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2
Брат 2,The Brother 2,Brat 2
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
主演:小谢尔盖·波德洛夫,维克托·苏霍卢科夫,谢尔盖·马科韦茨基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美国语言:俄语,乌克兰语,英语年份:2000
简介: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俄罗斯,聚焦于一群年轻的退伍军人,他们血气方刚,重情重义。其中有一个人名叫科斯塔亚(小谢尔盖·波德洛夫 Sergei Bodrov Jr. 饰),他的兄弟是美国曲棍球大联盟的球员。由于转会事宜出了问题,科斯塔亚的兄弟被老板欺骗,他们决定为了兄弟的冤情报仇,收回属于他的钱财,并惩罚那位欺骗他们的美国..详细 >
剧情线索铺垫过多,导致散乱,尤其妓女情节,真是没必要的增添。
俄罗斯经济转型期间,社会动荡。冰球球员转会美国,却没有得到报酬,球员哥哥邀患难与共的两个战友为其讨回公道,却被老板杀了。战友远赴美国讨回了报酬。故事线基本清晰,也穿插了不少别的情节。和上一部一样,影片充满了音乐和歌曲,是让你情绪高昂的看下去、担心睡着吗?
请问哪里有中文字幕的捏,他讲的有些地方听不懂我还得问别人
2020,观影第524部
什么东西都想往里面塞,甚至闹到了美国去,完全摒弃了1那冷峻肃杀的风格,哥哥的人设也完全崩了,2个小时味同嚼蜡。
第一部引领潮流的一代神作,新俄电影的至高明珠。第二部就差点意思了,商业属性更为突出,标准的做任务剧本,海外取景拍摄。火爆的追车枪战,异国艳遇,再加上喜剧元素,跟第一部的气质实在太过迥异了。第一部里的哥哥坑死了弟弟,结果这集成了听话的二傻子好兄弟。巴拉巴诺夫还借此机会致敬很多美国电影,比如厕所藏枪这段,还有一段第一人称视角的射击戏。不过巴导对于种族问题的理解跟当年的《北京人在纽约》真的挺接近的。最后的答案还是在《我发现我有一个大家庭》这首诗中,这首诗就是俄罗斯的标准意象,去年也被用在《挑战》中,用以表达乡愁。
bro 杀人跟呼吸一样简单
战友情
。。咋说呢,感觉像基于1拍的爽片:“丹尼尔厉害了,去美国杀人了“╮(︶﹏︶)╭细节里有历史,但人物完全走形了,及格不能更多了。p.s.没想到bi-2那么火那时候……瓦尔瓦拉竟然也是这片子里的
有的电影看剧情,有的看美工,有的看特效,这部电影适合听插曲。
无聊的续集,明明是去做任务,结果各种玩姑娘。姑娘如工具也属于意淫。那首诗很主旋律。
8.5 目前评分打低了 特给5星拉一下分 个人感觉比现在许多7分多的片子好看多了好多俄式冷笑话 比起第一部的话 信息量更大了 各种梗和文化冲突 看着看着笑出声 动作戏一如既往的拉胯 主角行事风格干脆利落又捉摸不透 作为一部2千年拍的电影 是非常好的
一度觉得苏联和美国是一体两面,后来的俄罗斯越来越像“杂(混)种(血)”一般。这三年后才发现,中国才是大洋彼岸的异体同源
5.2/10 有点侮辱智商了
看完只记得两句对话:"你们是强盗吗?""不,我们是俄罗斯人。"不管是剧情还是音乐和艺术性同第一部经典相比感觉都差了太多,剧情有点太平淡了,看得出导演编剧想换一个更大的叙事背景可是没太把握住,不过小谢尔盖还是和第一部一样可爱又迷人,一边背诗一边开枪的样子像个顽皮的孩子,喜爱随时听音乐的镜头和自己制作武器的镜头倒是和第一部一脉相承依旧精彩。怀念永远的小谢尔盖。
跑去美国,嘎嘎一通乱杀。那时就已经对乌克兰黑帮痛下杀手了。爱国,真是爱国啊...4星
真心是为了我的真爱博德罗夫才勉强给三颗星的... 很不靠谱很民族主义很偏激好嘛!明显是为了迎合近些年来自尊屡屡受打击,内心极度不平衡而又深度自卑的大俄罗斯民族虚构的神话啊!泪...
又是单纯和狠辣
回顾解体期的电影,对美帝的心态很有意思,开始时向往,之后接纳,失望后的回归,就像片中被男主救的女的际遇,也像某著名作家,文艺工作者永远是最敏感又最拆台的。可惜现在青年鹅被洗成了盲信,三个自信那是不存在的😌
依旧十分,除了女主们都很丑。。不过话说回来,在这种电影里似乎不适合颜高的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