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噜牛宝宝
The Gruffalo's Child,咕噜牛的孩子
导演:Uwe Heidschötter,Johannes Weiland
主演:海伦娜·伯翰·卡特,Shirley Henderson,罗彼·考特拉尼,罗伯·布莱顿,约翰·赫特,汤姆·威尔金森,詹姆斯·柯登,Phoebe Givron-Taylor,Sam Lewis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简介:白雪覆盖的森林腹地,温柔的松鼠妈妈(海伦娜·邦汉·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配音)为孩子们讲述了关于咕噜牛的传说:可爱的咕噜牛宝宝(Shirley Henderson 配音)试图进入幽暗森林,却被爸爸(罗彼·考特拉尼 Robbie Coltrane 配音)粗暴地抓回。爸爸警告宝宝,幽暗森林内..详细 >
-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车子来到海边停下,我在想,你最好不是来撒骨灰的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北影节@党史馆,开头就猜到整个走向的电影,个人觉得慢镜头长镜头还挺好看,但影院至少一半人睡了,是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很难看下去的电影
好看、好冷、好俄,俄罗斯的旷野景象和长镜头寂寥到看完只觉得寂寞而空洞。流动与停滞仿佛一体两面,看的过程中一直问自己“怎样才能到达旅程尽头?”,又或许旅程本没有尽头。
慢节奏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MSPIFF 43 | 裸男正面镜头好评
第四部,没让我冲起来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0421北影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视听语言很棒,但总觉得没能和故事形成特别有机的互动(虽然故事本来就比较弱)
镜头语言讲得很好氛围感也很不错,是个独特的公路电影,但是有点压抑了
开头的两个旋转镜头就给我干晕了。中间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背景音,我想到导师说我的论文:要用白话文把专业术语说清楚,让即使不做这个方向的人也可以看懂你写的论文。(´-ω-`)最后,我真的害怕看文艺片,漫长的铺垫,短暂的高潮。