 推荐

在古老的城墙边,我使劲瞪自行车,也跳不过那高墙去;姑娘在肮脏的河流上,永远等不到心上人。自始至终,不过是影子罢了。

23分钟前
  • 星期一的幽灵
  • 推荐

象征意义的物什 加速了一个人内心尊严的膨胀以及对权力的欲望 爱情终不成因果 物是人非但结尾还是化上妆有了最初的悸动 终究人还是人 还得还膨胀引发的债

28分钟前
  • 艾尔维斯
  • 推荐

这是刁亦男导演的电影 其实我觉得 他的电影最后都没有一个结局 这就给人了很多的想象空间 和贾樟柯导演一样 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很详实 这不电影就讲述了人在两种服装下映衬的不同品格和风格 说明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其实和本质都有相反的一面 可以说刁导的这种电影特点很鲜明 希望有更好的作品

32分钟前
  • 李小庫
  • 还行

任何人都无法抗拒权利的魅力

33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说实话挺有意思,小伙很实在,女娃不实在,三陪就三陪,不要装清纯。那晚应该是被那两嫖客强行做了,面对小伙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撒谎。两颗不安分的心,为了一个目的说谎,只为了留住这份感情。小伙套路浅,冒充警察屡屡露馅,被拉西瓜的看出了破绽,面对真警察,还是要慌不择路的逃跑,我竟然看出了喜剧片的感觉。最后女娃在水库边等到天黑,说明还是对男孩有情。底层生活的无奈,浸在电影里每一分钟

38分钟前
  • 冰蓝海王子
  • 较差

202207他也是高开低走。

40分钟前
  • 眷西轩
  • 推荐

好像你就会说随便

44分钟前
  • 不动风
  • 较差

权力使人变态

48分钟前
  • 纪恩同学
  • 推荐

失控

53分钟前
  • 沉默在冥王星下
  • 较差

处女作的时候表演、声音什么的还很生涩,看得出刁亦男这样闷骚的讲故事的方式还蛮适合表现人隐秘的情欲的。后来的作品确实有进步

57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下载于2014.05.21,观于2020.07.20 _(:з」∠)_

58分钟前
  • 云图
  • 较差

一直在想 在这种「穿上制服」的设定下应该会有更有意思的冲突碰撞 有几处地方很像贾樟柯的风格 越糙越好 果然顾问就是他 警察 制服 权力 爱情 几个元素很喜欢。

1小时前
  • 冷水浴缸
  • 推荐

看似粗糙的《制服》其实有很多讲究的地方。影片在声音和构图层面有着诸多考量和设计,但也因此成了一部概念先行的作品。颇为精致的《冒牌上尉》通过扮演最先建立起一套交流的语境。然而我们在刁亦男这部投机主义作品里最先看到的是强与弱的对峙,随后“制服” 才是作为沟通的空间出现在地下通道里。这种颠倒主客的用意显而易见,它披露强者孱弱的面目也为弱者接近和触摸强者提供了可能。只可惜这身虚假的行头终究有点单薄,如窗户纸般一捅即破。

1小时前
  • Muto
  • 还行

【C+】首作比起是自己的作品,更像是贾樟柯早期作品的仿作,但在彻底的去奇观化后却显现出强劲的现实剧力,又或者奇观以根植于现实的讽刺形式呈现出来,制服,成为了身份与权力的双重象征,成为了赋予普通人非寻常能力的奇观载体。

1小时前
  • Cardinal
  • 还行

居然是香港的?不错,故事不错,故事讲得也不错。很有贾樟柯的范儿。

1小时前
  • 咕咕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